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7映後直送
—國新競賽片《破處》世界首映 吳肇軒分身登台促成另類全員集合
⠀
國際新導演競賽入選影片《#破處》為導演 #林立書 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觸碰華人影壇對於「性」的禁忌議題,耗時5、6年時間製作與拍攝,終於在今晚世界首映,成功與影迷「多人運動」。主創團隊皆出席映後座談與觀眾分享拍攝心情,導演林立書及演員 #曾珮瑜、#楊懿軒、#郭文頤、#睦媄 與觀眾面對面暢談電影所要傳達的意涵,因疫情關係無法親自到場的香港演員 #吳肇軒,也以「人形立牌」的另類方式現身,表示他心與大家同在。
⠀
「這部片能成功上映,我們是被眷顧的;這個時候,還能齊聚一堂看電影,我們是被祝福的。」林立書滿懷感謝地說,在拍攝過程自己受到許多貴人幫助,看到滿場觀眾,他也特別感謝台北電影節在艱困環境下能持續舉辦映演。
⠀
談及《破處》的誕生契機,林立書透露當年投輔導金那天,恰好是兒子出生的日子,各種意義上,是孩子給予他勇氣繼續完成電影,他今天也將兒子帶到台前,抱著孩子的模樣顯得十分幸福、滿足。而今晚這場首映,林立書廣發邀請,台下坐著足以代表近20年來台灣青春成長電影的眾多影人,包括2002年《藍色大門》男主角 #陳柏霖;2008年《九降風》監製 #曾寶儀、導演 #林書宇 及演員 #鳳小岳、#紀培慧、#沈威年、#初家晴、#李岳承;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與今年《打噴嚏》的男主角 #柯震東,林立書由衷感謝這些熟悉的臉孔帶給台灣電影的重要影響。
⠀
細談電影內容,林立書以黑色喜劇路線定調《破處》,期盼觀眾能以輕鬆的方式面對沉重議題,並能從中獲得反饋;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也與吳肇軒大玩特殊運鏡,大量使用手機的手持畫面,展現有別以往的拍攝手法;至於電影配樂,林立書則攜手高中舊識 #馬念先,並給予馬念先百分之百的創作尊重,以高中時期所喜愛的音樂風格完成配樂。
⠀
林立書最後誠心向現場觀眾說,《破處》今晚世界首映後,將於7月3日進戲院正式上映,希望大家傳散口碑,一起支持。
⠀
攝影|Gelée Lai、陳與行
文字|陳妍蒨
⠀
破處 Leaving Virginia
⠀
▾▾▾
.2020第22屆台北電影節 6.25-7.11
▎影展專刊電子版:lihi1.me/F6TO6
▎VR手冊電子版:lihi1.me/LYEQU
初家晴九降風 在 藍色工作室 Lan Se Produc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片《破處》世界首映 全員集合
⠀
國際新導演競賽入選影片《#破處》為導演 #林立書 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觸碰華人影壇對於「性」的禁忌議題,耗時5、6年時間製作與拍攝,終於在今晚世界首映,主創團隊皆出席映後座談與觀眾分享拍攝心情,導演林立書及演員 #曾珮瑜、#楊懿軒、#郭文頤、#睦媄 與觀眾面對面暢談電影所要傳達的意涵,因疫情關係無法親自到場的香港演員 #吳肇軒,也以「人形立牌」的另類方式現身,表示他心與大家同在。
⠀
「這部片能成功上映,我們是被眷顧的;這個時候,還能齊聚一堂看電影,我們是被祝福的。」林立書滿懷感謝地說。談及《破處》的誕生契機,林立書透露當年投輔導金那天,恰好是兒子出生的日子,各種意義上,是孩子給予他勇氣繼續完成電影,他今天也將兒子帶到台前,抱著孩子的模樣顯得十分幸福、滿足。而今晚這場首映,林立書廣發邀請,台下坐著足以代表近20年來台灣青春成長電影的眾多影人,包括2002年《藍色大門》男主角 #陳柏霖;2008年《九降風》監製 #曾寶儀、導演 #林書宇 及演員 #鳳小岳、#紀培慧、#沈威年、#初家晴、#李岳承;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與今年《打噴嚏》的男主角 #柯震東,林立書由衷感謝這些熟悉的臉孔帶給台灣電影的重要影響。
⠀
林立書以黑色喜劇路線定調《破處》,期盼觀眾能以輕鬆的方式面對沉重議題,並能從中獲得反饋。
⠀
林立書最後誠心向現場觀眾說,《破處》今晚世界首映後,將於7月3日進戲院正式上映,希望大家傳散口碑,一起支持。
初家晴九降風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鳥瞰中國從古至今的節氣變化】(《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推薦序)
這是另一本八月出版的書,我也寫了一篇推薦序文。這篇序文其實抒發我對「空對地」、「地對地」的概念(詳文寫在《風土餐桌小旅行增訂版》的風土餐桌方法論)。
除了鳥瞰的視野,更需蚯蚓的翻動,實地的風土體驗,才能掌握細膩的感受。
2012年出版的《樂活國民曆》,已經絕版了,這是我最難忘的創意之作,結合氣象、命理、飲食與旅行的專業。
這本《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也具有很旺盛的企圖心,這篇序文,也請大家參考。
===========================
閱讀《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讓我想起十年前,正埋首《樂活國民曆》與《旅人的食材曆》的研究與撰寫過程。
跟氣象專家彭啟明、命理專家李咸陽開會時,那天正好是立冬,氣溫高達三十度,我們揮汗討論台灣的節氣與風土條件,如何翻轉已經過時、缺乏在地脈絡的農民曆。
後來我開始埋首於中國天文史、氣象史,考察各種典籍與詩歌,鑽研二十四節氣的演變歷史,才深刻發現,這真是先民用生活、汗水醞釀出的文化資產。
我更深知,要讓讀者對節氣變化有深刻感受,必須將看似遙遠高深的節氣名詞,落實到與日常生活、各地的風土條件接軌,我們才會對季節細微變化有所感知,真真切切地活在節氣生活中。
本書引述明代徐霞客在其遊記的《滇遊日記》部分,記錄親身經歷的華西秋雨,那是霜降之後的白露,時晴時雨、忽冷忽熱的氣候,耽擱他的旅程,只能無奈地烤烤火、煮芋頭、燒栗子,等待天氣轉好再上路。
徐霞客的遊記有如一本扎實的風物志,記錄各地因風土條件影響、充滿個性化的氣候變化。
氣候多變,帶來豐富的生活意涵。本書提到的農曆八月開始、季節轉變的秋風秋雨,以豆花雨(此時花事稀落,只有豆花獨開)及裂葉風(秋風傷裂葉片)來形容,就充滿個性與想像力。
台灣也有獨特的九降風(農曆九月、霜降時節的東北季風)與落山風(穿越中央山脈,強襲恆春半島的東北季風),然而風土條件的成因,孕育何種滋味,都有待實地體驗,否則都只是書本的描述,缺少真實的感受。
以前閱讀《徐霞客遊記》,就對他以旅人的觀點,腳踏實地寫出來的風物志精神,深感欽佩與認同。出版《樂活國民曆》之後,我也踏上了風土餐桌之旅,在台灣各地踏查,才能實地了解台灣的風物志。
比方新竹有如畚箕般的地勢,加上東北季風進入狹長的台灣海峽,導致新竹風勢又大又乾,九降風,就讓新竹米粉與柿餅成為在地特產。
九降風順勢來到澎湖,沒有高山阻擋,澎湖成為台灣風勢最大、雨量最少的地方,以往澎湖人在冬天浪大無法出海捕魚,只能吃醃魚、菜乾過冬,也造成夏天就要開始醃製菜乾與魚乾。
不同風土條件,讓氣候變化更為豐富多元。東北季風在中央山脈阻擋下,一直難以越過台灣中南部,卻能輕易翻過恆春半島較低矮的大武山,直撲而下,形成有如颱風的落山風。在落山風籠罩下,只有耐住乾冷的洋蔥得以茁壯,等到四月風勢方歇,正是味濃氣烈的洋蔥盛產。
經過六年的實地觀察與訪談,我領悟出時間、空間與人間交會的魔法,才能呈現一個地方獨特的生活價值。時間包括節氣變化與歷史演繹,空間就是產地的風土質地特色,人間則以生產者、料理者與生活者的經驗與故事為主。
《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提供一個鳥瞰角度,從古至今,廣泛了解中國大陸各省各區的節氣變化,但容易點到為止,只有初步的印象。然而從一位氣象專家的角度,兼具氣象專業、歷史人文,以及實地踏查的精神,已屬不易,已為中國建立了宏觀的節氣觀察角度,再來則是各地要建立更細緻、貼近地方生活的論述了。
彭啟明、李咸陽與我合著的《樂活國民曆》,曾打開一波認識台灣節氣的熱潮,但我們仍須努力做更多實地考察,讓節氣與地方風土接軌,呈現台灣節氣的脈絡與個性。
觀察台灣不少對風土節氣的論述,仍停留在泛泛而論的階段,我們得要落地,像個蚯蚓般深掘翻土,細緻地了解每個縣市、鄉鎮與鄉里的變化與基本資料,那是文化、生活與情感的密碼,更是時間、空間與人間共釀的真實風味。
期待每個地方都能有獨特的節氣風土志。
博客來:https://goo.gl/WsQSBP
風土餐桌小旅行增訂版: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8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