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大基建相繼開通,#東涌注定人滿為患?對於東薈城的業主、店主來說,卻是市場興旺的訊號!
地產博客脫苦海認為,東薈城的業主和租戶固然受惠,並且有東薈城第二期項目,以至於施政報告中提及的「機場城市」概念,都必將重演以前北區樓市興旺的劇本,投資者宜早著先鞭!
//近日比較搶鏡的社會新聞是由於港珠澳大橋開通,包括金巴因為服務趕不上需求而導致旅客要大排長龍,而東涌站一帶也成為人群聚集之地,東薈城迫滿購物的旅客,這種基建帶來額外人流和商機,本欄的讀者當然不會陌生,亦是可以預期的結果,當中東薈城的業主一早就投得附近的東薈城二期項目,其實這只是香港即將迎來的產業巨變的冰山一角。
在內地的論壇上,不時有人會拿出一張中港邊境的相片,一邊是大城市,另一邊是山野農田,然後叫人猜那邊是香港,大家當然知道答案是未開發樣子那邊就是香港的邊境,甚至連計劃發展的河套區都是一片荒野。
北區上水是深港兩地的物資集散地,不少內地居民來香港購買用品時也會選擇到上水新豐路一帶的店舖,極盛時更在上水站外的空地有大批人在拆貨裝貨,這就是典型的邊境經濟。
香港第一代發生的邊境經濟在那裡呢?筆者找到一張1895年的古地圖,當時界限街以北是滿清政府的領土,界限街以南已經在1860年割讓予英國,到1898年新界才由滿清政府租讓予英國,所以1895年中港的邊境位於現時的界限街。從地圖上可以看到,界限街以南仍然是大片農田山野,旺角仍然是沙灘,可是在深水埗的岸邊,卻出現了一座不成比例地大的建築物,以及有一段伸出海邊的碼頭:這就是一座邊境的深水碼頭(埗/埔)。
邊境經濟的出現需要符合兩個條件,第一是兩地之間出現關稅制度的不同以及商品價格的差異;第二是出現了一個集散地,可以是關卡、碼頭,車站,甚至是墟市。現時旺角花墟當時是農作物和花卉的墟市,而深水埗則是從海路把農產品等貨物運送到香港島的集散地。
所以,邊境經濟提供了投資物業特別是地舖、商場等零售物業的商機,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水站一帶的零售和水貨業務,其起源是2003年皇崗口岸24小時通關,新豐路有紅色小巴到落馬洲,然後出現了黃巴士服務,先成為中港兩地居住就業香港人消費的集散地,後來開放內地居民來港自由行,造就了上水一帶邊境經濟的全面發展,反映在樓市上就是北區的住宅物業樓價跑贏大市,但更大的升幅是新豐路一帶的地舖,以至於附近的工廈變身為散貨場。
可是自從「一簽多行」變成「一周一行」,以及內地海關大力打壓水貨行業之後,車站外拆貨裝貨的人大大減少,工廈的散貨場紛紛結業,新豐路一帶也出現了吉舖,以至於拖沓多時的邊境購物城項目,入伙至今仍然是冷冷清清。那些高位接貨的投資者損失慘重。現在廣深港高鐵通車,將大部份高購買力的旅客直接帶到西九龍,令到北區的樓市雪上加霜,這是物業投資者一次深刻的教訓。
另一個邊境經濟熱點即將出現在東涌,由於港珠澳大橋的轉車站鄰近東涌站,不少旅客在這裏轉車,甚至出現人流久聚不散的現象,東薈城的業主和租戶固然受惠,並且有東薈城第二期項目,以至於施政報告中提及的「機場城市」概念,都必將重演以前北區樓市興旺的劇本,投資者宜早著先鞭。// 脫苦海
====================================
12月1日 睿富論壇:經濟冷戰下的2019樓股前瞻
睿富再次主辦年度論壇,與你一齊前瞻2019樓股大勢,首場由黃元山擔綱主持,請來樓市專家湯文亮、蔡志忠、汪敦敬及脫苦海,一同透視「#樓市轉勢的攻守策略」。次場則由胡孟青擔綱主持,並邀得黃國英、譚新強、林少陽及梁劍平一同解構「#股市亂局的獲利部署」!
立即報名:https://goo.gl/n4FvgU
====================================
11月14日 海外置業‧穩賺收租 精選課程|林浩文
想置業收租同時坐享樓價升值的雙贏投資?放眼全球,還有眾多更具投資價值的「磚買世界樓」之選!
專長本地及海外地產市場的萊坊(Knight Frank)執行董事兼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Thomas Lam),將多方位為你解構及部署海外置業的投資及收租策略。每堂特設30分鐘互動問答,助你逐步踏上海外置業致富之路!
了解更多>>>https://goo.gl/KfeoEf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繼日前於立法院會提案要求交通部及相關主管單位積極評估花蓮到蘇澳間區域性「藍色公路」建設,民進黨立委蕭美琴今(18)日在交通委員會就目前評估進度質詢交通部次長葉匡時,蕭美琴認為,我國應利用海洋國家的優勢,在花蓮到蘇澳間的區域,利用噸位夠大、速度夠快的運輸船,運輸人員、車輛或農產品,以提高花蓮當地民眾的...
中港城碼頭通關 在 范國威 Gary F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總括來說,特區政府豪擲數千億公帑大興土木,表面上好像是爲了促進經濟和改善港人居住環境,實則是要將香港改造成一個方便內地富人移居、旅遊、購物和消閒的地方,受惠的只會是大財團、大地產商和建築商。按照計劃,香港將會從一個被大片郊野、農田、綠帶等天然屏障與大陸清楚區隔,在自然生態上自給自足的城市,變成與深圳同城,進而成為整個大珠三角區的一部分。新界被城市化後,香港和大陸的邊界將變得模糊。
【特區政府自毀長城 建制權貴出賣港人】
成立了兩年的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早前公佈了首份工作報告,計劃把被譽爲香港後花園的大嶼山作翻天覆地的改變。建議包括大規模填海以發展住宅及商業區,開拓共14個康樂及旅遊景點,更重要的是將大嶼山和附近離島用鐵路經屯門直通内地。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明言要將大嶼山定位爲大珠三角的運輸、物流及貿易樞紐。
正當近年一個又一個大白象工程引起社會不少反對聲音時,特區政府的基建步伐不但沒有慢下來,還有變本加厲之勢。大家不禁要問,究竟這個政府在做什麽?原來劇本早已在五年前寫好。
** 中港融合劇本早已寫好 **
2011年1月,特區政府低調公佈與廣東省及澳門政府三方簽署合作的「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東莞、中山六個地區在交通運輸、經濟產業、社會文化等多方面融合,主要規劃如下:
1. 「綠網」:建設跨境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廊道,將香港郊野公園、遠足徑、單車徑、邊境濕地、海岸公園、綠帶與内地連接。
2. 「藍網」:改造香港河套岸線,建設濱海旅遊度假中心和沿海休閒配套設施例如水上活動中心、濱水公園、廣場和長廊,以發展高增值產業及旅遊業。
3. 打造「城市客廳」,除了「維多利亞灣海濱區」,還將新建落馬洲的「生態文化區」和大澳的「文化觀光村」等旅遊消費景區。
4. 建設「新概念房產規劃區及新市鎮」及「低碳住區」,包括西九、啓德、大嶼山北和新界東北發展區。
5. 設立「便捷通關銜接」,加快跨境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際軌道等的銜接,增設及擴建口岸,並實施一地兩檢,建構「一小時生活圈」。
6. 推動三地社會服務設施共用,包括教育、社福和醫療資源互相開放、專業資格互認、專業人才流動等等。
(資料來源: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 www.prdbay.com)
這樣一個將爲香港地理、經濟、房屋、以至整個城市格局帶來巨變的規劃,第一階段公衆參與竟只有不足一個月的諮詢期和一個只有幾個香港學者參與的論壇,在政府和主流傳媒冷處理下草草收場,除了幾個泛民政黨和一些網民表示反對外,沒有引起社會上太多討論。事隔三年,政府在2014年1月展開第二階段公衆參與,又搞了一個沒有什麽人注意的公衆論壇。2015年2月新聞處發了一份公報,宣佈「宜居灣區研究」已經完成,綜合收到的意見一致支持宜居發展,並已適當地將公衆意見納入最後建議云云。
今次的大嶼山發展工作報告,明顯是宜居灣區計劃的延續。特區政府一如既往地低調,選擇在星期日公佈,並且無安排記者會,只透過政府新聞處發稿,果然又沒有引起什麽輿論。特首梁振英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也有提及大嶼山發展計劃,但刻意包裝成增加土地供應的一部分,隱藏了計劃背後的中港融合意圖。
** 特區政府貫徹執行政治任務 **
這個在特區政府和廣東省簽署協議之後才做的「研究」和「諮詢」,姑勿論其誠意如何,計劃其實早已執行:
1. 在社會一片反對聲中,強行通過興建一大堆昂貴但效益成疑的大型海陸空交通基建,包括港深高鐵、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條跑道,還有規劃中的蓮塘口岸和港深機場鐵路等等,想盡辦法拉近中港地理距離。並爲了做到「便捷通關銜接」,在高鐵一地兩檢問題上不惜違反基本法中禁止内地官員在港執法的明文規定,意圖打開法律缺口。
2. 無視對生態及環境造成破壞,大力發展大嶼山住宅、旅遊、及購物設施。大嶼山東面建造巨型人工島,接駁包括南丫島和長洲等離島,經過屯門高速公路和港珠澳大橋直通內地,希望將大嶼山打造成陳茂波口中粵港澳三地交匯的「明珠」,吸引内地人來港旅遊甚至居住。
3. 强行通過極富爭議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期撥款,被社會批評為毀人家園,破壞耕地。政府托詞解決港人居住問題,但實則上公營房屋只佔6%土地,其餘多屬低密度豪宅,被質疑是要爲深圳富人提供「後花園」、「特區中的特區」,讓内地人免簽證進入。
4. 耽誤了十多年的啓德發展用地明顯屬於宜居灣區計劃中的「低碳住區」和「維多利亞灣海濱區」,主要用作興建郵輪碼頭、酒店、體育城、水上活動中心、公園等旅遊消閒設施,用作住宅用途只有12%,而且發展密度偏低,無助解決香港日益嚴重的居住問題。
5. 早前引起爭議的尖東海濱活化計劃,社會的注意力都放在未經招標而獨得合約的新世界發展,卻沒有留意到這個耗時達三年的計劃,正正就是要把本來屬於公眾休憩的海濱公園,發展成一個為專為旅客而設的「城市客廳」。
6. 這也解釋了為何特區政府和一眾親中權貴如董建華、梁錦松,不約而同提出發展郊野公園和填海造地的言論,藉著港人因樓價太高買不到樓的苦況, 來迫使我們就範。事實上,香港現時有4000多公頃大部分遭荒置的農地和約1200公頃棕地,可容納最少一百萬人居住,根本沒有發展郊野公園和填海的迫切性。
** 最終目的是社會及文化融合 **
總括來說,特區政府豪擲數千億公帑大興土木,表面上好像是爲了促進經濟和改善港人居住環境,實則是要將香港改造成一個方便內地富人移居、旅遊、購物和消閒的地方,受惠的只會是大財團、大地產商和建築商。按照計劃,香港將會從一個被大片郊野、農田、綠帶等天然屏障與大陸清楚區隔,在自然生態上自給自足的城市,變成與深圳同城,進而成為整個大珠三角區的一部分。新界被城市化後,香港和大陸的邊界將變得模糊。
地理和經濟融合的下一步自然就是人口和文化融合,這也是整個中港融合計劃的「重中之重」。現時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加上内地人投資移民來港定居,政府又不斷放寬及鼓勵輸入内地專才,已經令香港每年增加數以萬計的内地新移民。一旦港深同城,香港的新移民人口必有爆炸性增長。梁錦松早前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應可發展成爲上千萬人口的超級城市,意味香港還要容納多幾百萬新移民,難怪要移山填海了。
** 今日西藏, 明日香港 **
大量内地移民將無可避免地「溝淡」香港本地人口,就好像毗鄰的深圳,八成居民都是外來人,日常語言是普通話。香港遲早也一樣,本地語言和文化被邊緣化,電影《十年》中所描述廣東話被歧視的情況絕非危言聳聽。香港急速內地化,港人的本土意識將逐漸被削弱,香港賴以成功的自由、民主、法治、公義等核心價值也將被內地一套貪污腐敗、弄虛作假、用人唯親、慣走後門等劣質文化所取代。
更令人擔心的是,香港將會步西藏「自治區」的後塵,被中共的大規模殖民政策同化,並藉發展為名掠奪土地和各種環境資源。中共在西藏大搞鐵路基建,瘋狂開採金屬礦物,建造水力發電,又大力發展旅遊業,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經濟發展只為政府和商人帶來了暴利,藏民卻飽受剝削,生活比以前更坎坷。中共為了「維穩」,對西藏佛教徒進行宗教迫害,強制西藏人接受所謂愛國教育,同時取消藏語教學,意圖滅絕藏族文化信仰。當藏人對此表達不滿或抗議時,中共一概誣指為藏獨,並粗暴鎮壓和平示威。以上情境大家是否似曾相識?
**「兩制」變「一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 **
須知道香港之所以能成爲國際金融中心,正正在於内地所欠缺的健全制度和法治精神,給予國際投資者信心和保障。基本法中「一國兩制」的承諾,就是爲了維持香港獨特的制度和文化,免被内地侵蝕,令香港可以繼續發揮幫助中國「走出去」的角色。假若香港變成了一個普通中國城市,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勢將不保。中央千方百計要把「兩制」變「一制」,純粹基於政治需要,卻不知這樣會摧毀香港百年基業。
北京欽點的特首以及他的班子,一直忠誠地執行中央交予的政治任務。這班香港土生土長的官員在支取港人俸祿的同時,不僅沒有努力捍衛一國兩制,還要主動配合北京對香港全方位的干預,將「高度自治」雙手奉上。更可恨的是,一班市民所選出來的建制派議員竟與民爲敵,盲目支持中央和特區政府每一個損害市民利益的決定。
今年立法會選舉,大家一定要踢走保皇黨,令他們無法再出賣港人。
思言行 - 慎思敢言、以言赴行
Email: civilrenaissance@gmail.com
#思言行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 #中港融合
中港城碼頭通關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繼日前於立法院會提案要求交通部及相關主管單位積極評估花蓮到蘇澳間區域性「藍色公路」建設,民進黨立委蕭美琴今(18)日在交通委員會就目前評估進度質詢交通部次長葉匡時,蕭美琴認為,我國應利用海洋國家的優勢,在花蓮到蘇澳間的區域,利用噸位夠大、速度夠快的運輸船,運輸人員、車輛或農產品,以提高花蓮當地民眾的便利性。對此,交通部次長葉匡時表示,因為船舶速度已獲改善,此案已重新啟動且正進行研議。航港局局長黎瑞德也表示相當支持並鼓勵開航,近期也有業者洽詢有關花蓮到蘇澳間的區域藍色公路,只要業者評估可行,基於航政機關立場將協助開闢航線。至於就碼頭設施的興建與投資,黎瑞德局長也表示將全力配合。
此外,由於交通部整併基隆港、台中港、高雄港、花蓮港務局成立台灣港務公司,蕭美琴也據港務公司年度計畫與專案質詢董事長蕭丁訓,她質疑在提報的九件新專案及三件新興計畫中,竟然沒有一件與花蓮分公司有關,且預算少得可憐,甚至是整個航港公司的零頭,根本就是忘了花蓮分公司的存在。蕭美琴並指出,花蓮好山好水適合觀光,但馬英九在四年前競選總統時提出「花東幸福工程」政見,說要推動花蓮港為觀光運輸並重的港口並設置郵輪碼頭,後來要選舉了,才用幾百萬經費隨便做了一個通關服務站,外觀像「鐵皮屋」的小型建築物,甚至像一座「公廁」,不論是設備、大小與規模都比基隆港差,如何吸引更多的觀光客及國際級郵輪到花蓮港碼頭?
蕭美琴質疑,航港公司的預算並沒有做公平的分配,她指出,民進黨執政時期所規劃的高雄港、基隆港郵輪碼頭,都經過周延考量,並結合環境、交通、觀光遊憩、商業活動等元素,營造出遊輪碼頭國際門戶的全新意象。且在港口發展的潛力上,以花蓮港發展郵輪觀光港之潛力最大。蕭美琴說,以目前馬英九政見承諾所蓋的花蓮國際郵輪碼頭來看,完全未整合運輸系統發揮城市門戶功能,更沒有大眾運輸導向的整體規劃,僅僅在港口邊蓋上一間鐵皮房屋充當接待國際貴賓的門戶;對此,她批評,馬英九每次到花蓮都說對不起花蓮人,但不能一天到晚說對不起,而該做的事、該反省的都沒有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fMhmRN1lys/hqdefault.jpg)
中港城碼頭通關 在 通關首日丨中國客運碼頭重啟早班船開出 - 文匯報 的相關結果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馮沛賢報道:今日(8日)是香港與內地通關首日,尖沙咀中港城中國客運碼頭重新運作,為今早首航舉行拜神儀式。 ... <看更多>
中港城碼頭通關 在 跨境渡輪服務- 主頁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海事處 的相關結果
2023年7月29日02:00 澳門 噴射飛航 港澳碼頭 2
2023年7月29日08:30 蛇口 珠江客運 港澳碼頭 10
2023年7月29日08:30 澳門 噴射飛航 港澳碼頭 3
2023年7月29日09:30 中山 珠江客運 中港碼頭 6 ... <看更多>
中港城碼頭通關 在 通關直擊|中港碼頭排長龍內地男心急返京見妻:我整晚睡不着 的相關結果
內地人黃先生來港公幹兩年,今早打算從中港城碼頭乘船到深圳機場,再轉機去北京與妻子團聚。他指自去年6便與妻子分隔兩地,是日通關,他表示昨夜心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