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節快樂
很多人說Quebec City / Levis很悶,其實某程度都正確架,今日天氣好,我們的活動是帶肥仔到Quebec City閒逛公園:Parc du Bois-de-Coulonge ~ 一到步:哇!car park已滿,感覺好像整個QC city也來了野餐的感覺(汗)印證了Quebec City 真的沒什麼景點的道理😂 不過其實對我來說問題不大啦,我在日本鄉下也住了三年鄉下,現在只不過是住在一個城市版的鄉下😌😌
話說終於等到春天啦,🌷🌷已經開花💕💕
#移民加拿大
#魁北克
#加拿大生活
加拿大生活 悶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客途秋恨》:既親密又疏遠的「局外人」
.
曉恩在英國讀書,畢業後,回到香港參加妹妹的婚禮,妹妹跟著丈夫搬去加拿大生活,曉恩暫時留在香港陪伴母親,母女倆感情並不好,總是吵架,直到一趟日本探親之旅,才讓曉恩對母親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
#許鞍華 導演的《客途秋恨》,把母女關係、故鄉他鄉的矛盾情感與心情,處理得細膩。曉恩年幼時在澳門長大,爺爺奶奶對她特別疼愛,面對寡言沈默且嚴厲的母親,曉恩有著距離感。電影前半段,母親煮了菜要女兒一起吃,但爺爺奶奶卻在房間另一端煮一鍋菜,曉恩總是棄母親不顧,跑去跟爺爺奶奶吃晚飯。年幼的曉恩不懂母親為何這樣「古怪」,反而幫著爺爺奶一起「欺負/排擠」自己的母親。
.
曉恩長大後才知道母親原來是日本人,當年日本戰敗,不太會說中文的母親在澳門與公婆一起生活,母親在婆家的地位低落(她的弟弟又對姊姊嫁給中國人感到不滿),加上丈夫長年在外打拼,女兒年紀太小不懂事,心事無人知,苦只能往肚裡吞。後來跟著丈夫搬去香港居住,學會了中文,心情像是脫韁野馬,穿著打扮舉止談吐都變得外放(補償心態),曉恩看著母親的轉變,既是驚訝,也是瞧不起,覺得母親像是暴發戶,不斷展現(吹捧)自己最好的一面,#彷彿怕別人看不見她的幸福。
.
妹妹婚後,曉恩陪母親回日本探親,不會說日文的曉恩在日本被親友們熱情地包圍,旁人講什麼她都聽不懂,不免有些尷尬,她就像是當年的母親,成了家裡的「局外人」,即使旁人好禮相待,依舊感到寂寞與孤單。或許是感同身受,讓曉恩稍稍懂了母親內心的苦悶(無法融入群體),也比較能理解母親逢人便說自己的女兒多乖巧多好多棒的行為,像是在自我安慰(催眠)當年的「選擇」(嫁去中國)不是錯誤的決定。
.
「這裡菜不對了,生生冷冷的,肚子裡老有空空的感覺,還是廣東菜好...」
.
然而,《客途秋恨》最妙的設計是母親在澳門和香港生活了十幾年時間,回到日本探親,母親也對日本感到不適應。年輕時公婆嫌媳婦煮的菜生冷難吃,怎知老了,自己也抱怨起日本菜生冷難吃。《客途秋恨》看到後段,我其實是很同情母親這個角色的,日本是她的故鄉,理當親近,只是離鄉太久,回到日本難免被當成外人,多了分生疏(生活習慣在過去幾年也已經改變)。香港是母親的落腳之處,但她在香港又會遙想與思念自己的故鄉,覺得跟香港既親近又有些隔閡。我想,在他鄉打拼或生活的人,都有著與曉恩母親相近的心情吧,不管身在何處,「異鄉人」的身份,總會一再地浮上水面,無法遺忘。
.
《客途秋恨》談母女情與身份認同(香港、中國、日本)的部分很有意思,可惜我看的是中文配音版,口白的情感生硬,讓人無法全心投入劇情中;另外,曉恩的舅舅(大舅)一角,讓我看得不是很明白,大舅剛出場時,表現的好像完全不會說中文,但影片演到某一段,他又能用中文流利地跟姪女(曉恩)互動,由於大舅年輕時曾經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所以我覺得他「應該」會說中文,只是曉恩第一次跟大舅碰面時,她說自己不懂日文,大舅還是一直對曉恩說日文...
.
最後,#陸小芬 在《客途秋恨》的扮相很美,但或許是對她太過熟悉,總覺得她不像日本人,應該說,陸小芬的肢體語言很不日本,但放在《客途秋恨》這部片,「很不日本」的演法,又似乎可以成立?母親為了融入異國環境,或許很努力地掩飾自己是「日本人」的事實,久而久之,也就忘了自己原先的模樣吧。另外,陸小芬跟飾演曉恩的 #張曼玉,年紀相差不到十歲,硬要陸小芬演媽媽也太勉強!!!這讓我想起達斯汀霍夫曼演出《畢業生》時是 30 歲,而飾演羅賓森太太的 Anne Bancroft 則是 36 歲,兩人年紀差不多,但一個演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一個卻是中年婦女...外貌成熟(老成)的人碰到娃娃臉的人,應該內心都會有點不爽吧!
加拿大生活 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花痴太太】
昨天太太去抽血檢查,回程的路上順便去常買花的超市彎一下,看到有賣芍藥的塊根,整個人喜出望外,買了兩袋回家,要找時間來種在院子裡。
更巧的是,周末太太原本要買,卻花況不佳而作罷的鬱金香也重新補貨,各個含苞待放,選個溫柔粉嫩的粉紅色,兩束十朵才六塊多加幣,再加上原本買好的黃色百合,可以給太太帶來一整週的好心情,很值得。
這次回到加拿大,太太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調適,適應這裡和台灣各種便捷的落差,生活步調的天壤之別,還有因為疫情失控必須一直關在家裡的鬱悶與恢復正常生活的遙遙無期,還有一個人從早到晚日復一日的辛勞育兒,都讓太太覺得很喘不過氣,一度覺得好不容易遠離的產後憂鬱又在和我招手了。
好在,和我同為異國人妻的姐妹安慰我,通常他回來以後,都要花兩個月的時間調整適應,才讓太太覺得原來有這樣不習慣的人不是只有我一個啊,那就多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適應吧!
不管怎麼樣,疫情下帶著孩子終究不能隨意地移動,既然選擇回加拿大生活,那就努力找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吧!
常被男人戲稱花痴的太太,就繼續沉迷於花花世界,每週固定買束花插在餐廳、客廳,看了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
然後,對園藝一竅不通的太太,繼前年繡球花、去年百合花以後,今年躍躍欲試想再給院子添點新成員,除了芍藥,還想再種兩株粉色繡球花,也想再種棵玫瑰和杜鵑,讓院子更熱鬧美麗些,為明年春夏多準備點驚喜,也享受在台北難有機會接觸的園藝之樂。
然後,把妝點家裡的相框組一點點用起來,又在網路上找有設計感的掛鐘,儘管進度因為要照顧大包而緩慢無比,但總是有份期待,希望把天天待的家裡弄得更符合太太喜歡的樣子,從中讓自己更有歸屬感一些,也讓一天一天長大的大包,有個溫馨漂亮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