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美少女暨鄰居相見歡
幾週前我分享了到家附近的Garden Centre買植物,意外釣出住在我們家附近的台灣鄰居M。同樣在倫敦職場工作的M, 沒想到她的大學同學還是我研究所的學妹,然後我們也有共同朋友Emily。剛好三人都在倫敦職場工作,所幸就創了個「職場美少女」的群組。
這週六大家就約一約來我們家花園輕鬆的烤肉喝下午茶,吃吃奶爸的烤肉和吃朋友手作的布朗尼和帶來的咖啡。因為有外國朋友在場所以全程都要用英文聊天,身為唯一的小孩,娜娜也很可愛的在旁自己乖乖吃乖乖玩。
單身的朋友們都看到傻眼,直呼沒有看過這麼「特別」的小孩。想起之前我心理師朋友看到娜娜整個用餐時間坐得好好自己吃飯也沒離開過座位,還寫了一篇文讚頌娜娜的前額葉發展得很好,這時候我就會在心中許願,希望弟弟的前額葉也能發展得很好,之後繼續接棒這樣穩定的氣質,當然我們還是繼續用給滿安全感和溫柔教養的方式努力的帶弟弟。
隨著第二孕期即將結束進入第三孕期,最舒服的那段時間也結束了,進入最後水腫、漲痛、腰酸、失眠、鼻塞的高峰期,行動也越來越緩慢。跟朋友們聊一聊,慢慢發現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以為好像懷孕這種事突如其來而且來個措手不及,但回想起來現在在大公司上班能享受產假育嬰假等等福利,好想也是不錯的。
過了一陣子每週四五固定放年假也就是週休四天的生活,真的覺得對孕期的不適和偏頭痛很有幫助。週二晚上和公司同事聚餐,週四放假到西倫敦和久違的幾位媽友們吃午餐再到媽友的親子咖啡廳喝咖啡。
週五同事下班後帶老公來我們家串門子(意外發現也是鄰居,開車到我們家五分鐘),週六台灣鄰居來家裡喝下午茶,週日要和幾位朋友直播,節目結束後下午創業朋友們要來家裡吃飯。這個週末四天假期每天都滿滿的「人與人的連結」,晚上等娜娜睡了後和奶爸兩人世界看韓劇,這樣簡單平靜的生活,真的是後疫情時代的小確幸。
ft.
世界級上班族 繪美理Emily
La vie Fighting 我的世界小發現
#帶著娜娜上米其林
#帶著娜娜談生意
#帶著娜娜和朋友聚會
#感謝娜娜讓爸媽一直能好好的做自己
😍台英兩國註冊公司開立發票代購:樂購倫敦-嚴選英國代
🤩我們這一家IG 追起來:phd_backpacker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
前額葉發展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額葉發展 在 毛毛蟲Bernie和Gago的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1/14參加台中舉辦赤子之心-分心不是他的錯之心得-上篇
是由李宏鎰講授,其實我對這塊領域,只是平凡的媽媽,所以對講授的醫師並不了解,回家Google才知道,原來是鼎鼎大名心理學的教授。
教授自己的女兒也是ADHD的孩子,看他一派輕鬆在講授時真的覺得很撫慰人心,因為同為父母,不一定都能像教授般輕鬆,據我所知有很多ADHD是在被打的狀況下長大。
但主題就是分心不是他的錯,讓我好好來講訴我學習到的知識吧!
教授提到過動兒會用許多方式尋求自我刺激,咬手指、挖鼻屎等等,是個喜歡幫忙的小幫手,話說讓過動幫忙,還有要有搞砸的心理準備,我想很多媽媽都有同樣的感受,擦完的桌子要再擦一次。
因為有強大的表現慾、愛面子、易說謊的的特質,很容易成為幫派流氓,教授笑地說,真不懂老大怎麼這麼懂這些孩子,到底是從哪裡學的,但對待這類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像老大一樣放長線釣大魚。
何謂放長線釣大魚,就是先給甜頭讚美,孩子最後就會循循善誘的游過來,到時你拜託他什麼事他都願意。
過動兒是前額葉發展的問題,有些孩子高中就會好轉,有些則不然,國小後3-4年級是一個大門檻,因為學校老師會變嚴格,課程講述的時間也會變長,如果遇到貴人老師,或許能舒緩問題。
以下是教授給的建議:
1.下課請老師跟孩子聊天五分鐘,關於個人的私事。
2.時常點名孩子的名子,讓他展現表現慾。
3.幫忙擦黑板的工作,讓孩子能在課堂上又活動的時間。
聽完覺得很有效,但又不可思議,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遇到這麼好的老師,願意配合,所以可以說孩子有三大貴人:家長、導師及朋友。
前額葉發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已額滿,歡迎來電安排候補)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
自己在面對人生決策的時候
無論是關係上的、工作上的
甚至於是財務上的
都能夠得到好的結果跟發展
像是選到對的人
或合適自己的工作
投資的商品呢 都能夠賺錢
然而呢 決策品質要好
思緒足夠的周延、深刻
絕對是最重要的大前提
有時候 大家獲得的情報
其實是一樣的
可是會思考的人
他就能夠
從有限的線索裡面
去推演出參考度很高的結論
然後再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但是不會思考的人
你就算把答案放到他面前
他一樣視若無睹
他根本判斷不出線索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 一樣的食材
交到廚藝精湛的大師手裡
就會變出一道道美味可口的料理
但如果呢
交給不懂得烹飪的人手裡噢
它下場往往就是暴殄天物嘛
所以思考對於任何人的發展
是很重要的
但我自己教學這麼多年來噢
我發現很多人的思考能力
越來越薄弱
會這麼說 絕對不是在唱衰社會
而是因為 我的課程很強調量身訂做
所以呢我會鼓勵學員
不管他上什麼課 他可以盡量地
把自己的問題寫信告訴我
讓我能夠多瞭解他們
去強化他們在解決問題上面的能力
以前我收到學員的來信
大體上呢 都還能夠弄懂他們的處境
以及他們覺得什麼問題才是重點
需要花心力處理的地方在哪裡
可是隨著手機跟社群軟體的普及
我發現寫信來的人
他講的東西經常是
東一塊西一塊 前後文不相干
或者是表達完所有的過程
卻沒有具體告訴我
他想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這都還不打緊噢
最讓我匪夷所思的
就是越來越多人
在論述完一個大篇文章之後
最後跟我說這件事情跟他無關
他只是抒發心情而已
哈囉 我請大家寫信的前提是
你生活裡 想處理的問題
可以寫信告訴我
而不是要跟我交換日記 好嗎
談這些哦 不是為了抱怨
而是呢
這些現象引發我很強烈的好奇心
我開始認真地去研究
為什麼大家的思考能力
會越來越薄弱
最近 我讀了一本書
叫做《渴求的心靈》
作者呢 是賈德森布魯爾
這本書噢 談的是現代人上癮
特別是 網絡成癮
自拍、愛情、電玩等等這些
這些跟我們過去熟悉的藥物濫用
像是毒品、酒精不太一樣
作者在裡面就有提到
其實很多社交網站的設計界面
都是那種會讓人離不開的
一個設計概念
我們會陶醉在被關注的光環裡
不斷地重新回到這個平台上
確認自己分享的東西有沒有被看見
或者是有沒有遺漏任何訊息
而每一次訊息進來
不管對方的評論是好是壞
只要手機發出聲響
都會刺激我們大腦去分泌多巴胺
這是一種
會讓我們覺得愉快的荷爾蒙
這會讓你想要即時地回覆
用來創造出更多的連結跟互動
享受這種多巴胺釋放的快感
再加上噢 每一次訊息發出的時間
都是不固定的
就會讓我們隨時處在一種
stand by 的狀態
它更加深了我們上癮的力道
而且你知道嗎
推特它一次發文就只能是140個字數
這也不是亂設計的噢
這個長度是特別被挑選過的
因為這正是我們
可以自動閱讀訊息的字數上限
也就是喔
一眼掃過去就能夠看完看懂的份量
這種種的設計
都會讓我們持續地分心
沒有辦法專注思考
因為沒有兩下我們就被打斷
被別的訊息吸引走了
或者是呢 當我們認真開始思考
我們的身體跟心理
可能都會有一些緊繃感
為了降低這種緊繃感
我們的大腦
就會催促我們 去滑滑手機啊
去享受先前多巴胺外溢的興奮感
而漸漸地養成
我們只要一有不舒服
就去滑手機的習慣
即使想要暫時地放下手機也很困難
而這整個過程
會使我們的心智越來越碎片化
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思考鏈條
隨著手機的使用的頻率越高
深度會變得越來越淺
以前呢可以對一件事情有深刻的見地
而且呢邏輯是前後呼應一致的
但現在呢 卻只能把資料塞滿
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難道就把手機丟了嗎
當然不可能嘛
對抗潮流只會讓自己累得半死
卻沒有任何的效果
而且呢 工具本身本來就是中性的
是我們使用的方法
才造就了最後的結果
要訓練自己的邏輯鏈條
把自己的思考和論述能力找回來
讓自己不管在做決策
或者是表達說服別人的時候
可以更有影響力
有一件事情絕對是可以嘗試的
那就是 反向練習
當大家都吆喝著 要越短越好
越快越好的時候
你要能夠主動地
打破140個字的限制
培養自己有寫長篇文章的能力
這裡所謂的長篇文章噢
不是要你寫個1萬2萬字
其實只要超過1000個字
我們呢大腦裡面所動用的區塊
就會跟先前的上癮模式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是《渴求的心靈》裡面有提到
隨著科技的發達
大家要更有意識地訓練
我們大腦裡面 背外側前額葉皮質
簡單來講
就是《快思慢想》裡面提到的系統二
而為什麼寫作
會是個鍛鍊思考鏈條很好的策略呢
因為 你只有透過寫
你才會有機會換位到別人的位置
並且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講的東西
到底是什麼
以前呢在還沒有上
嘉玲老師的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之前
我也一直以為寫作
就是要從頭到尾想清楚之後才能寫
而且一下筆就要是對的
到我自己上完這門課之後就發現
這根本就錯到極點的嘛
真正的寫作
其實是先把你所有的材料
都先鋪排出來 然後從中找出關聯性
把龍骨抓到 就是主軸抓到
搞清楚結構之後 再填血肉
也就是一般人會很在意的
修辭啊 用詞遣字那都是後話
而這些其實根本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的結構清楚、邏輯順暢
你講的事情
別人就很容易能夠聽得懂、看得懂
而達成溝通或說服的目的
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
他曾經跟我們分享
他們在上寫作課的時候
學生第一次交來的作業
通常是邏輯斷裂 前後文不相干的
但是他們都會鼓勵學生
在這些材料裡面
找出重複出現的觀念
或者是關鍵詞
釐清自己最想說的話之後
再進行刪減、排列
而第二次寫來的作業 就會脫胎換骨
給人一種清晰、篤定的自信感
很多學生呢 在寫之前
其實根本不知道
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可是透過寫作的學習
學到了一些很重要的技巧
他們就會知道怎麼樣去提取跟排列
終於搞清楚自己真正的在乎
很多人上完寫作課之後
都覺得更認識了自己
其實呢 思考能力要好
資訊的篩選跟刪減
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但抽象的對談或沈思
常常會想一想就卡住了
這時候寫作就會變得很具體
你可以透過一次次的練習
很快地看到核心的本質
抓住龍骨 也抓緊自己的邏輯鏈條
不會一下子就恍神不知所云啊
而且這個方法只要是
你有紙跟筆
或者是有鍵盤 就可以完成
你不需要花大錢請顧問
或者專家陪你釐清自己的想法
你可以隨時當自己的思考教練
假使你也發現
自己的思考鏈條越來越短
或者是想說的話很多
但真的能夠表達出來的卻很少
我非常鼓勵你噢
可以參加我們在4月18號
由嘉玲老師跟怡璇老師共同開課的
寫作小學堂課程
他們的搭配噢 是坊間很少見的
既有理性的邏輯分析
又有感性的故事創作
讓你上完課之後
知道如何剛柔並濟地
呈現自己的觀點
說清楚自己 卻不會留下後遺症
而這一門課相關的課程連結
都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
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我很期待
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然後無論如何也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
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
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
我們都需要你
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
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
4月18號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這麼多期展開下來
真的有很多朋友跟我們回饋
原本他踏進教室
以為學的是怎麼樣寫作
後來他透過這個過程
他更能夠靠近自己、認識自己
寫作 會是你在人生裡面
能夠陪伴你一輩子的 最好存在
歡迎你、期待你加入4月18號的教室
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看 我們再會
前額葉發展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懷舊腦 #老歌 #記憶 🧠🧠 你也常有「以前的歌比較好聽」的感覺?你知道我們總愛提當年勇、愛聽「我們那時代」的歌有什麼科學祕密嗎?宜婷說去KTV總是忍不住點起5566的歌來唱,那可絕對不是老化現象,而是有療癒大腦的神奇作用喔!今天宜婷和雅惠的脫殼秀一起和大家討論懷舊的腦科學!🔜🔜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愛聽老歌的秘密!
🔸 青春期的大腦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
🔸 什麼是懷舊效應!
🔸 懷舊對我們的好處?
#影片大綱
🔸懷舊與腦科學有密切相關!
▫懷舊是情緒宣洩的管道。
▫12-22歲是回憶最強烈的時期。
🔸青春期獨特的大腦發展
▫腦神經系統快速發展時期:大腦正在強化各個腦區的連結,特化成獨特的大腦。
▫強烈的情緒波動:負責情緒控制的邊緣系統正在強化,控制衝動的前額葉皮質到20幾歲才逐漸成熟,故易受荷爾蒙波動影響。
🔸懷舊不只是文化,更是神經指令
▫聽到喜愛的音樂會刺激大腦的愉悅迴路,釋放多巴胺、催產素等幸福的荷爾蒙,引發強烈情緒,加強記憶痕跡。
▫懷舊效應:10-20幾歲是發展自我認同重要時期,以至於相較其他年齡,記憶更加生動。
🔸懷舊有什麼好處
▫喚起積極情緒:提升向前的動力。
▫增強心理韌性:面對挫折的勇氣。
▫擺脫負面情緒:自我療癒及撫癒效果。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 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 Festiva Hsieh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腦研究 #懷舊 #老歌 #情懷 #青春期大腦 #身心靈健康 #懷舊幫浦 #心理學 #歸屬感 #自我療癒 #蟲洞 #邊緣系統 #大腦連結 #老化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前額葉發展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經常收到家長以下這類提問,明明兒子知道打人不對,但待會他有情緒時,一樣會動手動腳。或者是每當女兒想要的當西得不到,她都會尖叫撒賴。罵也罵過,罰也罰過,家長還可以做什麼去糾正?我們今次不直接答你,但想你思考另一條問題,到底小朋友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
大人第一個想法通常是「因為小朋友百厭,教極唔聽」,這種想法還無分國界。美國2015年一個調查顯示,56%家長相信,小朋友3歲前已經有能力阻止自己做這些父母禁止的行為,只是他們頑皮,故意挑戰父母底線。
會這樣想也是人之常情。因為小朋友一到2至3歲大,語言能力會突飛猛進,能夠理解大人的簡單指示。聽得懂又不去做,還不是明知故犯?
但理解能力是否就等於控制能力?
今集由 POPA x Save the Children Hong Kong 香港救助兒童會 共同創作
參考資料
Arnsten, A., Mazure, C. M., & Sinha, R. (2012, April). Everyday Stress Can Shut Down the Brain's Chief Command Center. Scientific American.
Helping children to manage feelings. (n.d.). Kids Matter.
Klein, C. (2013, March 5). Maturation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Bridges 2 understanding.
Markham, L., Ph.D. (2015, June 17). 8 Steps to Help Your Child Develop Self Control. Psychology Today.
Morin, A. (2018, January 10). 10 Impulse Control Techniques That Work for Children. verywellfamily
Moyses, K. (2013, July 15). Help young children identify and express emotion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elf-Control. (n.d.). Psychology Today.
Toddlers and Self-Control: A Survival Guide for Parents. (2016, October 3). ZERO TO THREE.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2017)。兒童發展7 —— 兩至三歲大兒童的發展。擷取自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網頁
陳永儀(2016)。沒有「負面能量」是好事嗎?需要重新認識的「情緒反應」。TEDx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