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Taïwan】毋通袂記.台灣人的二二八
烏暗會過.天嘛會光.愛佮希望.久久長長。
台灣人的二二八,今年邁入第74個年頭。今年「二二八中樞紀念儀式」移師高雄,蔡英文總統今晨特別南下參與紀念儀式,同時也頒發回復名譽證書給三位事件受難者家屬。
在諸多台灣人的記憶當中,二二八不只是74年前的二二八,在42年前的這一天,再度發生了同樣真相至今未明、令人傷痛的 #林宅血案。
#二二八在高雄
而在高雄人的記憶中,二二八不只是「 高雄歷史博物館」(當年的高雄市政府)門口的補釘、#高雄中學 紅樓牆上彈孔;不只是發生在 #高雄火車站 地下道以槍擊和手榴彈的大屠殺,不只是發生在岡山的大逮補和其後橋頭、燕巢等諸多地區的 #綏靖、#清鄉;而是一條條生命刻劃而出、真實的歷史傷痕。
近年來,政府陸續推動「國家人權博物館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權」、成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去年更正式成立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進行檢討國家暴力、還原歷史真相、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司法不公等一系列的重要工作。
Never Again。
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公佈真相、平反補償人民遭受的不義傷痛與苦難、修復正義;讓「人權」(Human Right)與人性生命的尊嚴扎根教育,深植國人的精神文化;讓台灣的民主持續深化,讓台灣成為一個自由民主、實現公義團結的進步國家。
人權、自由、民主,是不能被替代交換的價值;
台灣、台灣人亦不會停止追尋並實踐這個理想。
願榮光持續照耀台灣的土壤,
也願這榮光同樣照耀香港。
莫忘二二八。
愛與希望,久久長長。
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註:
一、發生在高雄岡山的二二八(文章:https://reurl.cc/L1vz14)。紀念二二八事件高雄地區三位受難者:岡山教會第二任牧師蕭朝金、台灣大學法律系學生余仁德與燈籠師傅劉登基。
二、閔琳文章:《〇二二八記童年:我的鋼琴舅公》 (http://bit.ly/2VqPPp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修復正義 在 綠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黨的主張: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在監勞動、修復正義】
文/綠黨政策部
綠黨的主張:#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在監獄勞動、#修復正義,讓犯罪人自己養自己,犯罪人每月部分所得強制提撥給公益團體與「#被害人補償基金」。
「我認為死亡並不可怕」—翁仁賢。
109年4月1日愚人節,蔡英文政府的法務部第二次執行死刑。這次槍決的是放火燒全家的的翁仁賢。
判決書裡,翁仁賢自己說:「本案有2位直系血親與4位無辜者喪生,我覺得應該是要從死刑開始起跳才對,難道不論1個人多麼的罪大惡極,也不會被處死刑嗎?」、「我認為我一定會死。」
對一般人來說,死亡是最可怕的事,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死刑有極好的嚇阻效果;但對於鄭捷、翁仁賢這類的人來說,死亡是種解脫。在他們無法自殺的情況下,死刑成為他們最好的自殺手段。
他們唯一需要考慮的是「確保自己殺的人夠多,可以順利地藉由國家的手達成死亡的最終目標。」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不太自在。社會普遍認為極有嚇阻力的刑罰,竟被他們拿來利用為自己的解脫方式,而且還連累了其他受害者。
就是因為試圖防止這類的悲劇一再發生,中央政府挹注了大筆經費建構社會安全網。希望能夠「接住」他們,而不是等到他們犯了千夫所指之罪後,在社會大眾的憤怒下,用幾顆子彈來「平息」眾怒。
顯然地,政府建構社會安全網的速度與品質都還需要思考。
死刑固然可以防止這個被國家殺死的人再度犯罪,但是對於有些尚未浮上檯面,長期受到家庭、社會排斥的人來說,可能是一種鼓舞;國家藉由殺人行為的展示,向這些「窮途末路」的人保證,只要你殺的人夠多,手段夠兇殘,我們就會一槍斃了你,讓你有「幹了大事」的快感。
用一句比較粗俗的話來說:#從頭到尾都是他在爽。
對於平息樸素的正義感產生的憤怒,由國家大張正義的旗幟,戲劇性的宣布某惡人終於伏法、正義最終獲得勝利,死刑絕對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
但我們需要的是防範於未然,真的將資源放在解決問題,避免讓死刑有成為犯罪獎勵的可能性。
綠黨主張,終身監禁、不得假釋、在監勞動,讓犯罪人自己養自己,犯罪人每月部分所得強制提撥給公益團體與「被害人補償基金」。我們不談犯人需不需要贖罪,但比起一槍斃了他們這種做法,讓我們改編一下最近很有名的一句話:
#讓他們活著並持續地付出勞力補償被害人,#就是最好的報復。
綠黨也認為政府應該專注於修復式正義的典範建立,包含victim offender education group (受害人-犯罪者教育小組)、victim offender dialogue (受害人-犯罪者對話)、victim offender mediation (受害人-犯罪者調解、offending behavior and victim awareness programs(犯罪行為和受害者意識練習), community service work(社區服務),offender rehabilitation and educaiton(犯罪人修復及教育),並加強建立「被害者司法體系」( victim justice system),才能讓臺灣的社會更加安全。
📖 參考資料:
https://bit.ly/2R6XMQX
https://bit.ly/2X6kex7
修復正義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珍妮佛認為,已經發生的狀況會改變原先的計劃,必須正視此事,療傷才會開始。『要放棄過去非常難,因為它非常痛。』珍妮佛說,『為了騰出空間給我們未來擁有的各種發展可能,我們必須先讓從前的夢想死亡。』」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9/18/interview-with-jennifer-thompson/
修復正義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根據教育部統計,從97年至99年,校園暴力事件就多達四千三百多件,法務部和教育部現在將從法治教育著手,已經邀集檢察官、法官和教育學者,共同編寫法律常識題庫。
透過法律的資訊常識和試題測驗,來做為老師教學和評量教材,來加強對學生輔導,而針對霸凌事件,大部份孩子都知道要求助,但兒福聯盟有項調查也發現,有一成五的人,會當做不知情,反而變相成為霸凌的幫兇,法務部曾勇夫也透露,在國中時,自己也曾遭遇到同儕言語恐嚇與威脅,但當時身邊同學,也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這起事件讓他體認到,法治和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法務部目前也同步推動「修復正義」的政策,讓霸凌事件的被害者與加害者,透過對談,解開彼此心中的結,同時獲得心理上的輔導,學會尊重別人,法務部和教育部共同聯手,希望透過多元的教育方式,來杜絕霸凌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