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臺灣 #民間高手私房台旅路線趴萬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5052
秋高氣爽想兜風,何不試試由詩人、作家、文史工作者、書店老闆等熟門熟路老司機開發的文化祕徑?文化部「走讀臺灣 」每年向全台高手徵件各地文史旅遊路線,有在地人相伴,實地走訪台灣私房故事。第一波活動正式釋出,每場名額有限,多場僅收車馬費或完全免費,懂玩的咖請手刀報名!
路線遍及全台,B編自首文史中毒,字數有限亂亂和大家分享私心路線:位在新北市的翫雙溪書苑「跟馬偕走讀淡蘭古道」,帶領讀者認識馬偕與清朝日治時期行過此路的各國博物學家,探訪教會遺址、雙溪清代古渡船頭,與旁邊宛如羅馬古蹟的百年周家古宅等,重溫這條百年歷史的道路與人物故事。
走完山,需要水的陪伴,生活旅人團隊長期深耕花蓮,「牽起Sakul人與河:與部落共存的美崙溪」邀請在地族人領路,帶讀者走入Sakul的文化脈絡,透過文本及耆老的口述歷史,認識撒奇萊雅族水與文化的發展脈絡,同時在美崙溪畔體驗部落生態捕魚法,從手到腳學習部落智慧。
走讀路徑有文史有自然,適合全齡讀者參與,亦有專為青少年和親子讀者專場。雖然暑假剛過,但涼爽的秋季難道不是最適合在台旅遊的時節?台灣行腳可以不只是透過螢幕,這一回是真的要走下去喔(還有延伸書單呢)2021走讀臺灣,大家走起來!!
🥾完整走讀路線🥾請見「走讀臺灣」官網🥾
https://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activity
精彩路線陸續上線,也歡迎到下方主辦單位臉書,追蹤最新活動消息!
|時報出版|#草根出版社 前衛出版社|#好事國際 新村芳書院|南崁小書店|#鴻梅文創 或者|O'rip 生活旅人|晃晃二手書店|小獸書屋 BBBooks| 翫雙溪書苑|欒樹下書房|請進門來 - 書友坊|#新新書店|小兔子書坊|淺山綠 |瑞成書局|後驛冊店/ Statio Verso|編輯學校 IEDT Editor SchoolX野冊YATSE|孩好書屋|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5052
—————
👉訂閱電子報,每週好文全收錄: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圓周率的近似值是3.1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而把每年的3月14日訂為國際數學日。不過圓周率為什麼是3.14?又是怎麼算出來的? 科教館下午和現場民眾一起仿照18世紀法國博物學家布豐的投針實驗,驗證圓周率的近似值。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
「博物學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博物學家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博物學家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博物學家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博物學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博物學家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博物學家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博物學家 在 樹冠上》與《一位年輕博物學家的日記》開展的自然書寫 的評價
- 關於博物學家 在 Red Dead Online「博物學家(THE NATURALIST)」傳說動物 ... 的評價
博物學家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起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你會想到什麼?是獅子、老虎這類大型貓科動物,還是海裡的大白鯊、虎鯨呢?
在澳洲東方 1500 公里遠的「菲力浦島」上,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是「蜈蚣」,這些蜈蚣估計每年會吃掉 2000 隻以上的海鷗幼鳥。
#菲利浦島蜈蚣
#身長最大為23公分左右
#再大一點我看成鳥都吃得下去
延伸閱讀:
看過「水熊蟲」走路嗎?——牠的步態與 50 萬倍大的昆蟲很相似!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30535
每隻螞蟻都有眼睛鼻子,有沒有差別又有何關係?臺灣新種「鍾氏原細蟻」,發現!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6413
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博物學家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城市是那麼方便,城市又那麼壓抑,還好香港城市一直與自然為鄰。城後面有山,城中間有海港,城內不同角落還有鳥和樹。細心觀察,自然,就在身邊。
書中也有大自然。
「就係香港」編輯部精選十多部有關大自然的紙本書及雜誌收藏,於中環街市pop up store 閱讀室內展出。選書有的以細膩的素描及生動插畫去描繪香港及外地珍罕的自然生態,呈現生物多樣性,;有的將大自然與身心靈連結,也有呈現大自然獨一無二的藝術性一面。當中一些有數十年歷史的珍貴藏本,更我們由從前的香港走到現在,感受在地的變化。
1931年的《The Hong Kong Naturalist》期刊,由香港最早期的博物學家香樂思(G. A. C. Herklots)編著,並滙聚了生物學家、民俗學家、考古學家、健行探險家等的研究。除了詳盡資料,書中還有早年珍貴的手繪彩色插圖,包括多種本地原生植物及鳥類,加上典雅的排版風格,都讓人感受到近百年前的時代氣息。
同樣以手繪彩色插圖去再現本地自然生態的《A Colour Guide To Hong Kong Bird》,是前市政局七十年代中期的出版物。書中記錄了近四百種香港常見雀鳥,並詳盡記述了觀賞的生態點,例如香港魚塘、灌木叢、海沙、沙灘、石灘、都市、樹林等等。除了家燕、相思鳥等常見雀鳥,也收錄有不少稀有品種如灰樹鵲、松雀鷹,每一品種都描述了雀鳥的外貌特徵與辨認方式。同系列的《A Colour Guide To Hong Kong Animals》,亦包含豐富的彩色動物插圖,本地各類原生動物包括哺乳、爬蟲、兩棲類、淡水魚、甲殼類,到無脊椎生物,都一一收錄在案,同時將香港的生態棲息地,由泥土到都市,都逐一闡述。
《朱翁同遊 香港原貌》則是香港第一代新聞主播朱維德的攝影著作。六、七十年代時已拿著Leica相機,朱維德走遍香港各處奇險或偏遠的山、波濤或隱秘的海岸,行山拍照之外,每到之處都會仔細採訪當地的居民。這些珍貴的黑白相片讓人回顧七十年代前尚未發展為新市鎮的沙田,未填海的屯門灣和大埔墟,還有大嶼山各處原始的山景地貌。
近年出版的《感知西半山 就是自然》則以龍虎山為主題,卻有別於一般的行山指南,書中邀來本地藝術家、作家、地景建築師等,重新描繪及想像大自然和人的連結,書中觸及人文歷史、社會結構、建築、自然史、動植物學等,並以散文、短篇小說、畫作、攝影,甚至代入昔日「山民」(即是大樹)的角度,以大樹寄來的短箋等不同形式,重現一個立體而豐富的西半山。
「就係香港」於中環街市的pop up store 設下小小的閱覽室,以由現在起至本月底,以「城市和自然」為主題,與讀者分享這些編輯部選書。歡迎大家路過時稍緩腳腳步,坐下來,好好呼吸大自然的氣息。
「就係香港」流動編輯室+Pop up store
日期: 即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
地點: 中環街市Shop P05B (2樓)
開放時間: 周一至日 10am-10pm
#Beinghongkong #就係香港 #popupstore #中環街市 #就係香港編輯部 #readingcorner
博物學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圓周率的近似值是3.1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而把每年的3月14日訂為國際數學日。不過圓周率為什麼是3.14?又是怎麼算出來的? 科教館下午和現場民眾一起仿照18世紀法國博物學家布豐的投針實驗,驗證圓周率的近似值。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712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博物學家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李時珍,是明朝最著名,或說整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不過,大家可能不曉得,在古代,醫生這個行業社會地位不高,儘管李時珍爺爺、父親都是醫生,父親李言還是位名醫,卻仍常被地方官紳欺負,故而並不願意李時珍從醫,希望兒子能夠讀書應考,有朝一日可以光耀門楣!
然而,李時珍14歲中了秀才,但在往後九年裡參加三次應考舉人卻都落榜,最後,他決定放棄科舉做官這條路,想要專心從醫。向父親表明心意並經過一番爭取,終於獲得首肯並傾囊相授,李時珍踏上了醫學這條路。身為醫藥世家的子弟,他身體力行,常常以身嘗藥,發現了諸如曼陀蘿可以當麻醉藥的功效等。
也因為他博覽群書,從醫期間,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終於編著成《本草綱目》。這是明代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對後世藥物學的發展有極重大的貢獻,也有極高的評價,現今已有不同文字的翻譯本或節譯本。
李時珍實事求是的精神、好讀書並學以致用的態度,以及堅持實現自己興趣的意志,不隨波逐流追取功名,都是他之所以成為流傳後世的偉大醫藥學家的原因。而他打破以儒家思想的傳統思維,證明讀書的目的並非只是為官,經世濟民也不一定只有從政這條路,實在令人尊敬。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博物學家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離上次的六個童謠背後的恐怖故事之後,已經經過了兩年了,今天我就帶給大家六個童謠背後的黑暗故事,算是這個黑暗童謠的第二集。
童謠,朗朗上口的輕快的節奏,陪伴了我們的童年,以前只是記得哼那些童謠的旋律,但是卻不知道裡面的歌詞是什麼意思,大家知道什麼叫du du it de da di du, 你們沒有玩過?就是那種大家圍著把腳伸出來,然後就點到誰,誰就做鬼。有點像英國的black shoe game
其實正式它這首歌是: whose shoe is a dirty shoe.好像完全不同的讀音哦~~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些童謠背後的黑歷史。
先知道,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的想法完全不同,西方國家會將一些時事,或是一些轟動一時的案件,再用這些朗朗上口的詞配搭一些簡單的旋律,用這些童謠來傳達,或是諷刺當時的君主,或是一些名人等等。
第一首,Lucy Locket,露西的錢袋
Lucy Locket lost her pocket,
Kitty Fisher found it;
Not a penny was there in it,
Only ribbon round it.
Lucy locket 不見了她的錢袋,被Kitty fisher找到了,但是錢袋裡面沒有錢,只有ribbon綁在上面。
看起來詞沒有什麼問題啊~~但是究竟Kitty fisher和Locy locket是誰呢?
其實Kitty fisher是在18世紀當時非常出名的妓女,她揮霍無度,而Lucy locket 也是妓女,或者是講交際花,所以很多男士就成為了她的錢袋,所以她的錢袋裡面沒有錢就是暗指很多男士資助她的生活。
Only ribbon round it這裡其實是暗指Lucy Locket是一名妓女,
由於當時的妓女有把錢袋藏在群下面,為了安全,他們會用ribbon把錢袋綁在大腿上。
用Kitty Fisher來撿到她的錢袋,也是暗指Lucy Locket也是妓女。
原來我們唱了那麼多年的童謠,講的竟然是妓女。
第二首: Mary Mary quite Contrary 瑪麗小姐真倔強
Mary, Mary, quite contrary,
How does your garden grow?
With silver bells, and cockle shells,
And pretty maids all in a row.
原版的是這樣的
Mary, oh Mary, so quite contrary,
How does your garden grow?
These silver bells and cockle shells
And pretty men all in our room,
When you see contrary Mary,
Told hereye, refuse to terry.
We spoke very soft and slow
Without your pretty men,
Mary, Standing in a row.
Mary, Mary, Mary, Mary.
這麼簡單好聽的歌曲,後面竟然有那麼黑暗的歷史。
大家如果記得我在以前的影片有說過Bloody Mary,當時有兩個歷史傳聞,一個說伯爵夫人,另外一個就是瑪麗皇后,她迫害和折磨了很多新教徒,所以有血腥瑪麗的稱號。
這是所說的院子是影射充滿屍體的墳地,那什麼是silver bells and cockle shellls呢?其實這兩種都是折磨人的刑具,銀鐘是夾手指的而Cockle Shells是暗指這個刑具,叫Choke Pear,這個東西是插進你的口,或是你的菊花等等,然後菊花開。。。滿地傷。。。
想到都痛哦哦。。。
第三首:Goosey Goosey Gander, 鵝鵝鵝
Goosey goosey gander,
Whither shall I wander?
Upstairs and downstairs
And in my lady’s chamber.
There I met an old man
Who wouldn’t say his prayers,
So I took him by his left leg
And threw him down the stair
這裡你們有看到這個童謠最後四句是說:我找到一個老人,他不會讀他的禱告文,所以我拿起他的左腳,把他扔下樓。
這是其實是在中世紀政治逼害,天主教徒不能讀拉丁文的禱告文,就算在家裡也不行,那些鵝就是指當年宗教逼害的官員,他們上門來檢查,如果發現天主教徒在家禱告,他們就會抓了他們嚴刑逼供,這個的who wouldn’t say his prayers應該是這樣意思,還有為什麼是左腳呢?原來以前的刑罰就是將繩子綁在他們的左腳上,然後扔下樓,重複直到他們死為止。
你還要給你女兒唱這首歌嗎?
第四首,
Baa, baa, black sheep,
Have you any wool?
Yes, sir, yes, sir, Three bags full;
One for the master, And one for the dame,
And one for the little boy Who lives down the lane.
原版的最後一句是no no for the little boy who lives downs the lane.
這裡是指在當時英國對於羊毛施以重稅,當時的皇帝叫愛德華一世,就是在電影Braveheart裡面那個老人家,當時的戰爭令皇室財務陷入困境,而當時羊毛就是英國最大的收益,他就將羊毛獲利三分之一歸皇室,三分之一歸於貴族和教會,剩下的才留給農民,而黑色的羊毛則是暗指當時的黑暗時代。
第五首:Little Miss Muffet, 小馬費特小姐
Little miss Muffet she sat on her tuffet,
Eating her curds eating and whey
Along came a spider who sat down beside her
And frightened miss Muffet away
詞裡面就是說她吃著凝乳,然後一隻蜘蛛出現,嚇到她跑了。
其實這個是真人真事來的,以前有個醫生叫thomas Muffet湯姆馬費,他是英國的博物學家和醫生,他很喜歡研究蜘蛛,甚至拿自己的女兒來做研究,就是餵她吃蜘蛛。。。。令她從此非常懼怕蜘蛛,雖然我在網上找了很久,並沒有找到證據馬費醫生真的有餵她吃蜘蛛,不過給滿屋都是蜘蛛一定讓她也驚嚇不少吧!
第六首:Lady Bird, Lady Bird
Ladybird, ladybird fly away home,
Your house is on fire and your children are gone,
All except one, and her name is Ann,
And she hid under the baking pan.
這裡的lady bird是指瓢蟲,也是暗指母親,其實這是影射當年的獵殺女巫,很多女巫被活活的燒死,有時包括她和她的家人和兒子,在這裡最後一句有不同的版本,有的是Porridge pan,有個的Baking pan,Frying pan,都是一些燒的廚具,
原來這些童謠背後是那麼的黑暗。
在此謝謝我的朋友Chanty 幫我唱這些童謠,實在是大材小用了,她是一名創造歌手,會自己作詞寫曲,當中也有唱一些翻唱歌曲,大家記得去到她的Youtube頻道Chantaliamusic,聽聽她唱的歌曲,順便訂閱她的頻道哦!
有時不知道要怎樣去教小孩,究竟要給他們知道世界的黑暗,還是讓他們像白紙一樣純潔呢?有時讓他們了解世界的黑暗,他們才會知道所謂的灰色地帶,就好像每天給他們喝太乾淨的水,他們的身體哪裡可以抵抗細菌的入侵呢?教會他們,然後讓他們可以自行分辨對於錯,黑和白,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在看回我以前的影片有所體會,以前的影片雖然沒有現在的綠屏,也沒有現在剪得那麼好,但是卻是我用心製作出來的,所以我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當初為什麼開始Youtube頻道的,是因為喜歡和人分享這些奇奇怪怪的主題,或是一些我自己覺得好玩有趣的話題,我會更加的努力,做更好的影片給你們看!!
謝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博物學家 在 Red Dead Online「博物學家(THE NATURALIST)」傳說動物 ... 的推薦與評價
Red Dead Online「 博物學家 (THE NATURALIST)」於2020年7月28日推出。隨著 博物學家 活動的開展,您會開始遇到傳說動物,只要參加浪跡模式活動和接受哈莉 ... ... <看更多>
博物學家 在 樹冠上》與《一位年輕博物學家的日記》開展的自然書寫 的推薦與評價
Event by 時報出版on Friday, November 18 2022 with 478 people interested and 97 people going. 9 posts in the discussio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