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日 IR Sports 跑創運動 #在家運動線上課程 換到我上場了😎
主題是: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Functional Training Anotomy 一書總結功能性訓練 (計畫) 包含 5 項要素:
1.「活動度訓練」:優化軟組織延展性與關節健康。
2.「動作技術訓練」:改善動作品質與效率。
3.「全身力量訓練」:包含下肢膝主導與髖主導、上肢推與拉、以及核心力量,挑戰身體在複雜 (多平面) 動作的力量與穩定表現。
4. 「多面向爆發力訓練」:包含單側、雙側、與多方向訓練,發展減速 (煞車) 技巧,與加速 (爆發力) 表現。
5.「專項能量系統」:根據特定運動發展心肺適能。
簡單說功能性訓練是一種整合性的訓練,幫助受訓者發展動作品質、力量、爆發力、以及心肺適能。 不僅能幫助每個人提升健康、調整姿勢習慣,也能幫助跑者優化動作能力,在疫情過後有更好的跑步表現。
==
期待你的加入! 和我一起 #WorkoutAtHome 用80分鐘進行一系列完整的功能性訓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42的網紅Lola Lin 海公主蘿菈教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邁向健康生活|實用的重量訓練,點燃你的自信與潛能 . 來自紐西蘭的Olivia是一位致力於女性全方位健康的教練和運動員。2015年年底在CrossFit 巴克斯認識Olivia,她散發出來的氣質非凡。不但是一個 CrossFit 教練、個人體能教練,也是美國營養與行為改變機構 Precision N...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功能性訓練】
「當我們提到『功能』,代表著這件事是有目的性的」
「不同運動專項、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動作百分之八十是相似的」
「訓練這百分之八十,是不是就能應用在大多數的運動跟日常生活」
.
1.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我認為只要訓練是有「目的性、符合自身的需求」,就是功能性訓練。然而,後來發現大家日常會使用到的動作,相似度非常高,不管是什麼從事什麼工作或運動,都歸類在幾個特定的動作型態(movement pattern),例如:
*蹲(以膝為軸心做動作)
*硬舉(以髖為軸心做動作)
*推(又分水平方向的推、垂直方向的推)
*拉(又分水平方向的拉、垂直方向的拉)等
因此,訓練上述的特定動作型態,也稱之為功能性訓練,「因為將這些動作熟悉,即可滿足大部分日常生活、不同運動項目的需求」,像是武俠小說中的內功一樣,內功好,練什麼武功都快。
.
2. 以蹲的動作型態為例
練習『蹲』的動作,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坐到站」,或是籃球員的「跳、搶籃板」,對一些年長者可能從沙發上站起來是吃力的,透過深蹲、分腿蹲等動作,可以提升日常功能、生活品質。
.
3.. 功能性訓練為基礎
也因為日常生活及運動項目會出現的動作,大致上脫離不了上述的動作型態,所以剛開始從這幾個「動作 (movement)」 進行訓練、重量訓練是個好的基礎。而每個動作型態都要熟悉以下,能達到最高的效益:
*理想的姿勢、動作
*應當出力的肌肉群
*肌肉出力的順序
*呼吸、穩定等
4. 把動作變得功能性
除了上述的動作型態,也可以考量目前訓練的動作有沒有符合日常生活及運動時的狀態,例如我們運動的時候大多是站、蹲著,但在健身房訓練時大多是坐著的,或者,走路跟跑步都是單腳支撐居多,但自己的訓練課表大多是雙腳支撐。
意思是說,大部分的日常動作跟運動都是在「站著、單腳站、不穩定的情況」,跟健身房的器材多為「坐著、雙腳著地、穩定的情況」不同。因此,也有人認為利用「自由重量」包括:槓鈴、啞鈴等,比「機器、器械式重量」更具功能性。
不過回歸到最開始說的,功能性訓練就是符合「自身需求、功能的訓練」,因此,對健美來說,如果透過器械式重訓更能促進單一肌肉的刺激,那即是適合的,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功能性訓練就是將常見的「共同動作型態」納入訓練中。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延伸閱讀:
1. Movement: 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s by Gray Cook
2. New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 by Michael Boyle
3. Everyday is game day by Mark Verstegan
.
.
.
#functionaltraining #squat #deadlift #push #pull #exercise #exercisetraining #weighttraining #sportsperformance #activitiesofdailylife #功能性訓練 #蹲 #硬舉 #推 #拉 #運動訓練 #重量訓練 #運動表現 #日常生活 #陳曉謙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動作與訓練 #週一閒聊
現在很多人都會說我們要做功能性訓練,但你有想過什麼是功能性訓練嗎?到底要訓練甚麼功能?
而我覺得最重要的功能,也是大家都需要的,就是 #好好生活的功能,行住坐臥無慮,不會沒事這裡痠那裡痛就是最大的福氣。
回想到我們小時候長大的過程,歷經了發展肌動學的學習流程,從3個月前的一灘爛泥,開始學會利用橫隔呼吸來穩定中軸,接下來開始產生分化動作,翻身爬行,最後到站姿,接著開始步態走路,接著就一連串更進階的動作學習。
但接下來,我們身體必須要能夠應付各種動作的需求狀況,要能有選擇動作策略的能力,甚至到一些體育專項,所以我們必須讓身體的能力大於目前所需,以對抗老化,所以各種訓練,瑜伽,重訓都是好的選擇。
筋膜訓練,是最近似乎很紅的主題。
但因為全身都有筋膜,其實你有動到要說是筋膜訓練,別人也很難說錯,我很久前就看到第四台很復古的教運動的節目,類似邱X貞那種,明明做的就是一樣的動作,但下面字幕卻很跟的上時代,寫筋膜訓練。
不能說不對,但可以說不完整。
一個全面的筋膜訓練應該要涵蓋筋膜不同的特性,例如延展,滑動,彈震,中軸穩定到四肢,短鏈到長鏈,多方向,節奏變化,感知等等。
所以看到這邊,可說是沒有一個系統能夠很完整的涵蓋所有內容,但我們卻能夠透過適當的選擇去讓練習更接近完整。
以我自己的組合來講,我第一優先還是以呼吸核心穩定的DNS為基礎,搭配皮拉提斯先建立核心穩定。
而在此基礎上,我選擇瑜伽跟Animal Flow來做進階的練習。
瑜伽是一個很好的筋膜訓練,只是大部分人不是練的太難又練錯,就是不想練的太簡單。不過它也有一些無法涵蓋的特性,所以我選擇用Animal Flow來補強,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類似的練習來互補,重點不是你做什麼動作,而是你跟誰學的或自己了解多少內容。
如果要再讓練習多一點挑戰,那就是倒立了。有個國外知名教手倒立的教練說,為什麼手倒立如此吸引人,因為很多人也許可以舉起自己兩倍的重量,但卻無法站在自己手上。手倒立本身也算是徒手訓練的極致了。
國際瑜伽名師Mark Robberds,他除了練瑜伽以外,也練了很多不同的動作型態,還有進階倒立。
還沒講完。
在此基礎以上,就是加重量的世界了。
目前我只進階到玩一點壺鈴,但已經覺得搭配額外的重量是很棒的練習,當然明年應該也會開始真正做一些重量訓練。
所以這是我心中對動作訓練理想的藍圖,我也是這樣練。但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跟目標,人生時間有限,都是取捨。
不小心又寫太多了,總而言之,了解動作的本質,聰明的選擇最適合你的練習。
禮拜一愉快 ❤
#DNS #Pilates
#AnimalFlow
#xinyoga #yoga
#kensyogalife
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在 Lola Lin 海公主蘿菈教練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邁向健康生活|實用的重量訓練,點燃你的自信與潛能
.
來自紐西蘭的Olivia是一位致力於女性全方位健康的教練和運動員。2015年年底在CrossFit 巴克斯認識Olivia,她散發出來的氣質非凡。不但是一個 CrossFit 教練、個人體能教練,也是美國營養與行為改變機構 Precision Nutrition 的認證教練哦!2016年年底,當我在籌備lululemon台灣第一家店時,有幸邀請Olivia成為品牌大使。至今她持續與lululemon在社區中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今年,現在,Olivia 投身在 Women Empowerment 啟發女性由內而外散發光芒
讓我們一起歡迎Olivia為大家破除對健康運動生活的迷思!
.
1. WHY 了解為什麼 - 到底什麼是「功能性訓練」?
2. HOW 行動力 - 那麼該從哪裡開始著手呢?
3. 女性害怕重量訓練會變太壯的迷思
4. 女性與重量訓練
.
Olivia Park 的臉書社團 "The Queen Collective":http://bit.ly/OPQueens
Olivia Park 的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liviaparkcoach/
.
完整Show Note|小筆記,請看:http://lolalinocean.com/blog
.
歡迎朋友們來到這個「以教育與說故事為願景」的平台。
Let's Be The Change!
為這個世界創造快樂與更美好的生活是這平台的推動力。
請朋友們不吝指教!歡迎在影片底下留言:)
-----
蘿菈自詡為...
一個快樂|幸福創造者。
一個說故事的人。
一個健康生命教育家。
水與呼吸是我一生所需,我喜歡無時無刻練習連結水與呼吸,觀察它們、感受它們,並專注於強化自己的大腦與內心。
"Our Breath is Our Conversation with the World.
Inhale ~ Exhale ~
Our breathing is an intimate interaction with our surroundings, like a meaningful exchange with a loved one." by Yoga 365.
-----
蘿菈Lola Lin的官網: https://www.lolalinocean.com
臉書 @LolaLinOcean https://www.facebook.com/LolaLinOcean/
Instagram @lolalolalin https://www.instagram.com/lolalolali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rNA-jGlcS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