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楊牧
(給名名的十四行詩)
1
一些些風雨之後,強大的
日光照醒苜蓿,地丁,薇蕨
我們相扶持走過草地,巡視
潮濕的圍牆,發散着早春的
氣味,往朝北朝西的方向
移植一棵冬青,順手將角門
釘牢。然後又是徹夜的風雨
在我們生命巨大的古琴上
拉緊預言的絃,張開一片恢弘
嚴肅崇高,豐盈的三月天
我們在凌晨的小寒中依偎
互相期許等待,傾聽最遠處
雨雲在海面漸漸聚集,分裂:
莊嚴的號角聲,準確的鼓點
2
在那個完整的日子裏,我們
目睹冬寒節節向春暖讓步
破曉爆炸的聲響,在長橋
兩側,濺起廣大的湖水和烟
當生命以超越的端毅,挾貫耳的
萬鈞雷霆在那選擇了的日子
那個完整的日子裏向我們宣示⋯⋯
朝陽後迅速下過一場細雪
豪雨乃在午間洗滌清醒的大地
山脈升得更高,河流急急
蒼松在狂風裏喧嘩催促,瞬息
瞬息間,一群白鳥掠過萌芽的
原野,飛雹敲打面海的大窗:
你選擇了一個完整的日子來到
3
我聽到宇宙震動如橄欖葉
當它感受歸來的春風,海浪
在無限的空間裏以時間的
面貌將過去,現在,未來
雍容地延續——超越感官的
真實的聲音;我看到天地間
久久堅持的一份光明如爝火
如北斗七星,如劍訣,如電
如哲人無垢之鏡,一燈心傳
長照除卻灰塵苔綠的寶殿
——超越一切的,眞實的炫耀
在東南之東,北西以北——
我們聽見,看見,當生命
以大無畏的聲音和光明呈現
4
面向萌發的葉芽,巨樹
森嚴的手勢,我的大門洞開
羣鳥從草地上躍然飛起
啁啾相呼於牆裏牆外,搶據
新綠的枝頭,叮噹搖響的
簷角,所有的蓓蕾都提早
迸裂去年的寒衣,蚯蚓
在土壤裏迅速翻了一個身
小蛾焦躁,頂撞著金色的蛹
以他正成形的翅膀;古典的
和浪漫的書在架子上爭持不下
應該朗誦幾首詩?以甚麼程序
進行?中文先呢還是英文?
迎接他們啼聲宏亮的小主人
5
這是你的王國,牛乳領域
最初的家園譬如草莓小島
風波萬里——牢記蓊鬱一片
萬里風波外的才是鄉土
模仿它,億萬倍廣闊偉大
牢記香蕉鳳梨的南溫帶
藍天大海的西涯,美麗的
火山連鎖裏突破雪線的峯巒
而所有河水都向四方奔流,齊赴
仰望,等待的汪洋。這就是
你的王國,是我們集結的
營盤,在多雨微涼的北溫帶
我要你認識這小院落的經緯
草莓和牛乳。你從這裏出發
6
我們比你自己性急,中午
凝視你在蒲公英的手推車上
驚喜如對鏡,眉毛逐漸成型
逼向日光的眸子聚滿遼闊的天
你不知道你在何處,我們知道
夜裏我彷彿打開一盒粉蠟筆
看你進行偉大的顏色試驗
在燈前,黃與藍調和為衝刺的
新綠,紅與黑互相砥礪,構成
歐洲最深刻,不朽的古典
我甚至讓你肆意將光的七色
揉碎在一面鏡子上,看你如何
對著暗淡的後果納悶,體驗
性情,一次放縱想像力的失誤
7
並且自一次小小的失誤中
領悟夢幻以外的經驗,準確的
線條和顏色如東籬新栽的
菊苗。小滿黃昏淺淺的天——
雲霓忽遠忽近,在雨後搬弄
一些樓臺和城堡,嘽嘽揚塵的
馬匹,武士的旗幟——瞬息間
化為古琴,團扇,刀尺,秋千
或者這些將證實為經驗以外
帶著夢幻色彩的現狀,然而
透過落花的小院,北窗高處
若無聲息一架軍機,筆直
由西向東飛行,穿破解散的
秋千影,讓我們神馳傾聽
8
七重天外,宇宙的起點
和終點,永遠閃爍著的
是我們認同的星海。如此熟悉
你的聲音和面貌,如此熟悉
許久許久以前,在另外的
一個世代,我們曾經是一體
結伴而行的形和影,流浪過
在無比沉寂的七重天外
以一份不可追懷的意志,反抗
人間愚妄的制和哲學體系
向激情的權威挑戰,以冷漠
以不可詮釋不可模仿的微笑
我們曾經並肩,跋涉千山萬水
搜索人間的公理,正義,同情
9
你必將認知,通過一些喧囂
誇張的歌詠和頌讚,認知
人物和事件的舞臺;倘若可能
在歡呼聲中保持我們的沉默
用理性的心靈去觀察體會
逼視冗長,一再重複的戲劇
帶著不妥協的眼光,永遠永遠
卓越地,堅持我們傳承的三一律
則你將認知,一切空間時間
和角色都必須和諧統一如神諭
事件的虛實可以辨別,根據
大自然,日月星辰和山岳河川
根據宇宙開闢的法則和秩序
除此之外,一切都不必容許
10
遲遲的夏陽在蘋果林外
渲染歲月連綿,風從山谷
從鮭魚的家鄉吹來,擁向
大海,濃厚的針葉林的氣味
我們將為你說明,一般的
洋流方向,廣闊汹湧的姿勢
亘古而然——歸向一條抽象
威猛的子午線,由北極以北
垂直向南切入企鵝的冰山
你將飛越這永恆的抽象和威猛
感受,且旋轉尋覓親切的
北回歸,西東不斷的走向
在上升的氣溫和濕度中,葱龍
快綠,平生最美麗的島嶼
11
風也吹向山谷,河水來自
原始的寧靜。刺青,鳴蟬
那是我們秘密的世界,充滿
無遠而弗屆,不是你有限的
粉臘筆所能描摹,有一種
焚身的炙熱,從童年的彼端
傳來,曾在我生涯裏挫折冷卻
又導回童年的此端,熾熱如昔
你不必畏懼,往檳榔樹開花的
方向走去,使用簡單的方言
有禮親善的手勢,在適當的
場合,以微笑回報族人的好奇
他們將擁戴你如部落的兄弟
故鄉,我們不可凌辱的土地
12
這一切都是眞實的,蘆葦花
如此,容許它在鐵路橋下飛奔
過車聲和心血的脈搏,眞實
凝重跌宕,不是異邦的白雲
它閃過你學習認識的眼睛
復停留在磊落鏗鏘的記憶
海岸線曝晒的漁網,容許它
張開我們先人求生的信念
蹈向無窮的波浪,如同憤怒的
雨點,寧為浩瀚天地之一霎
碎落虛無深處,見證擔當
一份意志之揮舞,又如彎刀
砍入黑暗的森林。這一切都是
眞實的,我們不可凌辱的先人
13
你是會喜愛,我們的鄉音
甚至積極聆聽寺廟的鐘,鼓
焚唄,微風吹過甘蔗田,瑟瑟
悠遠,甜蜜的信仰。是的
人們曾經失落在交談和議論
在不實的消息和忿怒之中
我們找尋到穩固的立足點
冷眼觀察竄走潛伏的灰塵
輕薄可笑的宣言和控訴,因為
我們也曾經失落,卻在認眞的
思考之後,選擇了青山巍巍
流泉的冷冽和充沛,我們
從鄉村進入都市,又回歸
鄉村,清潔亢奮如新鼓
14
這是出發,在號角聲中
鐘鼓齊鳴的日子,微風細雨
充足的陽光是你的被褥,啊春天
水仙和蜜蜂已經廣泛散開在
你快速成長的領域。你揮動
有力的雙手,佈置滿天燦爛的
音符。你必須認識這些
進而加以支配。讓飛雁的行列
嘎嘎為西經,鯨魚噴水是北緯
月色安詳着色,小星星亮晶晶
裝飾你學習抬頭翻身的床
車馬和船舶都在驛站上等候
準確如音樂交響,如篆如隸
如黼如黻,如一組十四行詩
---
詩人利文祺賞析:
〈出發〉寫於一九八零年。前一年的十二月發生了美麗島事件,以及接下來的美麗島大審和林宅血案,這些事件皆標誌了台灣民主運動進入新的里程,更多的台灣人覺醒,發現國民黨的惡行以及渴望更自由和民主的社會。寫於這樣政治背景之中,楊牧的〈出發〉不僅只是寫給未出生的兒子名名,亦透過兒子,表達下一代的政治面向的期許,以及對於台灣未來社群 (community)的想像。
楊牧以很特別的體裁來寫這首詩,因此有必要花點時間討論詩的形式。和這首詩連袂的是寫於八零年一月的〈海岸七疊〉,也是獻給未出生的兒子。〈海岸七疊〉有七段,每段七行,同樣地,〈出發〉為工整的十四首十日行詩。我們或許可以用楊牧喜愛的愛爾蘭文學解釋這樣的手法。學者Tara Guissin-Stubbs發現,愛爾蘭詩人似乎常寫十四行詩,但溯及傳統,十四行詩應為沙士比亞以降的英格蘭產物。這樣的僭取(appropriate),除了表現愛爾蘭文學的混雜性(hybridity),也表示這體裁如何在愛爾蘭生根,從「英格蘭的」(English)成為「愛爾蘭的」(Irish)。Helen Vendler也注意到葉慈的十四行詩有類似傾向,她將葉慈的作品稱之為「僭越性的十四行詩」(transgressive sonnets)。熟悉英語文學的楊牧,將這樣外來的文學形式套用在台灣本地,書寫美麗島事件後對自由的想望,可以說體現了台灣文學的「混雜」,以及如何將中西文學在地化,成為「台灣的」(Taiwanese)。
在內容方面,可謂典型的「台灣情節」。陳芳明認為,楊牧在美國寫的詩都是在回盼花蓮,如〈瓶中稿〉這首詩,因此陳芳明稱之為「花蓮情節」。有趣的是,〈出發〉確實展現了類似精神,只是從花蓮放大為整個台灣。在詩的一開始,地點是西雅圖家中的花園,楊牧和妻子盈盈將角門修好,等待兒子的誕生。他想像如果兒子出生,他將開始以西雅圖作為經緯,教他認識世界,如第五首:「我要你認識這小院落的經緯/草莓和牛乳。你從這裏出發」。他也將讓孩子拿起粉臘筆畫畫,並允許他放縱想像力(對比國民黨戒嚴時期不給予太多自由)。第七首最為關鍵,透過飛機飛出窗外,從西雅圖,飛到第八首之後的台灣,進入台灣的情境描寫。
第八首開始楊牧的「台灣情節」,從這裡開始,不再描繪西雅圖那邊屬於童稚時期的歡樂場所,而是在台灣,討論兒子長成青年之後(或者廣義的說,所以下一代的台灣年輕人包含我長大之後)所要面對的期許和課題。第八首提到楊牧他們那一代,也就是那群「黨外」人士,曾經「反抗法治」、「向權威挑戰」、「搜索人間的公理,正義,同情」。雖然是回顧過去,但也期許了下一代能繼續擁抱其精神。在第九首,楊牧提到下一代將在喧囂時刻「保持沉默」,「用理性的心靈體察」,「帶著不妥協的眼光」,頗析這個社會。在這裏我們彷彿聽到楊牧曾說的「右外野的浪漫主義者」,亦是保持距離,隨時警醒,觀察社會動向。除了社會正義,楊牧也提到了族群正義。在第十一首,楊牧寫到對於原住民的尊重,這些原住民也是「兄弟」,他們的土地「不可凌辱」。在第十二首,楊牧想到了本省人,他們跨過黑水溝而來台定居,有堅強的意識,然而他們的後代,在國民黨時期被外省人排斥,本省人和他們的祖先應也是「不可凌辱」。
在這首詩歌,楊牧描繪了對外來社群的想像,他希望下一代比他們更勇敢、睿智,挑戰國民黨的權威,熱愛民主和自由,他也同時描繪了族群和解,不管是本省或是原住民,都不應該被欺負。
----
設計:泱泱
圖源:https://pxhere.com/en/photo/1452645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社會關懷 #利文祺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垂直 森林 英文 在 小人物職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彈性習慣:釋放壓力、克服拖延、輕鬆保持意志力的聰明學習法
🌲人類能夠統治地球,最重要的原因在於超強適應力,懂得在各種狀況下,採取不同的對應方式,所以習慣當然也要保持彈性,才能適應不同情境
.
👉缺乏彈性的目標會造成:
第 1 個 單一目標難以維持
第 2 個 變成目標的奴隸
.
👉具備彈性的目標則有韌性,可以帶來:
第 1 個 隨機應變
第 2 個 看見更多機會
第 3 個 有效率的分配資源
.
🔍彈性習慣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做出決定,不應該只有「 全做到 」和「 全不做 」的選擇,可以把習慣依照「 水平 」、「 垂直 」區分成 9 個達標條件,只要完成其中 1 個就算達標
.
🎯以學習英文為範例
👉水平彈性按活動展開為:單字背誦、閱讀文章、聽力練習
👉垂直彈性按難易展開為:迷你、進階、菁英
.
(1)單字背誦:背 5 個單字、背 10 個單字、背 20 個單字
(2)閱讀文章:閱讀 1 個段落、閱讀 1 篇文章、閱讀 3 篇文章
(3)聽力練習:聽 5 分鐘新聞、聽 30 分鐘新聞、聽 60 分鐘新聞
.
👉彈性習慣 4 大支柱
第 1 個 天天執行
第 2 個 最多 9 個達標條件
第 3 個 每天記錄成果
第 4 個 想培養的習慣不超過 3 個
.
🎁抽書活動
📚獎品:《 彈性習慣 》實體書2本
🗓活動日期:4 / 18 ~ 4 / 22,抽獎日:4 / 23
👉抽獎資格:
(1)追蹤小人物職場
(2)按貼文愛心、收藏
(3)於貼文留言
(4)分享貼文到限動
⚠️因為是實體書寄送,得獎者需提供姓名、電話、email、寄送地址 ( 限台灣 )
.
📍歡迎大家「 分享 」、「 收藏 」,有任何想法請留言或私訊,最後記得開啟「 小鈴鐺 」,訂閱小人物職場的最新通知
.
🎈喜歡記得追蹤 @work.thinking
#彈性習慣 #時報出版 #職場 #成長 #習慣 #學習 #新鮮人 #同事 #小人物職場 #工作態度 #價值觀 #目標 #彈性 #職場生存 #適應力 #職涯 #效率 #人脈 #成功 #新人 #不想上班 #習慣養成 #職場語錄 #意志力 #驚人習慣力 #壓力 #好習慣 @ 大安森林公園
垂直 森林 英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無法完成的歷險記 ◎林達陽
That in order to make a man or a boy covet a thing , it is only necessary to make the thing difficult to attain .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一、
我也曾於尋常的天空下翻牆而過
去浸入水中,去向有錢的人挑釁
去成為理想的夏天,或其陰影
我也曾因背誦經典而得來一把刀
得以自己描述顏色與圖形,以一種
表演形式去吸引另一種,關於神
多數時候我不打算了解太多
我耍賴:「其實,信仰也不過就是……」
就是我有很多把戲,譬如愛
或者不愛,遙遠的世界因此更值得好奇
我樂於變壞,樂於過自己的狗日子
把頭埋入風裡懶洋洋地等待,等待
一隻蟲子輕輕箝住我,給我
成為速度的理由,即使只是虛構
二、
如果這裡就是遠方,我願為了那女子的秘密
受罰,使那個秘密,變成我們的秘密
一起寫懺悔的公開信,打翻彼此的墨水
使所有的字彙混為同一意涵讓我們
監視彼此的誓諾和背叛
我們一起監視房間,監視燒開了的水
我們監視不存在的鬼也監視
鬼一般的人,監視他們成為一個個迷宮
躲在自己熟悉的那部份
驚嚇從別的部份走過來的人
監視她終於打開她的盒子
像我打開我的,從望遠鏡裡
監視兩種變異,一種似乎是愛情
另一種我已經忘記
三、
我想打撈水底星月的謎底,想成為海盜
想駕馭生活如一艘賊船,劫取意義我所相信
去違逆眾人,去敗給終將來襲的暴風雨
讓風雨逼退我們回到最初的島嶼,讓風雨
打溼我的小名如那些火花一樣的鬼點子
打濕我的髮,拈熄幻想的引信
那些炮竹也不能抵禦的愛與死,像風雨那樣淹沒
所有漂浮的節慶,往日就要變成寒冷的波浪靜靜的
漲滿四周如沸水,強迫我們示弱,強迫
我們緊緊靠著不能選擇,捲起自身成為
彼此的菸,讓閃電點燃彼此嘴中
煙霧一般的成長,風將修正我們的口音與台詞
像時間,耐心修改一個讀法正確的別字
四、
沒有光線願意探索我心,盜賊與天使
共同埋藏一場無法避免的坍塌,腐壞的
時光的行板在響,在我腳下蜘蛛張開捕夢網
沾滿明滅如神秘笑臉的水光,在遠方
眾神已經入睡,蜘蛛已經張網
如今我才明白遠方只是一個未知的
空桶子,不聲不響的空桶子
我始終躲在裡面,因嘗試獨自
打亮想像的火光,而發出聲響
註:此詩獲得第三十六屆香港青年文學獎首獎
--
◎作者簡介
林達陽(1982年-),台灣高雄人,臺灣新生代詩人、作家。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作品以新詩、散文為主。曾獲三大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香港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高中時與高雄女中、道明中學學生共同創辦第一屆馭墨三城文學獎,推廣南部校園創作風氣。高中畢業後與高雄中學校友凌性傑、陳雋弘、黃信恩、趙家緯等人成立出版坊松濤文社,致力於出版高雄年輕創作者的文學創作。
--
◎小編皮皮賞析
〈無法完成的歷險記〉獲得2009年的第三十六屆香港青年文學獎冠軍,此首詩分成四大段,並以《湯姆歷險記》中的句子當成引言,作為全詩的開端。首先,第一段便表現出了歷險的感受,翻牆、挑釁都是為了理想,關於未知的神祇和愛,保持著一種任性的態度——並且樂於變壞,歡喜著過著「狗日子」,就算成為自由的速度是一種虛構,敘述者也不以為意。第二段,承襲了前段的不真實,作者云:「如果這就是遠方」,他願意為了女子受罰,與女子的好壞混為一談,他們好像成為一體卻又彼此觀察,最後他看著女子打開她的盒子,像打開自己的一樣——裡頭似乎是彰顯兩人關係的愛情,但更重要的或是那不可言喻的,已被遺忘。
於是,第三段,作者想要打撈謎底,他並沒有放棄他的冒險精神,所以他欲做海盜、欲違逆眾人、欲反其道而行,直面投降於眾人本會極力反坑的暴風雨。他任憑暴風雨阻退他們的去路、任憑風雨步步逼近他們,使他們沒有選擇的倚靠對方,成為對方的菸,點亮彼此,最後任由風修改我們——如同時間修改一件沒有懸念的事情。
最後一段,暴風雨似乎靜止了下來,那些光和暗、天使和盜賊,都被埋葬在相同的地方。靜止的暴風雨、入睡的神明、蜘蛛網像是捕夢網,皆是明滅一體的代表。最後一段,敘述者說,他終於明白遠方是未知的空桶子,而自己始終躲在裡面,啪嚓啪嚓的打亮火光。
十幾年後,在2020年,林達陽的〈愛與孤獨的證明〉登於聯合報,這首詩一樣節錄了一段英文句子,是英國哲學家George Berkeley提出的問題開頭:「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而沒有人在附近聽見,它有沒有發出聲音?」
--
〈愛與孤獨的證明〉
“If a tree falls in a forest and no one is around to hear it, does it make a sound? ”-George Berkeley
確實有過這樣的困惑
如果一隻蝙蝠,或海豚
被關入一只吸音良好的房間
牠覺得自由嗎?
或者牠會察覺世界不能理解
而感到敬畏
確實也曾走入荒山峽谷
谷裡的你看見了高,還是深的感覺?
在不愛的人面前你看見消逝的刻度
還是花在凋謝
天空底下你會怎樣描述熱?
山屋裡失眠的你如何祛除冷與幻覺?
打開燈,光從什麼角度照射讓你聯想太陽
影子落在身後,你在意它縮短又拉長或者
有沒有某一瞬間
你能感知它的重量?
孤單的時候偶爾
我以為自己置身曠野
能夠恨了嗎?
如果拉滿一張弓,你能不能想像一箭之遙是怎樣的地方
或許是一片垂直斷崖
崖底的樹林有纏繞小徑
樹林裡落滿了葉子,我沒有去數
認為樹林是茂密或蕭條、樹葉增加與減少
仍有一部分取決於──
上次,我是與誰走進這片林地
那時世界仍有春日的茂密──
(當我輸入「茂密」,電腦根據數據判斷
顯示這裡要寫:貓咪
換毛的季節裡我們曾為同一隻貓過敏
打著噴嚏,紅了眼睛
但顯然貓並不清楚這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貓咪後來不見了,那我呢?
穿過樹林五十步,湖邊有一小屋
以前我們總說這五十步是有意義的
來回五十便是一百
兩個五十也是一百
五十步笑一百步
「來此寧靜生活的他
嘲笑終究要回到樹林以外世界的我們」
我彷彿仍能聽見妳這樣說,像轉述別人的故事
貝殼一般的牙齒輕輕咬合
在風的潮汐裡發出微弱的聲波
微弱是相對而言
「微弱」是比妳的唇比我的喉結更平的一條弧線
我坐下來,空無一人的深山裡
試圖說話但覺得徒勞
沒有人知道,那時我們發明那麼多的符號與定義
那麼努力記錄的蛛絲馬跡
也不過想證明
在蜘蛛幾何複雜的織網與馬匹奔跑來回的軌跡之前
世界簡簡單單
曾有人走過大山大海
在此歸納經驗與想像,砍樹造屋
私密而熱切地動用全部勇氣
嘗試要在群星與眾神的注視下找尋一種
關於愛的定律
--
首段接續引言的疑問,作者思考:如果是蝙蝠、海豚被關在吸音良好的房間內,會覺得自由,或是敬畏不能理解的世界?接著,作者繼續追問,在谷底,你的感受是什麼?如何描述幻覺?如果除去冷?有沒有感受到影子的重量?
再來,作者切入了題目所提及——孤獨。孤單有時候讓人以為置身曠野,但我們卻無法猜測一箭之遙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如同一箭之遙外的地方,無法得知樹木是否倒塌。更精確的說,並不是無法得知,而是決定權本就不在自己的手上,在與我走入樹林的人。於是「我們」出現了,我們過敏於同一隻貓,像是〈無法完成的歷險記〉中的我們一起監視房間,然而貓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就像我們所監視的,竟是不存在的鬼,「我們」身處的位置距離另外一方十分遙遠。盒子被打開了、貓咪後來不見了;前者的我們退回島嶼、後者回到樹林以外的世界。〈愛與孤獨的證明〉的最後一段,神明與蜘蛛等意象又出現了。全知全能的神明,在歷險記中睡著了,但在愛裡睜著雙眼注視一切;而蜘蛛編織的密網,證明了種種幽微的發生。
綜觀兩首詩,皆以一段引用的英文句子涵蓋整首詩,並從我的角度出發,延伸到我們,我們與他者之間,最後再安安靜靜的回歸自身,乃至詩題。因此小編認為,林達陽就像那隻默默編織細網的蜘蛛,他的意象縝密並且互相承接、變形、纏繞,最後乾淨的收束,風格可說是一致且明確。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怎麼寫」可能還是比「寫什麼」重要,內容比主題重要。我挑選時的標準,第一個還是看文字的處理,若文字水準相近,我就從中挑選出主題較特別的。
——陳育虹,2016年林榮三文學獎評審紀錄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香港青年文學獎 #林達陽 #湯姆歷險記 #冒險 #孤獨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4/20210404.html
垂直 森林 英文 在 淪為鬼城#爛尾樓#房地產泡沫#成都置業#第四代住房#垂直森林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