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創造你想玩的遊戲,勇於制訂你所要的規則 有誰是中山大傳社校友?🍁🍁🍁
念中山女高時,某天下午五點,在滿是楓紅的校園大道上,每個社團攤位上貼滿了去年社課的照片,熱情地宣傳自己的社團,熱舞社正跳著麥克傑克森的經典舞蹈向學妹們展示自己的高超舞技!還有其他五花八門的社團,可是我手腳不協調,這些社團我一個都沒興趣。
我心想:「學校怎麼這麼爛?怎麼沒有大眾傳播社?要是我能有機會看看外面的電台、電視台、雜誌社,應該很有趣!」我問了訓導處,能不能開一個?
老師搖搖頭說沒辦法:「就是這些社團了,一人選一個,不能多不能少!」我不死心,又問:「那我可以自己創一個嗎?」老師一臉疑惑地看著我:「從來沒聽過有人這樣做!根據校規,要改變既有規定,需要一定數量的全校連署。」
一個禮拜後,我帶著海報,戰戰兢兢走上教室講台,「大家好。」原本吵鬧的教室稍微靜了下來──「請你幫我簽名連署!」説真的,我其實很慌,搞不好沒半個人連署,搞不好學校還是不允許而且給我記過,搞不好我媽知道了會臭罵我,不是搞不好,其實是一定會。
兩個禮拜後,我創立了中山女高大傳社,前一天,老師還打電話給我媽說:「鄭媽媽,你要趕快阻止你女兒創社!」我媽還在想說找哪個時間跟我談,沒想到隔天老師又打給我媽說:「來不及了!她創好了!」
那時候我英文不好,但我知道charming有點類似風靡的意思,感覺很有魅力,學校又以楓樹聞名,就叫了「楓靡」大傳社。
我很幸運,找到了副社長Tina,她家開製片公司,王中平是公司的演員,我們還去拍片現場跟演員互動。我記得是個鄉土劇,旁邊雞🐔一直跑來跑去。
那是第一次我學到,不一定要跟著前人訂的規矩走,破壞規則,你可以用心創造你想玩的遊戲,勇於制訂你所要的規則!
創了社以後,我發現其他學校都有固定合作的「友社」,但大家都一對一對配好了,我們新創出來的社要找誰?
大台北地區打了一圈,大家都「已經配對了」,我於是找到台中一中,人家友社聯誼在附近喝咖啡,我們下台中!我當時戴著眼鏡、臉又圓,長得像「小丸子」卡通裡的「小玉」,而台中一中的社團幹部有個人長得像「丸尾」。
創了社以後沒有老師,我打電話到每一家電視台,當時我只聽過主播李四端,打了很多電話後找到了他,他就真的來幫我們上課!陸續我們還靠著同樣的方法拜訪了當紅的主播沈春華和氣象主播任立渝。我們迎新宿營沒錢住飯店,大家找了熟識的補習班老師,桌子拼一拼,睡教室桌上。
台中一中的人上台北玩,我們想說帶他們去北海岸,我大路痴,火車從台北坐到了中壢才發現坐錯邊。到了北海岸,又下錯公車站,夏天大太陽,在野柳附近豔陽下走了兩三站⋯🙈
青春啊!😃
曾經是社員嗎?加入我們的「校友會」吧!
校友會社團找尋校友中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36671623688513/?ref=share
書摘選自👉《矽谷阿雅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120
幾週前TTA活動送了十本書給中山女高圖書館,畢竟紀錄了學校的故事,希望更多學妹勇於追逐自己的夢想(但還是不要像我這麼叛逆才會😆)!#猜我是哪一個
中山女高社團幹部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好的抱怨是動手做 The Best Complain is to Make Things】記得剛上任的時候,有天在公司內部的群組看到大家說覺得希望更有過年氣氛,不久後就有人組織活動做t-shirt,也看到餐廳過年的裝飾!
常常在這裡PO文,談我覺得很佩服哪些矽谷公司的地方,有時候看到大家說「台灣公司一定不可能怎樣怎樣」,其實有一點傷心。
其實阿雅是個很愛抱怨的人,我就是那種買完東西如果有購物意見表的話一定會填的人,以前在台灣很愛去吃王品集團,因為覺得吃完飯可以填意見很好。
唸中山女高的時候,我不滿意學校沒有大眾傳播社,我建議訓導處開這個社團,學校說要創立社團的話要有幾百個同學連署,所以我就發起全校連署,到各班級一班一班請大家填連署簽名,後來就創了社。
創了社,沒有老師,學校也說沒辦法提供,我就一一打電話到各大電視台,後來包括李四端等業界名人就來了學校上課(我不曉得他記不記得,但至今仍是非常感謝。)
到了政大,想到電視台實習,電視台卻說只收相關科系但阿雅唸的是韓文系,我覺得很不公平,寫信爭取,對方說如果過去有相關實習經驗也可以,我找到當年的勁報,報社說如果在學校有相關經驗就可以。於是我加入政大自強報社,到勁報實習,隔年再到電視台實習。
畢業後年輕熱血,對社會有很多抱負,決定當蘋果日報記者,有什麼不滿意就去追蹤採訪,曾經半夜躲在大漢溪下面等砂石車,就為了踢爆改變自己不喜歡的現況。
剛從西北大學畢業的時候,發現學校沒有台灣校友會,當年我是學生會的會長,我請學生會幹部上網搜尋,給校友逐一打電話,請每個校友再提供班上同學的聯絡方式。組織動員還不難,但如果以後要有校友捐款,就得成為正式的非營利組織。台灣政府的手續繁瑣,所以我們請了法律系的學長姐幫忙草擬組織章程,給政府送申請表和公文。我也回到西北大學,跟學校詢問登記成為正式的校友會的過程,飛回芝加哥拜會校方,正式成立校友會。
畢業了後正好遇上金融風暴,覺得自己實在太倒楣,在美國也沒人脈,逐一拜訪老師,跟老師印公會手冊上的名單,做了商業企劃書,到公司自我推薦,得到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
在美國希爾斯百貨工作的時候,覺得公司的華人社團不是很活躍,因為公司經費補助不多,我就動員社團幹部,找到行銷部門的經理,跟公司提議贊助芝加哥農曆新年的遊行,找出適合的品牌,做了一台花車。
常常在用App的時候,覺得很難用,我就會到App Store寫負評,後面還會附上我覺得應該要怎麼樣修改的用戶故事User Story。之前世大運的時候,我覺得它的網站很難用,當天回家我就私下在臉書留言給了柯文哲主辦單位。
最近剛上任,發現部門有些做事的方法我不喜歡,我草擬了一些推薦,開始著手改變。坦白說,其實就是自己很任性,這些東西我不喜歡,很想抱怨,就改變它!
公司有很多員工餐廳,有時候好吃,有時候不好吃,有個群組就是讓大家提供意見,群組的規定是,有建議想吃什麼都可以,但要求就是一定要提供食譜。如果你想抱怨,去把食譜找出來,我們做給你吃!
今天在公司看到這個海報「最好的抱怨方法就是動手做」、「沒有什麼問題是別人家的問題」,覺得很有道理,跟大家共勉,有什麼不開心的,就改變它吧!
#動口加動手 #改變現況 #MakeThings #在臉書沒有什麼事是別人家的問題 #Action #行動抱怨法 #大家一起來當抱怨大師
中山女高社團幹部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夢想追不到 就創造它
我十六歲唸中山女高的時候想參加大眾傳播社,但是學校沒有那個社團,我就發起全校連署,創了大眾傳播社。創了社以後沒有老師,我就打電話到每一家電視台,當時我只聽過李四端,打了很多電話後找到了他,他就真的來幫我們上課。
我是「傻膽」,傻大姐個性,神經大條所以不怕,覺得「如果你追不到追尋的夢想,那就自己創造它!」
大學毛遂自薦實習學經驗
大學時我想到電視台實習,但是當年念的不是新聞系,沒有正式的實習管道,我就加入學校的校園報社,擔任報社幹部,然後以幹部名義跟電視台聯絡爭取實習機會,後來跟著社團同學們一起到了報社和電視台實習。也因此後來受到當年在電視台的主管青睞進了蘋果日報工作。
到電視台實習後我想到廣告公司看看,念的不是相關科系沒有人脈,我就上網一家家公關廣告公司毛遂自薦,後來卓越公關不凡廣告給了我第一份工作,我還記得我第一天上班就是到農委會的記者會現場搬椅子。至今,那老闆還是我職業生涯的啟蒙導師 。
出國留學前想要參加西北大學的新生說明會,發現沒有,我在ptt上看到剛考上的人的聚會,硬著頭皮就去參加,跟「未來的學長姐」聊天,成了我自己的新生說明會。後來我真的考上西北大學當了學生會長,我就自己幫學弟妹辦了說明會。
申請學校時我想要參加申請行銷或傳播的讀書會,找不到,我就在ptt上發起,自己找了一群人一起研究學校,因為我英文爛,我就分配自己擔任總整理的工作(把已經是中文的摘要整理在一起)。
寫商業計畫寄公司 創造自己的職位
從西北大學畢業後正逢金融風暴,沒有人脈的我逐一拜訪學校不認識的老師,拿了老師「行銷公會」的年訊,一個個會員打電話毛遂自薦,到了紐約和洛杉磯拜訪他們。發現了一家有興趣媒體集團,於是我到街頭、網路搜尋訪問該公司的讀者、客戶及競爭對手,整理成二十頁的商業計畫,我寄信給總經理:「我到了紐約及洛杉磯見到大部分您的競爭對手,我整理了一些他們的最新策略,妳有二十分鐘聽嗎?」當然,商業計畫寫著我可以幫忙他們創立這個新部門,最後他們收了我,我「找到」了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
畢業創校友會 找財政部長當會長
在美國,名校校友對學校的認同感很高,校友網絡力量強大,藉著名校做為媒介,台灣得以跟在政商界有影響力的校友建立關係。畢業後我想參加西北大學校友會,發現沒有正式組織,於是我發起學校同學一起創立校友會,上網找了五百名校友,聯繫名人,打電話找到了前財政部長呂桔誠擔任會長,讓台灣成為該校全球第七個校友會。舉辦西北大學校友與其他美國名校的交流活動,以此讓其他名校也更認識台灣。
在校友會推廣國民外交下,過去幾年,台灣與芝加哥產學界的交流越來越活絡,例如2012年西北大學統計教授艾德華參訪台灣;2011年西北四十名學生教授參訪台灣企業並與清華大學交流;2010年邀請台灣前財政部長呂桔誠到芝加哥演講;2009年「整合行銷傳播之父」唐˙豎爾茲 到台灣演講並協助華碩、宏碁等公司將台灣品牌帶向國際。在短短兩年,西北大學主要科系台灣學生人數增加37%。西北大學校刊以全版專訪創辦西北校友會與推動國民外交的故事,文章中特寫台灣國旗,校刊更寄發全球校友。故事也受台灣、美國兩地媒體大幅報導。
創造機會 台灣英文老師進亞馬遜做行銷
當年我在西北大學有個同學,我至今仍很欽佩她,她念西北大學整合行銷傳播研究所前是英文老師,完全沒有行銷經驗,後來她進了美國亞馬遜做行銷,靠的就是「自己創造機會」的決心。讀書時大家都很窮,她聽說寄宿家庭要到邁阿密度假,她想去但是沒錢買機票,於是她坐巴士去,三天三夜。她就是這樣的堅定的人。
不怕從零開始 帶企業到矽谷闖蕩
我在美國希爾斯百貨時,我被美國第二大零售集團針對百貨挖角, 但是機會在冰天雪地的鄉下明尼蘇達州,當時住在美國第三大城芝加哥的我一心像其他的數位人一樣想搬去矽谷,但深思熟慮後,我覺得這個機會難得,先接受再說,日後有機會再轉,但是我跟公司遊說全新的平板電腦電商部門及矽谷生態的重要。果然一上班公司高層變動,矽谷成為策略性的地點,公司請我到舊金山創立團隊。就這樣,我到了世界科技中心矽谷展開職涯另一個里程碑。
草創維艱,我的團隊有長達半年沒有辦公地點,我想辦法和廠商協商,共用辦公室,過去針對百貨在矽谷沒有產品部門,我一家家聯繫跟矽谷科技公司建立關係,不久後打響名聲,開始有科技業同行和廠商找上門合作。後來我的團隊拿下了有美國數位界奧斯卡之稱的Webby獎等十一個大獎。
你的夢想在哪裡?追不到,那就創造它吧!
https://medium.com/…/%E5%A4%A2%E6%83%B3%E6%89%BE%E4%B8%8D%E…
本文獻給我的啟蒙導師 Camile, Lenin, 簡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