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園(Yih-Yuan Li)1931-2017
李亦園先生是戰後最具影響力的人類學家,三所培育臺灣人類學人才的重要機構──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臺大人類學系所、清大人類學研究所──都因他而獲得長足的發展。
他也是推動臺灣人文社會科學整合的第一人,以行為科學的框架,將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和農業經濟學等學科結合,對臺灣人文社會科學界的發展影響甚鉅。
他1931年生於福建泉州,1948年來臺就讀臺大,1953年畢業於臺大考古人類學系,是該系首屆畢業生。大學受業於李濟、董作賓、高去尋、凌純聲,芮逸夫、衛惠林、陳紹馨等名師,不僅繼承強調田野調查的實證學風,終身行事更深受這些師長身教的影響。
李先生的研究主題包括物質文化、家族組織,擴及文化理論、比較宗教、儀式象徵、神話傳說等,研究對象涵蓋臺灣南島民族、海外華人及臺灣漢人社會文化;著有《文化的圖像》、《人類的視野》及《田野圖像》等專書十八種,專業論文百餘篇。
他亦長期任教於臺灣多所大學,育才無數。任教於臺大人類學系時,開講數門膾炙人口的「熱門課」,如原始宗教、東南亞民族誌、應用人類學等,這些課至今仍為老臺大人所津津樂道。李先生更積極教育後學,培育新生代人類學家,如莊英章、徐正光、黃應貴、黃樹民、陳中民、吳燕和、許木柱、臧振華、胡台麗等。
1984年,李先生籌創清大「人文社會學院」,擔任創院院長,致力為這所傳統偏重於理工科的大學,注入人文學的素養與社會科學的視野,奠定了今日清華大學「人社院」自由學風的基礎。
他也是一位強調「入世」的人類學者。1960至1980年代,他經常在報紙、雜誌上為文評析社會文化現象,善用異文化進行對比,一貫地以理性、曉暢的字詞,展現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也提昇了人類學家,與人類學知識的社會知名度。
李亦園先生作為人類學家的社會聲望,臺灣至今少人能望其項背。
更多關於李亦園院士:https://goo.gl/CbPXq2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新聞] 救高教人才斷層危機!中研院9月起提高博- 看板AfterPhD 的評價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件公告,並提前以E-mail報 的評價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 ... 的評價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 ... 的評價
- 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 ... 的評價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在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2016全國中小學童軍大露營 #各組工作介紹
專訪:
#大會會長 #教育部國教署黃子騰署長
#指導委員 #台灣省童軍會吳清山理事長
#宣傳行銷組組長 #東興國小范揚焄校長
#露營組組長 #竹東國中徐華助校長
#生活輔導組 #新竹縣女童軍會陳明珍總幹事
#事務組組長 #自強國中林健明校長
#事務組副組長 #北埔國小鄭嘉勝校長
#事務組伙食配給股股長 #芎林國小孟繁明校長
#事務組器材事務股股長 #石光國小劉佳賢校長
#安全維護組交通維護股股長 #寶山國中范素惠校長
#安全維護組醫療救護股股員 #博愛國中湯光萍護理師
#安全維護組營區維安股股長 #忠孝國中蔡錦慶總務主任
#安全維護組營區維安股股員 #忠孝國中孫于婷教務主任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的第一屆中小學全國大露營,8/18-8/20在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中國科技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縣市共1438人隨著新竹縣新湖國中優人神鼓團浩蕩鼓聲,誓作智仁勇三達德的實踐者,教育部國教署黃子騰署長、新竹縣長邱鏡淳等喝采勉勵,祝福為期3天2夜活動,提升信念,滿載而歸。
「2016全國中小學童軍大露營」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的第一屆中小學全國大露營,即由新竹縣政府統籌承辦,國教署黃子騰署長於開幕致詞時指出,大露營主題「國教十二年,童軍新紀元」,藉由各縣市童軍夥伴觀摩與聯誼,促進適性發展及培養正當休閒娛樂,透過小隊分工、互助合作,提升公民素養,建立團隊精神,真正落實十二年國教「引導多元、適性發展及公民素養」的目標,為國家社會打造未來的領導人才。
新竹縣長邱鏡淳表示,新竹縣辦理多次大型活動的經驗,各單位資源整合,協調合作,童軍夥伴有機會體驗「以童軍定義、目的與方法」設計的高品質青少年活動。也由千人大露營讓不同縣市的孩子結交童軍夥伴,學習多元知識與技能,從團隊合作中培養自我挑戰的能力!
新竹縣教育處舉出新竹縣此次投入協助工作之學校共92所,並招募內思高工、關西高中、新竹縣風華99童軍團、新竹高商、虎尾科大、台中高工行義、羅浮童軍協助服務,校外會調派50位替代役男,工作人員約400人。另由竹北社大、漢聲廣播、消防局、環保局、衛生局、中國科大等單位設立15攤位,在開幕前以生活智能體驗與童軍夥伴同樂。
大露營3天的活動分為多元知能闖關及文化采風參訪二部分:「多元知能闖關」包含:童軍技能、自然科學、團康表演、探索教育等課程,參加人員以團或小隊為單位,在營區內進行模組活動,藉以增進生活知能、童軍技能及興趣探索;「文化采風參訪」:規劃北埔、六家、內灣、竹東、新埔關西等5條充滿地方特色的參觀路線,帶領童軍夥伴深入踏查新竹縣的文化特色、傳統藝術、自然生態及生活科技,親身體驗新竹縣的好山好水與領略豐富人文之美。(文/教育處)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冠科技是二岸三地第一家股票上櫃遊戲公司,也是台灣遊戲產業中,唯一具備上、中、下游,完整版圖佈局,致力打造一個繽紛歡樂的華文娛樂軟體王國。
2013年,智冠科技成立30週年,將整合集團通路、研發、營運、數位平台四大版塊。
通路:
由四美元代理策略開始,當時版權觀念未萌芽,大幅降低公司獲利,把利潤還給門市,創造通路銷售正版軟體,提升獲利的雙贏局面。 更看準網路銷費的掘起,推出整合線上付費之革命性商品 MyCard,提供玩家"一卡在手,娛樂隨我"的便捷服務,是全台最大的通用遊戲點數卡。
為降低店家庫存、配送等成本,於2010年推出 e-PLAY 購卡服務,結合綿密的通路網絡,在全台有高達11000家的實體店面銷售,
更將服務推廣到香港、馬來西亞等華人地區。
研發:
研發為遊戲的核心價值,智冠科技於1990年舉辦第一屆"金磁片獎",率先培育國內研發人才,輔導國人開發出"三國演義、霹靂幽靈箭、風雲"等多款遊戲。
2000年成立中華網龍,除了強調創意的遊戲內容研發,更導入多項管理和製程,將遊戲生產運用科學和工具,持續製作出高水準遊戲。金庸群俠傳、天子傳奇等多款遊戲均創造出極佳的成績。
2008年,以推動華人文化為目標的智樂堂成立。自研颱風引擎也陸續開花結果,包含中國網路奇書改編的飄邈之旅、結合小李飛刀和小魚兒的古龍爭霸,均有顯著成就。2013年台灣本土文化霹靂神州改編成線上遊戲,更在台灣造成極大的轟動。
營運:
秉持著提供世界級遊戲給台灣玩家的精神,智冠集團成立遊戲代理營運的"遊戲新幹線"。靈活運用各種代言人及行銷手法,展現遊戲的多樣性和源源不絕的創意,旗下RO仙境傳說更締造35萬人同時在線的台灣遊戲紀錄,台灣會員人數高達800萬人以上。
2005年與美商暴雪公司合作,成立智凡迪,代理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遊戲魔獸世界,讓台灣玩家享受到世界級服務和精緻的中文化內容。睽違12年的暗黑破壞神III也和全球同步上市,讓台灣玩家和世界接軌,一同創下24小時內熱賣350萬套的傲人成績。
數位平台:
在網路未發達的年代,智冠科技為帶來與世界接軌的資訊,先後發行"軟體世界、eplay電玩e週刊、電玩雙週刊和APP情報誌"等雜誌,裡面有許多五、六年級生共同的回憶。有感於網路和數位技術成熟, 除了發行數位雜誌,也推出全新影音遊戲新聞 電玩宅速配,建立攝影棚、引進專業人才和器材,發展數位影音內容。
2010年成立東南亞最大錄音室,智冠音樂中心,更是邁向國產遊戲音樂的新里程。
數位內容服務的腳步也從未停歇,Gamedb、MYFUN、MyGame、MINIK、Mysafe等創新服務,將虛擬娛樂產業推變成無所不在的生活習慣。
為了擴大遊戲市場,更成立智雲科技、炤盛科技,強化遊戲產業IT資源管理和網路雲端服務,帶動國內遊戲市場的蓬勃發展。
智冠30年,走過遊戲產業的時代變遷,我們將不只滿足過去的足跡,更將大步向前進,創造下一個時代的意義。
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成立財團法人智冠科技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廣社會文化,深耕在地文創沃土,培養專業藝術人材,善盡社會責任。
智冠多元且完整的經營模式,在「用心、耐心、愛心」的人文精神帶領下,我們將立足台灣,腳踏實地,保持活力,專注本業。並將智冠「主動、積極、面對、深入」的企業精神薪火相傳,永續經營,創造百年基業。
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
休閒平台:http://myfun.gamedb.com.tw
最hot攻略:http://www.gamedb.com.tw/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user-ih3is5xm4h101 subscribers30 videos. 本中心主要任務為:整合本校相關院系所及國內外之研究資源與能量;強化具有區域特性之研究 ... ... <看更多>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件公告,並提前以E-mail報 的推薦與評價
透過重要議題的研究和行動方案之設計,來彰顯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對社會改革可能的貢獻,突顯各區域之特色,並營造有品質的社會生活環境。計畫主持人可就本 ... ... <看更多>
人文社會科學整合 在 [新聞] 救高教人才斷層危機!中研院9月起提高博- 看板AfterPhD 的推薦與評價
救高教人才斷層危機!中研院9月起提高博士生獎助金至4到5萬
2023-08-23 13:50
聯合報/ 記者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學生讀博士班意願低落,原因之一為獎補助金偏低。為此,教育部擬推動最高7萬元
的博士獎學金,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昨也透過信件宣布,盼帶動國內整體博士班就讀意願、
避免高教人才斷層危機,自今9月起由中研院支薪的博士班學生,平均獎助金預期可提升
至4萬至5萬元。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今年3月受邀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曾建議調高高教研究人員待
遇,並增加博士生獎助金。行政院已於年6月宣布大學教授學術研究加給、中研院研究人
員專業加給提高15%,教育部、國科會也已研擬提高博士生獎助金。
廖俊智昨也對中研院人員發公開信,宣布中研院與大學合作博士班學位學程獎助金提升方
案。廖俊智指出,國際間科研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綜觀歐美與鄰近亞洲各國科研機構,提
供高額且穩定的博士生獎助金已是主流政策,中研院作為國家級研究機構,有責任領銜突
破現狀,提升學生就讀博士班的意願,避免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因此9月起將提高博士生
獎助金。
公開信提及,根據統計,台灣博士班研究生獎助金差異甚大,平均每月低於3萬元,僅有
少數特例可獲得較高金額,而中研院博士生支領的獎助金也依學程及各別團隊而有不同,
每月平均約3萬4000元。
廖俊智說,目前規畫除了現有獎助外,博一、博二學生每月額外補助6000元,通過資格考
的博三到博五學生,每月則額外補助1萬6000元為原則;預期可使博士生平均獎助金提升
至4萬元(博一、二)及5萬元(博三至五)。
廖俊智說,新措施將適用中研院支薪的博士班學生,方案將由中研院籌措經費支應,由於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博士班就讀樣態,與數理科學組、生命科學組不盡相同,目前也正與該
學組所長、主任討論,將進一步提出適合方案。
廖俊智表示,此方案連同教育部及國科會的相關計畫,希望能帶動國內整體博士班就讀意
願,吸引更多優秀有志青年投入高等研究,產出更傑出的成果,吸引更多博士生,形成正
向循環。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388913?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教部博士生獎學金月領7萬 估明年上路首波補助1200名
2023-08-23 15:26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
教育部今年六月提出「博士生獎學金」草案,分為產學合作型和學術發展型獎學金,並採
「擇強汰弱」機制,獎學金由政府、大學、企業三方出資,最多者至博三可月領七萬元。
教育部表示,預計自明年上路,首年補助1200名。
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三月於立法院報告,報告指出,高教及科研人才薪資偏低,導致投入
博士班者漸少,高教人才恐面臨斷層危機。中研院今天也宣布,九月起提升中研院支薪的
博士班學生獎助金,其中通過資格考的博三至博五學生,每月最多可領五萬元。
教育部也研擬「博士生獎學金」,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日前表示,現行大學多給予博士
生一個月2至3萬獎助學金,相較碩士畢業後進入科技業即可年薪百萬,導致學生近年投入
博班的意願低,因此希望和學校、產業合作祭出獎勵,鼓勵學生往博士學位深造。
根據教育部規畫,產學合作型獎學金博班一至三年級分別可給予每月6萬、6.5萬、7萬元
,學術發展型博班一至三年級則分別給予每月3萬、3.5萬、4萬元,受惠人數比例依年級
下降。產學合作型獎勵為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領域;學術發展型則為非STEM領域
,但同樣由政府協助加碼,依擇強汰弱機制精準投放,給予真正需要的學生。
教育部今天指出,透過定額補助和加碼補助措施,結合產學資源共同挹注博士生獎學金,
盼以此提升就讀意願,預計明年、113年起上路,首年補助1200名,114年補助2400名,
115年起補助3600名,116年起維持補助3600名,搭費其他政府資源挹注,應能強化培育博
士生機制。
國科會每年也補助三百名博士生2至3萬元不等,但教育部表示,不可能重複補助,屆時將
和國科會方案區隔或整合。
但教育部「博士生獎學金」產學合作型和學術發展型獎學兩者金額相差近一半,學界也呼
籲,人文社會領域也是社會的根本,產業不應偏廢,學術發展型政府給予的支持應和產學
合作型一致。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389242?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90.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692787314.A.43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