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除了手背有點痠痛、無法高舉之外,
就沒有其他感覺了。
.
7點起床、山上徒步
生活一切如常。
.
#山中靜心,
一步一步、緩緩踏上階梯,
關注自己的呼吸,
聆聽周遭水聲、鳥聲、蟬聲,
深呼吸、大把地、吸收新鮮空氣,
把大自然的能量吸納入體內,
回到家、滿身大汗,沖澡、
頓時身心舒爽。
能有這樣的生活日常,
真的很感恩。
------------------
有人問我,為什麼去打疫苗不會有恐懼?
仔細思考、
以前的我、一定也會焦慮恐懼。
因為、
我們吸收了太多的「負向訊息」,
我們缺乏「#情緒界線」、吸納了別人的恐懼,
進而對死亡、生病產生過度恐懼焦慮。
.
#想像的恐懼,
會讓你混亂、無法回到現實、去做理性的判斷辨識。
-------------
我也發現、
這幾個月疫情期間,
每天進行接觸大自然、靜心,
對自己身心安穩、很有幫助,
我想這也是、自己比較少恐懼的主因吧。
.
我只做我能控制的事、
對於我無法控制的事、
我選擇放下、交給老天。
不去傷腦筋。
.
我可以控制的事、包括:
1. 如果出門、與人面對、一定戴口罩。
2. 有疫苗就去打、沒有就放鬆、好好照顧自己。
3. 好好過生活、好好吃、好好運動,提升免疫力。
.
#免疫力是最好的疫苗
-------------
有極少數的學員,
面對感染病毒、死亡有著過度的焦慮恐懼,
所以他們取消了這個月的地面課程(工作坊)、
很可惜、
但尊重每一個人的決定。
(其實越是焦慮的人、越需要參加)
.
所有內心恐懼的根源,都源自於 #童年創傷
.
如果沒有回到「#根源記憶」去做療癒,
你的恐懼焦慮、永遠不會消失,
它會每天、如影隨形地跟著你,
影響你的生活品質、
影響你的身心健康、還有人際關係。
---------------
如果,
你也經常活在焦慮中、感到不安,
如果、
你對「不完美、生病、死亡」也有深深的恐懼,
下禮拜二中秋夜的講座、
歡迎您跟我們一起線上賞月,
好好去看見、
自己的焦慮恐懼,
找到恐懼的源頭,練習與恐懼共處。
.
每天活著,惶惶不安、真的很辛苦。
放下恐懼、需要練習、
你才能自在享受生活。
---------------
你還記得電影「#靈魂急轉彎」裡、那個「22號靈魂」嗎?
22號一直感到厭世、活著沒意義、失去生命熱情,
所以她抗拒投胎、抵死不從。
然而、
誤打誤撞,她回到人間,
最後,
她終於領悟到:
原來人活著的樂趣,不是在完成偉大的目標,
就只是在每一個當下裡,
好好存在、放鬆生活,
感知一切,如此而已。
.
#你也是厭世的22號靈魂嗎?
.
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中秋夜晚
歡迎跟我們一起賞月,
好好去賞你心中、那輪明月。
----------------
請把握9/16前、買一送一、#半價優惠。
有興趣者、請點入:
https://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590018215
.
早點療癒創傷、早點享受生活
情緒流動、身心就不痛
「關係、對話、創傷療癒」線上講座
(周志建・BEST創傷療癒系列課程)
--------------
圖一:我自製的「牛蒡茶」、每天早上都會喝,
今天加上我上山採的野薑花,
味道更清香宜人。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鄧惠文分析親密感 道出孩子真正的渴望 ► ►https://youtu.be/EiI-WtXJ50c ⭐狄志為下海當牛郎 黑歷史曝光震撼全場 ► ►https://youtu.be/7j42dPL_G_w ⭐郭台銘毀一生志向?主播悲嘆地位不敵網紅 ► ►https://youtu.be/i10...
「周志建生病」的推薦目錄: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Ailan風水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浪LIVE直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活力4大招,打造「不累」體質! - 看板HCSH_10_313 的評價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山隱中的療癒師/ 周志建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周志建博士的推薦,YOUTUBE、PINTEREST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周志建生病 在 周志建博士的推薦,YOUTUBE、PINTEREST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周志建生病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又一個奇特的少女病例
這位快20歲的年輕女孩,住在中國廣東,長得很清秀,也很乖巧懂事。13歲時,有次感冒沒吃早餐,自行服用了藿香正氣液中成藥後,就趕到學校考試。考試中精神不濟,手脚心冒冷汗。之後人便開始很容易疲憊,念書、做作業時就手脚心冒冷汗,本來月經已經來了,也因此中斷了一年多。
14歲時,在學校暈倒,頭腦是清醒的,卻全身無力,眼睛看不到東西。接下來人變得更疲憊,不但説話走動累,連吃東西都無力,一頓飯要吃好兩三個小時,勉强吃一些東西下去。病人累到沒有辦法刷牙,結果牙齒幾乎都蛀光了,這讓吃東西更加困難。 15歲時, 更加虛弱,無法進食,到西醫院急診,7天内科住院治療無效,轉兒科住院30多天,依然沒有改善,勉强靠流質食物來維持。五年來,病人停學在家修養,大部分的時間都躺在床上,在家裏沒有什麽大的肢體動作,更別説出門了。病人睡眠時間很雜亂,常常早上五六點才睡,睡到下午五六點才起床。平時小便次數少,也好幾天才大便一次。中間在深圳尋求中醫看診多次,效果不彰。
怎麽治療?其實挺傷腦筋的,遠程看診本來就嚴重缺乏望聞問切的資訊,久虛的病人對中藥的反應往往也和一般人很不一樣,只好先以輕的中藥方來試探病人的反應,第一次開的藥方為:浮小麥、紅棗、炙甘草、遠志、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茯神、炙黃耆,桂圓肉、百合、生地。
病人對中藥的反應還不錯,平緩卻有改變,説話、表情、動作速度等都展現進步,睡眠久一些、沉一些,比較常下床走動,病人父親用「生命力增强」來形容。第二次藥方稍微增强一些,以當歸四逆湯、四物湯爲主,加炙黃耆及一些通利大小便的藥材。病人動作、走路、反應等持續進步,病人父親說大約可以達到正常人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睡眠時間往正常方向改變,從以前下午四五點起床,改成中午以前起床。
第三次藥方再稍微轉變,以四物湯、小建中湯爲主,加炙黃耆、黨參、柴胡、升麻、陳皮、白朮及一些通利大便的藥材。病人服用後,流汗變多,疲憊情況起起伏伏,睡眠明顯進步,可以早睡早起,但起床時頭暈,整體心情比服用上次藥方來得差。看來藥性稍稍超過病人可以承受的程度,在還沒來得及回診情的況下,改為浮小麥、紅棗、炙甘草、遠志、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茯神、百合、生地、柴胡、玉金、龍骨、牡蠣 。
上周第四次看診,病人情況不錯,白天大多不需要躺在床上了,自己會在家中走動、做些事,動作、反應、上下樓梯等都快許多、敏銳許多,也可以踢毽子做運動了。病人父親看診時有些激動,他說女兒生病這麽幾年來,疲憊到根本沒有辦法出門,現在可以和他們一起到馬路上散步,三個月多的治療,總算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這位年輕的病人,之前也服用過不少中藥,許多都是大熱大補的中藥材。其實,病人情況雖然不尋常,卻沒有那麽嚴重,身體長久虛弱下,那些大熱大補的藥反而讓病人受不了,適得其反。反過來說,甘麥大棗湯不是只用於 「婦人藏燥、悲傷欲哭」,酸棗仁湯也不是只用於 「虛勞虛煩不得眠 」,而是得深入了解每一味中藥材、每一個中藥方劑可以造成人體内部什麽樣的改變,如何利用這些改變來重新平衡病人的身體,以至於減除各種外在的症狀表現。
藥不是重就好、貴就有效,是要「對證」。而 「辨證」的意義,不是對應一堆症狀的連連看,而是經由整體症狀表現來了解病人内部的問題根源,也就是所謂的「證」。現在很多中醫師及中醫愛好者把「辨證」誤以爲是「辨症」,還大剌剌地宣稱傷寒雜病論就是一本「症狀對應方劑」的書、經方就是如此看診,看不好病就拼命加大劑量,生附子五六十克、炮附子八九十克,甚至麻黃一天一百多克!病人及家屬得謹慎判斷,不僅僅是浪費金錢的問題,更會嚴重耽誤病情,錯失了看診時機,把生命都賠下去了!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10595)
周志建生病 在 Ailan風水研究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來談風水外煞之「墳墓旁(正對墳墓)」墳墓旁,墳墓為亡靈集聚居住之所,陽宅不宜建於墳墓旁更不宜直接開門正對,
這樣易有怪異陰邪之事情發生,如果陽宅建築在原來是墓地的土地上更是不利,
這種墳地改建的房子千萬不要住。
我們都知道,陽宅給陽世間的人居住,而墳墓就是所謂的陰宅,是給已往生的陰間朋友居住,
陰陽瞭界能夠不互相干擾當然是最好,房子周邊如果緊鄰墳墓旁出現這種情形,
代表此地的陰氣一定比較重,陰氣重則容易影響附近居住者的健康和財富,
同時間因為這附近一定常有舉辦法事,這也會影響生活品質。
居住在墳墓旁,人會覺得較無活力,容易生病、意志消沉,不得安寧、怪異陰邪之事發生。
DIY化解方式請參考以下網址:
https://www.ailan.idv.tw/sah30.html
更多的外在煞氣介紹:https://www.ailan.idv.tw/sah.html
更多內部煞氣介紹:https://www.ailan.idv.tw/in.html
即時線上免費諮詢LINE ID:ailan1688
法器結緣:https://www.ailan.idv.tw/pm.html
#Ailan風水研究室
周志建生病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鄧惠文分析親密感 道出孩子真正的渴望
► ►https://youtu.be/EiI-WtXJ50c
⭐狄志為下海當牛郎 黑歷史曝光震撼全場
► ►https://youtu.be/7j42dPL_G_w
⭐郭台銘毀一生志向?主播悲嘆地位不敵網紅
► ►https://youtu.be/i10BGaiyE8E
⭐陳揮文隱退6年復出!大爆秘辛全場拍桌叫好
► ►https://youtu.be/PAzm22dJa3s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0:55 詹雅雯如何發現得到帕金森氏症?
05:06 帕金森氏症是什麼原因產生?
08:56 詹雅雯不想開刀,何種症狀需要開刀?
12:15 腦部病變多差別在哪裡?
14:08 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18:30 腳步不穩五十幾歲律師竟得病?
20:00 外婆吃飯為何突然改用湯匙?
21:55 有下列症狀要小心帕金森氏症?
23:54 帕金森氏症病程分幾期?
26:15 帕金森氏症跟失智病發機率多高?
26:59 得帕金森氏症後期要注意什麼?
28:21 非典型帕金森氏症,為何給血壓藥?
29:51 帕金森氏症只能控制,沒辦法治癒?
33:27 得帕金森氏症還能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嗎?
34:36 吃藥想吐用什麼方式舒緩?
35:52 便祕容易得到帕金森氏症?
36:55 為了健康醫師會避免吃什麼?
39:05 病患手腳僵直,怎麼照顧復健?
41:44 家有病人長照服務有哪些可以用?
45:22 帕金森氏症患者食物跟藥要這樣吃?
48:20 長期便祕竟有這些問題?
50:30 照顧外婆狀況多,出血丟尿布怎麼辦?
52:05 母親輪椅坐不挺,為何被路人側目?
54:06 身體僵直不聽話,到底要怎麼照顧?
57:57 帕金森氏症病人為何做夢拳打腳踢?
58:53 醫師建議詹雅雯可以做什麼運動?
1:00:10 生病後心理上心魔更難克服?
1:02:17 阿茲海默症跟帕金森氏症差別在哪?
1:02:52 懷疑得帕金森氏症,要看什麼科?
1:03:24 預防疾病生活要留意什麼?
#帕金森氏症#詹雅雯 #左腦萎縮 #神經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oeAvTkaadY/hqdefault.jpg)
周志建生病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作品由「#圖文不符」設計製作✨
農曆新年剛結束,忙碌步伐中能與家人吃頓團圓飯,是難得且幸福的事,
許多人家中,有位努力幫忙籌辦過年,卻常常被忽略的重要角色,
他們到底是誰呢?來了解一下吧!
【💭 家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台移工人口總數達71萬人,其中約有25萬人,
是離你我生活最親近,在家提供家務、長照服務的幫傭與看護的「 #社福移工 」,
來源國以印尼最多(19萬人)、越南與菲律賓次之(約各3萬人),
性別比例以女性為主,占比高達99%,年齡大多分布在34-44歲。
👉 由於本國籍工作者費用高昂,台灣在看護與幫傭的勞力需求,絕大多數都是 #外籍移工 來負擔
大家的家中是否也有位社福移工呢?另外一大類則是從事漁業與營建業為主的產業移工。
【😫 在台工作的困境】
離鄉背井到台灣打拼,除了語言與文化差異,社福移工還會遇到哪些普遍的難題呢?
💰 → 隨時待命卻領不到最低工資
社福移工又可分為 #家庭幫傭 #家庭看護 及 #機構看護,
目前,只有「機構看護」受《勞基法》保障最低薪資,
「家庭幫傭/看護」歸在《就業服務法》規範中,薪資由勞雇雙方協商,
多數家庭移工的月薪約在2萬元上下,但工時往往都是一天10小時起跳,
擔任看護的移工,更容易因受看護者的作息調整、日夜不分地執行照護工作。
🙅♀️ → 超出職責的工作內容
家庭內移工分成幫傭與看護 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幫傭的工作主要是整理家務、準備伙食等與家事服務有關的工作
看護則是負責照顧生病的受看護人
但由於都是在雇主家中服務,許多人容易混淆兩者,
讓移工從事其實是超出職責 的工作,像是請看護照料其他家人吃飯起居、讓幫傭陪失能者就醫等等。
🌧 → 不友善的社會風氣
台灣雖開放移工來台30年,但由於移工從事產業特定、平均薪資低,許多人對移工抱有刻板印象,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移工入境確診時有案例,社會對移工的偏見加深,
甚至有不少人希望政府禁止移工入境,讓移工處境變得比以往更加艱難。
【🧧 歡度農曆新年,也別忘了家中的移工!】
以社福移工主要的來源國印尼為例,印尼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並不慶祝台灣的農曆新年。
但是在新年期間,他們仍在我們家中持續勞動、協助雇主籌辦各式各樣的年節活動,
這些移工們人在異鄉,不但工作辛勞,下班後也沒辦法像我們一樣與自己的家人團聚,
在喜氣洋洋的農曆新年,也許年夜飯多付碗筷、包個小紅包、邀請移工一起出門走春,
讓溫暖的年節氣息,感染到家庭中的每一個人 吧!
-
圖文不符祝大家農曆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愛與關懷下,度過平安的新年,
並請時時刻刻保持健康,一起加油吧~!
--
製作團隊
Creative & Script:(企劃腳本)呂貽雯 Wendy Lu
Director:(導演)呂貽雯 Wendy Lu
Storyboard:(分鏡)曾敏雅 Mia Zeng
Design:(設計)曾敏雅 Mia Zeng
Animation:(動畫)周柏彤 Ichiten Chou
Sound Design & Mixing:(音效)洪立 Jimmy Hung
Produced by 簡訊設計 SimpleInfo Design
Presented by 張志祺 Chih-Chyi Chang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sWI6KR0Dio/hqdefault.jpg)
周志建生病 在 浪LIVE直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黃呈豐師傅一家原本是從事農耕,因線西環境地形不利務農,時常入不敷出、耕不及獲,後因當時社會請神、迎神的風潮盛行,黃師傅的父親和叔叔開始向一位鹿港的製鼓師傅拜師學藝、製作慶典用鼓,學習一技之長,全家以此為生,兩代共七十年的線西製鼓,便在此刻開始醞釀作聲。經歷了鐵路建設逐步完整的民國五十年代,地處山海線交界的彰化縣串聯起台灣交易來往的經絡,「縱貫線賣的鼓」成為市面最火紅的熱賣商品;再到台灣經濟起飛的民國八十年代,黃師傅一家外有來自日本的太鼓訂單,以及民國八十年代後期,中國製商品開始以低廉的價格向世界傾銷,連帶黃師傅家的製鼓事業也遭受衝擊。
黃呈豐師傅儘管從小耳濡目染,也打下一些基礎,但長大後要接手家業,卻很排斥。「手工製鼓 要從生牛皮的裁切開始,然後經過曬牛皮、燙牛皮等過程才能成鼓面,牛皮剛運回來的時候,上面都還有牛血和肉屑,尤其夏天,更是氣味難聞。」為了逃避這樣的生活,黃師傅和家裡有過不少次抗爭、內心拉扯,直到父親生病倒下,哥哥也相繼去世,親友們更因為製鼓訂單不足,先後淡出家族製鼓的行列。受到家庭情感的召喚,才讓黃師傅返鄉承擔製鼓家業,一肩扛起傳承「永安製鼓工藝社」這塊七十載老字號招牌的使命。接手產業之初,親人離世與市場衝擊的雙重打擊,讓他痛苦不堪,但黃呈豐咬緊牙關,堅持傳承三代老手藝,客戶們漸漸發現廉價的進口鼓品質差,三不五時就得汰換,依舊是手工鼓耐用、有質感,更能客製化,買客才逐漸回流。如今,「我沒有讓我爸爸丟臉。」黃呈豐製鼓的執著專注與熱情分享,不僅是他的製鼓專業,更是他回望人生的生命哲學。
出品人:林錦昌
監製:李厚慶 張鐵志
策劃:湯佩儀
業務執行:黃祥安 劉怡暄 邱珮瑗 蔡采媛
影像團隊:銀河鐵道映畫有限公司
導演:黃鈴媛
製片:楊玆媗
執行製片:吳柏昇
製片助理:邱文岑
攝影:邱筱昌
攝助:楊大慶 黃泓嘉
燈光:張棨傑
收音:黃鈴媛
空拍攝影:徐英誠
剪接:張榮華_天地人影像科技
調光:周佩儀_時間軸
混音:夏百豪
#中華文化總會 #匠人魂 #永安製鼓工藝社
------ 一起興風作「浪」 ------
APP store:搜尋「浪Liv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anglivetw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anglive.tw/
浪Live | Website : https://www.lang.liv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urJRMmYBbQ/hqdefault.jpg)
周志建生病 在 山隱中的療癒師/ 周志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傷難過,但這與他們無關,我需要好好安靜獨處。 我決定跟我的「悲傷」在一起, 好好認回童年被虐待的自己(如你書上教我們的)。 ... 與療癒。 我決定從現在起、開始好好學會 ... ... <看更多>
周志建生病 在 活力4大招,打造「不累」體質! - 看板HCSH_10_313 的推薦與評價
活力4大招,打造「不累」體質!
快樂可以學習,創造能量也需要刻意練習。
投注四大面向,身心愈來愈舒暢。
文.李怡嬅 攝影.陳德信
2009/07 康健雜誌 128期
疲勞就像貸款,不會隨著時間而自動消失,累積下來會壓垮健康。
呂旭立基金會心理師周志建以前和大部份人一樣,每天匆忙吃過早餐後,開始忙碌的一天
,個案一個接著一個,生活像陀螺打轉。
直到5年前的一場病,痛了一整年的坐骨神經痛,逼使他面對疲憊不堪的身軀,開始善待
自己、傾聽身體的聲音。
「生病是禮物,讓我停下來察覺身體的需要,」周志建說,現在每天早晨會慢慢享用自己
打的新鮮蔬果汁開啟一天、早晚以靜坐冥想沉澱心靈。刻意減輕工作量,一天只接兩個個
案,晚上10點就關掉手機、電視、電腦,準備就寢。
喜歡旅行的他,每個月會去花蓮「生活」5天,看海、看星星、在小巷弄閒逛,或看一下
午的書,「把自己放空,是我選擇讓自己能量飽滿的方式。」
你也想時時保持能量充沛嗎?試著從最基礎的身體能量,進而情緒、心智到最高層的精神
層次按部就班的強化,刻意練習內化成改也改不掉的習慣,就像快樂是可以學習的,能量
也是可以培養、創造的。
一、身體能量: 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維持活力。
>>正確的食物是保持活力的最佳途徑。
■請把低GI(低升糖指數)食物加入你的菜單,例如雜糧麵包、五穀饅頭、胚芽米等,
避免血糖急遽上升,人體釋放大量的胰島素促使血糖值急速下降,而產生疲倦感。而且這
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能安撫焦躁不安的神經,是精力重要來源。
■別忽略讓你開心的營養素色胺酸,乳酪、香蕉、馬鈴薯、豆腐、各類堅果都含量豐富
,能增加大腦血清素的含量,安定焦躁不安的情緒,台安醫院營養師陳曉蒨指出。
■抗氧化食物幫你抗壓,如甜椒、芒果、番茄、大蒜。通常身體會產生倦怠感,是因為
壓力使身體代謝率增加,體內的葡萄糖、維生素被大量消耗,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增
強免疫力,對抗自由基的破壞。
■在需要大量用腦前一小時,吃些鮪魚、起司或雞肉,有助靈活腦部。
>>中醫藥膳幫你補氣養生
加味逍遙散、小柴胡湯,山藥、番薯能幫氣虛者補脾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
師邱榮鵬表示。
此外,補氣茶(黃耆、枸杞各3錢加水2000cc煮沸即可)及紓壓的玫瑰花茶都是不錯的選
擇。
>>多喝水 不斷有研究證實喝水的好處,充足的水分幫助身體代謝、動腦前喝水可增加
思考敏捷、緊張時喝水能和緩緊張情緒……。
不過,不建議喝含糖飲料補充水分,因為不解渴又會增加熱量。
中醫建議喝溫水(水溫35~40℃度左右)來補充水分,因為太熱的水恐傷食道,而冷水
過於冰涼,會刺激腸胃內壁,血管收縮,使得腸胃血流量降低,減少消化酵素的分泌,影
響消化能力。
>>運動保持活力
運動促進身體代謝功能,排掉廢棄物,減輕疲勞。也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精神暢快且
樂觀。規律運動如健走、坐著或站立時抬抬腿都有幫助。
>>適度休息 振興醫院復健科醫師黃永錚建議,上班族工作時每90分鐘最好休息一下
,起身走動或伸展四肢,避免維持同一姿勢造成肌肉緊繃僵硬。
此外,午後30分鐘的午睡幫助減輕壓力、增強記憶力、振奮心情,也讓下午工作更有效
率。
夜晚好好睡一覺最能恢復元氣,但長庚醫院桃園分院精神科主任許世杰統計,全台約有
四分之一的人睡不好,包括不易入睡、淺睡、比預定時間早起、或者睡醒仍然疲累等睡眠
或失眠問題。
對付失眠這個棘手問題,精神科醫師逆向操作,採用限制睡眠法。許世杰解釋,很多人
睡不著仍一直躺在床上,但其實躺床時間10小時,真正只睡了6小時,睡眠效率是60%。
這時候要縮短自己的躺床時間到6小時,也就是由固定的起床時間往前推算6小時,然後按
照計算時間去躺床,檢驗自己的睡眠效率是否增加。
如果睡眠效率提高到80%以上,可以將躺床時間由原本計算的時間再往前挪15~30分鐘
,反覆幾個星期後,8成的失眠者可以解決失眠困擾。
二、情緒能量:輕鬆轉換正負面情緒
面對工作的壓力及挫折,你選擇壓抑、逃避,還是面對、調適?
工作上遇到困難,亞都麗緻旅館系統集團總裁嚴長壽在《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中
指出,他會聽一段古典樂,讓壓力和情緒隨音樂流出,接著條列問題,再寫上處理的方法
,最後全盤分析重要性及急迫性,循序解決。
《負面思考的力量》中建議,直視問題時,不要受情緒牽引,接受現實本來的樣子,再試
著以正面思考建立假設,將負面想的部份拉往正面,會發現事情往往比想像中順利。
>>把時間軸拉長來看事情
有時也發揮一點想像力吧!日本暢銷書作家河合隼雄在最新作品《心的棲止木》(天下
雜誌出版)提到,面對討厭的事可以把時間軸拉長來看,觀點會變得有趣,例如開會時,
想像這次只是預演,真正的會議是在100年後,就會反省何必「只為了一億日圓的事想不
開。」
付出也能獲得能量。河合隼雄提到,「心的能量」會循環,當你真誠的付出,接收到感謝
及回報會豐盈內心,而不是消耗殆盡。
>>找對音樂才能真正紓壓
聽音樂和深呼吸、靜坐也是放鬆的好方法。音樂能引導出具穩定情緒效果的α腦波。但
是每個人適合的音樂類型不同,選錯紓壓音樂會有反效果,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配
合壓力檢測儀開立音樂處方,民眾貼上感應線聽音樂,檢視α波及心跳的變化。一般民眾
也可自我察覺,如果聽音樂時精神亢奮、口乾舌燥、肌肉緊繃或心跳加快,可能就選錯音
樂了。
>>靜坐與深呼吸
靜坐及深呼吸都可以降低心跳、血壓,同時放鬆緊繃的肌肉。
從物理學去研究能量與養生,東吳大學物理系教授陳國鎮特別指出,很多人以為深呼吸
就是腹式呼吸,其實不應該只局限某一部位,而是全身呼吸,呼吸時感覺空氣從頭頂慢慢
竄到腳底,才能讓氣血流貫全身。
另外,初學者應該平時反覆練習,抓到訣竅後需要用時就能很快放鬆,「不是等到睡不
著才練習,愈做不好就愈焦慮,反而更緊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鐘國軒
提醒。
三、心智能量:培養專注力
很多上班族邊看郵件邊講電話,心裡還在想手上的企劃案要怎麼修改,一心多用的結果,
反而更糟。
>>在自己的黃金時段專心做事
日本時間管理顧問松本幸夫在《效率10倍的萬用手冊工作術》建議,首先找出自己工作
品質及產量最高的黃金時段,專心做當天最重要且最急迫的事。必要時躲到會議室,關掉
手機或請別人幫你接手機,也不要在這時看電子郵件。
邱永林在寫書時,就租下坪林的一間小屋子,每天給自己幾段完整的90分鐘寫稿,空檔時
才開手機、看電子郵件及處理代辦事項,「質與量都較往常好。」
再來,也要找出自己的次要黃金時段,除了可以將次要任務排在這個時段,如果主要黃金
時間需要開會、見客戶,也能在此時處理重要事宜。
松本幸夫也提醒,重要工作要集中做,不要分散地利用空閒時間做,才能一鼓作氣保持工
作品質。
看電子郵件的時間也可集中,一天只收發2~3次,一次處理完所有郵件,避免來來回回的
郵件拖延辦重要事情的時間。
另外幾件事需要注意:
■規劃行程時,先安排自己的重要計劃,接著才在空檔加入他人的邀約。和別人約時間
時,當下就決定結束的時間,避免延誤到當天其他行程。
■也將私人行程例如看電影、和朋友用餐等記錄在行事曆上,會有準時下班的動力。
■間隔的空檔時間也要規劃,例如在等客戶的空檔時,也可以帶資料閱讀。
>>記錄九宮格日記
排定行程的工具也很重要,試試看九宮格日記記錄法,日本及台灣已經有許多人奉行並
且得到成效。
九宮格日記最好在早晨寫,記錄昨日的日記及今日的規劃,藉由過去日記看清昨天發生
問題的本質,透過今日的計劃可以更主動解決問題。做法是在中間那一欄記錄日期,然後
在其他欄位填上時間及代辦事項。
利用九宮格矩陣圖的好處是可以無限延伸,例如其中一欄提到完成企劃書,可以此目標
再畫格子,具體寫出完成企劃書要做的細項。
更進一步,也可以是夢想日記。例如《九宮格圓夢計劃》的作者佐藤博曾有結石問題,
他因此將飲食與健康寫進欄位,並將每日該實踐的事如多喝水、吃蔬果等寫下來。
四、精神能量:重尋工作及生活價值
面臨工作攻佔大部份的時間和思緒,每天像把自己榨乾這樣過生活時,你心中小小的熱情
火苗是否已熄滅。
邱永林建議,回想過去的高峰經驗,「像登山者登上頂峰的感覺讓人忘記前面的痛苦,」
去歸納些高峰經驗,釐清工作價值,找回成就感。
因而可以重新尋回工作的初衷,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找出自己的核心價值,不然會被
主流價值壓垮,」周志建說。心無旁鶩地專注在呼吸上,心靈也跟著放鬆,內在潛能、靈
感會如泉水般湧出,能早早聽到苦惱的低語,在低語變成吶喊前調整。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的主角丹‧米爾曼,即便得到世界彈簧床錦標賽冠軍,心中
卻不寧靜滿足。
一場車禍差點毀掉他的人生,逼使他停下腳步凝視自己,重新檢視迷惑、混亂的價值觀及
生活,慢慢學會專注地活在當下,體察到自己並不是要成為「重要的人」,而是一個「單
純快樂的人」,尋獲新的人生態度。
飢餓計劃領導人琳‧崔斯特,因為父親心臟病遽逝決心追尋人生更深層的意義,10幾歲矢
志服務人群,當心中隱隱的鼓聲愈來愈響,於是開始飢餓計劃,經過20幾年的努力,世界
因飢荒而死的人數減少半數,她的最終目標是終止飢餓及確認飢餓不會發生。
你的目標呢?想想你年幼時的理想,側耳傾聽心中的鼓聲,起身追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2.2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