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有聲書
【《社運心理學》Chapter1 從認知心理學看社運資訊】
#收聽方法
●美劇癮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eikekni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id1529549070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fuVYQEoBcHjCjeAeyoLs
《社運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SOCIAL MOVEMENT)
作者:Lo’s Psychology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推薦網購&出版社 蜂鳥出版 Humming Publishinghttps://www.hummingpublishing.com
政治即生活,
而構成生活的便是人類思維與行為。
社會撕裂是必然、藍黃永遠不能和解?
廢青和廢老的世代之爭,爭的是價值抑或尊嚴?
「不割蓆不分化」背後,是甚麼影響人們對道德、公義的判斷?
蒙臉以後,警察和示威者的行動如何被影響?
二零一九年,全球民主海嘯,香港意外成為風暴中心。
「反送中」觸發的全面社會運動,我們看到人性醜惡、政治操作、世代之爭、立場鴻溝……利益和計算背後,也是一連串心理學及行為引發的後果。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哲學博士Dr. Lo團隊,以其專業的學術知識與切身的例子將社運的發展、支持與反對者的特質、政治冷感對比積極參與的取態、政府回應與警察執法等,多方面解構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怎樣造成的,讓大眾了解自己如何被大腦引導行為,以不同的立場、形式投身社運,從而跳出固有框框,宏觀思考香港未來的出路。
~~~~~~~~~~~~~~~~~~~~~~~~~~~~~~
#粵語有聲書 #好書推薦 #podcast限定
【《香港人的有聲書 HKers AudioBooK》 】是一個業餘有聲書頻道,
希望以粵語為香港人製作有意義的免費有聲書目。
有聲書錄製內容為該書目的電子書或宣傳內容的試閱部份,希望在推廣之餘不會影響出版社及作者的版權收益
#收聽方法
●美劇癮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eikekni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id1529549070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fuVYQEoBcHjCjeAeyoLs
或到你的Podcast程式搜尋
#香港人的有聲書
◆歡迎分享及指導讀音問題, 亦歡迎任何形式的參與讓這個計劃成為更恆常更能提醒大家讀書樂趣的節目。
◆有興趣參與製作有聲書(書目推薦、版權、編輯、監製、錄音、操作 或 字幕等)請填寫表格
https://forms.gle/osA1mpPiRVisRaoK8
或 電郵到 meikeknan2@gmail.com
◆如有興趣參贊助(場地、器材、版權費用),歡迎使用 表格填寫 作進一步聯絡
#美劇癮九叔 #香港人的有聲書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美劇癮 歐美娛樂資訊平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教育家-心理所.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希望慈濟大學的學長姐能幫我解答問題!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教育系主要分為四大領域:教育史、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 的評價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社會學群出路前途在哪?PTT、Dcard熱門討論大解 - 公職王 的評價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社會學群出路前途在哪?PTT、Dcard熱門討論大解 - 公職王 的評價
- 關於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 YouTube 的評價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與人的互動,是情緒紛擾的主要來源。
問題在於我們總是喜歡不斷地去當判官,覺得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我們總覺得人的模樣遠不如與我們內心中的理想。我們想要改變旁人。
這是不可能辦得到的,畢竟每個人生來都是不一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會動不動就感到挫折,感到沮喪。與其如此,我們其實應該把別人當成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去看待,就像你不會去抱怨彗星與行星的運行軌道。
彗星與行星的存在,就是單純的存在。天體有大有小、有扁有圓,人也是一樣,而這也正是人生豐富而有趣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人,見招拆招就是了,別硬要排斥他們,或想要改變他們。把理解人的過程當成一場遊戲,就像你要設法破案一樣。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晚安:
有朋友反映,這本書像教科書一樣,有點難。可是,我猜,多看幾遍,還是會有收穫。
以這一段摘文來說,我的收穫就很大。像「把人當成現實一樣接受」,這是以前某次演講我曾經提過的一個小小段落,但也沒有重複談過,我想,談得也不夠深入。
這本書我把它當成像寶典,我對於我能夠讓這本書被大眾看見,我感覺愉悅。我真心感覺,心理學能助人,至少我們能因此多一點理解自己。
祝願您,不只能理性,也能感性!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用計將理性從心中帶出
【文/ 羅伯‧葛林】
人內心固然有強烈的非理性在猖狂,但有兩項因素讓所有人都不需要感到絕望。這頭一樣,是人類古今中外都不斷有高度理性的人物繼起,帶動人類的發展向前邁進。作為我們所有人努力的目標,這群人一字排開有:伯里克利、有古印度的阿育王(A´soka)、古羅馬的馬可.奧理略皇帝(Marcus Aurelius)、中世紀法國的瑪歌王后(Marguerite deValois),達文西、達爾文、林肯、俄國文豪契訶夫、人類學者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股神華倫.巴菲特,而我這只是略舉數例而已。
這些夙昔的典範有若干共同的特質:他們都對自身的特質與弱點抱持切實的評價;他們都是真理與現實的信徒;他們都對人心存寬容;他們都有能力設定目標,然後說到做到。
第二項帶給我們希望的因素,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曾在人生的某個點上體驗過何謂高度的理性。而這通常來自於我們姑且可稱為「創造者心境」(maker’s mindset)的東西。我們手上有在執行的計畫,而且通常得在期限內完成。我們唯一可以享有的情緒,是興奮與衝勁。其他情緒都只會讓我們無法專心。因為必須做出成果,所以我們會「期間限定」變得格外實際。一旦專注在工作上,我們的內心會變得冷靜,自我意識會暫停跳出來干預。要是有人想打斷我們,或者用情緒來感染我們,我們會感到極端排斥。這些時刻──長則數週,短僅數小時──顯示理性自我正等待著破繭而出。我們還差的只是一些自覺,跟一些練習。
…………
徹底認識自己
無知,是情緒自我的溫床。你早一分鐘知曉情緒自我的運作方式與它掌控你內心的方式,你就早一分鐘可以令其鬆手,並為你所馴服。由此你朝理性所踏出的第一步,永遠都是向內走而不是向外走。你想情緒自我束手就擒,就得「抓姦在床」。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你必須反省自身在壓力下的表現,想想自己在壓力下會顯露出什麼樣的弱點?或許你會因此變身為馬屁精、惡霸、控制狂,也或許你會開始疑神疑鬼?你必須看著自己的決定,特別是那些效果不太好的決定──想想你是不是能看出什麼模式,是不是能辨識出某種底層的不安全感在驅動著這些決定?檢視你自身的優點,想想你有什麼過人之處。這將能幫助你決定目標如何設定,才能一方面符合你長年的興趣,一方面讓你能發揮所長。知道你的特別之處,並給自己正確的評價,也能有助於你抗拒群體偏誤或群體效應的拉力。
…………
檢視你情緒的根源
好,你生氣。讓你的感覺從內部慢慢沉澱,然後進行思考。這股氣是源自某種看起來很無聊、很小家子氣的東西嗎?通常這就代表其背後有某件事或某個人才是真正令你發怒的理由。或許有某個更令人不快的情緒在背後作祟,比方說羨慕或被害妄想。你必須直視這些可能的情緒源,向下挖掘出可能的引爆點。為了達成這些目的,聰明的你可以善用日記來嚴酷並客觀地記錄你的自我評價。此處你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自我與自尊,乃至於自我與自尊讓你無意識為自己樹立起的幻象。這些幻象或可一時讓你覺得舒坦,但長此以往你只會養成自我辯護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會阻礙你的學習或進步。找出一個中性的位置來觀察自己的行為,最後帶著一絲超然、幾分幽默。很快地這麼做會變成你的反射行為,而後等情緒自我在某個場合中突然揚起頭來的時候,你將能退後一步,然後就定位來進行客觀的觀察。
…………
增加你的反應時間
這種力量來自於反覆的練習。遇到某個事件或某種互動需要反應的時候,你必須訓練自己退後一步。意思是指你得實際退到一個你可以獨處而沒有壓力得馬上回應的地點,也可以是你寫下一封憤怒的電郵但不馬上寄出。可以睡一兩晚再做出決定。
你得避免在情緒湧上來的時候打電話或進行溝通,邊生氣邊發言尤為大忌。如果你發現自己急著要去承諾事情、雇用職員,或是接受聘書,請你退後一步,給自己一天的思考時間,並讓情緒冷靜下來。你能拉開的時間愈久愈理想,因為時間能夠帶出空間,讓你能帶著縱深去眺望事件。你可以將之想成是一種重量訓練或肌力訓練──你愈是能撐住不要急著反應,你心智中能用以進行反思的空間就愈寬廣,你的心靈肌肉也會變得益發強韌。
…………
把人當成現實一樣接受
與人的互動,是情緒紛擾的主要來源,但我們並不是沒有別的出路。問題在於我們總是喜歡不斷地去當判官,覺得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我們總覺得人的模樣遠不如與我們內心中的理想。我們想要改變旁人。我們希望其他人可以按照我們的理想去思考與行動,而這種理想也通常就是我們自身的思考與行動模式。但這是不可能辦得到的,畢竟每個人生來都是不一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會動不動就感到挫折,感到沮喪。與其如此,我們其實應該把別人當成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去看待,就像你不會去抱怨彗星與行星的運行軌道。彗星與行星的存在,就是單純的存在。天體有大有小、有扁有圓,人也是一樣,而這也正是人生豐富而有趣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人,見招拆招就是了,別硬要排斥他們,或想要改變他們。把理解人的過程當成一場遊戲,就像你要設法破案一樣。種種個性所拼湊起來的,是一齣名為人類的喜劇。沒錯,人是不理性的,但你也是人,你也理性不到哪裡去。把你對人的接納程度,調到刻度上最高的地方,用你的肚量去包容他們的奇形怪狀。這有助你冷靜下來,並且用更不帶情緒的方式去觀察人,你對他們的理解將會更深刻。你會停止把自身的情緒投射到他們身上。總歸一句,你會因此出落地更加平衡、更加沉穩、更有心思去進行思考的過程。
當然,這話說得輕鬆。今天如果是跟會讓你做噩夢的那一類人狹路相逢,比方說自戀狂、罵人不帶髒字的酸民、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形引信,人要保持冷靜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這些人之於你的理性,代表一種持續不斷的考驗。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嘗試效法契訶夫這名以極度理性聞名於世的俄國文豪。他出身一貧如洗的大家庭,父親酗酒,打起小孩一點都不留情,年幼的契訶夫也難逃毒手。契訶夫後來當上醫師,並開始把寫作當成副業。他把所受的醫療訓練套用在人類的動物性上,其目標是釐清我們何以會這麼不理性、這麼不快樂、這麼危險。在他親撰的故事與劇本裡,契訶夫發現若能潛入自己的角色,把最糟糕的典型都摸的一清二楚,會是一件極具療效的事情。透過這種做法,他發現世界上再沒有他不能原諒的人,包括他的父親。
契訶夫的做法是想像每一個人不論內心再扭曲,都不會莫名其妙變成現在的模樣。怪物的生成一定有其理由,一定有他們覺得說得通的邏輯在背後。以他們特有的方式,他們也在追尋著自我實現,只不過是這種自我實現是用一種不理性的方式在進行。藉由退後一步來想像角色的心路歷程,契訶夫祛除了粗暴者與攻擊者的神話;他讓這些「東西」回復成人形。他們從契訶夫內心勾出的不再是仇恨,而是憐憫。在接觸這些人的時候,不論他們多麼不堪,你都必須盡量以作家的心態去思考。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我們需要覺察情緒背後的動機?/
我們經常不自覺地將負面情緒再度施加給自己、身邊親近的好友或家人,若對情緒有基本的認識與掌握,將會成為第一道防線,使我們跳脫負面情緒的漩渦,避免進入憂鬱、燥鬱或是抑鬱的狀態。
身心狀態的好壞決定了一切。縱使你有高於他人的聰明才智,若情緒一直處於負面狀態,也都無濟於事。此時需要將情緒感受調整到正面、積極進取的狀態,將有機會發揮無限潛能。
►►了解情緒背後的動機,能懂得與這些倏忽即逝的情緒感受共處,最終找到自己的方式轉化情緒,如此將幫助我們更了解及欣賞自己與他人!
/情緒不只是喜怒哀樂!/
你現在感覺如何?是快樂、安心還是滿足?又或是憂鬱、委屈和憤怒呢?我們每天都有各種情緒冒出來,卻鮮少注意到它。
你有否好奇過,為什麼會產生情緒?這麼多的情緒,除了往肚裡吞,還能拿它怎麼辦才好?每當情緒失控傷害自己或他人時,是否有方法可以改善?無論正面或負面,情緒都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模式與決策判斷。
►►不要害怕情緒,也不要放縱情緒
情緒是人類生理機制中細膩的存在,就像是由生理、心理與社會(環境)部門團結合作,製造出琳瑯滿目、令人眼花撩亂、剪不斷理還亂的「商品」。
有「情緒」是正常的現象,「情緒化」也是常見的事,但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覺察它,就可能更好地處理衝突,也可以避免沉浸在情緒中無法自拔。
►►當情緒產生時,可以先問問自己
‧「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
‧「這個感受背後的原因是來自於什麼事件?」
‧「以前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當時產生情緒的背景為何?」
‧「結果怎麼處理這樣的情緒?」
──重新理解、分辨和決定用什麼樣的想法和態度面對。
取自《情緒動機──用神經心理學看穿行為動因》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本書給青少年看,我想程度上不會差太多。書裡面的插圖也多,看起來很親切,作為情緒教育的補充教材也蠻好。
我最近常在想「流動」這個現象,談話的流動、情緒的流動、自我的流動……。簡單來說,我們人類或萬物一直是在一種流動的過程中,像生、老、病、死就是一種流動。
多一種說法,我們並非實質存在,只是在各種能量轉換中的過渡現象而已。但因為小我的基本設計,是會把流動的其中一段暫時的型態當真,並且希望恆久不變。
譬如,關係的品質或樣貌也在流動,聚散離合,也不一定是我們個人能全然操控。關係固然能經營,但那也是機率問題,想要有不會變化的關係,那也是妄想癡心。
我因為用這種眼光看世界,感覺內在的執著有些鬆動,苦痛能緩解。既然變化是擋不住的,那在盡其在我之後,也就自然看淡看空。
尤其孩子成長很快,這種眼光放在教養上也特別有趣味。不當真,還原到根本的流動,也少很多困擾!
跟流動合一,隨著自然的韻律走,而不是螳臂擋車地抗拒。有知有覺地順流、臣服,而不是無意識地慣性重複,人生也自由豐富。
只是,我這種說法或眼光,對大部分人來說,過於虛無飄渺。所以我常感覺這些外星話得要少點說,要不然常會看到對方滿臉問號,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所以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想著,還是多分享這些簡易好懂的內容吧。甚至給長輩看,我猜都不太難。
祝願您,願意多感受情緒的流動,情緒的流動特別美麗!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834294663253482/
……………………………………………………………..
【文/ 詹育書】
孩子呀,你在想什麼?
總是黏在身邊的小寶貝,從幾何時開始不再和爸爸、媽媽說:「我最喜歡爸爸/媽媽了!」從幾何時不再將心中的祕密告訴父母?掐指一算,從國小六年級開始,孩子的內心世界越來越難理解。孩子的心中開始有許多祕密不想讓父母知道,對答回應總是:「喔,還好」「嗯,好」「好啦,我知道」。
這樣的現象是有跡可循的,早在西元1960年左右,心理學家就已經告知全世界:「人類到了青春期階段,會開始以同儕為重。」在這個階段裡,追求認同感、歸屬感和親密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雖然父母也同樣可以給予和同儕一樣的愛與支持和鼓勵,但為什麼叛逆期的他們卻頻頻往家庭外頭尋找呢?
那個時期的我們,一心想要探索更寬廣的世界。但父母呢?對父母的想法是什麼呢?那時總覺得父母一點都不了解我們,只會一昧地管教我們,希望我們不要變壞,希望我們多讀書。如此相較之下,朋友似乎更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他們知道我們多麼有趣,他們知道父母所不認識的那一面。
如今做了父母,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他們的世界吧!在這階段與其將風箏拉緊,還不如放手讓風箏自由翱翔,放任風箏在外闖蕩時,如果他們走偏了怎麼辦?放心,此時拉一拉風箏線,先別急著劈頭大罵,用心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無論孩子真實的想法是什麼,也別急著否定,試著包容他們的想法,即使不盡正確,這也是他們成長經歷的一部分。
沒有跌倒就沒有成功,人們總是這樣跌跌撞撞過來的,若能在孩子失落的時候,包容他們的情緒,當他們的支柱,並給予愛和溫暖,比起逼問孩子在想什麼,「陪伴」才是他們這時候最需要的養分。
Point/
‧青春期以同儕為重,不喜歡將內心的感受告訴父母。
‧父母可以試著同理孩子的「熱血」。
‧青春期孩子的教養就像放風箏一樣。
Overview/
孩子到了青春期時,不像小時候一樣黏著爸爸、媽媽,父母心中難掩失落的情緒,變成關係越演越烈的因素,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吧!也像放風箏一樣,讓他們到外面闖一闖。
…………
要當「虎系」還是「佛系」家長?
孩子到底要怎麼管才好呢?放任孩子的行為,走偏了難以抓回軌道;控管孩子的行蹤,反而使孩子難以承受心理壓力。「虎系」和「佛系」爸媽,是以上兩種作風的極端。虎系爸媽秉持「我們什麼都要管」的精神,孩子的一分一毫行為都要掌握在手中,眼裡容不下一點差池。而佛系爸媽則是「我什麼都不管」,放任孩子自由發展,孩子自己會長大成人。
虎系家庭的生活是場緊密到令人窒息的家庭關係,這類型的爸媽經常使出「情緒勒索」的絕招,虎爸、虎媽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孩子,當孩子出現不符合他們期待的行為時,虎爸、虎媽內心的止水瞬間驚濤駭浪,「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傷害我」「我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呀」如此波濤洶湧的情緒不懂在內心翻騰,勒索著自己,也勒索著孩子。
相反地,另一種佛系家庭實如名稱,在冰冷的家庭生活中,相信生命自有出路。而這類型父母的絕招,其實也沒有什麼絕招,就是讓孩子自由闖盪,說到這裡,許多人應該很羨慕吧,羨慕父母不會管教自己的行為,然而,活在佛系家庭中的孩子其實一點都不快樂。
他們渴望被父母重視,也渴望被父母看見,有的時候,適度的管教是一種關心,因此,當自己不被關心時,孩子內心有許多疑問在心裡打轉,像是「我是不是爸媽生的小孩?」或是「我是不是路邊撿來的小孩?」最後,有些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反而做出「引人注目」的行為,故意調皮搗蛋和違反校規,都是在呼求父母的愛。
所以,要當「虎系」還是「佛系」家長呢?從二選一的答案裡很難找出最適當的答案,所謂適得其反,在管教中找到平衡而因材施教正是這樣的道理。要放任孩子去飛,也要適時拉孩子一把,這的確是門學問。但是,每個爸媽都是第一次擔任父母職,不要擔心做得不好,也不要擔心孩子會走偏,只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從每一次的錯誤中勇敢地認錯並改進,無論哪種教法,孩子能平安且快樂的成長,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願吧!
Point/
‧「虎系」什麼都要管,「佛系」什麼都不管。
‧中庸之道才是正解。
‧不要擔心自己或孩子「做不好」,你們可以一起成長。
Overview/
虎系父母常用情緒勒索孩子,佛系父母常放牛吃草,兩者中沒有好與壞之分,中庸才是正解,不用過度擔心自己的角色做得不夠好,相信彼此,過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也是種浪漫。
…………
職業婦女,蠟燭幾頭燒?
小時候媽媽在廚房的背影,爸爸出門上班的身影,是大部分家庭共同的回憶,也是性別刻板印象中的公式。如今,這個公式被大家當作「期許自己一定要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警惕。但是,隨著焦頭爛額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不知不覺地複製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樣貌,還來不及矯正,就被幾頭燒的生活壓垮了。
當蠟燭燒得滿頭都是的時候,想想這些工作裡頭,哪些是「喜歡」?哪些是「規範」?又有哪些是「不合理的責任制」?釐清自己的情緒後,再針對問題與伴侶溝通。但記得,溝通要建立在理性與愛的基礎上。
總之,在職場與家務之間的平衡,是一門比數學還要深奧的學問,因為在這題目裡,1+1=2的公式是不成立的。生活在這世界上的女性辛苦了,辛苦住在社會裡的框架,不過我們也很幸運地生活在這個世代,我們獲得資訊的速度遠超過賈伯斯發明iPhone之前。我們擁有更多選擇,即使生活中的無奈還是存在的,可是我們更有「力量」理解這個世界,跳脫框架,建構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
開心地「做自己」是件令人開心的事,若妳還沒嘗試過這份自由的感覺,就一起從今天開始吧!
Point/
‧家務分工方式不是天經地義。
‧釐清哪些是「社會規範」,而哪些是「自己的意願」。
‧與伴侶溝通時要理性而堅定且帶著愛。
Overview/
職業婦女既要上班,也要處理家務事,而男人努力賺錢養家即可,但在過去的社會中,家務分工和現在不同,因此,家務分工方式不是天經地義,試著釐清自己的想法,理性地和伴侶溝通吧。
.
以上文字取自
情緒動機──用神經心理學看穿行為動因:手繪圖解100種必懂情緒知識,了解自己、同理他人的轉化關鍵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682
@昶景國際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CJPublishing/
.
【8/24截止】贈票活動_82年生的金智英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818351421514473
已額滿8/29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希望慈濟大學的學長姐能幫我解答問題!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不好意思我是今年110學測生,最近要選填志願了,查了很多有關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的 ... 還有未來的出路可以考取諮商心理師和臨床心理師嗎? ... <看更多>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教育系主要分為四大領域:教育史、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 的推薦與評價
從未來出路來看,大致上可分為兩的面向:【教育行政人員】及【中學老師】。... ...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其探討的議題包括記憶、學習、語言、性格、 ... ... <看更多>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出路 在 教育家-心理所.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TUN 大學網-整理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系所簡介、 系所特色、招生資訊、畢業出路、錄取分數、註冊率、考古題,讓大學生深入了解人類發展與心理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