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寒假所賜,我比平常能更快的看院線片,所以我極為難得的在1917上映第二天就去欣賞這部一戰題材電影。
先說這部電影雖然具有歷史元素,但其實不懂歷史、軍事,一樣也可以去觀看。因為它的劇情極其單純:兩個士兵受命出發去前線通知停止進攻的命令。
電影沒有給出什麼歷史名人、戰役名詞、戰術名稱,從頭到尾,就是用一個個長鏡頭連接成「類」一鏡到底的形式,讓觀眾目不轉睛的全心投入一戰士兵的視角之中。
注意到了吧?這部片是「類」一鏡到底,如果各位有去看就可以知道,其實還是有幾個蠻討巧的剪接點。
根據我看超立方的影評,有介紹到「剪接=眨眼,眨眼=等於讓觀眾有停頓思考的空間」。所以為何所有去看過1917的人都給出身歷其境的評語?因為不像大部分電影的影像,是在刻意剪接下的精心安排。我們平常的生活,其實很多時候視角是盲目的,而且是立即性的刺激,還要及時反饋而少有思考的空間或是多次的回放。一言以蔽之:「生活就是有許多的不確定性。」而長鏡頭就是給人無法喘息的空間,觀眾在難以思考的情況下,只能下意識的先盡可能接收眼前的一切資訊,這個手法完全還原一戰時翻閱壕溝的士兵,所要面臨的強大不確定性。
雖然我前面有說過,這部歷史題材影片,就算你不懂任何歷史知識也不妨礙觀影,但接下來我還是會談一些一戰的相關知識以及影響,而這些很大程度也是1917會一炮而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英國一戰陣亡人數比二戰多
一戰的英國陣亡人數是120萬,二戰的英國陣亡人數是30萬。
事實上,在歐洲,一戰比二戰更被紀念。很大的原因,就是一戰的戰損比例通常都遠高於二戰。(尤其是法國,畢竟它在二戰實際交戰不到兩個月就被德國扣倒到投降......好的,我又再損了一次法國。)
除了人數損傷眾多,英國的社會結構更因一戰而改變。因為英國在一戰時期,有眾多貴族及上流社會子弟投入戰爭,結果這群貴族有極高的比例都死在戰場。
根據統計,一戰中,英國有600萬人投入戰場,死亡率為12.5%,但當時入伍的英國貴族及貴族子弟傷亡率則高達45%。另外在1916年7月爆發的索姆河戰役中,英軍損失了45萬士兵,其中就有6萬貴族子弟。
貴族的大量傷亡,直接導致英國貴族文化式微,同時,也導致大量接受更高層級教育的人才流失,使英國無力在戰後重振國威。這也讓英國在二戰時謹記教訓,先是在戰爭前採取盡量避免開戰的綏靖政策,後來更是避免打一切的硬戰。
像是在德國進攻法國,並且切斷英法聯軍主力的後路時,法國政府要求英國在派更多遠征軍登陸法國支援防守,並希望被圍困的英軍殺回法國國內。結果英國的反應卻是:不派更多的遠征軍,而被圍困的遠征軍直接撤往海岸,想辦法再撤回英國本土(也就是著名的敦克爾克)。
另一起著名的案例則發生在緬甸戰場,當時中國派遣遠征軍一起協防緬甸,但英國軍隊根本不想和入侵的日軍死嗑,而是盡可能地先撤往印度,想保留實力並鞏固印度這塊「皇冠上的明珠」。在撤退的過程中,還非常不仗義的沒通知中國部隊,或是希望中國部隊先頂上去防守,但自己卻先想著落跑。
英國在二戰中,有許多賣隊友的表現,但如果回看他們在一戰中的慘痛損失,倒也能明白他們在二戰一直尋求保存實力的作風......雖然還是非常賤就是了。
2.各國沒有準備好面對戰爭
為何一戰會讓歐洲國軍損失如此慘重?很大的原因是:歐洲強國不知道怎麼打一場強國間的戰爭。
事實上,自從拿破崙戰爭後,歐洲國家就開始積極地向外擴展殖民地,歐洲各國迎來100左右的和平。
當然,一戰之前,還是有歐洲強國間的戰鬥,比如英法聯軍PK俄國的克里米亞戰爭。但這一場戰爭,一方面遠離歐洲核心地帶,另一方面,克里米亞戰爭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圍困要塞為主,也就是說:大部分時間是很少交火的,所以克里米亞戰爭反而是士兵的療傷照顧比較獲得重視(也就是護理人員的始祖─南丁格爾的發跡史),但是戰場上的展況就比較容易被忽視。
另外,普法戰爭也可以算是強國間的戰鬥,但這場戰鬥進展速度太快,所以也沒能造成太多心理上的震攝。事實上,一戰剛開始,各國都打算速戰速決,當時喊的口號是:「我們將在聖誕節前讓各位回家過節。」(某方面來說,這句口號也沒喊錯,不過政府沒料到會是在4年後的聖誕節前才結束戰爭。)
由於大部分時間,歐洲強國都是去霸凌亞非等非工業化國家,在歐洲列強用機關槍掃射贏下一場場的勝利,很少將領想過:那如果對方也有機關槍,我們又該怎麼辦?
於是等到一戰爆發,尤其是陷入僵持狀態,各國開始發現不知道怎麼擊敗眼前的另一個歐洲強國,在這期間,一些傳統戰術的運用或是觀念,更是讓己方士兵在新型武器前上演一齣齣無謂的集體自殺。
舉個例子,來跟大家實證一下。
傳統軍隊為了方便辨認自己人,通常會把軍服製作的相當花俏(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教皇的瑞士衛隊,他們仍然保留中世紀的軍服,他們的軍服就是非常鮮豔的黃+紫)。但各位也知道,在現代戰爭,非常需要掩蔽自己,所以軍服都盡可能製作的像是戰場顏色。但在一戰剛開打的法國,法軍仍然穿著象徵法蘭西共和的紅、藍、白三色軍服。
想一想這在戰場是多麼找抽的一件事,所以曾有人提議:「砸們法軍的軍服應該進行改革吧?」
沒想到最終大眾投票否決這個提案,而原因是:「紅藍白是法國的精神象徵,怎麼可以拋棄?而且這樣的軍服才美觀呀!」然後這批花俏的部隊在戰場慘遭德軍炮轟,沒多久,法軍就迅速地更換新制服,畢竟在生命的選擇上,什麼國家精神或是美觀全都是個屁。
另外,戰爭初期,許多軍官會要求士兵集體衝鋒,結果就是造成機關槍榮登目前世界上殺人最多的武器種類。(倒不是說不能集體衝鋒,但現代戰爭要嘛是分成數個小隊彼此進行支援,要嘛就是確定已經火力壓制對方才可能進行,而一戰初期,往往是沒搞清楚狀況就發動衝鋒......其實應該叫送命才對。)
3.英軍的布洛迪頭盔
在1917的電影中,英國士兵非常好認,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獨特外型的軍盔─布洛迪頭盔。這款頭盔是在1915年被研發並裝備到英國(以及後來的美國)部隊。
相信對年代比較敏感的看官應該注意到:一戰不是1914年就開打了嗎?
是的,頭盔的廣泛裝備也是在一戰開打後才開始的,在那之前,不少部隊仍帶著布帽,然後很多士兵就會被砲彈的碎片以及激起的飛石集中頭部陣亡,所以各國才趕緊研發新頭盔裝備給士兵。
要不要猜猜看是哪一個國家先裝備頭盔的?答案是法國(很意外吧,這個國家竟然有在戰場上蠻與時俱進的時刻)。
話說頭盔的發明構想,據說是法國將軍亞德里安去視察前線時,聽說一發炮彈就打死了十多名士兵,但其中有一名伙頭兵安然無事,於是他問:「你是怎麼活下來的?」伙頭兵回答:「當炮彈炸到時,我下意識地拿起一個鍋子蓋住頭,結果擋住了飛石,這才逃過一劫。」亞德里安將軍根據此一經驗,於是發明出「亞德里安頭盔」裝備給前線士兵,後來各國也紛紛跟進。
英國的布洛迪頭盔因為外型,還有「飛碟盔」的外號。我本人私底下也有購買一頂,戴上這頂著名頭盔時,我的感想是:「我怎麼覺得非常不牢靠?」
因為布洛迪頭盔它只重視正上方的防備,卻沒有保護到頭部的邊緣以及後腦杓(所以我戴這頂頭盔的時候覺得涼颼颼的,然後更覺得自己好像隨時會掛掉的心寒),這種設計在戰壕中還算實用,畢竟戰壕會擋掉許多側邊的攻擊,但一走出戰壕,卻十足地不靠譜。
雖然英國也知道這款頭盔的設計有缺陷,但因為經費不足,直到二戰,英國仍然裝備這款頭盔,甚至二戰後,一些後備部隊仍然持續裝備。
不過看看當時的中國,有些地方部隊甚至是頂著斗笠上戰場,那真是強的太多了。所以布洛迪頭盔後來也有裝備給中國的軍隊,而且往往還是戰力較強的部隊才能領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還是評價一下1917這部電影。
基本上我覺得它能獲得眾多電影獎項,尤其是金球獎的最佳電影,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它用了幾乎只有電影才能呈現的手法去說好一個故事。
這種單一視角且幾乎都是在敘述外部的方式,小說能用嗎?電視劇敢用嗎?其中的視覺衝擊,更是把電影的喧染力極為突出的強調出來。
劇情上,它真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也沒有要進行什麼觀念的傳達。
可以說,這是一部很純粹強調電影技術的電影,我真心推薦大家去電影院好好感受一門藝術帶給觀眾的震撼以及直擊人心。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俄國 將軍 人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新聞] 俄導彈襲烏指揮所逾50軍官陣亡包括將軍-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1400 俄烏戰情室】俄早建"三道防線"阻烏推進俄軍死亡人數 ... 的評價
- 關於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 拍案驚奇03.21】馬斯克科技助陣烏克蘭,10萬人獲 的評價
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點軍事常識教學好了,雖然應該不算常識,但我很認真的覺得,太習慣看戰史,學著看地圖推部隊,會忽略很多細節。
=====
進入熱兵器時代後,西方整體的戰爭演化非常快,其中關鍵是三樣,「義務役教育程度」、「武器技術層次」、「量變可否帶來質變」。其他沒了,真的不會去想一些什麼奇兵詭謀。
在19世紀這百年間,前半的步兵主力兵器是前膛槍,後半開始換裝後膛槍,其中一項很大的轉變是子彈從圓形轉為米尼埃式,也就是現在習慣的錐形子彈。有興趣的可以配合wiki的槍械去看。
稍微解釋一下戰術差異,前膛槍裝彈需要把槍枝立起,塞入藥包跟子彈後用鐵條壓實,後膛槍則不需要。圓形子彈好製作好塞,但射出之後路徑會飄,有膛線後好一些,米尼埃子彈則很穩定。
差異在,後膛槍可以趴下裝彈,前膛槍要跪姿裝彈,在接觸戰跟非陣地戰的狀況,會有極大的差異。普奧戰爭中奧國將領的紀錄,跪姿裝彈不利掩蔽,戰況幾乎是一面倒。
圓形子彈會飄,所以一種是加長槍管,另一種是膛線,膛線的工藝技術要求高,到了19世紀後半就變成致命的國力差距。加長槍管不見得只是為了增加準度,還有上刺刀變成長槍的功能,看戰役跟地理位置,也不見得是決定性因素。
總之,稍微知道就好。
19世紀的戰爭,我們要先有幾個概念。第一,地形其實敵我雙方都很清楚,河的哪邊可以渡過,哪一條山道可以通行,不存在所謂的地理不明的將領。差別在於,當地人會知道細節,天候跟時節造成的微妙差異,例如地表泥濘程度影響多大。但這影響多半是戰場狀況,對整體戰略來說還好,所以我們會發現,侵略跟防禦戰都圍繞在重要的要塞,因為好地點早就蓋要塞防守了。
要塞攻略,重點就從槍枝轉變成大砲,大砲也有很多細節,大致解釋就是炮身強度跟製作法,青銅跟鐵製炮身使用壽命跟射程都有差,連帶影響到重量與搬運所需馬匹。同樣的,適合架設大砲的地點,基本上大家也都知道,所以戰場爭奪往往在高地,搶奪高地後就會有一方軍隊退出某塊區域,理由通常是在敵軍大砲射程,不得不退。
換言之,八奇策略幾乎不存在,你知道的對方也知道,雙方的差距在技術上是無法克服的,所以戰爭的細節轉變成另外兩個方面。一個是教育,另一個是數量。
戰爭至此,轉變為管理技術的優劣,管理技術跟國家的產業發展有關,越工業化跟金融化高的地方,就有越好的管理技術,可以處理極大量的後勤運作。教育水準高的義務兵,較能快速理解軍官的指令,訓練時期較短,戰術使用的速度跟寬廣度都比較高,例如工業化後的俄國,徵募的農民兵即使數量遠高於德國,依然只能用簡單的戰術衝鋒。看了很多將軍的回憶錄跟紀錄後,就不難發現總體戰的概念出現,其來有自。
管理技術的細節,包括了怎樣切割計畫,專業分工跟分層負責,又如何授權下級,授權後怎麼監督考核,有學過現代管理技術,或是在工廠當過主管碰過軟體的可以回想,這些就是一兩百年前戰場發展出的需求延伸。這種管理優勢,會體現在你的戰場命令執行,執行成效跟回報,指揮官的臨場判斷,戰鬥的累積轉化成戰術勝利,小小的戰術勝利累積成整個作戰成功,進而影響到戰略布局。
那麼,數量是怎麼回事?簡單說就是成本,當訓練成本太高,人力來源反而便宜,就會出現數量壓倒的狀況,例如前段說的,俄軍用人力優勢壓制敵軍,死傷當然很多,但人太多不怕死。一人一槍,數量多可以形成火力優勢,即使都是前膛槍,也可以壓制敵軍的前進。
講到這,可以提一些實際的狀況。19世紀後半,普奧戰爭後形成新的局面,奧匈帝國、新生的義大利王國、希臘,還有塞爾維亞等都把眼光放在巴爾幹,打算瓜分衰弱的鄂圖曼土耳其。這幾十年的大小戰役,俄土戰爭、羅馬尼亞跟保加利亞公國(日後變成王國),在巴爾幹上打來打去,不光看地圖,了解當時的狀況就會發現很妙。
首先,槍枝大多外購,本國沒有多少製造能力,所以巴爾幹相關國家都極力拉攏英法德等工業強國。其次,槍枝進化太快,買到射程較長、射速較快、準度較高的槍枝與大砲,戰場優勢就會被放大。不僅買到還要數量夠多可以換裝,所以換裝完成的精銳部隊數量,與沒有換完的舊部隊數量比例,怎樣擺設預備隊,甚至戰略規畫要放棄哪邊,都是藝術。
所以回頭看,為何圍繞巴爾幹的國家好像都跟英法簽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其實都是生意。人家軍火商開發海外市場,你巴爾幹打的震天價響,不賣你賣誰,拿不出現金就只好去談條約分割特權。
許多記錄講現實很血淋淋,有效射程多50碼的步槍,可以只用不到敵軍2成的人數,固守掩蔽良好的陣地,讓敵軍啃不下來。後膛跟前膛的差異更恐怖,死傷比例用倍數算,更不要提大砲射程跟射速,對於破壞陣型跟陣地的效果有多誇張。地形不是不重要,像是保加利亞進攻土耳其的戰役,就是圍繞在山隘要道跟要塞之爭,土耳其固守良好的地方,完全要看保加利亞怎樣把大砲拖到夠好的位置,不然完全沒轍。
一旦科技差異出現,想要獲取勝利就只能用數量去壓制,但死傷會相當大,後續擴張戰果若不成,就會出現國內壓力,義務兵的死傷會讓國內政局動盪的。所以,預備隊擺在哪裡,當敵軍突破後頂上缺口,讓敵方的死傷跟戰果成不了比例,就成為政治談判的籌碼。而要累積夠多的預備隊,就變成徵兵數量要更多,相互累積成不全民皆兵就會輸的狀況,使得國家人口跟總動員體制被確定。
參加過這些戰役的前線軍官,以及外國觀察員,漸漸理解到鏟子跟沙包的威力,更能明白火力優勢的可怕,但也深深記得只要數量累積夠多,突破後就可形成巨大優勢。一次大戰之所以會卡死在那邊,與其說是將軍們的思維老舊不改變,不如說是交戰各國的技術優勢差異縮小,戰場可展開的人力都到極限的因素。
講到這邊,我是希望各位理解,事出必有因,痛罵那些人都是智障,其實是錯的。很多都是事後歸納才知道原因,戰爭走到今天這步,為何技術優勢變得極為重要,戰機差了一代就幾乎是全滅與否?
不,並不是今天,工業革命後就是這樣了,兩次大戰到韓戰越戰,跨越到兩次波灣戰爭,所謂的資訊戰等等,真正改寫的是全體皆兵的戰略,不是否定總體戰,總體戰從未遠去,美軍可以用一個連的陸軍軍力就打爆阿富汗。一個師就打下伊拉克,一個營就攻下巴格達,這是整體國力累積的結果。
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踴躍聯署有兩層意義,一是把運動目的看得很重,二是把自己的名字看得很輕。
周融當年搞反佔中聯署,鋪天蓋地擺街站,細心一看,那些表格粗糙得像小學生交的Ms Word功課。他們不在意你的名字,只在乎把空格用簽名填滿,喜歡它纍纍和厚實。你返轉頭簽多幾個,每個街站都寵幸一下,沒有人會察覺。
但如果漢獻帝的衣帶詔上出現你的名字,那就不同講法了。聯署的致命,就在你以為在參與周融式響應時,卻不知就裡將自己寫入衣帶詔。
「強迫人們與他們合作,給另一些人設陷阱。這樣,他們就能慢慢地把整個民族變成一個純粹的告密者組織。」米蘭昆德拉對極權的批判適用於共產黨,也適用於革命黨,要不然他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怎會安排男主角托馬斯拒絕在兒子的反抗者名冊上簽字?
托馬斯是受壓迫者,他因發表一篇批評黨的文章,被醫院上司要求他收回言論。對此他開始向官員自辯,說文章被編輯刪得面目全非,扭曲了他的原意。官員知道後,表現得非常同情他的遭遇,替他不值,實際卻綿裡藏針:
「你應該抗議!他們責無旁貸地應該迅速刊登原稿。」
「俄國人來以前,我還有閑工夫想想這事,那以後,我還有其他事要想。」
「但你總不願意人們認為你,一個醫生,要剝奪人看東西的權利吧!」
「你想想,你懂嗎?這是一封給編輯的信,藏在報紙的角落裡,沒有人注意它,除了俄國使館的人員。只有他們才去找它。」
「別那麼說!別那麼想!我親自與很多人談過,他們讀過你的文章,對你這麼寫感到吃驚。可你現在對我說,那文章與你寫的不相符,有很多地方不對,是他們讓你寫的嗎?」
「你是說那篇文章?不,我自己寫了交給他們的。」
「你認識那裡的人嗎?」
「什麼人?」
「給你登文章的人呀。」
「不。」
「你是說你從未跟他們說過話?」
「他們叫我親自去過一次。」
「幹嘛?」
「還是關於文章。」
「你跟誰談的?」
「一位編輯。」
「他叫什麼名字?」
直到這時,托馬斯才意識到自己是在被審訊。他馬上明白了,他說的每一個字都有可能使某個人陷入危險。他顯然知道那位編輯的名字,卻否認了:「我不清楚。」
這段節錄有幾個重點:
1. 一件「沒有人注意它」的東西,黨拿它來逼供。
2. 黨官的目的是抓查事件的所有關聯人(是他們讓你寫的嗎?)。
3. 黨官引誘你抗辯,想你交出更多名字。
4. 托馬斯清楚,即使那個編輯害了他,道義上也不應交出他的名字。
這就是民智,香港所缺乏的。聯署者心思純正,不知道背後正有人揪出每個發起人,誘探每張名單。你覺得安全,是因為簽名數量眾多,你在人人之中受到掩護,像魚群結集減低了個體被鯊魚咬中的機率。然而,在高科技世代,漁船用聲吶一探便可將魚群一網成擒,你的名字被大數據入檔,將會永不翻身。
不要對大陸無知,上面正在熱推陽光司法,要求每個舉報都要實名,每個行動都要上載戶部,為每個公民評級。如果你像徐曉冬那樣被評為D級公民的話,你就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搭飛機、住飯店、買房、搭二等艙以上列車或讓子女就讀私校的權利通通遭到剝奪,甚至連旅遊、渡假都不被允許」。
你在簽名的時候,有沒有以此為前提,準備好犧牲小我,還是輕忽地將自己舉上?
革命黨無情,就在要求大家紛紛犧牲小我,而非托馬斯那樣以保存每一個小我為己任。他們用至高無上的光榮,讓每個小市民自發套上頸圈:
「兩千字宣言」是一九六八年布拉格之春中第一個光榮的宣言,呼籲著當局的激進民主化。開始只有一些知識分子簽名,後來其他人也出來要求簽名,最後簽名的人太多,就沒法統計人數了。紅軍侵占他們國土之後,發動了一系列的政治清洗運動,每個公民都回答一個問題:「你在兩千字宣言上簽了名嗎?」承認自己簽了的人,都被立即解雇。
即使前車可鑑,托馬斯的兒子仍然覺得簽名才是抗爭的主要任務:
「根據我們的消息來源,」他說,「政治犯受到了,非常粗暴的虐待,有幾個,處境險惡。我們,決定起草一份請願書,由捷克最重要的知識分子,簽名。這些人物,還算得上,什麼的。」
昆德拉為甚麼安排他結結巴巴呢?
「你們叫我來,讓我參謀一下我那一行的可能人選嗎?」托馬斯問。
「不,」編輯笑了,「不是要你參謀,我們要你簽名!」
托馬斯在猶豫:
赦免政治犯?就靠這些被當局拋棄了的人(他們自己就是潛在的政治犯)對主席提出要求?即便當局碰巧有赦免政治犯的計劃,這樣的請願書,唯一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
「你在騎牆嗎?」編輯問。
是的,他是在騎牆觀望,只是不敢這麼說。牆上有一幅畫,士兵威脅地指著他說:「你對參加紅軍猶豫不決嗎?」或者說:「你還沒有在兩千字宣言上簽名嗎?」或者說:「你在兩千字宣言上簽過名嗎?」或者說:「你的意思是你不願意在赦免請願書上簽名嗎?」不論這個士兵怎麼說,反正是在威脅。
「你不站在受迫害的一邊嗎?」他兒子補充說。
托馬斯突然明白了,他們所演的這一幕中,要害所在不是政治犯的赦免,而是他與兒子的關係。他簽字,他們的命運就聯繫在一起了,托馬斯多多少少得盡責地與他友好,不簽字呢,他們的關係就會像以前一樣不存在。不取決於兒子的意志也不取決於他的意志,兒子會因為他的懦弱而拒絕承認他。他處在一種棋場敗局的境地,無法迴避對方的將軍,將被迫放棄這一局。他簽與不簽都沒有絲毫區別。這對他的生活或者對那些政治犯們,都不能改變什麼。
「簽字是你的責任。」他兒子幾乎是在懇求。
「把一隻半死的烏鴉從地裡挖出來,比交給主席的請願書重要得多。」他說。
他知道,他的話是不能被理解的,但能使他玩味無窮。他感到一種突如其來、毫無預料的陶醉之感向他襲來。當年他嚴肅地向妻子宣布再不希望見到她和兒子時,就有這種相同的黑色陶醉。他送掉那封意味著斷送自己醫學事業的文章時,就有這種相同的黑色陶醉。他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做對了,但能肯定他做了他自己願意做的事。
為什麼報紙提供這麼多篇幅對請願書大作文章呢?新聞界(全部由國家操縱)畢竟可以保持沉默,沒有比這更明智的了。他們把請願書大肆張揚,請願書隨即被統治者玩於股掌之中!真是天賜神物,為一場新的迫害浪潮提供了極好的開端和辯解詞。
「對不起,」他說,「我不簽名。」
作者
===========
最新小說《捉姦》已於序言書室和三聯商務書店有售。首作《地球另一端》可inbox網購。
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1400 俄烏戰情室】俄早建"三道防線"阻烏推進俄軍死亡人數 ... 的推薦與評價
烏克蘭雖持續在巴赫姆特推進,但整體而言反攻速度緩慢。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 俄 軍早花好幾個月構築三道防線,包括碉堡、反坦克路障與地雷陣, ... ... <看更多>
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 拍案驚奇03.21】馬斯克科技助陣烏克蘭,10萬人獲 的推薦與評價
駭客獲 俄 軍真實死亡 人數 !白俄醫院哀嚎不斷;東航墜機不尋常,習近平下令徹查;馬斯克科技助陣烏克蘭,10萬人獲益,軍方也在用;美國 將軍 舉例伊拉克, ... ... <看更多>
俄國 將軍 人數 在 [新聞] 俄導彈襲烏指揮所逾50軍官陣亡包括將軍-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還前天看到有人說老俄尻掉一個老烏指揮所死了一坨軍官
但這裡遲遲沒有新聞貼出
剛好我稍早在T台看到跑馬燈才想起來
我引用個其他來源貼一下吧
新聞來源:星島日報
新聞網站:https://www.singtao.ca/5850522/2022-06-20/post-%E4%BF%84%E5%B0%8E%E5
%BD%88%E8%A5%B2%E7%83%8F%E6%8C%87%E6%8F%AE%E6%89%80-%E9%80%BE50%E8%BB%8D%E5%AE
%98%E9%99%A3%E4%BA%A1%E5%8C%85%E6%8B%AC%E5%B0%87%E8%BB%8D/
縮:https://reurl.cc/e3b3bm
標題:俄導彈襲烏指揮所 逾50軍官陣亡包括將軍
內文:
國際
2022-06-19 14:33:10
俄導彈襲烏指揮所 逾50軍官陣亡包括將軍
(星島日報報道)俄羅斯國防部昨日稱,俄軍發射巡航導彈攻擊烏克蘭軍隊的一處指揮所
,殺死逾五十名包括將軍在內的軍官。
俄國防部昨日發布通報說,過去一天,俄軍發射遠程的「口徑」(Kalibr)高精度巡航導
彈,打擊烏軍設在(烏克蘭中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一處指揮所,當時烏軍正召
開作戰會議,逾五十名包括將軍在內的軍官死亡。
北約秘書長:戰爭料持續數年
據稱俄軍還炮擊東部頓涅茨克地區、哈爾科夫州等地,給烏軍造成重大損失。烏克蘭武裝
部隊總參謀部同日則在發布消息說,俄軍過去一天損失二百五十人。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對德國《周日畫報》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可能會持續數年
,並稱提供最先進武器給烏克蘭,將提升基輔當局從俄羅斯掌控中解放烏東頓巴斯地區的
機會。斯托爾滕貝格說:「我們必須準備好接受戰爭可能歷時數年的事實。我們絕不能放
鬆對烏克蘭的支持,即使代價高昂也是如此,不止因為軍事支援,也因為能源和糧食價格
高漲。」他上周稍早前表示,本月稍後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可望同意對烏克蘭的一
套軍援方案,將協助烏克蘭從老舊蘇聯時代武器系統過渡到北約標準裝備。
德增加煤炭用量
另一方面,德國政府昨日表示說,在俄羅斯減少天然氣供應後,德國將採取緊急措施,確
保滿足能源需求,其中包括增加煤炭使用。
老烏的高級軍官也損失慘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227.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55727858.A.802.html
噓什麼== 貼個看到的新聞就是俄粉???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28:31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6-20/772860
所以新頭殼也是代理人報嗎?
看不順眼就抹人家鵝粉跟噓???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30:45
所以新頭殼也是? 噓什麼抹什麼?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32:55
所以我誰???
人家老美是說“美國版”
我引用來源是美國版?
你可以去看內文不要先看圖片裡面說引用央視
所以我是誰??? 只會噓?
所以新頭殼是代理人報?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37:09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37:35
所以新頭殼是代理人報?
自己在那顧左右而言他說人鬼打牆?
貼個沒看到的新聞想說平衡一下
一直帶風向意圖說我是數字版的?
還說我鵝粉?
所以新頭殼是代理人報?
所以我引用的星島日報是美國版????????????????????????
回答我阿還是你只會抹?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43:01
所以新頭殼是不是代理人報?還是你只會抹完裝死?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43:40
繼續裝死玩文字遊戲
我最討厭有人抹紅我 媽的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45:18
所以我引用的是美國版?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46:46
繼續文字遊戲繼續鬼扯啊
所以我是誰 不會回???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48:47
但在那扯什麼代理人報還有鵝粉想扯我是八卦版眾跟鵝粉
我無法接受
但新頭殼大體上除了幾個怪怪的
不都是罵老俄居多?
T台說他代理人
但他8成也是說老俄不利啊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0:52:23
怎麼又裝死不回了 是誰先說代理人報?
新頭殼呢? 一直裝死?
所以我到底是誰? 只會裝死?
我貼個新聞一堆扯鵝粉噓然後你還說知道我誰
所以我到底是誰???
這叫做正常質疑?
說我鵝粉還不叫抹紅?
說某些數字版眾云云不算抹紅?
我懶得回了 貼個平衡報導就被說鵝粉
說要數字版眾共鳴才有用意圖說我是八卦版還的
還說我是誰 然後沒有下文
什麼鬼????
※ 編輯: peterlee97 (42.75.227.141 臺灣), 06/20/2022 21:00:32
那你提數字版眾幹嘛?
抹金還是銀?
還敢裝死阿?
前面問的新頭殼?美國版?只會裝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