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四肢發達,頭腦才會不簡單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是錯誤迷思,有運動的人頭腦才會好。
「執行功能」是大腦的高階認知功能,它幫助我們處理難題、控制行為、達成目標,以下是幾個執行功能的例子:
自我控制:例如辦公室有人請喝珍奶,雖然你很想喝,但因為你在減肥所以拒絕了他的好意。
工作記憶:老闆交代了三件事要你完成,在登入手機待辦事項前,你用力記在腦海裡。
認知彈性:電視新聞說今年GDP成長創新高,五歲的女兒問你那是什麼意思,你嘗試解釋給她聽。
要如何讓孩子學習自我控制又增強工作記憶呢?運動是個好方法。英國運動醫學期刊上的統合研究指出[1],學齡孩童與青少年都能透過運動來增強執行功能。希望孩子乖巧、聰明又坐得住嗎?帶去運動放電就對了!
那如果今天我是中年人,覺得上班都好累,腦子不太好使,答案也是運動嗎?當然!
比較10對30多歲同卵雙胞胎的大腦發現[2],有運動習慣者的大腦灰質容積較大。過去研究發現,認知訓練與運動可以增加大腦容積,而糖尿病與失智症會縮小大腦容積。這些線索指出,即使是30多歲的年輕人,有運動與沒運動者的大腦健康就已經產生差距。
老年人最怕的失智,又要怎麼預防呢?絕不是整天坐著打麻將,請增加你的活動量。
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皆對腦部健康有正向作用,權威的刺胳針期刊也在2020年的「失智症預防、介入與照護」一文中[3],建議以增加身體活動量來預防失智。
當然,也不是說光靠運動,不用唸書也可以考上台大!就像身高200公分的人未必都是職籃明星,還是得加上後天的練習才有用。我的意思是,從8歲到80歲,運動都可以促進大腦健康,然後我們再靠著學習新知、接受挑戰、人際互動去刺激這顆經過「加強」的大腦,這樣就能發揮出100%的腦力潛能。
讀到這裡,還不趕快放下手機,趕快去空手深蹲10下?
參考資料
[1] https://bjsm.bmj.com/content/48/12/973#T1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003773/
[3] https://www.thelancet.com/article/S0140-6736(20)30367-6/fulltext
-
↓ 更多追求健康生活的正確觀念 ↓
歡迎大家參考 http://go.sat.cool/3hds2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0的網紅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量概念遊戲 #適合4歲以上 從中大班開始,孩子已經開始建立「數量」的概念, 甚至也知道誰多、誰大,這類的比較概念 像是他會知道5顆蘋果實際上比4顆蘋果還要多, 但學數學除了靜態紙本上的內容, 有沒有再更有趣的方法,不需要花大錢, 簡單準備些小東西就可以玩呢? - 所以這次Ally治療師和恬兒治...
增加 認知彈性 在 曾人和 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個案分享
常常聽到家長跟我反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小朋友的發展到底有沒有問題?為什麼幼稚園老師說小朋友有狀況,但是去醫院評估的時候,醫生卻說小朋友是正常的,沒有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所謂的「主觀認知上的差異」。
舉個例子來說,小朋友月考的時候,分數總是會有高低,考一百分的小朋友,大概沒有人會說他「學習上」有問題,考60分則是「學習上」有什麼地方不懂,必須要再加強。但是考八十分的小朋友呢?大家覺得他們有問題嗎?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所以必須看一下他們的考卷,看看他們錯誤的地方,想想他們的思考脈絡,然後就能發現他們的問題,加以改善。
同樣的,發展評估也是如此,一百分的小朋友,自然不會來醫院做評估,六十分的小朋友,評估起來當然是有遲緩,需要協助,但是八十分的小朋友就很難判斷,而醫院是治療的單位,在某些醫師的眼中,八十分已經及格了,不需要醫療的介入,但是站在老師與家長的眼中,明明其他小朋友都考九十分以上,但是為何我的小孩就是考八十分?問題在哪裡?
我想,要家長們接受自己小孩考八十分是正常的發揮,這是很困難的,而這些小朋友在接受介入後,確實能夠從八十分提升到九十分,那為何不讓他們介入?這也是我一直覺得很納悶的地方,明明能夠讓小朋友更好,可是醫療院所方面卻又不肯接受這些小朋友是需要協助的。所以,我常常遇到家長與老師覺得小朋友有狀況,但醫院評估出來的結果卻又是一切正常,導致小朋友錯過了黃金治療期,等到上了國小,被排在資源班,特教班,然後才急急忙忙趕來療育,其實都有點慢了,真的覺得很可惜。
今天上了一個小朋友,這個小朋友就是所謂的八十分的小朋友,其實他的一切發展都還不錯,但是在認知彈性,執行力,工作記憶,處理速度的部分較弱,而且缺乏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導致這個小朋友只想玩自己想玩的活動,而且這些活動都比較傾向遊戲類的,只要遇上需要學習的內容,他就立刻變得不是很配合,愛理不理的,對於這樣的小朋友,除了利用他有興趣的活動來增加學習動機之外,增加他思考能力,願意配合學習也是我主要的介入方向,只要他的認知能力提升,對於困難活動的思考力提升,他就比較不會抗拒學習新的事物,而家長在家中也可以多陪伴他,減少遊戲類的活動,增加與學習有關的東西,慢慢的,他就能夠適應小一的生活。
業精於勤、荒於嬉,過多的遊戲類活動不會讓他在學習上有進步。就像小朋友很喜歡下象棋,而且下象棋也很厲害,但是,雖然下棋能夠增加他的思考力,但是並不會讓他的國語數學能力提升,下棋只是一種休閒娛樂,它也很重要,但是不能是全部。這也是為什麼有一句諺語叫「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因為把太多的思考力放在肢體上,而導致大腦對於其他的思考力不足。所以家長必須有效的平衡小朋友的日常生活能力、學習、與休息娛樂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如此,才能讓小朋友平衡健康的成長。
#娛樂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學習也是需要學習的
#老師說的問題一定是問題
#即使發展評估正常也不可輕忽
增加 認知彈性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愛玩積木代表孩子在發展六大能力
千萬別小看孩子玩積木!蓋積木的能力,除了是發展評估中必觀察的項目,還有其他研究發現,孩子常玩積木是可以增進重要的六種發展:
1. 玩積木增進手眼協調及立體感:
孩子在蓋積木時,會發展出使用前三指來抓握積木,用後二指來穩定,才能精準地放在想要的位置上。而且蓋積木有前後左右上下的相關位置,這些過程會刺激手眼協調及立體視覺。
2. 玩積木增加空間推理能力:
在堆疊積木的過程中,孩子會學到底面積大才會穩、左右兩側要如何保持平衡……等,這些均屬空間推理,常玩積木的孩子其大腦的心像旋轉(mental rotation)能力會比較好,與智力發展有關。
3. 玩積木增加認知彈性:
玩積木必須要想辦法解决很多難關,在這過程中孩子在訓練不要卡在一個點,彈性的去選擇另一個方法來處理。在疊積木的過程中,常會遇到積木放這邊就是會倒,那麼是否可以放在別的地方,或用別的積木,這就是在訓練孩子策略與認知彈性。
4. 玩積木可以增加社交語言能力:
孩子在玩積木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主題及策略,訓練孩子對自己建構的作品去描述及表達,這樣的玩積木過程,有助語言與社交能力發展。
5. 玩積木可以增加數學能力:
操作積木可以提早認識很多數學概念,例如形狀、大小、排列、配對、對稱、數量等內容,還有位置和方向等空間概念,這些都是未來數學的基礎。
6. 玩積木增加聯想力及創造力:
孩子在玩積木時,可能嘗試蓋一間房子、組一台車並試著將它蓋出來,這時孩子會加入他的聯想及創意,激盪出新的建構,引發更強的學習動機。
下面是積木操作的能力發展表,來看看孩子是不是都會蓋!!!我家孩子是丢一桶原木的積木,就可以讓他玩很久,有没有人的小孩也超愛玩積木的🙋♀️🙋♀️🙋♀️
增加 認知彈性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數量概念遊戲 #適合4歲以上
從中大班開始,孩子已經開始建立「數量」的概念,
甚至也知道誰多、誰大,這類的比較概念
像是他會知道5顆蘋果實際上比4顆蘋果還要多,
但學數學除了靜態紙本上的內容,
有沒有再更有趣的方法,不需要花大錢,
簡單準備些小東西就可以玩呢?
-
所以這次Ally治療師和恬兒治療師設計了一款遊戲,
結合抽象的數字符號和具體的圖案數目的玩法,
來練習孩子的數量概念喔!
搭配需要有點反應速度、競賽型的規則,
還增加遊戲的緊張、興奮感,讓孩子更有動機。
-
一樣,這次也不藏私大放送我們的遊戲圖卡,
歡迎到我們粉絲團索取喔:https://bit.ly/3lGx8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