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防疫必須。本日現貨開團】米其林三星指定鉑玖萊油醋、阿勒坡古皂、黑皂液、黑皂洗衣液、希臘海綿、Grace et Grasse 天然香氛蠟燭(東西有夠多本團是雜貨店XD)
#文末有抽奬可抽日本松野屋的草編提包跟鉑玖萊迷你油醋禮盒✅
下單請由此去:https://www.liqform.com/v/90nv6qjg
✅ 開團時間: 5/31 (一) - 6/6 (日)PM 23:59
✅客服聯繫: AT&T 法國經典風土 (若需寄送海外也請與客服聯繫)
✅結帳後即依序發貨,因應近期物流量大,可能會多花點時間,請您理解喔。
✅若訂單中有核桃油、摩洛哥堅果油、和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因商品較晚到港,最晚之出貨日預計為6/15。
➡️開團所有品項直接95折,我希望大家都能輕鬆自由的買,所以沒有用多瓶的組合硬要買一打才有折扣!如果你們家煮得勤油醋用得比較快、或有在喝好油喝醋飲打綠拿鐵養生、或在執行生酮/低醣飲食,或是本來就是鉑玖萊家油醋的愛用者,總之以下這些個免運費和滿額贈的門檻,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1)結帳滿2000 →送【阿勒坡黑種草油皂】
(2)滿$2000免運費 ※限本島
(3)超商取貨運費$80(7-11/全家)
(4)新瑞宅配運費$80
======================================================================
油醋團從去年到現在已經開到第三團了,代理商AT&T不斷引進開發許多很棒的新品,本團品項有史以來最多,滿足了本宮想開雜貨店的心情哈哈,下面來介紹本次補貨團的堅強陣容,詳細資訊及有效期成份標示等都刊登在表單裡喔,點進去就能看到:
#果香特級初榨橄欖油250ml
初榨冷壓第一道,濃郁果香味,富含橄欖多酚,我特別喜歡它入口時清亮的青草果香,入喉能感受到好的橄欖油天然的微微辣味,做西式料理、做各種醬汁或做義大利麵都非常合適,我有幾位朋友用了之後,都告訴我這瓶橄欖油非常優秀,CP值超高,大量使用也不心疼
#特級初榨橄欖油:比「果香特級初榨橄欖油」更大瓶價格更實惠的選擇,草香和果香較為輕淡的款式,適合會大量使用的人,或者喜愛清淡油品風味的人。
#初榨油菜籽油500ml
用慢火焙炒菜籽再使用傳統的機械壓榨萃取油脂,是市面上少見的初榨冷壓菜籽油,完整保留油菜籽中的營養,香氣濃郁,我非常喜歡用它來做中式或日式料理,能完美襯托食材原味,炒菜香噴噴。市售的油菜籽油九成以上都是化學精煉的,物理壓榨取油的少之又少,我以前都從日本重得要死扛回來,現在不用了,在台灣就能買到,我們團的這瓶法國油菜籽油,品質上我認為比日本的更優,而且價格超合理。
#初榨核桃油:屬於六大類食物的「油脂及種子堅果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營養豐富,我覺得它有著令人快樂的味道,特別喜歡用它來調沙拉醬汁,和帶著澀味的生菜好般配。
#摩洛哥堅果油:富含豐富維他命E和亞麻油酸,尾韻帶著微微乳香,是我用過就為之著迷的一品,不飽和脂肪含量高,做涼拌或沙拉,或者調入綠拿鐵,或是我最近特別喜歡拿它來替換橄欖油沾麵包,各種吃法都好。
#開心果油:口感清新厚實、散發著淡淡的油果香氣,滋味飽滿圓潤,我喜歡拿它來淋在烤或煎的海鮮上,搭配覆盆子醋或木梨醋都有很美好的風味。
#初榨榛果油250ml
法國鉑玖萊油坊嚴選榛果,以機械壓榨萃取油脂,完整保留營養,被譽為最名貴也是最美味的油脂之一,更是米其林大廚們廚房裡必備的油品,我喜歡拿來和橄欖油交替使用在沙拉醬汁或油醋醬汁中,加一點在咖啡裡就是香噴噴的榛果咖啡,我也喜歡加在熱巧克力裡,冬天喝起來超療癒,有很棒的香氣,拌入馬德蓮麵糊裡可以烤出世界香的馬德蓮,是我新認識但一直給我驚奇的一瓶。
#酸柑醋250ml
嚴選品質優良的酸柑,採用天然的方式製作,富含天然的維生素A、B、C,口感酸中帶甜、能平衡肉類的油膩感,也能為海鮮帶來清新的香氣,我尤其大愛它那神似日本柚子+日本酸桔的氣息,己經是吾厝一日不可少的調味料定番成員,萬用百搭。
#典釀六年巴薩米克醋250ml
使用法國鉑久萊公認最頂級的義大利產區(A.O.C.)摩典那(Modena)出產的葡萄,再經橡木桶長期培養熟成後釀製,成就出絲絨般的細膩質地與多層次的酸甜感,也是我認為CP值超高的一瓶,質地圓潤,酸香不嗆,做沾麵包或沙拉的油醋、做湯品提味、與肉類海鮮甚至生火腿、草莓或無花果等也都般配,讓食材的美味更多層次
#覆盆子醋:覆盆子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E、膳食纖維,幫助消化具抗氧化作用,甜酸滋味帶著淡淡莓果香氣,加點蜂蜜調入氣泡水,就是好喝的覆盆子醋飲,搭配油脂較多的紅肉類非常合適。
#木梨醋:木梨是法國溫帶水果,兒茶素與纖維素含量特別高,可促進消化,在日本人眼中也具有保護喉嚨及舒緩咳嗽的效果。木梨醋台灣極少見,但我一用就愛上,在略強的酸味中有滿滿的果香,做沙拉或涼拌,或搭配煙燻觟魚等海鮮都好好吃~
#蘋果醋:富含多種維生素、酵素及果膠,其酸性成分,能促進體內醣和蛋白質及促進新陳代謝,是我們很熟悉的味道,我覺得拿來做壽司飯或加入果汁中都很好。
#芒果醋:以「人工方式」緩慢過濾製成,保留芒果本身濃醇口感,富含維生素A,是夏天製作各式沙拉、海鮮沾醬以及調配雞尾酒不可或缺的一味,做泰式或越南式的菜超搭~
#阿勒坡黑皂液
友善環境的天然清潔液,以純正的橄欖油與月桂油為基底,溫潤的基底成分變成家事清潔液,是百年來法國人家務必備良方。百分之百生物降解,不含界面活性劑,使用不傷手。成份單純友善不造成環境負擔。我最欣賞它多功能多用途這一點,不論什麼地方都可以用它來清潔,擺脫專用清潔劑瓶瓶罐罐的煩躁。可用於打掃、洗碗、清潔寵物、驅蟲等。通過全球知名有機產品認證機構【Ecocert國際生態認證中心】驗證,需符合製造過程無毒、不汙染環境、成分禁止含有任何有害物質、產品包裝材質可回收等嚴格規定。
#阿勒坡黑皂洗衣液
結合月桂油與橄欖油的清潔抗菌特性,是古人在千年前就用於身體與衣物的清潔良品。成份單純,友善地球不造成環境負擔!以橄欖油與月桂油為基底,是天然的低敏性洗滌劑,結合傳統的智慧與現代的技術,並通過全球知名有機產品認證機構【Ecocert國際生態認證中心】驗證。
#5款阿勒坡古皂
正宗敘利亞生產的阿勒坡古皂,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橄欖油富含角鯊烯、油酸、維生素E等天然護膚成份,這塊皂完全只使用橄欖油,細緻而滋潤,溫和不刺激且不含添加物及香精,好適合在乾冷的冬天使用,我皮膚薄又敏感,這塊皂讓我洗完臉不脫皮,適當的清潔力也不會刺激,大大喜愛,特別把這塊皂加入開團,也適用於乾燥肌、熟齡肌或小寶寶細嫩的肌膚喔。
#3款Grace et Grasse香氛蠟燭
以法國普羅旺斯薰衣草藍紫色及尊貴金為品牌識別調製特定比例的天然大豆蠟、椰子蠟和蜂蠟結合獨特香氣,每一款都聞起來好舒服
======================================================================
我開團感恩抽奬時間一定要有~
真的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這裡開團的熱情支持,這次我也準備了自己很喜歡的禮物要來和大家一起熱鬧熱鬧,不管你買或不買都可以來參加喔!抽奬總共分成兩部份,跟過去略有不同,請看:
📌開團貼文按讚+按公開分享+留言,就可以抽超精美的鉑玖萊100ml油醋5罐組禮盒(共2名),請務必做好以下三步驟來參加:
1. 在本貼文按讚
2. 在本貼文按分享(設定為公開)
3. 在本貼文下留言,分享你使用油醋或古皂的心得,有下單的人填訂單編號也可以來抽。總之下單不下單都有機會抽,請踴躍參加XD
📌下單抽奬禮(共2名),會在團購結束後抽出2位幸運兒,送給您日本松野屋椰子草編提包(價值1800),請您下單後來本貼文下留言訂單編號,就可以抽喔❤(我知道有些人購物不欲人知,可以把訂單編號私訊我,我到時候會一起抽,但可以的話盡量在這裡留言就好,太多人私訊我我收件匣會爆炸啦)
(禮物的照片在貼文中請點來看)
=====================================
開團下單連結再來一次:https://www.liqform.com/v/90nv6qj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暴躁兔女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心得] 論死亡-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評價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瑞聯中醫診所-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109年哲學概論張峰賓心得分享 - 東吳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心情] 低潮時適合閱讀的書(關於生死) - WomenTalk - My PTT 的評價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薦奇幻小說。冬夜三部曲】
我絕對不會承認!
主要購書原因是因為封面太美了!!
我有封面控,
當我看到這3本書的封面與大書封設計時,
錢已經掏出來一半了。
當然!這本書值得讓我推薦的核心原因,
真的是因為看完覺得太精彩,
絕對要推坑一下!
我非常喜歡關於魔法、童話精靈等,
擁有濃濃奇幻色彩的故事架構,
所以當我看到這套《冬夜三部曲》,
是以少見的俄羅斯童話為主軸故事時,
就完全確定直接購買了!
/
▌讀後心得
少女瓦西婭,
從小就看的到那些旁人看不到的精靈與妖怪,
尤其在古俄羅斯時期女卑男尊的風氣,
相比女人就該相夫教子的傳統觀念,
瓦西婭勇於冒險的個性,
更凸顯出她的「異類」。
故事架構非常紮實,
魔法、童話、宗教、政治、
社會風氣、人性等,
融合成一部讓人越看越入迷的三部曲。
古俄羅斯時期大部分的人都信神,
宗教使他們有了心靈上的依靠。
當災難來襲,
人們之間蔓延開來的恐懼越來越濃厚時,
看不見的「精靈」,
與看的見它們的瓦西婭,
便是邪惡的代表,
因為看不見、不了解,
所以害怕。
當有天需要與自以為的邪惡聯盟時,
他們會相信並合作嗎?
/
小屋裡的多莫佛伊、馬廄裡的瓦奇拉、
浴室裡的班尼克、河裡的伏賈諾伊,
代表生死的霜魔與冬王等,
這些看不見的「邪惡」,
與人們眼裡的女巫瓦西婭,
一起發展出的奇幻故事令人著迷,
我非常喜歡這些讓人無限想像的精靈與魔法,
搭配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凜冽的冬季,
更加增添魔幻感,
一本與一本更加精彩的劇情,
絕對大推!
/
最近偶然發現一個很優質的粉絲團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主要介紹小說與電影類,
貼文與照片拍攝風格非常深得我心,
就像踏入書店裡的電影院一樣,
文章就像電影預告片,
冬夜三部曲就是在這被勸敗的😂
是我最近買書參考的粉專之一,
一起推薦給妳們~
/
▌書本資訊
《冬夜三部曲》https://reurl.cc/GdnnvD
作者:Katherine Arden
譯者:穆卓芸
時報出版
/
⭐️
我是Mia
每週三晚上9點半
分享我最繪的訊息給妳❤️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紀念跪著造反的出版人沈昌文】(本文在《報導者》同步刊出)
那年秋天,北京天高風爽,陽光燦爛。
那家飯店大堂,卻光亮不足,顯得陰暗。
從外頭走進來的人,有些背光,我設法看清他的面貌,揣測這是否我在等的人。
他不快不慢地走近,說:「郝先生嗎?我三聯書店沈昌文。」臉上帶一點淺淺的微笑。聲音不高也不低,音量很結實。他的頭髮是黑的,鏡框後的眼神不顯銳利,但讓人摸不準遠近。
後來,我談起第一次見沈公的情景,老說當時見到了一位活脫脫武俠小說裡「深蘊內斂的中年練家子」。
那時三聯書店的同事雖然都稱呼他「老沈」,我從開始就稱他「沈公」。
>>串糖葫蘆的神奇人脈
那是1989年9月。我第一次去北京。
行前打探需要拜碼頭的人,各方訊息都指向三聯書店總經理沈昌文這個名字。
我很快就確認,那是個不只台灣,所有海外,以及中國內地各處要去北京的人,都要知道的名字。
不只因為三聯書店這個重要的出版品牌,也因為當時他在主編的《讀書》雜誌緊密呼應甚至引動中國思想、文化界的脈動;不只因為他努力為中國各界文史作者、學者提供發表作品的機會,也因為他有本領在改革開放之後引進戴尼提、蔡志忠這些風動一時的暢銷書。
沈公不是那種初見就熱情四射的人,但他的深蘊內斂像個黑洞,不讓人疑懼,而吸引人一步步接近。
對剛去中國的我,他的人脈廣得很神奇。
談起對中國(不只出版市場)的任何問題,講起任何我想在大陸認識的人,出版界的人就不說了,文化、藝術,甚至某些政界的人,他都能在言笑間輕鬆送出答案。直似劍光閃動,只見燭芯短了一截的行雲流水。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半基於好玩問他能不能介紹崔健,心想這他可沒轍了吧。但沈公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來看看」,然後沒幾天我就見到了這位中國音樂界的大腕。
比較熟了之後,沈公說他自己就是愛「串糖葫蘆」,也就是趁著機緣把各方相干、不相干的人串聯在一起。
並且因為他出身上海,所以很服膺十里洋場時代做什麼事都「閒話一句」的氣派。
這些都不只基於他的個性,也因為他就是有這種本領。
沈公眼神讓人摸不準遠近的另一面,也就是對人不分親疏。
看著他交往的對象五湖四海,我也就一直謹守和一個武林高手相處的分際,保持客氣的距離。
不過,後來我們畢竟是越來越親近了,和別人不同的親近。
>>計劃經濟之下紮實的馬步
打從開始,沈公就給了我各方面的啟發。
在出版的領域,他讓我對中國出版的歷史和當時的現況,快速抓到些梗概。
1990年代初,中國的出版市場和國際還沒有接軌,書籍的許多印製條件也有待改進,然而我從沈公身上看到一個在計劃經濟之下做出版的人,受著種種限制,但他的馬步可以蹲得多麼紮實,內功可以練得多深。
我學著體會中國出版社裡所謂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的種種微妙關係,也聽到沈公在他一把手位子上要管多少台灣同行覺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政治課題就不說了,社內同事的住房問題、入黨問題、婚姻家庭瑣事,簡直無所不包。
在那個中國社會和經濟環境都在轉型的階段,沈公在三聯書店總經理的位置上,既要小心翼翼地不能在政治上犯錯誤,又要維持三聯書店引動思潮的傳統和風格,還得自行創利,壓力很大。他引進的戴尼提固然造成巨大的暢銷,但也有人不喜;他出版的蔡志忠作品固然造成萬人空巷的熱潮,也得來有人說他只會「賣菜」的評語。
此外,在那個主渠道出版社對民營二渠道或者有敵意,或者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年代,沈公又帶我對二渠道有了很多了解。我很好奇他怎麼有這些門路。後來得知他雖然貴為三聯書店總經理,但贊同一些二渠道年輕學者編輯的西方學術文庫,慨然允諾立場開放的合作出版,為支持二渠道民營出版立過典範。
總之,我在中國結識的第一個出版人就是沈公,很幸運。
沈公讓我看到中國出版界一個高標,也影響了其後多年我和中國出版市場來往的基調。
這麼多年來,台灣很多人在中國走過買書號出書的路,我從沒做過。一來是我不想走這類落人把柄的路;二來也因為我覺得認識沈公,不走這種門路也罷。
>>共產社會國營體制的實相
沈公也讓我對中國社會的一些特別情況有了直觀的機會。
有一次,沈公帶我去友誼商店買一台傳真機送他的作者。看好機種、價格之後,沈公留下一張空白的三聯書店支票,就離開了。
我很驚訝,就問沈公難道不怕商店亂填金額。
「怎麼會,我們都是國營機構啊。」沈公哈哈一笑。
沈公說,反正大家都是國營機構,不怕對方亂來。他要自己填金額的話,還得計算稅金之類,寫錯了還麻煩。交給對方寫,對方敢亂填,最後自有雙方國營機構的主管單位出面查證、解決。
我見識了共產主義國家裡,大家都是國營單位體制的實相。如果連友誼商店和三聯書店都因為是國營機構而難分彼此的話,那中國所有出版社、書店之間的關係,當然就更不在話下。
出版、印刷、發行、零售都要聽出版總署的,出版總署又要聽中宣部的,真是上下內外,渾然一體。
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
>>「打擦邊球」和「跪著造反」
來往中國多年,我始終保持一個原則,不主動找政治話題來談。和沈公也是。但沈公還是指點了我一些很重要的事情。
1990年代初,我出版了一本《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出版後,很多人說毛澤東仍然在中國有很大的光環,這下子以後我再去中國可能有麻煩。七嘴八舌的很多分析。
我問沈公。他聽了之後,說了一句話就不但讓我安心,也讓我開竅:「只要不是批評現在當政的人,談過去的事沒什麼問題。」
沈公也跟我說過,中國有一個差點就開放出版的時刻。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中國社會各個層面都在鬆綁,出版也是。曾經擔任中共建政之後第一任出版總署署長的胡愈之,倡言成立形同民營出版的產銷合作社;人民出版社也準備了「東方出版社」的副牌,準備當開放的試點。
沈公說:就在大家都很興奮的時刻,中共的元老陳雲說話了。陳雲講了一句話:「你們都忘了共產黨是怎麼起家的嗎?」
開放出版的事,就此封箱;中國其他行業再怎麼開放,出版不在其內,形同國策。
不過,即使此後出版仍然一直在共產黨緊緊掌控之中,也設了重重禁忌,但是中國的出版和言論尺度還是持續有一些微妙的變化。像《讀書》之得以出現,正是代表。
聽沈公談一些兼有官職和知識份子身分的人,如何為他們雜誌巧妙而迂迴地創造空間;他們實際工作的人又如何善加體會,細加運用,是很動人的。
所以沈公介紹人給我認識的時候,最愛強調誰誰誰是個「自由主義」;他聊天最興高采烈的,就是談他在出版,以及主編《讀書》的過程中如何一次又一次打「擦邊球」,在一些禁忌議題的邊緣上行走的經歷。打擦邊球要打得有驚無險才高明,這固然要賭一些運氣,但更多的是要有膽識,有見解,還有一些幽默。
相較於有些人主張知識份子就當「敢言」,沈公這種擅打擦邊球的作法,有人稱他是「跪著造反」。
不論這麼說他的人是褒是貶,沈公毫不以為忤,一再轉述。的確是,對他來說,「打擦邊球」就是為了「跪著造反」,而「跪著造反」最重要的武器也就是「打擦邊球」。因此沈公引述「跪著造反」之語,是帶著一點自得的。
>>大家都是一家人和「一僕二主」
在都是國營體制之下,在都歸出版總署和中宣部管轄之下,中國各個出版社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和演變,我們台灣人很難想像。
以三聯書店來說好了。
這個1949年前就卓有聲名的出版社,到中共建政後新成立旋即遭到撤銷,到1954年才又得以成為人民出版社底下一個「三聯書店編輯部」。三聯書店的招牌刊物《讀書》雜誌,是在1979年創刊的,但當時名義上是出版局研究室的刊物,由人民出版社代管。至於三聯書店從人民出版社分家出來,真正開始獨立經營,是1986年的事。
而沈公和他兩位關係密切的領導,陳原和范用的關係,都是從他1950年代初進人民出版社的時候就建立起來的。
陳原,人稱原老,是語言學家,是人民出版社總編輯室的成員之一,54年起兼任「三聯書店編輯部」主任,到改革開放開始,擔任商務印書館的首任總經理兼總編輯,但同時也是《讀書》雜誌創刊主編。
范用,人稱范老板或范公,在49年之後先在出版總署、中宣部工作過,調來人民出版社,歷任總編室主任、副總編輯等職位,在《讀書》雜誌創刊時,實際貢獻很大。
三聯書店還沒獨立出去的時候,范用兼任總經理,但是到1985年正式獨立前夕,他卻因故退休,改由沈昌文擔任了三聯書店獨立後的首任總經理。
沈公從工作的第一天,就一直受范用的領導,所以他說自己在組織上是范用的系統,但是他在思想和觀念上一直同陳原比較一致。
這樣,當沈公在三聯書店成立了編委會,范用和陳原兩位老領導又都在內,他就面臨了日後自嘲「一僕二主」的局面。
沈公在他的回憶錄《也無風雨也無晴》裡,有一段著墨不少。
《讀書》以創刊號上<讀書無禁區>一文發生轟動性影響,也同時成為另一派力量想要「打棍子」的對象時,兩位退休的領導給了沈公不同的建議。
范用跟沈公說要「敢於講話,不怕封」,說國民黨時代封過三聯書店的刊物,結果更壯大了三聯的聲名。
而陳原則認為歷史條件改變,今非昔比,情況已經不同,要怎麼說話可以研究,但不能走「不怕封」的路。
就當家者的立場,沈公同意陳原的見解,也從此發展他「跪著造反」的路線,結果也引來范用說他沒出息,認為沈公辜負了他的一手提拔。
沈公跟我講過一段六四期間的事。
那天,三聯書店開會,范用在會中慷慨激昂,主張大家都要聯署上街的聲明。開會的人傳閱聲明,沈公說他很猶豫,但是在范用的注視目光之下,也只得勉強和大夥一起簽了名。
這份聯署聲明傳到當時也在開會的陳原面前時,陳原拿在手裡看一看,微微一笑,就傳給下一位。
沈公說:「別人再給他,他就再微笑傳回去。如此來回三次。他始終什麼話也沒說,也什麼都沒簽。」
我問沈公,六四後來秋後算帳,那大夥簽的聲明沒事嗎?
沈公說他也很焦急,問了范用怎麼辦。開始范用沒回答他,問了兩次後,要他別管了。原來那個聲明范用後來並沒有送出去。
這個故事,沈公講了不只一遍。
每次講,他對陳原和范用都不下任何評語,但每說到陳原接過遞給他的聲明,再三微笑傳給下一位的那一段,他都會跟著頷首微笑;再講到范用說他後來並沒把那個聲明送出去,他又會再頷首微笑一次。
>>進入「打招呼」時代
沈公常講他在1996年1月1日怎麼得知自己在前一天退休的。
他說那天早上接到電話,電話那一頭跟他說:「沈昌文同志,你已經在昨天 12月31日傍晚六點退休了。」
沈公的個性和形象,都從退休開始出現些微妙的變化。
之前,雖然也海派,他的沉穩內斂多些;之後,他就交遊更廣,言談更無所禁忌。宴席上,他說編輯的工作就是要「談情說愛」、「坐以待幣」 等金句,妙語如珠,舉座皆歡。
在工作上,我和沈公也因此出現了兩個階段的關係。
他在三聯書店任內,擔任我的顧問;他退休那年,我也正好要創業,想在中國市場多探索一些可能,所以就邀請沈公一起工作,成為同事了。
大致從沈公退休時開始,中國政府對出版的控制也進入另一個階段。
之前,有命令,有肅殺,有邊界,所以有擦邊球可打。那之後,進入「打招呼」的階段。
沈公說:他接到的通知他已經退休的電話,就叫作「打招呼」。
之前,黨和政府會傳達正式命令或通知;之後,轉為私下打一通電話的「打招呼」。不必正式通告要禁什麼書、封殺什麼人,上級單位只要對出版社的領導打個招呼就好。而這個領導將來有沒有出路,就看上級眼裡的他是否識相,願意接受打招呼。
大致和軟性打招呼的年代一起開始,中國對民營二渠道的立場也有了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國營出版社把民營二渠道不是視為不法,就是不屑一顧。
第二個階段,大致是沈公說開始「打招呼」的年代起,為了應對加入WTO,國營出版社要集團化、上市,造大船出大海。於是容忍民間二渠道以「工作室」身分存在,把這些工作室的產出當作國營出版集團的資源。
這些遊戲都已經不是沈公自己所熟悉的了。但感謝有沈公的指點,我多少能看出點趨勢的變化。
當然,我也感謝他介紹于奇給我,讓我多了個不同世代的得力助手。
和沈公、于奇在北京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回憶。
>>看清「戰友」和「火力」的重要
除了對中國出版市場、社會的了解之外,我最感謝沈公指點了我為人處世的一課。
那年,我要離開上一家公司的時候,在一件事情上被人家設局,事後很不甘心,想要反擊。聞風而來,願意提供「火力」支援的人不少,該如何取捨,一時拿捏不定。
正好我去北京,就請教沈公。
飯店屋角有一柱立燈,沈公坐在沙發上聽我講了一大圈之後,幾乎沒經考慮就大致說了這麼一段話:願意提供你火力,想借你的手來打擊對方的人,肯定不少。但是你用了某人的「火力」,就等於承認此人是你的「戰友」。不過,你想要打擊敵人是一回事,但你也得考慮自己是否真的樂意和此人是「戰友」,是同一陣線。
這段話對我真有警醒作用,受益良多。
一般人在氣急攻心之下,只想打擊自己痛恨的對象,所以有任何支援火力都照單全收,不會考慮這些火力的來源。沈公的話,讓我冷靜下來,開始衡量究竟是反擊的快感大,還是事後可能因為和一些價值觀不同的人沾上邊而懊悔更大。
我檢查了一遍,發現是後者。我還真不願意就此和某些人當「戰友」。於是就婉謝了許多火力支援,也把反擊的事放下,從此不再回顧。
這真是我人生比較明智的決定之一。
行動之前,先評估戰友是誰,先看清支援的火力來源,也成了我日後行事的重要提醒。
>>氣功、羊蝎子、臭
沈公也是個追星族。追鄧麗君。
和中國70、 80年代很多人一樣,他從第一次聽鄧麗君的歌,就為之著迷。
他說每天清晨起來,最快樂的事就是自己在書房裡,把鄧麗君的歌放得很大聲,然後一面手舞足蹈,一面開始剪刀、膠水齊飛,整理各種資料。
他是個道地的資料控,講解過一些心法給我,端地是說來簡明扼要,但不是人人都能實踐。
再接下來,他每天的行程就是去搭公交車,去潘家園淘寶,找舊書刊。然後就是去親近熱愛的「傅小姐」——複印機了。大量複印他收集的資料,給一些人當「內參」,是他的樂趣之一。後來網路發達了,他則開始用電郵傳送。
沈公也熱愛吃喝。這應該歸功於兩點。
一是他練氣功,身體底子好。沈公少年時期體弱多病,因為練了蔣維喬的氣功方法而得益。他幾十年氣功練下來,大小周天、任督二脈都打通,平常聊天就不時兩手交握,左右大姆指來回交搓。所以不只精神恒常飽滿,頭髮一直不染也烏黑。
有一次他用辦公室的浴室沖澡,別人沖澡開心會唱起歌來,沈公讓大家聽到什麼是武俠小說裡的「長嘯」。于奇說他是練成了氣功的三花聚頂。
第二是他有一位當醫師的賢內助白大夫。白大夫知道沈公在外吃喝百無禁忌,每天關注他的身體情況,隨時調理他需要服用的保健藥品。沈公有這個憑仗,就更加吃得天南地北。
所以,想到沈公,就不免想到和他一起的吃喝。
從1989年北京夜裡找不到什麼吃的地方,到沙灘出現第一家「二十四小時都有飯」;從凱賓斯基的啤酒,到三里屯的酒吧。
猛地說起來最難忘的,還是去吃羊蠍子那次。
那家店是一面吃羊蠍子,一面把骨頭吐到地上。所以店裡地上到處都油膩膩的。
沈公很得意地說:吃羊蠍子就得這樣!還加一句:「這就要喝小二!」(小二指小瓶的二鍋頭。)
我難忘那家店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有件事後來怎麼都想不通:當時我還不坐輪椅拄拐杖,怎麼走得進地上那麼油滑的店裡?
沈公是寧波人,愛吃醃的臭莧菜梗,所以在飯桌上特愛講那些醃菜要臭到什麼程度,醃缸裡要看得到白白的蛆等等。大家要攔他,他才樂呵呵地轉移話題。
不吃臭莧菜梗,他就愛吃有臭味的美食。凡有台灣同事來,他就要推薦炸玉米窩頭片塗上王致和臭豆腐乳的美味。
結果引發過一場慘劇。
那年冬天,台灣有幾位同事去北京。聽他慫恿,其他人都掩鼻避之,有一人卻勇敢地嘗試了。勇敢的人不但吃了,還喝了杯可樂。所以稍晚她們幾人一起搭計程車出門,車子一顛簸,喝可樂的人打了一個大嗝,全車人包括司機都慘叫起來。
沈公真是喜歡逢人推介各種奇異的飲食。
>>因為反服貿而中斷聯絡
2013年7月,為了反服貿,我從寫第一篇文章起,就決定不再去中國了。
前面說過,中國官方對民營出版曾經有過兩階段的立場。最初,是對「二渠道」或者打壓,或者睜一眼閉一眼的階段;再來,是對民間「工作室」容忍利用,以便國營出版集團造大船出大海的階段。
而當時,已經進入更高明的第三階段。
有些國營出版社已經體會到不需要自己做大,而是提供養分讓「工作室」做大,把民營公司做大、做集團、做上市,再往海外伸足。國營出版社,及終極主導他們的中宣部,隱身在重重的商業包裝之後,幕後掌控就好了。
這樣做,最聰明的就是中國可以透過分身進入海外市場,卻不必相對地開放國內市場。而當時,早在服貿協議還沒簽之前,他們透過資助和投資等方式,就已經在台灣有一些相當活躍的代理人和合夥人。一旦服貿協議生效,他們可以更正式地往台灣投入資金和資源,兩岸出版業的不對等競爭,以及後果,都可想而知。
我們政府完全覺知不到這些。甚至連人家出版社都是國營,最上游的大老闆是誰的本質也意識不到。中國的出版社早就成長為出版、印刷、發行、零售各個環節一條龍發展,多頭一身的巨物,我們政府竟然以為這些環節像台灣一樣是各自獨立的存在,可以分割談判,還相信簽下服貿協議有助於換取中國未來開放出版。
至於對岸為了一手保護自己出版市場不要對外開放,一手又要走出海外,已經演化出多麼精細的攻守途徑和方法,根本不在我們政府的意識範圍之內。
用天真到像一張白紙來形容,不知算不算最客氣的。
而我寫了許多文章,雖然只是批評自己政府的愚昧,卻也決定從此不要再去中國。
我立刻和許多人都不再聯絡。不必讓大家為難。
其中,當然包括沈公。
不只沒再通電話,連電郵我也再沒寫給沈公。
我知道那裡對一切聯絡的掌控有多嚴密,也可以想像他應該已經接過不少打招呼的電話了。
這樣,沈公和我斷了五年聯絡。
偶爾,想起和沈公在北京的種種,恍若隔世。
中間,只有從共同的朋友那裡聽來一些消息。
大家都說沈公生活依舊,還是常去潘家園,還是常坐公交車到處亂逛;餐宴照去,吃喝依舊,精神好得不得了,唯一就是耳背越來越嚴重。
聽著朋友的形容,沈公頷首微笑,雙手交搓姆指的神氣,就在眼前。
>>「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2018年春天,我突然接到沈公在紐約的女公子來信,說沈公會在那年夏天去美國,想見我一面。
大喜過望。
我安排了行程,濶別五年後,和沈公在一家義大利餐廳見面。
那一天本來我以為和沈公會有很多話要說。
過去沈公雖然不怎麼談六四,但是對1949年後,一直到文革的種種經歷倒談了不少。他會講他是多麼忠貞的共產黨員,各種鬥爭都相信黨是對的。毛澤東發動各種運動時,半夜發表一個什麼文稿,大家都要激動地上街遊行等等。
我聽他活龍活現地描述那些場景,也聽他說過林彪之死對他造成多大衝擊。
連永遠的林副主席都會背叛黨和國家,這使得他對過去所有堅信不移的事情都產生了動搖。
也因此,沈公常說他感謝鄧小平,不論別人怎麼評價,他認為中國文革之後的發展,以及他所能過上的日子,都是這位總工程師的功勞。
而我每次問沈公,文革有沒有可能再次捲土重來的時候,他都會微笑,也搖搖頭。
所以那天要去見沈公之前,我準備了一些問題,想問他對這幾年中國的看法。
只是見面之後,那天是我和沈公話說得最少的一次。
主要是,一見面就覺得,不必多問了。
另外,沈公確實耳背得厲害。雖然他仍然精神奕奕,但是必須靠著他耳邊很大聲地說話才行。他自己一開口,音量也非常大。
沈公問我最近在忙什麼,我說趁五四一百周年紀念的時候有個出版計畫。
「你有什麼書,有什麼資料要找的,就告訴我吧!」在那家義大利餐廳裡,他聲若洪鐘,然後又加了一句,「我願意永遠幫郝明義工作!」
我問他家人怎麼不試一下助聽器。她們說再好再貴的都買了,但沈公都說適應不了,不肯戴。
「其實戴一戴就會習慣,但是他就是不肯。」她們說。
「沈公,你怎麼就不試試呢?」我靠近他耳邊大聲說。
這時沈公又使出他那個可能是跟陳原學來的頷首微笑的絕招了。
那天,他對助聽器這個問題就一直保持微笑和沉默。他不回答,誰也沒辦法。
直到餐後上甜點的時候,沈公突然對著我又中氣洪亮地說了:「我早上出門,搭上公交車就坐到總站再坐回來。我可以一路看北京的風景,練自己的氣功,別人說些什麼我可以什麼都聽不到,你說這不是很享受嗎?」
我聽了之後,忽然覺得聽懂了,就大聲地回他:「享受!享受!真享受啊!」
>>不屑老化、三花散頂
去年底,于奇告訴我沈公前陣子腿腫、腹水,住院檢查。
一周後出院,于奇去看他,沈公要她錄一段視頻給我。
幾經輾轉收到視頻後,我看沈公對著鏡頭還是中氣十足地說:「郝先生,我等你來北京吃辣的啊!」沈公從初識我開始,就一直封我是台灣最會吃辣的台灣人。
然後沒幾天,得知沈公去世。
我和于奇通電話,聽她所知道沈公去世前兩天的情形。
沈公回家後仍大致如常生活。元旦前後,北京遇上寒潮降溫。但沈公還是堅持要出門自己去買膠水,好回來剪貼整理資料用。
去世的前一天,他沒有像往日一樣在家喝啤酒。他大女兒看他氣力很弱的樣子不放心,就留下來在他家裡陪他。半夜去看他還睡得很熟。到早上再去看他,身體微溫,人已經走了。
我們兩人得到的共同結語,就是這真是個永不服老的人。
年紀再大,他也不怕喝醉摔跤。
風雪再大,也攔不住他出門準備工作。
他一定要盡情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燒到徹底的乾淨。
絕不留下任何牽絆。
他不肯戴助聽器,不只是因為他圖個耳根清淨,也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讓自己跟任何老化的象徵相聯接。
沈公不只享受生命,不只是不服老,還根本就是鄙視老化。
他根本沒法接受自己戴助聽器的形象,更不會等到自己可能要用手杖、用輪椅,甚至必須別人照顧的那天。
所以他必須用氣功把自己的狀態保持到最好,然後在無法持續的時候,就三花聚頂也三花散頂,把所有的精氣神一次耗用殆盡。
在他滿九十大壽的時候如此離開塵世,實踐了他期盼的無疾而終,用他自己的話説:「這不是很享受嗎?」
>>也無風雨也無晴
沈公走後,回顧和他來往這三十多年,最感欣慰的,還是為他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本回憶錄。
當年邀他寫回憶錄,有多重理由。
他目睹自己家庭從富裕而敗落,經歷上海從十里洋場到進入社會主義,很有時代感;
他個人從1949年前在一家銀樓當學徒,到考進出版社當校對,再一路成長為出版界的標誌性人物,過程很勵志;
在他一路成長的過程中,由秘書而編輯而管理者,對不同領域的工作都有自己獨到的心得;
他學習與見識的許多政治、文化、學術界人物,有太多精彩的軼聞和傳奇;
他經歷1949年後的種種運動,又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版路程的實際開拓者之一,必定對這段出版史有很深刻的觀察和總結。
最後,他還是資料控,想必可以整理出一些他人忘記或視而不見的資料,讓人拍案驚奇。
沈公最初都是打哈哈,不當一回事。
請他吃飯、喝酒,邀著其他朋友一起遊說,也不成。
像是要栓住孫行者般鬥法良久,最後終於說動他了。但是到實際寫出來,又是漫長的路程。
同事共同押著他簽下不只一張承諾書,還是一拖再拖,不知何時才會真正兌現。
這樣熬了至少應該有個十年吧,沈公終於交出了書稿。
交稿後又顧慮這裡敏感那裡敏感而一再刪節、調整,最後終於在九年前,在台灣出版了《也無風雨也無晴》。新書發表時,他還和家人一起來了一趟。
回頭讀這本書,雖然知道他還是隱去了許多地方,但發現所有當初邀他寫書的理由都有相當完整的回應。
這本書不只寫出了沈昌文個人在大時代裡的足跡,不只寫出了三聯書店的歷史,也寫出了中共建政之後的社會環境,還有思想、文化界許多不同領域的人物面貌。
更重要的,是沈公透過註解、關鍵時刻的重要政策文件和書信,留下了一些線索。這些線索不只有助於讀者勾勒過去的一些樣貌,也可能有助於理解當下,甚至對未來有一些想像。
謝謝沈公。
再會。
《報導者》網路版 https://bit.ly/3c2IcQ0
#沈昌文 #三聯書店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村上春樹 #文學 #推薦書
────
你聽過「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為何說「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本集我們繼續講述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算是村上長篇作品中奇幻色彩較淡的一部;但其中僅有的幾處帶有幻想性質的情節,卻恰恰都是小說的關鍵。
男主角阿始在婚前,在與島本在爵士酒吧中重逢之前,其實曾在街頭巧遇島本──他看見一位拖著腿走路的女人,背影與曾罹患小兒麻痺的島本一模一樣。於是他不由自主開始跟蹤她,卻始終沒能確認那是否就是島本。然而,跟蹤尚未結束,突然有個男人抓住了阿始的手臂,交給他一個白色信封,警告他不要插手,也不准追問;而島本就在此刻上了計程車,消失在人群中。阿始茫然收下白色信封,打開一看,信封裡裝著十萬日圓。這個信封,被阿始慎重地收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而在整整八年後,阿始與島本重逢,島本再次從箱根的別墅中不告而別後,阿始回頭去找這白色信封,卻赫然發現,白色信封居然也不見了。
伊格言分析,如果仔細檢視《國境之南》所有關於女主角島本的細節,由島本首次出現在爵士酒吧裡起算,我們會發現,小說中幾乎未曾出現島本與其他角色(除了阿始之外)較長時間的互動。而島本的現況與個人歷史,似乎都被那充滿神秘感的話語或死亡意象所隱蔽了。我們或許可以如此猜測:這位阿始的青梅竹馬,三十七歲,有著迷魅笑容的美麗女子,或許自始至終,極可能只是阿始心中的幻影。
這代表了什麼?伊格言說,前兩集中,我們已經證實了,絕對純粹的愛往往導致傷害與毀滅。這說來令人悲傷。而藉由十萬日圓的消失,村上春樹更將小說的世界觀進一步推向了更加虛無的方向。裝著十萬日圓的白色信封是對島本情感的唯一物證;然而物證卻消失了;唯有對島本的記憶保留了下來。換言之,在缺乏物證人證的情況下,這樣「絕對的愛」的記憶,卻也有可能只是幻影,只是虛構。
這強烈暗示了生命的本質:虛無。......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忙了一堆不是自己的事情,終於有時間剪影評影片啦!
閱讀完整影評:
【方格子】https://vocus.cc/@XXY2018/5dbd1c36fd897800018993dd
【幕迷影評】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8707
李安的電影一向優雅溫柔,具有人性溫度,並且用一種非常羞澀的口吻,傳達了人生中存在的種種無奈。《雙子殺手》給我的感覺也不例外:複製人的硬科幻題材,遇上東方人對於生命、生死的價值觀,碰撞出許多衝突與矛盾,我想正是這部《雙子殺手》令我著迷的地方。
然而《雙子殺手》的誕生,混雜著許多複雜又不知從何處開始討論的矛盾心情;不論是戲裡戲外,我們似乎都在討論著某種新型的「科技」,將會帶給人類什麼樣的改變?戲裡,它討論了複製技術,讓不斷發生戰爭的人類世界更免於生離死別的痛苦;戲外,它讓我們討論了一部電影被拍出時,觀眾應該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我想,兩者的共同之處,就在於我們看到了新的東西被創作,但我們卻在面對這個新玩意兒時不知所措;只知道很炫、很狂、很「不一樣」。而它將會帶領我們前往什麼樣的領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衝擊?在許多「不確定」和「不知道」的情況下,始終沒有人能夠很肯定地給出一個明確答案。
你也有看過《雙子殺手》了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
《雙子殺手》Germini Man
片 長 | 117分鐘
分 級 | 保護級 6+
上映日期 | 2019.10.23
導 演 | 李安
演 員 | 威爾史密斯、克里夫歐文、瑪莉伊莉莎白文斯蒂德
產 地 | 美國
發 行 | UIP
語 言 | 英文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 加點吉拿棒: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xtraChurros/
YouTube頻道:https://goo.gl/Muo4bo
以行動贊助我們持續創作: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Pressplay訂閱專案:https://goo.gl/nsRrEB
#XXY #影評 #電影 #娛樂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卡根(Shelly Kagan)/著。 陳信宏/譯。 先覺2015 ... | 圖書館第9期電子報敬邀共享好書電影- - 台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圖書心得】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 ... ... <看更多>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卡根(Shelly Kagan)/著。 陳信宏/譯。 先覺2015 ... | 圖書館第9期電子報敬邀共享好書電影- - 台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圖書心得】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 ... ... <看更多>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心得 在 [心得] 論死亡-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死亡已經不再是禁忌話題,
書店網路談論死亡的書籍大概找得出幾十本吧?
從圖書館,書店,收集到8本談論死亡的書,
主要為哲學、醫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宗教觀點。
死亡一直是一個談話忌諱,都會用委婉說法表達,
如走了,安息,長眠,落幕,終點,離開人世等等,
因為人們害怕死亡,怕發生在自己身上。
實際上所有這8本死亡主題的書,都說明死亡本身
原本沒有意義,是人們賦予了它意義;
現在一般人賦予的是恐懼,恐懼到對所有死亡
相關事物都懼怕。另外也賦予死亡價值,有重於泰山,
有輕於鴻毛。
至於哀傷是死亡產生的情感、經濟和社會問題。
研究死亡目的是要了解它才不會害怕,
不論是長輩或是自己的死亡;收集這些書是隨時可
以查閱以便理性面對。
若要從在這8本死亡主題的書籍中,
挑選一本來對死亡議題做總體了解,
就是[凝視死亡的公開課]最完整,它實際是本教科書。
若只想知道如何面對年老後自己或長者死亡,那麼
這裡面最令人有感觸的一本就是NHK做的節目
文字紀錄[老衰死],果然很日本式,像櫻花
凋謝,講述也最溫柔體貼;對於遲早要面對的人生終點,
最好也能這般經歷。
1.凝視死亡的公開課 UNDERSTANDING DYING, DEATH,& BEREAVEMENT
特地查了BEREAVEMENT這個英文,喪親。
這本書作為教科書出版了快40年,這是第8版,
是這8本書內容最完整一本,因為它不斷更新版本,
所有死亡主題的進展都收集到了。
這本書圍繞整個死亡各議題,內容完整。
它本身主要採取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觀點,
討論臨終、死亡和喪慟。
死亡本來是生物生命循環一部分,
但人類的思考推理能力,會用各種文化、宗教術語
解釋死亡的信仰體系,有相信死後世界,來世,靈魂鬼魂,
或單純終結,各宗教,各文化社會,各不相同。
本書介紹比較全面,包括生物醫學,人類學,哲學,宗教等
對死亡看法與作用。另外還包括其他談論死亡書籍沒有的
社會層面的喪葬儀式與行業以及法律層面。
比起死亡本身,我們往往更害怕死亡的過程:痛苦、孤獨、
體力和精神活動的喪失、喪失獨立能力、直到退化到
對別人極度依賴的臨終情況。
所以臨終陪伴者互動要溫柔體貼,
因為死者在以生命教導沒想過的生命意義。
自殺,非正常死亡包括死刑,對親友的衝擊與正常死亡
並不相同。尤其死於自殺,他們的親屬可能會承受更多、
更持久的痛苦,更需要協助引導走出傷痛自責,
好好過接下來的生活。
人生各種死亡悲傷,子女死亡,胎嬰兒死亡包括流產,
失去父母,手足,配偶,朋友甚至寵物。
悲傷之後,意識到死者再也不會出現,將會帶來很大的衝擊。
要學著承認死者已經去世,不會再回來了。
生活不會再和以前一樣,因為這個重要的人死亡會在
我們的往後的生命中成為空白。死亡是成長的最後一個階段。
經歷別人的死亡對於活著的人而言,是一次成長,
因為我們必須適應沒有那個人的生活的心理挑戰。
生活會繼續,我們也要與生命同行。
明白了自己會死,那就要抓住機會好好活著。
2.凝視太陽,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
作者為精神分析與存在主義的心理學者,精神醫學大師,無神論者。
作者的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圍繞四個主題:
死亡、孤獨、生命意義、自由。人類是唯一會對自身的存在
感到疑惑的生物,存在的意義是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
它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靠自己活出意義來無關宗教;
對於死亡看法非常實際,就是必須面對,而且最終是一人獨自面對。
這本書是主要個人的專業輔導經驗與體會,在75歲寫的,
有心理+哲學觀點;主要談論死亡者本人心理,和旁人的協助。
他從[害怕死亡]開始,辨識[死亡焦慮],到如何克服與昇
華,最後談到面對親友死亡的感想,自身的死亡焦慮,與職業建議。
3.死亡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Death,
原作1992 Robert Kastenbaum,中文翻譯1996出版。
這本書是心理學觀點,純粹談論死亡本身,
先從旁觀死亡的真實過程開始,導入心理學看法,
死亡概念,心理焦慮,並把被[正統]心理學,
因無法驗證而排斥的佛洛伊德生的意志和死亡本能,
拿來重新檢驗,認為是有價值的理論。
這也是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地方。
當代心理學,以科學為名,偏重實驗技術,可重複測量的結果,
強調客觀,公開、可觀察、可計數,對於死亡的無法設計,驗證,
因此認為同為化約,決定論的佛洛伊德的死亡本能,
包括整個精神分析,因為著重內省主義太主觀,
都不是心理學研究課題。
所以死亡本能理論不能拿來解釋、預測和預防自殺方面的失敗,
似乎是這個理論的重大缺失。
佛洛伊德理論廣泛,內容無論對、錯部分都激發心理學後續發展;
就算反對也會舉出一段來做為反面批判材料。
例如,存在主義派心理學根據佛洛伊德這句
「那些怕死的人其實是沒有勇氣去活」,認為是對死亡的恐懼,
形成我們「最深層的需要,就是去克服對死亡和虛無的焦慮」,
這也修改了佛洛依德理論。
但是我們生;我們死。假設我們也有一個堅強的「意志」去活和
一個悲觀的「本能」去死,是否較眞實、有用以及有趣?
最後補充,佛洛依德在1931年與愛因斯坦的信件往來中,
愛因斯坦問:「爲什麼會有戰爭?」有趣的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已經找到和佛洛依德一樣的答案。「怎麼可能有一大羣人容許自己
瀕臨瘋狂的邊緣,而終至自我犧牲……?」
愛因斯坦問道,而且馬上再加一句,
「唯一的答案是:人類心中自有仇恨和毀滅的需求」。
也就是兩人皆認為自毀的潛能是眞實的,
無法從人類本質中連根拔除。
4.令人著迷的生與死,Death,副標題:耶魯大學最受歡迎哲學課。
作者Shelly Kagan,以哲學觀點,討論死亡心理學與社會問題,
不像醫學觀點,討論死亡過程,並接受自己不免一死,心理哀傷過程。
他採取物理論,破除常見有關死亡迷思,認為心智是肉體的功能,
死亡本質就是肉體的終結,死亡就是一切的終止,就像手機摔壞不
能再用,沒有死後存活,永生問題。
死亡雖然不好但並不神祕,不必特別害怕;
死亡不比檯燈、電腦或其他任何機器終究會壞掉的現象來得神秘。
我們終究只是機器,而機器一旦壞掉,就是走到了終點。
另外一個獨特觀點,就是探討死亡的孤獨,我們所有的都是獨自
死亡,是身旁沒有人?是有人但只有我一人死亡?是心理上的孤獨感?
這些說法都經不起事實檢驗,作者都能舉出反例;
所以作者認為獨自死亡是無稽之談,不過,作者也不知道答案!
這本書基本上否定宗教死後另有世界的觀點,
以及傳統哲學中靈魂、肉體二元論,根本不談唯心論。
5.21世紀生死課Modern death,作者Haider Warraich是心臟科醫生,
日常就是接觸一線之隔的生與死,這本書是他從實務的觀察與感想,
不是說理。
首先,醫學觀的的生命從細胞,細菌開始,人體就是億兆計細胞細菌,
組成相互依賴,感知,為共同生存形成的一個整體。
整體的死亡要從細胞說起,細胞的生死,都是正常程序,
最終都不可避免老化死亡;
如果細胞反常而拒絕死亡,就會變成癌細胞,最終還是-死亡。
其次,死亡該怎麼定義?腦死?心臟停止?或是某種生命的定義或
徵象不再繼續?從新陳代謝,能否自我複製,成為一種不斷提出
生命定義的過程,原因都是發現了對原先定義的反例。
醫學進步,同樣更改了人類生、死定義;
現階段的定義為腦死,就算身體還有生命象徵。
對於界定生與死,始終找不出令人滿意的定義,
因為我們一直會發現違反死亡定義,仍然存活的生命。
死亡已從黑白分明的具體事實,變成是非難斷的抽象概念。
醫學進步,如器官移植,續命醫療抉擇,家屬長期照護,
另外也衍伸出一連串倫理、法律爭議,到最後的最敏感問題,
如延命治療的決定,安樂死,自殺,也就是[善終]的問題。
現代網路發達,包括醫生與病患,也都能透過新媒介公開談論
死亡的經歷與看法,這樣是否恰當?
不過網路也成了本人或親人發抒感想,與人互動的心靈寄託。
但是對於接近充滿傷痛的人生終點,如何協助善終,
作者認為仍然沒有適當的答案;不過NHK訪談紀錄的[老衰死],
有很好建議,不過[老衰死]是日文書籍[中文翻譯],
本書作者應該沒機會讀到。
6.老衰死,日本NHK特別節目,訪談面臨因年老死亡的本人,
親友的分析紀錄。老衰,就像落葉,慢慢枯委,
老衰死,才是真正的善終,面對老衰死,只要陪伴,道謝、
道愛、道歉、道別,不需要再做任何事情。
這本書紀錄臨終老衰死的現象與過程,
結論是即使身在這個醫療高度進步的時代,人在人生最後一刻
並不需要任何醫療,在最後一周會出現不再進食、飲水,
只有「嗜睡」,這時候盡可能什麼都別做,靜靜陪伴守候在旁邊,
順其自然,到最終沒有痛苦永遠沉睡,才是最平靜的方式」。
家屬有這樣的體認,也是接受親人離去最好的調適。
最後一個問題,死亡時會不會痛苦?經常陪伴衰老死醫生的經驗,
認為「只要順其自然,就能迎來無痛的平穩臨終」,
因為臨終者的身上,都看不見感受到疼痛或不適,造成的表情扭曲、
肌肉緊繃,因此沒有感受痛苦。臨終的身體是否會啟動自然止痛模式,
除了類似醫生對臨終者的觀察與推論,並無人體研究結論。
不過,老衰善終之外,人類還有各種意外驚恐、痛苦死亡,
也有有殘忍天性,發明對人的虐殺手段,凌遲,火燒,
目的就是要讓人死得痛苦,這種死亡經歷大概在最後階段也許幾
秒鐘才不覺得痛苦吧?
7.情緒心理學,作者馮觀富,整本書出現[死亡]422次,
就是一種環境,生理,情緒,藥物等,所導致的客觀結果,
其中專門談到死亡情緒的放在老年人死亡情結這一部分,
提到對死亡看法,心理,內容廣泛,包括美國紐約911恐攻
死前簡訊,都令人有哀傷情緒。
8.死亡的意義,The Meanings of Death,作者John Bowker,
這本是宗教觀點,5大宗教,猶太,基督,伊斯蘭,印度和佛教。
其實對死亡看法,各宗教也搞不定,有一致也有對立,
不像1+1=2,不會等於3這麼清楚明確,
都在各說各話,相信哪個?對世人影響卻這麼大!
前面幾本看法雖然也談到宗教,但其他部分都以客觀事實為
基礎的觀點比較理性。
作者首先對兩位名人馬克思和佛洛伊德對宗教和死亡看法提出批評。
實際上20世紀3大思想,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和達爾文的演化論(佛洛伊德和達爾文都19世紀開始),
都是無神論,只挑出馬克思和佛洛依德作為對照,漏了達爾文,
是挑柿子捏軟的嗎?因為共產主義已經失敗,佛洛伊德精神分析
因為理論的不可驗證,被現代心理學排斥,只有演化論能經得起檢驗。
而實際上幾乎所有演化論學者,都是無神論。
這本書裡完全看不到演化,達爾文這兩個名詞,不敢挑戰的意思。
實際上達爾文為避免與宗教衝突,所以自稱不可知論,
實際上是無神論的,不過因不願與親人衝突所以沒公開對宗教做評語。
但是他的支持者赫胥黎,在一場著名的牛津大辯論,
以演化論壓倒了神創論。
生物醫學的進步也證實演化論的正確,這本書也沒有提到醫學對死亡
的觀察與心得,整本書也查不到醫學兩個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78.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5772043.A.6ED.html
※ 編輯: vyjssm (1.171.178.183 臺灣), 12/09/2019 07:52: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