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的擂茶
話說每次到北埔老街,
都一定會放慢腳步,感受這純樸的民風,
當然還要和小朋友一起DIY體驗擂茶啦!
這間創始店改良鹹口味變成甜口味,
也是唯一受邀國宴的擂茶店!
不管是冰的是還是熱的都好好喝!
Google高達4.4顆星呢!
全文閱讀:https://taiwantour.info/39tea/
#什麼是擂茶
客家擂茶是傳統的食俗。
客家擂茶源於中原地區,南宋詩中有「漸近中原語音好,見客擂蔴旋點茶」句。
近代作家汪曾祺先生引用成書於南宋端平二年的《都城紀勝.茶坊》中出現的「冬天兼賣擂茶」、「冬月添賣七寶擂茶」、「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頭」說明歷史上南宋偏安,人口眾多,擂茶相當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質棗擂杵。
記得分享加到個人FB清單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國文超驚典:古來聖賢不寂寞,還有神文留下來」介紹 訪問作者: 祁立峰 內容簡介: 《讀古文撞到鄉民》古文大師兄祁立峰回來了,帶你看古人論戰、耍廢、發神文!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嘴不罷休……江山美人的壯志豪情下,更多的是×話全開的歡樂日常! 讀懂古人...
南宋偏安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宋朝社會風氣為何變壞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從755年唐朝的「安史之亂」起,到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止,有二百餘年的時間,在當時中國的這片土地上,都是軍閥混戰,政權如走馬觀燈一樣變幻莫測。一些無德無識的膽大無恥之徒,憑藉燒殺搶掠,便可稱霸一方,甚至當上皇帝,號令天下。在那樣的政治條件下,禮義廉恥掃地,社會風氣大壞。
趙匡胤是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的天下,其方式同此前五代十國那些帝王用陰謀手段搶權,並無多大區別。奪取政權後,如果也是繼續不顧社會風氣的淨化、整頓,那麼趙宋王朝,也只會是一個稍縱即逝的短命小王朝。
趙匡胤同此前的那些軍人政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用歷史的眼光審視了形勢,在奪取政權後,立刻實行以儒治國,狠抓了社會風氣的淨化。
趙匡胤對後周的皇室,不予殺戮,以禮相待;對後周肯於投降的大臣,如宰相范質、王溥等,繼續原職留任。對於曾起兵反抗宋軍後周將領,如汴京衛戍副司令韓通,雖在戰鬥中被宋軍所殺,卻並不敵視,反而褒獎其忠勇。
趙匡胤為防武人和功臣專權,並未像有的王朝那樣,建國之後大殺功臣,而是用和平的方法,搞了「杯酒釋兵權」,然後以鍛煉軍隊刻苦善戰的名義,讓軍官經常調動,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其兵,並用文臣知州,「重文抑武」。
趙匡胤還留下嚴懲貪墨之官和不殺言事之官的「祖訓」。
趙匡胤這所有的「祖宗之法」,都是針對唐末五代十國以來二百餘年社會風氣大壞而發的。宋朝初年很快就出現了廉恥相尚的好風氣。在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和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時,朝野上下讀書成風,忠於職守成風,講真話成風。田錫、王禹偁、范仲淹、歐陽修、唐介等一大批直言敢諫之士,得到重用。從而使趙宋王朝出現了百年太平的政治形勢。
「天下太平」的形勢,使朝野上下滋生一種思想認識:「祖宗之法」是「良制美法」,因而是永遠不可更改的。其實,了解歷史的人都明白:世上哪有永遠不可更改之法?
「祖宗之法」在趙宋王朝的初年,即太祖、太宗時期,確實發揮了治國安民的良好效用,但是,到了真、仁、英、神、哲、徽、欽,以及金兵入主中原,南宋偏安一隅之後,隨著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的變化,再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就僵化了,就要四處碰壁了。
事實上,到了宋仁宗(第四任皇帝)掌政時,全國性的社會風氣就已悄悄地產生了許多弊端了。「重文抑武」的國策,大大弱化了軍隊的戰鬥力,面對西北邊境強大起來的西夏、契丹以及後來的金人武裝進攻,屢打敗仗。由於姑息政策的演化,到真宗(第三任皇帝)時,對貪官就一個不殺了。
由於官僚機構疊床架屋,任職而不干事的官員越來越多,只靠熬年頭,文官三年,武官五年,便可提職提薪,高官們還有「恩蔭」的特權,其子孫不用任何條件,就可得官位。政以賄成,十官九貪已見怪不怪。「冗官」、「冗費」、「冗兵」的「三冗」現像出現了,到仁宗(第四任皇帝)寶元元年(1038)「三司計度經費,二十倍於祖宗時」(《宋史•蘇舜欽傳》)。
社會風氣大不如宋朝初年了,人民聚眾起義也開始一夥接一夥了。
在這種形勢下,仁宗把志在改革的范仲淹召進朝廷,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改革弊政。但是遭到保守的既得利益集團的頑強反抗,他們先是誣衊改革派為「朋黨」,繼而造謠說范仲淹等要廢掉仁宗皇帝。於是仁宗皇帝一改支持「新政」的態度,范仲淹等受到政治清算。
仁宗皇帝這一反覆,大壞了官場風氣。
又過了三十年,即當趙宋王朝立國110年那年(宋神宗熙寧二年),銳意變法的王安石被任為參知政事,社會上傳出「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卹,祖宗之法不足守」之言,稱「三不足」。「三不足」是否為王安石親口說出,尚無證考核,但是,它反映了一種改革的呼聲。
王安石的銳意變法,反映了那一時代的主流思潮。但是,他沒有「摸著石頭過河」,且主要目的是為扭轉國家財政的危機,一系列變法內容對普通百姓沒有好處,還有「擾民」之嫌,所以一些持重穩健的官員,多不肯同他合作。於是,王安石任用了以呂惠卿為代表的急於當官而不擇手段的年輕人到政府各部門出任要職,王安石這一破格提拔年輕人的做法,給一些德行不好、投機取巧之徒開了方便之門。於是,社會大行鑽營投機之風。事情發展到登峰造極的是王安石最為倚仗的、視為可靠的接班人呂惠卿,在自覺翅膀硬了之後,向神宗皇帝誣告王安石有反叛之心。王安石親自嚐到了他所重用的人帶來的苦果。儘管王安石在後來認識到了呂惠卿是無恥小人,但是十幾年以來,這種激進的變法和對於鑽營之徒的提拔重用,已使社會風氣大壞。這是王安石始料未及的。
王安石下台,司馬光上台執政。
司馬光本來是一個穩健之人。但是,他執政時已風燭殘年(只執政18個月就死在任上),急於想把王安石變法來個「一風吹」,於是又給投機之徒造成了機會。奸臣蔡京瞧準這一機會,在他所管轄的開封府,只用半個月就把王安石變法全廢掉了。王安石的變法並非全不好,蔡京這樣不分青紅皂白,莽撞行事,也是擾民之事。司馬光卻大大表揚了蔡京。可是,就是這個執行司馬光政策的急先鋒,司馬光一去世,他立即來了一個急轉彎,把司馬光等人打成了反革命(所謂「元祐黨」)。
蔡京比呂惠卿更壞,他給社會風氣的污染也更甚。宋徽宗上台後,蔡京投皇帝所好,在江南的蘇杭一帶搜求古董奇石,運往汴京,稱「花石綱」。「花石綱」把皇帝引向不務正業,把百姓搞得傾家蕩產。蔡京大搞宗派,任人唯親,奢侈腐化,貪污納賄,無所不用其極,使本來已經江山不穩的趙宋王朝,雪上加霜。
宋朝末年,統治階級內部黨爭頻起,貪官肆無忌憚,皇帝不務正業,毫無危機感。百姓走投無路,起義反抗此伏彼起。社會風氣完全壞了。金兵的鐵蹄,把趙宋王室趕到江南。但是,宋高宗出於一己之私,害怕被金兵掠而北去的徽宗、欽宗回來爭奪皇位,竟重用當了金兵俘虜,又被派回來做奸細的秦檜。秦檜以「莫須有」之罪,殺了抗金大將岳飛父子。朝野上下,一片恐怖。忠奸不分,好人壞人顛倒。南宋王朝一開始就作胎不正,可知以後了。
對於趙宋王朝的社會風氣由好變壞,生當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大詩人陸游,曾寫過一首五言詩《歲暮感懷》:「在昔祖宗時,風俗極粹美。人材兼南北,議論忘彼此。誰令各植黨,更僕而迭起。中更金源禍,此風猶未已。倘築太平基,請自厚俗始。」
陸游是當世人,又是當事人。他認為:用人唯賢(人材兼南北),言論開放(議論忘彼此),是風俗粹美的表現;結黨營私(誰令各植黨)是風俗敗壞的表現。最後,他以切實感受大聲疾呼:要想天下太平,應以淳厚社會風氣開始。
限於一首短詩,論述不可能全面。但他的結論「倘築太平基,請自厚俗始」,則是十分正確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一些認識:
一、社會風氣的好壞,或由壞變好、或由好變壞,最根本的原因是最高當政者能否從歷史吸取教訓,從社會實際出發,制定好的方針政策。
二、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良制美法,形勢變了,法律制度也要相應的改革。
三、改革,是治國安民的永恆主題。改革不可急躁冒進,要摸著石頭過河。
四、改革首先要考慮給百姓是否帶來利益,而不能脫離百姓、只追求所謂的「國富」。
五、用人問題,從來都是當政者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問題。要特別警惕反覆小人的投機取巧。
以上幾個問題處理得好,社會風氣就會淳化起來;處理不當,社會風氣就會越變越壞。
宋朝社會風氣由好變壞,乃至亡國,給後世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原文刊載於《歷史學家茶座》總第十八期,作者:宋衍申)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南宋偏安 在 黃欽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讀辛棄疾「賀新郎」
這闕詞是辛棄疾59歲時的作品,與我的年紀相仿,讀來更有韻味。經歷過南宋偏安江左的辛棄疾,人生不一定如意,但絕對多采多姿。辛棄疾揮灑自如的文字,信手拈來或引經據典都讓人回味無窮,後來發現先祖父在老家鸞堂贊助的主神竟然是辛棄疾,更覺緣分。晨起讀書,偶然再讀這首「賀新郎」更有體會!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知我者,二三子!
很好奇,八十幾年前,先祖父為何選擇辛棄疾做為我們家贊助鸞堂的主神,身為「台灣文化協會」會員的祖父,在世時從未提過此事。在戰時接受日本教育的父母親一輩,對於辛棄疾更是「無感」。此外,當時的祖父不想跟威權統治的國民黨唱和,我想這些大概就是祖父不提辛棄疾的原因吧?
多數人的政治價值,總是隨著當權者、時代變遷而改變,所以才有民意如流水之說。辛棄疾經歷南北宋分離,終身不改其志,及至晚年,仍念念不忘北伐,從「賀新郎」這闕詞中仍可體會一二。
「雲飛風起」,引用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更是顯示辛棄疾懷才不甘寂寞,明明年近六旬,仍想金戈鐵馬,令人讚佩。可惜,這老兄晚年只能空歎「白髮空垂三千丈」!
寄語臉書,有意、有才,能服務公職者,應以社會、民眾需求為念,看到一些頭面人物「言不及義」,終日盤算何時選總統,豈止令人莞爾!
南宋偏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國文超驚典:古來聖賢不寂寞,還有神文留下來」介紹
訪問作者: 祁立峰
內容簡介:
《讀古文撞到鄉民》古文大師兄祁立峰回來了,帶你看古人論戰、耍廢、發神文!
人生短短幾個秋,不嘴不罷休……江山美人的壯志豪情下,更多的是×話全開的歡樂日常!
讀懂古人也理解現代,文言白話一起串連,就是那麼簡單!
聽膩了正能量時,古文教你厭世哲學教你風平浪靜;
魯到懷疑人生時,古文讓你廢到極點讓你海闊天空!
古文所寫的內容,就是古代人們生活的樣貌,也是時代課題下,古人面對生存的掙扎。
厚植古文閱讀力,就更能洞悉現世的紛亂時局。跟著大師兄祁立峰,一招一招練出你的現世求生法則吧!
遍覽古文典籍,行走鍵盤江湖,古文大師兄祁立峰帶來全新的廢文招式!
‧戰國理科先生墨子,以腦補的中二力,擊退現實大軍
‧漢代樂府老司機,公開表演搭訕虧妹,竟然慘遭打臉
‧三國嘻哈俠諸葛亮,舌戰東吳群雄,成為說唱新霸主
‧魏晉肌肉美男嵇康,打鐵維生兼健身,演繹傲嬌新定義
‧南宋癡情漢陸遊,除了愛表妹愛國家,還愛一起學喵叫
作者簡介:祁立峰
現任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六朝文學、文學理論。另從事文藝創作,曾獲臺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著有《偏安臺北》、《讀古文撞到鄉民》、《來亂》等書。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UJYxVB_CA0/hqdefault.jpg)
南宋偏安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珠璣巷是南方民族的聚居地和眾多廣府人和客家人及海外赤子的發祥地,其獨特的人文歷史對嶺南經濟文化產生過深遠影響。珠璣巷位於廣東省南雄縣城北部偏東,在323國道南雄至江西大餘公路9公里處的沙水村。該巷南起駟馬橋,北至鳳凰橋,全長1.5公里,是古代五嶺南北梅關古道的必經之路,其古樸風貌猶存。珠璣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璣街、棋盤街、馬仔街;洙泗巷、黃茅巷、鐵爐巷、臘巷。今住居民38l戶,1742人。現有姓氏為何、謝、曾、黃、鍾、賴、劉、陳、郭、周、董、雷、戴、張、楊、歐陽、李、王、熊等159姓,其中雷姓是佘族,其餘諸姓均為漢族。“珠璣巷人南遷”的原形態是廣東珠江三角洲和南雄珠璣巷人世代口頭相傳的,對此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講粵語的老百姓家中珍藏的族譜中均有此記載。南宋鹹淳年間,荒淫的宋度宗不理朝廷事務,任由奸相賈似道弄權誤國。其時,後宮一胡姓妃子,因厭惡宮廷生活,嚮往普通百姓的天倫之樂,於是偷偷跑出皇宮。宋度宗一日欲招幸胡妃,發現其已逃亡,即令兵馬四處搜尋。面對天羅地網的搜查,胡妃自知難於逃脫,便投江自盡。恰巧,南雄珠璣巷一商人黃貯萬雇船到京城臨安做生意,站在船頭欣賞美景時,見江心飄來一溺水女子,忙將其救上船施以湯藥。此女子即是胡妃,被救後慌稱姓蘇。一來二往,胡妃與黃貯萬情投意合,願同往珠璣巷結百年好合。受皇命追查胡妃的賈似道因搜查不到胡妃,也只好向宋度宗複命說胡妃已投江自盡。胡妃隨黃貯萬到珠璣巷後,夫唱婦隨,男耕女織,過上了普通百姓的平靜生活,胡妃也將中原文化、栽培菊花等技藝傳授珠璣巷平民,大家相處十分融洽。誰知,好景不長,珠璣巷內一賭徒因賭輸錢,欲敲詐黃貯萬不果,無意中得知胡妃即當年官府追查的胡妃。為了得到賞銀,賭徒於是向官府告發,胡妃藏匿在珠璣巷。當奸相賈似道接到告發,心中卻犯了愁,當年自己曾向皇上聲稱,親眼看見胡妃溺水,親自驗屍,如今胡妃卻還好好地活著,那麼自己不就是有“欺君之罪”。於是,賈似道定下一條“殺人滅口”的毒計,欲將珠璣巷人統統殺絕,不留活口,將胡妃還活在人間的消息埋滅。賈似道便向宋度宗慌報:南雄珠璣巷人欲謀反。昏君宋度宗下旨:血洗珠璣巷。面對即將到來的大禍,珠璣巷人驚恐萬分。這時貢生羅貴挺身而出,召集眾人,共謀集體逃亡之計。經過商議,認為珠江三角洲地廣人稀,適合生存。在羅貴的帶領下,珠璣巷人97戶33姓,伐竹木結筏,告別家鄉珠璣巷,順著湞江、北江前往珠江三角洲地區。胡妃則為了不再連累珠璣巷鄉親,在面對朝廷大軍洶湧而至之時,她毅然跳上岸,與朝廷大軍周旋,拖延時間,使珠璣巷人逃亡贏得時間。而後,胡妃投井自盡。
南雄市是中國廣東省韶關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湖南,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粵贛邊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衝」、「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三影塔是廣東省唯一有絕對年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猶存;三影塔位於南雄市區永康路,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西元1009年),明代正統十一年(西元1446年)重修過。三影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影塔原名延祥寺塔,是延祥寺的一座建築物,是廣東省僅有的有絕對年份可考的北宋早期磚塔。在光滑如鏡的寺壁上,竟然可以反射出三個塔影,一影向上,兩影倒懸,所以延祥寺塔被稱為三影塔,可惜這座古寺廟早已毀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UMcksqNW54/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rAW39-HwEOkq7RX_gr4KzE355gg)
南宋偏安 在 港澳應回歸到中華民國- 典型的偏安政權南方朔古代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只貪圖安逸虛無的偏安心理,注定了東晉的沒落。 至於南宋的「偏安」,王夫之在《宋論》裏就說得更痛切了。他指出 ... ... <看更多>
南宋偏安 在 八上歷史5-2金的崛起與南宋的偏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is video screencast was created with Doceri on an iPad. Doceri is free in the iTunes app store. Learn more at http://www.doceri.com.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