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署修正淡海新市鎮都市設計審議規範🏢🏢
為因應氣候變遷,增進 #公共設施 用地及建築基地之透水保水能力,#營建署 已辦理變更 #淡海新市鎮特定區 第1期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2次專案通盤檢討)案,增訂帶狀式開放空間應設置透水保水設施以達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涵養水源,避免都市暴雨造成淹水災情,以降低地表逕流,於2021年3月29日發布實施,營建署緊接著配合修正淡海新市鎮第1期細部計畫地區都市設計審議規範,藉由都市設計導入低衝擊開發之規劃理念,積極回應永續發展思潮。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2018/03/27 Sponge city Taipei 海綿城市LID低衝擊開發示範區 ... 的評價
- 關於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提供防洪抗旱等設施,降低災損風險。 由於土地開發的過程中 ... 的評價
- 關於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海綿城市缺點的推薦與評價,PTT、YOUTUBE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海綿城市缺點的推薦與評價,PTT、YOUTUBE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中的綠川幾乎貫穿舊城區,全流域治理一直是我們執政當時的施政目標,在信義南街至大明路的綠川三期整治工程,將河岸綠帶延伸至校園,並利用自行車道結合水道、鐵道、園道「3way一體」全面串連,很高興終於將完工啟用。
過去綠川成功整治的經驗不分藍綠,成為各界到訪交流之處,也很開心台中市的南區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親近水域新空間。當時綠川上游完成整治後,接續規劃全流域治理,我也在任內有始有終全數完成發包,包含綠空鐵道段(民權路至復興路)、長春公園(復興路至信義南街)及中興大學段(信義南街至大明路),總長3.3公里的計畫,也共獲得中央核定13.9億元經費,將周邊觀光景點串聯,以鐵道歷史及都市人文來打造水岸休憩空間。綠川三期整體工程在2018年12月完成發包。
復興園道共融遊具場也是綠川全流域治理計畫的工項之一,遊戲場的設計構想,是以綠川的水質淨化流程為概念,透過多元共榮的遊具設施,從玩樂中融入環境之教育。
綠川三期工程完成之後,結合中興大學旁的園道及校園,有大面積綠意水域空間,以及藝文廣場、生態廊道、遊憩展場三大區,採用自然渠道、雨水撲滿、透水鋪面等LID低衝擊開發工法,讓興大成為海綿水岸校園。
當時的設計也聽取居民、師生、學者專家意見,透過基地保水設計,減少地表逕流、減緩區域洪峰、降低淹水發生率並且調節區域微氣候。藉由自然滲透的方式滲入土壤,促進自然水循環,改善生態環境。
優質的河川不只是景觀、用水及防災的功能,以河川為動線的綠色人本步道,兼顧城市綠帶與人文的休憩空間,也共同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身為台中市的一份子,也覺得我們有這些美麗的河川,很幸福!
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基隆毋驚雨,如何打造不怕水淹的「韌性城市」?】
很開心能夠邀請到每次在討論都市設計時給我很多啟發的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的教授廖桂賢老師來到基隆演講,也很感謝基隆市府都發處、環保局的同仁,以及許多關心「水」「水患」市民朋友一起在周日的下午進行了非常棒的公共討論與思辯。
#淹水這件事情
廖老師演講一開頭就給了非常清晰地概念釐清。當我們在談「水」,是在甚麼場域、以誰為中心的?淹水(Flood)其實是中立的水文現象,不含價值判斷;發生在「人類生活場域、聚落」(如都市),才會稱為「水患」(Flood Hazard)或更大的災害:水災(Flood Disaster)。
#工程還是非工程? #不讓水來 還是 #不怕水淹
老師也特別提到,水本來就會隨著河川或海水潮汐瀰漫陸地,是很自然的現象,但涉及人類領域,就變成需要治理的「水患」。華人傳統上把水視為「洪水猛獸」、是要治理的對象,但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聚落,湄公河的水養活了稻子並帶來漁業,洪水對當地農業相當重,因此他們文化裡是把淹水視作緩慢進入到生活的「烏龜」。
然而在現代都市裡,太久以來以「工程」介入的「治理」手段,已經牢牢地抓住我們對水的看法,一把「防洪」(不讓水來)視為最重要的,不斷地在河邊、海邊築堤防、挖深河道、做排水系統甚至分洪道等等。最後這樣的城市,有著高防洪特性,非常具有穩定性(Stability),但卻極度低韌性(Resilience)。這樣穩定的城市系統讓居民失去因應環境變動學習調整的機會,尤其在面對極端氣候和氣候變遷會讓防洪工程出現破口,反而因為韌性極低、無法容納水的公共設施和無法隨著變動的大自然適應環境而出現嚴重的災情與人身、財產等損害。
#韌性是什麼 #甚麼是韌性城市
廖老師特別強調,韌性(Resilience)是面對外在的變動,以調整自身的方式而持續存在、持續發展的能力,而非阻止變動發生。承洪韌性是耐淹力與災後重建力的總和,在自然的變動中,我們也該朝讓城市成為一個不怕水淹的城市的目標前進。除了擁有古老智慧的湄公河三角洲,老師也舉了世界各地現代城市如何提升城市耐淹力的三原則:
一、如打造海綿城市,增加都市滯洪力和滲水力。如哥本哈根的雨水花園(Rain Garden),公共設施與社區有綠地下凹的設計來承接雨水。又如荷蘭鹿特丹的水廣場,將公共設施如籃球場、溜冰場的戶外運動空間下凹,大雨時可以成為都市的滯洪池。
二、私部門與公部門和力打造耐淹建築與公共設施,應付外來大水。例:新加坡國宅讓一樓淨空不住人,晴天時是有遮陰的公共空間、雨天時讓水淹也不怕。
三、打造兩棲交通系統,因應長時間淹水。如威尼斯臨時木板棧道或如德國漢堡的永久式二樓棧橋,以及兩棲公車等。
#要踏出第一步 #來打造真正承洪韌性高的韌性城市
老師最後也提到,台灣社會應該要認知到「淹水一定會發生」,且以此為城鄉發展前提,並減少對防洪工程的依賴,讓無害的淹水適度發生,提升防災意識,使民眾理解洪水的價值並使其成為資源而非僅只是災害。
#講座最後大家的討論 #從過度開發檢討到韌性城市的可能
在場的基隆朋友和市府朋友都分享非常多心得。作為山城海港都市的基隆,很容易受到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災難衝擊。如2017年大武崙的淹水造成居民夢魘外,2020年9月的強降雨幾乎無法預測,也讓基隆各地都出現災情。同時,也有很多基隆朋友提到,基隆山坡地過度開發的議題,也讓自然的土壤、植披失去分攤淹水的能力。
我也分享針對過去淹水的大武崙溪的前瞻 #治水 計畫,像是築堤防、浚深河道或分洪道,都還是停留在「不淹水」的工程思維,然而更高的堤防?把河底挖的更深?不斷的加派抽水機?有效嗎?在去年的幾場大雨,我們就看到堤防雖然阻隔了大水,卻積了更多的河水,最後只差一點點就要潰堤、造成更大的災害,而堤後排水也因為堤內河水積高,而造成排不出去的現象。不讓水來 的工程方法在氣候變遷下可能已經開始失效。
面對氣候變遷,尤其又要開始進行河谷廊帶的產業規劃,我們是不是有機會翻轉這個概念,讓市府不要再把大筆的稅金(大家的錢)投入可能逐漸失效的防洪工程中,應該要為了未來世代和城市永續發展,開始把「韌性城市」成為產業發展、都市設計與公私部門合力的目標!
精彩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WeiChung.Keelung/videos/698569837516182/
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提供防洪抗旱等設施,降低災損風險。 由於土地開發的過程中 ... 的推薦與評價
小知識:海綿城市「海綿城市」係指具備存排水、過濾空氣及污染物質等功能,利用都市中分散而可 ... 「海綿城市」的觀念類似國際間各城市推動的「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 <看更多>
低衝擊開發海綿城市 在 2018/03/27 Sponge city Taipei 海綿城市LID低衝擊開發示範區 ... 的推薦與評價
2018/03/27 Sponge city Taipei 海綿城市 LID 低衝擊開發 示範區紀錄片. 97 views97 views. Nov 11, 2020. 1. Dislike. Share. Sav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