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個認識多年的藏傳佛教的朋友聊天,談到了很多藏傳佛教朗朗上口說自己所作一切都要一利益眾生的動機為前提。
學過藏傳的人都聽過,動機對了,才會有功德。而且每天唸經禪修的時候,都要唸菩提心文發願自己要做的修行都是為了眾生。
我遠在二十多年前的時候,隱約的覺得這個做法是有問題的。十多年前的時候,我開始明白它的問題,之後還把這部份寫在了我們的書《極端自我就是王》。
如果你心中不斷的想你要渡一切眾生,這種那麼籠統的詞彙,在你的腦袋內,是不會幫你增加救度眾生的慈悲動力,因為他們變成了一個含糊的概念 —— 眾生。
你要去幫人的時候,更能推動你的因素,是個別化。
當你看到全國有多少個孩子是營養不良,這是一組數據。
當你看到陳小明營養不良,或你的女兒回來告訴你她的同學小芬營養不良而暈倒在課室,你的惻隱之心就會動了。
如果你是佛教徒,你不相信我的話,你嘗試閉眼想一想你眼前有上萬個肚子餓的小孩,然後對比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小明或小芬或任何一個小孩,肚子餓到奄奄一息,你就可以知道哪一個會讓你更有衝動。
這個不只是我的看法,就連已故的德里沙修女,她也講過『If I look at the mass, I will never act. If I look at the one, I will.』如果她看到的是群眾,她不會採取行動,如果她看到一個,她就動了。
所以一些聰明的慈善機構,如果打廣告時,是不會只是告訴你數據,因為數據沒有臉。他們會標明某一個需要幫忙的人的故事,用這故事來打動你們的心,然後才再要求善款。
我當年幫反稀土組織設計廣告時,也是一樣,不能夠只是丟數據,而是要拿出實名實樣得血癌的小孩,然後借用一個對比效應,閱讀廣告的人才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
那廣告登了三天,每天一則不同內容照片。三天後,善款就一直進來,直到一個月後還有人捐款,那廣告帶來超過六位數字的善款。
所以,當一個佛教徒不斷的禪修時,一味的冥想自己要救度天下蒼生,會有甚麼後果呢?
其實,這做法不會對你去行善有幫助,這只是禪修的時候,你自己催眠自己是個救世主的情緒,簡單講法就是 —— 精神自慰。
自己想,自己爽。
這種做法,不是沒有益處,它的益處是讓你其實更抽離,你把那位打壓你的老闆,不聽話的下屬,常跟你罵架的老婆,也都歸類為『眾生』,而且還是你要救度的眾生,你其實會比較看得開。對修煉靜坐來講,是有好處的。
今天我那位老修的朋友,他分享了他聽到一個藏傳師父回答做幻輪拳法時(一種動態瑜伽)需不需要一直想像自己是本尊菩薩,他給了一個很妙的比喻:你進到了一個房間後,你就知道自己是在房間內,不需要一直都提醒自己自己是在房間內。
我就引用同樣的比喻跟廣大藏傳佛教徒(甚至所有佛教徒)分享,你一日下來的修行不斷提醒自己是為了廣大眾生的利益,或不斷的發菩提心提醒自己,不就有一點像進了房間後,還不斷提醒自己嗎?
如果還沒進房的話,請問不斷提醒自己在房間內或要進房,有用嗎?
沒有。
你要進房的話,做了決定,然後就走進去。
要走進房的過程中,也不需要一直提醒自己要進房。
不斷提醒的話,變成甚麼心態?
因為宗教界最喜歡玩這種形式上的東西和儀式,所以我在宗教界是看到虛偽的人多,正心誠意面對自己的人反而是少的,尤其是那些口頭上常掛著度眾生慈悲心的人,我覺得有80%是假的。
就好像一個真正幽默的人,是不需要提醒自己自己是個幽默的人,而且最不幽默的人,是那些提醒你他很幽默的,他的笑話是讓你臉部和情緒僵硬掉的。
你如果不幽默的話,要讓自己繼續不幽默,就是每天如同佛教徒唸那些發菩提心文:『為了讓大家快樂,願我對眾人幽默』
我敢擔保你身邊的眾生的臉部和情緒會越來越僵硬。
不少的宗教信徒,包括佛教的,在維護自己的信仰時,是可以講出很多違背良知和邏輯的話。
這不只是因為是自己的信仰,所以會合理化自己的信仰,而是平日不斷騙自己是要度眾生,騙自己所有世間紅塵都是過眼雲煙,都是空的。平日對自己都騙慣了,宗教發生狀況時,把平日騙自己的功夫,就可以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佛教徒很多的行善,不是不好,唯宗教所灌輸你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請問你行善是為了善報嗎?你不作惡事因為怕報應嗎?
你要真心誠意的反問自己:如果這個世界上完全沒有因果報應,我還要不要去幫這個沒飯吃的人?這筆錢我偷了,警察也不能捉我,也沒有因果報應,我還偷不偷?
如果你是因果報應的信徒,你行善,有一半的機率是你真的是一個好人,另一般的機率,你只是怕因果。
但,如果你是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但你還選擇做善事,不作惡,我比較相信這個才是真正的好人。
口中講要幫人講到最多、最大聲的,我反而會對這些人有保留。
難怪幾年前一個科學初步測試,對不同群體的人檢測他們的自私度。其中一個群體就是藏傳佛教的出家人,常年每日靜坐中發慈悲願要救度一切眾生,要自己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刻都把眾生利益放在自己前面的僧人,被檢測出比基督徒、比無神論者更自私。
他們被問及一個問題:如果你有絕症,你吃了這個藥可以延長6個月命,但藥只有一顆,如果你給另外一個有同樣絕症的人,他能夠延長5年,你會決定這個藥給誰?
實驗者得到的答案,是讓他們大跌眼鏡。
但,我一點都不驚訝,因為我在這圈子浸淫了很多年。
我還有辦法告訴你他們腦內是如何合理化這個選擇:
『因為我是為了眾生,所以我要好好運用這顆藥給我額外6個月的命,去安排所有我要為了眾生的事情。那個人他不是為了眾生的,我當然也能給他,但他往後5年的生命也不一定為善,我最多唸多點經迴向給他......』
騙自己騙到自己相信了自己是為了天下眾生,騙到自己相信了自己是『我為人人』,會很容易用這個藉口來重新詮釋自己的自私行為。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唸經 有用嗎 在 七仙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日學習
唸經给誰聽?
作者:七仙羽
給自己聽,不是給佛聽!唸經的目的,是不斷的提醒自己修正錯誤丶不再造業丶修心養性....如果只是交功課似的唸,不是真誠用心的唸,得益很小。
唸經有用嗎?
有用!念經丶 念佛都是為了靜心及 淨心 。心靜 丶心淨就會開悟。
因為心性變丶行為就變,不再造新業,提醒自己種善因,自然得善果。
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六祖說,口唸心行,是明白了經的意思,最終落實到自己生活上。
所有經典强調「萬法唯心」,真誠的唸丶一心不亂的唸。
祝您學佛精進丶福慧雙修丶身體健康丶長命百歲丶吉祥圓滿,南無阿彌陀佛!
#佛學知識
#唸經唸給誰聽
唸經 有用嗎 在 李民傑(奸的好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此書,雖然是短短的小冊子。
讀完之後,是會打破一般人對華人嚴父教養的刻板印象的。
作者劉鴻典是槐軒門劉沅的大弟子。
槐軒門是清朝儒家的一個派別。
當時唐門劉門太谷學派雖然不是官學,但是他們的說法更符合儒家的教學系統。
此小冊子有批評一個案例(以下內容不是原文,我是取其大意發揮):
那時候的鄉間老師,教小孩子時,看到學生不會背誦,就會打就會罰,採用逼的手法,逼到孩子變成「背誦大王」。
還有,逼孩子讀書,最好讀到三更半夜,這樣就叫做勤勞用心。
(呵呵,孩子回家後如果真的讀到三更半夜,父母不會覺得異常嗎?小孩子不是很重視玩樂嗎?為什么這些鄉間老師訓練到這個孩子變成了異常勤勞的小孩呢?你要這個異常的現象嗎?)
然而,那時候的鄉間父母反而認為這是一個用心有料的好老師,所以才教會一個如此用心勤勞的好孩子。
但是變成一字不漏的背誦大王有用嗎?他們是玩索而有的嗎?
槐軒門的劉鴻典,他就批評這些人說(非原文,取其大意):「這樣不是走教育的正路,這是教不好孩子的,做老師的給小孩他們這么多精神折磨,做老師的不是在抹殺掉孩子的機靈嗎?」
留意一下:儒家很重視「生機」和「機靈」的!
劉大師用了庸醫殺人來做比喻。劉大師還認為這種教育趨勢和現象對孩子的未來有很不好的影響!
說句實話,從劉門的這本小冊子看,如果配搭一下《紅樓夢》在學堂打架案來對照一下,或者看看錢穆的自傳對照一下當時的社會風氣,你會發現那時鄉間老師都用這種打罵教育的「行銷手段」來包裝自己的愛學生的形象,只不過鄉間的父母都收落認同罷了。
記得 ,這根本不是正宗儒們的教學方法,槐軒門的劉大師都很清楚呼籲了(唐門也是如此呼籲的),這種現象教出來的學生是不好的,會衍生很多問題的。
讀這本書,還發現,那時鄉間老師,不是走教孩子明白路線和機靈路線的,而是走為了取悅父母,教孩子變成「背誦經典大王」的路線的。
所以教師會想辦法讓這些小孩背了一本又一本,這些小孩子被逼訓練到思想變得閉塞,又沒有了貫通明白,這實在是這些教師行走江湖最缺德的行為。
現代場景的感概:當年我做批發幼兒園教課書時,有一家幼兒園是很出名的,這家幼兒園能夠讓五歲的小孩子默背一本英文故事書。
這不是走相同的策略來取悅父母嗎?
(會背一本乃至一百本英文故事書真的那么重要嗎?)
槐軒門的劉大師,就看到這種教育的弊病而寫了這本小冊子。
另一個現代場景的感概,現在出來行走江湖的講師,有時候我也很懷疑他們的照本宣科,他們閉塞的內容,更甚的是有些內容他們根本沒有過濾的,就像唸經一樣,背誦而過,他真的有消化這些內容嗎?
他真的有考慮過這種「唸經」,能教會大家面對真實世界的事故嗎?
#不要什么都罵孔夫子
#閉塞的腦袋不是儒門訓練的
#儒家要生機與靈機的生命力思考力
#多看回清朝時代正宗儒家的說法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