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情緒心理學
#情緒腳本 #不反應期
.
走在懸崖邊緣,即使清楚看見防止人掉下去的欄杆,還是會令人恐懼。即使地面不易滑倒、欄杆非常堅固,心臟還是加速跳動,手掌仍然一直冒汗。光是知道沒有什麼可怕,並不能消除恐懼。雖然大部分人能控制自己的行動,留在懸崖邊的小徑,但可能只敢快速偷瞄一眼美麗的景色。即使客觀上沒有真正的危險,卻還是覺得危險。
.
懸崖邊的小徑顯示知識並不都能勝過產生情緒反應的自動評估群。情緒反應被引發後,我們可能在意識上知道自己不需要有情緒,可是情緒仍然持續。我假設這種誘因大多是演化而來的情緒主題,或是學習來的誘因,但與演化主題非常類似。當學習的誘因與演化主題沒有什麼關聯時,意識的知識較能阻斷情緒經驗。換個方式來說,如果我們擔心的事與演化主題無關,就能透過選擇來克服。
.
還有另一種更嚴重的情形,就是情緒會壓過理智。情緒會讓我們無法運用所有自己知道的事,甚至無法採用原本在沒有情緒時瞭如指掌的資訊。當我們陷入不適當的情緒時,會以符合自身感受的方式來解釋所發生的事,而忽視不符合感受的知識。
.
情緒會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對別人行為的解釋。我們不會質疑自己為什麼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情緒,反而會想辦法證實它。我們會以符合自身情緒的方式來評估一件事,於是證明這種情緒是正當的,而保持原有的情緒。在許多處境中,這種方式有助於我們注意如何對即將發生的問題做反應、了解緊急的事,並做出決定。
.
可是,這種反應也能造成問題,因為陷入情緒時,會忽略可以證明自己情緒並不適當的知識,也會忽略周圍不符合當下情緒的新資訊。換句話說,引導我們專注的機制,也會扭曲我們以新知和原有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
.
假設有人在公開場合受侮辱而很生氣,他或她在大發雷霆的當下,很難想到對方的話是否真的是侮辱。不論是過去對這個人的認識,或是對侮辱本質的了解,都只會被選擇性地運用,光記得支持生氣理由的知識,而不會想到與之矛盾的知識。即使侮辱者解釋或道歉,生氣的人可能仍然無法立刻接受新的資訊(道歉的事實)。
.
情緒會有一段不反應期(refractory period),在這段期間無法接受不符合當下情緒、無法持續原有情緒、不能將情緒合理化的資訊。如果不反應期很短,只持續一、兩秒的話,是利多於弊的,可以在這短短的期間,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問題,運用最恰當的知識做出初步的行動,並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準備。如果不反應期持續太久,長達數分鐘,甚至數小時的話,可能會引發問題,或有不適當的情緒化行為。過長的不反應期,會使我們看待世界和自己時心存偏見。
.
在幾乎發生車禍的情形中,一旦已閃避來車,就不會一直留在害怕的狀態,我們會很快明瞭剛才的危險,然後等待呼吸和心跳回復正常,時間大約在五到十五秒之間。可是,如果害怕的事無法立刻消除,比如一個人害怕下背的疼痛是肝癌的症狀,就會在不反應期排斥反證的資訊,忘記其實是昨天幫忙朋友搬傢俱才導致背痛。
.
#意識你的不反應期
.
試想下述的常見情境:早上出門上班前,吉姆告訴妻子海倫,他很抱歉,因為臨時有事,不能接放學的女兒回家,必須由海倫來接。海倫被惹惱了,語調尖銳、臉上露出怒容地說:「你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我已安排那個時段要見一位客戶!」海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反應,她是未經選擇就覺得惱怒,因為自動評估群把丈夫的話解釋成沒有為她考慮,會阻礙她達到目標(這是生氣常見的主題)。
.
吉姆從她的聲音和表情感覺到她的惱怒,質疑她有什麼權利生氣,也對海倫惱火,因為生氣常常會引發對方也生氣。「有什麼好生氣的?我沒辦法事先告訴妳,是因為老闆剛剛才打電話通知要開一個緊急會議,我必須在場。」海倫現在知道吉姆並不是不體貼,因此沒有理由為無法避免、出乎意外的挫折生氣,但她如果還在不反應期的話,就會造成內心的掙扎。由於惱怒之情想要證明自己是合理的,她可能很想批評對方:「你為什麼一開始不說清楚!」但她也可以約束自己,不要繼續生氣。
.
如果海倫能接收吉姆提供的新資訊,就會改變自己對吉姆的看法,放掉「他不體貼」的想法,惱怒就會逐漸消退。可是有許多原因會讓不反應期變長,使海倫緊抓著怒氣不放,在吉姆提出解釋後,仍不肯讓步。她可能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或是承受極大的工作壓力而無法處理,於是把這些挫折轉到吉姆身上;也許他們為一件重要的事爭執了好幾個月(比如要不要再生小孩),海倫早就因為吉姆自私的態度而心懷怒氣;也可能生氣本來就在海倫的人格型態占有重要的角色(我在第六章會談到一項研究,討論本來就具有敵意的人格特質);或是海倫把人生中另一部分的腳本「引進」當時的處境,而那份一再重演的腳本充滿強烈的情緒。
.
所謂腳本,會有許多角色,包括當事人和其他重要的人,加上發生在過去的情節。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不符合當下的情緒腳本,引進當前的處境。精神分析人格理論的傳統智慧認為,當人過去有尚未解決的感受,這些感受不曾充份表現出來,或是表現出來但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就會引進腳本。腳本會扭曲當前的現實處境,造成不適當的情緒反應,並延長不反應期。
.
假設海倫是家中較小的孩子,而哥哥比爾是一直宰制她的惡霸。如果海倫烙印了那種經驗,父母又站在比爾那一國,認為她言過其實的話,她可能常常把「我受到支配」的腳本引進類似的情境(即使只有一點點相似)。海倫最在意的就是不要受人支配,以至於別人即使無意支配她,她也很容易有受到支配的感覺。海倫並不想引進這種腳本,她是個聰明的女人,可以從親近的人給的回饋,了解自己容易有這種誤解和過度反應,可是她在不反應期仍然無法改變情緒,甚至不知道自己處於不反應期。只有在事後反省時,她才了解自己的反應並不適當,而為原先的行為懊悔。她想從情緒警戒資料庫排除「他試圖支配我」的誘因,如果能消除這種誘因,生活就會更美好,不容易長時間生氣,也不會扭曲他人的動機。
.
許多人想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許多人接受心理治療的理由就是不想再為某些事而情緒化,可是,沒有人想徹底關閉所有情緒,否則生活會變得單調、乏味、無趣,甚至可能較不安全。
.
害怕確實能保護我們,使生命得以保全,因為我們能不經思考就對傷害的威脅做出保護的反應。厭惡的反應使我們小心避免陷入可能有害的活動。失落造成的哀傷和絕望,可能使我們得到他人的協助。甚至最多人想關閉的情緒──生氣,也對我們有用。當受到阻撓時,生氣的情緒可以向別人和自己提出警告,這種警告可能帶來改變,但也可能引發對方的生氣。生氣推動我們改變世界、引發社會公義、為人權奮戰的企圖。
.
我們真的想消除這些動機嗎?沒有興奮的感覺、感官的樂趣、對自身和子孫成就的自豪、生活中許多奇怪和突如其來的事產生的趣味,這種生活還值得過嗎?情緒並不像盲腸,不是用不著而需要割除的累贅。情緒是生活的核心,使生活更有意義。
.
--
.
本文摘自《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全新增訂版】》,作者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精神醫學部的心理學教授。1991年獲頒美國心理學會傑出科學貢獻獎,1994年獲頒芝加哥大學人文文學榮譽博士。最近一項關於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的研究中,艾克曼名列前一百大。
.
艾克曼的興趣集中在非語言行為與溝通,特別是情緒的臉部表情與生理學,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欺騙。1970年代,艾克曼與心理學家衛理.弗瑞生發展出一套測量臉部表情的工具──臉部動作編碼系統──目前被世界各地數百位科學家使用。艾克曼是十四本書的作者或編者,包括《說謊》一書,並發表過百篇以上的科學論文。他是政府機構關於情緒的臉部表情的常任顧問,比如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煙酒槍炮與爆裂物管理局,也是律師、法官、警察,和一些私人公司的諮詢顧問,包括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與光影魔幻工業公司,也常在英美的電視節目上現身。
.
閱讀本書 👉 https://reurl.cc/noKyrX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6的網紅Bradley說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動式降噪,聲聲入耳更沉醉。 通透模式,可聽到周遭的聲音。 可選擇合適尺寸,整天都舒適。 巧妙,聽見新境界。」 --- 舒適度 精巧貼合,更貼心。 我們為了佩戴的舒適度而精修細調每個細節,透過可選擇合適尺寸的耳塞套,締造「主動式降噪」所需的優越密合度,進而將入耳式耳機晉升至一個全新的層...
保 協 忘記 密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奠定解決問題的基礎,進入孩童世界的八個步驟
● 為愛與親密關係打下基礎
● 為你製造問題的部分承擔責任
● 要求再試一次的機會
● 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促進更深入的傾聽
● 了解行為背後的信念
● 重視感受
● 在設想解決方案之前,先給彼此一段冷靜期
● 有時只是討論也許就夠了
.
【案例】
希拉是一名單親媽媽,她想與三個孩子結束拉鋸戰,於是她決定參加家長課程來尋求協助,在那裡,她了解到「進入孩子世界」的重要性;當她發現自己的兒子凱西(國二),因為罵老師而被停學時,她有機會藉此練習自己學到的一些技能。
.
#為愛與親密關係打下基礎。
希拉了解,在給凱西正面的影響前,打好愛與親密關係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說教和懲罰將製造距離和敵意,會導致負面影響;而大多數正向教養的工具,只有在建立了愛和親密關係的基礎後才有效。
當我們使用了「無法取得正面效果的教養方法」時,首先必須問自己:「我們是在爭奪權力還是報復對方?」
希拉問了自己這個問題,並認為她正在與凱西爭奪權力;但透過花時間進入凱西的世界,她發現凱西的錯誤目的不是爭奪權力,而是因為他對父母離婚感到痛苦,所以產生報復行為。
#為你製造問題的部分承擔責任。
希拉為自己製造出的問題負責(說教和不傾聽)。承擔責任與責備、內疚是不同的,承擔責任表示我們對自己所製造的問題有所觀察和意識;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做了哪些事而製造出某種情況時,也會知道可以做哪些其他事情來改變現況。這種轉變極具賦權的力量,當我們承擔起自己該負的責任時,孩子通常也會跟隨我們的示範,願意承擔起他們自己的責任,同時他們也會感到被賦權。
要求再試一次的機會。希拉透過詢問凱西,是否願意再給她一次不說教的機會,並承認她犯了錯誤,想再試一次——這是給孩子的最佳示範!他們必須知道,錯誤無非就是學習的機會,他們必須知道,自己可以繼續學習和嘗試,而不是認為「錯誤就意味著失敗(因此最好放棄)」。
#提出啟發性的問題_促進更深入的傾聽。
希拉運用有效的傾聽技巧,透過詢問「什麼」的問題,並要求孩子舉例,使她能更深入地理解,忍住了說教或教訓的念頭。父母常傾向於「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導致其發生的原因、對它的看法,以及應該如何做;但當我們學會問:「發生了什麼事?你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你怎麼看這件事?你希望事情怎麼發展?你能做些什麼來實現這個目標?」孩子會感到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當你要求孩子舉例時,你會增加對他的理解(而孩子也可以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多問:「你還有其他想說的嗎?」會非常有幫助,這邀請孩子深入探索(在你傾聽的同時)任何潛藏的想法或感受;但是,如果你不願意傾聽,或不去按捺說教、解釋或為自己辯護的念頭時,上述所有的方法都會無效。請記住,你的目標是進入孩子的世界。
#了解行為背後的信念。
希拉使用「揭露目的」(透過猜測來揭示錯誤目的),來幫助自己和凱西理解其行為背後的潛藏信念——凱西感到受傷,所以想反擊回去,即使他自己沒有意識到。父母常常會在不了解原因(孩子的信念和感受)的情況下,只處理孩子所表現的徵兆(問題和錯誤行為);花時間了解孩子的感受,能為你在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上,帶來很大的不同。
#重視感受。
即使凱西說了些令希拉傷心的話,她還是表現出對凱西感受的重視,她了解感受和行為之間是有所區別的,並邀請凱西與她一起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案。我們常常忘記感受和行為之間有所區別,我們試圖叫孩子忽略感受,或是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你不應該那樣。」有時我們會嘗試拯救孩子或修補事情,使他們不必體會到自己的感受;這些方式都不能幫助孩子選擇不同的行為,實際上也許還會加劇問題。
#在設想解決方案之前_先給彼此一段冷靜期。
有人也許會問:「那麼,停學和對老師頂嘴的問題呢?」希拉非常明智,她知道,僅僅以一種友善、接納的方式,揭露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就足以消除錯誤行為。當凱西對自己和母親的感覺更好時(這個對話過程幫了他們),他想報復的必要性就降低了;如果問題再次發生,希拉也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則可著重於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懲罰。
#有時只是討論也許就夠了。
我們經常將重點放在「結果」或「解決方案」,而低估了善意的對話「促進理解」的力量。當孩子感到被傾聽、被認真對待和被愛時,便會改變導致其行為不當的信念。因此,我們將以一開始說過的話做為結語:你必須「建立一個愛與親密關係的基礎」;為了實現為人父母所有「為孩子好」的想法,這是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
.
本文摘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_單親家庭篇》
傾聽孩子的訊息密碼,增進信任關係,建立愛與歸屬感的環境
.
作者:簡.尼爾森, 謝瑞爾.艾爾文, 卡洛.德爾澤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很多家長沒學過正向教養,也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
不過,我們所強調的傾聽,還有持續對孩子表達愛,這是萬用的基本功。再加上如果大人能做好身教,時間久了,孩子還是會慢慢找滿足自己需要的適當方式。
當自己需要尊重,有人是憤怒攻擊對方,有人是設立界線提出請求,如果對方沒有適當回應,便保持距離。我們每種回應的方式,依據不同的脈絡,會有不同的結果。
而我們選擇回應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構成了我們的心理世界。
祝願您,能活在一個自己喜歡的心理世界!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保 協 忘記 密碼 在 周春米 立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苗預約 不卡關!
稍早團隊同仁回報,除了網站塞車之外,有很多民眾忘記健保快易通的帳號密碼,造成大家無法順利預約施打🔥
別擔心,春米持續掌握最新資訊,現在只要簡單使用身分證字號和健保卡卡號就可以快速簡單預約呦👌
除了到四大便利超商、健保特約藥局外,現在網站已經暢通,大家可以利用網站簡單預約✍️
預約不方便或不清楚的鄉親,也歡迎來春米在屏東、內埔、潮州、東港和恆春的服務處,米服團隊會全力協助大家,大家一起加油💪
#團結防疫
保 協 忘記 密碼 在 Bradley說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動式降噪,聲聲入耳更沉醉。
通透模式,可聽到周遭的聲音。
可選擇合適尺寸,整天都舒適。
巧妙,聽見新境界。」
---
舒適度
精巧貼合,更貼心。
我們為了佩戴的舒適度而精修細調每個細節,透過可選擇合適尺寸的耳塞套,締造「主動式降噪」所需的優越密合度,進而將入耳式耳機晉升至一個全新的層級。因此,你將全心全意地感受你的音樂,而忘記你還戴著的耳機。
柔軟且富有彈性的矽膠耳塞套備有三種尺寸供選擇,並且一按即合。使用「耳塞套服貼程度測試」,以尋找最合適的尺寸,並享受最佳音質。
這些具有內部收窄設計的耳塞套,能貼合你的耳形,確保 AirPods Pro 牢牢戴在耳中;而透氣孔能使壓力更均衡,讓你的耳朵彷彿毫無負擔感。
---
主動式降噪
沒有噪音,只有好聲音。
AirPods Pro 是款獨一無二,具備「主動式降噪」功能的入耳式耳機,它可針對你耳道內的幾何結構和耳塞套的貼合度持續進行調節,以隔絕外界噪音,讓你全心專注於正在聆聽的內容。
外向式麥克風能偵測外面的聲音。
因此,AirPods Pro 可以在你聽到之前,發出旗鼓相當的抗噪波,抵消外面的聲音。
內向式麥克風也能在你的耳內察覺你不想聽見的噪音,同樣透過抗噪波加以消除。
降噪功能以每秒 200 次的頻率持續地調整音訊,帶來令人沉醉的聲音,進而讓你全神貫注在音樂、podcast 和通話之中。
想要聽到周遭的聲音?只要按住耳機柄的力度感測器,即可在「主動式降噪」功能和「通透模式」之間進行切換;「通透模式」會讓外界聲音傳進耳朵,讓你與身邊的人聊天時,聽起來像平常一樣自然。
---
音質
聲聲天籟,從未如此悅耳。
「適應性等化」功能可根據你的耳形自動對音樂進行調整,提供層次豐富且一致的聆聽體驗,讓你享受優越的音質。
內向式麥克風和你一樣在聆聽聲音;然後 AirPods Pro 會調節中頻與低頻,進而微調音訊。
特製的高位移範圍、低失真的揚聲器驅動單體可呈現渾厚有力的低音。
超高效率的高動態範圍擴音器可產生純淨、卓越清晰的音質,同時還能延長電池續航力。
擴音器可強化揚聲器驅動單體,以消除背景噪音,並配合 H1 晶片一起控制聆聽音量。
具有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的空間音訊,讓各種聲音效果都能以最正確的方位圍繞著你出現,為電影和電視節目帶來劇場般的體驗1。
---
效能與設計
微小晶片,能力強大。
AirPods Pro 滿載技術卻體積精巧,完全根據我們的系統級封裝設計而打造;配備 H1 晶片,從聲音到 Siri,為各項功能提供強大的驅動力。
Apple 設計的 H1 晶片採用 10 個音訊核心,大大減少音訊處理的延遲,進而做到即時降噪。
系統級封裝設計經過精心排列,每個零組件的擺放位置均根據人耳的形狀,最大幅度提升舒適度、貼合度與穩定性。
使用力度感測器即可輕鬆控制音樂播放與通話,並在「主動式降噪」功能和「通透模式」之間進行切換。你也可觸碰並按住 iPhone「控制中心」中的音量滑桿,來變更模式。
AirPods Pro 的設計就是要和你貼身相隨,所以能抗汗抗水2,並具備擴大的麥克風網狀聲孔,在風大的時候,可提升通話的清晰程度。
---
電池
充電不用線,續航不怕累。
搭配無線充電盒,可提供超過 24 小時的電池續航力,並且可與 Q1 認證的充電器相容。電量不足時,AirPods Pro 會發送通知訊息到你的 iPhone,提醒你及時充電。
超過
24小時
聆聽時間搭配充電盒額外多次充電3
最長可達
4.5小時
聆聽時間充電一次
大約
1小時
聆聽時間僅充電 5 分鐘
---
巧妙的體驗
從開始配對到 Siri,
簡單易用。
就像 AirPods 一樣,AirPods Pro 能巧妙地連接 iPhone 或 Apple Watch。
自動切換功能可在 AirPods Pro 與多個裝置連接時,讓音訊在你的 iPhone、Apple Watch、iPad 和 Mac 間順暢切換。
「耳塞套服貼程度測試」可協助你找到合於耳朵的耳塞套尺寸,以及降噪所需的最佳密合度,為你營造最理想的聆聽體驗。
簡單說聲「嘿 Siri」,就能召喚你喜愛的個人助理;無論是控制音樂播放、通話、音量、路線指引,或更多其他功能,連手指都不用動一下,你全都能做到。
透過「音訊共享」功能,你可同時用兩對 AirPods 分享同一首歌曲、podcast 或其他音訊串流6。
----
心意的密碼,
只有你能譜寫。
來看看適用於 AirPods 的全新鐫刻選擇。表情符號、文字與數字可混搭鐫刻。
-
🎁雅典娜計畫🎁
http://bit.ly/BradleyAthena
🎁零工經濟實戰班研習會連結🎁
https://bit.ly/bradleygig
🎁TRW直銷革命軍研習會連結🎁
https://bit.ly/bradleytrw
🎁KOLF領袖行銷公式研習會連結🎁
https://bit.ly/BradleyKOLF
-
關注更多
我的Instagram:https://bit.ly/BradleyIG
我的LineID:yuchanchung
Google、Podcast、Youtube、Instagram
搜尋🔍「Bradley說故事」都可以找到我的內容!
特別節目:「尬聊NBA」Podca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