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和朱自清,你應該不陌生,不過,你看過朱自清所著的「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嗎?謝謝網友張恒睿拍攝這本將朱自清筆下的指導大概收錄其中,於1981年1月由久久出版社再版、名江書局印行的《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是孫洙,別號蘅堂退士,江蘇無錫人,清乾隆16年(1751年)進士。孫洙編選唐詩,是依據沈德潛(1673-1769)的《唐詩別裁》及王士禎(1634-1711)的《古詩選》、《唐賢三昧集》、《唐人萬首絕句選》為主,雜以其他唐詩選本。
《唐詩三百首》的題材廣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邊塞軍事、宮閨婦怨、酬酢應制、宦海升沈、隱逸生活等;但《唐詩三百首》也有一些遺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樂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選入。
《唐詩三百首》向來有幾種注釋本流行,其中以陳婉俊的補註較為簡明,朱自清則著有《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堯根據《唐詩三百首》重新加注。
《唐詩三百首》編選背景:
清代康熙年間編訂的《全唐詩》,收錄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難以全讀;此後沈德潛以《全唐詩》為藍本,編選《唐詩別裁》,收錄詩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難以全讀。於是,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以《唐詩別裁》為藍本,編選《唐詩三百首》收錄詩三百一十首,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唐詩普及讀本。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乾隆9年(1744年)他考中順天舉人,授景山官學教習,出任上元縣教諭。乾隆16年(1751年)他得中進士,歷任盧龍、大城知縣。後遭人讒陷罷官,平復後任山東鄒平知縣。乾隆25年(1760年)、27年(1762年)兩次主持鄉試,推掖名士。
孫洙為官清廉如水,愛民如子,又勤勉好學,書似歐陽詢,詩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28年(1763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這本書是有感於《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合適的、流傳不廢的家塾課本。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
《唐詩三百首》於清乾隆29年(1764年)編輯完成,至於書名由來,一說是脫胎於民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作詩也會吟」,一說為取自「詩三百」。
《唐詩三百首》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詞選集,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諸詩配有注釋和評點。
五言古詩簡稱五古,是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於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於戰國時期,甚至更早。現在公認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時期,鮑照致力於七古創作,將之衍變成一種充滿活力的詩體。唐代七古顯示出大唐宏放的氣象,手法多樣,深沉開闊,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韓愈。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詩註疏三百首》的一種。五律源於五言古體,風格峻整,音律雄渾,含蓄深厚,成為唐人應制、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採用的詩歌題材。唐代五律名家數不勝數,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與五律相同。七律源於七言古體,在初唐時期漸成規模,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有唐一代,七律聖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等,風華絕代,輝映古今。
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簡稱五絕和七絕,都是古典詩體中絕句的一種。五絕起源於漢,七絕起源於六朝,兩者都在齊梁時期成型,初唐階段成熟。唐代絕句氣象高遠,率真自然,達到了吟誦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維、王昌齡、韋應物、杜牧、劉禹錫等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我記得我從未忘油畫展 #藝術家黃武芃專訪 #母親涂伊屏專訪 黃武芃,現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資優美術班學員,展覽經驗豐富,作品也廣為國內外美術單位典藏。生於台中的他,因為母親從事貿易工作,而跟隨著母親於國外奔波,直到上小學才固定在台北唸書。對於國高中體制學習無法適應,就讀大安高...
五言古詩格律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 🌹
新書四場講座第一堂:從唐詩到現代詩——#詩意的開始
廖偉棠老師的新書《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即將在本周三上市,新經典規劃在上市前夕五月的每個周一,選擇最詩意的咖啡館 #幻猻家珈琲 舉辦現代詩講座,感謝愛詩的讀者們支持,報名很快額滿,於是我們有了最特別的一場新書開箱講座,充滿詩意與笑聲的夜晚。
詩人廖偉棠從古詩與現代詩孰優孰劣說起,因為總是有人說現代詩沒有格律押韻,不像詩。廖偉棠說,我們若是想走近玫瑰開放中的求詩者,或許該從「正面發問」:古詩與現代詩「有」什麼共通的詩意?
他舉了兩個自己喜愛的詩人,認為他們根本是現代性詩意的代言。飄綽求道的李白,服了丹藥,high起來寫詩就像嬉皮,被誤會是沉鬱頓挫的杜甫,其實詩意磅礡,甚至被 #鍾永豐 老師說有「龐克」精神。
而現代詩人中 #楊牧、#瘂弦 都饒有古意,卻一點都不少時代性的創發。詩意,顯然不在形式。
特別來為廖偉棠新書助陣的詩人 #宋尚緯,笑說他寫作之始是出於深沉的發洩,那些跟他平日給人形象不同的文字,連家人讀到都會擔心。但正如同李白的《行路難》,正因詩人把內心痛苦寫出來了,這些文字將人心做了轉化,人們可能藉著他的詩對生命情境產生了不同看法。
現場廖偉棠用 #粵語朗讀所有的選詩,有讀者驚嘆:原來粵語讀詩這麼有音韻感。從自己怎麼受魯迅影響開始寫詩的少年說起,跟讀者近距離分享自己對詩的喜愛,這樣詩意的夜晚,如玫瑰綻放。
礙於場地限制,我們無法開放更多愛詩人加入,但你可以在書中讀到淺白親近的詩歌故事,感受現代詩人的創作樂趣。
-----
《玫瑰是沒有理由的開放——走近現代詩的 40 條小徑》
5.12 芬芳上市🌹🌹🌹
博客來:https://tinyurl.com/b7ryamnx
金石堂:https://tinyurl.com/yu2ac97m
誠品:https://tinyurl.com/4sd7p95t
三民:https://tinyurl.com/yvh8yz73
讀冊:https://tinyurl.com/t6cc6rht
五言古詩格律 在 看中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唐詩三百首就是以五言古詩開始的,整個的格律都非常的工整,不像樂府那樣嬗變。所以從最古樸的文詞體系中去尋找中國文化的渾厚和中國畫的精深我覺得可以感受得更多一點。
#看文化
五言古詩格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我記得我從未忘油畫展 #藝術家黃武芃專訪 #母親涂伊屏專訪
黃武芃,現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資優美術班學員,展覽經驗豐富,作品也廣為國內外美術單位典藏。生於台中的他,因為母親從事貿易工作,而跟隨著母親於國外奔波,直到上小學才固定在台北唸書。對於國高中體制學習無法適應,就讀大安高工時,獲支持實行「在校自學方案」。學校曾協助舉辦油畫個展,而展現其美術天賦,在校師生們亦為之驚豔。於今,悠遊於台師大中自選文學與藝術課程,並共修英﹑法﹑日三門語言,不斷的學習並精進自我。
藝術家黃武芃從小喜好閱讀文學作品,從國中開始對漢文學產生極大興趣
,並希望從漢文學延伸出一種帶有其特色的創作方法。創作古詩詞作品,從五言至七言絕句到破除格律書寫賦文,並融合日本文學及西洋文學等,開創屬於全新視野的新詩文作品。而我們也可以時常見到詩在武芃的畫中出現。
美術天分優異
在美術性向上,雖從未正式接受過任何師資培訓,但卻得到很多藝壇畫家前輩的關懷指點,對於武芃的作品相當讚嘆於其本身自由奔放的個性化且自信的創作力﹑不受限於體制格局﹔加上喜愛的北宗重彩等亞洲元素薰陶下,注入其繪畫中自成獨特藝術語言,畫風自由度中亂中有序,表達主題明確而不用古法,每一成長時期皆有其隨性之鮮明特色。目前對於台灣社會政治運動風氣下,開始藉由時事作一系列人物特寫與事件紀錄,作為現實藝術與現實融合之生活體現。近年來,更嘗試創作立體作品,藉由不同媒材的承載,訴說自己對於這個事件的想法。
小學的時候,曾經塗鴉過漫畫,以當時大家耳熟能詳的「小朋友齊打交」為主題延伸,而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接觸素描。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武芃的媽媽因大學同學的介紹將武芃引薦予楊永福老師,進入楊老師家中時,恰巧老師正在做畫,油畫的特性,引起武芃的興趣並時常練習。
「母親應該要做個水龍頭,不一定要依循體制,需要的時候再打開,不要的時候再關起來,不要加以限制」楊永福老師這麼說。這番話也像是為武芃的媽媽打了一劑強心針,讓她了解到「原創性的理由是非常簡單的,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也不要用現有的體制去加以規範,這樣反而侷限了武芃的發展。」
細說展覽主軸
此次個展的主軸為「論現實與神話在作品中的異形性」,在大大小小的『
事件』中,發現了台灣的獨特性,創作開始注意到與現實接軌的可能性,因為神話學的研究,體悟『神話』是一種精準的語言,每當重大『事件』發生時,『神話』就會產生或是改變,相當地反映現實,甚至應當直接形容:「神話就是現實」。
當『現實』被以變形的方式記錄下來時,它已成為了『神話』。神話中有
『帝』,現實亦然,當下創作祈能連結起一個現代版的山海經,山海經所述說的神異世界,就可以是我們所處的當下。創作表達旨在連結神話與現實的關係,使其現代化,從而試圖建立起一個『台灣現代神話』。
武芃對《山海經》這樣的神祕文化非常感興趣。根據《山海經》中的記載
,「逐鹿之戰」最終是黃帝獲得勝利,但在武芃的作品裡,「炎黃大戰」是以「學校
進行民主選舉的形式」呈現,『炎帝』為數屆當選者,『黃帝』則以挑戰者的姿
態出現,世上無處不帝。相同的概念應用到我們所處的世界,現實亦可能成為神話,以畫作「百億縣長」為例,「百億縣長」處在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住在越住會越大的房子裡,手舞足蹈,自為歌嘯﹔當現實被武芃以變形的方式記錄下來時,它已然成為了神話,神話中有『帝』,現實亦然,當越來越多『帝物』被武芃集合起來時,武芃希望將此連結起一個現代版的山海經,山海經所述說的神異世界,就可以是我們所處的當下。
古人的文化不僅僅是古人的,也是我們重要的文化資產。武芃旨在連結神話與現實的關係,使它不單能以古人的型態出現,還能現代化,現在我們做了這些,仍還沒結束,這僅僅只是開端而已,透過武芃的創作﹑讓觀者得以理解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