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秒鐘投票給阿雅的Taelor好嗎?❤️
踏出自己的小世界,才發現原來自己並不糟
👉 www.sparkaccel.com/vote (不用填個資喔!)
對第一次創業、第一年的人來說,其實摸不著頭緒,也不知道自己摸索地對不對、是不是在狀況外,其實常常很慌。
看了一點英文書,但雖然來美國多年,看英文書還是不容易;讀了一些中文書,但大多是講亞洲市場;想參加加速器,但美國頂尖加速器競爭激烈,收的團隊近年越來越成熟;想參加一些台灣政府計劃,但大多收有專利的硬體、成熟團隊。
半年前我常想,到底在美國創業成功的台灣人是誰呢?長什麼樣子?好想看到他們,或許有個範本,我會比較不慌。
沒想到,一個月前竟然就有一群在美國的台灣年輕人自己籌組了一個「迷你加速器」,他們找來了近百名在美國新創圈的台裔美國人、台灣人創業家擔任導師。
原來,被亞馬遜收購的電玩直播平台Twitch、美國電影評價網爛番茄、Uber Eats競爭對手平台Postmate、剛上市的電商公司Boxed、多年前賣掉吉他英雄的,幕後都是台灣人。
他們徵選了六名團隊,我很幸運被選上了被輔導的團隊,我也義務擔任導師幫助其他團隊。
在跟其他的導師聊之前,我其實覺得自己很爛,才剛剛試營運、客人也不多、網站也還有很多功能不足、品牌合作也剛開始,每次去跟導師諮詢,其實我都抱著「很不好意思,你一定覺得我很弱、問的問題很蠢」的心態前往。
沒想到,跨出去跟導師們聊了以後,大多數的導師都說很驚訝我們能以幾乎沒花錢、短短幾個月內,真的讓公司上線、營運、初步完成網站,重要的是,我們訪談五百位消費者,對每個試營運的客人都深入了解。甚至多數導師都說有興趣投資我們。
雖然知道大概有些人真是很善良想要鼓勵我,但我回頭想,好像在工作生涯也是這樣的:很多時候,👉 我們會覺得自己很糟,看別人都覺得很好,但其實,大家都是盡力展現最好的自己;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原地踏步,但ㄧ回頭,才發現自己已經走很遠一段路了。
以前在大公司上班也是,公司外的人總會說我們公司多好多好,但其實在公司裡就知道,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的,只是大家看別人都覺得別人比較好。
你的人生也是這樣嗎?別忘記,你在別人的眼裡,真的比自己看自己更棒!我們一起加油!💪❤️
四周的迷你加速器課程結束了,最後有新創比賽,請你看我的簡報,投票給Taelor好嗎?謝謝!
第一題是問最喜歡哪個團隊,願意的話請你選Taelor
第二題是問你願不願意收到加速器的電子報,有興趣選Yes、不願意的話就選No
請大家投Taelor一票!😊 👉 www.sparkaccel.com/vote
#新創 #科技 #創業 #職涯規畫 #taelor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Tech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NC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 #t18nc #liberyair2通話PK ‼️ 影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前言】 除了Airpods Pro之外我們就沒有其他ANC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選擇了嗎? 這次Aukey Keyseries 再次端出了品牌調性一致的全新耳機EP-T18NC,在2...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謝孟庭 MengtingX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TechTell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小學雞結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Re: [問題] 產地很重要嗎? - 看板guit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請問當我有一萬上下的預算買二手面單吉他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電吉他建議買大廠牌還是自家店的廠牌呢?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最棒的木吉他品牌|Wen吉他誌Ep.198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takamine吉他評價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takamine吉他評價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takamine吉他評價的推薦,YOUTUBE、PTT、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fender電吉他等級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fender電吉他等級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
⠀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
⠀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
⠀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
⠀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
⠀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
⠀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
⠀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
⠀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
⠀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
⠀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
⠀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
⠀
⠀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
⠀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
⠀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
⠀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
⠀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
⠀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
⠀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
⠀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
⠀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
⠀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
⠀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
⠀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
⠀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
⠀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
⠀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
⠀
⠀
▍你看團時很近
⠀
⠀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
⠀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
⠀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
⠀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
⠀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
⠀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
⠀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
⠀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
⠀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
⠀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
⠀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
⠀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
⠀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
⠀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
⠀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
⠀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
⠀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
⠀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
⠀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
⠀
⠀
▍為了避免開始
⠀
⠀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
⠀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
⠀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
⠀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
⠀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
⠀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
⠀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
⠀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
⠀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
⠀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
⠀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
⠀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
⠀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
⠀
⠀
▍因為我錯過命運
⠀
⠀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
⠀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
⠀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
⠀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
⠀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
⠀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
⠀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
⠀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
⠀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
⠀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
⠀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
⠀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
⠀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
⠀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
⠀
⠀
⠀
⠀
⠀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謝孟庭 MengtingXi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狂風暴雨不專業專訪 #達叔
那天跟達叔約在北風社,藉機踩點慕名已久的店。
從念的科系,到後來做的一些事情......整個聊天過程最精彩的部分都是一些案件,全都無法收錄,有興趣有交情請自己去騷擾達叔(誤)。
因為彼此活躍的領域比較近,寫稿的時候反而不知從何著手,很多東西太理所當然或感到瑣碎,成為一種挑戰。只好難得的開了瓶餞男醋女,蠻適合寫達叔的稿呀。
吳達彥,人稱達叔,意識不能音樂祭主辦人,鯨魚號樂團吉他手,任職於法律事務所,擅長著作權法、商標法等相關領域。獨立音樂圈遇到相關法律問題時,時常會向他求援,近來也客座 podcast 「 IndieFucks 硬幹」法律專長嘉賓。
大概是因為達叔自己也訪過別人的關係,他切入得太快,直接從自己的學歷講起:台大資管系、台大科法所。
以前不認識他時,總聽人說他在台大待好久,待到成為一個傳奇,也沒有人說得清楚到底是多久。
「我都笑說自己熱音系、資管社,待在熱音社的時間比系上長很多。」
達叔國高中唸私立學校,很憧憬大學的社團生活,也因為曾是五迷(在此「五」=五月天),就順勢加入台大椰風熱音社。
進入玩團的世界後,大學選了著作權法的相關課程,希望能幫助身邊的音樂人朋友解決一些問題,研究所選擇唸科法所,全名為: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大概也是這個想法的延伸。
「那時候面試科法所,要有個比較好聽的理由,我就說是因為有玩音樂又唸資管,想回饋社會。」
在這點上達叔的確也是身體力行,大家遇到發行合約、商標問題、各種法律碰撞,總是會先想到他。
因為做法律研究區塊鏈而接觸到柏蒼,後來又因為音樂節四處拉贊找到了柏蒼參與的「Our Song」app,和他們團隊成了日常幹話群組後,達叔也就順勢客座了其相關品牌podcast「IndieFucks 硬幹」的嘉賓,像是在EP7中和 老王樂隊 、法律白話文一起探討商標法,也在其他集數跟 呱吉 、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一起聊了著作權集管團體。
上述應該就夠忙了,身為一個有玩團有伴侶的上班族律師,人生應該是夠滿了。但我真正認識達叔的原因,是因為他同時是一個台北小型音樂節「意識不能」的主辦人。
意識不能要從第0屆開始算起——當時還不叫意識不能,是「醉生夢死林森北」。
我有一票因為打手遊混咖啡店認識的朋友,團名 川秋沙 Goosander 的前輩們有去演,回來之後在群組一直說有多好玩多好玩。
當時就有點心癢難耐,後來因為瑪啡因的吉他手也是台大椰風的成員、也認識達叔,瑪啡因也算是個迷幻團體(?),就參演了意識不能第一屆,至今每屆都有參與到。
達叔說,當初是他之前的團「50Hz」在找巡演的場地,看到延聲音樂的大廳似乎辦過一些有趣的演出,場租也蠻友善,有個5、6團一起分就能吃下。當時在當替代役的他搞著搞著,就搞出一個音樂節來了,從5、6團擴張到13、14團,以老鼠會的作法一起分攤票房成本壓力,也就cover過去。這是這個音樂節的另個特色,參與團體包下一部分的票房、負擔幾張票,能稍微分擔主辦單位的壓力,演出者也會因販售的票數而有不同的獲利,是建立於跟主辦單位互利互信上、與一般大型音樂祭不同的做法。
(簡而言之就是直銷上下線賣票,夠挺才跟進)
後來正式的第一屆意識不能誕生了,變成兩天的雙舞台演出——「只有一個舞台,setting時間有點無聊,那就把練團室弄成另一個舞台吧。」
夢想就是這樣擴張的啊。
成本也是呢。
這個故事的發展路線一點也不陌生,第二屆的意識不能有了午夜場,第三屆的意識不能除了週六週日外,增加了週五的演出。
選團上,達叔很任性的照著自己的品味,瞪鞋、迷幻、後搖、龐克、實驗電子......知名度很其次,甚至當時的演出精緻度、演奏能力也不是首要,呈現的氛圍以及潛在的發展性才是重點。
第二屆開始的午夜場「睡眠不能招待所」除了演出外,位在林森北的音樂節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不管是林森北酒店文化講座、BDSM 繩缚師現場開課、卡拉OK歡唱,都極具特色。
「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喜歡辦活動大於彈琴。」達叔在整個訪談說了兩、三次這句話,看起來有點像甜蜜的苦惱。
他說認識的人多了、看表演久了,腦袋有時就會迸出奇怪的點子,不去執行放在那裡就是會不太舒服,觸發聯想的時候甚至會分心無法投入看表演、或該睡覺時腦袋轉過頭。而玩團是一個集合體,總有很多事情要協調進而妥協,但野花惹吵(意識不能的主辦單位名稱)就是可以讓他很任性的做。
正職工作為律師的達叔,收入足以維持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但屬於自己的時間變得瑣碎,也就更珍惜每個施力點。
他說玩團跟辦音樂節,是一種有在掌握自己人生的感覺。
他說,這個圈子的輪替很快,二、三年沒參與,無論是看團還是玩團,臉孔就會完全換一波,離開的人總是就很難回來了。很多大學時期演奏能力比他好的人,畢業後一開始可能只是工作忙,後來也就漸行漸遠。這種例子看多了,心裡總是會有個恐懼:是不是自己也會這樣?
於是達叔有點故意的不斷把時間、金錢、生活圈都砸在獨立音樂文化相關上,直到難以想像離開。
「這個現在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塊,跟綁定一樣。」
聊到未來的展望,達叔說當初辦音樂節,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有太多想看的團,可萬萬沒想到辦音樂節,自己根本不可能有時間看演出。
「我現在的夢想就是培養出下一代的野花惹吵,讓我可以有時間看團。」
野花惹吵的組成以達叔為核心:固定合作的硬體統籌、實體場佈設計、平面視覺設計、達叔偷偷寄與厚望的幾個年輕小朋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年在椰風熱音的護理師朋友,往年都是意識不能的現場執行(aka現場大總管),去年她人在澳洲實習,還特地買機票回台坐鎮。
除了達叔本人妄想能退居幕後當董事、希望能培養新生代外,接下來野花惹吵也有籌備小誌的計畫:小誌的神秘感、可以任性的發揮,十分符合達叔的喜好。內容目前預計是效果器宅的訪問,有興趣的人敬請期待。
最後,依照慣例,我問了達叔對於狂風暴雨的想法。
他說《雨》是他近期聽過私密感最重的作品,很適合一個人在家聽。
「會很憂鬱吧。」我笑著說,其實是想閃躲「了解這份作品在人心中的重量」產生的各種情緒。
「憂鬱嗎?應該是......」他說了一個形容詞,我現在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錄音也正好沒錄到這段。
他說狂風暴雨是一種燃燒殆盡的展現,卻在歌詞中感覺到一種保持距離的溫柔,像傾慕、像暗戀,是很強烈同時溫柔的意象。
「細思極美。」他是這樣說的。
期待微小的、冷門的、邊緣的選擇,還是成立於世上。
如同每年撐過年末的壓力爆炸後,我總特別期待年初去意識不能表演、喝酒玩耍。
期待數量與規模不再是至上的追求,收益與結果也不是。
那只是眾多的評估面向之一,此外還有更多層面,更加有趣、更加吸引人。
總有些喜歡是綁定的。
有緣的話今年意識不能現場見啦~
👨💼 達叔 from 野花惹吵、 Whale Done 鯨魚號
📷 meng
✍️ 好笑
#謝孟庭
#雨
#我願做一陣狂風暴雨
#狂風暴雨不專業專訪
#意識不能
#野花惹吵
#著作權法
#律師
#鯨魚號
#IndieFucks硬幹
#獨立音樂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TechTell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NC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 #t18nc #liberyair2通話PK
‼️ 影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前言】
除了Airpods Pro之外我們就沒有其他ANC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選擇了嗎?
這次Aukey Keyseries 再次端出了品牌調性一致的全新耳機EP-T18NC,在2020年CES展亮相。最重要的是~~加入了ANC主動降噪功能!成為國外媒體關注的焦點,在這個ANC主動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還不普遍的市場有了一個新的玩家出現
如果要我一句話總結這副耳機,那就是:「ANC主動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少數音質好的,是音質好真無線中少數具備ANC功能的」
【影片recap快轉】
00:00-00:50 前言介紹
00:51-01:25 包裝、盒裝介紹與內容物
01:26-01:49 無線充電、續航、快充、詳細規格
01:50-02:28 充電倉外觀與艙體介紹
02:28-02:42 重置與重新配對功能
02:43-03:10 降噪mic、操作功能示範
03:13-04:21 降噪功能與降噪體驗感受
04:22-04:53 馬路邊開啟降噪實際感受模擬
04:54-05:35 佩戴效果最佳化
05:36-06:07 Aukey T18NC 室內通話實測
06:08-06:34 Soundcore Liberty Air 2 室內通話實測
06:35-06:51 戶外通話介紹
06:52-07:15 Samsung S7 Edge話筒 戶外通話實測
07:16-07:27 Aukey T18NC 戶外通話實測
07:28-07:38 Soundcore Liberty Air 2 戶外通話實測
07:39-08:27 音質實測前言介紹
08:28-09:17 Price Tag , 我想有個家 錄音筆測錄實測
09:18-09:43 音質總結評語
09:44-10:00 連線品質介紹
10:01-10:23 Youtube影片與傳說對決手游 延遲度實測
10:24-10:45 KeySeries App介紹
10:46-11:36 編輯總結
【音樂測試】
音樂:QQ音樂 Super Quality 無損音質,音訊頻寬約500~700kbps
測試歌曲1:Jessie J – Price Tag
測試歌曲2:潘美辰 – 我想有個家(吉他版)
配對手機:iPhoneX
測試編碼:AAC
錄音設備:TASCAM DR-07X
【通話測試】
配對手機:Samsung S7 Edge
測試設備:Samsung S7 Edge (話筒) / Aukey EP-T18NC / Soundcore Liberty Air 2
recording app: Call Recorder Pro
室內通話測試:攝影棚
戶外通話測試地點:中和Costco對面
通話效果總結:室內/戶外人聲通話收音清晰,對方聽得很清楚,適合長時間商務通話
【評分總結】 平均92分 / 滿分100分
評語:具備雙重降噪,通話方面是ENC降噪、環境音方面是ANC主動降噪。重點是價格還不到5000元,就能享受到渾厚的Bass與全方位的音質
1. 音質表現 95分
低音樂器表現會很突出,Punch感十足,低音比中音高音靠前。不過中音人聲部分與高音部分還能維持清晰的音場。適合節奏感強的Pop歌曲、也很適合聽自彈自唱Unplugged Acoustics歌曲
2. 降噪表現 93分
AirPods Pro的降噪效果的確比這副Aukey T18NC好一些,大概好個10~15%吧。AirPods Pro的ANC啟動的時候戴入耳朵會感到明顯空氣的耳壓,我自己大概戴超過30分鐘以上就需要休息。Aukey T18NC戴入時耳膜壓力我覺得很適中,不太會感受到壓力,所以佩戴1個小時都沒問題。測試下來,大概開啟ANC可以隔絕大約70%左右環境噪音。
3. 通話表現 96分
ENC的降噪微機電麥克風讓Aukey T18NC在室內戶外都有清晰的通話水準,實測的結果其實跟Soundcore Liberty Air 2差不多,不過空間數位音會比Soundcore Liberty Air 2 大一些
4. 佩戴舒適性 89分
矽膠耳塞的佩戴跟耳朵算很貼耳也會穩固,不過入耳的硬塑膠比較會有一點點不舒服的感受,經過一陣子習慣就會好些了
5. 連線穩定與延遲性 95分
這副耳機的連線穩定性佳,在iPhone, Android手機觀看youtube不會lag延遲,而玩同步性高的手游表現也OK,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的中高等以上水準
6. 操作易用性 88分
採取觸控操作,上下首都能透過觸控實現。唯有音量暫時無法用觸控調整,這是缺點,如果後續APP能像Soundcore Liberty Air 2 一樣能APP置換熱鍵就好了,不過我自己大部分用手機調整音量 不太會影響
7. 場景使用多元性 87分
主要用於商務、通勤..等場景,商務環境的話通話效果不錯不過用於運動場景來說就會有點吃力
【編輯總結】
他具備雙重降噪:通話方面是ENC降噪、環境音方面是ANC主動降噪。重點是價格是5000左右,就能享受到渾厚的Bass與全方位的音質。
以音質 ANC來說 已經取得不錯的平衡,如果想要同時具備這兩個特色,Aukey T18NC絕對值得你考考考慮
【Aukey T18NC 科技說評測文章這邊看】
https://www.techteller.com/review/aukey-key-series-ep-t18nc//
【代理商購買連結】
https://bit.ly/3aUIfe7
-------------------------------------
【其他科技說好文】
平價CP值先決!2020年10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推薦
https://www.techteller.com/sci/3c/bes...
--------------------------------------------
【科技說社群】
FB - https://www.facebook.com/techtell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techteller_3c/
--------------------------------------------
Product sponsored by #WitsPer智選家
✉️合作邀請
mkt@techteller.com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小學雞結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學結他聽故事-宮崎駿電影結他系列-04魔女宅急便-能看見海的街道】
宮崎駿由《龍貓》開始,
故事的重心由【人與自然】轉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魔女宅急便》說的,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
琪琪是一個鄉間長大的小魔女,到了要出外獨自修行的年齡。
電影一開始,她獨自躺在草地若有所思,
然後決定明天就出發,嚇得爸爸一時措手不及。
-
那段沒有對白的思考,
跟我們要作重要決定前的自我對話一樣。
而跑回家立即準備出發,是一種覺悟,一種家人也不能阻止的覺悟。
-
我作過好幾個決定,也是一言不發的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選什麼科、選哪份工作、租哪一間房子、去不去台灣工作……
【成長】就是不斷為自己作決定,事前思考,事後面對。
-
琪琪在成長的過程中,遇上了很多的挫折。
不會煉藥,也不會占卜的琪琪,唯一會的就是每個魔女都懂的飛行。
她找不到自己的獨特之處,但一次幫助別人的事件中,
琪琪發現專注飛行,就是她的價值所在。
-
芝芝是琪琪的黑貓,一直陪伴左右的牠能跟琪琪對話。
可是有一天芝芝不再說人話,也有自己的白貓愛人,不再黏著琪琪。
更糟糕的是,琪琪突然失去魔力,飛行的本事也失靈了。
朋友愈走愈遠,事業觸礁,不就是每個社會新鮮人都會遇到的事嗎?
-
沮喪的琪琪,遇上畫畫的烏露絲拉,發現她也有沒有靈感的樽頸。
在她的開解下,琪琪解開心結,放膽再次飛行。
在【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會與舊朋友愈走愈遠,
但也會遇到能心靈上互相慰藉的新朋友。
-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失去,不斷得到,不斷失望,不斷感恩的過程。
跌到了,拍拍身上的灰塵,再次飛行吧。
#宮崎駿電影結他系列 #魔女宅急便 #小學雞結他網10周年 #小學雞結他網 #結他 #結他老師 #結他教學 #學結他聽故事
《木結他修練心得筆記》(新手)
http://guitarhk.com/guitar-note01.html
《木結他修練心得筆記》(初級)
http://guitarhk.com/guitar-note02.html
《木結他修練心得筆記》(中級)
http://guitarhk.com/guitar-note03.html
【結他班】
想親自有系統跟我上堂,請私下再pm我,說明你的程度和目標,我會盡量安排。
新手班,$840/4堂
報讀及查詢可聯絡我:dickenx@gmail.com (email)
想要譜,請LIKE一下我的fanspage,更多結他資訊等緊你!
https://www.facebook.com/guitarhkcom/
結他使用:Jab U12C 結他
自家品牌Jab結他購買:http://guitarhk.com/guitar-store.html
更多結他教學在小學雞結他網:http://guitarhk.com/
#結他 #結他教學 #結他老師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都知道Valentino最擅長的就是高雅的貴族風格,精緻的手工設計,但是妳有想過如果Valentino要出一款有搖滾感覺的包包,會是甚麼樣子嗎?就是像這樣 !
√ 訊息不漏接!請記得訂閱✌ VOGUE頻道:http://bit.ly/2f0FEpt
這就是今天我要推薦給大家的Valentino金屬鉚釘包,「金屬錐形鉚釘」可說是Valentino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元素之一,不論在時裝或是配件的設計上,都可以看到鉚釘的元素。
設計師為了呼應今年早秋「多元文化」的設計概念,利用經典的銀質鉚釘與和綠松石精緻點綴,超顯大氣,成為了早秋包款設計的一大亮點。包款選用牛皮,而藍灰色也是今年秋冬最流行的色彩之一。看起來是不是既率性卻也很有氣質啊?
方包的設計,讓包包更好裝、我覺得容量剛剛好可以滿足日常使用需求。而且包包本身的背帶是可以另外可拆卸的喔,妳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另外去添購更酷的背帶來搭配。
像我今天特別幫這個包包配上一個奇幻動物圖紋的手工刺繡背帶,這個背帶可是最近被瘋搶的熱門單品,一上櫃就被掃空,
它的設計靈感來自”吉他背帶”,吉他背帶對於音樂人很重要,很多樂手甚至會去訂做屬於自己的肩背帶,所以Valentino也製作多款花紋不同的包包背帶,讓消費者可以自己選購組裝,不但可以展現出個人風格特色,而且看起來是不是又更搖滾了呢?
✘喜歡【Vogue】記得幫我們影片按讚跟訂閱頻道繼續支持歐✘
--------------------------------------------
√ 女星分享彩妝密技&化妝包裡的秘密 http://bit.ly/2i1v1UQ
√ 素人改造3步驟!化身超正女孩非難事 http://bit.ly/2eNdwmL
√ 瘦腿、塑腰、練翹臀!最多減肥資訊看這裡 http://bit.ly/2f7qFHW
------------------------------------------------------------------------------
⊙ VOGUE Fb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qo9tkf
⊙ VOGUE 官網影音專區:http://www.vogue.com.tw/live/
⊙ The Scene Fb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pdjxq0
⊙ GQ 官網:http://www.gq.com.tw/
⊙ GQ Fb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 VOGUE Beauty美人會 Fb粉絲專頁:http://bit.ly/2hogSAs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請問當我有一萬上下的預算買二手面單吉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平常對商品是有品牌迷思的,但聽說同樣的價格品牌名氣太大會吃掉成本反而不能買到好吉他?但是大品牌應該也有更好的品質? 還想請問吉他的大品牌一般 ... ... <看更多>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電吉他建議買大廠牌還是自家店的廠牌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即使是同廠的某一款吉他都有可能彈起來不一樣, 跟品管有些關係。 或是說即便是同牌子, 不同的吉他品質也可能差很多。 建議請有經驗的朋友跟你一起挑 ... ... <看更多>
吉他 品牌 重要 嗎 在 Re: [問題] 產地很重要嗎? - 看板guit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產地很重要嗎?? 這個問題就要從 為什麼會有產地的區別了??
好好的 大家幹什麼都不買美國廠的不就好了!
分什麼產地 請先知道為什麼要分產地的原因
答案很簡單 只有一個原因 " 因為做出來的美廠琴比陸廠琴還要差!!!!"
我想營幕前面一堆美廠琴的版友要開始先按2在按end了
我想應該是這樣說才對
在"某個價位區間內,美廠琴跟本沒辦法做出東西來"
比如說你現在預算 一萬元 買一隻琴 全世界工廠隨你挑
你挑產地美廠 我看可以拿出什麼 你想要一根琴頸 還是一塊body 小烏龜幫你可以完成
老實說即使做出一把吉他好了 我想這把吉他一定會比一把中國產的爛
同理 兩萬元 會輸韓廠 三萬元會輸日廠.....
道理很簡單 製造成本和人工差距 造成了這個原因
當年jackson不遠千里跑來亞洲 就是因為這個簡單的原因 人力成本和製造成本
在美國隨便一個吉他師傅的薪水 都要十萬起跳
日本的話 大概也要六七萬左右
韓國近年來工資不知道在漲什麼的 要四五萬左右
墨西哥之前 一萬多
大陸 印尼之前五千一萬就有了
所以 以製造成本來看 美國自然製造一隻的基本成本 就必需要非常高
以美國製造一把dodomilk好了 材料一樣 不加特別技術
一把dodomilk大概要快兩萬多元才買的到吧~~有啦 穩定性應該會好一點
但是有可能去花兩萬元去買這種材質的琴嗎??
有 專騙產地迷失的人 光是美國製的招牌 有人就噴了......
"兩萬多元的美廠耶 好便宜好開心喔 "
但是用騙的品牌活不了多久的........
因此如果要生存 只能以高價品為目標 例如prs
以技術 品牌 行銷 研發 高級配件 最高級材料 來拉高琴的價值
後來為了成本吉他工廠開始到亞洲 亞洲的每個民族都很變態
第一個找上了日本 日本人這個民族很變態
美國人對他們又愛又恨
不管是 家電 還是 車子 代工到後來 都反而去把美國的幹掉
吉他也是一樣 有很多型號 日產的代工出來 超越了美國原廠
美國常常因為日本產的做太好了 要求停產 或降低材料做工品質 來讓價格區分開
不管是哪個產地都有個生命循環
初步的實驗代工---逐漸成熟---產品穩定期---高級品牌出現----尋求下一個產地
日本也是這樣 剛開始代工 到後來技術已經發達的時候 開始有自創品牌的出現了
拉高產品的價格 所以日本廠初期的東西 你說會好嗎??
剛開始的日本廠的吉他 問題也是很多 ! 也是跟當初的陸廠一樣 被嫌的半死
後來日本的工資也越來越高 技術也提高 日本的琴價格不斷攀升 就只好尋求其他國家
於是開拓了兩個國家 韓國 和 台灣
韓國是很變態的民族
人民異常的支持韓國貨 不管琴多爛 不管車子多爛 不管家電多爛
我們就是要買韓國製的
因為有廣大人民捧場 所以公司都能營運下去 撐過前面的適應期
甚至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琴出來 而且韓國人是盲目的推崇自己家的品牌
老實說好了 韓國琴根本沒那麼好 之前不知道哪裡的評比
大陸的一些知名大廠 做出來的琴的水準 早就超越他們了
但是韓國人就是這樣 可是他們現在薪資水準莫名奇妙的在亂漲一通
技術水準還沒有跟上薪資飆的速度
讓韓國只要是代工廠 一家一家的關起來遷廠去大陸了
為什麼 很簡單!!!! 一開始就說過了
他一樣的成本做出的東西 已經比不上大陸廠了
另外談到一個很變態的民族 就是台灣
台灣剛好是相反的
台灣這個國家被人統治慣了 異常的重洋媚外
哪個國家都好 就是台灣的不好
於是在民國92年之後 yamaha徹廠完 台灣沒什麼大型的吉他工業了
因為台灣能不買台灣貨 那時生產的東西都還要外銷
台灣也沒機會 發展台灣品牌 如:韓國cort的機會
所以只要工資稍漲一點點 大家直接徹廠 到對岸去了
但是後來有大陸琴出現
碰到china 台灣人又異常的排外
後來就產生很奇怪的現象 一堆人把yamaha台灣製的當做招牌
但是請想想看 一個92年徹廠的琴 大概生產是在91或90年吧
現在都民國99年了 一把新琴放9年 你認為會比大陸yamaha新生產的還好嗎
你認為yamaha的品管和技術標準 跟9年一樣一點都沒進步啦
所以我實在無法理解 為什麼會有人愛把這東西拿來當宣傳廣告
但是這又很好理解~~~因為有人買單 看到不是"china"就噴了
而大陸廠是個很變態的民族
大陸的名產是什麼 什麼不多 就是黑心貨最多
之前有個很好玩的數字
大陸全部平均每個月會倒閉30間吉他廠 可是會多出50間新開的工廠
所以就是這些倒閉 新開的工廠的貨 把大陸品質用的很差
但是大家卻仔細想想
為什麼世界大牌都逐漸把他們其他地方的廠徹掉
為什麼開始跑出一些像lee guitar naga guitar這些國際的高級琴了
為什麼法麗達的琴可以在國外吉他評比中獲得非常高的評價
為什麼Lakewood 的副牌 也打算讓中國生產
這些老闆不是白癡 也沒產地迷失
原因很簡單 他們在這個價位的東西 已經超越了其他產地
所以今天 你有2萬的預算 而已 就不要去考慮日廠 美廠
買到了絕對不會比較好
之前taylor的副總就說過一句話 "我知道我們低階琴款 賣的不是琴 是牌子"
4萬多一把面單琴 要不是他今天上面打taylor 隨便找都比他好
今天有四五六萬 就考慮日廠
有七八九萬 在考慮美廠
但是真的產地貴 出來的琴就比較好嗎
大家可以參考以下一個美國的吉他手說的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n-Kbkknic&feature=player_embedded#!
他玩吉他20幾年 日廠 美廠 一堆貴琴他都有
但是他覺得最喜歡的琴 是韓廠的Ltd
產地真的很重要嗎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66.174
[部份違規或廣告推文已被系統自動刪除]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