ⅼ 政策智庫台中諮詢會議,談天談水談城市
台中已是全台第二大都市,有許多民眾都相當關心台中的議題,昨天由虹安主持的「#政策智庫諮詢會議—— #台中都市想像與環境保護」,邀請大肚山改善空汙協會理事長魏嘉慶、環境醫師張豐年、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李謁政、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蘇睿弼,針對不同主題分享。張其祿 委員、蔡壁如 委員,以及蔡炳坤 副市長也都共同參與。
透過專家意見,大家更了解台中在城市治理上,有哪些可以改善的空間。透過與會交流,也讓虹安更了解文化、治理、環境等議題上的宏觀看法,在立法院可以更全面監督。
魏嘉慶醫師提到,「#無媒台灣-#永續健康」、「#綠能矽島」、「#燃氣換燃煤」等重要議題的倡議。這個議題不分藍綠的民眾都積極關心,我們必需面對空污,才能認識空污,並解決空污。虹安過去在衛環委員會,就曾針對空氣盒子質詢過,政府在推動空汙改善政策時,需要以科學化方式去評估,才能讓台中空氣更好!
張豐年環境醫師則提到,水利問題很難解決。過往的河川或河流,在河堤的施作,或者河川周邊整治,以違反自然運作的方式,建構花俏的節水裝置,或以假植栽及塑膠套住設施,不利環境的方式。雖然可供民眾觀賞,但在下大雨或者維護管理上面,就可能會出現大問題。還有閘門抽水站的設置與使用,如何防止倒灌或逆流,都需要專業知識來解決。如果只是「近水不能親水」,水質就很難改善。
虹安去年8月,在和平區考察大甲溪電廠周邊環境時,也發現這個問題。並且在會勘完後,馬上要求河川局需要與各受補助機關,共同研商公益支出經費分配,儘量以社區福利、排水、社區道路與生活環境改善為優先,而非以花而不實的活動消耗預算。
李謁政老師提到,需要觀察台中未來城市發展,到底是緊縮還是擴張,需要考量自然人口的增加,或社會人口移入的成長,才能完善推動城市的公民社會。現在國土計畫法修法的推動,各縣市只在乎城鄉發展比例,不注重自然保育就很可惜。如果治理層次拉高,就會有城市治理遠景。治理模式若缺乏宏觀的管控,沒有以「全像圖」方式掌握各方面資訊,政策自然難以完善。
蔡壁如委員也分享,台中捷運蓋了16年,就是因為政策不連續,國家需要事務官去把關。如果沒人反對錯誤問題,就無法把政策做對,如果推動參與式預算,可以聽民眾心聲。蔡炳坤副市長表示,台中市經歷過縣市合併的過程原台中市資源被稀釋,原台中縣覺得被邊緣,後來預算是「只增不減,逐年拉平」,讓原台中縣廁所、教室等教育部補助被拉上來,才能達成平衡。
蘇睿弼老師則表示,台中市推動許多副都心,都市計畫發展過度依賴汽車,這是「粗放式的城市治理」。目前台中共3500公頃重劃區,存在地域失衡、開發與保存的兩難,但仍有許多在地文創,陸續發展中,像是瓦庫燒肉、植光花園酒店、全安堂太陽餅博物館…等建築,都是老屋創生的新表現。未來政府應該要推動「活化、綠化、法制化」的城市治理,尤其是推動「高齡及少子化適合的步行距離」友善城市。並且推動民間創生的節慶活動,像是 #中城文化協會推動「#鈴蘭通散步納涼會」,都是民眾自發性的活動,透過社群串聯,讓台中市區更加活化。
過去虹安曾多次質詢天外天古蹟一案,就是文化資產保存及私人財產自主使用的兩難。當時天外天劇場被列為暫定古蹟,後來延長過一次,但是沒想到期限還沒到,就在今年1月被拆除了…實在相當可惜。這種開發保留難兩全的困境,蘇老師表示,未來可以推動「公私協力的文資保存」,做為政府可以思考的配套。因為文化資產屬於公共財,但是像天外天這樣的建物,又屬於私人財產。文化資產保存,如果可以透過募資或集資的金融手段,或者透過政府擔保方式,讓有心保存的民眾取得資金;或透過都市計畫手段,以專家來進行修復及輔導,都是另一種方式。
「台中都市 問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中都市 問題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中都市 問題 在 楊典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中都市 問題 在 黃馨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中都市 問題 在 [問題] 以台中市的街路型態請問塞車的問題- 看板Road 的評價
- 關於台中都市 問題 在 都市計畫的故事- 從歷史地圖來看台中市的都市擴張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中都市 問題 在 從13年前的文章看台中都市發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中都市 問題 在 【車禍影片】 誰有問題?(2023.05.15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二段 的評價
- 關於台中都市 問題 在 Re: [問卦] 台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 PTT評價 的評價
台中都市 問題 在 楊典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議會質詢系列
【工業區路口A1車禍頻傳,市府作為?】
————————————————————————
✅台中市轄內有多座工業區、加工出口區與中科兩大園區,每天約有12萬餘從業人員,但是有民眾反映,梧棲關連工業區 #自強路與自立二街口 發生 #4次交通事故,辦過多次路口裝設紅綠燈會勘,但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典忠質疑 #台中市民的交通安全保障在哪裡?
✅台中都市發展吸引人口往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週邊住宅區,為了周邊居民的生活安全、也為了市民到工業區上班的交通安全,希望市政府儘速建立中央管轄區域的公共設施改善管道。
✅梧棲關連工業區上班人口超過5200人,但是路燈不亮、路口沒紅綠燈、道路養護、河川污染等問題,台中市政府卻都管不到,典忠拿市府公文想請問市府,市府對於台中市轄內工業區基礎公共設施管理問題,是要民眾自己找中央工業局嗎?
✅典忠上週會勘梧棲關連工業區一個發生A1交通事故的路口,希望裝設紅綠燈,會勘後才知道原來這個在台中市轄內工業區,市政府無權裝設紅綠燈號誌, 一問之下才知道該路口連我在內,已經會勘過3次,難道台中市民的路口交通安全,市政府竟然管不到?
————————————————————————
🎬質詢影片:https://youtu.be/1nm0JSBeEN8
📌新聞: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929005942-260405?chdtv
📌新聞:https://www.twnewsdaily.com/home/news_pagein.php?iType=1002&n_id=89823
台中都市 問題 在 黃馨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19(六)邀請您準時收聽台中大家來做伙
今天專訪了台中都市發展局 城鄉計畫科 江日順科長
對台中國際機場周邊交通及機場未來整體規劃等問題做整體的說明。
台中機場在近幾年的台灣機場旅客成長率最高的,但現在仍與軍機共用跑道,影響到航班起飛數量與時間,導致機場無法再升級。
這幾天林佳龍原本說機場計劃要2035完成現在又延後至2040,一拖再拖,台中市不能再被耽誤下去,台中市民也不能再等下去了!
早上七點準時收聽
台中都市 問題 在 都市計畫的故事- 從歷史地圖來看台中市的都市擴張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台中市火車站附近的舊市區因為都市中心移轉,造成都市空洞化的問題,台中中區空屋率21%更為全台灣六都最高的區。城市如何轉型、更新,注入新的 ... ... <看更多>
台中都市 問題 在 從13年前的文章看台中都市發展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台灣20世紀末經濟不景氣、臺海危機、房屋土地所有權人複雜等,但我認為就目前看來太多廢棄商業用房屋這個問題最大! 中區那種 ... ... <看更多>
台中都市 問題 在 [問題] 以台中市的街路型態請問塞車的問題- 看板Road 的推薦與評價
台中市可算是一個在日本殖民時期才發展起來的城市,初期的市街發展
僅侷限於清國時代末期建設的省城(城牆未全部完工)城區內,街路布設最初
的構想雖是規劃以公園為中心的圓形輻射狀,但在1900年全台灣第一個"市區
改正"計畫中改為主要是棋盤狀的街道.加入火車站與縱貫鐵路用地的規劃之
後縱貫鐵路東南邊原來劃歸軍方的用地納入都市計畫的範圍,亦規劃為棋盤狀
的街廓.到了日本時代後期乃至於戰後的國民政府時期台中都市計畫則又回到
原本的輻射及環狀兩種主要街路交織的型態.
"台中市史"書中引用的研究報告將台中市內主要的道路依路形及功能區分如下:
1.聯外幹道:
(a)輻射狀聯外道路:台中港路 大雅路 北屯路 經武路 振興路 台中路 國光路
復興路
(b)環狀幹道:(外環)東山路 文心路 (中環)進化北路 建成路 南平路 忠明路
(內環)健行路 美村路 英才路 林森路
2.市區幹道:
(a)環狀幹道:五權路 雙十路 自由路
(b)主要幹道:林森路 民權路 中正路 公園路 三民路 建國路 自由路
3.聯絡道路:
(a)郊區聯絡道路:西屯路 南屯路 崇德路 學士路
(b)市區聯絡道路:民生路 民族路 中山路 成功路 篤行路 光復路 福音路 太平路
原子街 中華路 柳川東街 大誠街 興中街 平等街 市府路
繼光街 綠川東街 綠川西街
這種"輻射環狀"的街路型態乃是日本人於明治維新以後模仿西方巴洛克式花園城市
的都市計畫手法而引進台灣的,其所可能衍生的問題在日本時代就有人提出,主要是
這種街路型態將導致各方車流 人流匯集於"圓心"的市街中心地區,恐怕會使市街中
心地區的街路無法負荷;再來是這種街路型態切割出來的街廓形狀較不規則不易利用.
可能在當時台中的發展還遠不及於要煩惱這些問題的程度,所以這些意見並未受到重視.
觀察目前台中市區各街路的交通情形,離峰時段還好,但平常上下班尖峰時段及假日
不論環狀幹道或是輻射幹道都有壅塞的情形,連上面講的報告完成以後才開通比較
次要的街路比如說青海路堵車的情形也日漸嚴重.然而這些都是僅靠觀察所得,想請
教交通管理或是都市計畫的理論方面專精人士的是"輻射環狀"街區的交通狀況
比起棋盤狀的街區是否較複雜而比較不易管理?比如說棋盤狀的街區可以控制紅綠燈
而使一段時間內僅行駛南北方向街路的車輛通行,而行駛東西方向街路的車輛停止;
一段時間以後再輪替過來,如此循環不已;不知"輻射環狀"的街區是否可以類似的方法,
比如說讓行駛環狀道路車輛通行時輻射道路車輛靜止,如此交互輪替來管制?
高雄市在日本時代後期乃至於戰後時期的都市計畫與發展也是主要以"輻射環狀"
來規劃市區的街路(其實在日本時代後期這種手法普遍推行於全台灣各地,除台中
高雄以外較顯而易見的比如說彰化 嘉義等地),但是高雄的例子卻又說在都市計畫
的外圍地區規劃為工業區(比如說現在的夢時代附近),而環狀的道路則為同一使用
分區的聯絡捷徑而不必經由輻射道路,從而達到區分各種車流,分散道路交通負荷的
目的.這是否意味"輻射環狀"道路還必須加上土地使用分區的安排來達到管制車流的
效果?(請問高雄市這種"輻射環狀"的街區目前在交通繁忙時段內的路況如何?)
還是說都市發展超出都市計畫的規模開始堵車以後,堵車的嚴重程度與街道型態是
棋盤狀還是輻射環狀根本無關?
不過從歷史的發展看來已替台中市解決部分問題,比如說當初日本人擔心的"圓心"
過於擁擠不勝負荷的問題,因為鐵路不再是南北交通唯一的選擇,台中市中區街道
狹窄更新不易,多單行道導致交通動線不順暢,停車空間不足,還有台中市發展成
多核心城市等等因素而使得上述問題的嚴重性下降.中區商機沒落 入夜後一片漆黑
的景象早在十幾廿年前就已發生.
扯太遠了,總之,我要問的重點是不考慮城市中心轉移或是多核心化等等其他因素
的情形下,單就輻射環狀與棋盤狀兩種街路型態來比較,在都市發展的某個階段中
是否以前者的街路型態規劃的都市堵車情形較嚴重?而前者的街路型態是否衍生出
較為複雜的交通情況而較不容易管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1.114.1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