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庇護所最新進度分享🙏】
跟朋友們分享~助建多波居民在首都加德滿都的庇護所最新進度喔!
目前多波基金會庇護所三棟建築已完工,
第四棟建築佛殿,
地下室結構已完成正續建中。
這個案件的由來是~
每月蓮師吉祥日,
都會在波達佛塔旁的蓮師殿舉行聖地煙供法會,
不僅能渡化冤親債主回歸佛陀聖地,
盈餘還捐贈建立尼泊爾庇護所,
幫助老弱婦孺免於流離失所,
集布施、消業、除障、增福等一切福報,
是功德非常不可意思的法會!
令人隨喜讚嘆🙏
邀您一起持續護持尼泊爾聖地煙供法會,
種下善根,利人利己,殊勝難得!
期望多波基金會庇護所第四棟建築佛殿能早日順利完工,建設成果正是聖地煙供所累積的資糧一點一滴聚集而成~
再次謝謝朋友們持續不間斷的發心護持🙏
感恩大家的愛心❤
願你們所發的善念之芽,
在未來茁壯長大!
願心想事成!吉祥如意!~雨揚
佛塔的由來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南亞五國的佛教建築】
印支半島上中印兩大文明軟實力的千年角力, 最終以印度宗教完勝告終。印度宗教之中,東南亞的上座部佛教其實是原始佛教和印度教的混血兒。
這一章,我將沿上座部的傳播路線,為大家梳理出五個國家的佛教建築風格異同,走進遍佈東南亞大城小鎮的佛寺、佛塔,走上佛寺的屋檐,由建築角度,了解背後的由來。
七級浮屠之路
歐洲人有句俗話,歐洲觀光都是ABC,Another Bloody Church 。亞洲呢?就是ABT,當然就是寺廟了。
自古以來人類有了宗教,就將最多心機、時間及金錢,統統都投資在宗教建築上面。所以人類宗教建築永遠都是最宏偉、最有民族特色。東南亞五國都是佛國,五步一佛寺,十步一佛塔,簡單如佛塔,緬甸覆缽式浮屠、高棉印度教式塔、 柬埔寨式印度教塔,千姿百態,各有風格,佛寺屋頂更藏有無數宗教故事!
上座部佛教發源於印度,最早傳入錫蘭(斯里蘭卡),11世紀傳至緬甸阿努羅陀王朝,再傳到暹羅素可泰王朝。14世紀,老撾國王法昂娶柬埔寨吳哥王的女兒為妻並引入上座部佛教,十五世紀初葉暹羅入侵吳哥之後,因暹羅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吳哥寺由印度教變為上座部佛寺。從而傳播遍佈於整個湄公河流域。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是舶来品,音譯自梵文的Stupa(或稱窣堵坡),西元一世紀由印度隨佛教傳入中國,所以漢朝之前,中國沒有浮屠。直到隋唐時,翻譯家才創造出了“塔”字,用來意譯Stupa,沿用至今。
佛陀一生托缽,所以缽是佛陀的標誌,就像十字架於基督教,缽就代表佛教,比佛陀像的歷史更為悠久,可謂「見缽如見佛」。但佛缽只有細小一個,並不方便崇拜,怎麼辦? 將缽倒扣,變成一個建築物,這就是最早的覆缽式塔 Stupa。原本浮屠的功能是墳墓,開始時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在佛祖出生和涅槃的地方都要建Stupa佛塔來紀念祂。隨著佛教在各地的發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開始興建越來越多的塔爭相供奉佛舍利,後來佛塔變成高僧圓寂後埋葬舍利子的建築。
早期Stupa的形狀基本是圓錐或半球形 。例如印度現存最早的桑奇佛塔,始於西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由全力護持佛教的阿育王所建。這種原始風格的佛塔,除了印度,還廣見於緬甸蒲甘。
蒲甘——在緬甸二千年歷史的長河中是一閃即逝的超新星,雖然短暫但耀目非常。短短二百年間,留下的四千多座佛塔,千年風吹雨打至今仍屹立不倒。全歐洲的中世紀教堂現存的共有四千多座,如果全部搬來九龍半島,這就大概等於蒲甘現存佛塔的密度。蒲甘古城至今屹立著4400座形形色色的千年佛塔,無一相同,密得三步一間古老寺廟,五步一座千年佛塔,怪不得《Lonely Planet》如此推崇這裏為唯一可以與吳哥窟相提並論最偉大的東南亞古蹟景點。兩者時代同為西元1000年左右,但是蒲甘遺蹟的數量和規模遠遠超越吳哥窟。蒲甘王朝耗盡全國財力建築無數佛塔,於是元朝軍隊輕鬆地攻佔蒲甘,蒲甘古城即時進入了時間錦囊,千年來也沒有改變,這就是蒲甘古城。
#明日世遺
佛塔的由來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印恩怨千年】
中印邊境爆發近半世紀以來首次致命衝突,至少廿名印度軍人死亡。
對於印度,我一向心存恩師的景仰。一如3750年巴比倫的《漢摩拉比法典》是世界法典之父、雅典市集誕生的民主女神為近代民主之母、英國《大憲章》限制了絕對權力、西方的三次工業革命,均為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重要里程碑。影響亞洲數千年最深的思想莫如這個宗教博物館誕生的婆羅門教、佛教以及印度教。所以我三訪印度全境,著成《足足五萬年: 西遊記》。序言如下:
「無論我站在吳哥窟看日落、在越南的美山做瑜伽、在老撾龍坡邦供僧、在印尼峇里島的度假村休閒、爬上婆羅浮屠看日出、京都的清水寺賞櫻、在首爾學習打坐、走到緬甸蒲甘的佛塔上、曼谷煙霧繚繞的四面佛、斯里蘭卡的佛牙寺、還是在旅途中發現新加坡的名字Singa由來原是梵文中的獅子、空中發現印尼航空Garuda的名字是印度教毗濕奴的坐騎金翅鳥、日常漢語中的佛教用詞、敦煌飛天還有經變圖……千山萬水,魂縈夢牽,每次都將我的思緒扯向亞洲諸國四十億子民的那條根。」
佛祖的一言一行,已經記錄在萬卷大藏經之中。但佛祖的故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傳統上「印度」並非是一個大一統國家,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認為「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天竺,今從正音,宜云印度。」於是正式以印度泛指這個次大陸。歷史上的印度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諸侯林立,分裂割據。例如佛祖就是釋迦國的王子、佛滅後有八國共分佛舍利、佛經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就是指釋迦牟尼廿多年居留說法的摩揭陀國。到底有多少國呢? 英屬印度時記錄了全國有562個土邦國王!英屬印度(包括現今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等)面積約中國一半,但中國的戰國分裂也只是七雄,春秋大小諸侯國見諸經傳的有170個,遠不及印度分裂得那麼徹底!
這次爆發中印邊境衝突的加勒萬山谷,就是歷史上的拉達克王國,傳統上並非屬於恒河文明,而是由吐蕃帝國分裂出來的喜瑪拉雅山文明,所以居民以藏人為主,信仰密宗。
1679年(時值清康熙年間)西藏五世達賴喇嘛入侵並佔領其國。1834年喀什米爾的鍚克人左拉瓦爾率兵入侵拉達克,時值道光年間,一直打到西藏阿里地區,駐藏大臣向滿清朝廷求救,道光忙於應付鴉片戰爭,無暇西顧,左拉瓦爾最後被藏軍殺死,他自稱“拉達克的征服者”,被譽為“印度的拿破崙”。所以,今天發生衝突的地區稱為拉達克,但就隸屬印度的查謨和克什米爾邦。
@溫暖人間 545期
佛塔的由來 在 靈鷲山- 緬甸佛塔與信仰(七) 佛陀舍利的故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更多相關影片:靈鷲山- 緬甸 佛塔 與信仰(一) 佛塔 的類別http://tv.093.org.tw/video-detail/913靈鷲山- 緬甸 佛塔 與信仰(二) 佛塔 內安藏聖 ... ... <看更多>
佛塔的由來 在 涅槃處都建造佛塔。相傳印度阿育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佛塔的起源? 文/中華鹿野苑藝文學會圖/網路取才 塔,音譯窣堵婆、浮屠。原為印度墳墓。釋尊涅槃後,聖體火化八王分佛陀舍利,各自奉歸起塔供養,此即建造佛塔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