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在外國讀書或長期生活的經驗,每每讀到國外的就學經驗,總是充滿好奇。
台灣的教育現況,問題重重。如何改變,實在困難。如何汲取外國的經驗,但不是照本複製,重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與內涵,適合台灣,能培育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
我的朋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讀,今年要進入中學了。
看她敘述孩子在德國申請入學的過程,對台灣人如我,覺得很奇特,我看到了“發掘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專長”,是如此被真切實踐。
特別轉貼給關心孩子教育的朋友們~
#中學新生
上週四(19.08.2021)是我們這小學和中學的 #開學典禮。這對小學新生來說,是個最重要的大日子,中學開學典禮的重要性可能不比小學(小學的可能爺爺奶奶親戚們都會來參加送禮物),但從申請學校、面試、錄取通知到入學的種種第一次,對於中學新生和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充滿了緊張與新奇!
#申請學校
這邊的中學是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來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到四類,以台灣的概念來理解,有點類似文理中學、五專、技職體系、還有綜合高中(高中+技職混合)的概念,主要是由小學老師來給建議,例如我們這,如果德文和數學兩科的成績不低於2(最高是1,最低是6),可以被推薦念文理中學 #Gymnasium,如果成績不到,但家長堅持,那依舊可以去申請試試看,看學校要不要收。
在今年大約一月底時,收到四上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以後,基本上,大家就是從自己學區內的幾間學校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些學校的 #重點科目 是音樂,有些是語言、美術或科學數理的都有。考慮好以後,就要交報名表,這裡只能填一個志願(每個地區規定不同),然後會得到一個面試時間。
#錄取標準
錄取標準其實很不一定,成績只要達標即可,究竟多高多低也不能決定什麼。第一優先錄取的,是有哥哥姐姐在學校裡的人;第二優先,可能是家裡與學校的距離,但也可能是學校自己訂的標準。例如,我的孩子報名的學校,他們取決的標準在:「學生的多元性」,他們希望每個班級的學生組成,是很各式各樣、充滿不同的樣貌,覺得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群體,但究竟是指什麼?學生的性格、種族、才藝還是?因為我們也是瞎子摸象,實在很難猜測🤷🏻♀️
#選擇志願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在我們的學區裡,兩間學校其實都非常熱門,一個算是數一數二難進的學校(不是指錄取分數高,而是指報名人數最多,刷掉的人也最多),另一個學校大概也是第五第六難進的,都是沒有保證能上的。加上近年來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裡的競爭算很激烈,我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唯一的志願沒上,就得進行第二輪的申請,第二輪只能申請還有缺額的學校,也就是會淪落到很遠的學校就讀,中學又要唸九年,萬一最後要每天通勤一小時上學,真的會很想哭,難怪德國流行一句話:#最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最後決定
因為兩個學校都有被刷掉的風險,最後決定,還是看學校的重點科目來選好了,孩子選了一個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報名,除了選學校,還可以選班級的志願,分英文班/英文+拉丁文班,會樂器/不會樂器班(原本不會樂器的,必須在學校學一個新樂器),另外還有唱歌班。自從決定了以後,我其實常常煩惱到睡不著,主要因為這學校往往都是非常多人報名,真的是很怕萬一沒上,要去很遠的學校就讀,小孩會很辛苦,在交件前還常常想說,是不是該改選安全牌?
#面試
交報名表當天,會順便口試,我們有幫孩子稍微準備一下,大部分問題好像都有命中,不過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問了幾題「比較性」的題目,也是我比較沒有猜到的部分,例如談到她會的樂器,老師就追問,封城後,覺得線上的音樂課和實體的不同在哪?覺得鋼琴和大提琴的線上課程有什麼不同?孩子說喜歡畫畫,素描和水彩,老師就追問,素描和水彩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覺得,口試時出「比較題」,好像真的比較有鑑別力,因為老師看學生的回答,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深淺程度在哪。
#錄取通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經歷,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確定,大概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孩子回家說,小學老師跟大家說,如果沒有收到通知信,代表妳/你很有可能是上了,因為沒上的,會收到一封信,請你再去申請第二輪,等第二輪也都確定以後,春假(四月)前才會一起寄錄取通知來,我們沒有收到信,好像終於稍微放心一點,後來去查,原來錄取人數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
結果今年 #大爆冷門,孩子報名的,以往最多人報名的那間,今年竟然差一點點才足額(表示有報名的都有上;我們真的超級幸運,終於放下心中大石,超級開心🥳);而另一間(我們認為上的機率較大的那間)今年有將近四成的人被刷掉,突然變成這裡最多人報名的學校。我們附近另外一個學區也是一樣,整個排名大調換!德國報導稱這個為 #乒乓效應,因為家長們怕小孩被刷掉,所以有時候會想打安全牌,結果造成所有人跑去同一邊,但也不是每一年都會換邊,所以真的也很難預測。我覺得今年加上疫情,大家的心態有所轉變,都更想走保守安全路線。但這也再度證明了,德國這邊大家真的都想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其實每間中學的資源都差不多,不一定要追求名牌學校。
#開學典禮
終於到了這一天,因為疫情,今年開學典禮被分成三個時段舉行,家長和學生得提交疫苗或陰性證明。我們坐定後,首先是學校樂隊表演Price tag 這首歌,由一個女學生演唱,整個驚艷全場(我覺得比原唱還好聽🤩🤩),接著是好幾個學生分別上場用學校外語課程的語言,來致歡迎詞:除了德文、英文,還有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等。
兩個開場節目,就完全帶出了這個學校的重點:音樂及外語,中學的外語課比例好像很重,五年級的英文課時數已經超越德文課,之後還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後來拿到課表,發現五年級還有政治、哲學、資訊、地理、生物等等新科目,看來中學生未來的生活,也將會充滿新奇與挑戰!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中大 哲學 排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小說再次偉大?】
寫作真的是件殘忍的事情啊
真的
不知道為何昨天又有人跟我聊到「創作顛峰」的話題,一時有感🤣🤣
對啊,儘管我目前自己好像還有些很薄弱的信心
但是
那也僅止於如此短暫的此時此刻而已
還是覺得很可能我某天一覺醒來就江郎才盡了
到底還能撐多久呢?
怕.jpg
‧
這裡貼一下今年三月印刻雜誌封面專輯
我與駱以軍老師的長對談
真的是長對談
名副其實,非常長
有1.5萬字左右
我找了其中大概最輕鬆有趣的一回合貼在這裡
提到有次2006年
機緣巧合,駱以軍開車載我從南投回台北
路上塞車
所以我們就尷尬又歡快又激情(?)地在車上「共處」數小時的事情
(剛寫完時,我曾開玩笑地想把這次對談命名為「讓小說再次偉大」🤣🤣🤣)
‧
然後週六晚上8點有個中國的直播活動
(應該是類似podcast)
如圖
有興趣聽我聊一下生物龐克的朋友們可以自己掃QR扣
────
駱以軍:
我記得十幾年前(搞不好十七、八年前),有一次我去南投一個文學營演講,你也去了,我回程台北時,你搭我便車。如今回想,我那時也才不到四十歲,所以你也不到三十歲?更早些時我就認定,你們那一輩的頂尖天才,一個童偉格、一個你、一個甘耀明。這和後來的文學地位無關,我就是只讀到你們二十多歲時第一本小說時的,一種同為練武者,對這年輕作者,他初展露的某些極特殊的眼球轉速,或濾光的方式,或奇怪為何他為特別定格某一幅畫面。
這是我作為武痴內心真的驚嘆。當時你搭我的車,年輕的你非常害羞沉默。其實我好像後來變成一個哈啦大叔,但那時碰到純質的小說天才,我會有一種怕碰碎玻璃器皿的笨拙。天知道那次台中到台北的高速公路大塞車,我們的車好像緩慢在車陣困了五個小時嗎?天啊那對我是和一個劍氣在身的下一代頂尖小說家,我們在封閉車內共處五小時!
我連年輕跟同輩哥們在PUB喝酒亂屁小說、電影,也沒那麼長時間。而且那時我(愁苦於自己那麼窮,然後妻小,一籌莫展),你(愁苦於家人還不接受你放棄醫學系,改要寫小說),我們都並沒那麼多的人世閱歷,哪怕如今如果這樣場景我們還可說些自己遇上的倒楣事,但那時我超焦慮。
我後來才認識童偉格,啊啊那更是你發動漫天唬爛忍術,他都可以一句話不說就只傻笑的悶葫蘆。
不過那一次困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拯救了我焦慮的那五小時,我問起你「最喜歡的世界小說家」。
說真話,我覺得我自己那樣真的很幼稚,但我記得我年輕初遇黃錦樹、董啟章、童偉格時,都會很白痴問這問題,甚至會問「你心目中的第一到第五名」?真的很白痴,但如今想來真美好。因為這些人也會出現同樣崇敬、嚴格內心排名的表情,真的認真和我說起來。卡夫卡、波赫士、馬奎斯、杜斯妥也夫斯基、納博科夫、大江,這些人一定跑不掉的。偉格很意外對我提到巴加斯.略薩,錦樹則對我展開那時我根本不認識的奈波爾。
這幾年,有次我遇見黃崇凱,我和他說到波拉尼奧,簡直像在說喬丹那樣的迷醉。
我記得你對我說起符傲思的《魔法師》,然後我們也歡快激情的說著艾瑞斯‧梅鐸的《大海,大海》。
天啊,那可是那時我內心的兩大天書!極品!啟發之理想大小說的某種「城堡設計圖」啊!我沒有和任何人提過(後來才有在文章中提過)。
對我而言,我們兩個像是對了「通關密碼」,為何那其中的設計、展開、愛之瘋狂、高藝術修養之人,但卻搞了個莎士比亞《暴風雨》的現代演劇。我們講得超嗨,完全忘了之前的拘謹、張力。就像兩個天才棋手在大聊哪一年世界西洋棋大賽,哪一局經典然後白方哪一手下錯,黑方在哪一手如何做局,那真是聊的暢意、兩眼發光。
當然之後,我們其實隔幾年遇見,某些對談活動,某些和其他創作者的咖啡屋聚會。但好像不再能復返,那樣我們相較都年輕,然後像高手拿劍晃幾下探對方內力的傻瓜行為。
但我心中留了個念想,想有機會再聽你說說。
‧
伊格言:
你提到多年前這件事(準確地說是二○○六年十二月;因為我清楚記得前晚天氣極冷,我在南投文藝營住宿處小房間電視上看到陳菊以極小票數差首次擊敗黃俊英當選高雄市長。換言之,那時《噬夢人》也還在我腦子裡還沒被寫出來呢),我讀得熱淚盈眶。
是啊,如你所言,那多麼「傻瓜行為」,純淨而真誠無比──並無特別私交,但同樣懷抱著對小說這藝術行當的虔誠之心的兩個瘋魔者(是啊,不瘋魔,不成活)的彼此試探,擺好了架式過招;然而同時又信服於對方的虔誠與深情,心知肚明因而有種知音的相濡以沫。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刻。而確實也正如你所說──那樣的時刻如何可能?連你(以軍老師!)和你的同輩們聊小說,也不太可能一聊五小時啊。黑暗的北上高速公路上黑暗的車裡,有時車行順暢,路燈的橘色燈光霧氣般間歇性侵入車內;有時路面擁堵成為大型停車場,舉目所及所有車輛方盒子共同陷落於一個被按下了暫停鍵的虛擬夢境中。
而後我們竟然就這樣聊小說聊了五個小時!誇張點說,出之以〈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主角葉月春奈之語:一切豈非近乎神蹟?
所以「上帝」是什麼?「神」是什麼?我們何德何能,何其幸且不幸,與那樣既徒勞無功又煙花般燦爛的命運相遇?
我想到的是,在無神論者佛洛依德那裡,那是人類用以抵禦恐懼的心靈幻覺(《圖騰與禁忌》、《一種幻覺的未來》);在另一位無神論者馬克思那裡,那是統治階級用以麻痺人民的鴉片。而如今重新思索這不可思議的提問,如果一如馬克思與佛洛依德所說,「神」純粹是人類心靈的創造物,那麼我會問的是:在何種時刻,在「智人」此一物種的心靈中,恐懼誕生了,神也因此而誕生了?
尼安德塔人的心中有神嗎?黑猩猩們的心中有神嗎?虎鯨、狗或貓的心中有牠們自己的神嗎?
我必得如此提問,因為我無法無視於數世紀以來人類的智識進展與文明跳躍。那是達爾文的凝視,《盲眼鐘錶匠》的洞見,丹尼爾‧丹內特等一眾心智哲學家手術刀般鋒利的思索,凱文‧凱利的的空照視野,甚至再加上伊隆‧馬斯克等夢想家的狂想與實踐。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在《誰殺了韋勒貝克》中虛構了一幅藝術家傑德‧馬丹的成名畫作,題為「比爾蓋茲和賈伯斯討論電腦資訊的未來」(韋勒貝克的描述是,畫幅中,北加州燦爛的夕照下,正向生命終點快速趨近的賈伯斯眼中燃燒著深沉的火焰,「不只是預言者、先知的火焰,也是儒勒‧凡爾納筆下描述的發明者的火焰」)──
而在我們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我們該凝視的是「伊隆‧馬斯克與哥德爾虛擬視訊會議」或「凱文‧凱利、理查‧道金斯與教宗聖方濟各針鋒相對」。
我懷疑,在小說的世界裡,「神」與「鬼」或許都是命運的代稱(幾年前我寫過一篇談及普利摩‧李維的小文章,題為「鬼是命運的隱喻」)。
《魔法師》的作者符傲思並未迴避此一大題,在序言中,他明白表示,《魔法師》最初的原名叫「上帝遊戲」。是,我個人以為,符傲思在討論的確實就是「命運」;而小說主角于爾夫的遭遇無非是一部微縮膠卷化的個人心靈史──必須說明的是,此處的「個人心靈史」並不僅是小說情節中的角色個人心靈,而毋寧隱喻著整部人類文明之智識啟蒙流變的歷史。
在我看來,符傲思與《大海,大海》的艾瑞絲‧梅鐸(Iris Murdoch)、《基地三部曲》的艾西莫夫,以及韋勒貝克等人是同一類小說家
(當然了,或許可以再加上《三體》、《阿特拉斯聳聳肩》),他們思索的是整個文明過去的脈絡與未來的去向。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個人哲學三問,在此或已化為烈焰煙塵中的「文明三問」:「文明是什麼?文明從哪裡來?人類文明終將往何處去?」。我以為,這或許就是最「大」的小說了。
小說還能有多「大」?是以,就此一角度而言,或許我可暫且心虛地回答你半開玩笑的提問──你提到,你很想聽我唬爛看看「愛的量子力學論」。
當然了,我沒有直接回答的能力,但或許恰恰有一趣事可供參照:在《噬夢人》的幾十則註解中,有一則我簡稱為「方程式測定儀」的註解──我假想未來有位名叫森山和正的日本教授發現了關於「愛」或「靈魂」的物理學證據。
事實上,此刻,二〇二一年科學家們所掌握的弦論已然推測,我們身處其間的世界並非僅只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四維時空,而是另有七個細小的維度踡曲於其中;是以,宇宙並非四維時空,而是以共十一維的形式存在。而小說中森山和正教授的理論則論證了,類似「靈魂」、「意識」、「生命」與「愛」,甚至「詛咒」這樣我們此刻以數學或物理無法證實的「東西」,都實存於那感官不可見的七個細小維度中。
《噬夢人》成書於二○一○年;而其後數年,英國大導諾蘭就釋出了他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在電影中拋出類似設想:「愛」就在第五維度裡。我有時演講時提到此事,不無得意,開玩笑地說我與諾蘭大約是英雄所見略同吧(笑)。
當然了,這在《噬夢人》中僅是一支線,而在《星際效應》中則得到了完整的發展。諾蘭無疑是個自造迷宮的高手,《星際效應》中迷宮仍在,但明顯不如《全面啟動》(*Inception*)與其後疫情下的《天能》(*Tenet*)般錯綜迂迴,取而代之的則是巨大的、寬闊的,宇宙尺度的深情。我在想,這個小巧合或許也代表了我對此類「大小說」的個人偏執。小說此一藝術形式,究竟可能「宏偉」至何種程度?
我對此事好奇無比。而這點,又直接連上了我個人對藝術的另一理解或執念──小說,或謂藝術,是否有可能更有效、更毫無閃躲地回應當代人類的議題?如何「讓小說再次偉大」?
作為一位虔誠的文字手工藝人,我猜想,這或許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個行當為文明做出一些無可取代的創新的機會吧?
中大 哲學 排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沖基金「小虎隊」是怎麼養成的?- 夏春
2019年統計顯示,老虎基金已孵化出175家基金。在對沖基金行業挖掘和培育人才方面,Robertson的記錄是無可匹敵的,這點上他遠超索羅斯。
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科技股回調,中國加強校外培訓監管,中美外交會談,美國公布《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訂版接連發生,儘管對美國大盤影響輕微,卻在無意間形成一場局部的完美風暴,擊垮了高槓桿重倉少數幾隻美股和中概股的基金Archegos Capital和Teng Yue Capital,其創始人Bill Hwang(黃聖國)和Tao Li因為都曾經師承創立了老虎基金的Julia Robertson,而有著一個共同的稱號「小虎隊」(Tiger Cubs),至於傳言中的「老虎黨」(Tiger Club)倒並不存在。
就在媒體驚呼「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單日虧損」之時,我只能回想起《富可敵國》(More Money Than God)一書描述的故事。Robertson非常喜歡運動員出身的基金經理,經常帶領團隊成員進行攀岩或皮划艇等野外體能訓練。有一次的訓練項目是在風雨交加中身體懸空,利用安全帶,穿越一個橫跨在山谷之間由三根繩索組成的索橋,下方就是數百英尺的懸崖絕壁。
穿越成功者自然就會體會到老闆身上那種無所畏忌的投資家和冒險家精神,但意外難免出現,有人從索橋失手掉下,被安全帶拉住,旁觀者驚呼大笑之餘,才突然發現他其實少系了一根安全帶,安全扣即將脫鉤,於是大家手忙腳亂地展開救助。
這段描述的畫面感如此強烈,讓我讀過之後就永遠難忘。留給大家想象的是這一次從索橋掉下去的兩位,會被人救起後東山再起,還是會從此沉淪。
Robertson和老虎基金的傳奇經歷
Robertson和老虎基金留給世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與Soros的量子基金幾乎神同步地在1985年做空美元,1992年做空英鎊,以及1998年做空亞太國家貨幣,從而被標籤為「宏觀對沖」基金,但與Soros不同的是,Robertson最拿手的是通過公司基本面研究與在行業內廣泛的人脈關係,以價值投資的思路進行股票多空策略。
從 1980 年 5 月成立時的8百萬美元到 1998 年 8 月鼎盛時期的220億美元,老虎基金在扣除費用後的年化收益率為 31.7% ,大大高於標普爾500 指數 的12.7%,期間只在1987年和1994年分別取得-1.4%和-9.3%的收益率。
除了個人和團隊的能力,Robertson也趕上了美股發展的最黃金的階段,一方面,美國401(k)退休養老計劃在1981年的推出並逐步普及,資管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股票佔美國家庭配置比重持續上升;另一方面,股市在企業兼并和收購浪潮的支撐下直線上升,持續利好老虎這樣的股票型基金。
而Robertson的厲害之處在於,在股票大牛市的行情下,依然可以找出業績不佳的個股進行做空。以1984 年為例,標普指數僅上升了 6.3%,而老虎基金的收益率達到 20.2%,超過一半來自他的空頭倉位。
不過在投資界,成功可能是失敗之母。Robertson在做空美元,英鎊和亞太貨幣上的一帆風順,和他後來做空日圓時遭遇虧損形成對比,在80年代在個股上做空的經驗,運用到90年代末期做空互聯網公司,卻屢戰屢敗,當時泡沫堅硬,越吹越大。
老虎基金1998-2000年接連虧損,加上客戶不斷撤資,基金規模從220億美元下降到65億美元,Robertson痛定思痛後,決定金盆洗手退出江湖。
可惜的是,Robertson把資金退給客戶,徹底退出的時間恰好就是2000年3月,而這恰好就是互聯網泡沫破滅的開始,接下來兩年納斯達克指數跌去了75%,如果老虎基金扛過去就會成為最終的贏家。
順便說一句,Soros比Robertson靈活,做空互聯網公司不成功後果斷轉為做多,然後在泡沫破滅前退出,精準踩點,獲利豐厚。但即使如此,Soros也在當年7月把資金退還給客戶,將量子基金改組成為家族辦公室。
此前,儘管Robertson的投資業績和Soros不相上下,但論名氣卻永遠排在後面。之前Robertson一直想不明白,到這一刻終於服輸了。不過,即使算上1998-2000年的虧損,老虎基金的費後年化收益率依然高達26%,20年投資生涯中16年取得了正收益。很顯然,Robertson戰勝市場,靠的是實力,而不是運氣。
「小虎隊」擴張成為「虎窩」
而另一個可以證實Robertson實力的,當然就是他親手調教出來的「小虎隊」的業績。在2000年關閉老虎基金之前,就有成員退出後創立自己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關閉後,Robertson將自己的辦公室變成基金經理的創業孵化器,為29隻基金提供了種子基金,其中就包括了Bill Hwang的老虎亞洲和Chase Coleman的老虎全球。
非常難能可貴的是,雖然Robertson自己在科技公司投資上敗走麥城,他卻鼓勵「小虎隊」們投資科技。老虎亞洲和老虎全球都是投資科技的頂尖高手。實際上,老虎全球最初的名字就是老虎科技。
2008 年的一項統計表明, 36名老虎基金公司的前員工設立了基金,總共管理了100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許多基金的名字裡面都包含老虎,除了老虎亞洲,老虎全球之外,還有老虎太平洋,虎眼,老虎司令(Tiger Legatus)等等。
36名「小虎隊」有一半向對沖基金研究公司Hennessee提交了月度收益數據,其為《富可敵國》一書構造的等權重老虎指數顯示,從2000-2008年,老虎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為 11.9%,其中包括了 2008 年-20%的收益率。同期美股經歷了兩次泡沫破滅,標普指數年化收益率為-5.3%,而Hennessee編製的綜合對沖基金指數年化收益率為4.8%,其中股票多空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為4.4%。
「小虎隊」更厲害的地方在於2000-2008年的年化波動率只有7.4%,同期標普年化波動率為15.2%,也就是說,「小虎隊」的收益更高,風險更低。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每個「小虎隊」成員都一直成功,Hennessee的數據就包含了兩隻破產清算的基金,這反而使得指數減少了「倖存者偏差」。
這些年「小虎隊」的規模和數量一直在繼續擴大,2019年底的一項統計顯示,老虎基金已經孵化出175家基金。Robertson和手下通過自己成立或者為其他基金提供種子資金,創立了73個第一代「小虎隊」(其中42個依然活躍,31個因為業績一般或者創始人退休而停止營運),第一代的31個成員又創立了90個第二代「小小虎隊」(Grand Cubs),第二代中的8個成員又創立出第三代Great Grand Cubs。於是行業內又創立了一個新詞「虎窩」(Tiger Den)來描述Robertson和他的徒子徒孫們。
第一代「小虎隊」中的翹楚Viking Global Investors和Shumway Capital Partners,也是培育第二代「小虎隊」最多的基金。此外,老虎全球、老虎亞洲、Lone Pine Capital、Maverick Capital都是「虎窩」中的佼佼者。雖然第一代小虎隊多數和師傅一樣,專注於股票多空策略,但後來者採取的策略逐漸變得更多元化。
毫不誇張地說,在對沖基金行業,挖掘和培育人才方面,Robertson的記錄是無可匹敵的,在這一點上他遠遠超越了Soros。
誰是最強「小虎隊」成員?
更加有意思的是,Robertson本人並沒有在2000年關閉基金後就停止投資,根據《財富》雜誌2008年初的報導,2001-2007年,他個人投資累計收益404%,其中2007年就高達77%,超過了老虎基金在1997年創下的70%收益率記錄。
2007年,34個「小虎隊」的平均收益率為34%,其中Hwang的老虎亞洲費前收益率為55%,2001-2007年的年化收益率為40.4%(另有報導指老虎亞洲在2002-2012年的年化收益率為16%)。
比這個業績更好的是Coleman創立的老虎全球,2001-2007年的年化收益率為43.7%,2007年則是91%,均遠遠高於標普指數在2007年的包含股息在內的總收益率5.5%和3000多家對沖基金構成的指數收益率12.5%。
儘管老虎全球在2001年成立的時機並不利於科技股,但幸運的是,Coleman看準了三家中國公司:新浪、搜狐和網易,2002年底買入後,到2003年中就升值了數倍。真正的互聯網時代才剛剛開始,幸運一直伴隨著老虎全球,緊緊擁抱市場領頭羊是其成功的關鍵。
老虎亞洲在2012年捲入內幕交易之後改組成為Archegos Capital,之後的業績鮮為人知。在Robertson教給「小虎隊」的投資哲學中,有一項是分散風險,「避免在一個賭局上下注超過資本的 5%」。近期事件顯示一些「小虎隊」成員忘掉了這一重要原則。數據顯示,股票多空型基金的槓桿率通常不超過1.5倍,Hwang高達5倍的槓桿確實代價慘重。
就在Hwang傳出爆倉新聞的兩周前,棍網球運動員出身,現年45歲的Coleman剛剛交出一份光芒四射的成績單。
儘管對沖基金整體表現在過去10多年持續跑輸標普指數,老虎全球旗下的多空基金過去20年(2001-2020年)取得了21%的費後年化收益率,旗下2013成立至今的純多頭基金的凈年化收益率為22%。Coleman顯然學到了Robertson的投資精髓,在2018年全球股市大跌的環境下,老虎全球的收益基本上都來自於空頭倉位。
老虎全球現在的規模大約為500億美元(其中大約一半是私募股權基金),2020年老虎全球為客戶帶來了104億美元的收益,排名全行業第一。Coleman當之無愧地成為了Robertson最佳弟子和最佳投資。
但Hwang和Coleman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學到了師傅的「回饋和給予」哲學,在慈善捐贈事業上都有獨到的貢獻。
原文:金融時報
#投資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