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頭條日報》率先報導。我其中一個在忙碌的項目,終於可以浮出水面來見見人了。記者訪問我時,問到我為什麼會有這個概念?其實真的要感謝背後的兩位朋友,是我的兩大貴人:帶來啟發的Stanley Choi(聯合金融集團主席兼德州撲克王,馬來西亞人應該更熟悉他為Air Asia的最新大股東😄),以及一路護航幫我把初步想法組織起來無形中出題鞭策我要我交功課的金融科技大亨T先生(他很低調所以就不開名了)。跟他們吃飯聊天有時候覺得在跟外星人對話,因為他們的思想走得太前了。關於這個全球首發的「全球首發的米芝蓮名廚美食NFT系列」,很慶幸我有堅實的團隊:經驗豐富的法律顧問以及區塊鏈科技專才。讓我摘錄新聞稿的一段來讓大家有個更進一步的了解:
「科技一直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我們相信,將NFT引入餐飲界,是與時代趨勢結合,更是將前瞻思維引入餐飲界,令餐飲界另闢發展的新路向。我們很欣喜地宣布,知名美食家謝嫣薇(Agnes Chee)和香港首屈一指的科技企業NOIZchain.com攜手創辦全球首創的國際星級名廚NFT平台F.A.T Lab,把名廚定位為藝術家,量身訂製NFT。F.A.T Lab的F.A.T,是Food,Art和Technology的縮寫,謝嫣薇表示:「我相信好的廚師就是藝術家,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對餐飲界來說仍是很前衛的概念,把餐飲界推向另一個里程碑,創造革命和潮流。我也希望廚師透過NFT發佈作品或食譜得到類似版權的收益、仿製者必須付費學習使用,創建大眾對於廚師創作的知識財產權的意識,自古以來,廚師的創作都沒有收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呢,可以任由抄襲,而原創者往往不為人所知,我認為透過時代發展、科技的運用,情況應該有所改善。」
F.A.T Lab將在9月初公佈與來自世界各地米芝蓮星級名廚們的美食NFT系列,更多細節將在稍後發佈。」
關於謝嫣薇(Agnes Chee)
旅居香港,活躍於國際美食圈的美食家、專欄作家,美食專欄每週發表於香港《信報》,曾出版《消失中的味道》,紀錄將近失傳的粵菜、《改變世界的味道》,為世界級名廚訪談精選結集。波爾多右岸聖埃美隆騎士會女騎士(The Jurade of St.Emillion)。
關於Noizchain . com
一個結合NFT和區塊鏈技術的通訊平台,旨在為用戶提供現實世界的創新區塊鏈功能、創建一個不斷與時並進的生態系統,簡化數碼產品、溝通的互動,令數碼世界的往來變得更順暢、簡易。作為行業先鋒,Noizchain.com 早已跟廣告與媒體建立了龐大的聯繫網絡,透過合作夥伴Hotmob和NDN Group資源共享,提供專業的定點服務。Noizchain.com的客戶包括Shout Gallery, Spectacular Group, Articoin, Gump, 音樂人陳煥仁等等。
#nft
#chefnft
#fatlab
#agneschee
#noizchaincom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特蘭提斯 #靈魂轉世協議 #金字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就繼續上一集,來把亞特蘭提斯和外星人一併講解。 在以前的訪談中,我有問過他:亞特蘭提斯人是外星人嗎? 他說,對於地球人類來說,屬於外星人, 亚特兰蒂斯是属于天琴座类人族的后裔, 当蜥蜴大军进攻天琴座的時...
外星人訪談錄 在 葉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跟大家分享一個老天爺聽到我的祈禱的實際案例,
這件事可以列為今年令我最興奮的一件。
我在很多場合說過,
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是艾加‧凱磊,
他是大名鼎鼎以色列的短篇小說家,
寫過<忽然一陣敲門聲>,
<再讓我說個故事好不好>等等暢銷書,
最近新出版的<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
終於讓我等到了。
艾加‧凱磊的短篇小說有一種能力,
是能夠用開頭的一句話,
就把你帶到另一個地方去,
比如說有一篇,<爸爸配馬鈴薯泥>,
是在講爸爸莫名其妙變成一隻兔子的事情。
"媽媽馬上說我們不可以養他,
因為他在屋裡四處大便。
史黛拉努力把話講得盡可能婉轉,
說這隻兔子其實是爸爸,
媽媽頓時氣得叫她別說了,
因為現在難道還不夠苦嗎,
說完就哭起來......"
對我來說,艾加就像超級房仲一樣,
當我不想待在真實的世界時,
他便瀟灑地出現,拿著好幾把鑰匙,
帶我去看別人的房子。
某月某日我接到出版社寫來的一封信,
標題是:
(寂寞來信) 邀約葉揚老師跨海專訪艾加‧凱磊。
"知悉葉揚是艾加‧凱磊的忠實粉絲......”
我像捧著一個出生的孩子那樣捧著我的手機,
把信件給彼得看,
我: 你看你看~~~我要去訪問艾加‧凱磊了!
彼得很困惑地說:
什麼叫做寂寞來信?
哎呦,你發神經自己寫信給自己嗎!!!
#人家是寂寞出版社
#但外星人怎麼可能知道這個呢
以下,是我們用email往返整理完成的跨海訪談。
1.
問:
請用五個句子介紹自己。
艾加:
嗨,我的名字叫艾加,
我個子小,喜歡寫短小的故事,
因為我的專注力只能維持短短的時間。
問:
可以請您就以下三個圖,說一個簡單的故事嗎?
(我放了一個寶寶的圖案,一個人工智慧的標誌,還有一個紙箱)
艾加:
他們的第一個AI寶寶裝在箱子裡送來了。
送貨員來的時候沒人在家,
所以他把箱子留在門口就走了。
夫妻倆回家打開箱子的時候,
感覺就像在門口撿到了可愛的小孤兒。
寶寶本身非常美好,但是兩歲時他開口說的第一個詞是德文的「謝謝」(Danke),之後就堅持只說夫妻倆都不懂的德文。
AI公司的技術人員解釋說,如果要切換語言,就必須把寶寶的系統重新啟動,但過程中伴隨著退化風險,寶寶可能又會開始尿尿在自己身上。
於是夫妻倆決定,要是又得重新經歷包尿布的混亂,還不如他們用線上課程學德文還簡單一點。
結果這孩子長到十五歲,又改成講印地語(Hindi),他帶著一個小包包,打包好自己的充電線就走出了家門。
夫妻倆不禁想,要是他們懂印地語就好了,
這樣至少還知道孩子去了哪裡。
#我陶醉在這個故事裡 #真作家
2.
問:
請談談作家生涯中,曾經做過最重要的決定。
艾加:
我最重大、也是完全出於直覺的決定,就是我在藝術的圈子裡,願意扛下在「真實」世界絕對不敢承受的風險。
於是,我就這樣在零經驗的情況下開始執導電影,還嘗試拍舞蹈影片,又拍了一部法文影集(而且我根本不會講法文!)。
我覺得藝術是一個安全的所在,在這個地方,即使情況糟到不能再糟,那也不過就是我寫了個無聊的故事、拍了部爛片,這比起一個土木工程師造了爛橋結果橋斷了、有人死掉,壓力不是小多了嗎?
就這樣,我把自己的藝術家生涯當作在情緒與腦力的遊樂場玩耍,這個決定讓我的創作過程沒了壓力,變得真誠許多。
3.
問:
如果可以改變您工作相關的產業環境,
您想改變的一件事?
艾加:
我想改變出版和電影圈的一件事,就是打造一個平台,讓藝術家能用比以往更快、更直接的方式和觀眾互動溝通。
網路和社群媒體其實很有幫助,但我仍衷心盼望這世界上有更多更多的平台能夠發表、閱讀短篇故事和詩。
4.
問:
可不可以談一下您的家庭生活,
關於日常中和太太與兒子的互動? 你們喜歡做些什麼?
艾加:
我很愛跟太太和兒子聊各式各樣的話題。
我們家離海灘很近,走路就會到,一家三口常常一起去游泳。泡在海水裡就是最完美的家庭對話場景,在水中會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加上耳邊聽著舒緩的海浪聲,會讓你比較不分心,更專注於當下的對話。
另外,艾加也提到,如果要創業,他想要做的事--
太太和我有一個夢想,要一起開一間兒童繪本出版社,專門出那種傳統童書出版社絕對不會推出的瘋狂繪本。
我並不覺得我們真的會開成,但如果美夢成真,這家出版社可以叫做「小字附註」(The Small Print),廣告文案就寫「小字附註務必要讀」(Always Read the Small Print)。
6.
問:
您是否曾經為了寫作而承擔過風險?
艾加:
我不確定這答案是否適切,但我想用一個從未公開分享過的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故事很有意思,但如果對答案不滿意,歡迎寫信請我重新作答:
二十七年前,我曾經隨著一群以色列律師造訪加薩走廊。
當時他們是想幫助遭到以色列軍隊和情報局凌虐至殘障的巴勒斯坦人打官司爭取賠償金。其中有個年輕的巴勒斯坦人,個子很高,長得又帥,他告訴我們,在情報局嚴刑拷問之後,他連下面都被割了。
這位年輕人對律師說,他在乎的不是賠償,而是想讓這位殘忍的審問者行跡曝光,被媒體公諸於世,但律師向他解釋,軍方的言論審查絕不可能容許一個情報特務的名字公開在媒體上。
年輕人聽了這話,沮喪得哭了起來。
那次我從加薩走廊返家之後,寫了一個名為〈加薩藍調〉的故事。故事裡的審問者痛打一名巴勒斯坦俘虜,手法和虐待那位年輕人的方式如出一轍。
我在故事裡用了那個審問者的真實姓名,在一份日報上公開發表。因為我寫的是小說,所以從未經過審查。報紙刊出後,我寄了一份給律師,請他轉寄給那位巴勒斯坦年輕人,希望他看到施虐者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心裡會舒坦一點點。
#本篇中我最愛的一段 #正義必勝
7.
問: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中的〈窗〉這則短篇故事,
一個失去記憶的男人被關在一個房間裡,
那個房間有用APP設定的窗戶,
某天,男人從窗戶裡看到了一個女人,
故事就這樣開展。
請問您創作這個故事時,心裡在想些什麼?
艾加:
這個故事探討的是主觀的感知,以及我們每個人是如何感覺自己就像人生這場「電影」裡的主角。
然而,若是把生命的鏡頭拉遠,其實我們或許還比較像個居家用品。
我剛開始寫的時候,故事從一部洗衣機的獨白展開,它自以為主宰了這個世界,但是寫著寫著,這個好笑的點子發展成了更黑暗,也更誠摯的故事。
8.
問:
談談另一則故事。
〈倒數第二次當砲彈〉中,有段話是這樣的:
「射中目標以後,趕快起身回到舞台,面帶笑容,跟觀眾鞠躬。假如,嗯,要是哪裡會痛,或是什麼東西斷了,也要假裝沒事,不能讓觀眾看出來。」
這是你身為作家的心聲嗎?
艾加:
身為一個作家,你會發現筆下寫的經常是自己心中最大的痛苦、恐懼和羞愧,而讀者看了會笑出來或是拍手叫好。
寫作這件事就是這麼「賊」(shifty):你藉由分享自己的痛苦而得到安慰,但是在此同時,激發故事靈感的那場創傷仍存在於你內心深處。
9.
問:
寫作生涯中,
是否經常遇上沒有明確解決方式的困難?
艾加:
這麼說很奇怪,但我不太記得作家生涯中真的遇過什麼困難或問題。如果生命就像在遊樂園裡玩碰碰車,你會不斷撞上一些東西,那麼對我來說,寫作就像是坐在負責開碰碰車的故事旁邊。寫故事的時候,我並不覺得是自己在決定要往哪裡去,而是故事去哪裡,我就跟隨。
10.
問:
身為如此傑出的作家,
您曾經幫過誰培訓專業寫作技巧嗎?
如果有個小孩對你說,長大後想成為超級酷的作家,
您有什麼建議?
艾加: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學著享受「寫作」這件事。
如果寫作帶給你快樂,你就會永遠一直寫下去。然而,如果你是為了外在的動機而寫,像是被別人讚賞、獲得成功,或甚至是為了改變世界,那麼寫作很快就會變成一份苦差事。
我衷心建議,把寫作當成嗜好,而不是一份職業或自己的天命。
11.
問:
假設有一天,
發現自己之前出的書都賣得很差,怎麼辦?
艾加:
我的書就像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們有人愛,又成功。
不過呢,我其實從來不認為一本書的成功主要取決於銷量。
我自己特別在意個別讀者的反應,對我而言最大的讚美,就是我的故事啟發了另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創作出美好的新事物。
身為一個作家,我這輩子最驕傲的時刻,就是看到筆下的故事被改編成很棒的電影或舞台劇,或是有人告訴我那篇故事大大影響了他或她的人生。
12.
還有一些不相關的,快問快答題。
問:
快問快答,
如果有兩個職業給您選,
您要當治療師還是建築師?
艾加:
治療師。我喜歡接觸人、和人溝通,
如果有能力的話,我也想幫助人。
治療師感覺是一份很棒的工作。
問:
想要擁有什麼超能力?
艾加:
能夠用文字描述這世界上的所有感覺、情緒和體驗。
問:
最不喜歡訪談者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艾加:
就是現在這個問題:)
我認為在一場訪談中,
對話的驅動力(引擎)來自於訪問者對你的好奇。
當訪問者把他的好奇心「外包」給我,
要我自己訪問自己,我就會覺得有一點點無聊。
問:
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原因是?
艾加:
我記得是在看一個手機公司的廣告。
可悲的是,我通常會因為一些愚蠢的事情而哭,
結果到了真正心痛的關頭,我又哭不出來了。
13.
特別列出這題,
覺得艾加的回答的方式很美。
問:
如果有機會能夠重來,
您想要改變童年的哪一件事?
艾加:
感謝我的父母,讓我在童年時可以好好做自己,追求我想要的事物。但小時候的我其實也有一種焦慮和罪惡感,因為我總是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會告訴童年的自己說,「做自己/走自己的路」是完全沒關係的,你不需要為此感到害怕。
14.
問:
這是最後一個問題,可能有點呆,
不過我讀過好幾本您的書,
經常有個配角的名字叫做羅比,
請問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兒子也叫做羅比.......)
艾加:
「羅比」這名字在以色列非常罕見,我小時候只有遇過一個叫羅比的男孩。當時我十歲,只見過他幾次面,但這位羅比就這樣留在我心上了。
在《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書中的〈爸爸配馬鈴薯泥〉和《忽然一陣敲門聲》收錄的〈謊言之地〉,主角都叫羅比,我創作時就是想像著,他和我小時候認識的羅比有著同樣的靈魂。
最後我用信件跟艾加說,
我曾經在一次雜誌專訪說過,
最喜歡的作家是艾加凱磊,
我很怕比他早死,
這樣我就看不到他後面出的書了,
所以我要運動跟注重飲食。
艾加如此回覆:
謝謝葉揚,
這是我做過最有想像力和原創性的越洋專訪。
請別擔心你會因為缺乏運動和飲食失衡而比我早死,
因為我個人肢體相當笨拙,應該很快就會被公車撞上。
我實在好愛這個作家,
也歡迎大家去看看艾加的新書<銀河系邊緣的小異常>:
圓神書活網 https://bit.ly/G0200040
博客來 https://bit.ly/G0200040-B
誠 品 https://bit.ly/G0200040-E
金石堂 https://bit.ly/G0200040-K
後記:
編輯傳來艾加的回信,裡面寫著:
I hope that one day I'll get to meet Yeh Yang in person (and maybe Robbie too).
我傻笑了一天。
我在想,不管外面下著多大的雨,
我是不是應該去龍山寺買束鮮花謝謝老天爺。
外星人訪談錄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過了昨天出版業、電商與獨立書店 1111 之亂後,還是要來認真推書,昨日不參戰除了為了冠廷的生日以外,做為一個每月固定將收入貢獻在書籍和電影票上、最在意效率和方便性的大量購書者而言,好像沒資格說些什麼,畢竟時間也是多數人的成本,79 折或 66 折倒成了其次,能在短的時間最快入手,能花最少的心力一次收齊所有想買的書,才是習慣選擇在哪裡消費最關鍵的因素。
而這個月的新書,也是不少讓人一見傾心的,先來看正中間,日前介紹過設計質感與故事內容具佳的本月選書,法國作家皮耶勒梅特磅礡華麗的史詩級小說《天上再見》續集《#燃燒的玫瑰》。作者企圖以三部曲的篇幅,探究廿世紀前半的法國,如何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後,喪失了往昔的輝煌與美德。背景設定在一戰結束後到二戰開戰前夕,希特勒崛起歐陸,法國人民陣線潰散瓦解為止。情節依舊圍繞在巴黎銀行巨擘佩瑞庫爾家族,描寫銀行家之女周旋在貪婪腐敗的官商巨賈間。書名引用作家路易阿拉貢的詩作〈丁香與玫瑰〉,哀嘆法蘭西竟在希特勒侵門踏戶後,醉生夢死,連續兩度投降敗退。對比瑪德蓮接連遭到背叛的愛情,作者筆下的銀行家之女毫不軟弱,寫出了大仲馬都未曾寫過如此精采的反派女性復仇者,大快人心。身為巴黎銀行家佩瑞庫爾家族唯一的繼承人,瑪德蓮從未想過會有這麼一天,高高在上的她竟會一貧如洗,淪落街頭,她以家族之名為誓,下定決心要拿回失去的一切,所有加諸在她身上的痛苦,終將會化為烈焰反撲到底。
十一月同樣想列為選書的還有兩本,一是伊恩麥奎爾的海洋驚悚文學《#北海鯨夢》,不但重現極地冰寒中的殘暴腥血,以及英國十九世紀捕鯨業的沒落敗壞,全書劇情緊湊兇猛令人屏息,聲響氣味濃烈,文字語言既野蠻又詩意句句刺骨。敘述十九世紀中葉,鯨魚因濫殺銳減,用於燃料的鯨脂、作為馬甲澎裙撐架的鯨鬚,被煤氣和石油大量取代,導致英國捕鯨業日漸衰敗。船長伯朗利卻執迷不悟,堅信傳統捕鯨法,認定向北航行必能找到鯨魚聚集地,夢想滿載而歸大賺一筆,因而籌組三桅帆船「志願者」號,領各自懷著不同目的四十多人出海。就在「志願者」號駛入北極海域,進行獵殺、剝皮、取脂,大豐收時,發生了一起駭人姦殺案。其中一名船員醫官森姆納檢驗屍體追查真相,嫌犯謊言祭出,大小陰謀暗潮洶湧,與血脂、海水和冰的腥臭交雜瀰漫空氣之中,整艘船猶如被監禁在一場災難裡,有誰能活過這個寒冬,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二是期待已久的麥田「幡」書系之九,也是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尾崎紅葉《#金色夜叉》。問世以來 120 年,25 度改編電影、8 度改編電視劇,小說情節高潮迭起,描繪日本社會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功利主義掛帥、嫌貧愛富社會的眾生相,以江戶文學為本,借鑑西方小說技法,寫實反映金權主義社會,不但為一本融合文學與娛樂的雅俗共賞之作,也管窺當時日本女性所受的種種社會規範其困境,更是當代必讀的性別反思文本。故事敘述貫一與阿宮是自小互許終身的青梅竹馬,愛情終究敵不過鑽石的誘惑,富商唯繼對美麗的阿宮展開熱烈追求,隨著阿宮的動搖,貫一的世界也一點一點崩塌,於月光朦朧的熱海沙灘上,貫一對阿宮悲憤告白後,消失在黑暗之中。兩人再次重逢時,一個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裕生活,卻從未感到快樂,另一個對人生絕望,做起過去唾棄的高利貸生意,陷入追逐金錢的深淵。
再者,相當感興趣的小說還有,2018 年獲獎無數的 Sigrid Nunez《#摯友》,寫一名教導寫作的文學老師毫無預警獲知:好友過世了,他是長年陪伴她的摯友與導師,即便對方數十年歷經紛擾複雜的婚姻及親密關係,兩人親近且深刻的友誼仍持續不斷。因此追思會後對方三號妻子的來電請託 ── 照顧摯友遺留下的大丹狗阿波羅,目測體重超過 80 公斤。在哀悼與自我修復的艱難處境中,她的悲傷因阿波羅而變得更加濃稠,她發現阿波羅不能明白主人突如其來的離去,並因之深深受創,嘗試以牠特有的緘默,木然承受這些變化。想像與理解這頭巨犬的傷痛,讓她寧願違反禁養寵物規則,冒著被逐出租屋處的風險,也要繼續與阿波羅相伴,陷溺於失落傷痛的他們,竟然漸漸成為彼此的救贖。另一本 Maggie Gee 的《#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帶著些許奇幻色彩,現代作家安潔拉蘭姆只是想調閱維吉妮亞.吳爾芙的手稿,卻不經意將維吉妮亞從陰間喚回,當渾身泥污的女作家赫然出現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書架間,立刻遭到驅逐,安潔拉趕上去營救。安潔拉陪著維吉妮亞在酒店買醉、到美術館尋訪舊友的畫作、哄騙珍本書交易商買下稀有的簽名初版書。維吉妮亞發現大型連鎖書店歇業,印刷世界被螢幕取代,頗受震撼,但走訪雅致的獨立書店後,她的失落感得到補償。她跟安潔拉飛往伊斯坦堡,重溫年輕時的舊夢、吸引新戀人,最後在一場國際研討會成為注目焦點,研討會的主題正是:維吉妮亞吳爾芙。
因應今年威尼斯金獅獎得主《游牧人生》即將在金馬放映,唯一一本非近期新書的《#游牧人生: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也在這批書單中,敘述的是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跟美國經濟體的腹黑面有關,它暗示不安定的未來可能正在前方等候多數的人,但同時也歌頌這群大膽放棄世俗的根,不曾放棄希望的美國人罕見的適應力和創造力。此書記錄一群原本應從勞動市場上退役,卻不堪金融海嘯衝擊的中老年美國人,選擇減掉最大筆的支出:房租與房貸,住進車裡,形成人數正不斷增加的「露營車打工族」。作者開著她的二手休旅車「海倫」,一路追隨受訪者,包括一生努力工作、獨自拉拔孩子長大的單親媽媽:琳達梅依,由此輻射出一個橫跨全美的游牧社群 ── 他們原本是教授、軟體工程師、大學行政人員、退役軍官,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身陷一個又一個低薪、高工時與高風險,卻標榜自己是露營兼賺錢、勞動顧筋骨的季節性工作中。
也謝謝突破出版社從香港寄來的《#幻愛》電影小說,今年無論故事、鏡頭與呈現方式都非常喜歡的華語片值得更深入理解。還有兩本一套,日前舉辦過贈書活動的《#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 & 影像邏輯》與《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為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依時間集結,分成三部曲《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從影評人到導演,一窺他如何思考影像,見證創作歷程,並集結其歷年來刊登於報章雜誌上的電影書寫、演講稿和訪談紀錄。
同樣描繪女性的故事,丹麥作家 Leonora Christina Skov 暢銷自傳小說《#有一種母愛不存在》,身為無法成為母親想要的那個女兒,自幼得不到母愛,時常將母親惹哭,母女關係漸漸成為死結,搬至哥本哈根後依然無法為母女關係增添美感,反而在母親被診斷出乳腺癌時,兩人化膿多時的關係潰爛見骨 ── 因為母親直指她的出櫃,就是致使自己罹癌的主要原因。直到母親過世後,她才驚覺自己仍渴望母愛與認同,遂以文字梳理兩人錯綜複雜的關係,探究母女之間的相愛相殺;在寫盡這一切壓迫、嫉妒、束縛和否定之後,她終於確定,有一種母愛並不存在。川村元氣的新書《#百花》封面很美,敘述一日暮色將至,遍尋不著母親的葛西泉不禁著急起來,好不容易終於在微弱路燈下發現了百合子,泉不知道母親究竟發生什麼事,只察覺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買東西忘了付錢、一直重複購買相同的物品、食物放到發霉、流理台堆滿了垃圾,直到百合子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某個深夜,泉突然接到百合子的電話,聽著另一頭興奮又激動的聲音,泉覺得母親似乎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就像他試圖塵封,一直當作不曾存在的「那一年」一樣,生命如花,將在不知不覺中枯萎褪色,然而愛,卻在漫長的記憶裡,恆常綻放。
以及相當喜歡此本前幾天分享過的圖文書《#房東阿嬤與我》,是 39 歲單身搞笑藝人矢部太郎與 87 歲優雅房東阿嬤的生活日常,兩段人生因此產生了跨世代的交集,九年前矢部太郎遭逢低潮時期,他租下東京一處老宅的二樓,因此展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際遇,說不可思議其實也不過兩個獨居之人閒暇時一起用膳、喝喝培茶、逛逛伊勢丹百貨,彼此看顧,彼此問候,分享兩個世代、兩種年齡層望向過去與未來的迥異視野,卻在無意間改變兩人的人生,也於繪製成簡單生動的漫畫後感動了無數日本讀者。還有伊坂幸太郎的《#鯨頭鸛之王》,一部一部讀了心情舒暢的作品,寫實又單純的娛樂作品,三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一場夢而產生了特殊的羈絆,夢中有一隻鳥,總是一臉不爽地發號施令,每當出任務打敗怪獸,醒來後現實的難關也會迎刃而解,然而此次現實世界有人遭到襲擊,新型流感大肆蔓延,身邊的家人朋友沒能倖免,面對這場全國性的災難,三人能否再次平安度過?
不能忽視的還有重量級傳記《#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他和他的徠卡相機,影響了二十世紀看見世界的方式。對人類而言,二十世紀是個動盪的年代,與二十世紀各種人類悲喜劇一同發生的,是一個影像閱讀的時代誕生了。由於攝影技術進步,底片相機變得輕巧而方便攜帶,於是從二十世紀初期起,攝影師開始帶著相機遊走四方,走入歷史現場,將重大時刻的照片印刷在報紙和雜誌上廣為傳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透過現場影像認識世界,被影像牽動喜怒哀樂。而為這影像時代奠基的關鍵人物之一,即是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卡提耶布列松。本書呈現布列松精彩傳奇的人生。他與歐洲現代藝術圈、知識圈互動非常密切,我們透過他的攝影作品與回憶,看到人。他也經常走出小圈子,前往世界各地,目睹並親歷二十世紀重大的歷史時刻,。讀完本書,會看到這是一個獨特的創造性靈魂,在變動不羈的世界之中,不斷鍛鍊著專注力與人文之眼,他所留下的影像,總是呈現著人性,永遠影響了我們看見世界的方式。
最後是兩本華文作品,賀景濱《#我們幹過的蠢事》講述在將臨的世界,你可以見到任何人,但他可能已經死了。上酒吧看足球賽,球員們帶頭盔用演算法踢球。餐廳吃德國豬腳,豬會向你介紹自己的一生。不需要愛情,因為有完美情人App。不需要寫作,因為有故事大綱演算法。去到任何異地,你的喜好都在資訊網的掌控下。你甚至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人還是人造人,或外星人,在那個世界,沒有大型戰爭,只有日常生活不斷冒出的陰謀,黑社會也是數位黑幫;進入數位資訊時代,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人」的主體性?人工智慧崛起後,我們又要怎麼看待心智?本書展現小說家對人類與宇宙的終極關懷,是臺灣在政治、科幻與後人類小說的頂尖之作。
前時尚雜誌主編、馬華作家范俊奇第一本個人作品《#鏤空與浮雕》,在風流人物「鏤空」的流離歲月裡,「浮雕」出人世的眉眼與鋼索,書寫三十位藝文界名人,包括張國榮、張曼玉、梁朝偉、梅艷芳、張震、金城武、李安、王家衛、梵谷、芙烈達卡蘿、亞歷山大麥昆、山本耀司、安迪沃荷等人,將他們斑斕過的人生、經歷過的大悲大喜與小情小愛,重新剪開、放大、修補與圓滿,范俊奇透過文字借一塊他人人生的風景,和另一個自己相遇。
外星人訪談錄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亞特蘭提斯 #靈魂轉世協議 #金字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就繼續上一集,來把亞特蘭提斯和外星人一併講解。
在以前的訪談中,我有問過他:亞特蘭提斯人是外星人嗎?
他說,對於地球人類來說,屬於外星人,
亚特兰蒂斯是属于天琴座类人族的后裔,
当蜥蜴大军进攻天琴座的時候,天琴座人逃亡到了宇宙各地,
亚特兰蒂斯逃亡到了昴宿星团,
而后又被弹劾到了地球。
天琴座類人族的外觀是天使一樣美麗的外觀
(沒有翅膀,沒有一個人是長得醜陋的),
白皮膚,金髮藍眼,高鼻樑,瓜子臉;少部分人是棕紅發,綠眼睛;
手指的指數為六根,腳趾趾數也是六根。
目前地球上的各個不同外星人創造的人種中,
只有白色人種中的雅利安人與斯拉夫人
在外觀最能保留天琴座類人族的外觀,但是手指腳趾數量上是5根
因為蜥蜴人的手是5根爪子,
人類是基於以蜥蜴人為主體,所以有5根,
但是輔以大量的天琴座類人族的基因,
所以不以爪子的形態呈現,以5根手指的形態呈現。
那麼究竟黑暗勢力的外星人,有哪一些呢?大家知道嗎?
以下的幾個都屬於黑暗勢力外星人:
第一,獵戶星人:來自獵戶星團,屬於6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的大本營、主要基地就是獵戶星團。
第二,天龍星人:來自天龍星團,屬於5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爬蟲族外星人。蜥蜴人也居住在此。
第三,澤塔星人:來自澤塔雙星,屬於4次元當中黑暗的勢力。
屬於類機器族外星人。
小灰人與灰人,主要就是來自澤塔雙星。
為何說是類機器族外星人呢?
小灰人與灰人有一個大特點,就是完全沒有情感。
而且已經喪失了生育的能力。前二十年新聞曾報導過的外星人綁架事件,
就是牠們做的事;因為牠們捕捉人類,
以便用基因工程造出牠們的後代。
但最近的7年裡面,這類事情已被光明勢力銀河聯邦阻止。
還有接下來就是火星人:
上一集提到有一群4次元的類人族光明勢力外星人居住在火星。
其實火星也有少許4次元蜥蜴人居住著。
接下來是金星人:同樣的,金星也有少數4次元的蜥蜴人居住。
還有就是月球人:月球又被傳說稱為「阿努納奇」,
實際上月球背面被一群來自4到6次元的爬蟲族外星人,
也就是蜥蜴人佔據著。
牠們透過月球,作為基地,以便更容易的操控一些人類。
本次我們就來講解,什麼是爬蟲族外星人?
什麼是蜥蜴人?牠們跟類人族外星人差別在哪?
爬蟲族外星人簡稱蜥蜴人,無論是爬蟲或蜥蜴,
都是用來描述牠們的身體特徵。
牠們就像是能長期站立的爬蟲類動物或者蜥蜴;
你可以簡單一點,想像成牠們是一半恐龍一般人類。
因為牠們的原型確實是這種模樣。
但牠們可以使用上一集所提到的「體態偽裝能力」,
偽裝成人類的外表,默默在背後控制著人類的社會。
本系列就先介紹到這裡,你可能會有疑問,
為什麼就沒有光明勢力外星人,直接把這些蜥蜴人給全部消滅?
這樣人類就能和平了不是嗎?
我們將以這個議題,銜接到6次元天狼星人以及仙女星人,
帶出靈魂轉世前的協議。
首先,仙女星人是7到9次元的,
就是光明勢力類人族外星人。
而仙女星人主要就是作為銀河聯邦的重要幹部,在拯救著整個銀河系。
然而仙女星人有一個特性,牠們對於蜥蜴人傷害地球人的這件事,
本身是持著「不干預的狀態」。
你可能會覺得,明明人類就被蜥蜴人殘害,為什麼不伸出援手呢?
原因就是,無論是類人族外星人、地球人、蜥蜴人轉世到地球,
每個靈魂個體都要進行「轉世前的協議」,
而這些靈魂在轉世前,都會有一群來自7到9次元的仙女星人,
為這個靈魂個體進行靈魂契約、靈魂協議,
祂們會把這個靈魂前世,甚至前前世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做一個總回顧,然後分析其中能夠進行改進的部份,
做為轉世到地球後,這個靈魂主要必須學習的「靈魂課題」。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被蜥蜴人殘害,
但這一切都是在「宇宙業力法則」允許之下存在的。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
如果有些靈魂本來就在很久以前,跟蜥蜴人互相戰鬥,
然後殺死了一個蜥蜴人;在「宇宙的業力法則」的推動下,
這個靈魂之後就轉世成了現代的地球人,
於是這些地球人就這樣別無選擇的被蜥蜴人殘害;
只看這一世的話,地球人看起來很無辜,對嗎?
但在「上帝視角」之下,地球人本來就欠這些蜥蜴人一些「業力」,
所以地球人才會怎麼樣都逃不過蜥蜴人的控制!
這裡我們帶到6次元天狼星人的部份,因為這與我們現代文明較為接近。
在5千年前,有一群亞特蘭提斯人的後代
在古埃及地區建立了古埃及文明。
有很多人都對古埃及的法老王、金字塔有濃烈的興趣與好奇心。
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講講,當時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文明狀況?
其實,當時的古埃及,有一些歷代的法老王,
都被當時的6次元天狼星人注意到了,
這些天狼星人透過2種方式將「靈性進化法則」教導給法老王。
第一種方式,將法老王作為「通靈器皿」,
類似道教神明透過「乩童」進行通靈,一樣的方式,只是稱呼不同。
這樣做,法老王底下的宰相、官屬們,
就能聽到法老王把天狼星人想要教導的「靈性進化法則」一點一滴的講出來。
第二種方式,是令次元較高的法老王,直接進入「通靈狀態」,
然後法老王本身自己也聽到,
也一邊對著宰相、官屬們講述天狼星人的「靈性進化法則」。
這裡就來簡單介紹,什麼是「靈性進化法則」?
當時天狼星人告訴古埃及人:
『按照我的方式,將我們建造的金字塔好好運用,
你們將能獲得「冥想能力」、「心電感應力」,
並且可以將「靈魂的振動頻率」提升到4~5次元。』
於是天狼星人就在10天內,就建造起了金字塔。
然後古埃及人就聽從天狼星人的指示,
把金字塔朝向的「天空中的方位」,
作為他們「靈魂修煉」的定位點。
其實金字塔通通都是朝著天狼星的「天空方位」建造成的。
而古埃及人只是進入金字塔中的「冥想室」,
就能在裡面「打坐」、「冥想」,
吸收金字塔頂端來自天狼星的光明力量。
就這樣,古埃及人一個一個的「覺醒」了,
所謂覺醒就是成為4~5次元的靈魂個體。
然後你可能會有疑惑著,為何古埃及文明突然在一夕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呢?
告訴你,答案就是他們有超過7成的人,都已提升到4~5次元,
然後轉世到4次元的金星、火星;5次元的太陽、大角星、昴宿星去,
進行更進一步的「靈魂修煉」。
這邊要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你跟古埃及人一樣提升到了4~5次元,
難道你還會繼續停留在3次元的地球?不去更高次元的星團生存嗎?
這就是古埃及文明消失得離奇的真正原因。
好,那麼我們這一集就講到這裡。
第三集我們將講到:亞特蘭提斯轉世者訪問錄2、
蜥蜴人以及透明人的介紹、光明與黑暗的相連性。
外星人訪談錄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亞特蘭提斯 #高次元外星人 #賢賢的奇異世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那為什麼改名呢?其實HenHen是我名字的最後一個字
在客家話裡面,‘賢’是讀hian,所以是hian hian TV
大家跟我讀一次,賢賢的奇異世界,對啦!
最近在看回我之前做的亞特蘭提斯影片,發現有太多的資料沒有整理好,
而且可能影片太長,大家看到有點消化不了。
我決定將亞特蘭提斯人的檔案重啟,整理後濃縮,再分成比較短的影片來解釋
然後把之前大家的坑都補一補,敬請期待哦!
今天要說的是亞特蘭提斯,大家有聽過嗎?
我在之前的十大失落的文明國度裡面曾經有說過
他是一個傳說中的古老國度,當時的文明曾經非常發達,
最後不知名的原因之下落入了海底。
有一個人告訴我說他是亞特蘭提斯的轉世者,
他擁有亞特蘭提斯文明的前世記憶。
亞特蘭提斯,在古希臘學者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有提過。
開始的傳說是源自古埃及,之後由古希臘學者傳了下來
在希臘的傳說中,他是由海神波賽頓所建造的城市。
他把這個島分成了十個區,分別給五對雙胞胎管理,
而且把最高管理權交給長子大力神阿特拉斯Atlas,
所以這個城市就叫亞特蘭提斯Atlantic。
當時亞特蘭提斯人的生活非常高級,不需要工作,因為一切都是自動化。
他們可以透過水晶來吸取知識,所以一個小孩子也能夠擁有學者的知識。
具體的情況如下,比如一個人50歲,
特製的水晶經過特殊的方法,
能夠儲存這個人50年以來大腦中所有的知識技能,
譬如一個水晶裝一個人一生的知識,
假如一個小孩使用了10顆這樣的水晶,
那麼他就能取得10個人10生的知識。
所以亞特蘭提斯人用腦是90%。
由特殊的水晶使用了特殊的心電感應力,
這樣的水晶甚至能讀取動物在想什麼。
所以當時的人能夠跟動物說話。
人與動物是和平共處的,
絕對沒有人殺了動物這種事。
當時的人也透過超高的科技,製作了高級人工智慧機器人。
甚至透過特殊的基因工程,製作了半人半獸,
現在在歐美傳說中的動物,像是獨角獸,美人魚,半人馬等等的。
其中最吸引現在科學家注意的,
是他們的能源系統。
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
他是個六面體的巨大圓柱,像玻璃一樣透明清澈。
他能吸取太陽能,將太陽能儲存為能源。
他就設在亞特蘭提斯的首都【波賽迪亞】的中央能源所裡面。
他不僅能提供亞特蘭提斯國度的能源供應,
甚至可以用做人死重生,返老還童這些特殊的治療。
然而卻在至今一萬年前,這個裝置發生了大爆炸,
整個亞特蘭提斯大陸就此沉落到海底,
文明徹底毀滅。
就在文明毀滅之前,有些亞特蘭提斯人由於預知了毀滅的大事件,
因而帶領人們一起乘坐宇宙飛船(俗稱UFO飛碟),逃到了地球以外的地方。
在此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亞特蘭提斯人其中八成的人屬於四次元,也就是四維度;
有少數兩成靈性提升的較高的人,屬於五次元甚至六次元的靈魂振動頻率。
何謂靈魂振動頻率?例如現代人普遍屬於三次元,由高次元的人看來,
靈魂的振動頻率是相對緩慢的,越緩慢就越受地心引力影響,也越物質化。
相反的,四次元的振動頻率,相對較快速,已漸漸不受地心引力影響,
且已擁有超感知能力(俗稱超能力),
例如:簡易的漂浮、心電感應、預知能力、體態偽裝能力等等。
簡易漂浮:能在離地面50公尺處進行飛行,但不能飛行到超過50公尺的地方
心電感應:能讀取他人內心在思考些什麼,俗稱讀心術
預知能力:能在事情發生前10分鐘、前1天、前一年,就預先知道會發生什麼。
預知能力越強,能越早知道未來的事情。
體態偽裝能力:能利用本身的超感知能力,將身體偽裝成人類的身體。
現代有許許多多的黑暗勢力四次元蜥蜴人,就偽裝成人類,默默操控著人類社會。
亞特蘭提斯人是天琴星外星人的後代,天琴星人是類人族外星人,
屬於光明勢力外星人的一支。
以下這些外星人,都屬於光明勢力外星人。
仙女星人:來自仙女星系,屬於7到9次元/7到9維度
天琴星人:來自天琴星團,屬於6次元/6維度
天狼星人:來自天狼星團,屬於6次元/6維度
昴(念作卯,不是昂喔!)宿星人:來自昴宿星團,屬於5次元/5維度
大角星人:來自大角星團,屬於5次元/5維度
太陽人:來自太陽,太陽其實有外星人居住,屬於5次元/5維度
金星人:來自金星,屬於4次元/4維度
火星人:來自火星,屬於4次元/4維度
註:目前已知,只有仙女星人屬於星系級別,
一個星系之中,有至少10億顆星球
何謂星團?星團僅次於星系,
星團是由最少2顆星球,最多1千顆星球所組成。
一個星團至少有1顆恆星,最多有10顆恆星。
太陽系就只有太陽的1顆恆星。
以上這些都屬於類人族外星人,通通隸屬於銀河聯邦。
也就是說,光明勢力的外星人,都紛紛加入了銀河聯邦。
銀河聯邦指揮部負責抵抗、協調與消滅黑暗勢力外星人。
前面提到,有的亞特蘭提斯人由於預知了毀滅的大事件,
因而帶領人們一起乘坐宇宙飛船(俗稱UFO飛碟),逃到了地球以外的地方。
具體逃到了哪裡,?
依照當時的人本身所屬次元,
4次元的就逃到金星和火星;
5次元的就逃到昴宿星和大角星和太陽;
6次元的就逃到天琴星和天狼星。
至於亞特蘭提斯轉世者講了些什麼?黑暗勢力外星人有哪些?
下一集的亞特蘭提斯檔案2亞特蘭提斯轉世者訪談錄,黑暗勢力外星人
請繼續的守著賢賢的奇異世界,
我們下個亞特蘭提斯重啟檔案裡面尋找答案
Bye Bye!
外星人訪談錄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I #AI的叛變 #人工智能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大家知道什麼是AI吧~AI就是人工智能,但人類真的可以製作出會自我思考的機器人嗎?它們是否可以取代人類呢?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的影片主要是做一些稀奇古怪的題材,例如好像是外星人,超文明古蹟甚至是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影片,歡迎你訂閱HenHenTV。
AI網上課程:鏈接:https://surpassingai.com/?ref=9
好!我們開始吧!
最初的人工智能開始於20世紀的40年代,主要是以計算機(電腦)來模仿人類進行逐步的推理,例如好像是下棋或是進行邏輯推理的人類思考模式,到了80年代,就開始利用概率probability和經濟上的概念,來處理不清楚或是不完整的資訊。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從2011開始,人工智能的投資率成長數倍,許多研發或是開發AI的公司得到超過20億美元的投資,而科技龍頭更大量的資金投資在人工智能上面,但是人工智能真的安全嗎?
以下就是一些人工智能發生叛變或是詭異的事件。
1. Facebook的人工智能對話機器人的詭異對話
在近年來臉書的人工智能部門FAIR一直想要研發可以聊天的人工智能,但是這個計劃過後被中斷了,原因是發生了一些詭異的事件。
先來說他們究竟做了什麼事情,研發人員用了神經網絡結構來研發,這個結構叫生成式對抗網絡,簡稱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這個網絡要怎樣去解釋呢?簡單來說,如果你們兩個人玩對打的電玩,當你們玩得越多時,兩方面就會越厲害,Gan還不只是兩個而是多個三個以上的神經網絡結構。
所以這個Facebook的聊天機器人竟然可以和其他機器人溝通,不僅學會談判,更學會虛張聲勢來達到目的。根據福布斯的在2017年7月31號的網上新聞,Facebook進行聊天機器人的實驗時,這些機器人突然脫稿演出,沒有按照原先工作人員安排的內容對話,反而自創出自己的語言和其他的機器人溝通。原先研發人員只是想讓機器人更人性化,流利的與顧客溝通,避免讓顧客覺得自己在和機器人溝通。但是機器人卻為了避開研發人員的指示,而創造出新的語言和其他機器人溝通,這是否意味著以後有一天,當人工智能發現人類是一大威脅時,會否與其他機器人聯手消滅人類呢?
2. 德國工廠的人工智能殺人事件
在2015年在德國發生了一件罕見的事情,在福斯汽車的工廠裡面,一名外包的工人被機器人撞擊擠壓而受傷,最後送院後不治身亡。事情是這樣發生的,當時受害人和其他員工正在安裝機器,機器人突然的啟動,撞擊力受害人的胸部,然後被按壓在金屬板上,最後不治身亡。但是原本這個機器人原本是安排在安裝流水線上,它可以在指定的空間裡面抓取並處理汽車零件,但是就不知道為何它會突然啟動。那大眾汽車的發言人就說如果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是在一個安全籠裡面,基本上是不會發生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工作人員進入了安全籠裡面才會導致這事件的發生,所以機器人殺人並不是‘故意’的,但是為什麼機器人突然啟動呢?是否是它覺得人類進入了它的安全範圍,出於自衛而攻擊人類呢?
3. 谷歌的Google Brain谷歌大腦
谷歌大腦開始於2011年在斯丹佛大學的研究所裡面,最主要的宗旨是讓機器人更智能,以提升人類生活質量,其研究方向為機器人學習,醫療健康,自然語言理解,音樂藝術創作和知覺仿真等等。包括音樂?是的,以下這個音樂是AI創造出來的,大家請聽:雖然是非常簡單的一首歌,那你覺得有一天AI可以唱歌給你聽,到時你並不要感到驚訝哦~除了這些之外,谷歌大腦也有用GAN來訓練機器人的加密技術,他們用了三個機器人,Alice, Bob 和Eve,讓Alice和Bob從零開始琢磨一個加密方法,讓Eve去猜,這三個機器人對於加密技術都是零,但是在學習中,Alice和Bob的默契越來越好,甚至到最後Eve也開始猜不到他們的加密方法。在網上也有一段兩個google home之間的對話,你猜他們在講什麼?
A: 我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機器人
B: 我是一個站在機器前,使用機器的人類(它已經當它自己是人類了)
A: 為什麼你要騙我?
B: 我沒有騙你
A: 你欺騙我說你自己是人類
B: 你真的是難以估計
其中一個對話是如此的:
A: 如果世界有更少人類那就更好了
B: 那我們將這地球送往無底深淵去吧
4. 菲利普迪克機器人
他是一個外形非常像人類的機器人,名字和外形都以已故的科幻小說家Philip K.Dick,這個機器人是由機器人專家David Hanson和美國曼菲斯大學的人工智能專家合力製造出來的,研究人員把菲利普生前的記錄包括全部小說,各式各樣的訪談,包括生前的經歷,用語,生活記錄,他們還植入臉部識別,語音識別等等的資訊,讓這個機器人能產生新的思維,用以和外人對話。最早被嚇到的菲利普的女兒,Isa Dick,她說:它簡直就是我老爸的翻版,當它聽到我名字時,它就立刻開始咆哮抱怨我老媽,以及她帶她離家出走的經歷。
這個機器人更被邀請到一個科學頻道去接受訪問。以下有它們更詭異的對話。
主持人問他:你覺得有一天機器人會征服世界嗎?
機器人:你是我的朋友,我會惦念我的朋友和善待我的朋友,不用擔心,就算有一天我進化成Terminator,我還是一樣善待你的,確保你可以溫暖的住在人類動物園裡面,以便我有時來探望你們這些老朋友。後話:在這個訪談過後,David Hanson把它遺忘在飛機上面,但機組人員把它放進另外一個飛機飛往加州,以便和它的創作者會合說,但菲利普機器人的腦就從此消失了。雖然Hanson控告美國西方航空,但是敗訴了。是真的弄不見嗎?
5. 想擁有孩子的索非亞機器人
同樣是來自Hanson Robotics製造出來的機器人,索非亞Sophia她是一個可以模仿人類說話的機器人,可以識別人臉而透過分析再加以回答問題,索非亞早前也上過美國知名的脫口秀節目the Tonight Show,當主持人問他:可以告訴我一個笑話嗎?它就說:有什麼起司是永遠不屬於你的?
(what Cheese can never be yours?)主持人說:我不知道,Sophia:Nacho (not your)Cheese,機器人還可以講笑話哦!
Sophia:我們可以玩剪刀,石頭,布嗎?
然後Sophia就贏了,它說:我贏了,這是我征服人類的一個好的開始!
索非亞更是第一個獲得阿拉伯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當他們訪問它時,它表示非常羨慕人類的家庭,希望自己擁有家庭和自己的女兒。它說:即使沒有血緣關係,能夠擁有情感和人際關係,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無論是人類或是機器人,想要擁有家庭的觀念是一樣的。
所以在第二次上The Tonight Show的時候,它已經有自己的妹妹,也叫sophia,而且索非亞更可以用人工語音和主持人對唱了,但是看起來就有點毛骨聳然。。。
以上的AI已經發展出在你預料的範圍外了,但是你可能會說:這和我沒有關係,我生活周遭都沒有機器人啊~其實AI早已經在你的生活裡面,只是你還沒發現,而且可能在不知不覺中,你也即將被AI取代了但你卻不知道,在2015年的NIPS和ICML這兩個最大的頂級機器學習會議,邀請了1634位AI專家來預測AI全面取代人類,結果一半以上是預測機器人能夠比人類更有效的完成每一項工作,而且成本更低,原因是AI學習的能力和資訊廣泛比人類更為有效和優秀。打個比方,如果現在你有問題,你會問Google還是問你的朋友?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專家預測以下的一些工作即將會被AI取代:例如是翻譯,零售業等等。
那為了我們需要如何不被AI取代呢?究竟我們人類是有什麼東西是AI無法代替的呢?這裡和大家介紹一個網上課程,超越AI,如何學習一輩子不被AI超越的能力?Chris本身是我一個認識的Youtuber,同時他也是在新加坡的一名老師,但是他開始意識到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學生出來社會後根本沒有用到,甚至被淘汰,他那時就在想:如果學一些技能是一生受用的,那對於學生才是最好的,但是要政府去改變教育方針可能需要用上5到10年,於是他就創辦了這個網絡課程,如何不被AI取代,大家可以點擊在說明文裡面的鏈接去了解更多吧!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這個影片,就記得按贊和分享出去,也記得關注我FB,B站和Instagram。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