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盲點
十多年前寫過一篇「中醫與科學」( http://andylee.pro/wp/?p=39 )的文章,被許多人引用,也被香港朗文出版社收錄在其出版的「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科普作品選讀」( http://andylee.pro/wp/?p=3214 )。那個時候指出,所謂「科學的思維」是「系統性的觀察、提出假說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依照假說來預測其它的現象、再度觀察來證實我們的預測」。如果我們的假說禁得起長時間的考驗而不出錯,這假說就變成了定律,新的假說就可以用此定律為基礎,再來解釋其它現象,如此不斷地往上架構,而能解釋及改變各種現象,因而成爲了一門科學的學科。
這樣的思維是所謂的「Logical Empiricism(邏輯實證論)」,也是目前科學界的共識,被廣泛使用,也造就了很多科學的突破。然而,建立在邏輯實證論的科學,有其根本的盲點,早在196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哲學家、方法學家等都認知到問題所在,並有許多國際大型的討論來試圖解決。很可惜,經過那麽多年的討論及反省,目前還是沒有找到良好的答案,只能在原有的盲點内打轉。
建立在邏輯實證論的科學有哪些基本的問題?最常被大家討論的有幾項:
(1)「Confirmation vs. falsification」,在邏輯上,我們無法從觀察來正面推論一個理論的正確性(confirmation),只能從反面來否定一個理論(falsification)。譬如我們的理論為天鵝都是白色的,我們觀察一百隻、一千隻、一萬隻天鵝,發現他們都是白色的,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肯定哪一天會不會有隻黑天鵝冒出來。反過來説,如果我們假設天鵝都是白色的,卻發現了一隻黑天鵝,那我們就很容易知道我們的假設是錯的。大量的觀察,讓我們以爲理論是正確的可能性增加,但那也只是我們的偏見,譬如我們在一個地區看到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我們換到遙遠的另一個地區,才發現那裡的天鵝都是黑色的,而且那裡的天鵝數量遠遠大過原本地區的天鵝數量,那麽我們原本的觀察都只是個誤解,而非實證。
(2)「Observation is theory laden」,所有的觀察,無論是一開始的觀察,還是之後用來證實理論的觀察,都受到我們原本的概念、理論、期待等影響,並非真的客觀,我們往往尋找及看到我們想要看到的東西。譬如,上個世紀初期,科學家認為「電子」是一種粒子,因此觀察電子的方式幾乎都是基於帶電粒子的偵測,而由這些觀察所推導的電子相關理論也就建立在粒子行為上面,也以偵測粒子的方式來驗證推導的理論。這當然是自圓其說,直到後來發現電子有波動現象,科學家才驚醒,了解到以前的「觀察」是非常侷限及片面的。然而,我們怎麼知道電子除了粒子及波動現象外,沒有第三種、第四種的行為表現,導致我們目前對電子的理解依然還是自圓其說?這樣的盲點在各種學科裡層出不窮,舉不勝舉,人們總是可以找到證據來證實自己的觀點。
(3)「Circular logic」,科學界對一件事物的定義,往往是隨著理論的改變而改變,而非對應一個獨立的實體。當舊理論被發現不符合新的觀察時,我們不僅僅改變理論,我們對原本事物的定義也隨之改變,如此新的理論才能自圓其說。這樣的運作,其實是一種「循環式邏輯」。怎麼理解循環式邏輯?譬如我們說「大家應該遵守法律,因為不遵守法律是違法的」,這句話看起來有道理,其實完全沒有解釋我們為什麼要遵守法律。我們本來定義電子為一種帶電的粒子,當我們觀察到奇特的波動現象後,我們重新定義電子為一種具有粒子及波動雙重特性的東西,如此我們才能建立一個新的電子理論來解釋我們觀察到的現象,而這樣新的理論也才能配合電子的新定義。然而,在這樣循環式邏輯下,我們還是不知道電子到底是什麼,下一次看到無法解釋的現象時,我們再來改變電子的定義。
(4)「Screening」,當我們觀察到的現象不符合主流理論時,我們的觀察往往被鄙視,成為雜音,自動被過濾掉。甚至我們自己在長期洗腦下,自動把看到的差別歸咎於各種觀察上的誤差。科學界的霸凌,絕對不少於校園內的霸凌,我們能看得到的資料,往往是主流選擇下的「證據」。
無可置疑,一百年來科學大幅進步,把人類文明推向了從所未見的高峰。然而,如果我們過度相信邏輯實證論,無視現代科學所隱藏的盲點,那很可能將是人類最終衰敗的主要原因!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10309)
「基本粒子高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Winnie老師的科學馬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請益] 請益基本粒子-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18基本粒子原子核高中物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例題】基本粒子的特性(高一物理) 的評價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詹志偉【理王】高中物理 的評價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基本粒子高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基本粒子高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基本粒子高中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基本粒子高中 在 國立臺東高中111學年度第一學期物理(全) 第一次期中考班級 的評價
基本粒子高中 在 Winnie老師的科學馬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跟各位報告一下『108課綱下學期理化』部分(我已確實看到翰林課本!)
1. 第一章: 莫耳數部分並不是全刪,質量/分子量=莫耳數,還是有教,但6*1023次方,這個數字已經從課本拿掉了,整本都沒看到。所以化學劑量題目還是可以考,只要不要牽扯到粒子數的都可以考
2. 第二章:金屬冶煉鐵的部分,本來說要拿掉,但我看依然存在,所以第二章沒什麼變動
3. 第三章:莫耳濃度計算拿掉了!!! 已經沒這部份了!酸鹼中和滴定終點這種計算,課本也看不到了,但有講一點觀念。
4. 第四章: 沒什麼變動~
5. 第五章: 沒什麼變動~
6. 第六章: 力學相關題目變簡單,但觀念還是有講,所以基本上我認為還是沒什麼變動~
結論~~有刪掉一些,但整體影響並不大,所以!! 國二同學,還是好好學囉~對程度較不好的同學,確實你們比前幾屆同學可以輕鬆一點點,因為計算變少了。但是,一樣的,只要是我的學生,我還會盡量把你們教會,以前的人學的會,你們那麼優秀,沒理由不會,這樣高中去你就輕鬆多了呢~
大家加油囉!!👍
基本粒子高中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活動】
#從一到無限大 https://bit.ly/3eBpCPe
★★★風靡全球的科普經典.跨世紀的科學啟蒙★★★
暌違六十年,授權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本書特色】
✔通俗易懂、最會說故事的科普書,絕對令人驚艷!
✔各個科學領域的知識大融通
✔全書有120多幅作者親手繪製的草圖
✔淺白而流暢的譯筆,讓經典名著更添光彩!
《從一到無限大》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科普經典名著之一,最早出版於1947年,1961年修訂,幾十年來,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讀者與科普工作者。
二十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喬治.加莫夫,在這本最受歡迎的科普名著當中,以活潑生動的方式介紹了20世紀以來科學的重大進展。先漫談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然後用生動有趣的比喻,闡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四維時空結構,並討論人們在探索微觀世界(如基本粒子、化學元素、基因)和宏觀世界(如太陽系、星系等)等方面的成就。
這本書融合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領域,彼此互相連結、貫穿,讀者在國高中所學到的分散、片段的科學知識,在此能夠連結起來,獲得更深的了解,並激發無窮的好奇心。
📙看更多 #經濟新潮社《從一到無限大:科學中的事實與臆測》 https://bit.ly/3eBpCPe
===========================================================現在只要在2020/04/28(二)下午15:00前,按讚「城邦讀書花園」,公開分享本文,並在本文下方留言:@_____ 「我想看《從一到無限大》科學中的事實與臆測★風靡全球的科普經典.跨世紀的科學啟蒙★」
🎁就有1位朋友可獲得《從一到無限大:科學中的事實與臆測》1本哦!
※得獎名單將於2020/04/28(二)晚上20:00前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城邦讀書花園粉絲團擁有變更活動內容的權利。
基本粒子高中 在 18基本粒子原子核高中物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8 基本粒子 原子核 高中 物理. 1.5K views · 4 years ago ...more. 凌海燕. 70K. Subscribe. 70K subscribers. 16.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看更多>
基本粒子高中 在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例題】基本粒子的特性(高一物理) 的推薦與評價
... 高中 物理線上學習網https://sites.google.com/site/phyelearning/ # ...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例題】 基本粒子 的特性(高一物理). 787 views · 6 ... ... <看更多>
基本粒子高中 在 [請益] 請益基本粒子-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請教「基本粒子」的定義。
google了一下,好像是說在傳統上(20世紀前、中期)
的基本粒子指質子、中子、電子、光子和各種介子,
這是當時人類所能探測的最小粒子。
但後來隨著發展,發現更小的組成,基本粒子根據標準模型似乎有了新的定義。
在現行的高中基礎物理課本上我看到這段話:
『基本粒子主要分夸克和輕子兩群,電子即為一種輕子。』
可是我看到94年的學測,也有一個題目:
原子量為1的氫原子含有哪些基本粒子?
(C)質子、電子
選項C是正確答案。
想請教大家,這樣在課堂上,我到底應該怎麼跟學生講。
感覺很亂。XD
3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6.9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