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強勢來襲 物聯終端運算需求急遽增溫
2021-03-10 11:55 聯合新聞網 / CTimes零組件
【作者: 王岫晨】
物聯網正帶動人工智慧走向終端裝置,在後疫情時代,企業對物聯網 AI 的投資與布局動作頻頻。Arm 主任應用工程師張維良指出,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四大趨勢如下:
新冠疫情加速 AI 部署
根據 Arm 於 2020 年 8 月與<<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洞察(MIT Technology Review)>>合作、針對來自 12 個不同產業的 301 位 C Level 的科技專業人士進行的訪談報告顯示,超過 62%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正在投資並使用 AI 技術。來自大型企業組織(年營收超過 5 億美元)受訪者的部署率較高,接近 80%。較小型的企業組織(營收低於 500 萬美元)的部署率則為 58%。1/3 的受訪者表示,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加速了他們在 AI 策略上的部署。
企業組織正在提高對 AI 的投資
超過一半(57%)的受訪者看到他們的 AI 預算在過去三年內提升,且接近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在 2016 年到 2019 年間,年度 AI 支出最少增加一倍。其中,大型企業在 AI 支出的增加更多,73% 來自年營收超過 5 億美元的企業組織受訪者的預算都有增加,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預算甚至提升超過 100%。這些投資加碼反映 AI 對企業營運持續成長且普遍的影響。
超過半數企業將 AI 部署在終端裝置或邊緣運算
儘管對於已經使用 AI 的企業組織,雲端運算是他們最喜歡的基礎架構,不過在越來越需要極低延遲的數據存取,以及終端/邊緣處理能力的應用上,為了兼顧成本效益及運算效率,越來越多應用將往數據產生的來源靠近,邊緣運算或是將資源擺在更靠進存取它們的裝置的地方,相關的部署將急起直追。
對應軟硬體攻擊與保護個資/隱私的需求
AI 對幾乎所有商業與社會活動層面的衝擊持續擴大,讓企業領袖必須正視 AI 能否在負責任的規範下使用。消費者一方面對於交易與運作流程中藉助 AI 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也期待企業能在公平的、高道德標準,並能顧及永續發展的條件下使用這項技術,特別在個資的搜集。因此在邊緣運算上,也衍生出對應軟硬體攻擊以及保護隱私等運算能力的強烈需求。
物聯網 AI 應用將聚焦於「3V」
根據 Arm 與 Strategy Analytics 合作的報告顯示,多數的物聯網應用聚焦在一些特定的領域:基本控制(開/關)、測量(狀態、溫度、流量、噪音與震動、濕度等)、資產的狀況(所在地點以及狀況如何?),以及安全性功能、自動化、預測性維護以及遠端遙控,可參考圖一。
而終端 AI 可以在三個核心領域提供價值,而它觸及的許多物聯網領域,遍及 B2B 與 B2C(企業對消費者)的應用:震動(Vibration),語音(Voice)與視覺(Vision)。
震動
包含來自多種感測器數據的處理,從加速計感測器到溫度感測器,或來自馬達的電氣訊號。它可將智能帶進 MCU 中的終端 AI 的進展,產生不同應用領域,包括溫、濕度、壓力檢測、物理檢測(如滑倒偵測)、物質偵測(如漏水、漏氣)、磁通量偵測與電場偵測等等。運用震動分析的預測性維護(PdM),在旋轉型機器密集的製造工廠裡相當常見,可以揭露鬆脫、不平衡、錯位與軸承磨損等狀況。此外,磁感測器利用磁性浮筒與一系列可以感應並與液體表面一起移動的感測器,測量液面的高低。
語音
語音啟動在智慧家庭應用中很常見,例如智慧音箱,而它也逐漸成為啟動智慧家庭裝置與智慧家電的語音中樞,如電視、遊戲主機與其它新的電器。在工業環境中,供車床、銑床與磨床等電腦數值控制(CNC)機器使用的電腦語音引擎正在興起。語音整合在車輛中也相當關鍵,因為語音有潛力成為最安全的輸入模式。OEM 代工廠商持續對車載娛樂系統中的語音辨識系統,進行大量投資。其他車用的應用包括語音輸入文字簡訊、輸入目的地、播放特定歌曲或歌曲子集,以及選擇廣播電台頻道,甚至拋錨服務與禮賓服務等。
視覺
終端 AI 提供視覺領域全新的機會,特別是與物件檢測及辨識相關。包括觀察生產線的製造瑕疵,以及找出自動販賣機需要補貨的庫存。其它實例包括農業應用,例如依據大小與品質為農產品分級。曳引機裝上機器視覺攝影機後可即時檢測出雜草、分類其種類、分析其對農穫的威脅、進而客製化除草解決方案。在工業上,包括利用熱顯影來監控互動機器零件的溫度,讓任何異常情況很快變得顯而易見。具備終端 AI 能力的裝置,可以長期檢測微細的變化,觸發排程系統,自動採取適當的行動來預防零件故障。
推動物聯網運算需求
隨著物聯網與 AI 的進展以及 5G 的推出,更多的終端智能意謂小型且成本敏感的裝置,會愈來愈有聰明、功能也愈來愈強,同時因為對雲端與網際網路的依賴較小,也將具備更高的隱私性與可靠度。因此,Arm對於MCU核心,也 透過新的設計為微處理器帶來智能,降低半導體與開發成本,同時為想要有效提升終端數位訊號處理(DSP)與機器學習能力(ML)的產品製造商,加快他們產品上市的速度。
TinyML
微型機器學習(TinyML)的崛起,已經催化嵌入式系統與機器學習結合。它捨棄在雲端上運行複雜的機器學習模型,過程包含在終端裝置內與微控制器上運行經過優化的圖型識別模型,耗電量只有數毫瓦特。受惠於 TinyML,微控制器搭配 AI 已經開始增添各種傳統上威力更強大的元件才能執行的功能。這些功能包括語音辨識(例如,自然語言處理)、影像處理(例如物件辨識與識別),以及動作(例如震動、溫度波動等)。啟用這些功能後,準確度與安全性更高,但電池的續航力卻不會打折扣,同時也考量到各種更微妙的應用。
簡化程式碼的轉移性
把AI函式庫整合進 MCU,將本地的 AI 訓練與分析能力插入程式碼中是可能的。這讓開發人員依據從感測器、麥克風與其它終端嵌入式裝置取得的訊號,導出數據的型樣,然後從中建立模型。Arm Cortex-M55 處理器與 Ethos U55 微神經處理器(microNPU),利用像 CMSIS-DSP 與 CMSIS-NN 等常見API來簡化程式碼的轉移性,讓 MCU 與共同處理器緊密耦合以加速 AI 功能。透過推論工具把 AI 功能放在低成本的 MCU 上實作,並符合嵌入式設計需求,如此一來,有 AI 功能的 MCU 就有機會在各種物聯網應用中,讓裝置的設計改觀。
附圖:圖一 : 多數的物聯網應用聚焦在一些特定的領域。
圖二 : 不同應用對於機器學習的採用比起以往更盛。圖為Arm運算方案的對應圖。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903/5307140?fbclid=IwAR2eJEJFLD1DFifJHQNbTkWEAjQSKBk3UFlM3whrk9T69h9tNXIw3geMQ8U
人與自然永續發展實例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恢復河川生命力
#讓花蓮朝韌性城市發展
昨天下午去參加七公里的幸福街坊舉辦的講座,聽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同時也是台灣河溪網召集人的廖桂賢老師以多年在國外的經驗,與花蓮鄉親分享她對韌性城市、水患治理、河川健康的觀察。
廖老師開始就直言,台灣河溪欠缺河川生命力,太過水泥化,而且不適合複製他國或其他河溪的經驗,且不應只強化親水、水景功能,河川環境改善應視水路為「河川生態系統」來治理經營,以「生態復育」為原則,使其能夠提供多樣「生態系統服務」。
廖老師強調自然河川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
一、支持服務(生物棲息地、水循環、營養循環)
二、調節服務(水資源涵養、洪水調節、土砂調控、水質淨化、碳吸存、氣溫調節)
三、供給服務(水產與其他食物、水資源、航運)
四、社會文化服務(休閒娛樂、環境教育、水景和視覺美學、刺激創作靈感、促進社會交流)。
廖老師建議台灣城鄉河溪治理目標,應從目前著重排洪(工程服務)、水質改善、環境美化、近水,提升至納洪防洪、水質改善、棲地復育、環境教育、親水、環境美化。因此,台灣需要城鄉河川生態復育,水環境改善不應只是強化水景與親水功能,應結合生態保育、恢復河川生命力、營造河川生態永續來治理經營,因此河川治理需要多元專業的參與。
廖老師同時提醒,必須正視台灣城鄉河溪現階段面臨的限制:
1.水污染:污水排放、非點源污染
2.空間限制
3.快速排洪的要求
4.民眾對河川管理的認知。
同時以前些日子南台灣及北台灣水災為例,民眾多半都是害怕淹水,而政府的責任就是要傳達「承洪韌性」的概念。所謂「承洪韌性」就是:
1.能夠容忍淹水、淹水不成災的能力
2.若淹水嚴重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且造成嚴重損失,能夠迅速自我重建,恢復原有社會經濟功能的能力。
因此「韌性城市」的建立就是成為不怕水淹、與洪水和平共存的城市,具備淹水容受力加上水災後自我重建力。
多年在國外經驗與觀察,廖老師舉了新加坡兩個實例:
1.類似東南亞原住民族高腳屋的大樓設計,過往為河道的大樓,為避免洪水溢流造成損毀,將大樓一樓以柱子及規劃其他設施來替代,遭逢大雨時可以作為河道
2.還地於河,地狹人稠的新加坡,決定將河道交還給河流,同時把控制與限縮河流的柵欄給拆除,最後,除了民眾可以很容易的親近河川,蜿蜒的河道讓生態回來了,同時也提供洪泛的水流有著寬闊的去處,讓造成的損害大大降低。
最後老師舉了奧斯陸(Osio)的案例,讓與會的鄉親好生羨慕,因為城市溪流經過整治之後,民眾可以直接在溪裏游泳,何時,象徵花蓮的美崙溪,民眾可以在城市裏頭游泳呢?
講座後的對談,多位花蓮鄉親都分享對美崙溪、紅毛溪與七腳川溪的兒時記憶,當時的河川其實是很容易親近的,甚至有在溪裡游泳的經驗,只是近年包括政府及部分民眾對於溪河的漠視,像是紅毛溪開蓋又關了回去,完全看不出在水泥底下的變化,民眾既憂心也期待有機會再開蓋,方便觀察水位變化,同時恢復在城市中親水的機會,廖老師也鼓勵鄉親,或許可以舉辦更多的公共論壇來凝聚共識,重新思考紅毛溪的未來。
此外,華美深深覺得美崙溪河岸公園在米崙斷層上,沿溪屋舍眾多,0206地震後也有專家指出雲門翠堤倒塌可能與土壤液化相關,加上美崙溪畔復興新村幾乎每逢豪大雨必淹,除單點式的邊坡防護外,亟需重新檢視美崙溪河岸公園的整體規劃,加入防洪減災的概念,以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規劃的重點。
#楊華美2018第八項子政見
【#特色公園防災減災】 📷 🏞️ 📷 ⛈️ 健檢現有公園,結合區域人口結構分析,改建或新建適宜在地不同年齡者休閒育樂的特色公園,並加入防災減災設計概念,做為遇到災害時的環境緩衝區。
人與自然永續發展實例 在 楊華美 花蓮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恢復河川生命力
#讓花蓮朝韌性城市發展
昨天下午去參加七公里的幸福街坊舉辦的講座,聽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同時也是台灣河溪網召集人的廖桂賢老師以多年在國外的經驗,與花蓮鄉親分享她對韌性城市、水患治理、河川健康的觀察。
廖老師開始就直言,台灣河溪欠缺河川生命力,太過水泥化,而且不適合複製他國或其他河溪的經驗,且不應只強化親水、水景功能,河川環境改善應視水路為「河川生態系統」來治理經營,以「生態復育」為原則,使其能夠提供多樣「生態系統服務」。
廖老師強調自然河川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
一、支持服務(生物棲息地、水循環、營養循環)
二、調節服務(水資源涵養、洪水調節、土砂調控、水質淨化、碳吸存、氣溫調節)
三、供給服務(水產與其他食物、水資源、航運)
四、社會文化服務(休閒娛樂、環境教育、水景和視覺美學、刺激創作靈感、促進社會交流)。
廖老師建議台灣城鄉河溪治理目標,應從目前著重排洪(工程服務)、水質改善、環境美化、近水,提升至納洪防洪、水質改善、棲地復育、環境教育、親水、環境美化。因此,台灣需要城鄉河川生態復育,水環境改善不應只是強化水景與親水功能,應結合生態保育、恢復河川生命力、營造河川生態永續來治理經營,因此河川治理需要多元專業的參與。
廖老師同時提醒,必須正視台灣城鄉河溪現階段面臨的限制:
1.水污染:污水排放、非點源污染
2.空間限制
3.快速排洪的要求
4.民眾對河川管理的認知。
同時以前些日子南台灣及北台灣水災為例,民眾多半都是害怕淹水,而政府的責任就是要傳達「承洪韌性」的概念。所謂「承洪韌性」就是:
1.能夠容忍淹水、淹水不成災的能力
2.若淹水嚴重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且造成嚴重損失,能夠迅速自我重建,恢復原有社會經濟功能的能力。
因此「韌性城市」的建立就是成為不怕水淹、與洪水和平共存的城市,具備淹水容受力加上水災後自我重建力。
多年在國外經驗與觀察,廖老師舉了新加坡兩個實例:
1.類似東南亞原住民族高腳屋的大樓設計,過往為河道的大樓,為避免洪水溢流造成損毀,將大樓一樓以柱子及規劃其他設施來替代,遭逢大雨時可以作為河道
2.還地於河,地狹人稠的新加坡,決定將河道交還給河流,同時把控制與限縮河流的柵欄給拆除,最後,除了民眾可以很容易的親近河川,蜿蜒的河道讓生態回來了,同時也提供洪泛的水流有著寬闊的去處,讓造成的損害大大降低。
最後老師舉了奧斯陸(Osio)的案例,讓與會的鄉親好生羨慕,因為城市溪流經過整治之後,民眾可以直接在溪裏游泳,何時,象徵花蓮的美崙溪,民眾可以在城市裏頭游泳呢?
講座後的對談,多位花蓮鄉親都分享對美崙溪、紅毛溪與七腳川溪的兒時記憶,當時的河川其實是很容易親近的,甚至有在溪裡游泳的經驗,只是近年包括政府及部分民眾對於溪河的漠視,像是紅毛溪開蓋又關了回去,完全看不出在水泥底下的變化,民眾既憂心也期待有機會再開蓋,方便觀察水位變化,同時恢復在城市中親水的機會,廖老師也鼓勵鄉親,或許可以舉辦更多的公共論壇來凝聚共識,重新思考紅毛溪的未來。
此外,華美深深覺得美崙溪河岸公園在米崙斷層上,沿溪屋舍眾多,0206地震後也有專家指出雲門翠堤倒塌可能與土壤液化相關,加上美崙溪畔復興新村幾乎每逢豪大雨必淹,除單點式的邊坡防護外,亟需重新檢視美崙溪河岸公園的整體規劃,加入防洪減災的概念,以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規劃的重點。
#楊華美2018第八項子政見
【#特色公園防災減災】 📷 🏞️ 📷 ⛈️ 健檢現有公園,結合區域人口結構分析,改建或新建適宜在地不同年齡者休閒育樂的特色公園,並加入防災減災設計概念,做為遇到災害時的環境緩衝區。
人與自然永續發展實例 在 與地球永續的生存戰全球企業搶著做這件事 - 遠見雜誌 的相關結果
長期以來,生態復育、環境保護、幸福企業、社區參與、弱勢扶助、教育推廣等是CSR的常見範疇,自從聯合國公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企業追求永續的方向更為 ... ... <看更多>
人與自然永續發展實例 在 該怎麼做才能永續發展呢?台灣永續發展例子和目標 - 三小市集 的相關結果
其實永續發展不只於此,永續發展的目的是在社會經濟普遍進步的期盼之下,引導未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方向,建立在一種與自然更為相容的尺度之上,人民 ... ... <看更多>
人與自然永續發展實例 在 SDGs 目標12|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的相關結果
永續發展 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第十二項目標是「促進綠色經濟, ... 12.2 2030年前,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以及高效使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