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個冧把,今年升得最勁]真係喎,升得勁過金,勁過銀
咩冧把咁架勢?之唔係,lumber .木材價格。
TLDR:木材價格升到癲,跑贏晒黃金白銀。不過應該只係短期失衡。同埋個市場冇乜交易的,唔好太興奮。木材嘅本質(周圍都有,又大件又重又平),令到佢好難有一個真正嘅全球期貨市場。
1. 我覺得埃汾算係咁。講過兩邊作戰,雖然好文多數去晒Patreon(https://bit.ly/31QmYj7),但我都承諾過呢邊繼續有金融薯片金融花生金融利口樂金融加應子金融山渣餅。
2. 埃汾呢期都在Patreon講咗唔少黃金,十五年前真係想像不能。金價今年升得勁,好似勁過Nasdaq.但銀價好似仲勁。不過,同木材畀,仲係要輸
3. 芝加哥木材期貨(真係有的,不過就冇花生期貨,大陸好似有),升咗超過一個開,係今期最強勢嘅商品。金價先升得三成幾,小兒科。
4. 原因?都係供求。供應就緊張(邊個同你去鋸樹?況且,工廠都停啦)。需求?就因為鬼佬個個在家冇嘢做,不如搞搞間屋咁喎。如是我聞。另外,美國呢排啲房屋銷售好勁!點解?咪又係萬惡嘅聯儲局,供樓3厘有找,唔買就笨(唔好同香港嗰啲1厘幾比,香港人係唔會唔供樓的,最多燒炭,所以銀行風險不同,美國掉低條匙做余文樂就走咗去啦)
5. 原來買木係(你估我乜都識?但心底我永遠謙遜,謙遜過上杉謙信)斷板英尺(Board feet)咁買。最新係830美金一Board feet。其實月頭已經破咗之前嘅頂位650蚊,係早兩年,加拿大寒冬搞到運唔到木(拿,氣候變化呀!)。就只係上星期,木材價已升咗13%。業界人士話史上最癲
6. 不過似乎呢個供求失衡,主要係嚟自供應嗰邊。都合理,邊Q有咁多人裝修,工都冇啦。其實係好多廠早早減咗產能,諗住需求會勁跌,點知減過龍。原來好多人買樓!
7. 所以,呢啲失衡,應該好短暫啫。之前產能減得太勁咁解,開返機咪得。
8. 但又留意下,雖則木材供應量又大,使用又多,市場明明好大。但其實期木市場係冇乜交易嘅,甚至唔係一個全球市場。原因?大約你都估到,好多地方都有啦,運輸成本啦。我唔通運幾櫃去美國賣咩。但掉轉頭,個價夠癲,自然就計得掂條數。而家就真係有歐洲運去美國賣。
9. 又話時話,同樣十分有用,但點解有期糖,但冇期鹽?
———————————————————————————
10. Bonus:阿叔細個嗰時,邊有咩互聯網呢。而埃汾其實細個唔多睇報紙,睇得最多就鹹版,由開心坊睇到男極圈,由勁抽上中下睇到炒三鮮,甚至都未有肥龍骨精強。咩金融經濟當然拎去燒嘢食透爐。
11. 咁點接觸財經資訊?就係,睇電視咯。嗰時朝早起身,好似係亞視(我估係因為睇卡通),朝早定必有悶到仆街嘅國際金融環節(而家埃汾呢度就將呢啲嘢馬戲團化荷蘭叻化)。例如會講,波音飛機,十八個七,升一毫。埃克森石油,十四個二,跌兩兩。柯達照相,廿三個八,冇起跌。甚至仲會有日本股票,明和不動產(但我唔記得係點報股價!)。記住,當年東京先係亞洲國際金融中心,而東京就當然冇行甚麼common law.當然,當年仲會報英國上市嘅香港股票,香港電訊(定果時叫大東電報局?),匯豐銀行。
12. 報完呢堆嘢,就有外匯,冇乜特別,頂多係後期出現咗一樣叫做ECU歐洲貨幣單位嘅怪胎。有關ECU,歐洲一體化,以及咩歐洲煤鋼共同體,舊文寫過(https://fbook.cc/3EVM)
13. 之後就係最精彩嘅環節。商品期貨。因為小學雞,根本唔知咩波音飛機(阿叔我21歲先第一次坐飛機,但應該11歲就打飛機)(*),亦唔知咩杜邦化工。但,我就大約知道芝加哥期銅,紐約期糖(好似冇的,我作)。
14. 但,我細細個已經諗一個問題:點解,只係得期糖,冇期鹽?問大人,大人當然唔會識。唏我老豆地盤佬嚟架,十分鼓勵我打多啲機(同飛機),唔好煩佢。
15. 事隔廿幾年,我先知點解,只有期糖,冇期鹽。其實以前好似寫過。但我係睇 Economist 知道嘅!然後覺得呢本嘢,有意思有意思。再加上嗰時仲有篇文,係有名嘅climate change skeptic Bjorn Lomborg所寫,十分精彩。此人後來本書仲拍戲,叫做Cool It(https://bityl.co/3CFh),香港電影節有上,中文譯名就叫《冷眼真相》。擺明同戈爾Al Gore嘅《絶望真相》打對台。理性討論,應該係咁的。
16. 實情Economist係我在英國讀書時買—但唔係為讀書或乜:主要係因為成日唔返學,去咗歐洲旅行,當年又未有咩智能電話之類,坐火車係冇乜嘢做的。Economist最好,各大火車站必有得賣,仲可以扮下嘢
17. 呢個唔係Economist 廣告,如果係嘅都真係幾型。但,不如搵次真係寫下,點解只有期糖,冇期鹽。原因?其實同頭先講「冧把」都差不多。
(*)我連失身記都可以寫(https://bityl.co/3CHI),幾歲打飛機呢啲真係小兒科。是真的,我嘅願望,就係臨死前,可以好似太宰治咁,寫返本《人間失格》—「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冇錯我當然睇過《人間失格》,而我在仙台尋找魯迅之餘(https://bityl.co/3CHO),亦都有去青森尋找太宰治,仲有東京神戶尋找村上春樹,新瀉尋找川端康城 (https://fbook.cc/3EVQ)(最後一次去日本,so sad)。最後應該剩返台北尋找白先勇,同埋Warwick尋找曹捷
———————————————————
Ivan Patreon 狼耳街華人,一個星期至少三篇,一個月一舊水唔使,兩星期已超過400人訂,仲有兩篇免費試睇:https://bit.ly/31QmYj7
————————————————————————————————
最新收費影片:點解買金?點樣買金?點解港紙好快會下試7.85?咩公司20年冇減過派息?仲有咩疫情受惠公司少人講?
簡介及以前嘅片(未睇可訂):https://bit.ly/3iYMD0F
報名嘅,課程編號CC007:https://bit.ly/3ahugA3
報完名交咗錢,呢度log in:https://bit.ly/3gYXu9e
之後按最頂「按此觀看」就得
仲搞唔掂嘅,睇埋下面,或者搵客服,或者PM我。
-------------------------------------------------------------------------------
內容:
*美元弱勢,港紙將更弱勢
*紙將將由7.75趺落7.85
*買黃金:美元受壓銀紙亂印
*買黃金的四個實戰方法
*另類疫情受惠股
本星期內特惠售價: $80
課程編號:CC007
觀看期限:首次播放後一星期及限每影片4次
客服whatsapp: 6383214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炎天暑月,天水圍宛如一座密樓圍城,滴風不漏。 高樓下,一路之隔,有一處奇怪空曠地。內有一家小醬油廠,和一排排深啡色的瓦缸。 醬油廠和瓦缸是一個中年男人的命根。 男人叫黃國輝,九龍醬園第三代掌舵人。他一生,與醬油有糾纏不清的關係。 曾經忽視到珍而重之。 今天,他每年的生日願望,是長命百歲。人健在,醬園...
加拿大華人搵工網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線的年輕人:
〔在老華僑和竹升之間 – 1.5世代的狹縫掙扎〕
廿來歲的Annisa(化名)的打扮,和一般香港女大學生無異,白波鞋白T恤配短褲,一頭長髮配圓型眼鏡,眼鏡後是一對靈巧而敏感的眼睛。小耳環和小頸鍊帶出少女味道,用來綁頭髮的彩色橡膠圈套在瘦削的手腕上。但她一開口,用語和香港學生又有不同。「我唔Get,最Bug我」;她會用北美洲政治正確的字眼「Partner」去形容一對戀人。
數年前Annisa在香港中學畢業後, 到加拿大升讀大學,在大學圈子她結交了竹升友好,也認識老一輩的香港移民。反修例運動前,她沒有特別想過自己的定位:
「以前我們這批香港來的留學生,好像潛了水一樣,最多在大學搞一些廣東話辯論比賽或學術座談會,大部份時間會被當作是CBC同類(Canadian Born Chinese,加拿大出生華人,又稱竹升),但一場反修例運動後,我們幫手籌辦聲援香港的活動,取態明顯和竹升不同;但又和來了幾十年的老華僑有區別。如果竹升是移民第2代,華僑是移民第1代,我們就是『移民 1.5世代』(Generation 1.5)。」
反修例運動在海外華人圈子引起關注,與香港人有連系的移民人口之中,以往只有「老華僑」和「竹升」兩類人,1.5世代的崛起,是反修例運動所引發,於海外漸漸成形的一個嶄新群體。
Annisa形容:「我們人數不多,在每個大城市可能只有數百人,都是18-25歲,於香港讀完高中才過來,於這邊讀大學。大學生的心態較開放,既能明白西方主流社會,也對香港有深厚的感情。」互聯網亦把不同西方國家的1.5世代連結起來,形成了一個超越個別國家界線的虛擬群體。
1.5 世代使用社交媒體習慣是這樣的, Annisa 主要用臉書接收資訊:「香港的資訊,我們會直接follow社運界年輕領袖,根本不需要從香港媒體拿消息;另外也會看加拿大主流媒體新聞。中文和英文資訊比例,各佔一半一半。」
這種「一半一半」剛好反映1.5世代的處境,夾在西方主流社會和華人圈子之間。老華僑在加拿大,主要從廣東話傳媒接收資訊,看TVB、聽華人電台、看中文報紙;竹升則接收純英語主流社會資訊。「我們的難處,就是無論跟那一邊講嘢,華僑定竹升,都一定會出現分歧點。」
老華僑不是跟1.5世代一樣緊張香港嗎?
她留意到老華僑,即使關注香港新聞,但有一種「隔岸觀火」「置身事外」的態度。「老華僑好鍾意講,以前香港有幾好,現在香港有幾差,所以當年來了加拿大這個決定很對,好彩走了到加拿大,上了救生艇。華僑心態係只要加拿大畀個避風港畀佢,等佢安全,搵到錢,佢就唔理主流社會發生咩事。」
至於竹升,Annisa也溝通不了。「竹升覺得,Why care about Hong Kong? 香港對竹升來說,簡直係irrelevant,係『一個唔關事既地方』。即使父母是香港人,他們也會只關心北美洲發生的事。」
華僑留在唐人圈,竹升已融入西方,1.5世代在青春期才離港遠赴海外,記得香港的一切,對香港仍然着緊,亦擁有與主流社會溝通的能力。
去年反修例運動,Annisa天天留意資訊,籌劃支援活動,差點影響學業。 反修例運動後,他們可以用英語與主流社會溝通,也擅於把香港故事解釋給外國人聽。
Annisa去年接受不少傳媒受訪,諷刺是,面對西方傳媒反而較自在,「西方傳媒最多是不明白甚麼叫『一國兩制』;但海外中文傳媒訪問我時,常追問我『認唔認自己係中國人』這些題目,把我視在作『現在新一代年青人』的代表。我感覺自己和那些華人傳媒的主持,好像處於對立面一樣。」
與華僑有別,又未致變成完全的外國人,這種身份認同的遊移和不確定,令1. 5世代感到孤單。Annisa留意到一個有趣現象,關於語言運用上:
「竹升自己圍埋會講英文;我們這班1.5走在一起一定講廣東話。但當竹升和1.5相遇,大家會先講廣東話,如果有爭拗,竹升就會變番講英語,這是明顯竹升想和1.5拉遠距離的做法。」
爭拗的話題是甚麼?Annisa記憶中,例如談及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衝突,竹升會用英語回應,批評香港人不應如此針對來自內地的人,多數是關於中港矛盾的題目。
最令人訝異是,留學數年,亦令 Annisa發現自己的價值觀,與香港同輩年輕人有所出入。Annisa在大學修讀社會科學,經常思考社會公義問題。
「有啲香港朋友會話,你做乜會分享Black Lives Matter的新聞,香港已經夠多問題,根本沒有餘力去關心這些,叫我別浪費時間去分享外國新聞,多點分享香港新聞,這些都令我氣結。」
她說,1.5世代在西方社會生活,對國際線的想法,明顯和留在香港的同輩有差異:
「我們不能只要求其他國家的人關心香港,你要人地外國人care你的同時,你都要care番人地外國人。你不是要向外國人討拖捨拿同情,希望別人可憐你才出手幫你。你要讓外國人明白,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北美洲警暴和香港警暴,表面上看起來或相似,但整個脈絡不同,他們有種族歧視的歷史背景,所以要深入明白別人社會發生甚麼事,才可以為香港進行遊說。」
Annisa說,隨着香港近日局勢發展,很多港人把西方國家想像得越發美好:「香港人對對歐美國家有種Fantasy,覺得西方國家有民主,好羨慕,怎樣也一定比香港好,覺得別人沒有社會問題。坦白講,裡面有種『崇洋』心態,甚至是對白人有種『優越想像』。以為去到外國生活,就會見到白人,講牛津英語。但其實西方主流社會,特別是大城市,現正嚴厲批判緊白人至上心態。」
她看到一些華僑父母,沒辦法融入主流社會,不肯接受西方價值,最終與竹升子女衝突:「希望子女與華人或者白人拍拖,若果子女跟非洲裔、印度裔、原住民加拿大人拍拖,一定爭拗,因為有些華僑骨子裡看不起非華人的其他少數裔族;又或者要求子女讀書選科一定要實際,例如要讀工商管理和理科。」
Annisa的朋友在大學選科上受父母影響,她則逆流而上,挑選了甚少華人修讀的人文學科。去年更常把香港納入功課作研究命題:「以前研究香港,老師同學都沒有反應,唔明我做乜在加拿大研究香港;反修例之後,我交功課研究香港,同學老師都好接受,好喜歡,覺得好hit,因為常在新聞見到香港,認知多咗。我感覺好奇怪,我從來都做緊同一樣的研究。」
Annisa承認,在1.5群體之中,她這種修讀人文學科,常思考社會公義的性格,是異數。「面對加拿大選舉,1.5世代圈子裡,想的也是很實際,這個政黨是不是會促進經濟,那個政黨有沒有機會贏。去年加拿大選舉,我也是含淚投票,策略上不想另一個黨贏而投,都好無奈。」民主在西方社會實踐起來,Annisa明白還有很多問題。
近來有人提出在海外建立「新香港」方案,Annisa瞪大眼,語氣有點重:「幻想要在外國建立另一個理想香港,把整個香港搬過來,那真是不妥,令我想起『白人殖民』的歷史,你把自己那一大堆人和那一套文化搬過來,把本來這裡的人逼走,把自己那一套成為主流,那真是令我很困擾。」
對於很多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她亦有一些想法:「香港人去到外國, 別圍爐取暖,只圍埋和香港人一起。也不要把外國國籍變成一種工具,只想避開香港的風頭火勢,去拿別人的福利,躲在自己的社區。要有心理準備,去了解當地社區的問題,要思考如何和主流社會結合,和當地人建立關係。」
對於未來,Annisa說,竹升視西方社會為家,華僑亦已落地生根,1.5世代的將來十分不確定:「我覺得留在加拿大可以,回香港亦可以,我們這一批人要思考的是,回香港去面對現況,又或者留在外國繼續國際線,建立自己在海外的事業。」
畢竟年青,還可以選擇。Annisa 說,近來香港局勢緊張,仍留港的父母勸告她:「最好唔好返來,香港而家咁差。但是我的反應是,吓?我對香港有感情,唔係話斷絕就斷絕,唔係話唔 care就可以唔care。」
有一種心痛,沒法逃避:「相比起華僑果種抽離,竹升果種唔關事,我們1.5世代,可以話係心態上在海外最 care香港的那一批人。」
加拿大華人搵工網 在 千頌C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有啲難揀啊
2018年,來得快,去得快。又到年尾,一年一度,【收市閒情】財圈「柒事回顧」又係時候放榜了!
第七位
Package Lau劉鳴煒,一向都知自己俾人批評離地,但佢唔怕!繼當年一句「去少幾次日本就買到樓」言論後,再獻新猷!接受訪問時大談「理財心得」,內容大約係:十歲生日收十萬利是(現金!用公文袋裝嘅),然後半年來每日數銀紙,最後存入銀行!
佢嗰種話知你「百姓嘅理財,係一蚊一蚊咁儲;佢嘅理財係十萬十萬咁數」嘅態度,自成一派!終於因為做人完全無公關,而奠定佢香港首屈一指「投胎KOL」地位,得到呢項殊榮,實在係實至名歸。
廣告
第六位
社會要進步,講求破舊立新!公司業績「業務回顧及展望」嗰Part,冇人立法規定一定要寫到好老正架。
中國地產(1838)大股東兼董事總經理汪世忠,就深明呢個大道理,將業績變成自己嘅Blog,更率先引入「潮文體」,劈頭一句「美國與全世界為敵」,然後再講「美國的敵人特別多,幸好川普沒有毛澤東的智慧,拉一個打一個,佢係打晒全世界。」……
本來呢位汪生展現真性情,實不為過;之但係,最慘俾人發現佢抄文!文章同筆名方卓如嘅龔耀輝《信報》一篇專欄極度相似!喂呀,真係醜死鬼!
而最後龔耀輝就事件回應,「歡迎各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然後…紅芯瀏覽器再一次中槍。
第五位
講到年度「柒事」,如果小米(1810)唔上榜,你一定會話我造馬!咁多年來,都好少可有一間公司搞上市,搞到激嬲晒中港傳媒,令兩地媒體槍口一致!小米公關對記者點無禮貌都算,最低B係現場放一份「如何預防記者」文件任記者拎,仲大大隻字印上「媒體不負責任」呢六隻大字!
好啦,公關我唔講,因為佢已俾人炒咗,我講返業績。小米半年行政支出104.57億人仔!唔好嚇親,因為呢粒數背後重頭戲係,雷軍袋99億人仔人工!最好笑係,雷軍竟然話對出咁大份糧全不知情!喂呀!口裡說不,口袋應該好誠實吧!
好啦又話說,小米7月上市時,上市價17蚊,依家最新12.94元,潛水逾兩成。而雷布斯,作為一個負責任嘅主席,喺11月時講過一句非常負責任嘅說話:「小米IPO我沒投贊成票,遲兩三年上市更好。」
第四位
港交所(388)「香港金融大會堂」農曆新年後開張,本來喜事一宗,偏偏個「貝字牆」設計一格格勁似骨灰龕。設計唔講,依家我哋要講Content,牆上除咗有「賺」、「贏」、及「賞」等字外,仲驚現「貪」、「賊」、「賄」、「賂」及「賤」等含貶義字。畀人笑足一日!
之後港交所點做呢?佢就揀晒啲貶義字出嚟,然後直接搵黃、灰、啡色板摭住佢,由「貝字牆」變「馬賽克牆」。即係咁,將衰嘢摭住佢,未必係港交所嘅處事態度;不過呢單嘢陣膠味,就真係點摭都摭唔住啦。
第三位
李嘉誠上年放售中環中心,金利豐(1031)朱太、小巴大王、磁帶大王…一班有錢人夾份用402億元接75%業權!嘩!同人講,我係中環中心大業主呀!幾威!幾型!中環嘅中心喎!
哼!點知好衰唔衰,一接,他們就摸頂了!
依家有啲就沽都沽唔切,搵下家接火捧;有啲就搵傻豬租客天價承租,然後俾人撻訂,又再搵下一個傻豬租…不停輪迴。其實個估值撐得一年,仲撐唔撐到多半載呢?
以太空價接商廈然後出事嘅,又點止中環中心呢?君不見恒大(3333)家陣大大鑊?
2015年用125億元,向華人置業(127)買成幢美國萬通大廈,依家改埋名做「中國恒大中心」!不過,恒大依家仲未供完,未來三年每年俾12.5億先供甩。之但係,恒大孭住過萬億債,之前仲傳佢按左成幢大廈去撲水!如果最後還唔到錢,要成幢畀返大劉……到時會點?我會畀「柒事回顧」第一位佢。
話分兩頭,呢兩座大廈嘅下場,可以睇到一個結論係,香港大孖沙眼光,係世界級!
第二位
唔使點解釋,一定係中興(763)!以極度低智慧手法,去違反禁令,靜靜雞同伊朗做生意,仲要畀人輕易踢爆:例如搵個同伊朗有血海深仇嘅猶太人去做公司律師,最後律師同FBI放料;白紙黑字寫晒同伊朗交易策略,鉅細無遺講公司點避開監管,然後放上網廣傳……呢單嘢豬到一個點,係連國資委都無眼睇,直斥「中興系列應對十分愚蠢和被動」。(回顧:https://bit.ly/2qTFFRn )
最慘係咩,畀特朗普拎住中興一堆犯罪證據,等佢出師有名,為一連串貿易制裁行動揭開序幕!
至於華為呢,年尾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捕,指佢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與此同時,提一提大家,中興當日流出嘅文件,係有寫晒華為同伊朗交易嘅手法,仲話要「大家!我哋要學晒對家嘅精粹!」
第一位
嚟到最後一位!唔使諗!劉央!今年4月,佢講過一句,「我在405元以下增持騰訊(700),增持了很多!單日買進6億元!騰訊2020年,升到1000元!」現時騰訊最新報310元,距1000元「牛央價」,仲有2.2倍潛在升幅(曲)。
by千頌C@堆填區
http://fb.com/winbigwok
加拿大華人搵工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炎天暑月,天水圍宛如一座密樓圍城,滴風不漏。
高樓下,一路之隔,有一處奇怪空曠地。內有一家小醬油廠,和一排排深啡色的瓦缸。
醬油廠和瓦缸是一個中年男人的命根。
男人叫黃國輝,九龍醬園第三代掌舵人。他一生,與醬油有糾纏不清的關係。
曾經忽視到珍而重之。
今天,他每年的生日願望,是長命百歲。人健在,醬園才可繼續在空地上,親吻陽光。
九龍醬園,100年老字號,但無論工廠招牌,產品招紙,甚至黃國輝的卡片上,都很少出現九龍醬園一名。有的,只是美珍這兩個大字。當中原來有轉折。1917年,黃和甫(黃國輝的爺爺)和幾個鄉親合作,創立「美珍醬油菓子廠」,生產豉油、醬料、涼果、酸果等,主要賣埠歐洲。生意一直不俗,直至1941年,香港淪陷,因正值日本攻打美國,見「美珍」招牌有個美字,頓生憤懣,切斷外銷之路。當時已傳到第二代黃洪(即黃國輝的爸爸),將美珍改名,其時醬園設於九龍城,遂信手拈來「九龍」一名,專注內銷,獲不少街坊食客賞識,亂世現生機。戰後,他們決定保留九龍醬園字號,服務香港,美珍繼續主攻外銷市場,花開兩朵。「所以九龍醬園,其實即是美珍。」
五十年代是豉油盛世。「我聽阿爸講,香港嗰時有五大家頭,華珍、宜珍、冠珍、美珍、品珍,我們排第四,嗰陣好巴閉,做豉油真係有出頭天。」當時香港經濟起飛,九龍醬園出口內銷生意兩得意。那時坐巴士不過一毛幾角,他們卻能靠賣豉油,年賺過百萬。全盛時期,西環、中環、銅鑼灣、天后和筲箕灣皆有分店。九龍醬園,於醬油界是無人不曉的巨人。
奈何到八十年代,地價急升,需要大片土地的豉油業大受打擊,又因粗製、廉價豉油氾濫,令珍字輩老派豉油廠一顆一顆墮落,有的移民,有的轉行,有的不再生曬豉油,輝煌日子成絕唱。美珍醬園,也要從九龍城搬到元朗屏山,部分廠房被迫北移至大陸,門市只餘嘉咸街一家,他們更獨靠美珍的外銷生意,補貼九龍醬園的本地生產。黃國輝說笑道:「如果當時無賣塊地畀政府,留到依家,可能好似人哋賣豉油賣到起咗XX花園。」八十年代是豉油業最艱難的時間,偏偏黃國輝卻在這時接手祖業。
人在異地 方知誰最珍貴
天天吃着豉油,小伙子不會細味其中,到失去時,才發覺有些東西留在心中。黃國輝18歲到加拿大留學,大學讀農務系,習慣當地生活,惟獨吃不慣西餐,轉吃中餐,卻又覺得不對勁。初時以為水土不服,後來才知是豉油「出事」:「我食靚豉油長大,以前唔覺亦唔識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次,爸爸到加拿大探他,帶來一樽自家出品,他吃後,雙眼發光,是從前吃慣純正的味道,是自己深處味覺的記憶。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祖業。
1981年,29歲的黃國輝,決定回流香港,試過出外找工作,「漁農署、ICAC都請我,係幾巴閉。」但還是心繫家業,最終被父親說服,加入醬油廠。黃家三兄弟中,只有他肯承繼。「始終要有人做。阿哥喺加拿大當會計師,細佬啱啱結婚有家室,我最吊兒郎當,所以阿爸氹我入局,哈哈。」開初他抱着一試無妨的心,但一栽進去,才發現有他珍視的價值。
黃國輝在外地十年,浸過鹹水,知道天空很闊。但自從踏進廠房,他才驚覺原來一家小小的醬油廠,一樣是個大千世界。祖傳家業,秘釀一支豉油,材料、時間、工夫全部都很重要,絕不能急功近利。
製豉油,先要將黃豆烚熟。再將麵粉與黃豆拌勻,給菌營養,讓它通氣。接着是上糟,將黃豆放進攝氏40至42度的房間內,發酵一星期。然後於缸內,淘入攝氏18度的鹽水,在陽光下生曬,平均曬期100日。
「陽光可分解黃豆內的胺基酸,是最天然最乾淨的方法。」九龍醬園的豉油之所以好味,全因其堅持生曬,跟外頭用機器弄乾,風味是兩碼子的事。陽光好,黃豆的胺基酸分解得快一點,豉油會呈黑漆,味道濃郁,豆味猶存,色香味俱全。但若陰天下雨,黃豆未能及時分解胺基酸,色澤未夠,味道稀淡,惟有多熬一會,延長收成期。一切就是這樣要望天打卦,導致不能大量生產。
擇善固執 帶來意外收穫
九龍醬園現時共賣五種豉油,不少都走高質路線,專攻食家市場。經天然生曬的,主要分為「頭抽」及「二過」兩種釀製方式。最招牌的是「頭抽」,用燉雞打個比喻,一隻雞燉一鍋湯,頭啖湯永遠是最濃縮,自然鮮味十足,稱作「頭抽」,加水煮下一鍋的,必然會變淡,那稱作「二過」。其「金牌生抽皇」及「金牌抽油皇」均是頭抽,放瓦缸100日,味香濃,豉味足,賣百多元一瓶,依然有價有市。次一點是天頂、原生抽、甜豉油等,是抽走頭抽後,再加鹽水曬100日而成,正是二過,各賣七十餘元,味道次一等,但依然甚具風味。
他們的豉油與別不同,還因其古董瓦缸,白天吸收,晚上懂透氣呼吸,令豉油味道更鮮活,是石缸無法比擬的味道。可惜瓦缸屬古董,買少見少,加上佔地甚廣,不合成本效益,所以不少醬園,寧用化學方法取替,摒棄傳統。「瓦缸釀製,好多時會帶來一些意外收穫。」黃國輝順勢一指瓦缸邊緣,看到一些鹽的結晶,他說,那是盆鹽。
原來用瓦缸生曬黃豆時,水分蒸發,結成鹽霜,證明鹽度飽和。他隨即用鏟子,從盆中刮出棕啡色的結晶,再放到鋼造網子上,用錘子逐塊敲打。這就是盆鹽,味道帶豆香,鹹而鮮活,用來煮湯,往往令味道更添層次。但盆鹽難求,不常有,所以較少公開售賣,只在食家熟客之間流傳。黃國輝續道,有時夠產量也會賣,但要一百元一小瓶,屬寶中之寶。
即使能製作出高質產品,但豉油生意,在香港,還是不易為。九龍醬園內銷本地,只佔公司的10%,黃國輝需要靠外地訂單,才可找到生存空間。「我們現時最大出口國是荷蘭,荷蘭一個省的訂單,都大過香港啦。貨櫃小的20呎,大的40呎,一落地就收錢。」他們把豉油、醬料、酸果等,用美珍名義,出口到外國,有華人的地方,有中菜的地方,就有他們蹤影。反觀香港市場呢?實在細小,「邊度有得賺呀?計時間、心機、人工,最多打個和。」但黃國輝卻甚聰明,知道香港食家多,懂得欣賞高質豉油,專攻優質市場。論質素,美珍出口到外國的,根本沒法比,就算是AA級,也不過從石缸中榨取。「外國人唔識分,睇價錢做人。係香港食家食客先食得咁招積。」黃國輝從來沒想過放棄香港市場,他只想在狹窄的路上,找出生機。
是故九龍醬園也兼賣不少偏門的失傳食品,如夏天時令的仁稔。「以前錦繡花園附近滿山都係,後生仔未必知係乜!」現時在香港難找,他們惟有從國內特地找回來,每年只有五六月當造,較罕有。將它用豉油與糖醃製,製成小吃,酸酸甜甜,清爽盎然,是悶熱夏天的最佳涼伴。「齋做豉油,齋做香港,真係無得賺,惟有兼做其他,咁先有利可圖。」
不離不棄 路上注滿記憶
黃家大部分人,已經移民加拿大落地生根。惟獨他和父親,這些年為醬油廠鎮守香港。「我唔鍾意嗰邊嘅生活,嘢食唔得,我條根喺香港,始終唔想離開。」他寧願辛苦點,做太空人兩邊走,也從未想過離開。爸爸幾年前過身,工作到九十歲,每個星期落廠一次。黃國輝迄今也六十有七:「我沒冀望下一代接手,反是希望自己健康,做多30年。」他的子女都身在加拿大,暫未有人想回來幫手。兜兜轉轉,就只剩下他,孤身走我路。
黃國輝如老爸一樣,天天回廠,一個人,偶而會想起從前的日子。那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只是當時不知道;他拖着爸爸的手回廠上班,「以前未有屯門公路,行青山公路入廠,好遠,路邊都是牛,好似去旅行咁開心。」言教不及身教,老爸日復日的工作,竟影響了身邊的年輕人。黃國輝應承過爸爸,一日人在,一日都有九龍醬園。
「我好記得,爸爸好勤力,總係做嘢到深夜。有一次,晚上離開工廠,街冇晒街燈,阿爸開車摸黑搵路,搵咗足足一個鐘,佢一直搵光嘅地方。」當年摸黑找路的畫面,就這樣烙在心中,當身在一片漆黑中,他仍相信會有路,和有光。
九龍醬園
地址:中環嘉咸街9號
營業時間:8am-6pm(星期日休息)
電話:2544 3697
撰文: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加拿大華人搵工網 在 冇相關經驗都做到?專門求職網站| 加拿大搵工難?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專門求職 網站 | 加拿大搵工 難? | 有工無人做| 移民 加拿大 | 加拿大 工作 | 搵工 貼士| 加拿大 求職. ... <看更多>
加拿大華人搵工網 在 加拿大求職平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無論你現在持有工作簽證、學生簽證、打工度假身份、 永久居民,還是未開始任何準備,加拿大職場的大門都為你敞開。 加拿大本地僱主直聘機會每日更新 加拿大工作優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