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雜感,有關育兒過程被觸發的創傷】
久等了大家!這幾天臉書改版摸索了一陣,加上想要傳達的想法不容易描述精準,讓這篇文章現身的時間比預期來得晚。
「做家事之亂」終於告一個段落了,從一開始被觸發的當天,中間跟諮商師會談,到最後把雜亂的情緒和心情排解到能夠恢復自在平衡的程度,大約花了兩個禮拜左右。(錯過的讀者可以到文末尋找傳送門)
之前,在推薦《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時,提過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無論孩子的年紀多大,他都會以行動來提醒你,你在他那個年紀時所經歷的情緒。」
自從我把這句話放在心底,開始觀察我跟蕃茄互動時,被他各種行為激起的情緒和反應之後,我開始理解,這句話其實涵蓋非常多層面的意義,而其中一層意義是:「孩子會喚醒過去我曾經經歷過的創傷。」
今天這篇總結,我想來談談被孩子勾出遺忘已久的傷口時,我自己的處理經驗。
以前我並沒有想過自己會有「創傷」。提到創傷經驗,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性侵或者是家暴。前者的經驗我沒有,後者的話,雖然我的家長會體罰,但是那個年代打小孩很常見,應該沒有到家暴的程度,而且我還奮力反擊不是瑟縮發抖,所以結論:我沒有創傷,我好好的。
但是真正體會過幾次被蕃茄一腳踩爆地雷的經驗以後,我發現,會在心靈上留下創傷的事件比我想像中廣泛得多,而且很尷尬的是,我沒有辦法「預先治療」創傷。一個事件如果會留下創傷,因為當下經歷的感受太過可怕,所以經常被藏在內心深處,只是一般的閒聊或是回憶是無法讓我摸出哪裡有傷口的。
說得更詳細一點,在我的經驗裡,記不記得一件事,或者是能不能把一件事情拿出來閒聊,跟我心裡有沒有創傷一點關係也沒有。目前為止,我「發現」自己內心有傷的時刻,就是傷口直接被掀開的瞬間。也許是出現某一句話,某個聲音,某個氣味,某個眼神,下一秒我就整個人失去理智,被恐懼、憤怒等極大強度的情緒「附身」,做出完全不符合實際狀況的強烈反應。
就像這一次,蕃茄這種說話不算話,加上一臉「沒有要理你」的機巴態度,跟平常沒有太大差別。但是,那個當下的某些元素,像是「說好一起分工卻反悔」、「只有我一個人不高興」、「一臉無辜去找大人討拍」等等,像是精準輸入了一連串的通關密碼一樣,一舉闖進我內心最深處,把一部分已經被封存在記憶裡的創傷記憶直接召喚出來。
從我之前幾篇的文章分享,我想大家可以感受到,這種記憶被喚醒的經驗是非常可怕的。在那個當下,我整個人被過度猛烈的情緒操控,拼上全力只想要「幫我自己討回公道」,想要「給眼前這個該死的混蛋一個教訓」,完全沒有能力發覺自己的反應已經脫離現實,沒有能力發覺我面對的是一個剛滿五歲的幼童。
這種暴衝只發生在瞬間,但是那之後會有以小時起跳的時間陷入一種情緒風暴,有時是無法停止的大哭,有時候是必須毀掉東西的衝動,有時會非常想要持續不斷尖叫,但是目前為止我沒有叫出來過。除此之外腦中還會不斷冒出各種詛咒,像是「你這種人還是去死一死好了」,「你還是學不乖嘛」,「笑死人了你到底是在幻想什麼」之類的。
這種情緒反應實在是太可怕,所以我相信很多人,包含我自己以前也是,在恢復些許理智之後,就立刻把這扇意外被撬開的門重新上鎖,而且再加上更多道鎖,確保不會再發生這種誤闖的「意外」。
不過這其實只是把未爆彈塞進一個更厚的箱子裡面而已。確實是更難震動到他,萬一不小心觸動了,造成的爆炸會更猛烈。但因為我太害怕,根本沒看清楚就把炸彈又埋起來了,所以根本不確定讓引爆裝置啟動的是什麼,結果變成我必須更小心翼翼,活得更是綁手綁腳。
一直到結婚後有一天我被單獨留在家,內心的某顆炸彈被啟動,當下完全找不到方法讓自己停止墜落,後來炸彈直接被引爆以後,我以為我會死掉,卻沒有。(錯過的讀者可以在文末尋找傳送門)
我確實被炸得灰頭土臉不成人形,但,心裡卻飄散出一股,從來沒有體會過的輕鬆。這個房間已經沒有危險了,危險已經消失了。
這是我自己跟創傷的交手經驗。那是我第一次明白,如果堅持下去,讓眼淚流到乾,把詛咒念到最後,把筆記本撕到最後一頁,再找一個人好好的把心裡的苦水全部都倒出來,我就有機會穿越那場風暴,我就會有機會見識到不同的風景,可以見到被關在盒子底部的「希望」。
這是真的,這個模式對我真的有用,但是只限蕃茄三歲半之前。
我的推測是,我自己在三歲半前的生活相對平順,即便有些創傷,也都是一些小傷口,沒什麼大地雷。加上那個年紀蕃茄的睡眠時間多,製造的麻煩程度也低,我跟傑克能夠經常交談,也比較不疲倦。所以就算我有某些回憶被勾起,大概就小哭一下,跟傑克抱怨個幾回,再找個時間大吃一頓喘口氣,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
三歲半之後,弟弟出生了,我也第一次脫離阿嬤自己跟爸媽住,適應期想必很顛簸,有很多的不愉快。事實也證明,蕃茄三歲半以後,有好幾次召喚出一些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存在的魔鬼。而這幾次,就算我心裡明白我應該要去面對和處理,我卻完全束手無策。
情況真的太複雜了。
回憶被勾起的時候,情緒整個被激起來,突然開始跟孩子對撞,繼續跟孩子相處也不對,要抽離有時候也沒有辦法。如果有傑克在家,確實可以換手,但有時會莫名遷怒,覺得「你們都同一國」。這個態度跟回應又會激怒傑克,於是兩人激辯起來,但是蕃茄在場又講不清楚講不完,想裝沒事又不可能。如果等到蕃茄睡了,溝通又容易變成在指責對方回應的方式不適切,或者是想要描述我的心情但是傑克已經覺得被小孩轟炸一天很累了不要再「溝通」了。如果硬要講,我自己的想法根本還沒釐清,亂講一氣又戳到傑克,讓他認為我覺得他做得不夠。溝通也不是,不溝通也不是,跟小孩無法相處,跟伴侶無法相處,跟自己也無法相處,生活裡所有的關係都被召喚出來的惡夢污染了,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清理。
我的身心在蕃茄四歲左右演變到最糟糕的狀況,我完全不想看到蕃茄,跟傑克只要一認真溝通就會產生誤解。同一時間我還要上課,要應付學業,我不知道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我自己穩定下來。我忍不住跟導師坦承,我覺得我把全部的事情都搞砸了,我不知道要怎麼重新站起來。導師聽了我的描述以後,這樣跟我說:
「我們都很希望伴侶可以理解我們的困境,可以幫忙拯救我們,但是有時我們也必須明白,伴侶不是我們的諮商師。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會牽動他們的內心,而他們也有自己的議題需要處理,沒有辦法承受我們太狂亂的情緒。」
導師的這一段話,讓我決定開始跟諮商師合作。
我需要一個可以安心說話的對象,不用擔心我過激的用字會讓他擔心我討厭小孩,不用擔心我不夠謹慎的措辭會讓他覺得被指責,不用擔心說出某些情緒性的想法會影響別人對我的觀感,不用擔心我還沒釐清的想法會讓人覺得我胡言亂語⋯⋯。
我需要一個人陪我思考。以往傑克一直是那一個人,但是當他已經超載的時候,當我希望他理解的事情太急切,他消化的速度跟不上我需要他接住我的速度的時候,當他同時也希望我可以理解他的時候,他無法擔當那個期望中的角色。我必須找別人分攤這個任務。
說了這麼多,我要說的是,育兒這件事常會不小心啟動人生的陷阱卡,有時候是小陷阱,有的時候是大陷阱,取決於我們當下生活的忙亂程度,還有內心被觸動的傷口深淺。小陷阱通常可以用我們習慣的方式去排解,哭一哭罵一罵就恢復心情。但是如果遇到意外的大陷阱,生活很可能大亂,自己可能認不得自己,甚至會陷入好一段時間的低潮。
我想用我的經驗告訴你,請盡可能鼓起勇氣走過這段低潮,而不是把門關起來。走過低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盡可能去嘗試。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找不到任何人可以理解你的困境的時候,有一群人,就是擅長在這樣的時刻扶我們一把的。
以上,分享給也在育兒路上的你,當作遇到陷阱時的參考。
———
錯過的文章傳送門
【失控的情緒,來自被孩子喚醒的過去】
https://www.facebook.com/106641774314266/photos/pb.100022342182711.-2207520000../265949591716816/?type=3
【你也是那個一直都記得,而且被深深影響著的孩子嗎?】
https://www.facebook.com/106641774314266/photos/pb.100022342182711.-2207520000../217150243263418/?type=3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創傷雜感](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4mh15ea92tvdjtwa)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集中#新楓之谷20210209 黃金蘋果【輪迴碑石&受詛咒的魔導書】 的評價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受詛咒的書的價格,巴哈姆特、PTT、YOUTUBE、蝦皮 的評價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受詛咒的書的價格,巴哈姆特、PTT、YOUTUBE、蝦皮 的評價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主神空间- 无限恐怖规则 的評價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少年] 召喚惡魔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K & C 凱勒與夏綠妹- 分享文與炫耀文的差別和定義----全自人的 ... 的評價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前台北市內湖一處未立案的老人安養中心發生火災造成三人死亡,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改其一貫的言語風格,回應民眾自己要看去的地方有沒有合格,不能什麼事都靠政府。
柯文哲的話語中充分展現其傲慢、粗魯、無情的性格本質。他有想過罹難者家屬的感受嗎?就像他先前以極其戲謔的口氣要想自殺的人去河濱公園自殺,有在乎自殺者家屬、在生死之間痛苦掙扎的人的感受嗎?一個不在乎他人感受、甚至刻意在傷口上灑鹽、哪裡有傷往哪裡打的人會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政治人物嗎?
包括在筆者先前的文章也分析過,柯文哲的問題已經不單純是失言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整個人格結構或精神狀態,台灣政壇類似的負面教材也不勝枚舉。語言即是行動,語言的真實的效應不見得比肢體暴力輕微。如果這些表現被輕輕帶過當成失言甚至玩笑話,這個世界上將不存在言語霸凌和仇恨語言,不是嗎?
柯文哲有一句名言是「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柯文哲所說的良心指什麼,他有沒有良心,筆者不太清楚。但柯文哲不夠細心恐怕已是除了柯粉以外的全民共識,或者他都把心思都用在政治算計和鬥爭,開拓他的政治回收事業版圖,擺脫「四趴黨」的笑名,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認真對待人的感受,就像他多次在媒體面前厲聲叱責部屬。
柯文哲的問題不僅反映出政治人物欠缺自省能力和坦然面對問題的政治道德,也反映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會讀書和考試就好」和得過且過的扭曲價值觀,忽視對他人的話語和情感表達與感受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不夠細心。
在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之中,稍微細心一點的人會覺得格格不入,因為生活中粗心粗魯的人無所不在。在百貨公司美食廣場用餐,特別是人擠人一位難求的時候,一旦你的座位被其他人相中成為獵物,他們就會用眼神監控你的座位的狀況,甚至使出包抄或包圍策略,人就愣在你的座位旁邊,好像沒長嘴巴不會問「請問你們是不是要離開了,我們可以坐這個位置?」
筆者有個自然而然微不足道的習慣,開門進出商店的時後會看有沒有其他人要進出,如果有,都會先把門拉著,讓其他人先進出。很多人不僅對這樣的基本禮貌無感,更有可能因為自己開關門不小心撞到或夾到其他人。
防疫期間搭電梯應該不要交談,但很多人似乎完全不理會告示(即使沒有告示也不表示可以為所欲為)依然我行我素,強迫其他人聽他們講辦公室的八卦或者下一餐吃什麼。如果有像筆者這樣「多管閒事」的人給予善意的提醒,肯定被狠「青」一頓。又或是,站在靠近控制面板的人禮貌上要問其他乘客要到的樓層,總還是有些粗魯的乘客直接伸手從你的胸前面前穿越「社交距離」按按鈕。
類似柯文哲這樣的政治人物放縱自己嘴巴的狀況在職場、學校、咖啡店、各種日常生活場域並不罕見,甚至就是日常的一部份。這些類似的狀況和所有的言語騷擾和霸凌都具有共同的因素,都是從「只是開玩笑何必當真」開始,形成一種輕蔑、忽視到壓迫的情感結構。
諸如此類的言語行為和特定空間裡的舉止應對牽涉到是否逾越相互尊重的「安全與舒適距離」,是否同理週遭任何一個人的感受。這些都不應該只靠(甚至不見得需要)類似「把博愛座禮讓給有需要的人」的標語提醒或道德規勸,更不應該依賴嚴刑峻罰或道德魔人的詛咒。比較根本的是,每個人懂得主動去理解和重視他人的感受,進而懂得反身性地管理與照料自我的言行、儀態、情緒乃至靈魂(如果還有的話)。
以上談的都牽涉到維持(或維護)距離的課題,距離因著默契與親疏關係而有所調整。筆者甚至認為,即便在如同家庭這樣的私密領域,還是必須在相互理解的條件下,保有不應妥協、不容侵犯的個人隱私和情感自主的聖域,絕不可因親近生狎褻。任何一個人(即使是呀呀學語的孩童)的情感都應該被理解被重視,由此建立彼此的相互信賴與尊重。這是一個兼顧理性與感性、民主化的(家庭)情感應有的模式。
回到本文的主題,政治領域更不可能脫離情感。分析政治領域的情感因素的角度相當多元,在此無法一一詳談。正義經常始於對壓迫的憤怒,但是不能只有個人化的憤怒,必須要能昇華為對普世律法的尊敬和對苦難的關懷,甚至類似諾斯邦(Martha Nussbaum)那樣的法哲學家更會強調寬恕的重要。
一個抗議警察暴力或反壓迫的抗爭行動、一場推翻極權統治的革命、一個國家的誕生都必須以共同的情感作為動力,可以是悲傷,可以是亢奮,可以是生死與共的使命感。
當然,我們從一些極端政治和當下正侵襲全球的民粹主義浪潮都可以看到情緒挑撥和動員,特別是憤怒和仇恨。目前正加緊入侵台灣的中國除了持續假新聞攻擊和軍機挑釁之外,也早已透過代理人和媒體(讀者們自行對號入座),對台灣社會進行各種情緒政治鬥爭,企圖讓台灣人陷入情緒風暴,特別是懷疑和仇視蔡英文總統領導的政府,混淆我們的判斷和價值觀,失去對彼此的信賴,甚至否定現實。
面對不論在私領域或公領域的各種情緒挑釁、侵犯和壓迫,,都必須先設法冷靜下來,生氣輸一半,自責、失去信心和勇氣輸更慘。不逃避,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面對問題,包括各種言語騷擾與霸凌,還有中國對台灣的情緒政治鬥爭。
柯文哲曾經喜歡把「政治很簡單,找回良心而已」掛在嘴邊,也許「那個沒有用了」,所以最近比較不常聽他講,但是該講的幹話、垃圾話、傷人的話一句都沒少。
如果有所謂的政治噁男團,團長柯文哲當之無愧。而那最近頻頻以小燈泡命案攻擊時代力量立委王婉瑜、哪裡有傷痛往那裡打的黃士修aka黃土條,則是這噁男團的生力軍,大家別忘了他領軍的重啟核四公投案,噁男大爆發的戲碼即將上映。
噁男肆意侵犯情感距離,當然沒有細心的特質,更不可能溫柔而堅定。台灣的公領域充斥這樣的噁男,莫不是上天對台灣人生命力的考驗。
民主選舉不只選政策,也選誰具有細心照顧、安定人民情緒的能力。日前澎湖駐軍因為出任務而丟棄八十多杯飲料的訂單,雖然老闆基於挺國軍的愛國情操自行吸收成本,蔡英文總統在知道這件事之後,利用巡視澎湖的機會特意去光顧這家飲料店,買了一百多杯送給國軍。
政治某種程度上都是表演,差別在於夠不夠細心,有沒有誠意,就像一部虛構的電影如果能夠感動人心,就是好電影。
蔡英文總統此舉同時安撫了國軍內部,也修補軍民的情感和互信。在台灣面臨中國強力侵犯的關鍵時刻,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中國透過代理人進行情緒動員和鬥爭的材料。蔡英文總統此舉雖然只是小事情上的細心關照,防禦台灣的效應並不小於一架軍機和一顆飛彈。
個人並不認為細心是女性的專屬特質,本質上並非如此,而那樣的說法恐怕也只是噁男推卸責任的託辭,父權規訓女性的話語術或道德謊言。
當台灣人因為防疫成效備受國際肯定,台灣人的民族驕傲大幅提升,我們如果在日常生活的許多面向繼續粗心粗魯,那種驕傲不要也罷。
最後,筆者想迴向政治場域的眾噁男們一句話:「政治其實不容易,從細心開始!」光只是忌妒和仇視不會讓你們變得更好,更贏得人民信賴。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前台北市內湖一處未立案的老人安養中心發生火災造成三人死亡,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改其一貫的言語風格,回應民眾自己要看去的地方有沒有合格,不能什麼事都靠政府。
柯文哲的話語中充分展現其傲慢、粗魯、無情的性格本質。他有想過罹難者家屬的感受嗎?就像他先前以極其戲謔的口氣要想自殺的人去河濱公園自殺,有在乎自殺者家屬、在生死之間痛苦掙扎的人的感受嗎?一個不在乎他人感受、甚至刻意在傷口上灑鹽、哪裡有傷往哪裡打的人會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政治人物嗎?
包括在筆者先前的文章也分析過,柯文哲的問題已經不單純是失言的問題,而是牽涉到整個人格結構或精神狀態,台灣政壇類似的負面教材也不勝枚舉。語言即是行動,語言的真實的效應不見得比肢體暴力輕微。如果這些表現被輕輕帶過當成失言甚至玩笑話,這個世界上將不存在言語霸凌和仇恨語言,不是嗎?
柯文哲有一句名言是「政治不難,找回良心而已」。柯文哲所說的良心指什麼,他有沒有良心,筆者不太清楚。但柯文哲不夠細心恐怕已是除了柯粉以外的全民共識,或者他都把心思都用在政治算計和鬥爭,開拓他的政治回收事業版圖,擺脫「四趴黨」的笑名,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認真對待人的感受,就像他多次在媒體面前厲聲叱責部屬。
柯文哲的問題不僅反映出政治人物欠缺自省能力和坦然面對問題的政治道德,也反映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會讀書和考試就好」和得過且過的扭曲價值觀,忽視對他人的話語和情感表達與感受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不夠細心。
在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之中,稍微細心一點的人會覺得格格不入,因為生活中粗心粗魯的人無所不在。在百貨公司美食廣場用餐,特別是人擠人一位難求的時候,一旦你的座位被其他人相中成為獵物,他們就會用眼神監控你的座位的狀況,甚至使出包抄或包圍策略,人就愣在你的座位旁邊,好像沒長嘴巴不會問「請問你們是不是要離開了,我們可以坐這個位置?」
筆者有個自然而然微不足道的習慣,開門進出商店的時後會看有沒有其他人要進出,如果有,都會先把門拉著,讓其他人先進出。很多人不僅對這樣的基本禮貌無感,更有可能因為自己開關門不小心撞到或夾到其他人。
防疫期間搭電梯應該不要交談,但很多人似乎完全不理會告示(即使沒有告示也不表示可以為所欲為)依然我行我素,強迫其他人聽他們講辦公室的八卦或者下一餐吃什麼。如果有像筆者這樣「多管閒事」的人給予善意的提醒,肯定被狠「青」一頓。又或是,站在靠近控制面板的人禮貌上要問其他乘客要到的樓層,總還是有些粗魯的乘客直接伸手從你的胸前面前穿越「社交距離」按按鈕。
類似柯文哲這樣的政治人物放縱自己嘴巴的狀況在職場、學校、咖啡店、各種日常生活場域並不罕見,甚至就是日常的一部份。這些類似的狀況和所有的言語騷擾和霸凌都具有共同的因素,都是從「只是開玩笑何必當真」開始,形成一種輕蔑、忽視到壓迫的情感結構。
諸如此類的言語行為和特定空間裡的舉止應對牽涉到是否逾越相互尊重的「安全與舒適距離」,是否同理週遭任何一個人的感受。這些都不應該只靠(甚至不見得需要)類似「把博愛座禮讓給有需要的人」的標語提醒或道德規勸,更不應該依賴嚴刑峻罰或道德魔人的詛咒。比較根本的是,每個人懂得主動去理解和重視他人的感受,進而懂得反身性地管理與照料自我的言行、儀態、情緒乃至靈魂(如果還有的話)。
以上談的都牽涉到維持(或維護)距離的課題,距離因著默契與親疏關係而有所調整。筆者甚至認為,即便在如同家庭這樣的私密領域,還是必須在相互理解的條件下,保有不應妥協、不容侵犯的個人隱私和情感自主的聖域,絕不可因親近生狎褻。任何一個人(即使是呀呀學語的孩童)的情感都應該被理解被重視,由此建立彼此的相互信賴與尊重。這是一個兼顧理性與感性、民主化的(家庭)情感應有的模式。
回到本文的主題,政治領域更不可能脫離情感。分析政治領域的情感因素的角度相當多元,在此無法一一詳談。正義經常始於對壓迫的憤怒,但是不能只有個人化的憤怒,必須要能昇華為對普世律法的尊敬和對苦難的關懷,甚至類似諾斯邦(Martha Nussbaum)那樣的法哲學家更會強調寬恕的重要。
一個抗議警察暴力或反壓迫的抗爭行動、一場推翻極權統治的革命、一個國家的誕生都必須以共同的情感作為動力,可以是悲傷,可以是亢奮,可以是生死與共的使命感。
當然,我們從一些極端政治和當下正侵襲全球的民粹主義浪潮都可以看到情緒挑撥和動員,特別是憤怒和仇恨。目前正加緊入侵台灣的中國除了持續假新聞攻擊和軍機挑釁之外,也早已透過代理人和媒體(讀者們自行對號入座),對台灣社會進行各種情緒政治鬥爭,企圖讓台灣人陷入情緒風暴,特別是懷疑和仇視蔡英文總統領導的政府,混淆我們的判斷和價值觀,失去對彼此的信賴,甚至否定現實。
面對不論在私領域或公領域的各種情緒挑釁、侵犯和壓迫,,都必須先設法冷靜下來,生氣輸一半,自責、失去信心和勇氣輸更慘。不逃避,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面對問題,包括各種言語騷擾與霸凌,還有中國對台灣的情緒政治鬥爭。
柯文哲曾經喜歡把「政治很簡單,找回良心而已」掛在嘴邊,也許「那個沒有用了」,所以最近比較不常聽他講,但是該講的幹話、垃圾話、傷人的話一句都沒少。
如果有所謂的政治噁男團,團長柯文哲當之無愧。而那最近頻頻以小燈泡命案攻擊時代力量立委王婉瑜、哪裡有傷痛往那裡打的黃士修aka黃土條,則是這噁男團的生力軍,大家別忘了他領軍的重啟核四公投案,噁男大爆發的戲碼即將上映。
噁男肆意侵犯情感距離,當然沒有細心的特質,更不可能溫柔而堅定。台灣的公領域充斥這樣的噁男,莫不是上天對台灣人生命力的考驗。
民主選舉不只選政策,也選誰具有細心照顧、安定人民情緒的能力。日前澎湖駐軍因為出任務而丟棄八十多杯飲料的訂單,雖然老闆基於挺國軍的愛國情操自行吸收成本,蔡英文總統在知道這件事之後,利用巡視澎湖的機會特意去光顧這家飲料店,買了一百多杯送給國軍。
政治某種程度上都是表演,差別在於夠不夠細心,有沒有誠意,就像一部虛構的電影如果能夠感動人心,就是好電影。
蔡英文總統此舉同時安撫了國軍內部,也修補軍民的情感和互信。在台灣面臨中國強力侵犯的關鍵時刻,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中國透過代理人進行情緒動員和鬥爭的材料。蔡英文總統此舉雖然只是小事情上的細心關照,防禦台灣的效應並不小於一架軍機和一顆飛彈。
個人並不認為細心是女性的專屬特質,本質上並非如此,而那樣的說法恐怕也只是噁男推卸責任的託辭,父權規訓女性的話語術或道德謊言。
當台灣人因為防疫成效備受國際肯定,台灣人的民族驕傲大幅提升,我們如果在日常生活的許多面向繼續粗心粗魯,那種驕傲不要也罷。
最後,筆者想迴向政治場域的眾噁男們一句話:「政治其實不容易,從細心開始!」光只是忌妒和仇視不會讓你們變得更好,更贏得人民信賴。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主神空间- 无限恐怖规则 的推薦與評價
所有兑换了魔导书的单位在判定上都视为超自然生物,除非魔导书本身有说明。 称号. 称号是一种经过系统的训练而能掌握的技能 ... ... <看更多>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心得】圖騰口袋道具胸章能源/三武一覽(TMS v232 AWAKE) @新楓...2016年11月19日· 受詛咒的赤魔導書. ... <看更多>
受詛咒的魔導書差別 在 集中#新楓之谷20210209 黃金蘋果【輪迴碑石&受詛咒的魔導書】 的推薦與評價
集中#新楓之谷20210209 黃金蘋果【輪迴碑石&受詛咒的魔導書】注意事項:1.此為機會中獎商品,消費者購買或參與活動不代表即可獲得特定商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