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酒吞童子與源賴光
能劇 、牡丹 、獅子 ,
據說日本的獅子形象,
來源於佛教經典,
總是和牡丹花相伴出現在畫卷上。
其實日本本土並沒有獅子,
葛飾北齋所繪獅子亦是出於日本人對獅子這種動物的想像。
據說經由絲綢之路傳入日本的獅子形象,
來源於佛教經典,
總是和牡丹花相伴出現在畫卷上。
根據加藤祐子於2012年的一篇關於〈人間國寶〉的文章中指出,佛教經典中有「獅身之蟲」一詞。
就是說,寄生在獅子體內的蟲子會使獅子致死,
從而這種說法就被用來比喻即為佛教徒又對佛教施加危害的人。
由於這種蟲子畏懼牡丹花上的露水,
獅子便總是來到牡丹花旁邊,
所以獅子與牡丹的構圖就經常畫再屏風和隔扇上。
日本人認為獅子是萬獸之王,
牡丹亦是花中之王者,
故直到今日日皇在皇宮宮殿(石橋之間)裏亦放置了前田青邨作的石橋、白牡丹、紅牡丹以作點綴。
可見牡丹和獅子在日本文化中的最要意義。
●《貓劍客:江戶篇‧十二命花魁》
全台各大書店熱賣中!!
由我們台灣水墨漫畫王子 葉羽桐 畫的日本畫神,
有別於日本的敘事模式,
將帶你以同為畫師的角度 ,
窺探日本畫神心境!
網路通路連結
■博客來∣https://reurl.cc/Q9A6WO
■誠品∣https://reurl.cc/MA5kyp
■金石堂∣https://reurl.cc/4ae3j2
■讀冊∣https://reurl.cc/NrdZlp
■MOMO∣https://reurl.cc/W3QXyk
■時報∣https://reurl.cc/dGkx8k
帶你進入葛飾北齋的畫神世界!
《Swordsman Cat :Katsushika Hokusai
chapte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嚴法師是台灣第一個赴日攻讀博士,並順利取得學位的出家比丘。飽讀詩書的他,吸引眾多企業與文學界菁英,被譽為是「知識份子」宗教家。隨著信眾日漸增加,1989年聖嚴法師更創立了法鼓山,是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聖嚴法師:「飽讀群書,是為了將佛國的理想移到這片土地」。聖嚴法師可說是台灣的心靈領航員,...
佛教網路書店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靈小品】生命的轉捩點——懺悔法門
仍在懵懵懂懂的二十二歲,我就隨著聖嚴師父出家了。「生轉熟,熟轉生」的學習過程並非易事,感恩有懺悔法門為依怙,才能一路走到現在。
剛出家還是行者時,年輕氣盛,往往動輒得咎,體力用不盡,修行不得力。那時在寺院廚房大寮領執,憑著一點小聰明,對一切總是有很多意見,尤其與組長之間常常意見不合。聖嚴師父常提醒我不能與人衝突,要多拜佛、多念觀世音菩薩。我心裡真的不想跟任何人對立,很努力聽師父的話,也時時警惕自己要與人和諧相處。但是,愈不想碰面的人,愈容易碰面;愈不想對立的人,愈容易衝突。這就是佛法所說的人生八苦之一的「怨憎會苦」,心所憎惡的人或事,愈想遠離,反而愈易共聚。看到自己只能被強大的業力推著走,完全不能自主,實在很痛苦。
年紀輕輕學佛,如同一張白紙;能接受高明畫師的指導,才有機會畫出好圖。我時常分享自己是有福報的人,這份福報不是因為年輕出家,而是在年輕的時候,就確立了對聖嚴師父的信心。
由於自己身心經常無法調適,與人產生的種種對立和衝突,聲音都傳到師父那裡。有一天早課時,聖嚴師父只好找我談話:「你到底有沒有用師父教你的方法在修行呢?」想不到師父甚至問我:「你到底想不想出家啊?」這才知道事態嚴重,可能無法順利落髮。幸好師父接著問:「師父幫你做個法好不好?」我說:「只要能夠出家,不被趕出去,要我做什麼都可以!」那時只心想原來師父有法力真厲害,還不太了解什麼是懺法。
早齋過後,師父讓所有僧眾在大殿集合,並要我在佛前跪下。師父說:「僧團是一個和合的僧團,不允許吵架。果慨行者常做錯事,還好與人爭辯,今天他要向僧團大眾求懺悔!」於是我跪在佛前向大眾懺悔,看著佛菩薩、看著師父、看著僧團的每一位法師,在那一瞬間,我確實打從心底真心覺得對不起大眾:對不起為我擔心的師父、對不起當家師、對不起組長……,心中充滿對不起的悔意。懺悔結束後,師父說:「大家也要感恩果慨,讓僧團有機會將懺悔羯摩建立起來,師父也有因緣可以親自主持,給未來僧團做了很好的示範。」
求懺之後,原本笨重的身體突然變得輕盈了,整個人彷彿新生一般,好輕盈!好輕鬆!察覺自己的身心反應後,更是感動:感動自己遇到一位有法的師父,不僅對弟子的身心狀況瞭若指掌,在修行的道路上,也清楚如何協助弟子們繼續往前走。從那一刻起,我對我的師父,深信不疑!出家至今,更清楚知道修行能走到什麼程度,取決於對三寶和師父的信心。
這次的懺悔羯摩,對我後續的修行方向,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由於身心產生如此巨大的轉變,而大感好奇師父到底幫我做了什麼法?我於是開始投入鑽研懺悔法門,所以懺悔法門便成為我的主修功課。
佛法的修持法門,不出「戒、定、慧」三學。凡夫眾生持戒不可能清淨,若要清淨,必須修懺悔法門。因此,「戒」的重點,其實在於「懺」。為什麼要懺呢?舉例來說:身體是修行的道器,就像一個杯子裡若裝滿髒水,就無法倒入法水,必須先將杯內的髒水倒出,才能有空間倒入法水,慢慢稀釋。如何倒出髒水呢?必須要修懺悔法門。
我們在禪堂打坐、在佛堂念佛、在法堂研讀教理,有些時候不得其力、難入其門,這就表示有障礙;或許可以先暫時放下目前的用功方式,轉而修持懺悔法門,即是先清除修行上的障礙,再繼續使用原本的法門,反而事半功倍。我們修行也可選擇以懺悔法門為主修法門,譬如大悲懺、淨土懺、地藏懺、法華三昧懺、梁皇寶懺、慈悲三昧水懺等等,這些懺法事理兼備,但若想真正受用,仍需要請教真正懂得懺悔法門的明師,因為這些懺悔法門帶有禪觀,而禪觀需要正知正見的老師指導。
聖嚴師父曾說:「懺悔業障,是佛教徒們天天要修的功課。」我自己因受益於懺悔法門甚多,確信懺悔法門是一切法門的前方便,也可以此直至究竟成佛。
《拜懺50問》一書能讓我們對於懺法,有一個整體的基本認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協助我們建立正確的知見,掌握拜懺的要領,化解心中的迷惑,所以樂於推薦給所有學佛者閱讀。
懺悔,真的是改變生命的轉捩點!只要願意開始試著拜懺,就能體會什麼是懺悔得清淨!懺悔得安樂!
釋果慨 (法鼓山弘化發展專案總召集人)
◎ 本文摘自:《拜懺50問》導讀
◎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3b4wkr
#心靈小品
佛教網路書店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靈小品】修行是在改變自己,不是改變別人
✒文:素超人
有菩薩誇素超人這麼年輕就接觸佛法,上過許多課程打了幾次禪七,真的很厲害,素超人聽了實在很慚愧!
聖嚴法師在《學佛群疑》書中提到:「很多人以為吃素唸經、禮佛拜懺、做慈善工作,甚至修神通、修到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是把身上的氣脈打通了,就叫作修行。其實,所謂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偏差,通過任何方法而達成這個目的,就是修行。」
「誦經拜懺、吃素禮佛,這些作法的確可以讓我們得到身心的平靜安定,因此,它也是修行的方法之一,但不是修行的目的,這要弄清楚才行。至於修神通,佛教主張因緣果報,一切的一切皆緣於過去生中的業力牽引,而有現前的受報,未來的出路,也要靠著各自本身的努力才會慢慢好轉,單憑神通是無濟於事的。」
「很多人梵唄唱得很好,誦經持咒都很熟練,這樣固然很好,但這只是修行的入門工夫。所謂:「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經典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知道方法、熟悉方法,還要一步一步確實的去做,才能得到修行的利益;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之間,還是跟以前一樣,動不動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那表示吃素誦經只做了表面工夫,對於修正自己的習氣、行為和觀念都沒有絲毫的益處。」
🍀「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的人。改變自己面對環境的心態,那麼,再惡劣的環境都可以泰然處之;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身心安樂,也可以幫助身邊的人開發內在智慧,得到身心安樂。這就是修行。」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的煩惱逐慚減少了,造成別人困擾的地方也減少了,身心維持在安定、平穩狀態的時間變多了,就代表自己的修行有進步嘍!⛅️祝福大家~常得平安法喜~^_^
◎轉載自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更多心靈小品 https://pse.is/3b4wkr
#心靈小品
佛教網路書店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聖嚴法師是台灣第一個赴日攻讀博士,並順利取得學位的出家比丘。飽讀詩書的他,吸引眾多企業與文學界菁英,被譽為是「知識份子」宗教家。隨著信眾日漸增加,1989年聖嚴法師更創立了法鼓山,是台灣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聖嚴法師:「飽讀群書,是為了將佛國的理想移到這片土地」。聖嚴法師可說是台灣的心靈領航員,為當年文化與環境失衡的台灣,努力開闢「人間淨土」。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聖嚴 #聖嚴法師 #宗教 #佛教 #法鼓山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佛教網路書店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胖胖樹是一個眼裡只有植物的男人,寫了無數封情書獻給熱帶雨林植物。
植物和歷史建築等一樣重要,都是承載共同記憶的「古蹟」,佛與樹,都是橫越兩千年的追尋。
當佛系植物成為目的地,會是一場怎樣的旅行?
#廟宇覺旅 #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 #佛教植物 #胖胖樹 #王瑞閔 #微笑台灣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微笑台灣:https://smiletaiwan.cw.com.tw/
◎微笑台灣IG:https://reurl.cc/gmX6x7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