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ng Studio】2017.12.08《銀髮族飲食生活照護全書》誠品台北信義店 直播文字記錄
本場活動摘要:
★這本書是美慧老師出版生涯的第幾本著作
★相當重要的一段影片,一定要看
01.糖尿病在飲食上的建議
02.關於營養品的補充
03.什麼是硒鍺米
04.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非常好的食材與它富含的成分
05.開車騎車的時候要不要機油,要!機油就等於是?
06.控制血糖的部分來自於什麼食材
07.要不容易失智,腦袋要有什麼呢
08.帶狀皰疹跟免疫力有相關性,有2個很重要的關鍵
09.眼睛術後的保健
10.肌肉僵硬的部分可以補充什麼
11.紅燒肉好吃的秘訣
12.蒸魚要好吃的重點與口訣
《銀髮族飲食生活照護全書》─
專為年長者設計的餐點, 吃對食物、營養好均衡
示範/ 林美慧、 張斯蘭(烹飪名師、專業營養師)
►活動時間│12/08 (五) 3:30pm-5:00pm
►活動地點│ 誠品信義旗艦店 Cooking Studio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3樓 (02)8789-3388#3305
►示範料理│ 日式洋蔥肉片、糙米排骨粥、腰果牛蒡蔬菜湯
►入場方式│ 誠品信義書店 歡迎免費報名,活動當天10:00起,至信義書店3樓服務台登記。額滿為止。
►進場時間│15:00唱名進場,如無座位一樣可參加喔!
►直播位置15:30│ 絲人空間(李絲絲)
老化不是銀髮族的宿命,65歲依然有扭轉命運的機會。
只要吃對食物,攝取均衡營養,就能拒絕老年臥病,並贏得人生下半場的快樂生活。
除了飲食之外,日常生活照護亦是一門大學問,身為晚輩可以親自下廚給長輩吃。
全書圖文貼心放大,也適合送給爸媽與長輩,讓他們學會照顧自己,為自己烹調,並好好安排不孤單的老人生活。
本書是由兩位作者一起合著:身為銀髮族卻越活越年輕的「烹飪教母林美慧」親自設計食譜,每一道都是考量簡單易學、食材方便準備;並參照「專業營養師張斯蘭」提供的建議來打造屬於銀髮族的健康飲食;同時每一道皆有營養師的貼心叮嚀,告訴大家營養來源藏在哪裡?讓您能顧全健康,享受美味人生,一起攜手快樂到老喔!
出版社: 日日幸福
今天,大家所參加的是由日日幸福所出版的《銀髮族飲食生活照護全書》,作者是林美慧老師與張斯蘭營養師,介紹2位老師的背景。
Q:先來有獎徵答,有人知道這本書是美慧老師出版生涯的第幾本著作?
A:第110本。
這也是第一次為了銀髮族的族群,所出版的食譜發表會,非常的實用。臺灣現在步入了高齡化社會,非常重視這個議題、長照的議題,但是對於長照、社福的安排或是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什麼,開始有人來深入的探討,我們都知道年紀大了會有毛病,什麼毛病?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症、糖尿病、消化不良、更年期症狀等等,現在有這本書的出現,可以造福大家。
美慧老師第110本著作,全臺灣沒有人比她更厲害,著作等身,堆起來跟101一樣高了XD一個人要出到110本書是相當相當不容易的,請問馬可老師,你出幾本?2本。
美慧老師來自雲林,本身學設計,但是熱愛烹飪,在嫁給陳將軍(我乾爹)之前,她不會下廚。陳將軍開始調教美慧老師做菜的技巧,後來成為了烹飪教母,作育英才無數,目前更擔任「中正、萬華、信義、內湖」的社區大學烹飪專任老師,待會兒活動結束還得趕往中正社區大學教課。也是美慧食府創辦人與負責人,老師上很多電視1:56:45但是出銀髮族的食譜是第一次。掌聲歡迎林美慧老師!
Q:老師,我剛剛有沒有說錯?是不是110本。
A:答對了!
Q:出110本食譜書的心情怎麼樣呢?出110本太厲害了,有什麼心得?
A:不覺得耶XD還要繼續努力,謝謝大家捧場。
Q:老師為什麼這一次要分享銀髮族的書呢?
A:現在是老人化的社會,你們猜猜我幾歲?(((18歲)))你們都是好人XDD我本身也是銀髮族,過二天就整整70歲了!(((一點都不像)))你們日行一善啦:P
還要介紹另一位重要的靈魂人物!
張斯蘭營養師是一位專業的營養師,目前擔任內湖國泰診所的營養師,她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以及衛生教育的碩士,專長是慢性疾病衛教等,她與美慧老師聯手出這本書,在營養、熱量的部分幫大家把關,讓我們掌聲歡迎張斯蘭營養師!
絲絲:
今天就要由美慧老師來做料理,斯蘭營養師來解說、分析一下我們到底要怎麼吃才對。在開始之前,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跟美慧老師報告。這件事相當相當的重要,到底有多重要呢?我們請看VCR!
-------------------------------------【VCR】--------------------------------------------------
一字千金 料理美食王製作人焦志方:
焦志方
哈囉!最美麗的料理老師、最多產的料理老師、最能幹的料理老師,以及最年輕的料理老師,是誰呢?當然是美慧老師囉!
據說,美慧老師過生日囉!過第幾個生日呀?是不是第7個生日呀,祝福妳在生日的時候,生日快樂。也祝福妳新書能夠大賣,記得喔,要繼續寫書、繼續做菜,這樣我們才能吃到美味的料理、才能看到妳的大作。
祝福妳,生日快樂囉~
電視名廚- 柯俊年:
柯俊年Ko Chun-nien的"就是愛吃" 柯俊年
是的,我是柯俊年,特別穿紅色的衣服就知道,代表今天有喜!
因為今天要祝福美慧老師《銀髮族飲食生活照護全書》發表會,祝福這本書能夠大賣、特賣、瘋狂賣,一定賣得非常好,但是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再過2天就是美慧老師的70大壽,祝福美慧老師永遠年輕、永遠健康、永遠幸福快樂!
開機女王 廣播主持人楊月娥:
開機女王 楊月娥 楊月娥
美慧老師生日快樂!18歲了厚XD什麼?70,不可能啦!我認識的美慧老師怎麼可能已經70歲了呢?!是真的,那真是太棒了,還可以做出這麼多好吃的料理、還可以遊山玩水、還可以這麼樂天、還可以每天都這麼開心,真是我學習的榜樣呀!
美慧老師,祝福妳生日快樂,也請妳繼續的做好吃的料理,能夠暖暖我們的心、也能夠暖暖我們的胃。生日快樂!
美食評論家-王瑞瑤、中菜名廚-曾秀保:
王瑞瑤的超級美食家 王瑞瑤
曾秀保保師傅烹飪教室 曾秀保
我是王瑞瑤、我是保師傅,我們在這裡祝福美慧老師70大壽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生日快樂,生日快樂而且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美慧老師生日快樂,祝福妳健康、永遠青春美麗,永遠青春美麗喔~
豆油伯醬油創辦人-李明芳Lulu:
李祿祿
生日快樂!恭祝妳福壽與天齊、敬祝妳生辰快樂、年年有今日、歲歲都有今朝、恭喜妳、恭喜妳~(
老師,祝福妳70歲生日快樂,我人在上海出差沒有辦法參加您的生日宴,祝妳天天開心、事事順心、闔家平安。
烘焙小魔女-杜佳穎:
杜佳穎
美慧老師17歲生日快樂!愛妳喲!很開心老師已經17歲了,大我一歲XD提供10盒的蔥穎牛軋餅要送給今天的貴賓們,希望大家玩的很愉快~
地中海料理男神-馬可老師-謝長勝:
謝長勝
美慧老師,我是最厚話的馬可,但是我今天話一點都不多,因為我只想跟妳說生日快樂!我想祝妳新書大賣無限刷、生日大快樂~
幻彩點心作家-爐卡斯:
爐卡斯/爐菓‧食創空間 Lucas&food for thought
哈囉~美慧老師,我是爐卡斯,恭喜妳要過70大壽了!很謝謝妳一直都很照顧我們這些年輕後輩,給予很多溫暖協助,在這裡祝福妳的70歲依舊可以過的跟17歲一樣,青春、活潑、有活力。生日快樂!
飲料調飲職人-花木蘭的弟弟花祥育:
花祥育
今天要祝7年級的美慧老師生日快樂,希望老師身體健康、繼續出菜50年,套用一句美慧食府每個禮拜一的直播,老師常說的:「美慧食府、美味到府,老師妳一定都愛我們,老師生日快樂!」
中式麵點專家-陳麒文
陳麒文中式點心 陳麒文
美慧老師好,我是麒文。
非常高興在這邊祝美慧老師生日快樂,恭祝妳福壽與天齊,我只剩下4秒,祝賀妳生辰快樂…只會唱這句XD
蔣公廚房主持人-蔣偉文:
Jacko蔣偉文
美慧老師生日快樂!聽說妳70大壽,我想現場沒有一個人會相信!
美慧老師的笑容這麼的迷人、這麼有感染力,每次一開口說話的時候,每一顆牙齒都清清楚楚,都還健在,居然有70歲,怎麼可能!
每次看妳在臉書上為了美食出國去趴趴走,這麼有活力,怎麼可能70歲?
美慧老師的美慧食府,做的有聲有色。
每到過年總是忙進忙出,妳是個大忙人耶,這麼有幹勁,怎麼可能70歲?
美慧老師的新書,為銀髮族設計的食譜,真的找妳當代言人就對了!因為我相信所有人,包括絲絲都認為只要有美慧老師一半的健康、一半的活力、一半的快樂,我們的人生就成功了!
再說一聲,美慧老師70大壽、生日快樂!銀髮族新書大賣、叫好叫座!
陽光型男主廚-陳德烈:
陳德烈粉絲團 陳德烈
先祝福老師的新書《銀髮族飲食生活照護全書》狂銷熱賣100萬刷,非常非常棒,大家多多支持,因為美慧老師從小吃到大菜,無所不知道,是烹飪界教母來著。請大家多多支持喔!
另外,馬上就到美慧老師的七十大壽囉,德烈在這邊祝福美慧老師天天開心、事事如意、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丸莊醬油第三代傳人-莊偉中
丸莊醬油 Wuan Chuang Soy Sauce Brian Chuang
老師好!我是偉中。先祝老師生日快樂!其實最近我也剛過生日呀,我覺得我們射手座的男生就是帥氣、女生就是跟老師一樣美麗大方。
在這裡也要祝老師的新書長紅大賣,讓我們這些小粉絲們,一直有機會可以吃到老師各式各樣最完美的料理。生日快樂!
料理夢想家-潘瑋翔:
潘瑋翔 Pan Fly's Culinary Art Pan Fly
老師好,我是瑋翔。Happy birthday to you!祝福妳生日快樂,聽說今天是新書發表會,新書一定要大賣喔!希望妳每天身體健康,跟師丈的感情能日日幸福,最後祝新書大賣頂呱呱。
義大利國家橄欖油高級品油師-吳文玲Ellen Wu:
Ellen Wu
最親愛的美慧老師,啥米呀!妳有70歲???怎麼都看不出來。我們現在在高雄工作,全部的人要祝福老師生日快樂,愛妳!
--------------------------------------------------------------------------------------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祝福美慧老師生日快樂。現在要請將軍獻吻!
美慧老師:
將軍又哭了XDD 真的很感動很感動!我一直噙著眼淚,不然假睫毛會掉下來XD怎麼辦到的?
絲絲:
我辦到的!我跟陳彥維閃亮亮策劃了3天。邀了很多的料理名人,配合我的行動,錄給我,然後做了後製,希望給乾媽一個開心的生日。然後呢,謝謝乾爹配合演出XD要日日幸福喔!
現在要獻花!我們的料理天王-黃景龍師傅獻花!
黃景龍龍師傅:
其實呀,我們剛看到VCR,不管是長輩還是年輕人,他們獻上的祝福都有跟我交代要我到場跟老師祝福,因為他們說天氣太冷了,怕出來危險,沒有啦開玩笑的!因為我跟老師常常在菜市場遇到,一路上也讓老師教導、學習非常多,今天特別把這個祝福帶給老師,感謝今天有這個機會可以參加老師的新書發表會,祝老師身體健康、新書一路長紅、大賣!
絲絲:
剛剛將軍獻吻獻擁抱、龍師傅獻花獻壽桃,我們現在要獻上世界上最大的70大壽的生日蛋糕!
我要特別說一下,製作蛋糕的師傅是爐卡斯老師!
我一定要說,策畫蛋糕前幾天我的要求是要大、每個人都要吃得到、要顏色鮮豔.漂亮、美慧老師一定要喜歡。她從昨天半夜做到今天早上,一整夜沒有睡覺!(爐卡斯老師:這是30吋的蛋糕。)
爐卡斯想跟美慧老師說什麼?希望老師天天都可以像現在這麼的開心,然後青春有活力!
請美慧老師發表生日感言:
(等一下,誰先給我面紙)
親愛的朋友大家好!我真的非常的surprise、我真的非常感動,我真的不知道絲絲、彥維、乾女兒、爐卡斯,這麼的慶祝,還找了好朋友們錄製VCR,還有現場所有人的參與。一句話,還是非常的謝謝,非常的surprise、非常感動,感謝你們來,謝謝你們,我會天天快樂、日日幸福!
請許願3個願望:人生70才開始,但是美慧今天7歲而已喔。
先唱歌!
(((祝妳生日快樂、祝妳生日快樂,祝妳生日快~樂~,祝妳生日快樂~~~)))
美慧老師: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所有人大家都身體健康!
絲絲:
其實今天有很多的貴賓蒞臨,真的沒有辦法一一介紹,包括丸莊醬油的第3代傳人莊偉中、剛剛的黃景龍師傅,聽說陳麒文師傅好像也快要到了!黃經典師在哪裡呀?
黃經典老師:
上午有華視的節目活動,一結束二話不說馬上趕來,我跟老師的關係要特別解釋一下,老師是我剛認的乾媽XD吃老師的豆腐這樣:P
這本書多重要?最近開始在上節目,發現說有白頭髮出現了,覺得說未來包括我自己在內,都要注意什麼?健康跟保養。所以,這麼好的書,一定要推薦給所有的朋友,不管你是年輕的、銀髮的,大朋友、小朋友,都可以跟著我們美慧老師,把最健康、最美味的料理帶回家做,現場的朋友們說好不好?(((好)))預祝新書發表會成功、圓滿,謝謝大家!
任勞任怨的馬可老師不能讓他屈就在廚房裡,請他講講話。
馬可老師:
大家好!我們先鼓掌給自己掌聲好嗎。因為今天我們做一件事情,就是把美慧老師弄哭了XDD今天很榮幸當老師的助手,在料理的路上一直受老師照顧,雖然我只出2本書,所以老師一開口,當然是二話不說馬上來!
絲絲:
今天,斯蘭營養師是擔任專業營養諮詢的角色。贊助廠商也是專業的營養公司,歡迎「惠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詹經理講講話。
詹經理:
大家好,我真的非常感謝美慧老師跟斯蘭營養師創造了這一本書。
這幾天很認真的研究這本書,發現這本書真的淺顯易懂,而且食材都非常容易取得,重點是還把每一份每一份女生最在意的卡路里都標上去。可以讓我們吃得很放心,透過斯蘭營養師專業的營養概念,以及美慧老師烹飪的巧手,創造出一道道美味的料理,我相信透過這本書,大家可以吃得營養、活得更健康。希望還有第二本、第三本書出版,謝謝大家!
絲絲:
因為貴賓眾多,就不一一請大家講講話了,但是,誠摯的感謝大家能夠蒞臨現場,我們今天有2件大喜事。1件是日日幸福出版《銀髮族飲食生活照護全書》全臺首場發表會,第2件是美慧老師迎70大壽!
人生只有一個70歲,人生只有一個下半場,大家一定要把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好好的活、好好的過、好好的吃,今天如果想得到最新的資訊、最重要、最正確的飲食資訊,關於老齡化問題,可以諮詢烹飪教母美慧老師以及斯蘭營養師就對了!
趕快來看一下這本書的重點,我們有分很多的章節。
Q:請問斯蘭營養師,怎麼樣才叫做銀髮族?
A:銀髮族有2個定義,1個是醫學上的定義,65歲以上;另1個是我們對自己的定義,你的身心靈有沒有很快樂?還是屬於憂鬱的、難過的、覺得自己老啦?
其實這本書我跟美慧老師寫這本書的共識,就是我們要讓銀髮族們看了這本書後,會覺得自己的身心靈是年輕的,而且並不會說因為我老了,必須要按照書上說的,而是我照著這本書來做的時候,我會變得很快樂,不會因為疾病而感到難過。
絲絲:
這本書的第1篇章要告訴大家,面對老化如果過得更精彩。人可以老,但是不可以病,人可以服老,但是不要待在床上等待年華老去,我們要身心健康趴趴走。
像美慧老師10月才剛從河南旅遊回來,其實全世界都走透透,大家要向美慧老師看齊。在烹飪教學這麼忙碌的情況下,美慧老師為什麼還有時間去玩?會不會考慮很多,例如很難爬樓梯啦、體力不支呀等等?
美慧老師:
就是喜歡玩XD
不會耶,因為我平時有保養,飲食方面也有注意,其實我有在練氣功。
絲絲:
所以今天最好的範例就是我們美慧老師。如何面對老化過得更精彩呢?贏得下半場的精彩生活,人過了大概40歲、50歲,自己不知道,體力已經慢慢的走下坡了,以為自己還很勇健,其實並不是,這本書可以幫助你確認老化的程度到哪裡。
第二篇章是「接住身心變化球」。關於銀髮族在飲食上,因為有些年長者,可能會比較挑食,還有口味上大家有發現長輩愈吃愈鹹?做菜愈來愈鹹?(對)我們覺得很鹹,可是他們不覺得很鹹。
Q:請教斯蘭營養師,為什麼會這樣子?
A:這在臨床上很容易看見這樣子的狀況,這也不是我們願意愈吃愈鹹,而是味覺退化,在書裡也有解釋。在預防疾病發生,但是我們又可以顧忌到味覺部分,就靠美慧老師利用很多的辛香料提升風味,但鹽分並不會增加。
Q:很多年長者牙口不好,為什麼一定要煮的軟軟才適合年長者食用,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
A:看書就對了!
絲絲::為什麼只能吃不好吃的呢,我們《銀髮族照護全書》開發了很多很好吃的食譜。
Q:請問營養師,在美慧老師做的每一道菜,你會提供什麼樣的建議?
A:這本書的特色是依照不同的需求,做一些設計,例如護眼,對眼睛好的食材有哪些,美慧老師就把食材彙集成一個美味的料理,所以我說一口好菜,美慧老師做一手好菜。
絲絲:
例如螢幕所見,如果你有代謝退化的問題,糙米排骨粥可以幫助你的肌肉量,因為肌肉會隨著年齡而減少,其實,也會出現肌少症,肌肉量愈來愈少,脂肪量愈來愈多,要怎麼樣讓它平衡呢?挑選好的料理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年長者會有糖尿病的問題,糖糖一族要怎麼吃?
Q:請問斯蘭營養師,對於糖尿病的飲食有什麼建議?
A:糖尿病事實上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不用害怕它,要跟它和平相處。飲食上第1個,纖維量要高;第2個,你要怎麼吃低GI的澱粉食物,讓你的血糖不會起伏太大,要知道詳情,請看書中解釋,謝謝。
Q:除了從書中學到斯蘭營養師教給我們的資訊,以及美慧老師的料理食譜,關於營養品的補充,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A:相信很多銀髮族都很困擾,你的子女都很孝順,會買很多種的營養品給你;鄰居也會告訴你吃什麼補什麼。
其實,當你有需要的時候再去吃,去選擇適合你的,請先詳閱書中的資訊或是可以拿去問營養師、醫師。
Q:料理的步驟上,美慧老師簡化很多,讓你在家裡可以簡單的上手,請問美慧老師,今天要做哪幾道菜?
A:
「糙米排骨粥」
今天使用的糙米是全世界唯一獨有的硒鍺米,硒是冬蟲夏草的主要成分;鍺是人參的主要成分。這是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在宜蘭栽種,再送化驗,非常好的東西介紹給大家。
今天早上趁下鍋的空檔去美髮一下,請將軍照顧,沒想到燒焦啦XD食材沒有攪拌的話會巴鍋,心想,糟糕多了一味,咖啡味XD
「腰果牛蒡蔬菜湯」
蔬菜含豐富的纖維、牛蒡也是高纖的食材、腰果-提供好的油脂、纖維量又高,對於深受糖尿病影響的人來說,是一道很棒的湯品,又能延緩血糖上升。
這道湯一滴油都沒有,非常清爽,是完全的蔬菜,用根莖類來入菜,待會兒喝的時候會感受到:哇!怎麼會這麼甜!你以為老師放了糖嗎?完全沒有,只加了一點鹽巴調味而已。
大家知道牛蒡含有菊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非常好的食材,而且也是腸胃清道夫。
註:【菊糖】牛蒡所含的菊糖,作用很多,是調整血糖的重要物質,是糖尿病的保健蔬菜。菊糖亦是一種寡糖,是腸道益菌的食物,具有提高益菌數量,維持腸道正常功能。
腰果是植物蛋白質的來源,吃素的朋友也很OK的;腰果、刈薯、紅蘿蔔,都是根莖類的東西,全放到鍋裡燉煮。
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韓國強到場,很貼心的不致詞,時間讓大家準備吃好吃的料理,韓主任也是本書的推薦人喔。
金椿茶油工坊捷纓副總也到現場來了,謝謝捷纓副總。
陳麒文老師:
剛剛從新竹趕上來,發現一直在塞車,心想一定是現場人潮洶湧,在樓下也找不到停車位,至少繞了3圈XD3點鐘就到了,沒想到現在才上得來XDD
絲絲:
陳麒文老師很厲害,是我們國內首屈一指的中式麵點專家。只要是中式點心,沒有一樣難得倒他,看他這麼年輕、這麼型男,竟然全部都是做中式點心,大家如果有任何中式點心的問題都可以問麒文老師。
【糙米排骨粥】
斯蘭營養師:
很多銀髮族都會吃一些善存類的保健食品,像綜合維他命就提供了身體很重要的能量來源,例如我們在開車騎車的時候要不要機油,要!有汽油一定要有機油。
維他命B群就像機油一樣,所以糙米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當銀髮族代謝要好,B群要充足。排骨是優質蛋白質來源,會增加肌肉量,所以吃這一道湯品除了可以增加肌肉量,更可以增進代謝。
今天準備軟排,加上紅蘿蔔,平時是可以用快鍋,燉個20分鐘,今天為了大家用大的鍋子來煮,有一點點的咖啡味,請多包涵。
美慧老師:
第二道湯品的部分,因為牛蒡已經先煮了,腰果、紅蘿蔔也下鍋,再煮20分鐘,腰果若煮太久不好吃,不夠軟也不好吃,所以我的經驗是20分鐘,會是完美的口感,只需要加鹽巴調味就完成。
其實這本書不只是給銀髮族用,全家都可以吃的。因為食材很容易取得,步驟很簡單,每個人都會老,問題是怎麼樣的健康快樂到老。提早一天看到這本書,提早為你的人生下半場準備,到了70歲就會跟老師一樣!
特別再介紹一下,老師還有一本沒有買到也很可惜的書,《巧媳婦料理先修班》,給女兒、媳婦、新嫁娘、廚房新手的99道美味食譜,有分解動作,而且很貼心的一本書喔。
【QA時間】
Q:請問斯蘭營養師,我媽媽剛開完刀,雙膝換人工膝關節,請問飲食上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或是有推薦我們什麼飲食等等的?謝謝
A:因為是換人工關節,不用再特別注重於鈣質的攝取,反而是注意蛋白質的補充,傷口癒合比較好。
若家人有糖尿病的問題,又剛開完刀,要非常注意的是,血糖的部分一定要控制好,傷口癒合才會好。控制血糖的部分來自於高纖的澱粉,攝取低gi食物,例如地瓜、玉米,對血糖來說是比較好的。
Q:因為爸媽年紀大,來訪的客人也很喜歡送雞精,請問喝的量有限制嗎?
A:滴雞精現在是很夯的送禮首選,想說為什麼喝了之後氣就恢復許多,因為滴雞精在過程中,蛋白質轉化成胺基酸,因此我們的身體馬上就吸收了,但也要注意鈉含量(鹽分)的部分是否過高。
【日式洋蔥肉片】
紫蘇籽油,東方的橄欖油-苦茶油,來做洋蔥肉片,今天準備火鍋的五花肉片,先起油鍋,
記得喔!腦袋要有點油才不容易失智,上了年紀的人,可以一星期吃2次豬腳,而且富含膠原蛋白,讓膚質保持Q彈、漂亮。
把洋蔥炒軟後,再下五花肉片,顏色變白就好了,調味料很單純的用黑龍醬油,無鹽、無糖、無麩質,這一瓶平常只在有機店販賣。今天只放醬油、糖,上面再灑點芝麻,很單純的作法。
大家有注意到嗎?打開書發現了字比較大,沒錯!為了照顧有老花眼、看不清楚的朋友,字體有加大一級。
洋蔥愈軟愈甜,有人喜歡脆脆的,老師目測這樣的炒洋蔥剛剛好,下肉片。
【QA時間】
Q:請問,年長者在睡覺的時候腳抽筋該怎麼辦?
A:一般人的直覺腳抽筋一定是缺鈣,但電解質不平衡也會造成抽筋的現象,建議到醫院去確認為什麼會抽筋,再來調整會比較好。
Q:洗腎、糖尿病的照護、保健?
A:大家有發現書裡沒有寫到腎相關的疾病嗎?其實腎功能相關的疾病,不管有沒有洗腎,或是洗腎前後,很大的問題是在於每個人的身體電解質、蛋白質以及併發症等等的問題,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必須一個一個來了解,因此腎臟病的問題沒有辦法在這邊回答,很不好意思。
Q:維生素D要吸收鈣,是不是不能吃太多,以免造成血鈣?
A:因為維生素D是脂溶性,也會擔心攝取過多;血鈣是有很多的原因造成的,若鈣質沒吃到這麼多,是沒關係的。
Q:年紀大,比較容易得到皮蛇(帶狀皰疹),等到好多了的時候該怎麼保健?
A:帶狀皰疹跟免疫力有相關性,免疫力的部分,第一,B群一定要補充足夠,對身體的運作來說是很重要的輔酶;第二,蛋白質量,其實銀髮族不要怕吃肉,調查顯示,銀髮族因為怕吃肉,蛋白質攝取的量不夠得到肌少症。反而還會怕因為吃太多蛋白質,會不會有慢性病的發生,其實我們可以利用蛋、豆腐來取代肉類。
紫蘇籽油可以高溫,發煙點190度。
口述第三道湯品的作法。
完全沒有油脂的一道湯,不只銀髮族 吃素的朋友也是很棒的一道湯品。根莖類為主,有腰果、牛蒡、刈薯、紅蘿蔔,所有的食材原始的甜經過時間的燉煮,分泌出甜味。
有一次家裡辦同學會來了80人,其中有素食的朋友,也是煮今天這一道湯品,喝了之後問我,林美慧,這個湯是加了糖嗎?我說,怎麼可能加糖!她說,怎麼可以這麼甜呀?因為所有食材的甜分,整個分泌出來啦。
Q:牛蒡除了有豐富的纖維質,還有什麼樣的好處?搭配腰果有什麼樣的功效呢?
A:牛蒡屬於高纖的食材,所以它纖維量非常非常的高;腰果屬於堅果類,每天吃一湯匙,因為屬於油脂類的,不能過量。
這道湯品會放在糖尿病患的食譜上是什麼呢?因為糖尿病人,一定要吃高纖維的食物,纖維可以延緩血糖上升,先把血糖穩定下來。那麼,纖維可以無限高嗎?不行,因為會造成便秘、延緩礦物質的吸收,剛剛好就好。
Q:銀髮族最常見的膝關節痛,該怎麼改善、保健呢?
A:先把大腿肌肉養好,因為大腿有力,肌肉多,走路會比較穩健,對於膝蓋的衝擊力不會很大;飲食上多吃抗發炎的食材,例如薑黃等等,利用飲食進行調理。40:23
Q:管灌飲食還可以多補充什麼?
A:除了一罐一罐商業配方的管灌飲食,植化素對身體非常重要,天然食材攪打成汁,因為這屬於細緻的養分,而且熱量要足,當然需要諮詢營養師。
Q:要開白內障的手術,術後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照顧的?
A:玉米黃素(黃色的食材)、葉黃素(深綠色蔬菜),術後就是傷口的部分要注意,其實我覺得現在我們吃進去的速度跟體內消耗的速度沒有配合,大家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用3C產品,這對玉米黃素與葉黃素的消耗量非常的大,這一塊一定要強調的一點是,不是光補充就好,一定要讓眼睛有適度的休息,吃的速度、吸收的速度要一致才有效。
Q:如何保養牙齒的健康?
A:補充高鈣的飲食。
Q:媽媽有骨質疏鬆症,腸胃又不好,請問要怎麼飲食才能幫助到媽媽?
A:利用烹調的技巧,把鈣質溶解出來。其實有很多食材含高鈣,例如板豆腐,可能要避免跟高草酸的食物一起烹調,就可以避免減少鈣質的吸收。
湯姐:
斯蘭老師好,我跟妳是讀同一間學校的。我今天已經有買這本書了,我要說美慧老師的活動,場場參加、場場棒,也預祝老師永遠青春美麗。
Q:我的問題是,家中長輩有糖尿病、大腸癌、心肌梗塞,牙口也不好,因為燉煮的過軟會被嫌棄,還自認能吃硬的,不曉得該用怎樣的飲食,才能讓他補充營養?
A:第一個要考慮到的是,盡量給一樣的食材,他會覺得比較開心,不然他看到食物是不一樣的,有被另外對待的感覺,當然情緒就不太好。第二個是飲食的部分,可以參照美慧老師書上軟質的烹調方式,切碎一點之外,盡可以找豆腐、蝦仁、魚肉、五花肉,燉爛一點,入口即化,各方面養分都可以吸收得到。
Q:紅燒肉好吃的秘訣?
A:東坡肉的燒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當然,醬油的品牌也很重要,不要買到化學酸酸的那種。
註:絲絲解說,東坡肉的典故是他到了東坡這個地方,當地人送了豬肉給他而作了這首詩來的。用草繩挷成十字切成方塊。
Q:清蒸魚的時候要抹鹽嗎?
A:不一定。因為現在也有一款蒸魚醬油,魚蒸好再淋上去。放點蔥薑辣椒去腥,蒸魚要好吃,在於火候很重要,小火蒸,湯汁鮮味都流掉了,像牛排的作法,高溫,表面烙一下,封口血水才不會一直流,蒸魚也是要用大火蒸,記住:2兩1分鐘,1斤的魚(十六兩)8分鐘,不會太老、不會太生。
Q:帕金森氏症,手腳僵硬、便秘,可以再怎麼補充?
A:帕金森氏症會有便秘產生的情況,單純補充乳酸菌外,水分要足,油脂要夠,纖維也要具備,才能有效改善排便。
肌肉僵硬的部分較難減緩,不過,若能補充充分的B群,B群對身體來說很重要,減緩肌肉酸痛,放鬆肌肉,多少是有幫助的。
Q:燒豬腳怎麼樣才會好吃?
A:跟紅燒肉一樣,加醬油、水、糖,水也可以改全酒,酒會蒸發掉,更香,加幾顆八角粒提味,小火慢慢燒,味道更棒。
Q:可以問美慧老師關於菠菜的事情嗎,因為我聽到很多老師在說菠菜有草酸,到底要不要川燙?
A:菠菜吃起來澀澀的,有人不喜歡,主要原因是含有很多的草酸,川燙過後去除草酸,吃起來比較沒有澀澀的感覺。請記得它不要跟豆腐燒在一起,豆腐有鈣質,跟菠菜一起吃多了容易出現結石。
另外,再提供一道菜給大家,冬天開始盛產菠菜,「紹興菠菜」很單純,很好吃,起油鍋爆薑絲,先炒軟根部,再下葉子,鍋邊嗆紹興酒,加鹽巴調味就好。
Q:請問所有的肉類都是以東坡肉的口訣來烹煮嗎?謝謝
A:紅燒類才這樣做喔。
Q:今天示範的湯品,對牙口不好的長輩,是否可以用攪打成像濃湯的狀態,會影響到口感嗎?
A:當然影響口感,咀嚼時就沒有脆脆的口感,但營養仍是一樣的。
美慧老師:
希望大家常常來參加絲絲舉辦的Cooking Studio,可以學到很多很多的料理知識與食材搭配。
【發表心得感言】
美慧老師:
非常感謝各位的蒞臨,也一起陪我過生日,看得我真是掉眼淚了,非常感動,感謝各位。謝謝!
斯蘭老師:
感謝大家的蒞臨,雖然這本書是寫銀髮族,實際上也收到朋友的回饋,買書回去後發現,護照、護腦,睡眠品質好不只是銀髮族的困擾,是大家都很需要、大家都用的到的一本寶典。
絲絲:
今天非常熱鬧、開心,也非常專業性的解說,衷心昐望美慧老師介紹的料理、斯蘭營養師介紹營養的解說,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更希望這一本,由日日幸福出版的新書,大家能多多捧場。
也要感謝今天蒞臨的每一位厲害的烹飪老師,謝謝馬可老師、謝謝爐卡斯老師、謝謝陳麒文老師、謝謝黃經典老師、謝謝黃景龍老師,以及蒞臨的貴賓們跟我們共渡了非常棒,在生日前夕給予的最大祝福,謝謝大家。
---------------------------------【食譜】----------------------------------------
【糙米排骨粥】 (提升代謝更健康)
份量:2人份 熱量:260大卡/每人
材料:
糙米80g、豬小排骨2兩→切小塊
紅蘿蔔1/2條(4兩)→去皮後切塊
水1200cc
調味料:
鹽1小匙
做法:
1糙米洗淨後瀝乾;豬小排骨放入滾水,以大火汆燙1分鐘,撈起後用清水洗淨,備用。
2所有材料、鹽放入快鍋中,移到瓦斯爐,蓋上鍋蓋,按下指示桿。
3煮至嗶嗶叫時,轉小火續煮20分鐘,關火,待指示桿下降即可打開,盛碗食用。
▲烹調叮嚀
‧糙米用快鍋煮比較快熟,若使用瓦斯爐亦可,需要先以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約90分鐘至米粒軟糊。
▲營養叮嚀:
身體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代謝,都需要維生素B群當作輔酶的來源,糙米含豐富的維生素B群,能舒緩人體疲倦感,也可以幫助能量的轉換。
【腰果牛蒡蔬菜湯】 (糖糖一族開心吃)
份量:2人份 熱量:199大卡/每人
材料:
牛蒡1/2支(3兩)、紅蘿蔔1條(8兩)→去皮後切小丁
刈薯1/2個(8兩)→去皮後切小丁
腰果1兩、水1000cc
調味料:
鹽1/2小匙
做 法:
1牛蒡去皮後切小丁,泡入清水備用。
2水倒入湯鍋,以大火煮滾,放入牛蒡,煮20分鐘。
3再放入其他材料,續煮20分鐘至熟軟,加入鹽調味即可。
▲烹調叮嚀
‧牛蒡去皮後泡入清水,可以防止氧化而變黑。
‧帶有甜味的根莖類,搭配有植物蛋白質的腰果一起烹煮,讓這道湯清甜且爽口。
▲營養叮嚀:
牛蒡、刈薯含豐富的纖維質,能幫助排便順暢,它們也屬於全榖根莖類食材,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年長者,攝取時應該適量,以免造成血糖上升。
【日式洋蔥肉片】 (腸道功能超級順)
份量:2人份 熱量:214大卡/每人
材 料:
火鍋豬肉片2兩、紫洋蔥3兩→去皮後切絲
熟白芝麻1/2小匙
調味料:
玄米油1/2大匙、醬油2大匙、二砂糖1/2大匙
做 法:
1玄米油倒入炒鍋,熱鍋,放入紫洋蔥,以小火炒軟,加入豬肉片炒至肉變白。
2加入醬油、二砂糖調味,撒上熟白芝麻。
▲烹調叮嚀
‧撒上熟白芝麻,可以增加香氣。
▲營養叮嚀:
腸道順暢除了需要高纖維質之外,也需要油脂的加持,所以與適量肉類一起烹調,能增加油脂量,是幫助排便的方式之一。
※相簿縮網址 https://goo.gl/zhjzDZ
林美慧
美慧食府-「廚藝教室、年菜、養身雞湯、滷味、牛軋糖」
張斯蘭柴契爾夫人的營養足跡
日日幸福
絲人空間(李絲絲)
#銀髮族飲食生活照護全書
#林美慧
#張斯蘭
#日日幸福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台北信義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30的網紅王薀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二長生沐浴功法益處 這個功法非常適合年紀較長或者病後恢復,以及在靜坐之後,幫助全身經脈暢通,很有功效的一套導引,光是做這一套功法,也可以得到氣遍全身的好處就如同靜坐一般。配合吐納調息,活動筋骨,不讓八脈淤滯,初階靜坐的同道可以於上座或下座配合動靜兩宜的功夫,對於養生、煉氣、調神、 補精、化氣應該...
「十八式氣功第二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Anjo 梁曉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陳彥博 Tommy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王薀老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背面太極氣功十八式第二套2017 11 23原版從新配音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极气功十八式-第二套.flv.fl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特別篇第二套背面演練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新編輯簡化式)- 太極氣功十八勢-第二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背面-太極十八式氣功*第二套關節操*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极气功十八式-第二套.flv.fl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十八式- 特別篇- 第二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特別篇第二套背面演練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十八式- 特別篇.avi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十八式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十八式-第一套|完整教學版|Tai Chi Qigong 18 Form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十八式第三套蘆二大隊教練示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Qi Gong Shibashi Set 2 太极气功十八式第二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18式(第二套) 鏡面示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极气功十八式第一套.fl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极气功十八式-第二套.flv.fl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第二套| 教练陈师兄演示太极气功十八式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第2套教練- YouTube 的評價
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Anjo 梁曉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忘記了大約十多少年前寫過的一篇香港魔術歷史概述,重睇一次仍然覺得津津樂道。
多謝 香港魔術歷史博物館
(希望有一天你能夠由虛擬變成真實)
下一篇:香港魔術恩仇錄,我的魔術朋友們⋯很想要吧?🙈
[香港魔術歷史概述] 文: 梁曉豐 圖:Pun Kiu
天生我才必有用,造物主對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安排,而「我才」就是魔術。雖然“學習魔術並不是一件難事,只要心靈手敏,有志研究,誰也可以在短期成功的。”(節錄自55年《萬國魔術》一書),但我仍然覺得能夠接觸魔術,是我生來最大的禮物。
小時候,有多次機緣接觸魔術,深深被那獨有攝人的魔力吸引著;能夠拜師Harry 哥哥,更絕對是生活中的真實魔術,是一種緣分。師父從來對我不甚苛求,突然委以重任,要我撰寫一篇關于「香港魔術歷史」的文章。本身自小就對「花樣年華」般的「老香港」甚感興趣,再加上魔術,當然大膽地一口應承,心想要一定盡力做好。為了搜集足夠資料,訪問了兩位極具份量的老前輩:譚秉治先生和朱英澤先生。還以為資料搜集的工作會非常艱巨,怎料從兩位老人家口中和所提供的資料,已足夠為大家寫一篇「香港魔術歷史概述」。
二戰後重建的香港漸漸恢復元氣,工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香港的支柱經濟產業。一九五六年三月廿一日,香港第一個魔術組織「東方魔術會」正式成立,由希勃郎牧師為主席,朱宏譽先生為會長。朱宏譽是我的訪問對象朱英澤先生的父親,亦是香港最為著名:「朱氏魔術」的創辦人。據悉朱老先生早期家境富裕,曾任縣官,對魔術興趣甚濃,因為懂得英文而常與外國魔術師書信連絡;亦經常邀請各方藝人表演,當中有以「大力戲」著名的梁掹先生,前輩們都稱他為「掹叔」。翻閱舊報紙,看到一幅「掹叔」正在以氣功獨力拖行一架巴士的照片,非常厲害。從另一份一九五六年名為「香港朱氏魔術學社特刊」中,亦得到相當多的資料,例如東方魔術會之成立是全東南亞的盛事,連當時的港督葛量洪爵士亦為名譽會員,各大報章亦有報導。梁掹、莎莉(魔術界少有的女性)、鄧國慶、倪東明、王忠華、王玉清、柯泉等等亦被列入為「南北魔術職業名家」,即是香港第一代的魔術師。
揭開「朱氏魔術特刊」內頁,發現一批六、七十年代的本地魔術師,原來亦曾畢業于朱氏魔術的全科課程,當中包括李翊芹、應文龍、梁國欽、鄺鎮洲(藝名Mr.X)、王敬芬(藝名王大仙)、張寶華(藝名差利張)、楊暉等等。除了香港本土,亦有來自澳門、台灣、菲律賓、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委內瑞拉、加拿大、美國等地方的魔術師,慕名而到訪朱氏魔術社學習魔術。早期朱氏所生產的,大多是一些大型或專業用的道具;由于當時科技的水平,制造一件道具過程非常復雜,大多為手造,以致價錢非常昂貴,能夠接觸魔術這玩意的人亦非富則貴。當木工師父為港幣七元日薪的時候,要買一件變出白鴿的道具(不包括白鴿! )卻需要一千六百元,大家能想象魔術有多矜貴嗎?不過,花費雖然如此龐大,但回報亦不小,因為表演機會實在多。
另一位受訪者譚秉治先生是香港第一代的業餘魔術師,他的兒子譚永銓先生是現任香港魔術家協會會長,魔術圈內人都稱譚老先生為「Father」。五十年代初,在當時皇家海軍船塢(今添馬艦)內當採購員,從船塢的同事身上學到第一套魔術「八仙過河」,從此醉心魔術。早在一九五七年,「Father」已接受當時「麗的呼聲」電視台邀請作現場表演,亦曾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藝員訓練班的魔術顧問。從他口述中,由六十年代開始,魔術師便經常于各大、小場合表演,有搭棚而成的「神功戲」、有夜總會、亦有遊樂場。在「金冠百樂門夜總會」中,有萬德蘭魔術雜技團,團內有魔術師李鴻運、王德寶表演「巾取金魚」;「麗宮夜總會」裡,有倪東明表演「箱中換人」和「白刃貫紅顏」;在啟德遊樂場,有「掹叔」和「掹嫂」表演「鷹槍穿頸」,及後有「大肥婆」聶影表演「酒米三變」和她的「十二把刀箱」;另一邊,著名的荔園遊樂場裡,有「差利張」張寶華與他四位養女「梅、蘭、菊、竹」表演「打人入酲」;司職獄長的郭寶安在監獄表演「刀鋒臥美」……全盛時期的魔術師各自各精彩,亦有自己的藝名和拿手技藝。外國的魔術師亦紛紛到港交流和表演,有來自印度的「蘇嘉魔術團」和美國的「多雷魔術團」。
由于工作地方增加,魔術愛好者能夠大展所長。當中不得不提及香港魔術界英雄人物般的一代宗師Mr. X 鄺鎮洲先生。鄺氏最初從事算盤制造,後來經營洗衣鋪;與「Father」因為魔術而結緣,二人經常出入夜總會,只為觀摩夜總會從歐、美、日邀請來港表演的魔術師,每次都會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更曾經試過一口氣連看六場同一齣的電影,只為觀賞當中超過五分鐘的白鴿魔術片段(1963年意大利電影《Judex》中,國際魔術大師Channing Pollock 飾演 Judex/Vallieres),自此鄺氏便迷上白鴿魔術。
由于當時通訊未為發達,就算你有足夠的資金,要得到有獨特設計而又極為罕有的白鴿魔術全套箇中秘密,難度亦簡直有如登天,除非有魔術師親自面授。鄺氏一直都有制造魔術專用的羽毛花,而且質素極高;有緣遇到白鴿魔術師「阿拉丁」到港表演,「阿拉丁」極之欣賞那些七彩繽紛的手制羽毛花(認真識貨!),于是他便以花交換全套白鴿魔術的秘訣。有一次「阿拉丁」對他說「如果你想做職業魔術師,一定起一個令人易記的藝名。」相傳因為受到一名二次大戰期間經常戴著面具名叫「Z-man」特務的影響,香港從此亦有一名戴著面具表演白鴿魔術的「Mr.X」。
一九八九年香港魔術家協會的成立,是本地魔術界一個重要里程碑,香港魔術因此而受到國際魔術界*的認可。一九九八年該會更成立國際青少年魔術師協會,令18歲以下對魔術有興趣的青少年有正確渠道接觸魔術(我當時都有參加哩!^^)。
*(FISM: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Magic Societies國際魔術協會聯盟會員)
(IBM: 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Magicians Association國際魔術家協會屬會)
(SAM: Society of American Magicians Association美國魔術家協會屬會)
近年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都紛紛開辦魔術學會,參加的人數每年亦不斷上升,魔術已逐漸成為一種風氣和潮流,本地魔術達到前所未有的空前盛況,百家爭鳴。然而魔術愛好者增加,是否代表魔術予以最吸引人的神秘感正漸漸減少?
朱英澤先生認為魔術是應該力求創新,更應注重個人風格,能夠‘唔隨便跟人變’、‘玩出自己、創出自己’才能夠做到成功而獨樹一幟的魔術師;反過來,亦不能夠自私,應放開懷抱,與魔術同好分享自己學習與練習得來的成果。在訪問過程當中,我沉醉于「Father」、朱氏第二、第三代掌門人(他的女兒朱愛真)的熱心分享,亦憧憬未來香港繼續有這樣一番景象,使魔術得以留傳下去,成為任何人都能夠學習成功的一種表演藝術。
#香港魔術史 #香港魔術歷史概述 #朱氏魔術 #朱宏譽 #東方魔術會 #梁掹 #梁國欽 #鄺鎮洲 #王敬芬 #差利張 #MrX #譚秉治 #朱英澤 #ChusMagic #梁氏魔術團 #梁曉豐 #HarryWong
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陳彥博 Tommy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於面對生死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你有機會陪伴臨終者,
互動中所發生的事,自然會教導你生死的學問
《存在─非存在:用全部的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等狀態,讓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只是站在某一邊而已。》
集中意識去抓取任何意念;而不抓不取、讓意識行雲流水,
讓身心得以自在,這就是好事。
師友們!請掌聲歡迎余德慧教授的演講。
今天的講題是:「面對生死的姿態」。
你抬頭一望,只見滿園的櫻花盛開,
好美啊!(你假裝自己說了這句日文。)
園內坐滿了聽演講的人。
你決定靜靜入座,不急著跟老師打招呼。
你要好好領受這場美麗相逢。
「面對生死的姿態」
面對生死的最佳狀態,就是讓現實和非現實都能並存並且感受之,能自由出入其間;進入現實,你當然在乎自己;進入非現實,你就不在乎了。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現實與非現實的轉圜之間;活著,就是在這兩邊轉動;亦即,生和死早就和我們發生關係了。
演講者: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每每談及生死,長輩們總要怨我「哪壺不開提哪壺」,顯見大家都不太願意去談論生死;這是可以理解的。死亡這件事落到言談上,總是怪異;誰也不願見到一天到晚把死亡掛在嘴邊的人,多不健康啊!但在這裡,我們還是要問:為何禪師在修行時要參破生死?參破生死又是何意呢?
《貪生─怕死:臨終者往生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憂懼,他們不是被死亡嚇死的;真正被嚇到的反而是周遭的活人。》
長年在安寧病房工作,只消一閉上雙眼,我腦中就會浮現許多陪伴多時的亡者身影。由於工作環境使然,我常覺得不舒服,若是病了,便有醫師和練氣功的朋友極力勸我不要再進出安寧病房,就怕我的氣被吸光。這當然是朋友關心我的好意,但我本身倒不太在意;反正去或不去,最終都是死路一條,有何差別?所以我還是繼續在安寧病房服務。
因生病而觸及生死大事,我意識到:該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了。坊間有很多書籍告訴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生死;但是,「面對」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而「勇敢」又是什麼意思呢?
無庸置疑,絕大多數人一想到行將就死,都會害怕不已。美國生死學專家,同時也是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庫柏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年輕時就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會貪生怕死,但後來也都會接受死亡。接受本身並不困難,問題在於:接受是怎麼發生的?真有「接受」這件事嗎?
正因為死亡令人害怕,所以人們致力於尋求不害怕死亡的方法。然而,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說,我們若不害怕死亡,根本就過不了死亡這一關;換言之,要經過死亡這道關卡,就一定會害怕。海德格認為,死亡是一個巨大的空洞,所以一定會引起人們的憂懼害怕。其實,害怕是好現象;若是不害怕,就不會轉動;只有害怕才能促進轉動。
住進安寧病房的人,大致心裡已有數,餘生將在病房中度過;有些家屬會在一旁竊竊私語:「現在直直地進來,一定會滿面愁容地橫著出去。」但依我們在醫院長期陪伴所見,橫著出去的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憂懼,他們不是被死亡嚇死的;真正被嚇到的反而是周遭的活人。這之中的奧妙在於,臨終者走上臨終之路時,已經在轉了;還沒走上臨終之路的人,則還沒有轉。臨終的人轉了,就很自然地過去了,不會有擔憂;周遭的活人因為還沒有轉,所以擔憂不已。
活人和臨終者最大的不同是:活人還想繼續活下去,而臨終者已經走在臨終的路上,是親自以行動在轉。因此,若是活著的人對臨終者說,你的時候快到了,你就要走了,臨終者會憤怒;若是勸告臨終者「你要放下」,臨終者會感到被汙辱。因為,臨終者是以實際行動,用全副生命在轉動,而活著的人只是嘴巴上說說罷了,臨終者當然無法接受。
《轉動─空無:臨終者的腦細胞已經少到無法理解「我」的過程,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害怕死亡。死亡的空無感是人類的想像,它從未真實存在過。》
那麼,什麼是「轉動」?臨終者為何會轉動?
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每位臨終者最後都有一個機會背對社會、不理會社會,彷彿轉著轉著,就背對了社會。這種現象,我們名之為「背立轉向」。每一個人病沉到某種程度,便會自然地放棄社會性勾連,也會開始不在乎世間的聲名、地位與角色。經常看到一些知交滿天下的病人,在進入病沉之後,就會在病房門口掛起「拒絕訪客」的牌子,一堆訪客的花籃與卡片凌亂地擺在門外;它們的主人早已進入內在轉動的境界,真正陪伴他的只有夢幻與破碎的回憶而已。
這種轉動,他人無從察覺,是疾病讓臨終者自然地去接受;也許臨終者只是昏睡或是虛弱地躺在床上呻吟,但是轉動的旅程已經開始。只要細心地陪伴,便能發覺臨終者的心思轉動得很快;今天才說:「我要堅持下去,奮鬥下去!」明天可能就說:「都到這個地步了,要放下走了。」他們的情緒轉變就在瞬間。
這主要是兩個機制使然。首先,是腦細胞的大量死亡,才講過的話可能沒多久就忘了;其次,在腦細胞死亡的過程中,患者已不太能理解社會意義,他自己也被掏空了。因此,其實不必太掛念臨終者生前念念不忘的心願,一切都是此一時、彼一時也,沒有一句話是長時間有效的。他們可能上一刻感到痛苦,下一刻又覺得舒服多了;這種轉動一直持續進行著,難以預料,也無法預料。
明白臨終者會有這種轉動,對周遭的活人而言,不啻是個福音;既然會忘,就會忘記生死,因為腦細胞已經少到不知生死為何物了。就像動物瀕臨死亡,也不太容易反省自身即將面臨死亡。人類在大腦最健全的時刻會考慮生死,但在進入死亡的過程時,就進入了無法理解「我」的過程;既不知我的存在,就意味著不害怕死亡。這也許是老天所設計的自動的熄燈號。有了這項安全機制,對死亡何懼之有?
然而,對活著的人而言,這個熄燈號畢竟是可怕的。重點是,我們並不瞭解臨終者的意識狀態,沒有必要假裝自己很懂,而要去教導臨終者如何面對生死。相反地,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該如何面對生死?既然我們沒有這個轉動過程,並且要繼續活在「我」的世界中,就必須知道這個核心問題:我們面對生死的姿態是什麼?
海德格說,死亡是一種巨大的失去、巨大的空無,大到我們的心智無法面對;因此,想到死亡便會不由自主地害怕。我要反駁這項說法。事實上,只有僅少數的人是如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把死亡當成空無。因為,尚未經歷死亡,就無法體會何為空無;而當死神降臨,你已無法感覺,何知空無?
換言之,死亡的空無,根本是人類的想像;當你看到別人垂死,便設身處地想像自己也可能不再存在、不能再這樣和那樣。但是,畢竟一切都是想像;即使真的發生了,你也了無知覺,這種害怕的感覺自然無從發生,那個想像中的空無根本不會來到。更確切地說,那種空無根本不會被你感受到;你現在所感受到的,是想像中用來恐嚇自己的空無,它從未真實存在過,你根本從未有如此經驗。
只要確定面對死亡的憂懼是自己想像出來的;那麼,轉個身,聽首快樂的歌、讀點宗教的勵志文章,可能就快活起來了。想想天國之美、想想極樂世界,甚至是乘願再來,可能就不怕死了;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從憂懼中恢復過來。
既然這個空無不存在,海德格的理論自然要被推翻。他說,因為死亡的空無巨大得可怕,所以讓人願意轉變,變成為一個真摯、願意聽從良心召喚的人,不再過著欺騙的生活。根據這個論點,人們寫出了許多文章。《讀者文摘》就曾刊載一篇,內容描述:美國一名牙醫被醫生判定只剩十年可活;於是,牙醫立即把診所關了,去實現多年的願望──當一名木匠。這類文章透過網路傳播出去,啟發了很多人;於是,有老師辭掉工作去環島旅行,汲汲營生的人不再為生活打拼而去實現夢想等等。當然,這類文章勉勵人要自我實現、忠於自己,也彷彿像童話般有著美好的結局。
但是,海德格這個理論在近年來的各種研究討論上,都不斷被挑戰和懷疑。結果是,上述這些因為害怕死期將近而變得真摯過活的人,其實並沒有處理掉他們對死亡的問題,死亡不會因為真摯生活而改變或停止。也許有人會說,心願已成,死而無憾;但是,問題其實並非這麼簡單。
牙醫改行去當木匠,即使這是他最喜歡的工作和身分,過不了幾年,仍有厭倦的時候;接著,「我要做什麼?」的困惑便會襲捲而來。顯然地,這只是童話式的結局,不能再有續集;否則,王子和公主可能走上離婚一途。換言之,以這種「遮蔽法」要簡單地蓋過死亡這個複雜的問題,並不恰當。
《錯認─失算:我們不斷地「錯認」而做了錯誤的行為,這些行為讓我們往相反的路上走,然後因失算而痛苦;卻也因此,讓我們從沉迷中醒悟,瞭解到真正的事實。》
那麼,有其他解決死亡疑慮的方法嗎?
我們都還活著,就表示我們還擁有自我意識。雖然許多宗教譴責「我」的意識阻擋人生的解脫之道;但不可否認地,這個「我」的確存在。
人有可能縮小自我、或者消解自我,然後瀟灑地走嗎?這個嘗試是失敗的;因為,絕大多數人只縮小了一段時間後,沒幾天自我又恢復了。就像每天揹著二十斤米到山上送給窮困的居民,每回都感動地落下淚來;但連續幾次過後,就不會再流淚了。
我們總是企圖尋找一個解決死亡疑慮的根本辦法,但這個辦法始終不存在;當我們企圖處理它,就會造成荒謬的結果。換言之,解決疾病和死亡的這個「針對性」一旦發生,結果一定是荒謬的。這是很重大的轉折。
舉例而言,有人虔信某種解脫生死的宗教,每天虔誠地讀經、聽開示,反省教義並不斷修為,一心一意企圖解脫生死。這樣求道心切的努力是很了不起;只可惜,把努力正好放到錯誤的位置上了。這就好比一隻被放進透明乾淨玻璃瓶裡的蒼蠅,牠望見瓶外的極樂世界或天國近在眼前,便一心飛往目的地;卻不斷撞壁,怎麼也到不了。
在安寧病房,我們最害怕看到極聰明的人;聰明的人知道自己生命將盡,會不斷追問如何才能解脫生死,獲得身心大安樂。一般沒讀什麼書的阿公、阿嬤並不會問這個問題,他們糊里糊塗地就走了;但聰明的病人會保持著高度精明的意識,他們自我要求不昏不昧,希望能達到一念往生的境界。但是,這樣的信念在安寧病房就顯得難以理解和諷刺;原因在於,他們愈是集中心念想往生所欲之處,便會感到距離愈遠、愈無法到達,與經書所說的「含笑九泉」差別愈大。
這是因為,他們用全副意識僅僅抓取一種名為「修行」的東西,是「抓」來的;但是,真正的死亡過程是「放」。愈是集中強烈意識面對死亡,就愈是無法到達目標境界,完全適得其反;這種行為叫做「錯認」。
我們對我們的人生,不斷地進行「錯認」而做了錯誤的行為;這些行為造成了虛假的想像,讓我們誤以為得以解脫或朝解脫之路邁進;事實上,是剛好往相反的道路上走。
明白被錯認所誤之後,我們就真能及時採煞車、懸崖勒馬嗎?還是做不到啊!如何能不錯認呢?當一塊石頭還未進行雕琢之前,誰都說它是一塊石頭;但當它被雕成藝術品或某人的石像後,你會說這是什麼作品或直接說出人像的名字,雖然本質上它還是塊石頭。
直接說出作品名稱或石像所代表的人名,這個行為就是錯認,我們要回頭認識它的本質。然而,這也只是理論上的說法,事實上本質是無法認識的。所謂本質,就是隱藏看不見的;從未有任何物質是以本質面貌為人所見。石頭不過是簡單的物質例子,尚有更為抽象的精神層次,如何捕捉本質呢?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要被我們的錯認所誤導。曾有一篇刊在《中國時報》的讀者投書,作者提到她公公生病了,緊急送醫後,公公就此病逝在醫院。作者不解地問:「現在的醫學不是很發達嗎?」她理所當然地認為生病要就醫,但壓根兒沒想到人會這麼死去。這就是被錯認所誤導的真實案例。作者失算了,但這個失算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失算讓我們痛苦,痛苦才讓我們從沉迷中醒悟,才可能瞭解真正的事實。
換言之,錯誤本身也是一個墊腳石,人就是靠錯誤這塊墊腳石轉身。失婚的女性一定很能理解:當初滿心歡喜地嫁給對方,全心全意甚至不顧一切地付出所有;等到婚姻失敗、結束一切後自己變得一無所有時,才醒悟到女人也應保有財產和獨立的能力,才能站穩雙腳。這個慘痛的經驗,未必讓女人害怕婚姻,但她不會再重蹈覆轍,會保有自己的獨立能力;若有第二次婚姻,通常會更健康而真實。
這就是真真實實的學習,不是口頭上的理論,也不是價值、主義這些高渺的目標,一切按步就班。面對死亡,我們可以按步就班、務實地一步一步來,不必再談超生了死的闊論。
《反社會─修行:修行,就根本而言,其實是反社會,對社會普遍價值觀如名利權勢、聰明才智等進行抵抗。順應社會容易,抵抗社會艱難;修行的著力點就在抵抗社會。》
依上所述,很顯然地,刻意的修行因為針對性太高會犯下錯誤;一個人練氣功,就算練得再勤、再好,同樣都得面對死亡,只是遲早罷了。這樣的用功,與其說是修行,無寧稱之為運動。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呢?找到一位上師、在一個靜僻之處修習大圓滿法呢?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就得以修行?
一般傳統中的修行,已有刻板的意識形態,即建立在既有的宗教價值觀上。如台灣的佛教徒,每日念佛、誦經,早晚課,行禮如儀;南傳佛教看到台灣這種修行現象都不覺莞爾;「佛經是用來念的嗎?」他們感到疑惑,不能理解為何要誦經拜懺、還要固定念多少遍等等。
南傳佛教徒把自己的身體當道場,用乞食托缽的方式來對治世間財富的貪執,並觀察身體脈輪的運行來修行;他們笑我們的道場是,哪家素菜有名就哪家香火鼎盛。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但我寧願不去批評各種所謂的「修行」方式;因為,錯誤有錯誤的好處,正確有正確的壞處。
為何要念誦《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的內容是釋迦牟尼佛介紹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殊勝,以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等。不就是佛教的文獻報導嗎?每天念誦它,與念新聞稿何異?但錯有錯的對處。念誦佛經,就完成了念誦這件事。就只是念,與理解其中深義無關;正因為念誦本身不具意義,所以我們能不思考;大腦不運動,就不會起心動念,集中意識去抓取任何意念;而不抓不取、讓意識行雲流水,讓身心得以自在,這就是好事。
西藏白教祖師、家喻戶曉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他在人跡罕至的大雪山獨自苦修成道。一日,他的妹妹到山上探望哥哥,見哥哥全身衣衫襤褸,就做了一個套子,想讓哥哥至少將下半身的私處覆蓋住;哥哥對妹妹說,依這個道理,那應該再做十個套子,將十根手指也套住才對。這段對話所揭示的意義是,修行的最大敵人其實是社會觀感。
修行,就根本而言,其實是反社會,對社會普遍價值觀如名利權勢、聰明才智等進行抵抗。如唐朝天台山高僧寒山和拾得,他們起初在寺院裡從事低下的伙夫工作;直到有人發現他們深藏不露時,他們立刻離開寺院遠去,就是不願沾染社會的價值觀。這不是矯情,而是修行。順應社會容易,抵抗社會難;修行的著力點就在抵抗社會。我們的生活中,有些部分是順應社會、有些部分是抵抗社會;依此判斷,就能明白日常生活中的哪些部份是在修行。
《無常─有常:有常一旦被建立,其建立當下便開始銷毀,即磨滅有常而呈現無常;人生,就在有常和無常間來來去去。兩邊始終在往來變動。》
後來,海德格重新反省問題時也提到,人要真正地不在家,才能獲得治療的機會。中國人向來主張安身立命,讓一切在規律中、掌握中進行,即生活在「有常」之中,最後的目標是歸屬於社會圓滿;然而,「有常」的最後,仍要面對死亡這個「無常」。若是不在家,便會隨時在動盪不安的「無常」挑戰中受苦,受苦才能保持不斷的覺醒,才有治療的機會,才是修行。因此,修行就是面對無常,跟是否誦經或觀察脈輪、能量的運行毫無干係。
真正的修行,就是透過不安、偶然、痛苦、不能肯定和預料的事情來打擊和警惕自己;但這是一般社會價值觀所力求避免的。沒人願意如此,卻不是我們所能控制和決定;這才是人生的實相。有些天災人禍就是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不發生只能說是僥倖、是幸運;但幸運與否,其實並無界限。古人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禍相倚,才是事實。
十多年前台北市的一場火災,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有對夫妻開車行經新生南路,他們拉下車窗,愉快地吹著風、聊著天;不料,路旁的麵包店突然爆炸,一片烤麵包用的大鐵盤就這麼天外飛來,大小竟剛好通過車窗飛進車內,咻地橫切過先生的脖子!你可以說這類意外太罕見了;沒錯,發生機率確實微乎其微,但它就是發生了,這確是人間實相。換言之,「偶然」在人生中佔著重要的地位。
為何我們希望有常?厭惡無常?是誰使生命變得有常且快樂?其實就是人類這個腦袋。從這個觀點看來,人類還真不愧是萬物之靈;因為,我們的智力讓我們能夠凝聚許多事物,並使它顯得可長久永續、顯得有常。例如:感情和婚姻關係容易生變,於是人們用財產、子女、倫理道德、婚姻規則等,把夫妻兩人緊緊綁在一起,以穩定婚姻關係。又如一個組織或國家,會建立各項制度使其永續經營。很可惜地,我們並不能找到任何國家或企業能夠永續千秋萬世;即便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其間仍經歷多少改朝換代、明爭暗鬥、淌流多少革命鮮血。
沒有千秋萬世的存在!但我們似乎不願放棄這個執著,因為人類喜歡透過意志,企圖維持穩定狀態,繼承者則會改變前人所努力的穩定狀態,以求自我彰顯;換言之,後繼者用自己的有常推翻前人的有常。我們每個人都苦苦地維持著短暫的有常狀態;但事實上,個人能維持的部分和時間都非常有限。就大方向來說,一切從未停止變動。因此,我們的生命狀態是大無常包著小有常,兩者並存。其實並不矛盾,兩者之間的變化正是要點所在。
有常一旦被建立,其建立的當下便開始銷毀,即磨滅有常而呈現無常;是有某種恆定性,但恆定性會遭破壞,且永遠無法明確地算出其維持時間。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會甘於處在無常動盪中,任它刮風下雨而不躲避。人生,就在有常和無常間來來去去,而非站在無常或有常的一邊,因為這兩邊始終在變動。
若能看清自己的真實處境,就能知道你的右手是你活著的生命,左手是你的死亡;兩手並存,你就在中間,是一個轉圜,並不歸屬任何一邊。亦即,在你的生命中,就含有巨大的死亡因素。支持你存在的因素中,很多是屬於不存在的;不存在透過各種方式,支持著你的存在。因此,我們所見到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生命,都不是實相,都有部分被遮蔽,因為我們看不到非存在、非現實的東西。
生命的積極性就是要活著;在右邊待久了,自然會消極,就轉到了左邊。我們就在這兩邊轉圜。白天努力生活,是有為、是積極;夜晚休息睡眠,就是無為、是消極;然而在睡夢中,可能因為某個夢境的啟發,讓你又想有所作為,於是又積極有為了。人生本來就是在兩端轉圜,千萬別企圖一分為二,這是不可能的。
《存在─非存在:用全部的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等狀態,讓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只是站在某一邊而已。》
雖然明白了死亡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死亡是非存在的,沒有人經歷過並能告訴我們它是什麼。那麼,我們如何和非存在共處?
非存在不是一般所指稱的靈魂或鬼神。當我們談論神或鬼時,只是語言上的想像,我們從未見過他們,只不過有些人依稀有某些感應。這類可感受到卻見不到的,我們就稱之為「非存在」,如磁場就是典型的非存在。你到某些地方特別感到身心舒暢,但你看不見讓你身心舒暢的來源,甚至用儀器也探測不出來,但就是感應得到,這就是非存在。修行的第二個要素,就是和非存在共處。
原本我們只相信科學,相信眼見為憑;但現在願意和非存在共處,相信個人的存在是由於某些非存在的力量所支持著。儘管如此,我們不明所以,不能用大腦理解,只能直覺地感應,這就是宗教上常說的佛恩或神恩。基督教有一首歌叫「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其中有一段歌詞是:「我曾迷失,如今尋回;我曾盲目,今得看見。」(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他不說他到底看見了什麼,因為重點不在所看到的對象,而是「看見」這個動作。當你張大眼睛全神貫注地去看,反而看不到,因為那太刻意了。心理學界在進行精神分析時,曾以「依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來說明。
在希臘神話中,伊底帕斯的父親是一國之君。在他呱呱墜地時,國王前去請問太陽神阿波羅關於孩子的未來;不料,得到的回答是:這孩子將來會弒父娶母。國王當然不能讓此事發生,便下令要大臣先挑斷王子的腳筋,然後交給牧羊人將之棄於荒野,讓野獸奪去王子的命。沒想到,好心的牧羊人見嬰兒可憐,就用藥草治癒了王子的腳傷後,再偷偷送給鄰國的國王當義子。從此,依底帕斯順利長大,並成為一位翩翩美少年。
有一天,伊底帕斯也跑到阿波羅神殿詢問自己的前途。阿波羅告訴他,他將來會殺了父親並且娶母親為妻。聽到這樣的神諭,依底帕斯惶恐極了;他認為,父親待他極好,母親也慈愛有加,怎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於是,他決定離開祖國到鄰國去。途中,伊底帕斯遇上一個老人家驅車迎面而來,粗魯地趕他讓路;他氣不過,上前揮了一記猛拳,竟打死了老者。他卻不知,這位老者就是伊底帕斯的生父。
當時忒拜城正遭逢詛咒,伊底帕斯順利解開詛咒之謎,當上國王,並依循慣例迎娶在位的王后為妻;這位王后就是他的親生母親。沒有人知道這件荒誕情事的真相。
只不過,有了新國王之後,國運並未就此昌隆,反而天降大火,不斷焚燒這個國家。對這莫名其妙的天災,伊底帕斯真是又氣憤又挫敗,便再去請示阿波羅神消除天災之道;神諭說,是因為有人做了罪惡的事,才導致天災不斷。伊底帕斯發誓要揪出這個罪犯,將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脫出來。他一路追查下去,最後竟查出自己就是這個天災的罪魁禍首。他當場便以利劍刺進自己的雙眼。
這個故事被精神分析界重新討論,並且涉及生死問題。這個悲劇的開端肇始於神諭。神諭是什麼?神諭意味著「知道」,並且會應驗;所以,伊底帕斯的父王決定殺死親生兒子,以防止神諭應驗。這個看似依邏輯進行的合理行為,卻開起了後來的不幸遭遇。一切都源自於「知道」;知道後就採取行動避禍,就有了後來的悲慘結局。
伊底帕斯的情形也是一樣;他若不去問阿波羅神,就會留在義父母身邊,也就不會有後來弒父娶母的結局。偏偏他「知道」,所以選擇離開國家,防止神諭應驗。他們父子的合情合理行為,卻正好造成悲劇的發生,即便弒父娶母的錯誤是在全然不知情的狀況下發生。這就是錯認。
很多人相信紫微斗數、生辰八字、風水五行等命運之說而喜歡算命,在困惑之時希望藉算命指點迷津,企圖對生命有相當程度的掌握;或許應該反過來說,就是在這樣的企圖之下,才有命運之說產生。我以為,也許我們某種程度上能掌握命運,但其實並不需要掌控它,就讓命運以模糊的姿態呈現吧!愈是想把命運分析得清楚透徹,我們的人生愈是無救,只會製造出更多絆腳石,這也大凶、那也不宜。
至於求神拜佛到底有沒有效?我認為很難說。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在求神拜佛的當下放下身段,謙虛以對。能放下身段,就有益於修行;若是下意識地強求神佛的庇佑或加持,這是不存在且無效的。
基督徒真正的祈禱,是真心誠意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而不是指揮上帝依你的願望而行;能真正如此祈禱的人,「必然得著」。我們沒有權利去掌控生命;我們卻總是膽大妄為地去認識,而且充滿了認識的障礙,以致認賊作父。
雖然如此,也不必如一般佛教所主張的去掃除妄見,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不斷以妄見去認識,然後不斷經歷失算、失望、絕望,如此一路經驗到底才有翻身之時。這也是修行,等於是越過了意志和意圖;當你意圖的對象無法被掌握,你才能翻轉,才有新的境界產生。
伊底帕斯所以會刺瞎自己的雙眼,是因為他明眼所見到的都是錯誤,這就是精神分析上所說的「blind seeing」。亦即,當你看到石雕像,你會說這是某種雕像;只有當你瞎了眼睛,用手去觸摸時,你才會說出它的本質──石頭。這表現了兩種存在方式,一是用大腦、認知去得知,另一是用生命直接去感受而得知;修行就是指後者。修行是用你的全部生命去體驗風、體驗雲、體驗無常,包容偶然、有恆、幸福、不幸福狀態,讓左右手間的有常和無常來來去去而置身其中,並不是只站在某一邊而已。
修行蘊藏著非存在和非現實,是透過感應而非認知;換言之,若你遵照著經書所言去行,那是依著認知,就像伊底帕斯依著神諭去進行一樣,這不是修行。修行是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順境或逆境發生、讓你歡喜或讓你憂愁,能讓你感應到存在與非存在同時具在的狀態。這有點類似於藝術,我們能感應到藝術品本身呈現之外的領悟。
當你看見孤兒寡母陷於困苦中,會產生惻隱之心,這也是一種修行;你會發現,你就在「存在」和「非存在」這兩個異質空間中,而且它們來來去去。非現實的異質空間,其實類似老莊思想的被動和無為。例如,你突然發現自己罹患了癌症,而且可以預見自己的死期;在這種狀況下,你反而能意識到另一種存在;而這種存在,會緊緊地附在我們的身體裡,比從前更清楚地顯露出來。
比方說,一個人罹患癌症後,首次反省到從前忙於工作而疏於陪伴母親。他回想起母親對他的種種慈愛和付出,並聯想到:他一旦離去,母親將何去何從?事實上,這些事都尚未發生,只是患者的想像而已;但是,就在這個當下,修行已經開始了,患者可能因此忘記自己的事業、忘記自己的病痛。
因此,修行不是一心一意地求生死解脫;修行在日常生活中已非常細微地發生,是一種生命行事的轉變。而生命行事的轉變,是一種「反面」,是社會的反面;有時也是一種放棄,放棄過去追求的價值。
《自然─解脫:面對死亡是一種修行,應該保持它的不確定性,對它的日期和想像表示糊塗,而不要對其做任何針對性的預測、想像和分析,這樣才是自然。》
面對生死的姿態就是要修行。我們必須瞭解到,生和死是同時存在的,生是充實,死是充實的支持點。我們的所有,都是從死亡中充實或虛構出來的;因此,我們的所有可能是虛的,但「虛」有其存在價值。靠著虛的失算和失望,我們才能了悟其背後有些真正的存在;雖然看不見,但感應得到。
面對生死的最佳姿態,就是讓現實和非現實並存,感受它並自由出入其間──進入現實,你當然在乎你自己;進入非現實,你就不在乎了。事實上,我們一直在現實與非現實的轉圜之間。活著,就是在這兩邊轉動;亦即,生和死,早就和我們發生關係了。
至於前世今生、輪迴等問題,我做了相當長時間的研究,初步得到的結論是:會想透過前世來瞭解今生,無非想知道我們到底是誰;當我們只談這個看得見的我時,總覺得單薄,就想把那個非存在的、看不見的我加進來設想,於是就加進了一些過多、甚至是捏造的東西,來豐富和滿足我們的想像心理。
雖然我催生了《前世今生》這本書,也為之寫序,但我從不說我贊同它。我認為, 這是一種文化生產;既是生產,能生產藝術,為何不能生產三世因果呢?但是,若真要問明是真是假,那就問呆了!
也有人信誓旦旦地說,某人能夠精準地預測死亡,一定要有高深的修行才具備此能力。我卻認為,人生最不該做的事,就是預測死亡。死亡是一種無常,是不能預測的;若能預測死亡就是修行,那我只能說,大部分的醫生都能預測死亡,他們是否便有高深的修為?
醫生預測死亡,目的是要提醒家屬預作準備;但是,我寧可勸人不要做這種預測。因為,面對死亡是一種修行,應該要保持它的不確定性。若是貪戀世間的美好,非常不想死,就會覺得死亡比預期來得早,因而產生痛苦;反之,若是不想活了,死亡反而比想像中來得遲,就會因此不耐煩。我們應該對死亡的日期糊塗,對死亡的想像表現糊塗;應該糊里糊塗地去死,而不要對它做任何針對性的預測、想像和分析,這樣才是自然。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些年很流行談「生死學」,這是一門探索「生」與「死」的學問。其實,上不上「生死學」課程,對於面對生死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你有機會陪伴臨終者,互動中所發生的事,自然會教導你生死的學問;尤其,若有機會陪伴年輕的臨終者──如癌末病人,你將意外地發現,這樣年經的生命在面對死亡的無常時,竟是那般地堅定。
不要相信教育,生死學應該是反教育的;因為,教育是一種約束,但生死學是一種解脫,應該讓一切自然地發生,而非在課堂上講述。
(本文為演講整理)
書名:真巧!我們都是人
作者:財團法人泰山文化基金會 策劃
出版社: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出版日期:2009年7月初版1刷
2010年6月初版4刷
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王薀老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十二長生沐浴功法益處
這個功法非常適合年紀較長或者病後恢復,以及在靜坐之後,幫助全身經脈暢通,很有功效的一套導引,光是做這一套功法,也可以得到氣遍全身的好處就如同靜坐一般。配合吐納調息,活動筋骨,不讓八脈淤滯,初階靜坐的同道可以於上座或下座配合動靜兩宜的功夫,對於養生、煉氣、調神、 補精、化氣應該有它自然的助益。
場所
找一處空氣流通、無人聲喧鬧的處所,便可以操練這套功法。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盡薀於書官方網站】:https://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拾慧文化創意】:https://www.modernwisdomcc.com/
【LINE@】:拾慧文創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王薀老師 #靜坐之後 #靜坐 #自然之道 #呼吸
#安定身心 #療癒 #暢銷作家 #功法 #道家 #氣功
#養生 #十二長生沐浴功法 #身心靈
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极气功十八式-第二套.flv.flv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太极气功 十八式 - 第二套.flv.flv. 2.1M views · 11 years ago ...more. shan gao. 11K. Subscribe. 11K subscribers. 2.9K.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72. ... <看更多>
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太極氣功特別篇第二套背面演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宜蘭縣國際太極 氣功十八式 研究推廣協會- 總會教材由孫貴英-功架示範五結季新支會祈安宮前廣場早上5.30至6.30時有意者, 歡迎免費參加。 ... <看更多>
十八式氣功第二套 在 背面太極氣功十八式第二套2017 11 23原版從新配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背面太極 氣功十八式第二套 2017 11 23原版從新配音-Tai Chi Qigong eighteen second set. 19K views · 5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