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很多的孩子 】
孩子的媽媽告訴我,孩子在學校新的學年遇到了一位傳說中的名師,名師希望孩子能合群、聽話,所以三不五時就會熱心關照一下孩子,幾個同學知道老師盯上孩子,也幫著老師盯上孩子⋯,免不了換來老師關愛滿滿的指責;情緒本來就很容易起伏動盪的孩子開始有更多的情緒反應,卻只是加重了老師對其不好的印象。
老師甚至喚來其他同學一起公審孩子,即便同學說了孩子前一個學年的表現很好,老師依然故我回覆:怎麼可能?我不相信⋯🙄
也有同學開始附和老師,老師:對嘛!你就是這樣⋯🙄🙄
好勝心強的孩子,放棄了為自己辯解,只是站在老師面前沈默,同時狠狠的抓傷自己的手臂。
聽到這裡,我想著,那是要多大的力氣壓抑住要宣洩出的情緒才會有的自我攻擊行為!!😢
這樣的行為,在開學至今7週,發生了2次,老師依然堅持是為孩子好😑
孩子從開朗自信,慢慢變得消沈萎靡,她問媽媽:「我真的不是一個乖寶寶嗎?」😢
看了看孩子的人類圖,情緒中心有定義,也開了許多閘門,嗯!是一個情緒波動頗大的設計,49-19的情緒波讓孩子用忍耐來壓抑滿溢的情緒,不能向外,只好犧牲自己⋯,全空白的意志力在這樣的狀態下開始貶低自己的價值。
情緒很多的孩子,就像是把一整片海洋放在身體裡,隨時都能因為一點點漣漪而形成漩渦,足以把周遭所有一切都捲下去,當然也包括自己。
這樣的孩子,需要練習去理解,情緒來自於什麼,可以怎麼樣宣洩;需要先知道自己為什麼被引發出情緒,而這種情緒叫做什麼,需要練習好好的說出來,也需要練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排解情緒。
⭕️⭕️也是個情緒中心有定義的孩子,她生氣鬧脾氣的時候,我會試著先陳述我看到的狀況,然後等待她的回應,透過她的回應來理解她的情緒來自於哪裡,也讓她明白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試著提供她幾個方法協助她舒緩情緒;如此反覆,一直到她能夠自己連結,明白怎麼樣的情緒需要怎麽樣的舒緩方式。
Ex:
(午睡沒睡飽就醒來的番鬧)
我:「你醒來了,但是還是覺得好生氣,是因為你還沒睡飽,覺得不舒服,是嗎?」
⭕️⭕️:「嗯!」
我:「那你再睡一下,好嗎?」
⭕️⭕️:「不要!」
我:「那你要起來嗎?」
⭕️⭕️:「不要!」
(一陣番鬧⋯)
我:「你需要我的幫忙嗎?」
⭕️⭕️:「嗯!」
我:「你需要在我的肩膀上趴一下嗎?」
⭕️⭕️:「嗯!」
(抱起片刻⋯)
⭕️⭕️:「我心情不好!」
我:「為什麼你心情不好?」
⭕️⭕️:「我睡不飽!」
我:「那怎樣你才會比較舒服呢?」
⭕️⭕️:「我需要趴在你的肩膀上。」
(趴在肩膀上後⋯)
⭕️⭕️:「因為我好難過,我睡不飽。」
我:「趴在我的肩膀上會舒服一點嗎?」
⭕️⭕️:「嗯。會很舒服!」
#把番鬧的阿雜瞬間變得好可愛😍
#圈圈2y1m20d
-
Anyway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家有情緒很多的孩子,或家人同事伴侶,或你自己,與其壓抑忍耐,強迫自己立刻平靜,也許你可以試試看,透過人類圖的脈絡引導,理解自己的情緒誘因,為自己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情緒舒緩方式,那麼你便不需要攻擊他人或攻擊自己。
情緒很多的孩子,也可以很穩定。
你想試試看嗎?
#任何人都不應該被公審
#不要教孩子公審任何人
#同質化的世界是最強大的制約
「制約」泛指不是依照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行為,因而感到不舒服、痛苦、沮喪、難受、憤怒、苦澀、失望。
-
你也願意試著以人類圖的脈絡去思考親子教養的狀態嗎?
邀請你一起來參加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研習所
🌟揪團自己來 👉 時間地點成員自己選,滿5人成團❤️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讀書會 相關文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692100044492395/posts/1192196034482791/?extid=3u8LoTdERt4IIhII&d=n
☘️☘️☘️☘️☘️☘️☘️☘️☘️☘️☘️☘️☘️☘️☘️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讀書會
#人類圖專業解讀
☘️☘️☘️☘️☘️☘️☘️☘️☘️☘️☘️☘️☘️☘️☘️
取得自己的人類圖可以利用下列網站:
中文繁體 https://humandesignasia.org/
中文簡體 https://humandesign.org.cn/
英文 https://www.jovianarchive.com/Get_Your_Chart
同質化的世界是最強大的制約 在 人類圖靜心祈禱諮詢個案~ 人類圖是臣服之道,非只是為了療癒 的推薦與評價
九個能量中心的課題(可能的制約、可能的恐懼、潛在智慧和可能的執念) ... 的能量中心,它不僅是最強大的動力中心,也是發展中、尚未成熟的覺察中心。 ... <看更多>
同質化的世界是最強大的制約 在 Re: [請益] 韓國電影現在是東亞最強嗎?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我覺得 電影並沒有誰好誰壞誰優誰劣
而是一個時間的推移過程
只是看誰改革的比較快 比較完整 而各有各的特定市場及觀影族群
首先 我們把時間往前推20年
電影有三種大門派 「香港」「台灣」「日本」
香港-
當年的香港電影算是亞洲電影龍頭 不論是經費還是創意 甚至有敢挑戰權威式的議題出現
甚麼類型題材都有 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制約
台灣-
當年是所謂「台灣新電影」的崛起 很多導演從歐洲學電影回來 尤其是法國
所以台灣開始較多的文藝電影形式 小情小愛 背後藏著一些大道理
這也影響台灣電視業
而除了文藝片 也有類似港片的喜劇電影在台灣也是不在少數
日本-
基本上日本是獨樹一幟的存在 有聽過一種論點來解釋日本這類電影的發展
日本從戰後開始復甦 從亞洲帝國主義國家變成戰敗國的悲觀主義
加上後來泡沫經濟的影響 讓日本創作人開始走向深層且黑暗的題材
尤其在鬼怪類電影更是成為世界鬼怪電影的集大成者
再來將時間推移到10-20年前 開始有許多國家開始踏入電影市場
(所謂踏入電影市場 並不是那個國家開始拍電影 而是將電影往國外推)
此時進軍的電影 為了迎合市場多為模仿已有的電影特色及瑟才加以改造
韓國-
本次主角 當年韓國電影有點偏向台灣電影的樣式
多為愛情 親情類電影 小情小愛 公式套用 灑狗血 就像台灣當年偶像劇鄉土劇
也有些動作電影的出現
但是電影還沒成為國家宣傳的工具之一 經費往往不足 成品也就差強人意
新加坡-
當時新加坡感覺很像現在的韓國 電影是一種宣傳國家的利器
為了能更為遠傳自身電影 也融合了各國元素
有喜劇 有鬼片 有親情愛情 有宣揚國力的軍教片等等
但是由於種類過多 也沒有特別突出的項目 也讓新加坡電影示微
所以這幾年在院線的新加坡電影越來越少
泰國-
泰國基本上就是日本鬼怪電影的承接者 並搭配自有的宗教文化色彩
讓鬼怪電影在泰國電影異軍突起 也成為除了日本外的鬼怪類電影新指標
印度-
印度電影算是最標新立異 也是最有特色
相較於其他東亞國家電影 印度的取樣對象比較像是歐美電影大場面
但其中更有特色的是歌舞劇融入電影中
儘管印度電影題材很多 愛情 動作 社會議題
但是都會結合印度特有歌舞文化而更發揚光大
甚至敢從社會議題出手 相較於東亞國家的內斂 這種敢「半挑戰」權威的電影
讓內容的可看性更高 也讓後續被解讀的歷史意義更多
而當時的台灣 香港 日本的情況
台灣-
承接「新台灣電影」的人開始培養下一代電影人
而也出了一帶新銳電影人 想要創造出新的電影環境 並開始摸索
(新舊代電影更替+改革中)
香港-
這時香港分為兩個時期 回歸中國前後
-回歸中國之前 香港電影越來越趨近同質化
為了符合市場 只要有一種電影賣錢 就大家都做同類型的電影
創意上場萎縮
-回歸中國後 電影題材逐漸被限制 創意不能再像過去天馬行空 無拘無束
此時香港電影人就大致分為兩派
一種 在現有體制下 在縫隙中求生創作
第二種 進入大資金的中國 為下一階段的中國電影鋪路
而第一種人 在最後無間道的成功下 讓香港電影有了新的出路
(改革+分裂+新起步)
日本-
日本始終都是獨樹一幟的國家
在過去傷痛慢慢復甦的情況下 日常 愛情 小故事的電影慢慢出現
而動畫更是開始蓬勃發展 讓日本電影開始多線發展
(多方面成長)
最後來到近十年
這時亞洲主流電影市場(台灣能看見的)
韓國 日本 中國 香港 泰國 印度 台灣
以國家為手推動電影文化的-中國 韓國
此時韓國電影趨近成熟 再加上國家為了宣揚國力投入大筆資金在媒體業
除了過去低成本的小情小愛電影 越來越多大場面 的商業電影
在更近期 也越來越多反權威式的電影 對於當時社會議題做出探討性的抨擊
而文藝片一直在商業片的另一面發展 我涉略太少我就暫不討論
中國電影也是以國家最偉資金推力宣傳 但是中國過去也是有自己的特色電影
但是現在這種以大資金拍爛片作品可說是不勝枚舉
當中也是有佳作
但是從過去港片黃金時期拉攏的香港頂尖電影人 卻只有這樣的成績也是讓人不勝唏噓
日本 泰國 印度則是將現有已經越來越成熟的電影繼續發揮
而日本及泰國也開始進入轉型期 越來越多日常片 愛情片
想要更加拓展方向 也更多趨向大眾市場口味電影
像是很多人不喜歡看動畫跟鬼片 看像是模犯生這種電影總行吧
香港則還在摸索一套可以和中共達成平和的模式
在無間道的成功後 慢慢在創作開展與國家主權開展之間找到平衡
像是抗外議題電影的葉問等 更是一個大成就
台灣電影則是規模越來越小
規模小不是指場面規格 而是故事背景 越來越趨近日常 愛情 生活 地方人文
近幾年台灣能說出名字的 大多數這類的電影
愛情- 那些年 少女時代
地方人文- 海角七號 艋舺 賽德克巴萊 大佛 痞子英雄
電影人跟投資者都越來越收斂 不確定台灣人能否接受自家電影的大場面大背景
像是青田街一號跟樓下的房客 在題材選用即駕控的背景都算是很有看頭
可惜在故事的編排或著金費的不足 可能可以大成功的設定卻帶來不理想的成果
不能說台灣電影的轉型算是失敗 但是迎合國際市場卻是有失利的可能
我們沒有中國功夫可以宣傳
我們沒有印度歌舞增添色彩
我們沒有日本動畫大而華美的視覺效果
我們沒有韓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協助推廣 有從事藝術業更知道台灣政府根本超漠視
我們也沒有泰國宗教濃厚的特殊風格(現在有試著打入這塊 但是大家看看那可憐的人面魚
台灣能做的 只剩下把本土風格發展到極致 像是大佛那樣 才是出路嗎
我們現階段還在轉型期 尤其這幾年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電影迸出
我相信 台灣電影儘管不能成為亞洲最強
但是台灣還有很多的創作自由 以及過去累積的豐厚實力
大概是這樣 我生在台灣 也熱愛電影
韓國過去模仿台灣能走出一個境界 身為過去領頭羊的台灣沒理由不能在崛起
我相信 再來會有一批新的電影人 藝術創作者 資金投注者 會再次開啟這個市場
大概4這樣 我所分析的亞洲電影市場
韓國電影不是東亞最強 而是現階段最成熟且資金最豐盛之時
有一天 市場口味會變 資金會有用完之時 當媒體宣傳資金轉移 也會是韓國電影的大難關
※ 引述《Bananablue (BB)》之銘言:
: 小弟首po就獻給電影版
: 是這樣的
: 剛剛聽到有台灣裔的美國人說他很喜歡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
: 想說查查看有什麼台灣電影值得推薦
: 結果發現好像找不太到
: 倒是查到很多韓國電影
: 覺得韓國好像越來越厲害了
: 韓國電影實力現在是不是東亞最強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04.115.1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48095414.A.0D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