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促使近九成大學改善論文授權流程
#博碩士論文不是商品
#學術成果全民共享
去年12月30日,我曾舉辦 #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 記者會(詳見:https://reurl.cc/bzM0Vl ),與立法委員 莊競程、經濟民主連合、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及多位學者、學生一同呼籲 #學術論文不應被商品化、#學術成果是公共財!
而 #碩博士論文公開授權率過低,就是其中一個需要立刻解決的重要問題。
但這個問題的產生,不是因為學生不願意授權,而是因為行政單位的怠惰。先來看看幾個數據:
在 #國家圖書館 的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上,以107學年度全文授權率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 1.06%
📌國立成功大學 14.21%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22.94%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24.4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31.08%
📌國立政治大學 53.72%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54.27%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56.07%
📌國立中興大學 56.35%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56.47%
一共有十所國立大學授權率不及60%,低於全國公私立大專校院整體平均67.83%。
其中, #台大近15年授權率幾乎都不到2%!
論文授權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於各校畢業生上傳/授權論文的行政程序,以及論文授權書的內容。
因此,在我要求下,教育部擬定了 #學位論文授權書範本,於今年3月3日通函發送給全國各大專校院參考。教育部的範本強調清楚並列學校、國家圖書館、商業資料庫三個授權對象,#不偏頗任何一方,並對著作權相關事宜有完整的規範。
截至今年四月底為止,已有37所大學配合修正了自己的論文上傳系統;另有83校使用國圖的論文上傳系統,國圖也已參照教育部範本修正系統內建的授權書。 #整體修正率將近九成!
#行政流程如何影響論文授權情況
#不是學生不授權而是學生不知道可以授權
博碩士論文等學位論文,一般是在博碩士畢業生辦理離校手續時,依循學校的論文上傳/授權流程,來選擇是否將電子全文授權給學校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商業資料庫。
然而,各校的上傳/授權程序不一,有可能造成誤導學生只授權給其中一方的情事。
台大日前就被 #台大研究生協會 踢爆,在台大的論文上傳系統中,僅詢問畢業生是否願意授權「資料庫」,卻沒有揭露這裡所謂的資料庫,其實單指 #華藝商業資料庫。
這樣的行政誤導,造成台大每年在國圖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的學位論文授權率,#始終低於2%。
台大研協於4月11日的臉書發文指出,「根據國圖碩博士系統顯示,在2003年國圖系統仍有臺大約66%電子全文授權率,2004年從國圖系統轉用華藝系統後,當年授權率即銳減至12%,2005年後更僅剩1.7%。」
#為什麼要推動學位論文公共化?
#促進學術傳播與交流
#平衡南北學術資源
《學位授予法》第十六條規定,博碩士論文應該送交國圖保存,並於 #館內 提供公開閱覽。然而若要將論文電子檔開放於國圖的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供大眾免費線上閱覽,則需論文作者另行授權。
但,過去的流程,造成國圖電子全文授權率非常不足。
因此,非居住在台北的學生、學術工作者、社會人士,若想閱覽文獻,難道只能舟車勞頓到台北國圖看實體本?想即時線上閱讀的人,又只能到商業資料庫付費下載嗎?
這不僅加劇南北的學術資源不平衡,也不利於增進學術發展與交流的風氣,難以打造知識共享的社會氛圍。
這次成功促使近九成大學 #改善碩博士論文授權流程,使其學術成果能全民共享,是台灣促進學術傳播與交流的重要一步,讓所有學子、學術工作者都能更平等的獲取知識成果。
但,這只是第一步。
也邀請所有碩博士,不管是以前的論文、剛寫完的或正在寫的,都能授權公開論文電子全文給國家圖書館,分享學術果實、造福研究後進,一起打造國家級的開放學術資料庫。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
最後,我想謝謝與肯定台大,已經採取具體行動,鼓勵畢業生公開論文電子全文。
在台大在研究生協會強力爭取下,台大在今年7月已參照教育部的授權書範本,修正其論文授權程序,並且不再連結至華藝資料庫。
現在起,台大的博碩士畢業生都可於提交論文時,直接選擇授權於台大自己的論文典藏系統,以及國圖的系統。
「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圖書館- 線上課程(4) 學位論文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老師推薦-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台北教育大學論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台北教育大學論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論壇訊息轉載:文創總批判與台灣治理失靈狀況中思想界行動連線
【主題】文藝政治、歷史運動與當前政經語境
主持:段惠民
與談:鄭村棋、井迎瑞、吳思鋒、劉俊裕、謝靜國
回應:黃新高、童詠瑋
§Zoom 會議
https://us02web.zoom.us/j/86451538686?pwd=NzNjNlBhdXJOcFM5QUY5K2s1QWYxZz09
會議 ID:864 5153 8686
密碼:210713
§與會者簡歷
【主持】
#段惠民
流民棧負責人
【與談】
#鄭村棋
現任人民民主黨召集人。台灣左翼政治人物、社會運動活動家。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召集人、勞工教育資訊發展中心創辦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參與籌組中國時報工會、協助籌組眾多工會與聯合組織,長年推動工人運動和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
#井迎瑞
前電影資料館館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臺灣電影文化資產保存協會理事長。曾獲2014年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獲2021年國影中心影視聽傑出工作者獎。
#吳思鋒
小劇場工作者,主事評論、報導、編輯,兼及製作、策畫工作。劇評人、澳門《劇場.閱讀》季刊副主編。
#劉俊裕
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英國諾丁罕倫特大學「文化政策與規劃中心」(CPPRU)及「國際傳播與文化研究中心」(CRICC)國際史暨國際文化研究博士。專長為文化政策與治理、亞歐文化研究、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史研究。曾任文化部「文化基本法」草擬小組及諮詢委員、文化部「全球佈局專案辦公室」諮詢顧問。
#謝靜國
現於東吳大學中文系任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研究和教學領域為現、當代華文文學與文化研究、影像敘事。
【回應】
#黃新高
現為影視編劇。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曾任九二一災盟幹部、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駐團編劇家,曾獲2003年金鐘獎連續劇編劇獎。
#童詠瑋
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影像美學組研究生,論文〈(不)持攝影機的人:論綠色小組與後綠色的影像非純〉曾獲2019世安美學論文獎。
行動連線
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七月的第一天,虹安在線上參加了第十屆工程、技術與STEM教育研討會,今年主辦單位是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協辦單位是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IEEE台北分會 Young Professionals Group,研討會主題為「結合跨領域的工程教育」。虹安從資訊學碩士再到機械博士,現今又在立法院服務,橫跨了三個領域,當天的演講主題是「數據科學與國家治理」,由於疫情的關係,只能在線上跟各位老朋友、學界伙伴相見。
💡 科普時間:什麼是STEM教育?
✒ STEM,是四個英文字的第一個字母結合而成--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是近年相關產業最喜歡用的關鍵字,歐美也有許多STEM教育的相關計畫,希望未來教育能從「知識傳遞」進化為「學以致用」,著重於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的跨領域資訊整合,使知識成為可用資源的思維。
虹安首先以自身的學習、工作經歷作為開場,就讀資訊工程系所時的虹安,也跟你我的學生時期一樣,熬夜寫程式debug、拼命K書📚、做研究;到了機械博班的階段,要在博士班的過程一口氣弄懂機械系學生四年學到的內容,結合自身的資工背景,激發出insight 💡變成博士論文。過程中也曾經怨嘆過為什麼想不開,為什麼要跨領域讓自己這麼累;再到了科智的創業時期,獲得了 #全球創業賽第一名 的殊榮,跨領域的學習逐漸展現出成果;接著又到了鴻海集團擔任工業大數據辦公室主任貢獻所學,同時也擔任郭台銘創辦人的特助,命運的際遇讓我來到了立法院擔任第十屆立法委員。這次跨離了工程領域,虹安仍然戰戰兢兢,但過往累積的經驗與能量,使我能把立委的角色擔任好,虹安的大數據專長讓我問政時更能以事實和邏輯分析為根據,以數據避免政治口水,也為立院帶來了不同的科技思維。
#而且立院的同事跟科技業的很不一樣
接著,虹安以「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作為切入,說明了零售業龍頭Amazon建立了「線下」實體通路的用意是什麼、又如何決定什麼商品該在架上展示,現今的一切,不再用經驗法則決定,而是 #大數據驅動的結果,「妥善用數據分析就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在2011年,發源於辛辛那提的奇異(GE)公司,發表了GE Industrial Internet System,舉例說明了 Product (or Service) Data Life Cycle,強調了數據收集、數據比對與分析、決策改善等三個要素的Life cycle,這Life cycle適用於各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和應用,重點是,以數據驅動需求的首要原則是:From gut feeling To data agility,將主觀意識下有限的數據來源,轉變到客觀心態下更大更完整的#開放式數據來源,如此一來,養成數據化的工作模式,就能得到洞察數據敏感力,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價值。
而在 #國家治理方面,虹安舉了去年質詢陳時中部長的 #口罩地圖 為例,說明了大數據分析用於口罩分配的成果😷,並可解決城鄉口罩用量不同的物流輸送問題,使每個需要的人都可以買到口罩。各縣市的口罩分配不應該只是齊頭式平等;而我用的方式,就是上述的「數據收集、數據比對與分析、決策改善」三要素;虹安才能以明確的數據質詢蘇院長,7600萬片口罩到底去了哪裡。除此之外,虹安在立院密切關注的,還有 #數位發展部 的成立。數位發展部源自國家對於數位科技產業及發展的重視,成立數位發展部以進行國家數位發展政策之規劃、協調、推動與法規擬定及執行,並著重國家資通安全政策、法規、重大計畫與資源分配之擬定、指導及監督,這會是虹安在立院第四個會期的重要工作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會後教授們的提問十分精闢,虹安大致整理如下:
①女性工程師的教育環境、社會支持的情況
②科研成果的產出,凝聚成政策推動的的能量,再從政策回到高等教育的增進,形成正向循環的方式
③數位發展部的角色對於高等教育的影響,是否與科技部/國科會有所不同
很謝謝學界朋友的交流,這次的演講讓我暫離政治圈回到本業,虹安將會從這些面向進行研議與推動,希望我的分享也能給予學界跨領域的交流與互動。
#回歸自己的本業既熟悉又開心
#跨領域最難的是要花很多時間讀書
#想了解虹安的歷程可看面試郭台銘
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老師推薦-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SBL退役球員成功轉職的個案研究》哪裡下載?該論文是黃菁瑩於107 年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 臺北 ... ... <看更多>
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台北教育大學論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台北教育大學論文」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學位論文比對申請系統[ 請使用Google Chrome 瀏覽器,以達最佳效果]. ... <看更多>
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 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圖書館- 線上課程(4) 學位論文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線上課程(4) 學位 論文 提交與電子檔上傳 即將畢業的你不可錯過 課程內容介紹本校 論文 格式規範、製作 論文 電子檔、操作 論文 服務系統與離校相關手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