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訪問: Vanyssa- 美國 MBA、矽谷 Fintech、台灣創業經驗分享
之前 7 月回台灣, 想要和大學以來的好朋友 Vanyssa 有個直播, 但後來因為我們彼此有空的時間一直喬不攏,最後只好取消, 因為她金融業、MBA、及創業的經驗很特別, 我特別請她用文字的方式來和大家分享她的學經歷。
Vanyssa 大學雙主修人類學系及經濟, 畢業後在台灣金融業工作多年,再申請到美國唸 MBA,MBA 在學期間有到矽谷 Fintech 實習。 她後來因緣際會回台灣創業,這篇文章特別詢問她讀 MBA 的動機、美國求學的轉變、以及回台灣創業的點滴。 文章最後還有她特別給我的讀者優惠的活動,歡迎在台北的朋友們有機會利用一下!
-------------------------------------------------------------
Brian: 為什麼你想要唸 MBA? 在讀之前你覺得 MBA 可以帶給你什麼? Johns Hopkins MBA 的教育對妳有什麼啟發? 你讀完後覺得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Vanyssa:【MBA的動機與經驗】
之前在外商工作,看到如果 2 個同事業績各方面條件伯仲之間的話,有海外經歷,以及英文口語能力強人的似乎都比較容易被公司看到,也比較能表現自己,進而增加升遷機會,於是就決定要把自己丟到美國二年,看看自己可以有什麽進步與改變。我很確定自己不想走學術路綫,也決定好給自己流浪 2 年的時間,所以排除了英國的課程。當時在職場裏又看見公司的高階經理人都是留美的 MBA 回來的,加上自己確定不走學術,就自然而然的把美國的 MBA 當成第一選擇。
以前常常讀到旅居在外的人會經歷 Culture Shock,在出國前就很期待不知道自己會經歷什麽樣的文化衝擊。Johns Hopkins (JHU) 的 GMBA有 2 個比較特別的課程:Innovation for Humanity (I4H), 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國家,去到當地進行企業顧問的短期計劃,我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們到了伊索比亞一起推行了改善企業經營效率的計劃: Discovery to Market (D2M),我們與NASA,Johns Hopkins Hospital 合作,為政府單位以及醫院找出他們擁有專利技術的市場價值。這兩個計劃讓我學會了如何評估一個市場的市值,如何評估一個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如何發現企業問題,改善企業經營的效率。再加上我暑期在矽谷的 Fintech 工作,接觸到公司募資,孵化器,不同輪融資,公司上市,如何對外尋求資源,壯大公司等等的議題,讓我對於實際商業世界運作的視野大開。
【Post-MBA的改變】
我認爲在美國念書與工作帶給我最大的改變是我變得勇於做自己,不再害怕做選擇,不再害怕展現出自我,不再害怕去做夢追夢,做想做的事。到了美國脫離了熟悉的家人,朋友,食物,責任,生活圈,以及早已習以爲常的社會規範,沒有人會告訴你該怎麽做,或是怎麽做會比較 “好”,有很多時間可以與自己的内心對話,發現了很多過去忽略的内心的聲音。西方社會相對來説比較注重 individualism,個人的角色與意見被放得比較大,例如我和 MBA 同學一起開珍珠奶茶店這件事來説,在東方最常遇到的思維是 「開飲料店不需要國外 MBA 學歷啊?」(我又不是爲了開珍珠奶茶店才去念 MBA 的),「如果要開飲料店當初幹嘛去念MBA?」(我當初怎麽知道我會開飲料店?),西方通常當下的回應是「Oh…..that’s a great idea.」,「I like bubble tea. That’s so exotic.」,雖然感覺回應有點客套,但是基本的思維是對方覺得那是你的人生,那是你的決定,他沒有什麽資格去評論好壞對錯。深刻體認這樣的思維後,遇到很多事情我都會先問問自己「Does it matter? 這很重要嗎?」如果想一想不是很重要的話,就不用太往心裏去,決定要做什麽就去做。
另外還有一個改變就是,我變得比較不怕冒風險。過去我習慣按照計劃做事,上好學校,進大公司,都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選擇“安全”的路去走。在美國念書期間,有美國同學邀請我一起參加在克里夫蘭舉辦的銀行的全國 MBA 的商業競賽,就是由企業(銀行)提出問題,不同學校的MBA學生提出解決辦法的一個競賽。當初參加是想説我曾經有金融業工作的背景,或許可以對團隊提供一點貢獻,結果那年出的題目是跟 Cybersecurity 有關,我對於資訊安全沒有什麽涉獵,只是勉强做了一個針對風險保障的財務模型,用 Excel 和 R 結合來估算銀行在不同情況下的風險溢酬,以及可以應對的策略,結果沒想到這個模型建構的邏輯得到評審的青睞,最後我們團隊不僅進入了前五名的決賽,我個人還在所有各國參賽MBA裏面得到了個人獎。這個經驗讓我知道,就算以爲是經驗裏“安全”的路,也可能會有出人意料的風景;就算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挑戰,也不用害怕困難,盡力去做就對了。
Brian: 你在台灣金融業做過什麼? 你在美國 Fintech 做的是什麼內容? 台灣金融及美國 Fintech 對妳的職涯有什麼影響?
Vanyssa:【職涯的轉變】
我過去在銀行與投顧業待過,都是與投資市場與業務相關,我在矽谷的 Fintech 加入的公司跟我過去的背景也沒有什麽關聯,頂多勉强有”銀行是客戶“的相似點而已,所以對我來説,也是一個新的學習。這個新創公司在做的東西是利用 Machine Learning 來增進企業金流營運的效率。簡單來說,廠商在生產產品的同時會產生進貨發票,過去都是依賴公司經驗豐富的採購經理人預估一段期間的備料要進貨多少來準備最佳進貨量。Fintech則是利用廠商過去累積 1 年到 5 年的進貨發票來訓練一個平臺模型,這個模型會預估一個最佳的進貨量,並利用新的發票,持續優化模型本身的預測能力。更進一步來說,企業融資相關的銀行或是貸款公司,也可以利用這個模型,以及背後累積的大數據,來預估公司的還債能力,以設定貸款利率,或是提前得到違約可能性的警示。我的工作主要是跟 CEO 合作尋找資源和商機,例如申請世界各地的孵化器(例如新加坡在美國宣傳得很積極,我們後來有成功的被美國的 500 Startups 錄取),參加各種不同的 workshops 與 pitchings,出席許多 PE (private equity)與 VC (venture capital) 會出現的聚會,把我們在做的事介紹給投資人知道,積極把我們可以提供的業務讓客戶知道,尋找潛在客戶名單並與他們聯繫,安排 CEO 與有經驗的創業家聚會,瞭解新創公司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在這段期間認識了很多公司得到不同輪融資的企業家,還有不少”連續創業者“(創立好幾次公司都被大公司收購),也有拿到世界各地國家贊助的新創公司到矽谷交流,以及數不清的創投基金,大家都在矽谷”淘金“,希望投資到下一個獨角獸。大家都努力的在挖掘問題,並企圖提供可行的 business models 來解決痛點,有好的想法和執行力,資金就群聚過來,只要你敢想敢做,全世界龐大的資金與人才就在那裏等著你,真的是讓人眼界大開。MBA的課程到了尾聲,我也必須在,留在新創公司,加入創投基金,與回到原本熟悉的產業做出選擇,在機緣之下,我選擇了自行創業重新出發。
Brian: 你為什麼決定做珍珠奶茶? 珍奶市場在台灣感覺已經超級飽和,你當初評估什麼因素讓你決定開始? 創業步驟大概是什麼樣? 你們如何做到差異化? 台灣對創業有什麼補助或是資源?
Vanyssa:【誤打誤撞一路走來】
當初我和MBA同學以及一個上市公司的小老闆,還有一個美國咖啡連鎖店的老闆想要一起進軍美國的珍珠奶茶市場,因為我們臺灣人的文化與背景,使我們很容易取得這個產業鏈,新產品,與物料的 knowhow,對美國人來説,珍奶的做法比咖啡難太多了,客群一開始也大多是華人,所以美國比較有名氣,規模比較大的珍奶店,都是華人開的,我明顯的感受到,原來珍珠奶茶產業對於西方人來説是有entry barriers 的,這個合作的團隊或許會有機會成功。我們在美國的期間,剛好美國人對於珍珠奶茶的接受度又明顯的持續提升,校園附近又沒有很好的珍珠奶茶店,所以還沒畢業之前,初始團隊就開始做了很多的評估與調查。
事情一開始的時候都是很難的,沒技術,沒客群,沒資金,沒人力,沒地點,沒產品,沒經驗,沒品牌,這當中有些事情進行的很順利,有些則一直延宕,無法成型,大家意見不會完全一樣,事業的進展像是鬼打墻。我們就邊做邊修改,往能進行的方向進行。一直到最後,我們已經有能力可以自己創立品牌並串起產業鏈開發新產品之後,在美國還是遲遲找不到合適的落脚地點,我們就決定先把店開在臺北。但是臺灣的手搖飲料店實在是太多太競爭了,一開始的確很辛苦,但是市場永遠沒有飽和,只有重分配。天下哪有那種不競爭的利潤呢?既然決定要做,努力去做就是了,其他就交給老天爺吧!就這樣 PinCha 品茶 很順利的生存到了今天。
【瞄準客群推動第三波茶飲革命】
在美國的時候我們看到咖啡產業經歷了” The Third Wave of Coffee” ,從過去到現在,人們喝咖啡是越來越講究,現在更是重視咖啡豆的產區品種,以及咖啡的做法,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例如 Blue Bottle Coffee 的成功,以及星巴克開始推廣店中店 Starbucks Reserve 都是這個趨勢的例子。PinCha 認爲茶飲應該也會有類似的趨勢和進展:最早只求方便有得喝,可以解渴,之後慢慢進展到著重包裝行銷,第三波的革命除了包含便利性與話題性之外,還會注重原料的產地品種的透明度以及做法,更高品質的”產品“將會是重點。
喝茶是東方人血液中的天性,但是我們知道喝的茶是從哪裏來的嗎?茶的發酵程度有多高?茶有烘焙過的焙火味嗎?青茶和烏龍茶有什麽不一樣?珍珠奶茶的發源地是臺灣,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由臺灣開始帶動起茶飲界的第三波革命?由我們來找世界各地的好茶,融入傳統珍珠奶茶的做法,但是減少加工,去掉不合格的色素,把高品質的茶飲帶給更多的人。PinCha 很受到上班族下午茶團購的歡迎,例如我們的錫蘭盧哈娜鮮奶茶,選用斯里蘭卡盧哈娜產區,手採第二葉到第四葉的全葉茶,是經過斯里蘭卡政府獅子標誌的認證,會產生”冷後渾“的好茶,再配上常常賣到缺貨的手工珍珠,許多客戶一試成主顧。PinCha 的臺灣茶,都是選用自 5 星茶厰(在臺灣 321 家製茶廠中,評選出衛生安全達最高標準的 5 星級只有 26 家,約佔全部茶厰的8%而已),不僅製茶的風味手藝出色,茶厰的衛生安全也都是高品質的等級。
【創業就是要善用所有能動用的資源】
創業除了要有 Minimum Viable Product 和出色的團隊以外,一開始最需要的就是各式各樣的補助與便宜的貸款,來持續推動事情前進。這些資源都可以分 2 個方向去找:全國型的,以及公司設立地點型的。全國型的常常是針對國家要推廣的產業來補助,例如醫療或是科技,珍珠奶茶算是餐飲服務業,所以我們是利用市政府(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資源,有分成產業融資與產業獎勵補助,害怕不知道如何寫申請專案嗎?不用擔心,政府還會派顧問免費指導創業家怎麽寫專案哦!
另外,在創業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困難,我也曾經在市政府的創業輔導中心,聼到一組年輕創業家,鋪貨到香港的 1000 個通路賣,遇到一些合作的問題,與資深的創業家以及企業顧問,進行經驗的承傳並討論有什麽可行的解決方案。另外,台北也有創業小聚,還有 AAMA 台北搖籃計劃,同業公會的課程等等,這些資源都是可以利用來壯大創業家能力經驗人脈的活動,可以多思考多討論,並踏實的執行,慢慢就會走出一條路。如果大家有需要這些資訊的話,都可以直接用 Facebook 跟我聯絡 (Brian 補充, 可能在文章留言詢問)。
Brian: 你希望品茶達到什麼目標?你個人在這過程中有什麼目標?
Vanyssa:【目標的設立】
過去常常會為自己的人生設立目標,創業之後,發現很多東西跟原本想的都不一樣,要可以協調團隊持續走下去。尤其創業初期,就是要想盡方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市場上存活下去,所以要靈活。接下來得到市場的認同之後,要開始把制度和標準流程固定下來,持續累積客群與口碑,形成品牌特色。我希望可以讓 PinCha品茶 持續壯大,照顧到不同 stakeholders 的利益。
Brian: 你有什麼推薦的人事物? 或是特別給予讀者的優惠嗎?
Vanyssa:
很高興可以在半路出家工程師在矽谷的粉專與大家結緣,許多我們的茶葉以及手工珍珠資訊都可以在 PinCha 官網找到。在這裏,我們團隊決定要給粉絲團的朋友特別的優惠: 只要在 ”PinCha 品茶“ FB 打卡 check in,内文並寫上“矽谷工程師來 PinCha”,我們就會贈送一次 9 折的優惠!(無論是自己來買一杯,還是辦公室下午茶團購都可以使用哦!)
-------------------------------------------------------------
你有什麼問題想要詢問 Vanyssa 嗎? 歡迎留言詢問。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9/vanyssa-mba-fintech.html
咖啡豆烘焙程度英文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咖啡☕️,和大家分享!
柏源,以前是俐媽的學生,也是板哥,在捷運小碧潭站開咖啡店已經兩年了,頗受好評,也小有名氣👍🏼。
之前看到俐媽post「俐媽英文教室咖啡篇 」,柏源便帶著他自己烹調的作品,來請俐媽品嚐。
喝一口下去,濃香四溢,甚是享受!
俐媽更藉機幫我的學生們討福利,而柏源也爽快答應😃😃👏🏻👏🏻!
以下是柏源辦的活動,給老師的粉絲們小小的福利:
如果對本次貼文按讚,並對 @house_coffeetw (https://instagram.com/house_coffeetw…),按下追蹤,即可以於3/16~31前,憑出示這篇貼文,來店外帶美式或拿鐵~買一送一呦😁
不喝咖啡的寶貝,柏源會每日限定一款飲料,同享優惠!
是不是很棒!?
柏源實在太大方了!
更棒的是⋯⋯
柏源還貢獻了新的一篇咖啡大餐! —————————————————
😊 柏源+俐媽英文教室:咖啡篇
* barista (n.) 咖啡師=吧檯手
* Crema:Espresso咖啡表面所浮起的一層乳狀物質
* Coffee Zone 咖啡帶
☕️ 咖啡器具:
* grinder(n.) 磨豆機
* swan neck kettle (n.) 咖啡細口手沖壺
* french press (n.) 法式濾壓壺
* moka pot (n.) 摩卡壺
* thick paper filter (n.) 濾紙
* siphon/syphon (n.) 虹吸式咖啡壺
☕️ 咖啡種類
* espresso (n.) 義式濃縮
* pour over coffee (n.) 手沖咖啡
* drip bag coffee (n.) 掛耳式咖啡
* cold drip coffee (n.) 冰滴咖啡
* cold brew coffee (n.) 冰釀咖啡
* instant coffee (n.) 即溶咖啡
☕️ 義式咖啡
* blend coffee (n.) 配方咖啡豆
☕️ Espresso份量專用語
* single 單一份量
* double 雙倍份量
* triple 三倍份量
☕️ 莊園級精品咖啡
* single origin (n.) 單品咖啡
☕️ 咖啡品種
* arabica (n.) 阿拉比卡
* robusta (n.) 羅布斯塔
☕️ 咖啡果實處理方法:
* Dry/Natural/Unwashed Process 日曬
* Honey Process/Miel Process 蜜處理(半日曬)
* Wet/Washed Process 水洗
* Semi-washed 半水洗處理法
☕️ 豆子烘焙程度:
* light Roast 淺焙
* medium Roast 中焙
* deep Roast 重焙
* dark Roast 深焙
☕️ 冲煮後風味呈現:
* smooth (n.) 平順
* depth (n.) 深度
* body (n.) 醇度
* acidity (n.) 酸度
* bitter (n.) 苦味
* sweet (n.) 甘度
—————————————————
謝謝柏源的大方分享!
你的咖啡有溫度、有用心❤️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咖啡篇
#房子咖啡館 #housecafe
#謝謝柏源
#大家有空多捧場
#順便拜訪小碧潭
#我們會不會在房子咖啡館驚喜偶遇
#美好的一天
咖啡豆烘焙程度英文 在 香馥咖啡豆專賣店 SAN Coffee Roaster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衣索比亞日曬☀咖啡豆〕已經是我們門市最熱賣的商品了,衣索比亞咖啡豆的獨特風味,讓人一喝就驚豔😋。
終於有時間好好介紹一下這支新豆子,👉#衣索比亞_罕貝拉莊園單一農場_聖獅_日曬G1 它在美國的2018超凡咖啡競賽(Extraordinary Coffee Competition ECC),五項獎項得獎,包含最高榮譽的Best In Show獎項🏆。
風味上,研磨時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莓果🍓、桃子🍑的香氣。咖啡入口舌尖就可以感受到莓果🍓微酸甜的口感,鼻腔會透出柑橘🍊、鳳梨🍍、藍莓、花香🌸的香氣,柔順滑口,一下子整杯就咕嚕咕嚕喝完了~
👉另外 #衣索比亞古吉_紫風鈴日曬G1 今天也有烘焙出爐唷!所剩不多的紫風鈴今天為倒數第二鍋,喜歡紫風鈴花香味的不要錯過囉!
#香馥每日烘焙
🔥2/18烘焙:
✨★new★衣索比亞 罕貝拉莊園單一農場 聖獅 日曬G1◇中淺焙◇
✨衣索比亞 古吉 紫風鈴/塔莎亞 日曬G1 特別版2100m◇中淺焙◇
✨特級義大利◇中深焙◇
✨特級冰咖啡◇深焙◇
✨綜合、巴西、義大利、曼特寧G1
🔥2/16烘焙:
✨★New★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 莉可處理廠 日曬G1 紅櫻桃計劃◇中淺焙◇
✨耶加雪菲 魔女 荷芙莎處理廠 水洗G1◇中焙◇
✨鼎上黃金曼特寧◇中深焙◇
-----------
Sanfull Coffee╳香馥咖啡
-----------
※門市電話:034221246
※LINE ID:@sanfull
※門市地址:桃園市中壢區中豐路168號(興國市場旁50m)
※蝦皮賣場→https://goo.gl/LQfdJ1
※PChome→https://goo.gl/ztX3ht
※Yahoo拍賣→https://goo.gl/vDsCxH
售價:400元/半磅〔中淺焙〕-售完
〔強豆來襲〕 橫掃全美的經典強豆回歸
♔ 2018美國美食界奧斯卡 Good Food Award,27席決賽名額拿下11席,最後15席得獎名單,奪得6席。
♔ 知識份子(Inteligentisia),2018超凡咖啡競賽(Extraordinary Coffee Competition ECC),五項獎項得獎,包含最高榮譽的Best In Show獎項
======
品 名: #衣索比亞罕貝拉莊園單一農場單層慢速乾燥_聖獅_日曬_273批次
英文品名:Ethiopia Natural Guji Hambela G1 Benti Nenqua SFP SLD Natural Lot273
國 家:Ethiopia
產 區:古吉 (Guji Zone)罕貝拉 (Hambela Woreda)聖獅村
生 產 者:罕貝拉 (Hambela)處理廠
品 種:伊索比亞古優原生種 (Heirloom)
海 拔:2150m
等 級:G1
處 理 法:非洲式棚架單層慢速日曬乾燥處理法
風味特色:乾香是香甜的莓果軟糖、葡萄、桃子、百香果及芒果。啜吸時同樣以莓果、葡萄、桃子為主調,伴隨橙皮、佛手柑與紫羅蘭花香,口感綿密厚實,彷彿品飲水果酒般令人陶醉。
獲獎紀錄:
烘 焙 度:●●○○○
介 紹:Benti Nenqua這個名子來自於這個區自古以來的住民歐若默族(*Oromo People,請見下註)的母語 – 歐若默語(Oromo Language),其意為Virgin Lion,試譯為「聖獅」,現在是這區域一個村落(Kebele)之名,原古時候,這片肥沃的土壤被茂密的森林覆蓋著,而這片森林正是獅子的棲息地,因此得名。本批次以此為名,小編在杯測的時候,除了享受杯中風韻,遙想其來源,千古來的時光流變,以及衣索比亞複雜多變的民族情勢,對照近日衣索比亞動盪的局勢,真有滄海桑田之感,回味無窮也不勝唏噓。
本支產品來自罕貝拉(Hambela)莊園,莊園的主人Aman受西方教育,有過完整的西方企業歷練,更驚人的是回到衣索比亞之後,在創立自己的咖啡生產企業之前,擔任了ECX的營運長(Chief Operation Officer),基於在官方機構的中立原則,在任職期間無法介入生產或商業面,在卸下職務之後終於可以一展抱負。其在伊索比一共選定了兩個位址,一個就是我們已經熱銷完畢的【歌迪貝(Gedeb) 單一農場 單層慢速乾燥 118批次】的歌迪貝,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罕貝拉莊園。
罕貝拉莊園位於古吉(Guji)區,古吉區的崛起可以說是衣索比亞近年幾個重要發展的趨勢之一,夏奇索(Shakisso)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例子,不過罕貝拉莊園的運作模式,又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完全是另外一個層次。就我們實際走訪的經驗,古吉區的崛起可以說是有其先天上的條件,但是探訪這個產區的旅程也更加艱難。
此次前往古吉區之前,我們已經在衣索比亞胡搞蠻纏了一陣子了,除了體力已經耗損,還染上了感冒當天並發著高燒。說是發燒,其實也是憑感覺,因為根本沒有溫度計可以量。由於知道回程還要經過耶珈雪啡,而且自認病情已在好轉,小編做了一個更錯誤的決定,把大部分的行李都拋在耶珈雪啡的朋友家裡,輕裝就出發了,小小的行李還用去過多的空間塞滿了相機、鏡頭跟腳架想說來去曝個赤道星軌,最重要的保暖衣物大多留在耶珈雪啡,簡直腦袋有洞。這趟旅程,我們已經搞來了一個衣索比亞的sim卡,平時上上網瀏覽FB看看最近又有甚麼客訴案件抱怨文,網速都還堪用,沒想到進了古吉區訊號都是零格,想發個訊息都不行,完全失聯。還好真是老天保佑,有活著回來發這篇廢文,讓大家可以分享這段白癡的旅程。
要前往罕貝拉莊園,必須先穿過幾乎整個耶珈雪啡產區,由耶珈雪啡鎮往南開,經過通往科洽雷(Kochere)或雪冽圖(Chelelektu)的叉路口,選擇左邊的路徑往東南繼續前進,在抵達歌迪貝鎮(Gedeb)前就要左轉往東準備踏上古吉,在這個左轉的路口幾乎就已經離耶珈雪啡鎮一個小時有餘的路程。東行之後不多時,我們即會離開蓋迪歐(Gedio Zone, SNNPR Region),進入古吉(Guji Zone, Oromia Region)。在這條路上空氣涼爽,煙霧裊裊,海拔甚高,我們也拍回了幾張穿梭雲霧中的照片一起身歷其境。小編或許是發燒加成的關係,沒一會就陷入半夢半醒的境界(不過回程還是又再度昏睡),幾次醒來GPS量測海拔,都是在3,000以上,有幾度走在陵線的道路上準備穿入山區,景色如夢似幻之外更不得不說壯闊。
經過幾番顛簸,終於抵達罕貝拉莊園,海拔高達2,150公尺,一路行經不少原始森林,還有大片土地未見開發,即便是在莊園內新開發的農地,也非常大程度的保留了原始的森林,與環境取得自然的平衡。
只採收、選用完全成熟的鮮紅櫻桃已經是最基本的(容我們提醒各位,這在以小農系統為主的衣索比亞是非常難實現的,一般都還是只能依賴棚架上的手挑作業)。這裡的日曬處理,採用最嚴格的精緻作業,所以棚架上的櫻桃,都只鋪了一層的厚度,乾燥日程嚴格的控制在18天左右,我們為他取了個簡單的名子 (SLD – Single Layer Drying/Slow Drying)。單一層的堆疊提供咖啡櫻桃最完美的對流與乾燥環境,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卻是最占空間也對產能最不利的生產方式。適當的慢速乾燥能讓咖啡櫻桃在乾燥過程適當的發展出最佳的水活性,不僅風味發展佳,也讓生豆在產季循環的儲存可以維持得更久,但是,again,這樣的方式延長了每一批次生產所需要的時間,採用這樣的乾燥工藝,不僅靠天吃飯需要氣候配合,也要生產者願意投入。Aman對咖啡品質的堅持,不僅我們為之動心,連歐美第三波業者例如知識分子(Intelligentsia)、Klach、Barrington等也是每年必定會選用的豆款,2016年3月,Barrington就是以Hambela的水洗豆款,拿到Coffee Review 96分的絕佳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