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INSIDE 福斯汽車 CEO:特斯拉效率高,德國同業倍感競爭壓力!
📍根據研究,未來四年單單是電動車(EV)的興起就會讓德國汽車業流失至少 200,000 份工作,因為 EV 生產的複雜程度較低或需要不同的技能:https://bit.ly/3F3wwKs
📍中國官方加強對科技業執行反壟斷措施的力道,最新舉措是要求各大網路平台不得互相封鎖競爭對手的網址。像阿里巴巴集團 28 日就證實,旗下的產品已經陸續接入微信支付:https://bit.ly/3oivm82
📍鴻海宣布攜手碩禾、榮炭與中碳,加速開發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建構台灣電動車電池生態系統,預定在 2023 年推出首款電動巴士的動力電池,搶攻全球電動商用車市場:https://bit.ly/3m1P4C4
---
👉 想擁有乾淨的閱讀體驗嗎?INSIDE「無廣告訂閱」上線囉!現在就成為付費會員,輸入「INSIDE1」優惠碼一年只要399元:https://bit.ly/3ogER7n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心靈雞湯不能防疫,防疫抗疫靠的是科學好嗎?這種精神勝利法是不是漫畫看太多以為自己可以集氣放元氣彈了?防疫做得好不好,自己看就好,給全世界看個屁啦! 剛剛看到有個網友提供的看法:理工科出身的講究創造創新,要讓...
台灣發電效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那到底廢太陽能板裡有什麼? 動手拆拆看不就知道了嗎!(09/24/2021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作者:吳心萍 /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主任
太陽能板能不能回收? 要怎麼回收? 向來是許多人心中的困惑。為了讓大家自己親手破除這些疑慮,主婦聯盟在9月15日辦了「太陽能敲敲打打工作坊」
這次的工作坊,邀請推動能源轉型的各團體夥伴來參加,讓大家除了透過研究回收技術的學者,分享最新的回收技術進展外;也讓大家親手體驗太陽能板是不是網路上說得如此吹彈可破? 板子破掉了,是否會跟髒髒包一樣,會有毒液倘流出來?
太陽能的組成,其實比許多電子產品單純
成功大學的陳偉聖教授舉了一個例子,一台廢電視機丟在路邊數年慢慢風化,顯然很多人都不太擔心電視機會有廢液流出的問題。而太陽能板的成分其實主要就是鋁框、強化玻璃、晶片、電線,成分相對電視機等3C產品單純很多。
矽晶類太陽能是台灣使用的太陽能板主流,主要成分含:玻璃74.2%、鋁框架10.3%、電池4%等然後用EVA塑膠黏合。而回收的技術,突破的關鍵就在EVA的黏合上。黏合度夠,這樣太陽能板才能在室外承受風吹、日晒、雨淋最起碼20年;但EVA的黏合,也是讓太陽能板的回收上,遇到不易將各材質分離的問題。不過,台灣現在開發出了切割的技術,大大提升了回收的品質。
用手拆,來實證太陽能板的組成
參與的學員,非常有實驗精神,想試試看冰雹對太陽能板可以造成多少傷害,親身經驗後,發現再怎麼丟冰塊,對太陽能板都沒有傷害。
太陽能板本身的設計,就是為了適應戶外可以運作20年。因此並不是吹彈可破的,學員們幾乎都要花上連續搥打10多分鐘,才有辦法讓板子與鋁框分離。
太陽能板除役後,何去何從?
幾乎任何工業社會製造的產品,都很難對環境完完全全無負擔。因此,課堂上大家也討論太陽能板在使用20年後,難道唯一的出路就是進入回收系統嗎?其實,使用20年後的太陽能板,還是可以發電的,效率還會有剛出廠時的8成,因此若能在回收前,找到第二春,可以對環境的負擔又更進一步減低。因此在躉購[1]合約20年期滿後,也可以考慮加裝電池自發自用,或是轉售到其他需要自發自用的地方,讓太陽能物盡其用。
而且,台灣108年2月1日公告訂定「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納入太陽光電模組回收費用1,000元/KW,用以建立國內模組回收機制。現在廢棄太陽能板排出時則以模組序號登記,並累積數量達50片通知廢棄物排出者於限定時間內,自行或由專案辦公室委託具廢棄物代碼為「D-2528裝置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運送至指定暫存點或處理(模廠)業者。
同場加映: 太陽能回收後,可以做成什麼?
太陽能板回收後,鋁框的鋁金屬與接線盒中的銅金屬及PP塑膠,是單純的資源物質,可以直接轉賣給下游的金屬產業與塑料公司。電池片的矽資源也能個別回收再賣給矽資源回收廠再利用,而銅導電帶中的銅金屬、鉛錫焊料、銀膠都是很有價值的金屬,也都可以分別回收再利用。
[1] 躉購: 意指售電,在台灣的再生能源發電,可以售電給台電,售電期間為20年。
★ 太陽能板回收:你不知道的新技術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5230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huf.org.tw/essay/content/5315
♡
台灣發電效率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三十年老飯盒的田秋堇監委,自請調查台電「三相不平衡」年損45億度電,其實這又是一個炒冷飯的問題。
■ 陳謨星篇
2014年,反核團體邀請號稱「電學泰斗」的陳謨星教授回台,在非核家園論壇發表一系列意見,後來被我們核終連環踢爆,他連基本電力學都不懂。
陳謨星的主要論述是「三相不平衡」導致台電損失相當「一個核電廠」到「三個核電廠」再到「兩個核電廠」的電。這些是原話,當年我們連秒數都有記下來,他在三立專訪影片就前言不對後語。
他認為「台電對改善不平衡毫無興趣」、「把錢拿去搞核能了,花核四1%的錢可以把丟的電找回」、「台灣根本不缺電,把浪費的電找回,台灣不用核電」等等。
這邊不花時間科普「三相不平衡」,有興趣請自行參考電路學。直接講結論:台電歷年線損率都壓在4%以下,全世界只有韓電(KEPCO)比我們優秀,陳謨星的謠言不攻自破。
順帶一提,陳謨星在美國教書,根據美國能源資訊部的官方數字,全美電力公司線路損失率平均是7%。你就知道這個號稱「電學泰斗」的華人教授在美國混得怎麼樣,總之後來他銷聲匿跡了。
■ 郝明義篇
2016年,郝明義動用特權搞「開放台電」,同樣拿V-V接線問題質疑「三相不平衡」損失電力。
台電回應,「造成系統電壓不平衡之原因係因用戶用電型態所造成,並非配電變壓器採V-V接線。」這是由於低壓單相負載(家庭用電)才是造成電壓不平衡主要原因。然而不平衡率區間在0.5%以下佔六成,最多不超過2%。
依照2015年實測數據,線路損失率3.72%,三相不平衡引起的損失又只佔線路損失率的2.14%,故台電計算效率損失為2.14%×3.72%=0.0796%,不到千分之一。
至於郝明義和方儉要求每個電表的停電紀錄、產業用戶的用電量、含GPS或門牌號碼的配電系統圖等項目,我們一看就驚覺有國安危機,立刻強烈抗議才把他們擋下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 田秋堇篇
2021年,田秋堇以監院名義發布新聞稿指出,「由於台電大量使用燈力併變壓器(V-V接線),造成三相不平衡日益嚴重並增加饋線損失」、「台電近三年每年線路損失約45億度至48億度,平均損失金額約92.97億元」。
但近年台電自發電量皆超過2300億度,小學算數一除,啪啪兩個耳光,差不多是2%,比台電公布的線損率還低。請田大監委不要浪費人民納稅錢炒妳那臭酸掉的冷飯,謝謝。
--
🍀小額贊助核四公投宣傳經費
https://p.ecpay.com.tw/35C87D9
台灣發電效率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心靈雞湯不能防疫,防疫抗疫靠的是科學好嗎?這種精神勝利法是不是漫畫看太多以為自己可以集氣放元氣彈了?防疫做得好不好,自己看就好,給全世界看個屁啦!
剛剛看到有個網友提供的看法:理工科出身的講究創造創新,要讓未來比現在好。法律系的講究鬥爭,只要讓自己比對方好就可以了。
現在台灣的問題就是沒有專才專用,老是搞一大堆法律系的到處管人,經濟部長王美花是法律系畢業的,之前是經濟部智財局裡面的頭,根據郭正亮的說法,台灣GDP都是製造業掛帥,以前都是工業局的局長升任部長,才懂其中的眉角。一個法律系畢業的王美花懂個甚麼晶片,懂個甚麼發電呢?之前還風風火火的說要跟德國晶片換疫苗,結果呢?今年一月就講了,到現在連半根德國疫苗都沒有,這是甚麼樣的辦事效率?
更妙的是王美花搞不懂台電,搞不懂能源規劃,兩次大停電之後發生甚麼事情?她打電話給台積電等高科技廠,叫他們在全球緊需晶片,大量缺貨的狀況下挪移產線減少用電啦哈哈哈哈~~~~你以為這跟法律系開庭一樣,擠一擠就可以多開幾庭嗎?晶圓製造二十四小時開工運作,你律師開庭也是二十四小時嗎?我笑著笑著就想哭了。
根據ctwant的報導:【5天內國內兩度大停電,讓總統蔡英文也說重話不能接受。事實上,身為全國供電指揮官的經濟部長王美花更是被台電頻出包弄到「腎上腺素」飆升。昨天跟今天兩度前往台電大樓坐鎮指揮。昨天緊急時刻,還親自拿起電話打給台積電等用電大戶高層拜託,希望挪移產線減少用電。無奈「功虧一簣」,最後全國近200萬戶還是遭到限電。】
結果第二次跳電之後王美花怎麼了?她躲了二十二個小時不見蛋,大家在家上班還可以聯絡的上,結果主責台電的經濟部長法律系畢業的王美花就這麼不見了?!【攤手】
然後能源政策的錯誤又怪到台電基層去了,根據ETTODAY的報導:【面對各界疑慮,一名網友決定不忍了,以不自殺聲明為前提,在PTT痛批5天內無預警停電兩次,真相與檯面上說法有落差,更打擊基層的士氣,「一次限電是因為輸變電匯流排接地,興達電廠機組PLU保護措施啟動」、「一次限電是因為整體發電不足,限電時間是已經在興達1號機並聯之後且50%以上負載」。他直言,這兩次最熱機啟動,從「點火到並聯(共用同一組來源電壓)」都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熟知內情的人都知道,「這個是技能競賽會得獎的成績好嗎,怪我們發電太慢,笑死,燃煤機組水質不用顧嗎?」】
我絕對相信台電基層工程師拚了命的想要搶救缺電跳機的狀況,一整天他們連坐下來都不敢,滿身大汗只為了彌補上級愚蠢的能源配比和不合理的復電要求,用了超乎尋常的速度讓機器上線,結果還被高層栽贓究責,你原先系統設計就有問題,怎麼怪到最基層按錯按鈕上?若不是搞甚麼鬼非核家園,電會不夠到按個按鈕就跳電嗎?會搞到要用不能隨時並聯接上的燃煤機組當備援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EoxcmeGQQc/hqdefault.jpg)
台灣發電效率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環保局(4/13)】
#大潭電廠微型感測器設置
為監測空氣品質與污染源,工業區周邊會加裝微型感測器,但依照地圖分佈來看,相較於觀音工業區週邊遍佈的感測器,202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火力發電廠的大潭電廠周邊,設置量卻寥寥無幾,即使大潭電廠是使用天然氣發電,但燃燒甲烷依然會產生PM2.5,難道大潭電廠周邊不需要做空氣品質監測嗎?
局長回答,目前微型感測器主要監測PM2.5(懸浮微粒)與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大潭電廠不會產出VOC,PM2.5產出量也不比燃煤機組,但智翔反駁,當未來發電量提升時,PM2.5的產出量一定與目前的狀況不同,環保局應該未雨綢繆。
況且大潭電廠目前監測PM2.5的設備在自己廠內,如果設備出問題,公部門即使有做連線,也無法及時得知污染的狀況,事後檢討難免又上演互踢皮球的戲碼。
因此智翔認為,環保局勢必要在電廠周圍設置自己的微型感測器,才能從另一方面得知空氣品質與污染源的現況,所以請環保局現在就開始研擬在大潭電廠周邊設置微型感測器的辦法。
#電動車火燒車救援廢水處理
前陣子桃園發生電動公車火燒車意外,無論以何種方式滅火,都會產出污染源,例如廢水流進溝渠,進而影響居民的問題。
而按照趨勢,台灣電動車數量是逐年上升,若一台電動車燒起來,撲滅鋰電池火勢的唯一辦法就是使用大量的水持續噴灑,按特斯拉滅火SOP需3000加侖的水(約13公噸水)。
若桃園市大力推廣綠能,也鼓勵機場的運輸車輛電氣化,那麼就應該及早做好功課,為將來著想,盡快來研擬電動車消防廢水的處理方式。
#噪音車聲音照相執法追蹤
持續追蹤噪音車科技執法的議題,今天智翔再次向環保局建議,採取深入鄰里的噪音熱點並架設更多偵測裝置來取締噪音車的方式。
由於目前的檢測器材,是採取移動式到路口監測,需要警察人力到現場守株待兔,因此有類似酒測臨檢的問題,噪音製造者可能從遠方得知,並提早迴避,環保局也表示,目前使用的器材桃園也才兩台,全國不過50台的數量。
所以智翔建議,如果換個方式,事先向地方里長搜集噪音熱點,並採用類似天羅地網監視錄影系統的作法,如果是大量採購也許有辦法向廠商來壓低價格,還請環保局再思考看看。
#桃園市成立化學檢驗處之必要性
延續昨天向衛生局提出的想法,也是智翔從上任第一個會期便曾提過的,由桃園市政府設立化學檢驗處,統一檢測所有在業務上涉及化學物質檢測的局處所負責的項目。
包括今天在議場中,聽到許多議員也有質詢到化學檢測相關的問題,例如龜山污水處理廠的水肥,在檢驗上就曠日費時,採樣加送外部單位化驗就要一個月,且其他局處同樣都有化學檢驗的需求,包括衛生局、農業局、環保局、水務局等,業務相當龐大。
所以桃園市應可整合資源,額外成立獨立檢驗單位,不僅可針對空氣污染、河川污染、土壤污染等進行採樣檢驗,也能加快檢驗速度,提升效率,也能省下許多送外部單位的費用。
雖今天局長稱要思考是否該為了一杯牛奶養一隻牛,但智翔認為比喻不對,以桃園市的牛奶來比喻,可能足夠養十頭牛了,且就是因為業務龐大,檢驗數量夠多,統整起來才有效益。
以上倡議,未來的總質詢智翔會繼續請教市長的想法。
#好桃器共享容器推廣追蹤
去年桃園市政府為推廣減少一次性餐具,推出好桃器方案,與十家業者合作,可租借容器餐具,並且可以A店借B店還,立意良善。
但隨著後續追蹤發現,合作店家現已剩五家,其中一家還歇業了,合作店家減少的原因為何? 是否環保局在推廣宣傳方面的力道不足? 今天由於時間問題無法完整質詢,希望會後環保局再提供相關資料。
而今天也聽到環保局稱今年會繼續推動,並與超商業者合作,那麼就拭目以待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Kd4DE_FbsM/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R_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knhFT7Kna6W0FT1oqTkSgRBoufw)
台灣發電效率 在 蘇巧慧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用SRF(固體再生燃料)產生出來的能源,算是再生能源嗎?」
「當然算。」
「那是綠電嗎? 應該是,但能源局他們好像定義......」
「這就是問題!」
由於目前再生能源規範規定,使用廢棄物處理後的燃料發電,必須要達到發電效率25%的標準,才被認定為再生能源,造成目前運用SRF發電,無法被認定為綠電。但其實,SRF發電不僅應被視為一項再生能源,同時我們也應該從廢棄物去化的角度,看到它對台灣環境更多的價值。
因此,我在衛環委員會中,針對這項問題質詢環保署張署長;署長不僅同意SRF發電應該被視為再生能源,同時也表示,針對現在法令的限制,已經著手和經濟部商討突破的方式;我也要求環保署,必須盡速提出具體、有效的推動SRF廢棄物燃料化方案,讓SRF的這項新技術、新產業,能夠成為台灣解決廢棄物問題,達到真正永續的契機!
#SRF #立院永發會 #永續白話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TCcs6bDyo4/hqdefault.jpg)
台灣發電效率 在 綠色能源新寵兒漂浮太陽能板增發電效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太陽能板放在水裡還能降溫,避免過熱,增加 發電效率 。不過這項技術成本較高,需要克服地形障礙, ... 台灣 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如何穩定供電與儲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