《我吃不起的雞蛋糕》#不負責街頭觀察 #雜感文長慎入
一場疫情改變了很多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事。你感受到什麼了嗎?
還記得小時候跟著媽媽去菜市場,為的可不是什麼逛街樂趣,而是期待市場賣的雞蛋糕,有兩攤輪流來,一攤會有造型圖案(我暱稱槍跟馬,因為當中有一把手槍跟一匹馬),另一攤是傳統雞蛋造型。簡單的麵粉料理就是香,我也不愛裡面加口味,那種空空綿綿的感覺才是正統雞蛋糕的「點心」身分啊。
大概是近一兩年微型創業很流行,雞蛋糕初始門檻很低,家附近捷運站的雞蛋糕從原本一攤老阿嬤的,到現在固定擺攤有三、四家。阿嬤的傳統攤子一袋30元,其他的經營者都是年輕人,攤位各有造型特色,唯一共通點是一袋六個50元,大概有添加奶油或是橘香,味道有些不同,造型也大了一些;剛開始我好奇買了一次,好吃是好吃,只不過吃完我竟然覺得有點罪惡,30元的點心愉悅感,現在卻要花掉近一個便當的價錢。過沒多久,嗯,如我心中所料,30元雞蛋糕隨著阿嬤消失無蹤。
朋友們聽我說的時候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問我是否真的「吃不起」,只好笑笑說我太誇張,原物料總是會漲啊、人工也貴了嘛,人家還有加些調味,更何況現在吃一餐哪有這麼便宜?
是啊,我也曾經這麼想過。諷刺的是我以前還是做公關行銷的,每天想著如何幫產品「加值」、「說故事」,我怎麼會覺得雞蛋糕貴呢?
但或許是因為,我的生活圈裡還留著一些人的堅持和美好,有機會體會過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漸漸地真的對這些細微之處敏感起來。
家附近開了六十年的古早味麵攤,連價目表都沒有換過,一碗乾麵加一碗餛飩湯絕對飽足,小菜更是我家最愛,豆干海帶到處都有賣,就是他們的味道獨樹一格。最厲害的是不必填點菜單,只要跟老闆說過一次,即使現場有十來位內用外帶同時等餐也不會弄錯,要辣要切要多點湯都不必重複,堪稱五星級的服務品質。
他們都是中老年人,拚著命工作,守著這攤子和價格,這一兩年麵攤常突然公告休息,原來職業病讓他們已經吃不消了。停業了一陣子,我常路過原有攤位,每次都會有撲空的客人悵然若失,誰也不知道後來會怎麼樣。最近才輾轉聽到鄰居說,他們用原本備料的小屋重新營業,不過只剩下兩個人能做,也接不了那麼多客人了。
我立刻循著「耳語」找到他們,成為某天他們的第一位客人。
門口掛著熟悉的那塊招牌、多了張「徵煮麵人手」的字條,昏暗的燈光裡有兩張熟面孔,他們不願意漲價多賺一點,倒不怕客人流失,更多的是怕老客人失望。別以為這只是老人家的懷舊情結,在大馬路另一頭也有另一家麵攤,一對夫婦顧著角落小攤,也是非常親民的價格、絕頂的滋味;轉角的60元便當店,三菜一主菜,多樣又衛生乾淨,還比我自己煮的好吃。
便當店的洗切煮備料不輸給雞蛋糕吧,雞蛋糕再怎麼「加值」,難道不是想賺多一點、賺快一點,或者是跟人家加盟,定價被規定所以只好這樣。(這也是許多加盟主的苦,先被收了一大筆啊)
能給我們虛榮成就感的,或許是那些打卡餐廳,但天天支持我們的好滋味,是身旁這些務實不求快不貪暴富的人。當然,路邊攤跟餐廳成本不能比。我的意思是即使同樣一個層級來看,你也能發現在那個階層裡,永遠有貪快自私的商業邏輯,也有求富有德的商道。
這場疫情不僅淘洗人心,也讓全世界的經濟秩序有機會重新洗牌。我們在這場疫情中會開始發現什麼是值得珍視的、什麼是慾望而生的需求;什麼才能讓自己心靈平靜、什麼才是人生重要的追求。
我自己也在重新排列中。演講一路取消延期到五月,這段時間我節制支出,因為我不希望影響每月扣款的捐贈單位,他們都是燃燒自己生命去維持這世界的美好或是替社會補著破洞,此時這些非營利組織應該比誰都需要幫忙,也期待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可以搜尋一下自己想要支持的組織,有能力付出的人人生充滿富盈。
而我,更篤定自己想做的事,想吃的食物、想見的人、想去的地方,你呢?
#支持你認為的美好
#食衣住行育樂都要兼顧
#也包括我嗎(歡迎去方格子按追蹤)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零售點睛術:美西2500公里x歐洲8000公里的商機科普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朱承天(Rosida) 內容簡介: 點看成金,玩轉商機大無限! 市場實境SHOW,鮮活碰撞,後疫情時代仍百顛不破── 30年資深行銷人,橫跨歐美八國的紙上實境秀,帶領一窺世界零售市場的...
「不負責街頭觀察」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愁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羅文裕 W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法國宅媽der不負責觀察手扎- ∣ 細雨紛飛的巴黎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街頭產業觀察】Podcast遲早步上YouTube後塵 - 關鍵評論網 的評價
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衛生紙和擄童案有什麼關係】#不負責街頭觀察
我記得寒假期間,曾看過電視新聞播放新竹擄童事件,幸好家長就在附近,孩子也立刻斷然拒絕大人的誘因而沒有成功,然而新竹、台中、南投近來發生頻繁,已被懷疑是集團所為。
再看另一件事。這幾天搶衛生紙成了社會大事,擴散效應持續發酵,各種亂象盡出:有人開賓士搶貨、有人租小倉庫堆貨,更別提賣場上推拉擠成一團的逃難場景。
衛生紙不算高價品,漲20%就是幾十塊,連一杯平價咖啡都還買不起;我一直很納悶:能有空間堆這麼多條衛生紙的家庭應該不差這筆錢?或者必須斤斤計較這筆錢的家庭,又真的能一下子付這麼多錢搶衛生紙?
撇開以上極端狀況,當然一個家庭能省則省,沒有小錢哪有大錢,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即便知道這是小錢,也擋不住自己「明知道但無作為」的狀態。不過我倒覺得等到真的漲價,難道不會因為之前囤貨而比較隨心所欲的使用,那我寧可從現在起就開始改變用紙的習慣:能用抹布的不要用紙巾、上廁所衛生紙摺好有厚度再用可減少用量、試試回收衛生紙...。這些習慣一改,不要說幾十塊,可能省得超乎想像還長長久久了。
乍看之下兩件事毫無關係,但我卻聯想起演講時家長、老師們回饋給我的各種情境,身為大人的我們一不小心,正在不自覺種下孩子腦中的危險因子。
曾經有位老師告訴我,她到外校參加研習時,真的有小朋友伸手向她要桌上的餅乾;一位憂心的媽媽,聽完演講後偷偷跑來找我,非常不好意思的說,她平常就喜歡跟女兒在賣場試吃、拿贈品,現在女兒好像也養成這種習慣,對人家送的東西毫不設防,該怎麼補救才好?還有爸爸不禁抱怨,孩子很愛跟人家湊熱鬧、排隊拿小東西,拿了也不喜歡但就是覺得不拿白不拿,他很擔心有天就這樣被輕易拐走…;更別提用百元零用錢、免費速食、買禮物引誘孩子的各種案例,我們在新聞上都知道了。
即使家長都有叮嚀、老師也有教,真正遇到情境有些孩子能有主見斷然拒絕、有些則禁不起誘惑陷入風險之中,這中間的差別還有什麼?孩子就像面照妖鏡,身旁大人們心口不一,平常生活裡的一言一行,傳遞給孩子的訊息是什麼,孩子就會根據他經歷的、累積的生活經驗做出反應。
老愛試吃、貪小便宜的各種行為會影響孩子判斷,大家必定能心領神會,那麼搶衛生紙呢?
推擠搶購衛生紙,其實還有行為安全上的顧慮,跌倒受傷、與人爭吵要怪誰;只算漲價成本、沒算油錢和時間人力,也是因小失大的負面教材;若還沾沾自喜誇耀搶到多少,更是價值觀混亂的寫照,我們為了哪種事情而感到快樂或成就感呢?純粹只是跟風沒想太多的無厘頭行為,又給孩子甚麼榜樣呢?
「心靈上的匱乏感」不僅讓歹徒有機可乘、是個安全漏洞,也是一個人是否真正感到滿足幸福的關鍵因素。這一切其實與物質沒有太多關聯,而是我們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又為什麼要去做(或不做)。
#愛的生存遊戲」書中也有案例
#犯罪集團精通的是人性
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負責街頭觀察】#不負責街頭觀察
12月到了,以前還在上班的話,總是提前一兩個月就開始呼天搶地忙起來。忙什麼呢?日子一算,聖誕、跨年各式各樣的商業活動,早已經開始搶版面搶通路準備活動,別人溫暖慶祝過節,我則是希望這一切快點結束。
一年年過去,沒想到現在更感受不到氣氛:店家一間間關門,即便稀疏亮起燈的幾家也用最經濟的方式妝點門面,一條街連燈火的溫暖也給不起了。
我沒有統計數字,但特別留意好幾個月,這些好不容易又開張的空間,不外乎被夾娃娃機台、手機通訊行、各式特賣會佔據,這些行業當然沒什麼問題,但在我眼裡卻是另一種危機。
前幾年還能期待文青咖啡店或是複合式的服飾小店讓人眼睛一亮,然而這一兩年下來,「開張」的都是這些「花小錢但可消磨時間」的經濟活動。
當人們沒有辦法再像以前隨意消費時,該怎麼打發時間就成了最大問題,所以任何免費但可以晃很久的活動絕對人山人海、任何花小錢可以分散注意力一整天的地方座無虛席;手機通訊行當然是基本配備,滑手機時間消耗最快;夾娃娃機能有點小確幸感又24小時營業;特賣會更不用說,在裡面精挑細選一整天還有撿到便宜的成就感。
金字塔頂端消費的場所依舊夜夜笙歌,但中產階級的沒落等於宣告各式創業成功的機率變小、甚麼事情風險最低、最快獲利是首要考量,那些特色小店開不了店、「非必需品」銷售困難,你可以想像職業種類的消逝與蒼白,一個國家不再多元,漸漸分頭變成兩個社會。
希望是我太過悲觀,我們生活的樣貌,漸漸變得跟窮困國家只剩可樂和電視沒有相去太遠。當我們在討論怎麼讓孩子不要仰賴3C、電玩的時候,看看生活環境裡,我們能給孩子甚麼養分?
我們以為選擇很多但其實我們沒有選擇,就像到不同的百貨商場裡怎麼看都是那些品牌一樣。
或許我們無力阻止商業資本的環境侵蝕,但至少「家」是可著力的領域,努力不做個無聊的大人,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花心思在生活上,不是忙著賺錢出國或是安排課程,而是以身示範尋找生活的樂趣與多元。
不想讓孩子變成滾輪上的倉鼠,就不要替他們擔心未來,只要著眼當下、好好過生活,不需要追求那些完美照片裡的擺設,我們一樣能過得自在快樂。
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零售點睛術:美西2500公里x歐洲8000公里的商機科普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朱承天(Rosida)
內容簡介:
點看成金,玩轉商機大無限!
市場實境SHOW,鮮活碰撞,後疫情時代仍百顛不破──
30年資深行銷人,橫跨歐美八國的紙上實境秀,帶領一窺世界零售市場的商業文化!
一窺美國、英國、波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德國,
鮮活零售、生猛文化、出奇攻心、推坑產品……。
➤不讓市場專「美」,零售龍頭換人當?──美西篇
歡樂有餘,提袋率卻遠遠不及的派克漁市場,原來只差關鍵的臨門一物?無人商店還在實驗階段就黯然收場,另一個更具智慧的AI商店卻趁勢崛起,勢頭無法擋?
➤你不知道的,倫敦在地漫遊趣──英國篇
曾經輝煌一時、風光無兩的「日不落國」,日行萬步走遍大街小巷,從計程車、觀光市場、街頭美食到派樣,也看見了整體經濟環境。
➤不會找路看熱鬧,大內高手窺門道──歐陸篇(波荷比盧法)
荷蘭不只有風車,還有獨特的鹿特丹的市集、阿姆斯特丹的創意櫥窗甜點店;比利時不只有巧克力,以及德國總理梅克爾也來排隊的餐車。
➤嗯,意猶未盡的旅程──德國篇
令人餘韻無窮的德國,再次走訪超市、連鎖店和購物中心,一窺在地零售的獨門商機。
作者簡介:朱承天
•從小嚮往成為「筆舌兩尖,義勇當先」的幫派俠女,所以唸了新聞科系、做過報社記者、電視節目編劇、廣播節目撰稿,以及主持人、雜誌編輯。
•從媒體轉行做公關,在當時台灣最大的公關公司擔任總監。
•而後又跨入零售業,參與台灣第一家購物中心開幕,對於購物中心的興起及發展自有深刻體認。後來應邀前往居家連鎖業,擔任行銷和營業主管,北起基隆南至墾丁,都有巡店展店任務。
•10餘年前到中國大陸,前後在最大的IT連鎖賣場企業,擔任品牌總監、浙江衛視的子公司擔任動漫商品的品牌主管。任職期間,動漫展活動人潮成長5倍,創下業績記錄,並開發超過200項授權商品。
•回到台灣,積極在生活與興趣當中,努力尋找平衡點。2016年起,更在歐洲展開了「大冒險」,超過百天的自助自駕旅行,完成首本著作,成為獨一無二的零售業主題旅遊書,如今再展零售壯遊,點睛之旅,未完待續……。
•目前是臉書社團「我是青埔人」版主及管理員,並為桃園市記者協會理事;且擔任吉格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總監,負責新項目開發。
•著有《德國市場遊 歐陸零售筆記:可以學x可以看x可以吃x可以買》(2017年9月出版)。
作者粉絲頁:Rosida的歐陸行銷觀察筆記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愁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
如同《國亡之日》(The Day the Country Died)一書作者Ian Glasper於同名紀錄片中所說:「我訪問了不下數百個人關於『無政府龐克』是什麼,結果得到了數百個答案。」所以我們也無意定義龐克「是什麼」。「場景報告:龐克紀錄片影展」蒐集來自英國、日本與印尼等地的龐克相關紀錄片,除了震耳欲聾的音樂,議題更涵蓋DIY(自己搞)、集體主義、公社、無政府、性別、環境、動物權、政治參與......。且看1970年代末期喧騰一時的無政府龐克樂團駑鈍(Crass)如何於音樂創作與日常生活貫徹「拒絕權威,自己做主」原則?日本的龐克社群在311福島核災後,又是如何以音樂與行動參與政治和社會?或者聆聽印尼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娓娓道來龐克啟蒙的經驗,並且直面場景內的性別與暴力議題。究竟龐克是一種「超越時尚與音樂、背後隱藏一種哲學」(語出《叢林裡的龐克》一片)?或者已如駑鈍樂團於40多年前所唱:「龐克淪為嬉皮,成為運動,但我們卻開始感到迷惘」(〈Punk is Dead〉)?可以確定的是,至今世界各地仍有為數眾多的龐克樂團與樂迷們,秉持DIY的精神,對此問題進行反覆辯證。
★★★★★【影片介紹】★★★★★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
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
除了性手槍(Sex Pistols)與衝擊樂團(The Clash),龐克還有駑鈍(Crass)!如果說1975年性手槍的組建與登台呻吟「沒有未來」,開啟了第一波的龐克浪潮、衝擊樂團被評論者視為龐克的良心,稍後成立的駑鈍,則為後續至今世界各地的龐克樂團與愛好者,指出一條可供實踐的道路。音樂上,駑鈍樂團對於成員加入持開放原則,並以集體方式創作生產,專輯封面標明「售價不高於...」,其視覺美學持續影響後繼者們。政治實踐方面,除了歌曲對於個人與社會的批判,樂團成員也投入街頭塗鴉,甚至偽造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與美國總統雷根關於福克蘭戰爭之對話錄音帶,一時引發媒體的軒然大波。即便樂團最終劃下句點,部分成員仍堅守艾賽克斯郡(Essex)的集體公屋「戴爾之屋」(Dial House),持續創作與實踐。
片名「There is No Authority But Yourself」是樂團第五張專輯《Yes Sir, I Will》之最後一句歌詞,亦可濃縮樂團的政治思想。影片包括樂團成員的訪問與演出影像,除了講述駑鈍樂團的歷史,也介紹紀錄戴爾之屋的運作大小事。
片長:64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國亡之日】
The Day The Country Died
此片為作家/歷史學者/龐克音樂人Ian Glasper同名書籍對當事人的採訪與現場資料視頻,訪問Crass、Flux of Pink Indians、Subhumans、Chumbawamba與Conflict等眾多樂隊成員,追溯1980至1984年期間發生於英國的無政府主義龐克運動歷史:反種族主義、反性別歧視、反戰、反核、反同性戀歧視、反全球化,主張「DIY not EMI」;從無政府主義龐克開始,龐克不再是暴動與混亂,而是和平、自由與團結。
片長:92分鐘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
【叢林裡的龐克】
Punk Im Dschugel
時間回溯至2005年,跟隨德國龐克樂團Cluster Bomb Unit的腳步來到印尼,展開一段橫跨雅加達、日惹與婆羅洲的巡迴演出之旅,經歷彼時舞台下千人竄動的美好時刻。本片訪問當時印尼各地的龐克集合、活動籌畫者、樂迷以及行動者,講述印尼龐克場景如何萌發之歷史,也紀錄了當時各種蓬勃DIY的活動、刊物與行動。ㄧ如Cluster Bomb Unit團員滿意地說道:「如果這個地方有床與廁所,就是天堂了!」
片長:84分鐘
語言:印尼語、德語、英語
字幕:中文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
Ini Scene Kami Juga!
「如果你對你身邊的人或社區沒有同理心,那麼你跟其他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龐克喜愛吵雜快速的演奏音樂、乖張的服飾與嚇人的刺青,藉以宣誓拒絕主流的姿態。本片訪問參與印尼龐克場景中的女性成員,回憶接觸龐克音樂與活動的因緣際會、龐克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此外更道出場景中成員們時常拒絕直面的各種問題:對女性成員的賤斥、性騷擾、暴力...等等,觀影者藉由受訪者講述親身經驗與看法,將會意識到:次文化與所謂主流社會的距離,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遙遠...
片長:67分鐘
語言:印尼語
字幕:中文
【放射能行動者-福島後的日本抗爭行動】
Radioactivists – Protest in Japan since Fukushima
311福島核災後,日本面臨巨大的社會政治變動;之前,街頭抗爭在日本是罕見的畫面。就在災後的1個月,名為「素人之亂」的行動者們策劃日本自197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他們製作各種繽紛而語調活潑的標語、移動式的搖滾或電子音樂卡車,展示有別於傳統工會或運動團體動員的抗議行動之不同風貌。另一方面,一群龐克組成了名為「Human Recovery Porject」的行動團體,在音樂演出之外,共同思索各種行動的可能性...
片長:72分鐘
語言:日語、英語
字幕:中文
♫♫♫♫♫【場次】♫♫♫♫♫
◆5/5(五)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愁城
與談:何東洪(文化研究者;「地下社會」共同創辦人)
◆5/10(三)8:00PM 拒絕權威 自己做主@解放之聲
◆5/13(六)7:00PM 國亡之日@愁城
◆5/17(三)8:00PM 國亡之日@解放之聲
◆5/19(五)8:00PM 放射能行動者@半路咖啡
與談:楊子瑄(半路咖啡負責人;前諾努客成員)
◆5/26(五)8:00PM 叢林裡的龐克@愁城
◆5/31(三)8:00PM 叢林裡的龐克@解放之聲
◆6/2(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愁城
與談:邱珞筑(想和大家分享經驗與觀察的一名性/別相關議題研究同好)
◆6/4(日)3:00PM 放射能行動者@愁城
◆6/9(五)8:00PM 這也是我們的場景!@半路咖啡
☛☛☛☛☛【地點】☚☚☚☚☚
▨愁城
地址:台北市北安路518巷14弄17號(近捷運大直站)
低消100元附飲料
▨半路咖啡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51弄9號一樓(近捷運台電大樓站或公館站)
低消飲料1杯,觀影後啤酒優惠價1杯50元
▨解放之聲
地址:台北市光復南路606號之6一樓(近捷運信義安和站)
低消100元附啤酒
⇨⇨⇨⇨⇨【主辦單位】⇦⇦⇦⇦⇦
愁城 Trapped Citizen
半路咖啡
Liberated Rhythms 解放之聲
影讀窟
☻☻☻☻☻【感謝】☻☻☻☻☻
Cluster Bomb Unit
Hungry Heart Project
吳庭寬
敵台
▨活動頁面:https://goo.gl/qJ5h1n
▨愁城粉專:https://goo.gl/MWJ8CH
▨愁城網站:https://goo.gl/0mO7Ct
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羅文裕 W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首波溫暖系療癒歌曲推薦 -- 全世界的孤單】
人群裡、笑容後、話語間,別害怕純粹自己的樣子
脆弱、寂寞、茫然、失敗與無力感,我們其實都一樣
2013年最坦率的傾訴,最深刻的共鳴
#數位平台
KKBOX : http://bit.ly/18sgmH3
myMusic: http://bit.ly/1c7Ym3J
Omusic: http://bit.ly/I37D3L
iTunes: http://bit.ly/1cEqGtr
-------------------------------------------
2011年,羅文裕在北京的街頭上,走過冷冽空氣裡的孤獨與想念,窩在幾坪大的套房被窩裡,唱出這個現實社會拿不走的,他的歌聲,他的創作,濃縮生活裡的困頓與喜樂,面對夢想的倔強與堅持,寫出了「全世界的孤單」。
生活感的詞句「加班/帳單/地鐵/KTV」,是他從日子裡的細微觀察與體悟;不多加修飾的歌聲,宣洩著我們相同的無奈與憤慨;一首拿著吉他宣洩的創作,一篇貼近你我生活的抒情日記,像跟自己說話,說著說著開始也像跟許許多多有著相同心情的你我說話,是獨白,也是告白,有人先開始袒露了傷口,於是我們就終於能一起放下心防,傾訴那些日積月累低潮的無力感,然後因為相同、因為抒發、因為得到安慰,又開始擁有重新再來的力量,微小的開始,但充滿希望。
簡單的吉他彈奏一直是羅文裕多年來最擅長的說故事方式,而歌詞中的意境也因為多年曲折的音樂生涯和人生歷練,唱來深刻入骨;歌曲中也特別邀請Transition前進樂團的吉他手Jesse來負責電吉他的演奏部分,羅文裕樸實的木吉他和Jesse流行感的電吉他交織的呈現,彷彿夢想和現實的掙扎交錯,呼應著歌詞,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只要我們願意,夢想還是會在現實的間隙中閃爍著光芒的。
「期許每個人不管在生活中是賺幾K的薪資,都不要被這個大環境K倒,並希望這首歌可以帶給每個人堅持下去的力量。」- 羅文裕
有沙啞的嗓音,有苦澀的尾音、有難以言喻的壓抑情感以及宣洩般的吉他聲響
像某個和朋友掏心掏肺、大聊特聊的夜晚,鬆一口氣也鼓足了勇氣
一首溫度很高、餘韻很濃的療癒歌曲
和你談談彼此心底最真實的樣子
告別2013迎接2014之前,
直擊人心的溫暖單曲-Wing羅文裕「全世界的孤單」11/22數位上架,搶先推薦!
-----------------------------------
全世界的孤單
詞曲:羅文裕
加班 又不能陪你吃晚餐
又再一次讓你失望 關於情感
力不從心的無力感
帳單 明明才繳完又寄來 好煩
擠在地鐵車廂 有誰像我
感到茫然
全世界的孤單
怎麼跑到我這裡來
像老鼠籠裡轉 好想逃出框框
不要人生只為糊一口飯
我還有我的倔強
再困難也會咬緊牙關
夢想被嘲笑過
堅持得到的人 不平凡
承諾 竟讓人越來越害怕 去講
在KTV的包廂 有人瘋狂
有人紅了眼眶
今晚 能和你同享這星光的燦爛
地鐵已經到站 我們的故事卻還沒說完
羅文裕 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wing0209
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街頭產業觀察】Podcast遲早步上YouTube後塵 - 關鍵評論網 的推薦與評價
換句話說,假如影片主題是具備「敏感議題」(例如:新疆、人權等等關鍵字)、影片中出現不雅詞句(例如:批評或貶抑他人)、甚至是影片縮圖稍微「放蕩」 ... ... <看更多>
不負責街頭觀察 在 法國宅媽der不負責觀察手扎- ∣ 細雨紛飛的巴黎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細雨紛飛的巴黎街頭∣ As long as mood is sunny, there will be no rainy day. 一位到法國玩的台灣朋友問我那幾天飄起了細雨🌧️ 雨勢雖不大,但淋久了也會溼街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