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學英文
我把寶藏都藏在那裡了,去找吧!
你知道「海盜、剽竊者」的英文怎麼說嗎?
「剽竊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剽竊意思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剽竊意思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剽竊意思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剽竊意思 在 Re: [閒聊] 我被excubitorium剽竊始末:理論&調色盤 的評價
- 關於剽竊意思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tHub Gist 的評價
- 關於剽竊意思 在 代做功課代寫essay assignment代做大學大專論文指導by SYG ... 的評價
- 關於剽竊意思 在 抄襲了還要解釋什麼的推薦,YOUTUBE、DCARD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 關於剽竊意思 在 抄襲了還要解釋什麼的推薦,YOUTUBE、DCARD和網路上有 ... 的評價
剽竊意思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次與 阿橋社 所共同合作《原創的真相》相關推廣活動,已經於剛剛結束,齋主也抽出了得獎者名單。我覺得在這個資訊時代,模仿借鑒的尺度越來越模糊,時不時就能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創作者對模仿者們的批判。這本書存在的價值也就越來越高,齋主除了再次推薦我的長文供大家一讀之外,也推薦齋友們《原創的真相》,非常值得一讀。
長文連結
《抄襲、致敬和挪用,有何不同?》
https://reurl.cc/m9Q7WM
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5539
本次抽獎活動中幸運的得獎者如下:
Fu Mei
呂紹瑋
而本次優選留言太多,齋主額外提供兩名得獎名額
優選留言得獎者名單如下:
Vanessa Chou
Kevin Chen
Chi-Fan Chien
Yun Li
請以上六位得獎者,將以下資訊私訊給粉絲專頁。收件人姓名、地址、郵遞區號及手機號碼。
最後,再次感謝阿橋社照顧酸齋讀者,也感謝阿橋社出好書。
優選留言如下
一、Yun Li
同行之間的模仿,不明說感覺比較像抄襲,直接說明清楚算致敬,像是論文列出參考資料就有其必要。好比齊白石學習八大山人,張大千取法石濤。現代社會如果涉及利益就要對方同意的授權書。
二、Kevin Chen
在當代藝術擁有這麼多面相的情況下,實在很難用一種簡單的定義將這些概念去做區分。或抄襲、或致敬、或挪用,不要說一般大眾了,創作者與評論者的觀點也有很大的不同。
以最近上映的經典修復電影《高跟鞋》為例,其中有一段劇情讓全場都笑出來了。主要角色是一對有扭曲情結的母女,女兒向母親問說:「你看過《秋光奏鳴曲》嗎?關於一個著名鋼琴家和平庸的女兒,就像我們一樣。」後來導演阿莫多瓦還藉著女兒之口,繼續詳述電影大師柏格曼的作品《秋光奏鳴曲》的劇情,並與自己和母親的現況對照,這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實在非常有趣,《高跟鞋》與《秋光奏鳴曲》當中的母女,對彼此都有著非常複雜的情結。有影評人提及這段時,認為阿莫多瓦是在向柏格曼「致敬」,而且如此清楚且大膽地用法,實為「最高的致敬」。但導演阿莫多瓦卻說自己是擺明著要「剽竊」,這個意思就比較接近「抄襲」了。
確實,很少有電影導演用如此清楚的方式「致敬」電影大師,通常都會隱晦地暗示,觀眾若不仔細看,有時甚至不察。雖然不太符合齋主嚴格的定義,但阿莫多瓦的做法,或許可以說是一種「挪用」吧──至少是一個比較中性的詞彙,而且也區別了與「致敬」的不同之處。
三、Chi-Fan Chien
我要很唯心論地說:
創作者在 「模仿」的當下(援引齋主用法),惡意不想/不願讓人發現其模仿對象、不承認有模仿的話,就是抄襲;想/願意讓人知道的話,就是致敬/挪用。
不過就我比較熟悉的音樂藝術來說,致敬/挪用其實很難用齋主一文中的定義區分,因為音樂藝術上要能夠做到讓受眾一「耳」聽出致敬/挪用的話,沒有至少一小段跟原著一樣的旋律節奏,真的很難發現。舉最近聽到的一首曲子為例,這裡面有好幾首其他曲子的元素,到底是致敬還是挪用?https://youtu.be/BTQga91HouQ
四、Vanessa Chou
我喜歡這本書!志在必得,感謝 #阿橋社 和齋主介紹《原創的真相》,你們不說,我還真的沒發現這本書呢?
正好上週日老師在談一則美術史懸案:達文西的兩幅《岩間聖母》存疑。這兩幅《岩間聖母》在色彩和個別細節差異外,兩張畫的大小、構圖基本一樣。
老師問我們,倒底哪一張是抄的?哪一張才是原作?
同學回答說,先看作品的完成年代就知道,最早的一定是原作。
好,我們再回頭看照片:這兩張《岩間聖母》一張屬於羅浮宮,估計是在1483年至1486年間完成的(有可能更早),第二張則屬於英國國立美術館,作品的創作時間在1491年至1508年之間。所以放在羅浮宮的《岩間聖母》就是最早出來的原作。老師給了答案:這兩張都是達文西自己做的,打草稿最早的一幅,才是最晚完成出來的那一幅。
我們要先看藝術家創作時的經歷和心境:達文西跑了很多地方,本來在X地構思出來的草圖,但他要急著去Z地幫貴族規劃戰地槍炮設計圖,來不及只能把X地草圖帶走,後來在Z地空出了時間,就繼續構思,甚至試驗技法,例如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斷斷續續畫了四年。
藝術家不管住在任何地方,找時間畫畫是很正常的。
問題的是,為什麼一定要畫一樣的構圖和一樣的人物動作?這可能不是自由創作,而是一件委託案件,有買主指定的。尤其是要放在教堂供人觀賞的聖經故事。
網路文章有說可能是和買主起了糾紛,藝術家就賣給別人,後來又做了第二幅賣給原來的買家。老師說藝術家要賣給誰不是我們要討論的,而是要我們怎麼看待這兩張出自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
有X光鑑定那兩幅畫的年代,最晚出來的作品,才是第一張原作,因為打稿軌跡是最早的,但是被顏料蓋住看不到,我們稱達文西最早手頭上的草稿和準備作業的一幅畫為A畫;後來達文西為了工作,跑到別的地方,得空時就繼續試驗顏料特性和技法;用實驗的心態,把A畫的草稿經驗畫出第二幅,我們叫它B畫。
如此周而復始,達文西兩地跑,在X地畫,也在Z地畫。其實,對來回跑的達文西來說,哪一張才是正式作品,恐怕連他自己也分不清楚了。
因為時間得以連續的關係,達文西先把B畫完成了,它就是世人眼中最早完成的第一幅,掛在羅浮宮的那幅。B畫,就是靠著A畫最早的草稿畫的。後來回到X地,他已經有畫過第一幅的經驗了,再把從B畫得到的經驗,繼續去畫被擱著的A畫。
所以有人說,這第二幅畫(A畫)畫的比第一幅(B畫)好!
A畫現在掛在英國國立美術館,就是世人說的最晚出來的第二幅。
現在問題的是,究竟是A畫抄自B畫的?還是B畫抄自A畫的?
同學說,兩幅都是原作。(好模糊啊)
老師說這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如果從觀者來看,他認知中知道只有一幅原作,那麼他看到的就是原作。(好模糊啊)(老師又扯到國旗本身是一幅畫還是畫了一幅國旗的畫?長篇大論淘淘不絕...)也有人說,買主不喜歡B畫裡面人物的動作,退貨了,達文西回去把A畫重新畫過再還給買主,買主才接受。所以如果從買主立場來看,第二幅才是他要的,在他眼中才是貨真價實的正牌原作,第一幅不過是被退貨的瑕疵品。(同學說那達文西應該銷毀才對!)
觀者知道原作有兩幅的話,就有了比較的心態,就看你喜歡哪一幅,你認同就好,這不用急著去註冊的?(啥?我喜歡幹嘛要去註冊啊?)
總之,光是看同一位藝術家的兩幅一樣的作品,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來逐一釐清;遑論其它?
接下來還有另一波爭議:沃荷的普普藝術。說到這個大家一定會知道,瑪麗夢露、貓王、毛澤東等名人的肖像不斷印製的大量印刷。這又牽涉到複製和原作之間的討論....
《抄襲、致敬和挪用,有何不同?》
https://reurl.cc/m9Q7WM
齋主這文章是好文,也幫我們把上面的詞彙釐清了。
真的,要釐清很久,好燒腦啊!相信不止我一個,喜歡藝術、動漫和同人誌的人,也想了解這些觀念的差異。現在看到 #阿橋社 和齋主介紹《原創的真相》,正好可以幫我逐一整理。很想看看這本書。心頭上的疑雲才能放下。沒抽到的話,我還是會從別的管道去找那本書來研究看看,感謝 #阿橋社 和齋主的介紹。
剽竊意思 在 有錢人想的都一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懂美國政治,但對拜登的堅持、毅力及意志感到佩服。
---------------------------------------------------------------
你覺得拜登有多痴呆,他就有多傳奇,當你被打倒了,一定要一次次地站起來-拜登.川普給拜登取了很多綽號:
「瞌睡喬。」
「結巴喬。」
「失憶喬。」
「痴呆喬。」
其實不僅僅是特朗普,連很多中國人也這樣認為。拜登真有這麼不堪和痴呆嗎?並不是。
你覺得他有多不堪,他就有多牛逼。你覺得他有多痴呆,他就有多傳奇。
拜登出生於1942年。
他不像特朗普,
生下來就是富二代。
不僅不富,還很潦倒。
拜登父親原是一名商人,
但後來經商慘敗,
慘到連飯都吃不上了,
只好帶著妻兒去丈母娘家蹭吃蹭喝。
可蹭吃總不能蹭一輩子吧,
終於在拜登10歲這一年,
老拜登離開了賓夕法尼亞州,
舉家搬遷到特拉華州,
過起了推銷二手車的日子。
小時候,拜登患有口吃,
所以經常被同學們嘲笑。
他連名字「biden」都說不清,
總是「bi」「bi」「bi」,
半天說不出「den」來,
同學們就給他取了綽號——Bye-Bye。
為了改掉口吃的毛病,
拜登每天對著鏡子,
演講、說繞口令、朗讀詩歌,
終於到高中的時候,
他完全改掉了口吃。
拜登在回憶錄中說:
「說起來可笑,
過去那段結巴使我難堪的日子,
即使能夠避免,我也不想避免。
因為這個毛病使我發憤圖強,
讓我變成了一個會演講的人,
變成了一個更優秀的人。」
高中畢業後,
拜登考上了特拉華大學,
攻讀歷史和政治。
大三的時候,
他認識了校友娜麗亞,
兩人一見鍾情。
大學剛畢業,他倆就結了婚。
娜麗亞領他去見父母時,
老丈人問拜登:
「你以後打算幹什麼?」
拜登回答說:
「我想先成為參議員,然後競選美國總統。」
老丈人聽完笑了笑。
老丈人覺得可笑,
但拜登卻是認了真的。
因為家庭貧寒和口吃毛病,
拜登從小備受冷眼和欺凌,
所以他下決心要出人頭地,
成為一名政治家。
怎樣才能登上政治舞台呢?
拜登發現法律是一條捷徑。
於是從特拉華大學畢業後,
他又考進了雪城大學,
攻讀法律碩士和博士。
1969年,博士畢業後,
拜登加入一家由民主黨人領導的律所,
並競選成為紐卡斯爾縣議員,
就這樣開始了政治生涯。
1972年,29歲的拜登,
決定競選特拉華州參議員。
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因為他不僅年輕,
還沒名聲和贊助。
但拜登沒有退縮,
沒錢在電視和報紙上打廣告,
他就上街發傳單。
租不起場地搞競選演講,
他就挨家挨戶登門拜訪。
結果出人意料,
他竟然成功當選,
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參議員。
可就在拜登當選議員三周後,
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1972年12月18日,
拜登妻子帶著三個孩子去買聖誕樹,
在回家途中,
被一輛大卡車撞個正著。
妻子和女兒當場身亡,
大兒子全身多處骨折,
小兒子頭部嚴重受傷。
那一天拜登崩潰了,
後來他回憶說:
「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
瞭解到為什麼有人會決定自殺。」
拜登悲痛欲絕,
決定放棄剛剛得到的參議員職位,
回家做一個全職爸爸。
可民主黨黨魁曼斯菲爾德對他說:
「如果你這樣自暴自棄,
就對不起妻子在天之靈。」
於是1973年1月,
拜登在兒子病房裡宣誓就了職。
做了議員是不是就得放棄家庭?
拜登並沒有。
他每天很早乘火車去華盛頓上班,
晚上又乘火車回到特拉華,
單程167公里,
火車來回要四個小時,
但拜登一堅持就是37年,
直到2008年他出任副總統。
拜登後來在書中說:
「我開始在兩地之間往返,
想著我陪在兒子們身邊,
哪怕只待上一小段時間。
華盛頓到威爾明頓之間,
每天路上四個小時,
我來回跑了37年。
我這麼做是因為我想和他們道晚安,
然後第二天早上再給他們一個吻。」
拜登單身四年後,
有一天乘坐巴士時,
看到了一幅廣告畫,
上面有個金髮模特,
拜登居然動心了。
說來也巧,
這個金髮模特吉爾,
竟然是拜登弟弟的校友,
弟弟很容易就搞到了電話,
於是拜登就發起了進攻。
吉爾開始並沒瞧上拜登,
拜登畢竟帶著兩個孩子,
誰願意自討苦吃當後媽呢?
所以拜登求婚時,
吉爾立馬就拒絕了。
但拜登真是一個有毅力的人啊,
一次不成就二次,
二次不成就三次,
終於在經過五次求婚之後,
吉爾答應了。
在參議員位置上,
拜登一乾就是十幾年,
1988年,46歲的拜登,
終於忍不住了,
宣佈參加總統競選。
別看拜登現在話都說不利索,
可那時他真的非常擅長演講,
甚至有「偉大演說家」之名。
所以1988年他競選總統時,
一開始的表現真的非常搶眼,
贏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認可。
然而不幸的是,
他被《紐約時報》抓住了要害:
「演講稿剽竊英國工黨領袖金諾克的原話。」
很多媒體借機順藤摸瓜,
又挖出拜登大學畢業論文涉嫌抄襲。
於是輿論沸騰了:
「連演講詞都是抄的,
連畢業論文都是抄的,
我們怎麼還敢相信你說的話?」
拜登無奈地退出了選舉。
倒霉的事情還沒結束。
退出選舉後不久,
拜登去羅切斯特大學做演講時,
腦殼突然一陣劇痛,
他昏迷在地,不省人事。
送到醫院一檢查,
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醫生通過CT掃描儀發現,
拜登腦中長了兩個動脈瘤。
「手術是唯一的生存機會,但成功率只有50%。」
大家以為拜登會死,
但拜登硬是挺了過來。
做了腦部手術之後,
拜登成了一張僵屍臉,
右眼瞼下垂,臉頰動不了。
醫生說:「他可能會永遠僵下去。」
但拜登通過每天練習,
終於在兩個月之後,
成功「復活」了額頭和臉頰的肌肉。
蟄伏了20年之後,
2007年1月,拜登再次宣佈:
「我要競選總統。」
然而不幸的是,
這一次他遇到了奧巴馬。
奧巴馬的風頭太勁了,
在美國刮起了「奧巴馬旋風」,
拜登長嘆一聲,退出了競選。
可拜登萬萬沒想到,
奧巴馬贏得黨內競選後,
竟然提名自己做副總統。
年輕的奧巴馬說:
「我需要拜登來彌補自己的經驗不足。」
於是拜登搭檔奧巴馬,
做了8年的副總統。
在連任第二屆副總統的時候,
拜登的兒子博·拜登出事了:
他被查出了腦癌。
拜登有兩個兒子:
小兒子叫亨特·拜登,
亨特非常不爭氣,
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
2013年由於吸毒,
亨特被開除了美國海軍。
大兒子叫博·拜登,
博與亨特剛好相反,
他是一個非常上進的人,
已兩度連任特拉華州檢察長,
正準備競選特拉華州州長,
被外界視為拜登的繼承人,
所以拜登對他寄予了厚望。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
博竟然得了腦癌。
為了給博治病,
拜登決定賣掉唯一的房子。
奧巴馬知道後,對拜登說:
「別賣那棟房子!我會給你錢。
不管你需要多少,我都會給你錢。」
我為什麼要說賣房這事呢?
就是想說下拜登的清廉。
美國有公務員財產公示制度,
目的是讓全社會監督公職人員收入情況。
根據公示制度可知:
拜登全家共開了5個銀行賬戶,
其中1個賬戶餘額不足1000美元,
4個賬戶餘額在1000-15000美元之間。
拜登夫婦還有5筆債務,
其中兩筆在1.5萬-5萬美元之間,
兩筆在2.5萬-50萬美元之間,
1筆在50萬-100萬美元之間。
拜登一家2014年,
所有單筆開支均未超過5000美元。
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股票和債券。
他要賣的那所房子,
是他和妻子的唯一房產,
估值在10萬-25萬美元之間。
2014年,拜登被列為美國最不富裕官員,
在581名政府官員中排名第577位。
現在有很多人提出質疑:
「拜登沒錢給兒子治病,
為什麼2017年有錢買別墅?」
拜登買別墅的錢是哪來的?
這錢其實是拜登從副總統退位後,
寫書和搞演講掙的,
2017年通過出書和演講,
拜登收入了1100萬美元。
搭檔奧巴馬做了兩屆副總統後,
2015年,拜登做了一個決定:
「明年我要參加總統競選。」
因為在做副總統期間,
拜登積累了非常廣的人脈。
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2015年6月,博·拜登死於腦癌。
拜登37年奔走於華盛頓和特拉華之間,
可見他對子女有多疼愛。
可現在他最喜歡的兒子,
竟然就這樣撒手西去了,
拜登無法承受這個打擊,
整個人一下垮掉了,
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博死後,我覺得我再也不會笑了。」
意志消沈的拜登,
退出了2016年黨內大選。
2017年1月,
奧巴馬任期將盡之時,
邀請拜登進入白宮,
授予他最高國家榮譽——總統自由勳章。
奧巴馬這樣做有兩層意思,
一是為了感謝拜登8年搭檔之情誼,
二是為了給拜登送行。
在奧巴馬心中,
包括在所有美國人心中,
已經75歲的拜登,
政治生涯已經到頭了,
「你可以安心養老了。」
臉上布滿老年斑的拜登,
真的甘心了嗎?
他沒有。
2020年,拜登又回來了,
「我要再次競選美國總統。」
拜登在《爸爸,答應我》一書中寫道:
「痛苦……
剛開始的時候似乎無法忍受,
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痊癒,
但最終我挺過了這場折磨。」
大兒子臨終前對拜登說:
「爸爸,答應我,
繼續前進,不要停歇。」
為完成兒子的遺願,
78歲的拜登,
終於又一次站了起來。
這一次,他成功了。
2020年11月3日,
大選日最後一天,
特朗普還在各地演講,
說要和人單挑。
而拜登則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他去自家附近教堂參加了彌撒,
拜登為何要在最後一天來此呢?
因為此地對拜登具有特殊意義。
他第一任妻子和小女兒,
以及大兒子博,皆安葬於此。
拜登回到這裡,
是想對亡妻和亡兒亡女說:
「吾妻吾兒吾女,
我已盡力,你們可以安息了。」
拜登這一生,
經歷了三場大悲劇:
早年喪妻、中年重疾、晚年喪子。
就像大網紅黃生看金融說的那樣:
「拋開政治和選舉不談,
單說拜登開了掛的一生就值得敬佩。
開了什麼掛呢,
肯定不是外掛,
而是數次高光時刻,
下一秒就墜入地獄。
30出頭喪妻喪子,
忍痛在醫院宣誓就職議員;
往返160多公里上下班,
一堅持就幾十年……
78含飴弄孫的年紀,
雖口齒不靈被取笑拜呆,
還堅持撐到現在。
相比人家,
我們一點小成就小失落,才哪到哪。」
所以,不要覺得拜登不堪和痴呆,
你覺得他有多不堪,他就有多牛逼。
你覺得他有多痴呆,他就有多傳奇。
很喜歡拜登一句話:
「當你被打倒了,一定要一次次地站起來。」
「起來"是拜登的口號,
每當他倒下時,
他就對不停地對自己大喊:
「拜登,起來"拜登,起來!"
拜登在《信守承諾》中寫道:
「報紙在叫你盜竊者,喬,起來!
「您的妻子和女兒,我們無法採取任何措施拯救他們,
喬,起來!
「手術後,參議員,你可能會失去說話能力,喬,來!
…………
拜登一次次倒下,
又這樣一次次站了起來。
拋開政治不說,
78歲的拜登,
真的是一個與命運纏鬥了一生的英雄。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他,
都不要輕視他,
他是一個永遠值得學習的榜樣,
也是一個永遠值得敬重的朋友或對手。
剽竊意思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tHub Gist 的推薦與評價
一般在學術界的認定中,審查英文的學術文章是否有抄襲、剽竊的狀況並不看哪項要素? ... (3)為避免扭曲他人意思,可以在句中保留大量原作者的文句。 ... <看更多>
剽竊意思 在 代做功課代寫essay assignment代做大學大專論文指導by SYG ... 的推薦與評價
剽竊(Plagiarism)可能是故意的或無意的。剽竊意思是一個人通過或不經作者的同意,將其作品或想法作為自己的,並將其納入自己的作品中而沒有完全提及原作者。 ... <看更多>
剽竊意思 在 Re: [閒聊] 我被excubitorium剽竊始末:理論&調色盤 的推薦與評價
讀了您的留言和維權文,雖然我深感意外,但還是做出幾點說明。
您對我的主要指控為世情/奇情和音樂性兩個部分,以下分別解釋。
世情其實是小說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一支,自宋元已有之,相關著作論述批評至明清皆備,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耙梳小說史時也有專篇說明。與之相對的奇情,是小說、戲劇中極
其常見正反對照手法,一正一邪,一黑一白,以此映襯/推進劇情。
文章的音樂性可由韻、複沓等手法表現,或由文言白話、標點符號的使用加以調節,其中
也牽涉到不同語言也會讓文章內部音樂性產生微妙變化;舉例來說,日本俳句和歐美、漢
文化的俳句就會有不同。討論文字/文章中的音樂性,甚至整篇文章中的張弛鬆緊,前人
談魯迅、沈從文、汪曾祺也多提及。
事實上,文章不只可以和音樂做出連結,也可和繪畫相互參照,東西方對詩畫同律的理論
發展途徑不同,但確有其事。甚至,音樂也可和繪畫互相對照,歌德1810年《色彩論》、
康丁斯基(1866-1944)早有論著。
我並不認為以上兩點是剽竊或參照了您的觀點,因為這不是您獨家販售。當然這恐怕不足
以說服您,但在我,莫名被這樣指控,我想我有必要更進一步解釋,並證明類似觀點並不
罕見,以免您以為我是東拼西湊飾詞推諉。
而您有沒有您獨創性的觀點呢?當然有。您提出過的寫離聲對死亡議題的側重,乃至指出
《替身》文中「英雄別戀」,以及前文提到蘇軾贈馬,又或《知否》文中提到的「畫皮」
,這些確實是您的獨創觀點和細心處。
我固然覺得您(及本版許多版友)在書評上頗多精妙處,也感謝那些文章對我的啟發和提
點,但我確實無意於剽竊。在我的《權宦》文底下,有版友提出與您相似,我雖然感到莫
名(原因如上)但只有簡單說明,也沒有特別向您解釋,若這是造成誤解的源頭,我很遺
憾,也願意在此補充說明。雖然(在我看來)是誤解,但客觀來看確有好幾處雷同,我可
以理解您為何做出這個指控,當時也應該處理得更細緻,以免造成您的不快,以及後續風
波。我願意就我當時未能處理妥當這部份做出道歉。後來,為避嫌,我也盡量錯開版上別
人寫過、非常精采的推薦書來作推薦,另外無論此事前後,蒙版友或本版推薦的書單,我
也都有在文章中註明。(沒有到指名道姓地步,但應該大部分都有寫明這是版友推薦云云
)故此,我自認為我並無竊據之犯意。
另,按常理,倘若我有心剽竊,似無必要直接留言稱讚。這樣豈不是拆穿自己讀過文嗎?
(至於您說剽竊您的補遺,如果所指為今天下午發文這篇,呃我起初好像只有推文稱讚?
)
您文章中提出的另一個「疑點」,是我的推薦文水準不一。事實上,我的確沒辦法對每本
小說都有那麼強烈的共感,也不可能每次分析都到位,──說難聽一點,可能也不是所有
小說都禁得起分析細讀──而我在版上貼的推薦文前後橫跨數年,我也會成長,我的成長
固然來自讀過的文本與人給予的養分,但說這是抄襲誰,似嫌太過。
我很感謝您以及本版許多版友在分享書單、啟發觀點上的灌溉,我也對《權宦》一事讓您
不快感到難過,但您的指控,包含慣性剽竊您、無視您的忍讓和警告、尾隨您,恕我不能
接受。
您的維權文我今日第一次讀,口說無憑,但有心的話,閱讀記錄或IP您在後台應該是可以
查到的。
最後,是關於尾隨的指控。讀原創在我是閒暇消遣,偶爾進來看到版友書單或推薦文,看
了一陣子,自然也有我個人自覺與我口味較接近/我信賴的推薦者。推文感謝,於我也屬
常理。但如果我在誰的後面推文就算作尾隨,我想這有點擴大解釋了對尾隨一詞的定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69.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YuanChuang/M.1667739072.A.A2A.html
中所述)您對我觀點養成的疑慮,我也願意盡量向您解釋,至於其他,我想即使我作出解
釋,您也未必能接受。
以下附上我在博碩士論文知識系統上隨手搜尋的結果,我只勾選了「論文名稱」和「關鍵
詞」兩種查詢模式,搜尋關鍵字是「詩畫」、「小說(中的)音樂性」、「世情小說」,
搜尋結果非常龐大,我也沒讀完全部,但應可證明這些是早已有的說法。
又,單用音樂性搜尋會有很多不相關的資料,所以我排除這樣的搜尋方式。
另外,附上一篇1988年的論文《明人詩畫合論之研究》,本文及落落長的參考文獻亦可證
明。
https://ah.nccu.edu.tw/item?item_id=102477
新增補充
講一下音樂性好了。
文學包括韻文和散文,前者如詩詞曲賦,幾乎皆可供吟詠入樂,文學與音樂的關係從一開
始就如此緊密。但以為散文就無韻,這是想得太少。事實上,原文中我提出的幾種方法:
用韻、句法句式、文言白話、標點符號,乃至於語言本身內部的音樂性,都可以構成音樂
(節奏、強弱等)。這應該是高中程度的國學常識。我對聲韻學不熟,但大概知道是一門
講發聲、韻腳的學問(這邊如果有錯請指正),往大了說,我的確很難指出您說的文字節
奏(往寬了說,其實就是音樂性)是何時何地何人的發想,它根本是上千年的累積。
一個字元有一個聲音,不同字元疊加起來,會組合出抑揚頓挫不同表情(這道理和音樂完
全一樣,因為,聲音本來也就是一種音樂)。我在2020年舊文抱怨過《嬌藏》女主角名字
拗口,正因為它對我來說音韻不諧。
語言和音樂的互文,有時候也會很接近某些討論中的「文氣」。(但我自己覺得文氣是更
複雜的存在就是了)
谷崎潤一郎在《文章讀本》(這是一本教人怎麼閱讀小說和寫作的書)中講過和文漢文的
音響效果,再更細緻一點,不同詞性擺放的位置、使用的比例多寡也會影響到聲音(三島
由紀夫在《文章讀本》中對此有專篇詳述)。一般來說,小說因為篇幅之故,通常不會作
這麼細緻的考量──相反地,散文會比較容易達到/看到,因為篇幅較短──但布局時,
仍然會做出各種音樂效果。我們談鋪陳、小說的高潮與收尾,那不單單是劇情向,放回音
樂上也可能成立。而海明威、喬哀思對語言的實驗,當然也是對聲音的實驗。(後來就變
成對翻譯者的考驗)(為避免橫生枝節,先說明一下,海明威和喬哀思在語言上的變造與
與實驗早已是學界公認,這也非我之創見。)
而且,如同我在本文所提及的,不僅文字和音樂、文字和繪畫有關連,音樂也會和繪畫彼
此呼應。
雖然我覺得我這些自證可能對您本人意義不大,但對於音樂性是否為您的創見,又或我究
竟對音樂性有沒有認真思索過,寫出這些,應可一併受公評檢視。
同場加映碩博士論文系統中用詩和音樂性當關鍵字的搜尋結果,抽換詞面為詞曲賦文應該
可以找出更多。
※ 編輯: excubitorium (42.77.34.81 臺灣), 11/06/2022 23:27:12
※ 編輯: excubitorium (58.114.169.45 臺灣), 11/07/2022 07:42:00
論可以,但對我是怎樣的人、我的言行揣測,大可不必。
※ 編輯: excubitorium (223.139.69.175 臺灣), 11/08/2022 10:38: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