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偉逢柯就反何必呢
#台灣痛苦指數創八年新高
#誰來疼惜小市民
前幾天,柯文哲說「紓困、振興中央還是要有規範,不然地方亂加碼,台灣再過幾個月會很明顯看到通貨膨脹」。沒想到卻被何志偉說成是柯市長是不是焦慮沒聲量所以找話題亂罵。
#蘇貞昌說五倍券會長高長胖的現金
何志偉稱五倍券既沒有大量印鈔票發現金,也是在國家財政允許的時效範圍內,刺激金錢流動,哪來的通膨。
可是蘇貞昌卻在受訪時明確打臉何志偉說五倍券就是現金,而且還會長高長胖!
另外,五倍券美其名是振興經濟;結果卻是納稅人又要買單政府五倍券預算1300億元的舉債,更別說 #舉債累累的特別預算,包含整體紓困預算8400億、前瞻計畫兩期預算8400億,然而這些都可以說是變相的大量印製鈔票。
事實上
👉蔡政府今年掛保證GDP年增長5%,但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數據,今年7月的消通貨膨脹率較上年同月漲1.95%,民眾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通貨膨脹率)因此攀升至6.75%,也創八年新高。
👉此外,代表生產物價的躉售物價指數(WPI)7月比去年同月上漲11.77%,1到7月平均較去年同期上漲6.72%,躉售物價的上漲,代表的就是未來消費者物價的壓力來源。
👉另外,從美國兩任總統大撒幣紓困以來,許多人也擔心起通貨膨脹的問題,然而美國近幾個月的物價上漲率高達5.4%,是30年來最高增幅,也顯示通膨壓力無減弱跡象。
👉另外,各國生產者物價都開始飆漲,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7月也上漲7.8%,大陸工業生產出廠價格7月上漲9%,是12年來最高,國際貨幣基金也警示這波通膨可能更持久,各國央行要先發制人。
#我們不是反對紓困振興
以上的數據都顯示出台灣未來可能會面臨通貨膨脹的問題,然而#我們不是反對紓困振興,而是應該超前正視可能的通膨並研擬解決方案,而不是何志偉所說「焦慮沒聲量所以找話題亂罵」。
蘇內閣開口閉口說要紓困民眾、振興產業,但實際上卻閉關自守,完全無視民眾通苦指數不斷飆升。紓困沒完成,振興五倍券又要花費22.5億發行成本,有這樣的執政黨,難怪人民苦不堪言。何志偉委員,何必呢?
台灣物價上漲率 在 杜震華粉絲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百業蕭條 蔡總統 您為庶民經濟做了甚麼?
選舉投票在即,撒錢買票的政策如雪片紛飛!對照去年以國庫空虛為名,用「年金改革」大砍公務人員退休金的狠勁,今年的台灣彷彿立馬脫胎換骨,有用不完的錢,可以用來恣意揮霍,不需經過公眾討論或仔細評估。這種「施政無能,買票第一」的政府,可以讓它繼續濫用我們的血汗錢嗎?
再多的利多政策,掩蓋不了鐵一般的事實:台灣產業除電子業外,已經是百業蕭條,庶民哀號!以主計總處的普查資料計算,台灣2006到2016年的十年間,除了電腦電子光學和電子零組件兩行業的平均勞工收入成長超過50%,每年有5%的「有感成長」之外,其他所有行業的成長都不超過20%(但貨運業30%)!也就是平均每年成長不超過2%,扣除物價年均上漲率1.24%後,不僅完全無感,在住宿、金屬製品、汽車製造、不動產、餐食、飲料、食品製造、美容美髮、個人及家庭製品維修等行業都是「負成長」。也就是在這些「庶民行業」中,勞工的實質所得不僅沒有成長,實際上是下降的!
你當然可以說,這十年主要是由馬政府執政,和我執政無大相關。好,馬政府的國民黨已經在2016年敗選下台。那麼請問蔡總統,這3年來您除了天天拜廟和對北京嗆聲,換來無法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讓出口受阻以外,為這些庶民行業做了甚麼?您酬庸豢養的幾千隻肥貓,有專業和眼光看出這個嚴重問題嗎?國家輔導產業的資源,十之八九繼續拿去輔導電子業和其他高科技製造業,讓它們繼續飆升;而它們越加速成長,就越擴大傳統服務業和中小型製造業的「相對被剝奪感」、所得分配更加不均、社會問題更加嚴重!您不知道這麼簡單的道理,卻妄想連任繼續誤國嗎?
庶民民不聊生,而您在官邸悠閒地撫慰著「蔡想想」時,可曾為這些辛苦打拼、實質所得卻下降的庶民們想過,他們如何繳付兒女的學雜費、補習費?應付房貸的壓力和親友婚喪的紅白帖?看到旅遊展的精美廣告,但自家已經幾年無法出國旅遊、無力換車?
庶民如果不革命,選出重視庶民經濟的領袖,台灣會有安全,庶民會有錢、幸福嗎?
台灣物價上漲率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 韓國瑜 日前與高雄銀行一起推出他的「金融三箭」政策,宣稱要給「首購族40年貸款」的優惠方案。然而,這種「貸更多,貸更久」的政策,不僅無法改善年輕世代面對的居住困境,更是進一步的「養套殺」,箭箭射穿青年成家的夢想。
大家應該都記得,韓國瑜剛就任高雄市長,就開始拼命喊要引入 #中資炒房。我們想問,韓國瑜的政策邏輯是讓中資把房價炒高後,再把年輕人也騙上車,一輩子薪水一半卡在房貸嗎?
台灣因為長期公共政策被政治金權把持,導致居住困境一直難以被改善。政治人物嘴巴講的對年輕人多好,實際上都只敢從房貸上處理,不是降自備款,就是延長房貸,核心問題完全避而不談。
真正的問題很簡單,還是在高房價影響「購屋」跟「租屋」,讓人們生活越來越困難。
誠如黃國昌委員日前在質詢財政部長時所揭示的,2000到2018年的勞工薪資只提高0.21(還不考慮物價上漲率),房價卻成長了2.87倍!台北市房貸佔家戶可支配所得的6成,其他縣市平均超過1/3,大家當然會感受到生活越來越困難。
更別提,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要買房,房價資訊卻不夠透明,尤其買預售屋,還要被業者用「只剩一戶」的哄抬手段,花一堆冤枉錢。
而當房價高到讓許多人放棄購屋念頭,轉向租屋市場時,房東與房客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及租金上漲,又讓租屋族更辛苦。
我們認為,與其想方設法用「貸更多,貸更久」的房貸政策來撐住甚至推高房價,讓更多年輕人被房貸養套殺,不如好好討論民間倡議已久的「實價登錄 2.0」及「囤房稅」。
時代力量認為,資訊透明是市場健全的基本,才能遏止炒作,回歸合理的供需價格。同時,透過 #囤房稅 及 #出租減稅,讓持有多戶者更願意 #釋出空屋 或與政府合作 #包租代管,讓租屋市場有更多更好的物件,不僅能 #抑制漲價,還能 #保障租屋權益。
此外,最近有人在 #國發會JOIN平台 發起囤房稅的連署,歡迎關心居住正義的大家一起加入:「囤房(地)稅應盡速立法,解決因居住成本導致的少子化的國安問題」
http://bit.ly/2nPM6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