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響力閱讀] 樊登給過度努力父母的教養課
#看似叛逆的孩子背後必然是無助
#培養孩子父母可以具備成長性思維看待孩子問題
#樊登讀書會 #避免關係倒錯 #化解養育焦慮
「我有沒有提醒過你?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
「你再不乖乖聽話,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我不是叫你好好讀書,我有叫你做其他事情嗎?」
「我不管你了,你自己想辦法。」
小時候,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類似的話,或者是你曾經跟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嗎?
父母對孩子所說的話、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動,都對孩子影響深遠,最終會影響他的一生。
那麼身為父母,你有意識到,這些舉動是孩子跟你不親近,不敢勇於依賴你的原因嗎?
你有聽過『樊登讀書會』嗎?
影響四千萬人的領讀人樊登,
樊登經商、談教養、談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他的書中更舉出各種教養問題、舉凡孩子叛逆、錯過育兒關鍵期、擔心孩子付出一輩子的代價、孩子不理會父母、父母教養不聽、學校作業太多、家長師長管教不動怎麼辦等問題。
樊登帶著各教養書籍的精華、直率回應問題的思維,帶領父母突破教養盲點,提出 #沒有人會自帶價值感 爸媽是孩子成長最佳的學習夥伴!
透過 #破解叛逆 孩子背後的心聲、理解常感犯錯父母內心的苦楚,害怕孩子變得暴躁易怒粗暴,更害怕孩子退縮無學習動力等問題。透過故事、舉例、引言、舉各項閱讀心得,透過閱讀分享,人生抉擇的建議、接受教養困境的常態、以知識性的分享,釐清親子關係和我們面對世界的關係,解析養育是複雜的體系,並支撐父母在徬徨的十字路口上,給予信心,進而 #教導內心充滿力量的孩子。
寫給過度擔憂、過度焦慮、過度努力的父母們──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犯下的每一個錯誤,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都應該被視為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協助父母理性思考、針對問題,並提供建議企盼問題迎刃而解!若你也感到興趣,歡迎參考留言處一唷~~
#高寶出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困境與抉擇心得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女人要活出自己,先想好這三件事﹞
我寫了3年的中年專欄,發現以女性讀者居多,她們最愛看的主題是「活出自己」。都已經活了半個世紀,還糾結於「活出自己」,證明這既是女人一生的追尋,也是一生最大的難題。所以4月1日(三)晚上9點直播,我打算來談女人究竟要怎麼才能活出自己,至少要先想好一件事:
你的人生要怎麼過﹖
而前提是至少要先想清楚以下三個關鍵因素,它們會影響女人一生至鉅:
1. 工作
2. 結婚
3. 孩子
決定怎麼過人生,先想出這三件事的答案:要找什麼工作;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孩子。不論哪件事出了狀況,人生都要改寫;最可怕的是,同時三件事搞砸,就會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地獄,一時半刻很難有解。
日前我訪問到一位馬來西亞母親,她原來在家鄉教書,因為丈夫外遇離婚,兩人為了搶奪女兒的監護權,她二話不說,把工作辭了,連夜逃到吉隆坡。人生地不熟,費了不少力氣才找到一家分公司,員工只有經理一人,再來就是她了。
工作是簡單的行政與跑腿雜事,難的是經理無法承受業績壓力,把所有情緒發洩在她的身上。忍了2年,身心都出現問題,不得不離職。由於女兒還小,無人接送,加上她擔心治安不佳,很 想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卻始終找不到。現在她失業在家,一籌莫展,突發奇想要學股票投資,不必去上班。
聽完她的故事,直教我冒冷汗,想起2016年台灣出版過一本日文翻譯書「最貧困女子」,由日本記者採訪寫成。那些年台灣把青年低薪22K罵翻了,可是沒想到日本單身女性中,每3人有1人年薪不到34萬台幣,月薪落在2萬多元;而且最令人擔心的是另一群女性:單親媽媽。旅居日本的作家的推荐序標題是—
「不論是妳還是我,都可能在一瞬間跌入(貧困)地獄的深淵。」
後來我寫了一篇讀後心得,在風傳媒刊出後,居然有122萬人點閱,逾10萬人按讚與分享,這讓我明白,台灣上班族也有不少人在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此時此刻疫情肆虐,有些人工作岌岌可危,應該很能感同身受吧!
這位馬來西亞女性先是遇見離婚的問題,再來是孩子的問題,現在又多了工作的問題,三個問題紛沓而來,我可以想像她有多麼難以脫身。所以這次直播,我要誠懇地告訴所有女性,務必做好人生選擇,否則會像骨牌一樣,後面的人生一概應聲而倒,再難有任何夢想或追尋。
當然,這個問題不惟女性才會遇到。幾年前我參加姪子台大機械系的畢業典禮,有一位男教授給學生的祝勉之詞,大出我意料之外,他居然要即將鵬程萬里的學生將來一定要慎選伴侶,他說這會決定一生幸福的關鍵,甚至會影響到前途的成敗。我想,當時在座把這番話聽進耳裡的,應該是學生的家長吧!
老實說,遇到的是不是良人,還真是要靠一點運氣。在談戀愛的當下,甜甜蜜蜜的,誰會知道眼前這個愛你入骨的人會外遇呢﹖再來,孩子是不是健康或聽話,也是另一個賭注。日前我上課時,有位42歲母親趨前來請教,她為了女兒得癌症,辭掉外商的高薪工作,現在要復出求職,卻遇到年紀大的困擾。當年她在懷孕時,哪裡知道健康的孩子會在8歲時生重病﹖
所以人生無常,至少要讓職場不要對自己無情;而且看起來;唯一能夠掌握在手裡的一張牌,只剩下工作。如果連工作都不用腦子去經營,讓它做得好﹑做得久,無疑是把自己的人生推向危險的邊緣。
在直播裡,我會跟你分析,有兩個因素在影響女性的職場生涯:
1. 30歲前:選擇職務
2. 30歲後:中斷職涯
首先,我會從女性為何薪水比男性低談起,很多人都說是同工不同酬所致,這個現象的確存在,比如前年英國BBC女主播Karen Martin,拒絕BBC給她升職,原因是一起接下這職位的男性同事,年薪將會比她多出 12,000 英鎊(約新台幣 478,590 元)。根據 Martin 的說法,BBC還說,這薪水對Martin來說,已經相當優渥。
但是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Claudia Goldin的看法,跟我不謀而合。她花了很多年研究同工不同酬這個議題,職場上的確是存在這個不平等,但是真正長期拉開兩性薪資的差距,主要還是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所造成。
事實上,美國的總體數據也是這麼顯示,女性平均薪資是男性的81%,而這薪酬差別,卻是隨著年紀不斷在擴大中。剛畢業的大學生,女性是男性的92%;過了40歲,降到73%。商學所畢業生的差異更是驚人,剛畢業時,女性約為男性的92%,10年後則降至57%。
那麼就要回過頭來看,究竟什麼在影響女性投入工作的時間占比呢﹖主要是對工作的企圖心。
104曾做過調查發現,男性對工作最重視的是實質的回報,比如升遷與加薪;女性卻是精神的回報,比如能不能幫助別人等。所以男性會選擇有利於升遷與加薪的職務,像是工程師或業務員;女性則會做後勤支援,如行政或助理等工作。而男性為了競爭,花很多時間投入工作;女性卻為了照顧家庭,減少在工作的投入。
當女性的薪水無法提高,一旦生了孩子,或家人需要照顧,她們第一個被叫回家裡,因為跟請保母或外傭差不多。這就是我說的,30歲前選錯職務,30歲後中斷職涯,它們才是造成女性薪水較低的緣故,並非完全是同工不同酬導致。
如果妳還在茫然﹑迷惘,不知道該怎麼做人生抉擇,歡迎4/1(三)晚上9點準時收看我的直播,妳就會有一種想通了的痛快感!
-----
想更上一層樓嗎?想擺脫受薪階級的困境嗎?想為自己加薪至少50%以上嗎?
現在,洪老師把理論加上實務,整理出一套獨步台灣的系統方法論,開了一堂課:「教你強大,Be A Star」,教你拆解做斜槓的三個大秘密,是你一生帶得走的能力:
▲秘密1:確定你的個人經營方向
▲秘密2:建立你的個人商業模式
▲秘密3:打造你的個人變現能力
即使你現在還不打算做斜槓,都必須及早把這三個秘密學起來,記得,人生無常!職場無情!
【教你強大 Be A Star】課程資訊:https://lihi.cc/S54pS
加入尹星Line@獲得更多有料內容與課程資訊 →🔹https://enstar.cc/Jqag6
影片免責聲明:https://enstar.cc/r6JXr
困境與抉擇心得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人要活出自己,先想好這三件事﹞
我寫了3年的中年專欄,發現以女性讀者居多,她們最愛看的主題是「活出自己」。都已經活了半個世紀,還糾結於「活出自己」,證明這既是女人一生的追尋,也是一生最大的難題。所以4月1日(三)晚上9點直播,我打算來談女人究竟要怎麼才能活出自己,也就是—
你的人生要怎麼過﹖
而前提是至少要先想清楚以下三個關鍵因素,它們會影響女人一生至鉅:
1. 工作
2. 結婚
3. 孩子
決定怎麼過人生,先想出這三件事的答案:要找什麼工作;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孩子。不論哪件事出了狀況,人生都要改寫;最可怕的是,同時三件事搞砸,就會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地獄,一時半刻很難有解。
日前我訪問到一位馬來西亞母親,她原來在家鄉教書,因為丈夫外遇離婚,兩人為了搶奪女兒的監護權,她二話不說,把工作辭了,連夜逃到吉隆坡。人生地不熟,費了不少力氣才找到一家分公司,員工只有經理一人,再來就是她了。
工作是簡單的行政與跑腿雜事,難的是經理無法承受業績壓力,把所有情緒發洩在她的身上。忍了2年,身心都出現問題,不得不離職。由於女兒還小,無人接送,加上她擔心治安不佳,很 想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卻始終找不到。現在她失業在家,一籌莫展,突發奇想要學股票投資,不必去上班。
聽完她的故事,直教我冒冷汗,想起2016年台灣出版過一本日文翻譯書「最貧困女子」,由日本記者採訪寫成。那些年台灣把青年低薪22K罵翻了,可是沒想到日本單身女性中,每3人有1人年薪不到34萬台幣,月薪落在2萬多元;而且最令人擔心的是另一群女性:單親媽媽。旅居日本的作家的推荐序標題是—
「不論是妳還是我,都可能在一瞬間跌入(貧困)地獄的深淵。」
後來我寫了一篇讀後心得,在風傳媒刊出後,居然有122萬人點閱,逾10萬人按讚與分享,這讓我明白,台灣上班族也有不少人在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此時此刻疫情肆虐,有些人工作岌岌可危,應該很能感同身受吧!
這位馬來西亞女性先是遇見離婚的問題,再來是孩子的問題,現在又多了工作的問題,三個問題紛沓而來,我可以想像她有多麼難以脫身。所以這次直播,我要誠懇地告訴所有女性,務必做好人生選擇,否則會像骨牌一樣,後面的人生一概應聲而倒,再難有任何夢想或追尋。
當然,這個問題不惟女性才會遇到。幾年前我參加姪子台大機械系的畢業典禮,有一位男教授給學生的祝勉之詞,大出我意料之外,他居然要即將鵬程萬里的學生將來一定要慎選伴侶,他說這會決定一生幸福的關鍵,甚至會影響到前途的成敗。我想,當時在座把這番話聽進耳裡的,應該是學生的家長吧!
老實說,遇到的是不是良人,還真是要靠一點運氣。在談戀愛的當下,甜甜蜜蜜的,誰會知道眼前這個愛你入骨的人會外遇呢﹖再來,孩子是不是健康或聽話,也是另一個賭注。日前我上課時,有位42歲母親趨前來請教,她為了女兒得癌症,辭掉外商的高薪工作,現在要復出求職,卻遇到年紀大的困擾。當年她在懷孕時,哪裡知道健康的孩子會在8歲時生重病﹖
所以人生無常,至少要讓職場不要對自己無情;而且看起來;唯一能夠掌握在手裡的一張牌,只剩下工作。如果連工作都不用腦子去經營,讓它做得好﹑做得久,無疑是把自己的人生推向危險的邊緣。
在直播裡,我會跟你分析,有兩個因素在影響女性的職場生涯:
1. 30歲前:選錯職務
2. 30歲後:中斷職涯
首先,我會從女性為何薪水比男性低談起,很多人都說是同工不同酬所致,這個現象的確存在,比如前年英國BBC女主播Karen Martin,拒絕BBC給她升職,原因是一起接下這職位的男性同事,年薪將會比她多出 12,000 英鎊(約新台幣 478,590 元)。根據 Martin 的說法,BBC還說,這薪水對Martin來說,已經相當優渥。
但是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Claudia Goldin的看法,跟我不謀而合。她花了很多年研究同工不同酬這個議題,職場上的確是存在這個不平等,但是真正長期拉開兩性薪資的差距,主要還是在工作上投入的時間所造成。
事實上,美國的總體數據也是這麼顯示,女性平均薪資是男性的81%,而這薪酬差別,卻是隨著年紀不斷在擴大中。剛畢業的大學生,女性是男性的92%;過了40歲,降到73%。商學所畢業生的差異更是驚人,剛畢業時,女性約為男性的92%,10年後則降至57%。
那麼就要回過頭來看,究竟什麼在影響女性投入工作的時間占比呢﹖主要是對工作的企圖心。
104曾做過調查發現,男性對工作最重視的是實質的回報,比如升遷與加薪;女性卻是精神的回報,比如能不能幫助別人等。所以男性會選擇有利於升遷與加薪的職務,像是工程師或業務員;女性則會做後勤支援,如行政或助理等工作。而男性為了競爭,花很多時間投入工作;女性卻為了照顧家庭,減少在工作的投入。
當女性的薪水無法提高,一旦生了孩子,或家人需要照顧,她們第一個被叫回家裡,因為跟請保母或外傭差不多。這就是我說的,30歲前選錯職務,30歲後中斷職涯,它們才是造成女性薪水較低的緣故,並非完全是同工不同酬導致。
如果妳還在茫然﹑迷惘,不知道該怎麼做人生抉擇,歡迎4/1(三)晚上9點準時收看我的直播,妳就會有一種想通了的痛快感!
-----
想更上一層樓嗎?想擺脫受薪階級的困境嗎?想為自己加薪至少50%以上嗎?
現在,洪老師把理論加上實務,整理出一套獨步台灣的系統方法論,開了一堂課:「教你強大,Be A Star」,教你拆解做斜槓的三個大秘密,是你一生帶得走的能力:
▲秘密1:確定你的個人經營方向
▲秘密2:建立你的個人商業模式
▲秘密3:打造你的個人變現能力
即使你現在還不打算做斜槓,都必須及早把這三個秘密學起來,記得,人生無常!職場無情!
【教你強大 Be A Star】課程資訊:https://lihi.cc/S54pS
加入尹星Line@獲得更多有料內容與課程資訊 →🔹https://enstar.cc/Jqag6
影片免責聲明:https://enstar.cc/r6JXr
困境與抉擇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假設你是一位法官,現在有一個關於「監護權」裁決的案子到你的手上;而這個「監護權」裁決的案子的雙親,他們兩個人都有各自的一些背景資料,供你做判斷跟參考。
雙親之一的「甲」,他的收入、健康狀況、工作時間都很普通,他跟孩子的關係算是正常、社交圈比較固定。
但雙親的另外一位「乙」,他的收入高於平均的水準,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的好、社交極為活躍、工作必須要常常出差,而健康方面有些小毛病。
好!那現在問題來了,甲、乙這兩個人是孩子的雙親,你會把「監護權」判給誰?
當我先問你,你覺得「誰可以擁有監護權?」的時候,對多數人的回答,可能都會回答「乙」。為什麼呢?因為「乙」的收入比較好、他跟孩子的關係也比較好。
可是問題來了,假設在剛開始的時候,我不是問你「誰比較適合擁有監護權?」;我是問你「誰比較不適合擁有監護權?」
你仔細想想,如果是第一次思考這件事,「誰比較不適合擁有監護權?」,你有很高的機率,一樣是選「乙」。
為什麼呢?因為「乙」他的社交生活太活躍了,而且工作的狀態必須常常出差,導致他沒有辦法照顧小孩;並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隱患,就是他的健康狀況有一點問題。
所以聽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理論上你對於「監護權」的裁決,應該是要基於客觀理性,去做出一個判斷。當你同意或否決「甲的理由」,也要能夠「套用在乙」的身上,而反之亦然。
但在這個例子裡面,當我先問你「監護權可以給誰?」,你回答「乙」。當我問你「監護權不可以給誰?」,你還是回答「乙」;這是不是一個很明顯的矛盾?
透過這個例子,其實再次的證明,人類是一個不理性的存在。也因為這樣的不理性,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的時候,我們常常是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們常常選擇「做」一件事情,跟選擇「不做」一件事情的理由,會是一模一樣的。
就像是你聽過的經典老故事啊!兩個做鞋子的老闆,各自到非洲去考察。
他們一個覺得「可以做鞋子」,因為非洲人都不穿鞋,市場很大;然而另外一個人卻說「不可以做鞋子」,也因為非洲人都不穿鞋,所以沒有市場。
所以當你聽這裡仔細的想想,你要把自己的人生過程什麼樣子,它裡面的複雜性的確很高。但是其中有一個東西,叫做你對於自己詮釋事情的方式跟角度,有沒有一份叫做「一致性」的覺察?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會常常的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而這方面最具體的情緒感受就是「後悔」。
無論你怎麼看待人生,無論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期許,我想最不值得的就是把自己的精神,都用在「後悔」上面。
然而要避免後悔,你就需要幫自己建立起「做決定」的思維模型,和具體的方法。否則你在面對人生的很多選項的時候,你就會讓自己陷入「父子騎驢」的故事裡。
所以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跳脫出這個困境,活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那麼我最近推出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會帶給你具體的幫助。
尤其是這其中我們談到,要過好人生當中的「四個關鍵的能力」,當中有一個關鍵的能力,就是「做決定的能力」。
其實我們的「不理性」相對的,讓我們人也是一個具有創意的存在。
然而到底要怎麼樣,在保留下自己的獨特與創意的前提底下,又能夠理性、並且符合自己生命福祉的角度,去做出最適當的決定?
就是【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能夠為你帶來的幫助。
然而無論如何,我都希望能夠透過今天這一段分享,讓你開始對於自己的思維,特別是其中的「矛盾性」,開始有一份覺察。
我常常說,我永遠沒辦法幫你解決一個你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所以呢,如果你要幫助你自己,先覺察自己的思維;尤其是那個「自相矛盾」的部分,這會為你帶來超乎想像的收穫。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困境與抉擇心得 在 藤壺之志- #深海大鳳梨書櫃「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 ... 的推薦與評價
... 至今人們還是面臨抉擇生活與夢想的困境,這個難處以後還是延續吧。」. ... 本篇為吳怡球代筆,她的代筆心得是安慰被囑咐「請好好練字」的我:「醜字人也能出頭天。 ... <看更多>
困境與抉擇心得 在 分享------困境與抉擇- 精華區ck48th331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又到了期末,想必大家都正在為這個學期的學分做殊死保衛戰,
我也不例外,不過放了那麼多天假,又不敢出去玩(聽說鐵達尼
號很好看),閒來沒事將上一期的系刊翻了翻,看到一篇彭明輝
老師寫的"困境與抉擇",心想不是和我現在的處境一樣嗎?於是
仔細的將整篇文章看完,心有所感,故藉這個機會將原文轉錄,
希望此時艱苦奮戰又徬徨失措的動機人也能和我一樣,獲得一
些啟示及鼓勵.全文如下: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
的命運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
研究所?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
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
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
掛齒.
以聯考為例: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
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甲,
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
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
的排名而有所增減.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
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
什麼好傷心?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
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
這句話:"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聯考
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再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
考研究所.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
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的再重複
一次: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這是偶發的際遇無法剝奪的),而不是
一時順逆的際遇.如果我們能看清處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
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
什麼,然後安安穩穩,勤勤懇懇的去累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
時間多半再念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立下決
心:從此不在為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整裝出
國念博士.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
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
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
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卻被
學生當做不得了的事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
實的真相.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再這"兩年"之前
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
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
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
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常人不
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
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做悲喜.可是對我來講,每當講師期間被
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二
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
,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
嗎?""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瞭解自己要的是
什麼.""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那你就先考研究
所好了.""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念的不甘
不願的.""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可是......."我完全會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
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
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庭,其實骨子
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
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三暮四".其實,
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
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
生死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的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
個方案或者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
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有明顯的
ꈠ 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
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
處.如果看得夠遠,人生常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
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
比較難考上研究所?"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或者他不
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
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
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
所也無須感到遺憾.不是嗎?"人生的路這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我高
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
考兩次.畢業後,他告訴自己: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
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
是常見的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
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
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
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累積
的成果,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
做的.功不唐捐,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好像是前年
的時候,我載往藝術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學.他再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
華電機聘回來給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乙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
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個人的智力測驗
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我就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
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
這十幾二十年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怕已遠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問過我,
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我不這樣想,兩
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
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
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就不曾仔細計算外在的得失,只安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喜
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 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精神的關懷,會持續一生
去探討.事實單單純純的只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而不在乎別
人能不能看到我的成果.有人問我,既然遲早要念博士,當年念完碩士就出國,今天是不
是可以更早升教授?我從不這樣想.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
聊,完全未脫離學生時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人生長的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
必在乎那三,五年?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
羨慕.可是,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這卻又是大部
分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臺訪問我:"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
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而是
被常人當作"困境"的境遇,我都當作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剛服完兵役時,長子
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至於低的離譜,
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
困境.一來,精神上我過的很充實,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
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一歲才要出國,而同學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
要求的有多嚴),卻不曾喪氣.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
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
己內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了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
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
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麼人生
於你也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
對未經授權就擅自轉錄彭明輝老師的文章感到十分抱歉(他應該不會怪我吧:)),
不過我希望此時埋首於書本,或對未來徬徨不知所措的動機人,都能和我一樣,獲得深遠
的啟示...最後祝大家期末考順利,過一個快樂的新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m8.ntu.edu.tw)
◆ From: u851713.SHYR.AB
> -------------------------------------------------------------------------- <
作者: Etude (Drill) 看板: ck48th331
標題: Re: 分享------困境與抉擇
時間: Sun Jan 11 02:12:31 1998
感謝湛藍轉貼的這篇文章。
可是..對於人生,我有另一套見解。
※ 引述《donaldlin (湛藍)》之銘言:
: 些啟示及鼓勵.全文如下:
: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
: 的命運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
: 研究所?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的確是莫須有的。可是一個人既然有了焦慮,那麼刻意地清除此焦慮,
也是一種莫須有的行為。
: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
: 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
: 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
: 掛齒.
生命是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人生的。
因此,生命也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人的一生。
人無需焦慮,並不是因為單一事件的無足輕重所造成。
: 以聯考為例: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
: 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甲,
: 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
: 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
當然不一定。但是....
以國內的現狀而言,我相信一定。
並且要留意:作者和我都沒有提出統計的數字。
: 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庭,其實骨子
: 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
: 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三暮四".其實,
: 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
: 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
: 生死的地步.
我依然相信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有所不同。
張曉風有言:時間是一種奇妙的加法。
: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累積
人生的得與失是不可能說清楚的。
可是它同時又清清楚楚。
: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
: 己內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了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
: 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
: 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麼人生
: 於你也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我相信能寫出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告知後者,這是很了不起的!
以許我對於本文作者所寫下的意見太苛,又太主觀,但我真的認為,
焦慮是不必要的。人可以不用煩惱。因為一切都還太早。
ps. donald呀,我全部都看完了喔 :)
這不枉費你轉貼此文了 6_6
--
我被罵了──
「你怎麼可以這麼自私呢?你有空閒的明間,卻不打電話給我!」
--Etude Dri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m8.ntu.edu.tw)
◆ From: ts165.mc.ntu.ed
> -------------------------------------------------------------------------- <
作者: dalton (遊魂) 看板: ck48th331
標題: Re: 分享------困境與抉擇
時間: Sun Jan 11 04:15:56 1998
很有意思的題目....
可惜之前看文章都一直按著空白鍵不放。
所以沒能好好讀過....
兩位的文章我都仔細拜讀過了。
其實,對我而言,
單一的事件甚或是一長串的連鎖事件,
我都不認為會造成所謂「毀滅」
或是太大的破壞性效應....
或者反之。
我認為,人相對於其所處的環境有其完整性,
然而,這往往是受到相當的限制的....
今日我所思行、所言、所行,
都受到環境絕大的影響。
這裡所指的環境,泛指一切相對於己的人、事、物。
所以呢,也許一個突發的事件會影響到人生旅程的方向,
但是事實上,究竟目標在哪裡?
人能以一己意志決定的部份又有多少呢?
如果沒有確切的目標,那又何來的誤入歧途呢?
然而,即使不能改變路的走向,人終究可以決定下一步所踏的方向。
呵呵....
有點宿命....又十分不認命....
還是回頭念有機吧!!
星期二要考....
祝各位期末考愉快!!
也祝個位在期末考後仍然能保持愉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m8.ntu.edu.tw)
◆ From: h18.s84.ts.hine
> -------------------------------------------------------------------------- <
作者: hellkite (MusicLust) 看板: ck48th331
標題: Re: 分享------困境與抉擇
時間: Sun Jan 11 16:50:31 1998
※ 引述《donaldlin (湛藍)》之銘言:
看到了Etude的回函,心中有對於文字的愧疚,故有此文。
: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
: 的命運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
: 研究所?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
: 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
: 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
: 掛齒.
我想作者的立論基礎在於「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生命是無數
單一的事件所組成,而這些單一的事件很難說不是由各種「僥倖」僥倖組成。可以
成為一個人一生際遇的分水嶺的,就是所謂的「人生的重大抉擇」。我們很難保證
這些「重大抉擇」是不是建立在「僥倖」的基礎上,但人往往在回憶時會說:「我
當年要不是怎麼怎麼,我現在就不會幹嘛幹嘛......。」求學時學的東西往往和就
業後的工作八竿子打不到,但是在「社會的適應」下,這些都可以「淡然處之」,
到了那個時候,自然當初「焦慮」的,都不焦慮了,當初看不破的,都「淡然」了
,會說「無需焦慮」的,很可能都是最在乎焦慮的,會對於「人生的困境」「無足
掛齒」的,也往往都是在現實中艱難面對,事後大放馬後砲的。若是這些人是「僥
倖」的,他們自然會對當初的夢想有所嘲謔,若這些人是「立志」的,他們就更有
理由為自己當初的「焦慮」說上幾句。
: 以聯考為例: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
: 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甲,
: 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
: 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
: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
: 的排名而有所增減.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
: 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
: 什麼好傷心?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
: 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
: 這句話:"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聯考
: 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很難否認的,人都生活在表象之中,甚至在表象之下,最現實的,在社會中的
價值判斷上,總是以文憑、執照來比高下,不管你願不願意,除非你是個不值得比
對象,不然就算你不去比,也會有人來和你比,即使你對名份、地位不屑一顧,你
還是被定位在社會的某個層級。
不錯,以學生時代的學校、科系來分辨進入社會後的工作能力和支薪任用是很
武斷的,但是卻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果在聯考中,你有建中的實力,卻在聯考的
當天患了急性腸炎,考到了板中,這在作者的定義中是隸屬於「一時的際遇」吧!
但是所決定的,是三年的求學環境,三年的人緣地緣,接著是以後一連串的「累積
」。
作者定義中的「僥倖」是微量振幅的振盪,這在人生中是很難維持的。我們不
能保證在三年後的我們是什麼樣子,更不能知道到時候我們會往那裡去,這時候的
人生,是最巨幅的變動,在這樣的振動中,我們可能被拋向了自己在當初完全無法
預估的未來,而且那不是我們所願的,在這時候,我們又被重新定位、重新劃分,
也許高高在上,也許低三下四,這時候和同期的同事、同班的同學比較起來,還能
說「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再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
: 考研究所.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
: 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的再重複
: 一次: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這是偶發的際遇無法剝奪的),而不是
: 一時順逆的際遇.如果我們能看清處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
: 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
: 什麼,然後安安穩穩,勤勤懇懇的去累積就是了.
我不知道在三十歲以後自己是什麼,也不想知道,我贊成人生是要去耕耘、去
累積,但我否認這是生命的真相。
有多少人是在一生的努力之後,得不到應得的報酬?抑或得到的根本和失去的
不成比例,我不宿命,但是「注定」是一種不得已的結果,把這種「注定」歸於自
己的「一時順逆」是很奇怪的,一時順逆固然可能在更多的努力下挽回,但是先決
條件是「更多的努力」和「努力的時間」,當你已經沒有「時間」以後,之前的決
策可能都不是東西了,更何況,這些「努力」在無法挽回以後,都只是空談而己,
累積何用?豈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相?
: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
: 時間多半再念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立下決
: 心:從此不在為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整裝出
: 國念博士.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
: 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
: 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而人生中該得與不
: 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我一直把現在的生活當作必然,也就不須淡然,會有今天的結果,那也許不是
我能控制的,也許是我所「累積」的,但那都是「無常」吧,可以把「無常」當作
「正常」,那就沒什麼「失常」的困境了,人生自然就十分地喜樂。
: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從劍橋回來時,卻被
: 學生當做不得了的事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
: 實的真相.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再這"兩年"之前
: 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
: 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
: 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
: 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常人不
: 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
: 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做悲喜.可是對我來講,每當講師期間被
: 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二
: 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
: ,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當作者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好像十分滿於他的「表象」,這也許就是他不在乎
表象的原因。人的表象只在於最後的那一面,就好像文憑只看最後一張,實驗只關
心最後結果一樣,「過程最重要」那是強者給予弱者的安慰,就好像「成績好壞不
重要、品行端方才是真」這些「不可否認的真理」也同時是「不切實際的遁詞」。
關於這篇文章我實在沒有力量把他回完,這對我說實在是一種退化,也讓我有
個反思的機會。
進了大學以後,整天都不知道在做什麼,我沒有如這篇文章作者「不喜歡打混
」的能力,但我在「世俗化」的先決條件下,還有一定的堅持,至少我忠於一些既
有原則,也樂於遵守。但是對於一些人事物的觀感,除了一些觀察外,卻很明顯地
少了些省察,這不是個好現象,但卻真的發生了。
正是假期的開始,也許也正是一些新思考的開始,1998對我來說,是有重大意
義的,那就是我邁入20歲的開始,20也許在數字的本身沒有什麼,不過至少在自我
行為的鞭策上,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共勉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m8.ntu.edu.tw)
◆ From: ccsun11.cc.nctu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