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1(早)
關於表演課
其實有很多不同的風格
不能說誰對誰錯
因為每個學生、每個階段需要的都不一樣
唯一不變的是
我從來都不會給學生「標準答案」
因為藝術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有拍過戲的人就會知道
到了現場很多時候你原本想好的、設計好的東西會被全盤推翻
可能因為新的場景、不一樣的道具、新改好的劇本、導演的突發奇想、對手整個玩開⋯⋯⋯等等的未知
所以我在當表演指導的時候也都不會給唯一答案(根本沒有)
演員需要在教室找到一樣的共識、相同的目標(角色、劇本方向,之類的)
把該整理、該背的背好(特別是那種很難的貫口、專有名詞)
到了現場就是靈活運用和變化
之前上課時有一個學生舉了很簡單的例子
我覺得非常淺顯易懂
跟打籃球一樣
你要把基本功和體力練好
要瞭解規則和戰術
要跟隊友有默契⋯⋯⋯等等的事情
到了現場就是比賽
你要活在當下自由自在
那就是所謂的「鬆」
然後你要能夠抗壓才能表現的在水準之上
不管現場怎麼改、你有多不舒服都能應付
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其實各行各業都一樣
剛剛花了一些時間整理新來的表演課作業
越來越多演員們知道在開拍前找能做劇本和角色功課的老師整理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覺得挺好的
自己單打獨鬥是會有盲點的(我自己在當演員時也會)
只是前幾天給了一個演員劇本和角色功課之後
他回了我一句很好笑的話
他說:我看完這些有關角色的問題之後,我覺得我必需跟導演通個電話。我覺得很多事情可能他們也不會知道耶!
然後我就大笑了
想說的是
肯定有人會覺得不需要做這麼多功課
做功課不就是框死自己嗎?
是啊!很多演員沒有要學會變通
就是做很多白工又框死自己
所謂的做功課指的是上面說的練基本功
很多人看到好演員好像輕而易舉什麼都不用準備就能做到也是因為過去的累積
當curry在場上用奇怪角度投進三分球時
你沒有看到的是他每天練投三千顆三分球
每天。
#整理作業的速度越來越快
#果然之前的累積有差
#演員需要自己做完很多東西
#才能跟導演編劇認真的討論角色和其他
#不會浪費時間的相信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不 好的設計 例子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品牌的底蘊與外顯的視覺價值
小米為中國一家從事智慧型硬體與電子產品研發,智慧型家居等商品的企業,在2018年以「小米集團」在香港掛牌上市,也是繼蘋果、三星、華為後第四間擁有手機晶片自研能力的手機公司,在剛結束的春季產品發表會上,推出許多新品與介紹,同時也宣布更新品牌LOGO,特別找來國際知名日級設計大師 - 原研哉,花了近三年的時間終於發表,但表面上只是方變圓的視覺設計,加上據傳聞設計費高達兩百萬人民幣,也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與討論。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受訪時表示:「新logo,不只是外型的改變,更是內在精神的升級,並融入東方哲學的思考。」
這次的事件在設計圈與普羅大眾卻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以我自己詢問設計圈的前輩羊麥克,他認為這次的更動,核心賣的並不是單純的設計,而是「原研哉」這三個字,好的設計人人都能看懂,而普通人看不懂卻又很貴,這是在宮廟裡面才能出現的境界,所以小米能僅用兩百萬就買到人人搶著拜的神,其實非常值得。
也有設計圈的討論表示,設計並不只是大刀闊斧的更動品牌原有的內容,而是用最低程度的更動,強化既有的品牌價值,這種精準的改革,才是品牌更動的核心價值。
更有人表示設計中的細節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也是完成案子中的一環,強大的說故事能力與自身擁有的品牌價值,也是關乎案子是否能夠順利成交的關鍵。
而至於非設計圈的普羅大眾,則是一致表示不解。
多數人關注的是認為方變圓這個技術含量太低,一般人都能做到,喊價兩百萬實在太過昂貴,更有人認為這樣的更動,用了近乎三年才完成更是不能理解,更有人戲稱這像是暑假作業最後一天才交出來的作品。
這也讓我重新思考,該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一、設計師的養成不易
設計師的養成從來就不容易,更不是透過學校教育就能夠成功打造具備藝術能力的人,設計師的美學培養,是需要閱讀與理解更多藝術作品的底蘊,學習與不斷的嘗試中,最終交出精雕細琢的作品。
優秀的作品如同武俠小說中的絕世武功,也可能看起來是樸實無華的。
二、設計師本身也是品牌價值
設計師在設計品牌的各式創作中,自己本身也代表著品牌價值,更有許多建案就是以設計師的名號作為宣傳主打,這代表的是一種品味,是一種質的提升,是一種信賴與安全感。
當設計師的品牌價值在業界已經擁有一定的輩分時,這一切又會變得理所當然。
三、設計與大眾的距離
設計 - 「設想與計畫,設想是目的,計畫是過程安排」,透過有目標與計劃的創作行為及活動,來表達核心價值。
特別像小米這種企業,目標是追求更高的市佔率,這時設計的內容與觀眾的對話就顯得格外的重要,讓社會大眾明確你所傳達的意念與價值,這就關乎到你是否具備良好的說故事能力,在說服客戶的同時,也能成功的說服市場的顧客。
四、客戶買單是否就是好設計
許多有在承接案子的設計師與創作者就能明白,最終你交案的作品未必是你最滿意的版本,但只要客戶願意買單並且成功收到款項,這對執行來說就是好設計。
一個無法讓客戶買單的設計,只能是藝術未必擁有商業執行價值。
這也是為何許多滿懷理想與抱負的相關產業人士,在進公司上班時總覺得無法大展手腳,只是讓不懂自己的客戶不斷的修改與批評。
時常的循環就是你認為最優異的設計A版本是100分,但客戶挑了一些毛病於是你出了95分的B版本,之後對方高層又有新的想法又重新調整了一次,於是不斷的往來與修改,你出了一個不甚滿意的版本,卻讓對方公司上上下下都深表喜歡。
但說了這麼多,有五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一、不是人人都能是大師
今天這個設計能夠受到支持與肯定,關鍵在於執行者是「原研哉」,我敢保證你在設計課程中交出這樣的作業,你不被你的老師當掉才怪,所以請不要拿他做例子試圖去說服師長與老師。
你不是「原研哉」,所以你不能這樣做,更不要拿他來做比較。
二、說故事的底蘊跟鬼扯是截然不同
當你的設計成品出來後,作品的底蘊是富含著你的人生歷練的,不是用著各式各樣詞藻華麗的文字包裝,就能成為一個好故事,為賦新辭強說愁只是一種刻意為之,與真正的底蘊是有距離的。
三、藝術價值是可以被挑戰的
藝術是一種生活品味的展現,但他的價值卻是捉摸不定的,如同許多知名畫家生前窮困潦倒,死後作品的價值一飛衝天,過去也有人將香蕉貼在牆上,拿一袋垃圾放在展場,放一個馬桶座就成為藝術作品。
這些當然有其對當代價值的挑戰與衝擊,但這對華人社會的文化是相當遠的,應該說我們從小的教育體制,就不會讓我們成為這種形式的創作者。
特別是面對到市場上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你是否能夠承受得住?
更別說許多高級藝術品更是淪為上流社會洗錢的一種方式,透過不斷的炒作來將資產給累積。
四、帶來足夠龐大的網路討論聲量,對其品牌也有正面影響力
這次的事件在網路上引發相當大的討論,光是衍生而來的網路聲量,就遠比這次執行的兩百萬人民幣還來的高了,也讓這個品牌在消費者的心中知名度不斷上升。
五、人們的評價會因其本身的外在價值而改變
人們在看待事物的同時,很容易因其外在價值而改變標準,例如當你結識一名開名車住豪宅帶名錶的人時,你會更願意表示大方,因為這對你是一種人脈間的投資,如果對方只是一般人甚至窮困潦倒,或許你也願意對其表示慷慨,但可能只是因為你對他表示不捨。
又或是創作者蓬勃發展的時代,許多人刻意用買粉來營造自己價值。
同樣的行為,對觀眾而言一千粉絲的創作者與十萬粉絲的創作者生產的價值截然不同,這背後當然包含他這段時間的耕耘與背後付出的努力與觀眾信賴。
這也造就了我們這種一步一腳印默默耕耘的人反而成為傻子,許多只花一點小錢買到跟我們相同粉絲數的人,輕鬆在外承接各式各樣案子,我們總期盼客戶能夠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至少光是從他的發文粉絲數這麼高,互動只有小貓兩三隻就能看出來。
但結果往往是,客戶對於這些人給予更高的創作自由與信賴度。
如同我前面所說的,因為他是設計大師所以他能,而我們不行。
這次寫了這麼多,關鍵在於其中一個粉絲的留言啟發了我,他認為一個企業在執行時要考量的東西很多,在評論時應該盡量保持中立客觀,在不同立場的觀念想法都給表明清楚,如果讓設計與普羅大眾的距離越來越遠,並不是一件好事。
IG : Awater0911
YT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不 好的設計 例子 在 瑜錄 The O Dor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訪16歲大英帝國獎章得主Theo Wride
作者︰港大醫科生Mandy Yuen
當Wayne邀請我訪問Theo時,我當刻的想法是:如何藉此機會展現這個16歲年青人的各個面貌。Theo身為2020年大英帝國獎章(British Empire Medal)得主,足以證明他生產的保護面罩,在英國新冠肺炎一疫的貢獻。生於香港這個追求卓越的社會,我們著眼於Theo的成功經驗當然不足為奇。但與其把Theo局限於他的風采一面,我更希望透過訪問,呈現他尋找定位、在過程中成長,乃至如何規劃未來的想法。除了是英女皇生日派對中最年輕的受邀者,他也是一個在英國長大的平凡中學生。
其實我一直很疑惑,英國的中學生,理應十分忙碌,Theo為何能投放一百小時以上製作多於一千二百個保護面罩呢?一問之下才得悉,早於三月時,GCSE(英國中學的公開考試)因疫情緣故取消。這突如其來的空閒時間,激發他思考自己如何能為社區出一分力。當他留意到社區醫護人員缺乏保護面罩時,他頓時想起家中的3D打印機。四年前婆婆送贈的聖誕禮物,此時正能發揮作用。他從3D打印的網上討論區中找到其他人打印面罩的不同設計,參照他們的建議,製作設計圖稿,打印實物進行試驗。在決定大量製作面罩前,可行性是他的首要考量。Theo的父母均為醫生,他們和其他醫護同事測試面罩的樣本後,不約而同表達對他的肯定。深受激勵的Theo,最終鼓起勇氣投入生產面罩。
Theo有志將來成為一名工程師——他鍾情於解決問題的樂趣。當時在他眼前,有一個進退兩難的局面:若用較少物料,則能提升打印速度,但製作出來的成品會相對易損壞;若增加材料密度,雖然成品較堅固,但同時打印速度會降慢,成本也會提高。因此,他必須在兩者間取得平衡。他認知到要解決問題,不能只靠一人之力。
他清楚明白自己的成就,完全建基於身邊人的幫助。於他而言,主動尋求幫助是解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未能盡錄每個人的貢獻,但他特別提及網上3D打印群體和當地醫生所提供的支援:其中一個3D打印同好朋友,經常向他提出有關打印機設定的建議,助他提升打印機的效能;當地醫生分別試戴三個設計後,提出反饋助他篩選出最好的設計;網上3D打印討論區的成員根據修改後的設計,提議如何透過調較不同數值,精進打印機的設定。最後用作大量生產的保護面罩,是他根據配戴舒適度、製作所需時長,和物料供應考慮,修改四次設計後的結晶品。
回想製作和派發保護面罩的過程,Theo有不少得著和體會。在工程設計的層面,當時社會對保護裝備的需求之大,推動他在緊迫的時間限制內,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人與人的相處上,他更親身經歷周邊人的慷慨大方。英國當地醫院為了支持他,特意設立box sale向其他人籌款;而同時透過當地電台宣傳、網上眾籌、學校捐款等種種途徑、他成功集資超過3000英鎊(相等於約3萬港元),使他能大規模生產面罩。人們即使家中沒有打印技術,仍然希望透過支持Theo的方案,作出一點貢獻。這些在危難中展現出的人性光輝,不禁令他深受感動。每次憶起各界如何凝聚眾人力量助他一把,他也感到恩典滿溢,再次強調若沒有他們的付出,得獎名單上一定不會出現他的名字。Theo亦有親自派發面罩給婆婆所處養老院的職員。他們收到面罩的笑顏,對Theo來說,是對於這一切努力的再次肯定。
Theo早於製作保護面罩前,已有幾年3D打印技術的使用經驗。他曾代表學校參加全球校際Formula 1跑車比賽,以3D打印技術製作小型跑車。他亦提及3D打印在製作小型成品的優勢,例如他曾打印雕像作為藝術科的習作。他提及這些在學校層面的應用,令我回想起中學母校近年也引進了3D打印機,作為STEM計劃的一部分。說實話,我很期待3D打印技術以後能為香港不同產業帶來的機遇。
談及他對未來3D打印前景的看法,他眼光閃爍,流露着對3D打印技術潛力的興奮。他認為3D打印的精準度和高成本效益,驅使人們將此技術廣泛應用在很多領域,如航空發展和生物醫學工程。話說至此,我十分好奇Theo將來想涉足哪一範疇的工程設計。他的答案十分有智慧:他會保持開放態度觀望。引用他的原話:「誰會料到十年後我們是否仍然使用飛機?」的確,新冠肺炎正正提醒我們,在計劃趕不上變化時,擁有一個開放心境有助我們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港大醫學院醫科課程的第三年為增潤年(Enrichment Year),醫科生本應有一整年可以遠離醫學課程,發展其他領域的機會。當中,很多同學也有海外交流學習的計劃,但疫情打亂我們的腳步。本來計劃到多倫多參與研究的我,也被迫重新規劃一整年的本地活動。這對當時的我們而言,簡直是天大的惡耗!但是換個角度思考,我們也能嘗試在本地活動中尋找意義——這何嘗不是一個難得機會,讓我們學習在限制中找到新定位呢?
對於那些也希望在危難中獻一分綿力的年青人,Theo勸勉他們要從小事做起(start small)。一開始他只有一部3D打印機,當發現其他人也喜歡他的設計時,他才逐漸擴大規模,進行大量生產。他建議這些有理想的年青人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其他人對此有興趣嗎?這件事有甚麼意義?若答案是肯定的,便勇於試驗這個主意的可行性,同時聆聽別人的建議,他們會訝異地發現有很多願意助他們一把的人。我們要突破自己害怕失敗的想法,才有機會創造改變。即使他們此刻未必有實行計劃的資源,也能透過參與眾籌、義工活動等作出貢獻。
此次訪談的一大收穫,當然是了解到Theo製作PPE的故事。可是最觸動我的一點,是他面對成功的謙遜態度。雖然Theo比我小幾歲,但言談之間,他仍能深深提醒我,比起追求名成利就,人的品格才是真正可貴的。近年香港開始力推生命教育,希望在學校培育下一代的品格。於我而言,除了頭腦上的知識傳遞,若要達到價值傳承,與其只側重於學生的表現,老師和家長實在要注重自省,才能透過身教,以生命影響生命。醫學教育則是把此影響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例子。醫科生除了吸收醫學知識,也需要學習教授們醫治病人時活出愛心的樣式,才能應用於自己的職業生涯。醫者的追求,不能只停留在治療病人身上的傷痕,更是要治癒他們的心中的創口。我期盼從醫學院畢業以後,在成為一個仁心仁術的醫生的路上回首之時,仍能看見教授們春風化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