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看過 Netflix 6 月的熱播影集《#鹿角男孩》嗎?不少人都覺得這部作品帶給觀眾一種「疫情下的 #既視感」。
在影集中,有一種名為 H5G9 的病毒在地球肆虐長達數十年,世界近乎毀滅,許多新生兒出現半人半獸的外貌。
末日之下,存活的人類各個都害怕染疫,只要有咳嗽、小指顫抖等症狀,就會被視為確診者並一律綑綁起來 #用火燒死,像極了疫情高峰期的「獵巫行動」。
你覺得歷經嚴重疫情後的人類,會出現哪些變化呢?影集中的隱喻和劇情,又帶給你哪些震撼和共鳴呢?
#小男孩真的好可愛喔喔喔喔QQ
#重點大誤
延伸閱讀:
疫情之後,我們的心將變得更加強壯!談談創傷後成長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1918
迎接防疫新生活!如何在升溫的疫情中照顧好自己的心?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1470
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沒經歷過災難也可能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
創傷後成長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樂讀|大難之後:留下來的我們如何修復心碎,活出不被悲劇擊垮的人生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會面臨到一些讓人措手不及的轉變,例如親人驟逝、罹患疾病、遭遇天災人禍等。我們也很常在新聞裡看到這些事件出現在他人生命中,卻很少再從新聞中去得知這些失去摯愛的人們如何再次重建日常。
作者麗.塞爾斯(Leigh Sales)同時也是一名澳洲記者,毫不保留地公開自己雖然喜歡記者的工作,但卻不喜歡追逐救護車或天災人禍、面對悲劇和痛苦。
然而,當她懷孕八個月的時候,子宮破裂使她經歷了一場痛苦的危機,卻也為往後的人生帶來改變。她開始思考:
「我們如何接受意外可能隨時發生的這個事實?當難以想像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接下來該怎麼辦?你如何繼續活下去?有些人無意間成為大眾都想了解的事件主角,做為一個群體,我們是否有責任幫助他們?當我們真的明白自己不是特例,每個人都是一樣脆弱的平凡人,將表示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過日子?」
《大難之後》因此而生。書中有好多麗對於經歷過悲劇的人們的訪問,書末也分享自己在生產過後,孩子們接連罹患疾病,婚姻也無法持續等經歷。種種巨大的改變擊退她了嗎?我想沒有。麗與受訪者們走過的那些痛苦與黑暗,淬鍊出對生命的啟悟,都讓我讀著讀著覺得心頭一陣暖。
另外,其中對於新聞媒體的探討,我也非常喜歡,不分國籍,就某部分來說,新聞報導都是經由被挑選而來的,如同麗在前言提到:
「一百架直升機裡可能有九十九架飛得很安全,會上新聞的只有出意外的那一架。」
更在之後的章節中也說到:
「新聞媒體強化了我們對於風險的恐懼和大腦對特殊事件的重視。媒體就像放大版的人類大腦,排除普通的日常事件,留下少見的事件。」(麗在也有提到:當然也有其他更開心的新聞,但悲劇似乎總是留下更強烈的印象。)
由於網路逐漸發達,新聞報導更是變得無所不在,看到麗以下的這一段話,我深有感觸。
「不斷填空的需求,意味著媒體對內容的胃口成了無底洞,他們需要源源不絕的新訊息跟照片來不斷更新新聞,鼓勵消費者繼續收看或點閱新聞。」
是啊,在大量的新聞資訊中,過多的負面新聞會導致很多人會對日常生活顯得更加恐懼。我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好好去正視的問題。
除了報導之外,對於面臨悲傷事件的當事人,記者或節目主持人的提問方式也是需要智慧的,倘若將訪問的焦點擺錯,不只傷害到當事人,對於事件本身的真相也會越來越遠。
現在全球受到疫情影響,我們過去的日常生活也大大地被改變了,更有不少人因此而與深愛的家人、朋友、伴侶天隔永別。期許這一本書,都能夠為正在悲傷的人們帶來慰藉與溫暖。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災難發生的地點愈平凡,我們的集體安全感愈被破壞得更嚴重。這樣的悲劇距離我們太近,令人坐立難安。
.有時候你不喜歡自己或別人的某個原因,說不定將來會以某種形式拯救你。
.不喜歡覺得自己很脆弱,所以我們會設法尋找安心的感覺。
.我們每天都在為最隨機、無意義的事件賦予意義,只為了給自己一種掌控世界的感覺。
.人類的生命恰好是個極複雜的系統,生命的走向取決於長年累積的龐大社交連結與無數個微小決定。
.生命中的艱難時刻會讓人過得辛苦,但其實好事、值得做的事也可能讓人過得辛苦。
.我們可以承認生命難熬,這不會讓任何人蒙羞。真的沒有關係。承認,反而會給人空間展現人性。
.在遭逢如此嚴重的創傷之後,人類還是可以找到繼續前進的方法。與了解你的遭遇的人分享心情,顯然有幫助。找到人生目標也有幫助。
.距離災難僅一步之遙的我們,若是透過媒體吸收了太多災難資訊,也有可能受傷。無數的研究發現,媒體持續報導災難事件對大眾心理健康有害。
.約翰.藍儂過世時,當時的澳洲總理馬爾康.弗雷澤(Malcom Fraser)不需要擠出什麼深刻的感想。若這些新聞事件發生在今日,媒體肯定會期待總理說些什麼。
.對無意間捲入不尋常事件的普通人來說,媒體的高度關注會造成壓力跟傷害。大眾著迷於這些新聞,記者也隨之沉淪,但事件主角可能得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記者的聆聽並非無償,只是付錢的人不是受害者。有時候,記者也可以從聆聽倖存者的故事獲得心理學家得不到的利益。
.若記者能有效聆聽,或許能為後來的諮商打好基礎,或至少不要造成傷害。
.當你感受到疼痛,生命才會出現實感。你會得到領悟,進而產生同情心。痛苦使你成為更深刻、更豐富的人類。
.痛苦中,也有喜悅。你不可能只抱持一種想法:人生很美好,人生很糟糕,或人生很悲傷。一定是揉雜在一起。其實這世界有很多好人,很多的仁慈。他們無所不在。
.並非人人都能變成英雄或是啟發人心,我們也不應該對別人懷抱這樣的期待。
.以為腳下踩的地永遠平穩,或是身旁的情況永遠祥和平靜,只是一種集體錯覺。天氣可能瞬間改變,你我都無能為力。
.心理諮商有時會給人一種消極的印象:你去找諮商師,倒垃圾般傾訴感受跟問題,然後離開,下個星期重來一次。但有用的心理諮商必須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優秀的諮商師會溫柔地把你的思路導引到新的方向。
.「創傷後成長」不會取代悲傷與痛苦,它是在身上發生了沒人希望發生的事件後,出乎意料的副產品。
.我們必須意識到生命有限,沒有人能長生不老,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會結束,所以要活得有意義。
.時間不一定能療傷,但時間能賦予你忍受傷痛的工具。
.在良善的人格特質中,最珍貴的是仁慈。
.等你真正明白在生命的變幻無常面前,每個人都一樣脆弱,你就馬上會停止煩惱生命公平與否的問題。災禍的隨機分布,或許是生命中唯一真正公平的事。再多的金錢、名聲、權勢和美貌,都無法把災禍、疾病跟死亡擋在你家門外。
.我們在新聞裡經常看到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但是在那之後可能出現生命中最棒的事。
.生命比新聞告訴你的要豐富、仁慈、安全得多。人類也比新聞告訴你的更加善良。
-
作 者|麗.塞爾斯(Leigh Sales)
譯 者|駱香潔
出版社|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歡迎追蹤instagram一起來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創傷後成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凝視死亡 #就是凝視該怎麼活著
😧如果沒有「十年後」,現在又是為了什麼而活?
.
越是嚴謹依著目標生活的人,在知道可能失去「描繪的未來」時,越是迷惘。
.
.
第一個「面對喪失」的課題無法完全結束,但隨著時間過去,強烈的負面情緒也會漸漸改變樣貌,當出現「不管怎樣掙扎,都無法改變自己罹癌的事實」這種想法時,就要開始著手面對第二個課題。
.
岡田在他患病前,是個生活相當嚴謹的人。他任職於金融機構,責任感強烈,不吝努力去達成交辦給他的任務。身邊的人也認同他的能力,他也想著近期想要申請派駐海外,下班後會把時間花在學習外語上,也會上健身房培養體力。他的朋友也很多,但他與朋友交流的目的不是為了放鬆,而是重視和可以激勵自己、提升自我能力的朋友相處。也就是對岡田來說,人生的目的就是「實現五年後、十年後,甚至更久以後的未來夢想」,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不惜付出任何努力。
.
岡田因為罹患進行期革囊胃,知道自己再過不久就要迎接「死亡」,領悟「描繪的未來夢想」絕對不可能實現後,他迷失了每天努力的目標。岡田陷入極度混亂,開始不知道活著的意義。
.
接著,岡田心中出現了新的疑問。「如果沒有十年後,那人現在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聽說他一開始去書店買了各種書籍,但幾乎每本書都以人類會長命百歲為前提來書寫,反而讓他更加沮喪。
.
就在此時,岡田到我這裡接受諮商。在他非常痛苦,想著乾脆就這樣死掉算了之時,他的主治醫師告訴他有專門照護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醫師,讓他想要聊聊看是怎麼一回事。
.
岡田一開始對於諮商半信半疑,用「你怎麼可能理解我的心情」的狐疑眼神看著我。這股情緒背後,或許是羨慕著應該能比他更長壽的我吧。我一開始很擔心,不知道能不能和他建立起信賴關係,但我依照我一貫的方法詢問他至今有怎樣的人生,接著告訴他我對他的理解。
.
.
「你是一個為了將來而活在『現在』的人,換一種說法,你是為了將來而犧牲『現在』,所以你不知道『現在』該怎麼活。」
.
.
我說完後,岡田對我說:「我覺得就是這樣,希望你可以和我一起思考,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大概是產生了些許想試著依賴我的心情吧。而我也決定接下教練的任務,陪伴岡田一起面對「該怎麼在完全不同的現實中活下去」這個課題。
.
.
------
因為疫情,才意識到疾病、死亡離我們那麼近。
當強烈的死亡威脅在眼前,才發現每一天都珍貴。
在家抗疫的日子,反而有機會思考「若人終需一死,那我們為什麼要努力?」、「既然現在還活著,但又知道生命有限,我希望過什麼樣的人生?」。
帶著這樣的反思,特別摘了這篇摘文和大家分享。
祝福 大家都能感受 #平凡生活的連續就是幸福
.
.
上述文字摘至《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凝視死亡,就是凝視該怎麼活著!日本心理腫瘤科名醫與3500位患者的生命對話,教你活出不後悔的人生!
作者:清水研
出版社:平安文化
了解更多
https://bit.ly/2TFYBEj
.
#哇賽心理學 和 #平安文化 合作舉辦留言抽書活動。請在貼文下方分享你平凡生活中的微幸福,或是「#如果一年後我已不在世上 」,我們將在6/25抽出幸運獲書者,並在限動中公告喔。
.
.
#感謝今天活著 #心理腫瘤 #癌症 #失落 #生老病死 #創傷後成長 #好書推薦
創傷後成長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記得打開CC字幕 #沒經歷過災難也可能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8 【醫學上的發現】
01:51 【什麼是 PTSD?】
03:35 【面對 PTSD 該怎麼辦?】
04:31 【創傷可能是成長的契機?】
05:21 【我們的觀點:壓力源無所不在】
06:19 提問TIME
06:3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碰到滑鼠就害怕 前內容審查員得PTSD狀告Facebook:https://bit.ly/2VOzFXx
→災難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XfPu9P
→創傷/壓力與精神健康:https://bit.ly/2VO3bfP
→美國狙擊手:淺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UnvY9s
→面對重大災難,如何心理自救?:https://bit.ly/2IAzUl3
→災難,然後(一):心理的創傷:https://bit.ly/2vaoQmK
→PTSD的精神創傷:恐怖就像「美」一樣,只存在於觀察者的眼中:https://bit.ly/2KTWxDI
→創傷後壓力症候羣之危險因子:https://bit.ly/2vaB4f7
→美國狙擊手:淺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UnvY9s
→揭秘Facebook:每天過濾3、4百篇暗黑內容的合約工,離職後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https://bit.ly/2UM5MuA
→The secret lives of Facebook moderators in America:https://bit.ly/2EammsL
→職業相關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認定參考指引 :https://bit.ly/2UDV35b
→職業外傷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認定基準研究:https://bit.ly/2VambIE
→維基百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QitaJU
→創傷後壓力疾患:https://bit.ly/2PdVsFz
→PTSD: What you need to know:https://bit.ly/2OWgICM
→香港眼動身心重組療法協會:https://bit.ly/2DgkqPC
→wiki: Posttraumatic growth:https://bit.ly/29IPsTK
→天災劇變磨練人格 研究證實:「創傷後成長」使人更成熟圓滿:https://bit.ly/2ICclZm
→Growth after trauma:https://bit.ly/2GrB80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創傷後成長 在 《創傷後成長》 . 受邀投稿作者:K @wongkuenxxx... 的推薦與評價
創傷後成長 (Posttraumatic growth; PTG) 指人們可從創傷事件中達到個人成長丶重新審視生活、以及從事件中找到意義。首先,經歷創傷事件後,能改變人們對自我的感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