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翼人》作者:森杄
(註:因作者未能定題,編輯讀後將其定為「翼人」,另按要求劃分章節)
成長是踏進另一個更深沉、更幽暗的牢籠裡。那裡伸手不見五指,那裡只有你自己。
當你意識到被囚禁時,你的全身上下會像是被烈火焚燒一般,痙攣不止。在你作出下一步抉擇前,會經歷越來越密集的陣痛。
你會痛苦、會不甘、會很想示弱。
但,這是你體內的能量正在拼命掙扎、迸發而出的前奏。
——
人類是世間上最弱小又最自大的種族。
而這個種族的幼崽,總會在最天真無邪的孩童時期反問他們的父母。
「翼人也是人類嗎?」他們會指著書本,只表露最純粹的、對世界的好奇。
而成年人類則理所當然地否定,極力撇清一切關係。
他們都不屑承認。
——
以上是男子唯數不多的童年記憶了。
直至某天,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有個瘦骨嶙峋的老人,默默唸著有些口音的古老語言。他卻神奇地聽懂了。
老人說人類早已滅亡了。
「他們不是還活著嗎?」男子驚慌得反問。
「他們真的還活著嗎?」
「消滅自己種族的特性,難道不是自我毀滅嗎?」
「甚麼特性?」
那老人向男子投去惋惜的眼神,輕嘆:「沒有人記得……沒有人記得。」
「人類會飛。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會飛。」
「會飛?」
「我父母說只有翼人會飛。」
老人搖了搖頭,不再言語。
男子見老人不願多談,反而關心起他的處境起來。
「你不害怕嗎?」
「這裡很……」男子環顧著陰暗無邊的四周,似乎找不出其他形容詞:「黑暗。」
「外面的世界,有同伴、有安穩的生活、有家、有溫飽、有……」
他掰著手指說話,卻被老人打斷了。
「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才更令人覺得害怕。」
「不是嗎?」
——
那場夢以後,他時常會感到一陣反胃。
是在吃到溫暖的晚餐以後。
是在登上山頂,如常地拍了一張日落照以後。
也是在跟別人來了一場淋漓盡致的性愛以後。
他不知道如何面對。他不可能說他夢到一個奇怪的老人,而那段奇怪的對話令他對這個世界產生懷疑。因為他身邊的人也從來沒有這樣的困擾。
在夜色降臨時,他諮詢了一名醫生。
醫生說這是成長的陣痛。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不必擔心,只要定期覆診就可以了。
如常社交。如常工作。如常運動。如常進食。如常,娛樂。
後來他再也記不起以前做過的夢。
後來他連那個人是男是女也記不清了。
他只知道每晚睡不著的時候,都會照著醫囑吞下許多藥丸。有些藥丸的糖衣用特殊材料製成,醫生說,需要用唾液溶化。
「唾液?」難道沒人覺得奇怪嗎?
「對的。」
「要我一直含著?」這不是違背了吃藥丸的原意了嗎?
「不是你。」
「只有別人的唾液才能溶解它。」
醫生沒再給出解釋,即使病人有知情權。但很多時候,閉嘴才是當下的第一選項。
他從醫生的眼神裡看出一點點不耐煩的意味。
他好像在說,「我才不管你要如何得到別人的唾液還是別的甚麼,我只是下了一個專業的判斷」。
「很多人連自己正在做甚麼也不知道。」他的腦海突然浮現了這句話。
是從哪裡來的呢?彷彿是腦袋擅自回想起來,又彷彿是從心底深處傳來的微弱叫喚。
他始終記不起他在哪裡聽過。
他想吃藥,可他沒有一個恆常的伴侶可以幫忙。
又或許,潛意識在阻止他撥通其中一個性伴侶的電話。
他好像不應該繼續吃藥。
睡不著是一件壞事嗎?
——
許久以後,天空下起了一場紅雨。
有些人說那些是翼人的鮮血,是人類把同類殺死的。
但沒有人能證實那些雨其實是血。
有人說在這個城市的上空佈滿帶著荊棘的藤蔓。當住在地上的人類妄想展翅高飛,那些藤蔓便會瞬間收緊,像自然反應一樣,自然地,緩慢地,絞碎翼人的翅膀。
而對翼人來說,翅膀就像他們的心臟一樣,身沒死但心死了,同樣是活不成的。
翅膀像他們的指南針,能助他們找到歸家的路。若失去了翅膀,他們會拼命回到大自然之母的地方。不是高樓大廈,也不是人類聚集的地方。
他們會自然地,找到自己的歸處。
但這些也只是在網上流傳的謠言罷了。
沒有人能證實那場紅雨就是翼人折翼所濺的血。
同時也有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6 蔡傑 -------------------- 藝術家簡介 -------------------- 擅長以較為多樣化的角度觀看/檢視/梳理所企圖要詮釋的對象及物件乃至於現象到架構。 在表現 手法上傾向於帶有較為濃厚的詩性和文學...
伴侶 意味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深井效應】愛自己始於看見與理解內在創傷
文斯費利帝一名相當知名的減重診所醫師, 他將一名名為唐娜53歲的婦女,靠著他的減重計劃成功了剪了大約45公斤,結果在短短六個月又胖回來。費利帝醫師 我相當挫折,他之前明明表現得這麼好,他的努力明明換來的成功...怎麼會又回到原點?
費利帝醫師決定找出原因, 他對病人提出一連串的基本問題:你出生的時候有多重?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多重?上高中的時候有多重?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時候是幾歲?
本來他要詢問唐娜第一次性行為的時候是幾歲時,他一時口誤:“你在第一次性行為的時候是幾公斤?”
唐娜想都沒有想直覺回答:“18公斤“
”18公斤?“費利帝非常驚訝,以為自己聽錯了。
唐娜垂著頭說:”那時我四歲,是跟我父親。“
類似的個案故事層出不窮,一旦他的個案遇到新的男性對他們展開追求, 他們又會復重。
費利帝心想:會不會是他們的潛意識透過增重,想辦法保護自己不要再次受創? 說不定體重就是心理和情緒上界線,可以保護他們不受傷害。
為了理解虐待與肥胖隱藏的關聯,費利帝醫師開始在減重門診諮詢時,進一步理解個案早年的遭遇。 他驚駭發現,似乎有一大半的病人都曾經遭到性侵。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得
當我們遇到壓力情境或是創傷事件時,往往會啟動”戰或逃或靜止反應“,而如果我們一直在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底下生存,我們的大腦就會一直啟動壓力反應,讓我們得以在這個危險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過去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創傷經驗會讓我們被生理上的恐懼與無助淹沒、製造出無法承受的情緒紊亂,減低自我效率以及自我控制的感覺等。
因此,當我們童年逆境經驗越多,壓力反應系統就要越頻繁、越強烈地對多種壓力來源做出反應,可容忍的壓力反應也就越可能變成惡性壓力反應;經歷過負面事件,不但會影響大腦結構和功能,還會影響發育中的免疫和內分泌系統,甚至是連帶改變細胞讀取和轉錄DNA的方式。一旦壓力反應系統失調,就會產生年所生物反應,身體的系統器官也會開始出現各種毛病。人體有點像複雜、巨大的瑞士錶,每一系統要是發生什麼事,心血管系統也會受到波及。
以上的段落皆取自於”深井效應“這本書。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腦海中不只有整理出自己曾有過的童年逆境,也想起我身旁的親友與個案們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性。
他明明是一位上市上櫃公司裡的高階主管,身旁也都有女性主動對他示好,他卻不敢進入太深層的關係當中。
當我們談了幾次之後,他才娓娓道來他內心真實的恐懼:“你知道嗎?每次女人一掉眼淚的時候,我就想起我媽瘋狂起來的樣子,她會拿起愛的小手抽打我,一邊掉眼淚,一邊數落著我爸的不是、還有我奶奶怎麼苦毒她這個媳婦...
有次我終於受不了了,把我媽媽對我做的事情跟我爸爸說,我爸居然說:哭什麼?!男孩子連這種事情都不能承擔!以後怎麼承擔大事!不准哭!用你的腦袋想想怎麼辦!”
“老師,你不要看我現在這麼成功,其實我之前創業失敗過,那時候的女朋友還跟我說,這樣我爸說你買不起房子,叫我不要跟你在一起吃苦....她哭著這樣跟我說,可是還是離開我,我覺得每次看到女人的眼淚就好像準備要被傷害的感覺,你會不會覺得這樣的我很可笑還是很軟弱?“
#我們內心都有個受驚嚇的小孩
我想說的是,或許我們內心都有一個受到驚嚇的小孩,卻難以表達自己內在的苦與軟弱,尤其是我們的文化鼓勵著男性應該要堅強且勇敢,甚或是理應要五子登科,這樣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樣態,往往忘記了我們是人,我們會受傷也會有所限制,也忘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以及這個社會所給予的資源與階層上的不平等。
不論是在心理學臨床研究中或是于玥的經驗裡頭,確實也發覺男性確實不擅長求助也不容易表現自己的苦痛。
在”我已經夠好了“一書中一位被訪談的男性這麼說著:「我們男人也會自卑,深切的自慚形穢,但是當我們接觸外界,分享自己時,情感卻大受打擊。 而且不只其他男人這樣對待我們而已,當然他們會痛扁我們,但是女人也是如此。你說你希望我們展現脆弱和真實的一面,但是少來了,你們根本受不了,你們一看到男人那樣,就覺得噁心。」
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當我們在一個長期處在高焦慮與高壓力的環境當中生存時,是很難展現自己的脆弱與無助,我們會處在惡性壓力反應之下,自然難以放下防備、難以與他人親近、就好像是刺蝟一樣處於備戰的狀態,長期下來也會對身心造成巨大的影響。
如果我們能夠對自我這麼受傷與震驚的內在小孩有多一點的疼惜,停下來對自己說:“沒關係,你會這麼震驚與不知所措是正常的,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我陪你一起面對。”這將會讓我們對待自己的傷痛更加理解與接納一些,也會更同理看待其他人的苦難。
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裡頭提到治療師在協助個案探索自己防備性與挑剔性的行為是怎麼來時,如果停止挑剔伴侶的話,那個案會發生甚麼事?(p.315)
個案回答:「如果我批評別人,別人就不會來傷害我,如果我表現得很完美,就沒有人會批評我。」
治療師邀請個案感謝內在的挑剔專家,讓它免於傷害和屈辱。個案放鬆了一些,更進一步探索挑剔專家是在保護著誰。
個案看見七歲的自己被父親瘋狂鞭打著,不知道該如何抵抗,只能尖叫。而他內心便長出挑剔專家,不斷責備那個小男孩,說他是一個懦夫;治療師邀請個案傾聽那個小男孩的聲音,並且想像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他,坐上時光機回到當時的場景,保護小男孩並且帶走小男孩到別的地方遊玩。在治療過後,這位個案也較能夠在親密關係裡自在地與伴侶相處,挑剔性的話語也減少了許多。
我們成長的過程往往會發展一種慣性的模式去對應這個世界,這個模式可能一開始是為了保護我們而存在,但發展過度甚至太過僵化時,反而會因此阻礙我們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因此,倘若花點時間陪伴自己,不帶著批判的心情,只是好奇與真誠的心傾聽自己的內在,便得以在關係中活得更自在與親密。(更棒的是,還可能減重?)
除此之外,在深井效應一書也提及,好好地睡眠、運動、足夠的營養、健康的人際關係以及正念也得以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更足夠的安全感。其實于玥也認為我們常說身心健康,意味著生理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生理,依照中醫的角度也認為我們的體質與飲食也會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倘若我們能夠先從"好好照顧自己的生理需求"開始,那便是愛自己的很大一步了。
#深井效應 #創傷知情 #愛自己
延伸閱讀:
過好一個你說了不算的人生 張沛超著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娜汀.哈里斯
伴侶 意味 在 夫夫之道Fufukno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夫夫報報
瑞士成為世界第30位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
根據媒體瑞士Aargauer Zeitung報導,經過9/26(日)的公民投票結果,有高達64.1%的人民同意《同性婚姻合法化(Ehe für alle)》。在此公投結果公布後,意味著瑞士不僅允許同性伴侶的民事婚姻,伴侶還可以一起收養一個孩子。另外女同性戀伴侶也可以獲得精子捐贈。
許多人可能以為位於歐洲且在言論自由、人權排行皆前段班的瑞士,同性婚姻不就早就合法了?其實瑞士的確早在2005年即以公投的方式,通過了同性伴侶關係登記及相關權利的保障。然而此一關係登記並非全面的保障,在這十幾年政黨、非營利組織以及人民的奔走之下,有了以下的進程:
*2013年瑞士國會通過同婚合法化動議
*2020年1月瑞士聯邦委員會表示支持同性婚姻草案
*2020年12月聯邦院否決以修憲處理此案,直接經過聯邦院與國民院三讀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不需經過公投。
看似非常順利,
但是,
就是這個但是!
因瑞士直接民主制度,法案如在國會制定後,有反對者於三個月內蒐集到超過五萬份的聯署,該法案必須交付公投複決。隔年2021年4月,瑞士聯邦委員會公告,由於瑞士人民黨等反對政黨、團體已共提交超過61萬份有效連署,達公投成案,需於9月26日進行公投。
瑞士人民黨等團體認為同性婚姻是假的婚姻,只有一男一女組成的家庭才是真的婚姻,然而此一主張,在今日公投結果公布後,被超過64.1%的瑞士人民反對。
恭喜瑞士成為世界第30位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能逐漸重視LGBTQ+等族群的權益以及保障。
LOVE IS LOVE
參考資料:
Aargauer Zeitung|Die Schweiz sagt Ja: «Ehe für alle» wird deutlich angenommen
Blue News|Die Schweiz sagt mit 64,1 Prozent Ja zur «Ehe für alle»
ref.ch|Zwei Drittel sagen Ja zur «Ehe für alle»
Neue Zürcher Zeitung |Die Ehe für alle kommt, die 99-Prozent-Initiative hingegen scheitert klar – das Protokoll des Abstimmungssonntags
伴侶 意味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6 蔡傑
--------------------
藝術家簡介
--------------------
擅長以較為多樣化的角度觀看/檢視/梳理所企圖要詮釋的對象及物件乃至於現象到架構。
在表現 手法上傾向於帶有較為濃厚的詩性和文學性,作品內容及其狀態呈現的語境思辨迴路上不論是發 想的動機還是到完成皆含有相當大的成分是為戲謔甚至嘲諷的意味在。
在處理的題材選擇上從帶 有個人感受性抒發/家族記憶/世代作用於個體或群體後所產生的聚合物/文本的再現及詮釋/族群 種族/宏觀事實的辯證。
--------------------
作品介紹
--------------------
「塵埃微粒在暗示內的一束陽光柱中旋轉。」魯克瑞修斯
「再來看一眼這個小點。就在這裡。這就是家。這就是我們。在這個小點上,每一個你愛的人,每一個你認識的人,每一個你聽說過的人,每一個人,無論他是誰,都曾經生活過。我們所有的快樂和掙扎,數以千萬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體系觀念意識,以及經濟學原理教義,每一個獵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是懦夫,每一個文明的締造者或摧毀者,每一位君王或農夫,每一對陷入愛河的年輕伴侶,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所有充滿希望的小孩,發明家或探險者,每一位靈魂導師,每一個腐敗的政客,每一個所謂的『超級巨星』,每一個所謂的『最偉大領袖』,每一位我們人類史上的聖人或是罪人……我們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於這樣一粒懸浮在一束陽光中的塵埃上。」卡爾薩根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伴侶 意味 在 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越容易吃醋,就是愛的越深?
在親密關係中,嫉妒▶Romantic Jealousy,就是常說的「吃醋」
被定義為一種被真實或假想情敵、情境威脅後的負面情感反應😣
它是混合綜合的情緒,大多數人在過程中不自覺,或是並不想承認
因為承認就意味著意識到你的伴侶被其他人吸引,在意卻無力阻止
這一集我和Bob利用網站 Psychology Today的直女嫉妒測驗
來探討男女在日常生活處處有危機、時時得狂吃醋的可能性
告訴你即使嫉妒是與生俱來、吃醋是沒意義很傷神
我們也能妒忌的合理、智慧化吃醋,感情不降反升
不要忘記到熟悉的APP追蹤頻道🎶
IG先發落、還有iPhone的五顆星💖
好好笑就日行一善推薦給朋友呦👯
🚀借問螢光筆捷徑:
(01:30) 不吃醋的模範夫妻👫
(02:30) 困擾、威脅、反應三部曲
(03:10) 男女哪方比較愛吃醋
(05:40) 你的另一半可以抵抗誘惑嗎🍑
(07:25) ☎讓人不安的未知來電
(11:15) 日有所思、夜有所“春夢”😳
(14:55) 要不要想一下是春夢還是惡夢🕳
(16:50) 文青姊🐒堅持不破壞的氣氛
(18:20) 難道追問是一種尷尬📵
(20:00) 🛫出差的那一夜誰能好睡
(23:00) 幾個月之內是熱戀期💒
(24:50) 他們前胸貼後背💃你受得了嗎
(26:15) 男人自以為沒必要的錯誤觀念
(28:40) 手機裡面神秘的Album
(30:40) Bob 老婆最浪漫的事~
(31:20) IG愛心的設計使人困擾🤦
(33:50) 🎧Podcast 是一個有愛的環境
(35:10) Bob不正常的測驗分數
(35:50) 人類學:嫉妒是天生的嗎?
(36:50) 吃哪種醋🍷男女大不同
(38:20)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39:10) 被老婆😏操弄在股掌之間的Bob
(42:30) 姊弟戀不可跨越的不安感🍂
(46:00) 吃醋🌋可以吃的充滿智慧
(47:05) 別不小心促成另一段孽緣🎎
(47:50) 幹嘛拿我跟Christine比較啦齁💢
(49:10) 👨🏫Bob(超敷衍的)溝通教學
#借問一下 #吃醋 #嫉妒 #兩性 #關係 #妒忌 #羨慕 #心理學 #人類學 #心理測驗 #男女 #曖昧 #春夢 #信任 #自信 #安全感 #姊弟戀 #出差 #誘惑 #深夜馬戲團 #深夜問一下
---------------------------------------------------------
洛杉磯文青姊 橫跨太平洋的 mix and match 頻道,拼盤式單元從放洋姐弟私房話、兩性顯微鏡、酷思維蒐集、迅捷式閱聽到社會化研究,日不落不累陪伴全球聽眾
🎤播Fun 普拉斯🎲S3單元:
《假abc543》文青姊合體Tony放洋姐弟來喇賽
《深夜問一下》文青姊+Bob=男女糾察隊
《Cast Talk》文青姊 feat 嚴選玩伴聊聊天
《查閱900秒》和文青姊旁聽老查15min一本書
《文青釘孤支》單純是姊的生活觀察報告
🎧試聽加訂閱、隨手五顆星 https://linktr.ee/excusemejwes
掌聲鼓勵DM敲碗,無料讓你借問一下
Instagram 搜尋:借問一下https://www.instagram.com/excusemejwes/
無時差▶好料Po文、好玩限動、文字啟發
🔊按下PLAY、訂閱不Delay
💡追蹤 IG、無縫陪伴 OMG
伴侶 意味 在 靈悦謐境Peace With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安然空間】是《Shanti靈悅謐境》的線上廣播空間,分享支持心靈成長、內在安住的免費語音資源。
本集節目為你帶來《我主修傷心的戀愛》閱讀筆記。雖然書名聽起來有著令人沮喪的味道(菸~),不過身為成人電影導演的作者 二村仁 、其筆觸充滿對兩性關係當頭棒喝的啟示洞見,十分推薦給困在感情議題中進退不得、深受困擾的你閱讀。
親密關係是照見自己的一面鏡子,意味著透過這個經驗走入一個更加認識自己的旅程。作者提到:「戀愛並非是為了得到對方,而是為了認識自己。」我們內在的空洞透過伴侶而誘發,但你要記得,空洞不是伴侶給的,而是早已存在於內心的。
所謂的內心空洞,是指自己無法控制的情感或行動的習性,是在你內心還十分柔軟、自我尚未定型的童年時期,被你的父母挖出來的。
內心的空洞不會消失,不過如果你要從這份苦戀中有所學習,便是去明白自己的反應模式,這是理解內心空洞形狀的第一步。知道自己喜歡嫉妒、知道了,然後跟這樣的感覺同在,接受並與之和平共處。
說到底,親密關係是練習「自我接納」的修行之路。
進來聽聽作者書中更多絕佳的觀點吧!
〒點擊內文,閱讀文章內容〒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2020/11/ep27.html
☪其他分享空間:
∞ 關於帶領者Shanti →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臉書分享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wardameng/
∞ Insta發漏起來 → https://www.instagram.com/8premshanti8/
∞ 廣播節目空間 → https://player.soundon.fm/p/VBk2gG
#Shanti靈悅謐境 #安然空間 #歐歐的行旅心世界 #我主修傷心的戀愛 #自我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