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書--《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專文推薦】#文末有書籍分享
⠀⠀⠀⠀
之前有跟大家提這週開始要跟大家分享書~~最近有好多本好書出版,請讓我慢慢一一分享。
⠀⠀⠀⠀
先來分享的這一本,是XUAN 劉軒 老師最近的新書:《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上一次跟劉軒老師在podcast對談時有聊到 #過度努力 的主題(想重聽在這裡:https://reurl.cc/kVWMZq ),不過劉軒老師這次的書和我的新書主題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在談如何回歸自身、安撫自我、不僅僅追求外在標準或成功,而是停下來聆聽自己的聲音。
⠀⠀⠀⠀
其中,我特別喜歡劉軒老師這次新書裡的一篇文章,特別和大家分享。
⠀⠀⠀⠀
----
【痛點,就是認識自己的起點】
⠀⠀⠀⠀
無論是心理或身體的代償,都有同樣的特點:當事者不會意識到自己在代償。
⠀⠀⠀⠀
痛點,應該很明顯地告訴你付出了什麼代價。
⠀⠀⠀⠀
理解之後,為自己開始調整吧!
⠀⠀⠀⠀
⠀⠀⠀⠀
最近訓練路跑,舊傷復發,趕緊去復健診所報到。
⠀⠀⠀⠀
物理治療師叫我前彎後仰、單腳站、走直線……全拍了下來,然後一邊回放,一邊解釋:「你看,這裡很明顯,你在代償。」
⠀⠀⠀⠀
何謂「代償」?
⠀⠀⠀⠀
肌肉代償,就是當我們在進行一個動作時,原本應該啟動的肌肉無法正常作用,或力氣不足,必須徵召周邊其他肌群借力支援來補償功能的現象。平常可能都沒什麼問題,但日積月累下,或在較高強度的運動訓練中,就會出現狀況。
⠀⠀⠀⠀
比方說,我的右腳有輕微的足弓塌陷和拇趾外翻。每次踩地時,右腳和小腿都會稍微往內旋,造成重心稍微不平衡。在跑步時,我的右腿股四頭肌會稍微多用力蹬一下,把重量盡快轉回比較穩定的左腳。這樣可以維持正常前進,但左側就會有些肌群使用過多,右側有些使用不足。雖然這些差距很微小,放慢了動作才看得出來,但乘以上萬次的重複,就導致每次跑步後,髖關節附近總是會有一些奇怪的疼痛。
⠀⠀⠀⠀
「所以是我使用身體的方法不對?」我問。
⠀⠀⠀⠀
治療師看著我,口罩上方的眼睛沒露出什麼表情:「其實你應該先感謝自己的身體才對!你決定要跑,大腦就會協調肌肉來完成指令,只不過這種自動的代償會加速筋骨耗損,所以你現在才會來找我。」
⠀⠀⠀⠀
我突然覺得物理治療師講話跟系統工程師很像。
⠀⠀⠀⠀
其實在心理層面,人有各種行為,也能稱為「代償」。舉例來說,一個人小時候常受長輩批評,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後來長大了,即便很有成就、當了主管,但為了掩飾自信的不足,反而對下屬特別地霸氣。他試圖用威嚴來補償內心的缺陷,讓身邊的人都不敢挑戰他,但這也造成了自己留不住人才,成為管理痛點。
⠀⠀⠀⠀
家庭也有代償作用。一位媽媽緊抓著自己的孩子不放,對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但這滿滿的愛,是否代償的是婚姻的不幸福?先生一天到晚加班,即便沒在外面亂來,但瘋狂地工作,真的是為了多賺點錢給家裡?還是因為自己根本就不想回家,而加班只是合理的代償?
⠀⠀⠀⠀
行為經濟學者也觀察到一種現象: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或地位有所不足時,可能會開始大手筆地消費,購買那些能夠象徵性彌補缺陷的物品。這現象有個專有名詞—代償性消費(ompensatory consumption)。想像一名中年發福的男子,突然買了一輛有點太貴的超跑,大概就能理解這個名詞的意思了。
⠀⠀⠀⠀
無論是心理或身體的代償,都有同樣的特點:就是當事者不會意識到自己在代償。為了完成一個動作,例如舉高一組啞鈴,如果肩膀力氣不足,那頸部、腰部、背部的肌群都會馬上跳進來協助完成這個動作。那麼複雜的肌肉協調,竟然都能「自動發生」,這也顯示了大腦的奧妙啊!同樣地,我們心理的代償,往往也是一連串複雜的決定,但一切發生在潛意識,我們不但不清楚原因,還會找各種藉口來自圓其說。
⠀⠀⠀⠀
回到治療室。
⠀⠀⠀⠀
「那該怎麼辦呢?」我有點著急,畢竟下個月就有路跑比賽了。
⠀⠀⠀⠀
物理治療師慢條斯理地回答:
「一,要了解自己的弱點在哪裡,接受這些弱點,並了解自己為此而做了什麼代償。二,要放慢速度,學習正確的動作,這時候可能會需要激活原本沒在運作的肌肉,一邊做一邊觀察,抑制之前的慣性。三,經過反覆練習,讓大腦熟悉了正確動作之後,再整合到『功能性動作』,也就是平常的運動中。四,要定期檢視,並要持續強化原本被忽略的肌群。」
⠀⠀⠀⠀
其實,矯正自己的內心代償,也是一樣,只要把「肌群」替代為「思維」,以上四個步驟同樣有道理。我認為萬事起頭難,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了解,並接受自己的弱點;了解自己為此做了什麼代償,並付出了什麼代價。
什麼代價?你的痛點,應該很明顯地告訴你是什麼代價。有了這「身心合一」的理解,我很期待為自己開始調整了!
⠀⠀⠀⠀
物理治療師說:「好!那我們開始,就先來訓練你的最大弱點:右側的臀大肌。」
⠀⠀⠀⠀
「什麼?那是我最強的部位吔!你看我屁股那麼翹!」我反駁。
⠀⠀⠀⠀
物理治療師冷冷地看著我,沒說什麼,但我感覺到她內心的話:「你只是自己這麼認為而已。別再代償了!」
⠀⠀⠀⠀
「喔……好吧!」我說。
⠀⠀⠀⠀
-----
讀到這裡,你覺得你的「代償」是什麼呢?想要避免的,又是怎樣的「痛點」呢?
⠀⠀⠀⠀
這是我很喜歡劉軒老師這本書的部分,許多短文,結合了心理學知識與生活體驗,而讓我們能對自己的狀態、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有重新的思考與體會。
⠀⠀⠀⠀
這個,就是我們的「覺察」,有覺察,就有機會可以調整與選擇。而《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這本書,可以帶著你慢慢爬梳平日一閃而逝的思緒與習慣,重新「微調」你的生活。
⠀⠀⠀⠀
推薦給大家!
⠀⠀⠀⠀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OXRep3
⠀⠀⠀⠀
-------------
#書籍分享
感謝三采文化 提供三本《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完成以下步驟,就有機會獲得《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一本。
⠀⠀⠀⠀
#方式(三位名額): 在 #本篇文章按讚、#分享至個人頁面,並在 #本篇文章留言你想要這本書的理由
ex 我想要更覺察自己的想法。
⠀⠀⠀⠀
活動至 4/16(週五) 早上9:00 截止,共有3位朋友可獲得《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一本,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
.
#注意事項:
1. 本抽獎僅供寄送地址於台澎金馬的讀者朋友參加。
2. 抽獎名單公佈後,請 #三天內 (4/16-18)回覆,逾期則不受理。
.
代償性意思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朝進入互聯網時代後,頗有一些人很會發明概念!
猛爆直白犀利的概念!
陸續看到幾個追蹤人數破千,甚至破萬的帳號及粉專在質問,為何要用「報復性」來形容消費或旅遊,不用補償性或代償性。
這其實是英文revenge travel或revenge shopping直譯過來,若要譯成代償的話,那是compensation,又是不同的字彙,意思其實不太一樣。報復性比較貼近「過度補償」(over compensation)。
我不久前翻譯一本科普書,才翻譯到底下這段文字:
=====
如今,中國人民只能渴求二○一四年APEC的藍天或二○一五年的「閱兵藍」。科學家已經搞清楚為什麼污染限制一旦解除,天空又迅速變暗。原來,為了一場特殊活動而進行快速修復後,會出現工業反彈。在活動期間污染驟減後,隨著企業擴大投入以彌補之前在時間與金錢上的損失,污染會出現「報復性激增」(retaliatory spike)。
====
補記:
1. 報復性和補償性的意思有點不太一樣。報復性是有點變本加厲的意思,是悶壞了,所以消費更多。就像節食過度,最後反而一個人吃了家庭號。補償性比較沒有那麼兇狠的感覺。
2. 其實更早之前,就有所謂「報復性熬夜」這種說法:https://www.storm.mg/category/k145911
3. 「報復性」據說是中國發明的詞彙,但已經譯成英文或其他外文好一段時間。
#リベンジ消費
代償性意思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眠是這樣的。
焦慮、煩惱讓大腦不當地消耗神經傳導物質,導致神經末梢的受器Receptor密度代償性地增加。
意思是,就像一條河流中的魚變少了,捕到魚的機率變低,焦急的漁夫就設下更多漁網,結果反而抓到一堆亂七八糟的垃圾。
也就是神經系統變得混亂、敏感,就算沒事也停不下來⋯⋯
你們有過大腦停不下來一直思考的時候嗎?看起來很像閉目養神,實際上內心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