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學台文,一書呈現台文+中文 雙聲繪本,
帶你用看的、用讀的、用聽的,全方位體驗雙語繪本的樂趣~~
20110090302 聯經 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台文/中文雙語繪本,附台語朗讀音檔)
https://reurl.cc/oxDrMv
以台文/中文兩種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姿態,感受我們共同的熱天記憶,
那些關於天空的顏色、雲朵的形狀與西北雨的味道,
以及無可取代的童年……
熱天定定有予人期待的事,樹枝上黃澄澄的芒果像是熱情的小太陽,搖來搖去。風吹過來「沙沙沙」好像在說悄悄話。天邊布滿黑壓壓的烏雲,一瞬間,西北雨就直直落下來了。整個院子都裝滿水,最好玩的部分,才正要開始……
本書是由資深童書創作姊妹檔儲玉玲、儲嘉慧兩人首度合作的台文/中文雙語繪本。作者用淡淡的語調,如詩般的文字,營造夏日的氣味,各種有趣的母語辭彙:嗤呲嗤呲、澹漉漉、霎霎仔雨……,韻律生動,讀來充滿趣味。繪者以橡膠版畫,運用簡單的色彩,刻劃充滿聲音的畫面。文圖精巧搭配,讓人彷彿經歷一場夏日西北雨的洗禮,清涼又愉快。
全書以台文+中文的書寫方式呈現,另外附有台文朗讀音檔,以及全台羅拼音的版本,讓讀者不論用看的、用讀的、用聽的全方位體驗雙語繪本的樂趣,回味我們所共有的夏日記憶。
本書特色
▍台文/中文雙語繪本。以全漢字為主,羅馬字為輔兩種文字表現台語的閱讀風貌。
▍台文部分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呂美親審定,並附有台文朗讀,邊聽邊讀,是學習台文的入門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5的網紅夾腳拖劇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演員:謝俊慧、陳家逵、吳碧蓮、陳俊言、陳婉婷、曹瑜、王博玄、溫崇文、周羿汎 主辦單位:夾腳拖劇團 導演:陳彥達 編劇/製作:吳易蓁 舞台監督:郭力維 執行製作:李剛齡 製作助理:黃約農Dumas 舞台設計:吳修和 燈光設計:方金昌 服裝設計:張義宗 音樂設計:金皓哲 影像設計:林...
呂美親 在 LoveLife皮蛋/育兒/生活/精油氛享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留言處有驚喜 #一本結合台語與國語的繪本
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
書籍連結:https://linkingunitas.com/B50ji
你們家的寶貝熟悉台語嗎?
皮蛋的童年,學校並沒有特別教台語
我是在家庭環境中 #順其自然的學會
因為跟阿母在家溝通是講台語
但去學校會自動切換成國語
不過我自己倒是很少有機會教孩子講台語
畢竟後來慣用國語溝通,在學校孩子也是接觸國語
額外有替孩子補足的是英文
所以荳Q在台語上認識不多
我跟孩子的爸討論一些事情時
如果不想要讓他們聽懂,我們會刻意轉成台語
像是Q寶很興奮的跟爸爸分享他寫的練習本
他爸有時會一臉平靜沒有表情
男人情緒表達都很內斂,他們很少會主動給予肯定
這時候我就會用台語跟他說
孩子他寫的很認真,請鼓勵一下他
台語,這時很重要,變成我跟爸爸溝通的工具
這次拿到聯經出版社這本『熱天的時陣』
倒是為我們家帶來很棒的台語溝通機會
第一次翻開繪本的時候我矇住了
有些句子我真的唸不出來耶
幸好本書最後有提供台語朗讀的QRCode
讓媽媽我可以學念不出來的那幾句
關於夏天,你有什麼特別的記憶嗎?
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
是一篇童年夏日的故事
屬於夏季的天氣變化,夏日盛產的水果
午後的雷陣雨,還有院子裡的孩子歡笑聲
這本繪本很特別
作者儲玉玲與繪者儲嘉慧是一對姐妹
一起完成充滿夏日回憶的繪本
整本書的視覺呈現相當清爽
配色單純,剛好搭配童年純真的快樂
發現了嗎?
這是用橡膠版畫完成的手製繪本
我們所看到的一張圖,得來不易
繪者套色的過程必須要分成好幾張膠板
做工繁複,才成就了我們看到的畫面
淡淡的,給你視覺清爽的感受,特別適合夏天
其實以前總覺得台語是豪爽奔放的語調
(還是只有我講台語很豪氣)
這次在聽過台語朗讀呂美親老師的朗讀語調
才驚覺台語原來可以輕柔的呈現
那天特地叫溫骯陪孩子共讀這本
他在唸書的同時,一度也卡住!
最後聽了語音檔也笑了出來
因為反應不過來的國語台語切換
其實記憶中是知道的,只是一時間聯想不起來
我很喜歡他們親子共讀時的互動
相信也能帶給你們很棒的共讀時光
留言處附上荳荳軟軟聲音
用台語跟大家唸這本熱天的時陣
我們只唸了部分內容
剩下的,就讓大家買回家慢慢品味吧
書籍連結:https://linkingunitas.com/B50ji
#感謝聯經童書提供
#留言處有抽獎辦法唷
呂美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文繪本】《熱天的時陣- 嚕嚕的夏天》
📕《熱天的時針陣-嚕嚕的夏天》
無注音|適合親子共讀|台文中文雙語|有台語朗讀 QRcode
🛒書訊:https://reurl.cc/Endq8m
聯經童書
閩南語一直是小子不喜歡科目之一,其中一個原因是課本上的羅馬拼音,每次要準備考試,嘴角都能吊三斤豬肉。
《熱天的時陣》剛拿到的時候,小子翻翻幾頁,一直說自己跟繪本裡的小孩髮型很像,還問了我為什麼裡面的字都有分兩行?
深黑色字體是 #台文
褐色字體是 #中文
小子先看過褐色字,翻到最後
#有台語朗讀QRcode
聽著聽著
書籍審定的呂美親老師
輕柔的聲音非常好聽速度也不會很快
每一句都有律動
小子有好幾天都一直反覆聽
還會唸給我聽(雖然不是很輪轉)
#其實我很訝異
本來以為他會很排斥唸台語
今天,我才知道
他想唸給外公聽
因為外公曾經跟他說:還是要會聽、會說一點台語才好。
祖孫倆通話時,我一度很怕我爹會聽到昏過去。
畢竟我小學時代禁台語,小時候曾經用蹩腳台語跟同學家的阿公聊天,講沒幾句就讓人家阿公去吞高血壓藥了。
不過我根本窮緊張
一直聽到我爹一直呵呵笑……
還一直….蛤……又呵呵呵
還跟小子講了,他自己小時候要帶弟弟妹妹上學,沒有穿鞋,要走很久的路,過河上學,下雨就出去玩水淋雨當洗澡的往事。
到這裏都還充滿了祖孫情
後來我爹跟小子交代要提醒媽媽今天煮麻油雞飯,因為今天是七夕,後面的談話內容就很失控……
👴今天媽媽有沒有煮麻油雞?今天七夕要吃麻油雞喔
🧑媽媽只有煮雞湯,啊,我把麻油倒下去也是麻油雞對不對,可是今天為什麼要吃麻油雞?
👴唉……今天七夕啊!你媽媽的阿嬤小時候都有帶你媽媽在七月初七拜拜,才能手很巧。
🧑手很巧是什麼意思
👴就是很會做東西縫東西手很巧
🧑唉……應該我媽媽沒有專心拜,因為媽媽都把我的褲子縫很醜,學校的名牌也縫很歪
👴……呵呵呵呵
🧑而且媽媽畫畫很好笑,我已經放棄媽媽了
👴你媽媽真的很不會畫畫,檸檬會畫成西瓜,呵呵呵呵……
🧑媽媽還把我的頭髮剪這樣阿呆瓜,之前更呆害我被同學笑很久
👴呵呵呵…你媽媽小時候也長這樣
🧑唉……外公,時代不同了
👴呵呵呵呵……叫媽媽來聽
#然後我就被唸了
為什麼給小孩名牌縫很醜……可以先畫位置再縫啊
小孩上小學頭髮剪到被笑到底是多呆⋯⋯現在又不流行披頭四⋯⋯
爹爹啊…反正
名牌一年要拆掉一次
而且我有先畫位置,縫著縫著就看不到線,最後就變斜的🤦♀️
小孩頭髮長很快沒關係啦……
人生總是要有些起伏,生活才有趣吧
(我就靜靜的不說話)
(……這段一整段我都不敢講)
照片最後是我爹口中,我跟小子一樣的造型
#現在都跟小子一鼻孔出氣一起數落我
小子停課時勉為其難讓我剪一次,再也不讓我剪了
說要等返校前再去找理髮師剪
#就是讓我練習太少失敗次數才顯得比較高啊
呂美親 在 夾腳拖劇團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演員:謝俊慧、陳家逵、吳碧蓮、陳俊言、陳婉婷、曹瑜、王博玄、溫崇文、周羿汎
主辦單位:夾腳拖劇團
導演:陳彥達
編劇/製作:吳易蓁
舞台監督:郭力維
執行製作:李剛齡
製作助理:黃約農Dumas
舞台設計:吳修和
燈光設計:方金昌
服裝設計:張義宗
音樂設計:金皓哲
影像設計:林育全
平面設計:廖佩慈
歌曲創作:吳易叡
歌詞潤筆:呂美親
台語指導: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陳豐惠
歷史指導:許佩賢
日文指導:蔡瑪莉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網: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oK4bYlG1GfxoErzwa0Wc4w
更多資訊請上「夾腳拖劇團粉絲頁」「阿媽的雜細車粉絲頁」
呂美親 在 呂美親台語詩集《落雨彼日》 的推薦與評價
2017年2月,台南文化局出版了《漂泊的民族王育德選集》,收錄內容包括王育德的小說、短歌、新詩、散文,以及文學評論。編譯者呂美親於留日期間也拜訪了王育德次女近藤明理 ... ... <看更多>
呂美親 在 「台南」kah台語詩|20220415|呂美親-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活動地點:台南新芽協會(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29號4樓) 講者名稱: 呂美親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講者簡介: 呂美親 ,日本一橋大學 ... ... <看更多>
呂美親 在 [新聞] 專訪台語現代小說選主編呂美親-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從用大家看不懂的台語寫論文,到邁向台語文學的新時代──專訪《台語現代小說選》主編
呂美親
採訪:諶淑婷 / 2022-06-16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5872
呂美親從小是講台語的,嘉義出生長大的她,雖然受的是華語教育,但一離開校園,台語就
是生活的語言。直到進入東海大學中文系,接觸到一些來自台北的同學,才發現自己有「台
灣國語」,她回憶,「當時受到很大的文化衝擊,我從不知道自己講華語有口音,當時雖然
已有一點台灣意識,還是會有點自卑,也開始意識到社會看待台語的態度和華語不太一樣。
」
呂美親真正認真研究台語,是受到兩件事刺激,一是大學時讀到林央敏發表於《自由時報》
副刊的詩作〈讀汝這本冊〉(2000年9月15日刊登),她第一次發現原來台語可以寫出優美
的詩;二是進入清華大學台文所之前,接觸到二二八事件的家屬,訪談時皆以台語進行,呂
美親意識到語言對於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決定以「日治時期台語小說」為研究主題,並嘗試
以台語文寫論文。
當時教育部尚未公布「推薦用字」(2007-2009年才陸續頒布完畢「推薦用字700字詞」),
呂美親靠著讀文本自學,以漢字夾雜白話字(羅馬字拼音)的方式書寫,非常辛苦。「而且
當時整個社會還沒什麼台語意識,有人質疑,台語文學有什麼好研究?為什麼要用大家看不
懂的文字寫論文?」呂美親很掙扎,但她知道,如果沒有人開始,就無法走出一條路。沒想
到這個決定,成了22年後她編選《台語現代小說選》的行動根基。
2007年呂美親交出20萬字碩論《日本時代台語小說研究》前夕,她正看著口考意見修改論文
。(照片提供 / 呂美親)
距離台灣第一部台語小說選、1998年宋澤萊主編的《台語小說精選卷》,呂美親編選的《台
語現代小說選》是闊別了24年後,再一次精選從日本時代到台灣當代作家的經典創作。這個
不可能的任務,誰聽了都覺得吃力,呂美親卻是自願扛上肩頭,「我要做這件事!華語文學
什麼都有,但是台語小說選、台語散文選、台語詩選都空白一片,到底這一百年台語文字和
文學發展如何?」目前任教於師大台灣語文學系的她,希望學生也有機會讀到優質的台語文
創作。
台語文有「教育部推薦用字」是這十幾年的事,呂美親選文時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這百年
來每個時期的用字都不相同,早先台語很多用詞也讓人看不懂,她先和學生編整成標準字,
出版社編輯再校對;同時還要勤做功課寫註解。她說,「可見這本書來得太晚了,但再晚就
不行了。我們付諸行動的實踐太不足,以至於拖到現在做起來這麼吃力。但為什麼會這麼晚
?是什麼原因讓台語文學無法進入主流閱讀市場?」
受限於篇幅,《台語現代小說選》只收14篇文章,呂美親解釋,當代文學一篇就有上萬字,
再多就會過於厚重,這本選集只是一個起頭,但光是起頭就很困難,日本時代使用台語文寫
作的作家不多,能落實「書面語和口語一致」的作家更少。書中的郭頂順〈拯救〉是使用羅
馬字(白話字)寫作,呈現當時的作家也曾受到西方宗教視野的影響;楊逵被認為是「日語
作家」,但他其實曾用台語文寫作,〈剁柴囡仔〉就是作品之一;還有賴和的〈一个同志的
批信〉,展現了百年前的台灣作家如何模仿中國白話文之後,再落實書寫「台灣話文」的作
品。
此外,〈與其自殺,不如殺敵〉是當時最激進、最提倡女性自主的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小
說,對屠殺鎭壓或是資本集團在殖民地等各種作為進行批判。作者署名「蘇德興」,由黃石
輝寄件投稿給賴和,卻未被刊出,直到1990年代才被出土發表,這是呂美親列為推薦必讀的
文章。
1990年後,台語文學論戰啟動,加上雜誌發行與文學獎舉辦,台語文作品質量都有提升,呂
美親也在文學獎首獎作品中尋覓,收錄了陳明仁的〈詩人的戀愛古〉,這是一篇自我探索性
向的同志小說;陳正雄的〈命〉寫一段被魔神仔牽走的往事,談及偏鄉弱勢孩童處境;藍春
瑞〈奪人的愛〉,從男性觀點反省傳統婆婆壓迫現代媳婦;林美麗的〈八卦紅之心〉則以精
神病患為主題,描寫他們苦於疾病的心理狀態,以及致病的可能原因。
透過選集,呂美親希望讀者能看到,台語小說雖比華語文學步伐稍緩一點,其社會關懷、文
史反省與多元議題,並沒有落後太多。呂美親認為,「我不敢說,主流市場一定要看見《台
語現代小說選》,但這本選集用了標準字,有歷史爬梳,還有多元議題的呈現,對新時代的
台語文讀者來說會是很好的文本,這是一個開始,讓讀者對台語文學有不同的想像,我也渴
望看到台灣其他本土語言有文選出現。」
她寫下長達兩萬字的編者序文,細細說明從日本時代開始,「台灣話」如何進入「新文學運
動」,如何實踐「言文一致」的過程。當時台灣被日本統治,日語為國語,文化上的祖國是
中國,所謂的「美文」是以漢字書寫。在這場新文學運動裡,知識分子以「全漢字」 進行
語文改革,先從 「文言文」 改成 「白話文」,再修改成 「接近台灣話的文章」(當時稱
「台灣話文」),過程曲折繁複。而「教會羅馬字」雖然也是書寫的選擇之一,又能表現發
音,但台灣人熟悉漢字文化,且戰後國語政策對於羅馬字各種打壓,導致現代讀者閱讀羅馬
字原文非常困難。
從1920年代初期,以台灣本土語言出發的語文及文學改革,走了近一百年。「這段過程很困
難,就算是研究台灣文學的人也不一定重視,很多年輕人甚至不知道台灣以前的主要語言是
台語,還以為日本殖民前的台灣就是講華語。」呂美親這篇長長的導言,除了希望台灣文學
的研究者,更理解母語現代文學建構的不易,也希望一般讀者知道這段曲折的歷史後,能明
白延續台語的必要。
呂美親想要對話的還有文學主流市場,每年都有華語文學選,卻不見台語、客語、原住民語
的選集,更別說詩選、散文選等類型。當一個國家還是習慣以華語寫作,就稱不上是「多元
語言」國家,因為不同語言有不同的思考脈絡,每個民族有不同的語言表現方式,也有不同
的價值觀,「當華語文學變成台灣文學的代表,只會延續母語書寫的困境。」所以呂美親還
有更多目標,她要繼續編台語散文選、詩選。
她特別敬佩感謝過去努力的前輩,當時台語文學的主張被污名化,批評者認為台灣文學已經
發展不易,強調台語文學只會造成負擔。「但母語文學是希望台灣每種語言都可以復興,只
是因為說台語的人比較多,所以聲量比較大,並不代表忽略其他母語,而客語或原住民語在
書寫上的無力,也不是台語文學所造成。」
「前人啟蒙我們,現在我們接棒、產出,接下來呢?」呂美親坦言,即便是沒經歷過「說台
語要被處罰」的當代青年,受到國語政策影響,內心某方面可能看不起母語,也不覺得用母
語寫作的必要性,更不會想到,其實台灣各種母語都應該和華語「平起平坐」。
呂美親目前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照片提供 / 呂美親。攝於讀博班時的日
本一橋大學)
近年開始有母語創作和有聲書出版,但這條路孤獨且難走,無論讀者數量或市場都遠低於華
語創作,這也讓呂美親更感謝願意付出努力的母語作家,「十個作家裡有兩個人願意嘗試以
母語寫作,就能造成影響,新世代的創作者就算母語不好,也可以藉由編劇、演戲,推動語
言文化的行銷與傳播;若政府願意投注資源,讓母語成為流行文化的一環,也會減輕母語作
家的負擔。」
呂美親把台語文推動的目標放在30年後,且必須藉由教育來深化,這兩年,她參與高中台語
教科書的編撰與推廣,希望讓學生使用與時並進的台語教材,內容包含媒體素養、人權、性
別、環境等議題,但現今最大問題在於台語師資不足。「這是一段很長的陣痛期,社會的文
史意識還沒回來,母語能力也在重構中,可是,30年前的人在論述『台語能不能寫作』時,
或許無法想像現在我們能使用政府推薦字寫出這麼多文章。運動者當時有目標,恐怕不敢奢
望能實現。但如果當時他們不做,就沒有現在的發展。現在也是,如果我們要等一切準備好
才做,這個語言就死了。」呂美親說。
對於許多人抱怨本土語文教育,或批評台語在家學就好,不應該「讓學生很忙」。呂美親已
經聽慣了,她笑稱自己就是靠著學台語得到工作,所以一種語言使否有用,是被建構出來的
。她認為,未來母語發展是認同論,而非血統論,有不少學生是外省人第三代、第四代,卻
在學習台灣史觀後,認為應該學台語,「前人讓這個語言受傷,所以現在他們願意成為止血
的角色。」她認為,「當這些學生成為台語老師,一定會為台灣未來的語言環境帶來改變;
困境和困難都過去了,我們可以一起開創台語文、台語文學的新時代。」
最後,OKAPI 也請前衛出版社主編鄭清鴻談談出版端的思考:
Q:與編輯華語書的經驗相比,編這本書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
A:和華語書相比,編輯台文書大概有兩種層次的困難。
首先是「工具」。台語文雖有不少漢字和華語共通,卻也有自己專屬的漢字。儘管目前已有
本土字體廠商或專案願意在開發過程中,納入台客語常用漢字,美術編輯造字的負擔已經減
少許多,但還是難免會有漏字、缺字,羅馬字聲調符號位移等問題。同時,還要依據教育部
的建議漢字與羅馬字方案進行標準化,在書寫規則不一的文本中得前後確認,且部分細節必
須納入原作的狀況和作者的考慮予以保留或呈現,這些問題都會讓改字、校對變得更繁瑣。
其次是「美學」。內文方面,要找到能支援台語漢字和羅馬字、且能互相搭配協調的漢字、
歐文字體,減少混排調整的困難,並取得舒適的閱讀節奏感(部分字體雖已能顯示台語羅馬
字調號,但和其他常用字體搭配時,仍須斟酌效果);封面設計,要怎樣跳脫過往某種既定
的刻板印象,創造出關於「台語」的現代設計感,讓不熟悉台語的讀者也能被吸引,進而嘗
試閱讀。這中間又要如何跟設計師溝通、琢磨,甚至讓對方能夠稍微理解台灣的語言文化議
題,轉化為設計上的概念和情緒。這些是台文書編輯的日常,也是本次《台語現代小說選》
肩負新時代使命、力求突破同溫層的挑戰。
《台語現代小說選》註腳最初嘗試以楷體呈現漢字,以源樣明體呈現羅馬字。源樣明體可支
援台語羅馬字,但外觀較寬,與漢字並用時,閱讀節奏相較之下有被拖長的感覺,一時不察
,也仍會發生字體被取代的小問題(如紅底線所示)。最後選用Taiwanese Serif與楷體搭
配,感覺較為協調、俐落。(圖 / 鄭清鴻提供)
Q:台語文學在書市並不吃香,尤其是文選集的形式,對出版社來說,在此時推出《台語現
代小說選》的時代意義為何?身為編輯,您未來希望能看到什麼樣的本土語文書寫文學出現
?
A:以我自己的觀察,最近十年來,社會大眾對於本土語文、國家語言議題的重視程度高度
成長,絕非過去的我們所能想像。這一方面固然突顯台語、客語和原住民語分秒流失、更加
嚴峻的傳承危機,但另一方面,2019年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公視台語台」設立,以
及文化部「語言友善環境及創作應用補助」的挹注,的確都有助於本土語文的推行與傳承。
我們從各領域的新銳創作中也都能看到,年輕世代也開始願意重視語言問題,進而重新認識
台灣不同的族群與文化,化為精神的養分,成為作品的骨肉。
換言之,許多前行創作者、運動者(也包括前衛出版社社長過去的「超前部屬」)的投入,
在過去未能被看見、被重視;但如今因應時代的需求、讀者的呼喚,我們才能在這些重要的
基礎上,即時彙整這些資產提供給讀者。而在文化方面,歷史、文學史上留下來的未竟之業
,日本時代未能完成的「言文一致」,到了今天,已經透過數次的論戰、時間的沉澱、政策
的討論,形成作者與讀者能有共識的方案。這是台灣語言文化運動經歷斷裂與阻礙,但卻命
定一般靜靜蘊含、開花結果的瞬間。
身為編輯,我熱切期待未來台文書的註腳能夠越來越少(笑)。事實上,在作品中的「多語
」狀況必然越來越普遍,而且也越來越複雜。除了台灣的本土語文之外,越來越多的新住民
、新移民語言文化,也正在台灣土地上生根,形成下個世代的多元認同──在可預見的將來
,「本土」的意含將會越來越擴張、混雜,在此之前,我們能否透過文學的創作,創造多元
、互為主體的文化環境,培養觀念、訓練能力,做好迎接未來的心理準備?
我也非常期待目前各種國家語言都能跨越限制或框架,創造各種文學類型和主題,甚至更多
元的內容,帶動新一波的流行。在每一個當下,不管什麼樣的語言,都能友善互動、雅俗共
賞。
但到時候,編輯說不定又有更多煩惱,又要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了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70.8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58067260.A.DC6.html
※ medama:轉錄至看板 TW-language 07/18 01: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