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 #林昀儒 父母每月自費13萬請中國教練這件事沒什麼意見。
中國是桌球強國,台灣的父母在經濟能力允許之下,幫小孩請外籍教練(對,中國教練算外籍教練,小粉紅不要叫),這件事沒什麼好講的,特別是林昀儒已經是從小決定往職業選手之路邁進,他的父母當然會想好好花錢栽培。
但值得大家討論的,或說作為一個父母,我比較想跟大家討論的,是如何面臨小孩在學業與運動之間的抉擇,而作為父母,又該投注多少資源讓小孩一圓運動夢。
這問題在台灣不難理解,因為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之下,有運動天份的小孩,隨著一路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在「升學vs運動」的二分法選擇之間,壓力會越來越大。
小學時,學業壓力不大,看著小孩喜歡跑跑跳跳,讓他們去校隊玩玩,也玩出一些成績,父母都覺得開心。但升上國中,還要繼續花這麼多時間在運動上嗎?許多家長難免會開始猶豫。
道理很簡單。父母的擔憂是:搞體育,未來有沒有出路?畢竟,不是每個小孩未來都可以當國手,都可以成為職業選手。講白了,就算當到國手,在巔峰期過去之後,也的確面臨到就業跟生計的壓力。
「因為除了打球,我什麼都不會」。這句話,相信許多人並不陌生。當然,還是有少數的運動員有培養運動以外的專長。
台灣的體制,在小孩決定往運動方向邁進之後,對課業的要求通常越來約鬆。在早期,許多體育校隊甚至上課時數不足,學校及教練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遇到週間有比賽時以比賽為重,比賽結束後也不會補課。
對選手來說,看著學長學姊也是這樣過來,也不自覺走上相同的道路。這是過去常見的弊病。
教育部體育署在今年修法,讓國中小體育班學生每日練習的時間從「至多以三小時為原則」改為「至多以三小時為限」,這是正確的做法。我也相信,現在的學校及家長,也越來越重視選手在運動以外的學習。
但歸根究底,對於家長來說,還是得面臨這樣的抉擇:讓小孩投入運動,是幫小孩?還是害了小孩?
林昀儒顯然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根據媒體報導,他的父親是體育學博士,母親是國中校長,林昀儒的國中跟高中都是在家自學,因為他的父母很小就發現林昀儒的桌球天份,並且立志栽培。
撇開一個月13萬元教練費用的經濟層面考量,單純就父母角度思考,應該沒有很多父母會在小孩十二歲時,便決定讓小孩全心往職業之路邁進。
風險很大,不是嗎?林昀儒當然從小在桌球展露頭角,拿了一些獎項,但這樣的小孩很多啊!又有誰能知道他能在19歲時就登上奧運舞台?他父母也不曉得。
林昀儒的父母顯然很早就做了決定,甚至是一種賭注。他們賭對了。
講到這,請讓我岔開話題談一下 #郭婞淳。
我不是要講她奪金牌有多厲害,因為這個大家都知道。
我要講的是,她在奪金牌之後,陸續在臉書上感謝她的贊助單位,包括台灣大哥大、TOYOTA、Under Armour及富邦金控。
當然,她奪金之後的社群媒體發文也許是當時的贊助條件之一,但好的選手,是需要企業投資的。我希望郭婞淳的成功,可以讓更多企業更踴躍贊助選手,而且從學生時期開始。
當然,我也看到郭董十年贊助 #莊智淵 六千萬元的新聞。撇開政治立場不看,這都是值得鼓勵的行為。
企業贊助選手,也許也可以幫企業本身節稅,但重點是,這會讓更多選手無後顧之憂,願意投身運動產業。
在美國,優秀的運動選手在大學時期甚至高中時期,便開始接受企業贊助。這是美國運動產業發達的眾多原因之一。運動必須是一個產業,有明星運動員帶動商機,吸引更多資本投入,整體運動才會蓬勃發展。
(經網友提醒,我這句不夠準確。應該說是,美國如NIKE等運動品牌會贊助運動名校,至於選手本身能不能接受贊助,到2019年才放寬規定。以上說明。)
更多的企業投入,更完整的運動產業鍊建立,「體育vs運動」的差異,選手在學生時期如何兼顧課業及競技場上的表現,大學體育獎學金的多寡等等,上述每一題都可以有許多討論。
讓台灣的運動選手,能夠從小認知到「升學vs運動」並不是二選一的命題,而是一個他們未來即便從選手身份退下,仍然可以在這個運動產業鍊下發揮專長並有穩定收入,才能鼓勵更多有運動天份的小孩及他們的父母,願意讓小孩一圓運動夢,即便只是嘗試幾年也好。
也許這才是我們討論林昀儒現象的另一個思考角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
二分法思考例子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天靈魂之旅課談到分裂與投射在人際間的運作,這裡舉一個很簡明的例子:愈呈現光明而厭惡黑暗的人,就是把自身的黑暗投射出去,因此看到他人的黑暗會厭惡地想要去改正對方,或者是直接選擇避開不去碰觸。
那是因為自己內在的光明與黑暗分裂,愈認同光明的特質則愈排斥黑暗,於是把自己的黑暗部分分裂之後壓抑,但被潛藏的都會由另一個出口冒出投射到他人身上。因此,怒斥你身上的負面,能夠強化我身上的正面,而又不必去處理那個被我潛抑的負面。
如此,自我是衝突的,並不平靜。
而排斥黑暗的人實則更黑暗,這又是如何發展的呢?我舉個例子,如果我一心強調正面光明,所以任何有關負面的情緒都必須被壓抑或摒除(迷思:情緒本就沒有正面或負面)。那麼當一個人在我面前不斷抱怨公司的同事老闆處事多麼地不公平,自己多麼地盡心盡力卻換來他人的指責及不諒解時,我除了轉身離開的選擇之外,我得修正他的思維。因為負面情緒及思考不好,所以我耐著性子引導他轉為正面思考,不要只看負面。而這個人冥頑不靈講不聽,於是我開始感到不耐煩且有一股焦燥感,內心伴隨著無法引領他轉變的挫敗感,於是我的情緒起來了。此時,我怎麼可以變成也這麼負面了呢?一定是受了對方的影響,我要趕快遠離他。
這個時候,我認為負面情緒不好,本來我是正面的,但因為受了他影響所以我變負面了。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一個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為負面的人,本身其實就負面了,只是他把負面當成毒瘤摒除及壓抑,再把它投射出去。而因為自己無法接受負面,所以想要去改正他人,卻又因為改變不了他人而觸發自己被壓抑的那個黑暗部分。然後就是個迴圈,因為我要正面光明,所以既使被你觸怒了負面,我也要壓抑克制它。我愈壓抑,則愈投射;愈投射,則愈想改正他人;愈想改正他人而無法改變,則愈是接近負面情緒;愈負面,我愈無法接受,於是就愈分裂。
就這樣衝突循環著。
那麼若是意識到了,我們能怎麼做呢?首先得先從定義微調開始,因為二元化的思維會把人事物都二分法,對與錯、是與非、黑與白,一切都被貼上標籤。所以第一步就是把標籤撕下,宇宙底下任何品質都是一體兩面的。沒有了山峰,就不會有山谷的存在;沒有了痛苦,我們也不會感受到快樂。所以重點是理解任何一個特質它沒有好或壞,它一定是好中帶壞,壞中帶好,不全然的這樣或那樣。
重新架構好定義之後,接下來就是自我整合了。把那些被壓抑且投射出去的部分,回收回來。認領回那是部分的自己,並且試著同理及支持那部分的自己,然後你就會與自己更貼近。當你能一致真誠地與自己貼近,你的內在就長出真實的力量了。
內在真正的平安,來自與自己靠近。
#靈魂之旅課
二分法思考例子 在 Rouya動物溝通-毛小孩悄悄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要再執著於準不準啊 !
這篇寫給上過任何動物溝通課程,正在練習階段的你們
(如果你還沒或正準備要上我的課,完全不用看哦)
「測試結果,準確度只有40%...」
首先我要先說,關於準確度的測試、考試,真的一點也不準呀!不論你是幾%這完全不能當成一個標準,充其量只是個參考罷了。請你認真思考,那些被認為是錯誤的訊息,真的全然沒有意義嗎?
.
狗狗表示他想吃雞腿,飼主說他從未吃過。這是錯誤的訊息嗎?不是,可能他曾經看過呀。
兔兔表示被陌生人摸頭時不太自在,飼主說但他都乖乖的被摸沒有閃躲。這是錯誤的訊息嗎?不是,或許他平常沒有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也或許現實不允許他表現。
貓咪表示他的床睡起來剛剛好,跟他的身體一樣大,飼主說床是他身體的3倍大。這是錯誤的訊息嗎?不是吧,這就是主觀認知呀。
.
有太多可能性,好比說動物的主觀意識、他們是否在意這件事(不在意碗的顏色很正常啊...)、他們的認知,甚至他們從超越人類思維的方式知道那些事情(我曾遇過幾次很奇妙的在未來實現了)。
如果把所有訊息二分法,只有準、不準,那被歸類為不準的訊息,就直接被丟掉被認為沒有參考價值,也太可惜了吧!就像是多狗家庭的狗狗給我看媽媽牽著他單獨去散步他好開心,飼主說這是錯的因為從來沒單獨帶他散步,但沒想到的是,這是狗狗打從心底的渴望。
很多被認為是「錯誤的訊息」裡頭反而有重要的部分希望被看見。好比說狗狗給我看他被追著跑逃避害怕洗澡,飼主說他都乖乖坐在浴缸被洗澡,那這是「錯誤的訊息」嗎?如果因為跟現實不符而立刻被否定掉,那溝通變得很沒意義,這就是執著準確度可怕的地方,因此失去了深聊的機會;例如有沒有希望調整改善什麼?洗澡的什麼部分讓你不太舒服?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其實害怕,其實有機會讓牠感覺更好。
「準確度超高」完全不是學溝通的目標;以柔軟的心、帶著尊重與同理,好好的成為飼主與動物間的橋樑,這才是學習的方向。如果只在乎動物給的訊息符不符實,那去ㄅㄨㄚˇ杯就好了嘛...
.
#很認真的跟你們說
請清楚知道
🌟「沒有所謂錯誤的訊息,
只有沒被好好接收、轉述的訊息。」
——————
再來我下面這段要說的有點深,看不懂很正常,但若你仍然卡在「我的準確度只有40%」的沮喪裡,請認真看完。
連結管道的狀態品質跟許多因素有關,除了頭腦中立外,最大的因素是自己。在過往生命歷程中,那些沒有被接受、看見和處理的情緒跟事件,它們仍然在影響著現在的自己,進而影響溝通的品質。
好比說在過往的經驗裡只要得到就會失去,慢慢的這成為一個固有信念,在溝通上遇到相關的話題,得到了很多愛與快樂,「擔心害怕覺得接下來就會失去一切」這樣的想法就會出現。如果說你對自己管道裡的阻礙並不清楚,那就會直接把這個念頭當成訊息的一部分。這是個很簡單的例子,但事實是這一切的固有信念相當複雜,必須要靠時間探索了解自己,慢慢打開那些大小的結,我到現在仍然在這條自我探索的路程上。
亦或者是因為家庭或生活,已經習慣性忽略掉自己的情緒,那麼你的連結管道也會自動幫你篩選掉動物給你的情緒感受。
這就是為什麼我把「自我療癒」加進動物溝通的課程裡頭,學溝通會是個契機,好好認識跟看見自己的契機。
.
呼一口氣打了好多字,就說到這裡了,只要稍微轉個念改變意圖,你的溝通就會變得全然不同。你想成為個很準的溝通者,還是很溫暖懂得傾聽同理尊重、協助飼主與動物了解彼此的溝通者?我絕對傾向後者。
-
🎈欲了解「動物溝通與療癒課程」請見臉書置頂文
🎈官網| https://rouyatalkstoanimal.mystrikingly.com
(12/15將開放明年課程報名)
二分法思考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嘉玲的新書看這裡喔~《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博客來 https://bit.ly/2PeJwG6
誠品 https://bit.ly/2PQePnx
金石堂 https://bit.ly/2R8ZwGF
三民 https://bit.ly/2CyRjYq
讀冊 https://bit.ly/2Sd8rIt
MOMO https://bit.ly/2CCPs4G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裡或職場上,你有沒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又必須配合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辦法Say No。
我講兩個你一定聽過的例子喔。原本相處還不錯的朋友,在對方談了個戀愛之後,他變得不再跟大家來往。
以前呢,大家都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可是他現在常常苦著一張臉對你說:「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為了我跟家裡鬧翻,他說自己喔,為了我犧牲這麼大,要我下班之後就回去陪他,所以我不能跟你們出去…」
或者是一些職業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一哭,說要買玩具,我就沒辦法拒絕…」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明明不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拒絕」。聽出來了沒有?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罪惡感」綁架了!
在我繼續講之前喔,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罪惡感」難道是一件壞事嗎?其實它不是,相反的「罪惡感」它是幫助我們,區分好人或壞人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們來說喔,在普通的概念裡面,壞人因為他沒有罪惡感。所以他做犯法的事情,他心裡不會有負擔;所以他對於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不安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內在的自我阻止的這樣的功能。
可是好人就相反。所以我們知道「罪惡感」可以幫助一個社會的運作。可是如果放到人際關係裡面,如果你為了當好人,而讓罪惡感無限漫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我們撇除道德,「罪惡感」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們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呢,只好讓自己失望啊!
如果是在愛情裡面的關係,你交往的對象是那種整天抱怨,而你因為這樣的罪惡感,總覺得先提分手就是個負心漢,或者是就是一個無情的人、拋棄了對方。
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用等到結婚,你的愛情就已經躺到棺材裡了。而且這段關係,早晚會讓你爆炸的。
其實呢,「罪惡感」不是天生的,它而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要被「罪惡感」綁架,我們就要知道這裡面的關鍵在哪裡。
說文解字一下,我們先把「罪惡感」三個字,拆開來理解。
先談「罪」,「罪」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某個組識,或者是團體可以順利的運作,而制定了一套法律或者是規則。那只要違反的人,就會被「定罪」,它的目的是讓人感覺到畏懼。
而「惡」呢,是依照剛剛的「罪」的這個規範,或者是法律,有了好壞之分。如果違反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就是一個惡人。
那「感」呢,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狀態。
當你理解「罪惡感」之後喔,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是誰規定先提出分手的人,就是負心漢?是誰說職業婦女就不能以事業為重,否則呢,她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太太、好媽媽?
這就像過去的黑奴政策、女性沒有投票權。這些不合理,而且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但是一直到現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你覺得這合理嗎?
現在一個人要告訴你,女人沒辦法參政,你會不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是當我們對人際,或者在我們的關係裡面的某些罪惡感綁住;我們卻很少去檢查,那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或者是這些觀念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其實我們人喔,也因為感受的到「罪惡感」,但是卻感受不到過時價值觀,帶給我們的這種束縛,所以會讓我們這麼辛苦。
就像是喔,職業婦女她不敢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是因為她內心認為,女人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而自己選擇了工作,好像自己是個不是太合格的女人,或者是媽媽,感覺到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當她被「罪惡感」綁架的時候,她就不敢適當的管教自己的孩子,跟孩子的關係,就只能朝向一個可能是一種很扭曲、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呢,這樣的捆綁跟束縛,不止是對女性,其實對男性也是一樣。就像有些爸爸,因為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買禮物、他就買玩具。
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這也是他內心的罪惡感,讓他去覺得哦~我好像一定要做這樣的補償的動作。
所以囉,當我們理解到這一層,那要怎麼擺脫「罪惡感」的束縛?作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問自己喔,為什麼我需要覺得自己有罪?這個罪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這樣想嗎?
你只有想通了這一點,重新改寫自己的信念,你的罪惡感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熱愛工作的職業婦女,不是透過滿足孩子,或者是辭掉工作,這種二選一,來處理「罪惡感」。
你可以換個想法,一個好媽媽,不等於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好榜樣,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
也就是說,妳自己追求夢想,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妳是不是為孩子,就起了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所以,你可以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而且回到家之後,也能夠對小孩有所要求。這樣子才是一個健康、而且是相互滋養,能夠前進的關係。
它不是二選一,它不是二分法,它是一示範我活出什麼樣子?我讓你孩子看到,於是呢,我除了要求我自己之外,我也可以要求我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知道喔,「信念」是罪惡感的源頭,那你更加要知道的就是,這樣子不自覺的信念,很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跟「被控制」的武器。
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的困擾。很多年輕朋友,因為買房子不容易,所以在投入職場之後,依然跟父母親同住,所以就很難拒絕父母親的規定。
比如說,父母親要你下班就要早點回家,不要太常跟朋友出去玩,或者是他們希望你沒事不要亂跑,不管買任何東西,或者上任何課程都是浪費錢。
那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要趕快成家、生小孩。如果年輕人不聽話,就說他們自私、不孝,讓孩子充滿「罪惡感」。
那基本上呢,子女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概念一點錯都沒有。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應該」啊,是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成立的?而不是讓原本的善意,扭曲成對子女成長的一種負擔跟妨礙。
該讓子女長大、放手,是不是就要放手呢?人都應該要有「罪惡感」,但人也有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要避免因為罪惡感,而不斷的用美麗的謊言來合理化,用麻痹自己的方式,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你想想看這樣長久下去,關係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叫做愛,它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裡面,也有因為罪惡感,讓你覺得動彈不得、而又讓你覺得不斷消耗…不管消耗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情緒、消耗自己的能量。
當你卡在這種關係裡的時候,我很推薦你可以讀讀這本《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是我的伴侶,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喔。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用很多實際的案例,讓你體會怎麼樣改寫自己「罪惡感」的信念?
而且還會幫助你看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罪惡感」來操弄你的人,事實上在癱瘓你的行動跟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讓你繼續的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所以,如果你也很想要處理,這樣子令人困擾、又挫折的關係,想要有一個清爽人生,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其實人生說到底,你永遠可以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這一本書相關的購買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很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更瞭解「罪惡感」它的全貌。
怎麼樣控制你、怎麼樣困住你,你會知道關係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夠讓自己跟別人都舒服;不會因為情感的過份牽絆,讓彼此越活越不開心。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談到的《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本書,希望你繼續支持之外。
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這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因為是透過線上的學習,所以很方便你不管在任何的時空、地點,或者是狀態,而且只需要用聽的。
那我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家,這麼多年這樣下來,結合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最重要一點是自己的實踐。
因為很多人很好奇哦,我本身是個老闆,心理學家,我還要做很多的個案教練、「一天聽一點」…等等這麼多事。可是似乎看我的整個生活品質,又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還活的還蠻游刃有餘的。
那到底我怎麼做到的?其實不是我有三頭六臂,也不是我天賦異稟,我只是回到大腦運作的核心關鍵,而開啓了效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核心;不僅是讓你建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你掌握一些必要提升自己效率的工具。
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二分法思考例子 在 的情緒得以冷卻後說 的推薦與評價
還記得上篇提到情人間的相處例子嗎? ... 使用二分法思考的當事人,經常落於非黑即白、非勝即敗的困境中,有如「他愛我、他不愛我」的二分法中,忽略了「還有更多可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