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壞消息是老闆真的分身乏術撥不出時間寫沙丘,好消息是已經寫新的專題。於是按老規矩用舊文重貼來冷飯熱炒一下。在達利不遠千里跑去 LV-426 幫忙催產異形之前,他曾繞路過去沙丘,準備要扮演帝國皇帝 Shaddam IV。下文包含了這個史上最曲折的劇組故事,而圖左正是他原本會在電影中的華麗扮相。]
【達利如何催生異形寶寶】#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1979年上映的《Alien 異形》馬上要滿四十週年。四十年來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一直低調地躲藏在《異形》電影宇宙的深處不為人知,而那個人偏偏正是當年催生異形寶寶的關鍵人物。
他的名字叫達利。對,就是你認識的那個達利。
▇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
一切的起頭是這位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有一天突發奇想覺得他要去好萊塢當明星。他想要演的是科幻小說家Frank Herbert的科幻巨著《Dune 沙丘魔堡》中的銀河帝國皇帝一角。
《Blade Runner 2049 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Denis Villeneuve此時此刻正偕同Javier Bardem、Josh Brolin、Oscar Isaac、Rebecca Ferguson和Jason Momoa等重量級卡司在沙漠裡拍攝《沙丘魔堡》電影。但在Denis Villeneuve之前已經有非常多人嘗試過要把《沙丘魔堡》搬上銀幕,他們之中唯獨只有David Lync那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版本抵達終點。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達利參與的這一次華麗的嘗試: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製作的Alejandro Jodorowsky版本。
智利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被稱作邪典電影之王,他的《El Topo鼴鼠》和《The Holy Mountain 聖山》雖被譽為邪典電影的經典,但嚴格說仍是有利可圖的商業製作。法國製片Michel Seydoux因此告訴他下一部不論他要拍什麼他都可以幫他找到錢。
Jodorowsky的華麗卡司其實一點都不輸給Denis Villeneuve的版本:除了《Citizen Kane大國民》的Orson Welles、《Sunset Boulevard 紅樓金粉》的Gloria Swanson、《Kill Bill 追殺比爾》的David Carradine、《Rocco e i suoi fratelli 洛可兄弟》的Alain Delon之外,還找了滾石合唱團的Mick Jagger跨界來演男主角。但最令人錯愕的跨界還是達利。
▇ 達利引介異形之父
當導演和達利在紐約碰面談條件時,不按牌理出牌的達利提出了大概是電影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合約條款:
1. 皇帝寶座的設計必須是「由兩隻交錯的海豚組成的馬桶」;
2. 皇帝的朝臣必須由達利認識的朋友擔綱演出;
3. 達利將不會閱讀劇本上的任何敘述(他的理由是「你的點子一定不會比我的厲害」);
4. 為了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身價最高的演員,達利的酬勞將以每小時10萬美金的費率計算。
天知道為什麼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為什麼會答應這麼瘋狂的條件。不過導演也有他自己的解套方式:據說他隨即修改劇本把達利的戲份刪到可以在一個小時內拍完的量,剩下的台詞將由一個機器人替身代替達利佈達皇帝的旨意,而不再由皇帝本人親自現身說法。
但達利這高貴的酬勞也不是白拿,熱心的大師隨即發揮了他在歐洲藝術界的廣闊人脈,幫導演介紹了一位即將影響電影設計美學數十年的前衛藝術家:後來以《Alien 異形》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
▇ 從娜芙蒂蒂王后到異形頭骨
H. R. Giger 14歲的時候第一次在明信片上看到達利的名作《Premonición de la Guerra Civil 內戰的預感》,立刻對於畫作中撕裂的身體結構和陰影的運用方式感到目眩神迷。
本來學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他,開始善用自己的工業設計專長和達利的超現實主義風格畫面,在肢解的人體上組合各種機械道具、軍事裝備、觸手、生殖器官、骷髏和骨頭,成為獨樹一格的哥德風藝術。
1975年達利從好友處得到了一本Giger的畫冊,隨即邀請Giger帶著女友到達利在西班牙的住處度假。達利的家是當年歐洲藝術界的聖地,許多藝術家都透過好客的達利在這裡認識和交流。
達利很快把Giger介紹給正在為《沙丘魔堡》找視覺設計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藝術家,應該對你有幫助。」
1975年底、1976年愛寵,Giger飛往巴黎開始替《沙丘魔堡》劇組工作的同時,也在巴黎舉辦了一次小小的個展。後來成為《異形》中的怪物原型的那幅作品《Necronom IV》也出現在展場。
有趣的是這幅異形的概念圖中居然找得到達利的影子。達利在1972年一幅名為《Nefertiti 娜芙蒂蒂》的素描裡頭,就把著名的埃及娜芙蒂蒂王后塑像從長長的脖子一路延伸到帽子的絕美線條,還原成變形的頭骨。電影中異形光滑而細長的頭骨幾乎就是達利想像中娜芙蒂蒂頭骨的翻版。
▇ 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這時候另外一位創造《異形》的要角也在巴黎登場。
來自美國的Dan O’Bannon是個年輕的電影全才。他剛剛和大學同學John Carpenter 一起完成了成本僅僅6萬美元的處女座《Dark Star 黑暗星球》。O’Bannon身兼演員、編劇、美術設計、特效執行的才華讓《沙丘魔堡》的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相中,說服他放棄美國的一切(房子、車子、還有他寫到一半的《異形》以及《Total Recall 魔鬼總動員》的劇本),飛到巴黎加入他的華麗劇組。
「跟我來,有個新的藝術家億要讓你認識認識。」Jodorowsky立刻帶著O’Bannon到展場裡頭看H. R. Giger的作品。
這兩位《異形》的生父、生母終於見面的歷史性一刻其實詭異怪誕到極點。黑髮的Giger穿著一身黑色皮衣,皮膚慘白的像是此生從來沒有見過陽光一樣。O’Bannon還以為自己見到了吸血鬼本人。
講話輕聲細語的Giger一碰面就企圖分享精神科醫生開給他的憂鬱症處方——鴉片。
「你要來點鴉片嗎?」
「你為什麼需要用那玩意兒?」
「因為我害怕我腦袋裡的畫面。」
「可是那些只是你腦袋裡頭想像出來的啊。」
「那才是我感到害怕的原因。」
O’Bannon請求Giger讓他借走他的畫冊,回到旅館花了一整個晚上沈浸在Giger的世界裡。巴黎的這一夜改變了O’Bannon的一生,也改變了好萊塢電影史。
▇ 被異形爆胸的克隆氏症患者
Dan O’Bannon先前一直在寫一個關於太空中的怪物的劇本。但他腦中始終苦無怪物的具體形象。
O'Bannon自己是一種和先天免疫有關的罕見疾病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患者。克隆氏症的病徵包括腹部常感不適或隆起、嚴重腹瀉、抽筋、作嘔及大便出血等。持續不斷的絞痛、抽筋正是那些寄生在肚子裡的想像怪物的起源。患者形容發病的過程說「像是鴨子一樣,表面上優雅地在水面上漂浮,其實水面下正發瘋似地暴力打水」。
《異形》中令人頭皮發麻的異形爆胸橋段正是來自於克隆氏症病友O’Bannon自己的真實經驗 。
當他看完H. R. Giger那本超乎想像的畫冊:「我被Giger作品中的原創性給狠狠擊中。它們不只是令人害怕萬分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充滿原創力、絕美至極的作品。我一邊看著它們一邊心想:如果誰可以讓這傢伙設計一隻電影中的怪物,絕對會是史無前例的空前成果。」
O’Bannon知道他終於找到了他始終無法完成的《異形》故事缺少的關鍵元素,他稱作「蛋糕上的櫻桃」。
▇ 難產的沙丘魔堡催生了剖腹產的異形
《異形》的生父、生母在巴黎見面的這一天其實距離《沙丘魔堡》這個製作宣告夭折已經只剩幾週的時間。
《沙丘魔堡》的原作者Frank Herbert到歐洲出差的時候順便去劇組探班,發現瘋狂的導演還沒開拍就已經把950萬美元的預算花掉整整200萬,而且完全自由發揮、離題甚遠的劇本已經讓電影可能長達14個小時,用Herbert的話來形容「整個劇本已經是一本電話簿的規格」。
1976年初Alejandro Jodorowsky的《沙丘魔堡》因為投資人撤資而宣布無限期中止(稍後Ridley Scott接手籌拍也同樣半路放棄)。
當年拋下一切飛往巴黎的Dan O’Bannon身無分文地回到美國,瀕臨破產的他只能借住在編劇好友Ronald Shusett的沙發上。他只能拼命寫劇本,希望終有一天能翻身脫離這張沙發。
結果好運突然從天而降。當年曾試圖叫他不要去巴黎、來幫我們做特效的好萊塢科幻片劇組《Star Wars 星際大戰》一砲而紅,原本對科幻片興趣缺缺的Fox突然變得渴求任何隨時可以開拍的科幻電影。《異形》橫空出世。
當年《沙丘魔堡》導演Alejandro Jodorowsky留下的另一個遺產也被《異形》繼承:
Dan O’Bannon在《異形》劇組沿用了Jodorowsky獨一無二的美術設計工作模式。他把Jodorowsky集結的全球美術菁英——法國漫畫家Moebius、英國設計師Christopher Foss和瑞士超現實主義藝術家H. R. Giger集合在旅館房間,讓他們用擂台賽的方式提出各自的設計,誰的設計圖勝出就掛誰的名字。
這組被Jodorowsky稱作「spiritual warriors 精神戰士」的美術兵團成員,先後不同程度參與了導演Ridley Scott的《異形》和《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的設計工作,更影響了《Akira 阿基拉》、《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The Terminator 魔鬼終結者》、《The Fifth Element 第五元素》和《The Matrix 駭客任務》等等經典。
現在誰還敢說達利一個小時收費10萬美元很貴呢?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角嘴外賣店】名店出身北海道大廚 賣炸雞三文治+梳乎厘壽司 自學6年廣東話追港妻:開舖想老婆發達 https://bit.ly/3sjUuKO 「很多日本人經營的餐廳,定價總是特別貴,但我們就是不想這樣,不一定每每用上名貴的鮑魚、海膽,就算是雞肉、雞蛋,平民尋常的食材,也可以做出好味道來。」老闆...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大學生 BIG Stud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Re: [請益] 大學有一定要修專題嗎.(認真問) - 看板Master_D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有沒有做專題會影響推甄嗎?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請益] 沒做專題對考試的影響?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閒聊] 大學沒做專題未來職場的影響? - 看板Soft_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查詢關聯標籤: 大學專題dcard - 教育學習補習資源網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專題被當延畢、大學專題題目方向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專題被當延畢、大學專題題目方向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請益] 沒做專題對考試的影響?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閒聊] 專題分組讓我看清同學的真實面… clover9030 PTT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請問大家,大學專題生想換指導老師卻面臨兩難...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請益] 猶豫要不要進實驗室-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問題] 專題對於推甄重要性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標籤: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Re: [閒聊] 大學沒做專題未來職場的影響? - 看板Soft_Job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問卦] 學士為什麼不用寫論文? - PTT八卦政治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討論] 大學專題幾個人做? | WomenTalk 看板| 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閒聊] 真的有人會每週六日去實驗室嗎? - graduat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graduate - [討論] 除了成績,還有什麼對推甄有幫助 的評價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大學生 BIG Stud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在畢業就讓起薪超過22K?那你必須做到這七件事】
#大學生聊技能
畢業了,找工作,
我這樣的小白只能做22K的工作,
而且還是血汗22K 😥 😥
你想在畢業就讓起薪超越22K嗎💰
就讓 #錡錡 來告訴你,
大學必做這七件事,讓你贏在起跑點🏇
👉立刻點擊網址閱讀,讓自己的起薪不再悲傷!
「
『低薪』這個話題,作為台灣經濟關鍵字已經不下十年了,而各大報章媒體也紛紛推出相關專題:青貧族、窮忙族、厭世代等等,好像身為台灣人,畢業就註定拿22K,難道就只能接受這事實嗎?
如果想成為領跑份子,除了富爸爸可能有用,關鍵是如何利用這四年大學生涯,許多學生在錄取時,就瞬間鬆懈了,但如果想在畢業薪水中拿超越平均,就必須在四年當中,付出與同儕截然不同的努力才行。
📍 有七件事,是能夠增加自己價值的:
1⃣ 描繪屬於自己的人生藍圖,尋找未來的終點
- (…)在大一大二時,就要思考自己的終點在哪?比如想當個媒體編輯,知道方向後,就開始畫路線圖,思考這工作的必備條件是什麼?需要什麼特質等等,開始寫出四年待辦事項,並一一完成,如此一來四年後,完成這些路線的你,已是雇主心中「裝備的人選」。如果還沒想好,我也鼓勵你盡量(…)
2⃣ (…)
- 千萬不要讓自己在畢業的時候,只有畢業證書『一張紙』跟著你離開,因為跟你同樣文憑的人,系上就數百人,更別說其他校的人,因此如何凸顯差異、創造優勢,是重要的關鍵,而累積作品,是證明自己價值的不二法門。這個作品不一定是傳統的美術作品、論文等,而是(…)
3⃣ (…)
📍 總結
- 到底大學要做的事情這麼多,選什麼最好,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標準答案,我的想法是先選擇你有興趣的,再來才是投資報酬率高的。有興趣的才能維持長久,投資報酬率高的,能夠讓你獲得更多成就感。
💎書中金句:我認命,但我不能認輸。你終究要選擇自己的道路,別讓任何人決定你是誰。」─ #錡錡
💡 本文選自 #觀點放送
✨全文看這裡:https://www.blink.com.tw/board/post/60695/
✨主頁Linktree有全文連結!
#大學生看選文 #大學生 #22K #低薪 #新鮮人 #窮忙族 #厭世代 #畢業 #自我提升 #大學生必備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開始我把「您已登入N號房」的照片放在Ig上時,許多網友表示想登入卻又怕事件令人髮指看完不舒服。但其實這本書雖說是由事件揭發者自述行動的真實紀錄,但為了避免二次傷害,其中並沒有詳細呈現影片的內容或是被害者的痛苦,而是著重描述作者追查事件的契機、中間遇到的阻饒、心理的壓力、情緒轉折及後續對韓國社會法律造成的影響。
N號房裡的性犯罪影片種類很多,其中使用deepfake技術進行「熟人凌辱」使用的犯罪模式令我印象最深刻。犯罪者透過影像合成技術將A片人物的臉孔任意置換後販賣,甚至在群組裡客製化競標自己想看的人物,從總統、網紅、明星到前女友任何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也因為這樣的技術日新月異,影像以假亂真,受害者因此得不斷澄清影片中的主角不是自己。 尤其當作者們在追查過程中,發現親近的男性友人竟也在房裡時,不免擔心自己也變成被害人。即使後續主謀「博士」被捕,受訪時,她們仍猶豫是否該露臉,深怕因追查而被狹怨報復,畢竟仍有太多躲在幽靈帳號後面的加害者還沒落網。台灣其實也有類似的犯罪行為,最近鏡週刊就針對此議題做出相關報導。
看完這本書和報導後,我第一時間不免擔心自己受害,畢竟醫師的臉相當容易取得,我還轉念自我安慰有刺青又很壯的AV主角不多。聽到我這樣的反應,先生馬上冷笑的說,「妳也太傻,太低估AI合成的技術,人家存心要搞你,哪有可能辦不到!」
但這兩個小女生並未因害怕而退縮,即使看了大量不堪影片,產生可怕的殘影因此惡夢連連,他們仍持續追查,倡議催生相關法律,令我深深佩服。她們是如此的有勇氣,比她們年長又有一定網路聲量的我,怎能不更加關心社會,努力破解迷思呢?
書中我最喜歡的部份是第二部份,採用兩個女生交換日記的格式,帶出兩位作者的背景,如何組成追蹤團「火花」,又因怎樣的契機開始追查此事件。另外也能從她們日常遭遇的惱人小事看出韓國社會的性別不平等,好比頻繁卻被輕忽的職場性騷擾、公眾場所的偷拍、單身歧視、家庭刻板的性別分工,甚至連她們撰寫的女性政治人物事業專題,也被編輯修改成以外表、家庭、感情為主的八卦性質報導。
在各種她們遇到的韓國性別事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掙脫束衣」。這個運動主要是鼓勵韓國女性素顏、砸爛化妝品、剪短髮,來對抗韓國社會過度在意女性外表的氛圍。好比大學生沒化妝,就可能被男同學指責「妳沒帶臉出門」、「單眼皮要戴假睫毛、貼雙眼皮才像個女生」
。這樣的群體壓力下,女生往往得花更多的時間金錢才能符合社會的期待。
仔細想想韓國女生真的很少素顏上街,各種保養美妝產品還真是獨步亞洲、五花八門!只不過運動走到後來難免有點極端,以至於有些女生化妝打扮時還會被同溫層質疑不夠「女性主義」,這也讓作者在這樣的拉扯中,進退兩難。
回看台灣,除了某政治人物公開說過台灣女生素顏就是嚇人外,對於女性就該化妝打扮的壓迫,似乎沒有韓國那麼深。不過相對的,我曾看過批踢踢有大量文章討論「男生喜歡女生素顏還是化妝」、「男友不準我化妝怎麼辦?」,也有認識愛濃妝打扮的學姊交了新男友後,在對方要求下連粉底都不敢擦。彷彿化不化妝都會有人有意見,可以隨意說三道四。其實我一直認為這樣的運動背後精神應該是,我化不化妝就這樣,高不高興隨便你!
我自己在這方面倒是一直很自在,大學時期很愛畫煙燻妝、收集各種眼影、戴假睫毛,婚後也曾上過化妝課,學習看不出來有化妝的「素顏妝」。直到最近我則會故意素顏出席各種場合和講座,等對方問我怎麼不打扮時,我就可以半開玩笑地問他「蛤!有一定要化妝嘛?我這樣不美嗎?」說真的!還真的有主辦單位問過我,看他們被我反問啞口無言的樣子覺得好有趣。
另一個令我有感而發的點是其中一個作者,因家中沒有兒子,為了滿足爸爸的遺憾,勉強自己陪爸爸摔角、在爸爸面前大口吃肉喝酒、故作豪放,揣摩「兒子該有」的模樣。但相反地,她在男友面前又得扭扭捏捏,裝成食量小鳥胃的「小女人」。兩個皆是偽裝出來的樣貌,讓她深受委屈,直到她組成追蹤團火花後,開始努力追求真實的自己,力求不管在誰面前都要展現出最真的一面,而因此更幸福自在。
我還記得以前住院醫師時代,也曾怕被同事認定利用女性優勢而養成不哭、裝兇強勢的樣子。也擔心被病人認定太年輕,不夠專業,總喜歡板起臉孔故作嚴肅冷漠。但最後過猶不及又時常因不溫柔、臉臭而被投書,導致我有段時間非常矛盾、容易自我懷疑。直到有學姊提醒我作為醫師,其實就是發自內心拿出專業關心病人,和性別氣質無關 。至此之後,我在面對病人時就更加自在。面對各種關於「態度不佳」的投書時也更能坦然面對。畢竟人的氣質本來就是多元 ,先接納自己的不同面向,才能進而同理各式各樣的人。
看完這本書。讓我不僅對網路性犯罪的樣貌有概略了解,也因這兩個的女生勇敢追尋真相的過程,讓我感受到滿滿的力量。
如果你習慣用聽的吸收知識,我會推薦法客電台ep98專訪鏡週刊記者蔣宜婷和數位女力聯盟的理事長朱芳君律師,更能完整了解「deepafake」在台灣的猖狂及法律上的不足。另外針對韓國性暴力事件,其實還有一本「我是金智恩」值得推薦,我會陸續分享我的心得。
不過我得自私的說一句,大家如果預算有限,還是要優先預購我的新書「無框身體」喔!
#七月二十一日預購
#三本一起買免運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角嘴外賣店】名店出身北海道大廚 賣炸雞三文治+梳乎厘壽司 自學6年廣東話追港妻:開舖想老婆發達
https://bit.ly/3sjUuKO
「很多日本人經營的餐廳,定價總是特別貴,但我們就是不想這樣,不一定每每用上名貴的鮑魚、海膽,就算是雞肉、雞蛋,平民尋常的食材,也可以做出好味道來。」老闆娘阿Cat,嘗試為正在廚房忙着的丈夫山口孝,講解他倆開設「山口屋」這家便當小店的理由。
山口屋
地址:大角嘴富多來商場二期92號舖
電話:6825 895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 12nn-10pm;星期六、日 12nn-9pm
詳情︰ https://bit.ly/3ht2KlZ
西環美食尼泊爾菜|香港導遊嫁尼泊爾酒保遭家人反對 花40萬開餃子店 「愛情唔可以用錢衡量」
https://bit.ly/3bzpG2S
妻子問:「把這個薯仔香脆波波包好了嗎?」在旁的丈夫淡淡然地說:「還沒有!」一個如此心急,一個如此氣定神閒,這對夫妻如此大對比,全因大家家庭背景不同。眼睛深邃、紮着長長馬尾的是香港人Carrie;皮膚微黑,溫文有禮的是尼泊爾人Jay。Jay在香港土生土長,但由於父親是啹喀兵,他自幼在軍營長大,接受英文、尼泊爾語教育,但半點不通廣東話。後來父親退休,舉家搬回尼泊爾,大學畢業後回港。
饃饃餃子
地址:西環科士街34號地下
電話:9846 6569
營業時間:12nn-9pm
【深水埗麵包店】西班牙大廚為異地戀來港 情侶檔36小時手工製酸種麵包:每個麵包都是我的孩子」
https://bit.ly/3bviXqF
「每天清早起來,然後重複又重複同一個動作,他一定要做到麵包外面焦脆,裏面帶點鬆軟、濕潤程度,才會收貨,他總是對我說:You just need to put little heart in it 。」Jennifer 站在工場一角,用佩服的眼神看着她的西班牙男友Antoni,總是無比專注,默默去搓揉每一個麵糰。
Alive Food Co.
營業時間:12nn-7pm
訂購網址:https://bit.ly/2Dz7hoe
備註:買滿$350或以上可享免費送貨。
詳情︰ https://bit.ly/3xBD13w
備註:「店舖已搬遷,地址: 深水埗汝州街131號地舖」
尖沙嘴美食|港女嫁迦納男十年 重慶大廈賣非洲菜:嫁任何人也有風浪
https://bit.ly/3sgGSjI
「你知道哪裏是迦納嗎?」Selina 興奮地介紹這個陽光明媚、路人穿着鮮艷花紋衣服的地方。這個在香港人心目中陌生得只會在《國家地理雜誌》出現的名字,位於西非,是個沿海國家。香港與迦納,兩者相距一萬兩千多公里。偏偏香港人Selina及迦納人Paul 突破距離,經歷分手、異地戀、簽證問題,最終結了婚,約4年前在重慶大廈安頓下來,開了一間迦納菜餐廳。
Paul’s Kitchen
地址:尖沙嘴彌敦道36-44號重慶大廈1樓21號舖
電話:3956 2178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大角咀山口屋 #西環美食 #深水埗麵包店 #尖沙嘴美食 #饃饃餃子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新Z世代辦公室設計診斷書:留住90好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何大為
內容簡介:
扳倒三觀的超狂辦公間設計
風格OUT、固定OUT、環境情緒IN
玩樂式工作環境逆勢稱王
Z世代,你所不知道的他們,正在刷新未來的場域設計觀!
求神問卜找人才, 不如設計好辦公空間創造高KPI
90、00後是未來生產主力,他們行動全看一顆奇檬子決定
加薪可以留人但留不住心,90後上班族更愛能實現自我的創作空間
老闆們/主管準備好GETCHA “90後”了嗎?
動不動就「裸辭」? 階級觀、大目標已經過時了
一天到晚旅行亂花錢?這才是真我的生活
被電子產品毀掉的一代? 傳統OA家具將瀕臨絕種
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包容他的「自我實現」,絕對帶來新氣象
又佛又喪、只知道及時享樂? 玩樂創造力、突破舊有商業模式
這才是Z世代深藏不露的真特質,足以顛覆過去100年固化不動的辦公室設計思潮。
設計師一定要懂的Z世代心理方程式
觀察90後的社會現象、分析心理行為,
全面反應出我們需要新的設計觀!
既要符合功能效率,又要掌握員工情感,企業主、公司主管、室內設計師都必須了解90後、拉攏他們,創造出能抓住他們感情、提升雙方創意與產值的工作環境設計:
【情感式】:快樂第一、成長第二,90後忌諱情緒勒索,工作環境卻愛「感情用事」,環境氣氛要有fu,不對會哭哭~
創造一個能抓得住他的歸屬環境!
【顏值式】:可以隨時玩樂,認真上班也能開外掛,浩呆辦公桌椅退流行,90後追求美感家具,把公司當夢幻遊樂園。
連咖啡茶水間都能往外移動,變成企業展示間!
【共享式】:年輕海豚型組織,大公司裡的小社區個體戶,游牧聚落般的移動式上班法。
創造各種空間中的空間,平面規劃要大解放!
【智能式】:新世代求快速,行動辦公室隨時隨地開張
桌面、隔屏尺寸變小,自由區開始擴大,強調創意、多變的設計方式!
【環保式】:90後愛自由更有社會道德感,願意為美好環境改變生活習慣,自己的工作場 所不環保,會心存芥蒂。
環境中要展現自然與質樸相關的設計,連氣味都要照顧到!
【模糊式】:是工作也希望是玩樂,不害怕權威、重視自我價值,一抬頭被主管看見最好。
使用的建材要具備「輕、短、快」,代表管理層與部屬關係直接、明快!
理解90後的心理需求,創造最潮的工作環境
‧90後+00後的天生網美性,在玩樂也樂在工作
‧無關風格只管特色,夠自由才有行動效率
‧大公司小聚落,走到哪office就在哪,衛生間也能開工
10個精心研究設計解方 X 10大亞洲公司實務設計
‧空間不靠「風格」定義,「環境情緒」才是未來。
‧「拍照、上傳、打卡」,才是90後認定「夠美」的標準。
‧「愈顛覆、愈自由」的格局設計才是王道,公司內要到處都可開工。
‧茶水間OUT!休閒感、購物才in!甚至搬到公司門面的咖啡茶水間,沒有甚麼不可能。
‧建築內要有「第二空間」,養成「公司內小聚落」,隨時可以跨部門合作。
‧桌子愈來愈小、隔屏愈來愈低,最重要的是椅子的設計。
‧「輕、短、快的材料」大量使用,能夠拆卸、重複組裝更好。
‧燈光不只是照明用途,變成造型的一環才高明。
‧有智慧機能、能對談的新創意都能抓住他們的眼球。
‧環保全面性,從材料、視覺到呼吸通通要顧到。
作者簡介:何大為
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K 建築設計碩士
現任 大為建築設計(台北/北京)有限公司負責人。
經歷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班講座講師,央視CCTV2 «空間榜樣» 及北京電視台BTV 專題採訪,同時也是TEDx演講人。擁有二十年豐富的環保建築及室內規劃設計經驗,特別對當前Z世代90後辦公環境設計有獨到見解。
獲獎 英文版 INTERIOR DESIGN , 100 Big Ideas 年度世界百大創意
美國LEED Gold 綠建築金獎
Bloomberg 亞洲最佳辦公室獎
日本Good Design獎
台灣建築獎
金外灘獎、艾特獎、金堂獎、紅星獎、華鼎獎等等。
或者,你也可以這樣認識他--倒著來的斜槓設計師:
20歲學建築,
30歲做牧師;
40歲前往英國學設計,
45歲開始真正做室內設計師,
50歲公司結束,所以創業,
現在認真寫下這一本書………
出版社粉絲頁: 風和文創+美化家庭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一年的中間,許多學生畢業的季節,來跟大家來聊一聊「生涯」跟「職場」,似乎是很應景的話題。
但你放心喔,我要跟你聊的不是如何找工作、面試,這一類比較技術性的問題;而是在這個動盪、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我們要怎麼樣「安身立命」?
所以呢,我們企劃了三集「過好人生」的專題,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駕馭那未知的未來?我想不管你是剛畢業的菜鳥,或是已經在江湖上走跳的老手,都會覺得很有幫助。
而在「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一集,我要開門見山的,來幫你破解一個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喔:「不管你現在幾歲,有工作還是沒有工作、薪水高還是薪水低?你對未來都會有一種淡淡的焦慮,不確定是否繼續往下走,是對的選擇嗎?」
你是不是也感受到,那些過去覺得顛撲不破的保證,全部都一點一滴的在瓦解中呢?
你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在我分享「如何面對這些焦慮」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客觀的數據。
首先喔,根據「行政院國發會」最新出爐的一個報告裡,它載明喔,在不遠的未來,大概就是民國150年,我們台灣的人口會比今天少了679萬,只剩下1660萬,回到民國65年的狀態。
這意思是說,我們現在剛好站在一個分界點,接下來每往前走一步,我們的人口數據就會往後退一格;但是不同的是,這次的1660萬的人口結構,會跟以前很不一樣。
首先呢,65歲以上的人口,會從當年的60萬膨脹到730萬,是當年的12倍;但是出生的人口,卻從42.5萬降低到5.6萬,比當年的七分之一還要弱。
聽到這些數字可能沒有感覺,我直接講白話文;現在全台灣有2600多所小學,如果都沒有關門,每間學校就平均只會有25個學生。
你想想看,這樣的狀況底下,有多少教育人員要被淘汰?而周邊有多少的產業會跟著萎縮?
好!就算你不從事教職,也不想生小孩,那個時候每年能繳稅的人,只剩下810萬人,是現在1730萬納稅人口的一半。
但是卻要支應730萬人的退休年金、長照費用和醫療支出;從現在5到6個人,養一個退休人口,到1比1的cover,我們只有40年的時間。
如果講到這裡,你還是沒有感覺,我就直接告訴你,只要你現在小於58歲,你有很大的可能會領不到勞保,甚至於呢,你要繼續工作到75到80歲都是正常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喔,晚點退休沒什麼不好,反正壽命那麼長,繼續工作當練身體。那我再告訴你一些產業的實況,你可以想一想。
所謂的「工作」,你那種覺得想要做一輩子的,它會不會存在?就算你想做,還有公司會要你嗎?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喔,大家都知道台灣過去一直以來是機車王國,隨便走在馬路上,你都能夠看到不管是綠牌、白牌、黃牌、紅牌…這種各式的機車,滿街趴趴走。
而這樣子高密度的機車使用,就造就了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台灣機車行隨便開,隨便賺錢。不過同樣的情況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開始了有重大的轉變。
由於電動機車的技術愈來愈成熟,無論是更時尚的外型,更便利的充電站、加上環保政策的助攻、實際價格的補貼跟補助;它都相較於傳統機車有更好的吸引力對於消費者,它帶動了近年來電動機車的換車潮。
而電動機車就像3C產品一樣,在維修的時候,不管是哪裡出問題,只要把整台電動車接上電腦,就能夠很快的診斷出故障的位置,直接換掉零件。
不再需要那種傳統機車行,老師傅的維修經驗,而且維修價格更透明、更低。在這樣的風潮底下喔,傳統機車行如果不轉型,你想想看生意還能維持幾年?你可以自己想一下。
如果你覺得機車行是「黑手」,是屬於「藍領」的產業,跟身為「白領」的你無關,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我接下來要說的例子。
「大數據」的運用,在這幾年來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你可曾想過所有使用習慣、生活方式、健康數據,都會透過電子化的大數據被記錄之後,所有的產業都能夠針這些數據,去鎖定他要的族群,去設計出更受歡迎的產品。
你想想看,假設你這輩子會得到什麼病,都可以透過「大數據」推算出來;汽、機車全部自動駕駛,大幅降低車禍的機率,你還需要現在包山包海的醫療保險、意外保險嗎?
還是保險公司其實只要針對你所需要、買得起又適合的保單,直接推播到你的手機裡,方便你完成購買這樣就好啦。那麼這個時候,眼下全台灣21萬的保險從業人員,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都知道打敗計程車的,不是另外一家更大的計程車行,而是叫車軟體Uber、滴滴打車;而打敗出版業的,不是哪一個強大的作者或者是書商,而是沒出過任何一本實體書的「臉書」啊。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讓口香糖的銷售量急劇下滑的,不是另一外款零食,而是「社交軟體」。因為當人不用直接互動的時候,口氣清新的需求,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在未來,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敵人會在哪裡?也不知道你的公司還能活多久?就算它現在看起來很大。更何況喔,在台灣的大企業是相對少的,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而中小企業只有七年的平均壽命,它關店的比率非常非常的高;以每個人平均45年的工作時期,你至少要換7到8次的工作,這都是很正常的。
所以談到這邊,你是不是覺得心中那種隱隱約約的不安,其實是很合理的。如果你沒有這樣的焦慮,我還比較擔心你勒!
那麼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該怎麼思考?首先,你要知道的是喔,如果你的想法還停留在,找到一個工作安分守己的做下去,只要穩定就好;那恭喜你,你註定被淘汰。
為什麼呢?其實我們有很多人的生涯概念,是來自於20世紀,但卻要應付急劇成長的21世紀。不知道你還有沒有印象,在上個世紀,我們對生涯規畫的理解都很單純,而且單純得很絕對!
就像是讀了醫學院就當醫生,讀了師範學院就當老師,要是你不想讀書就當工人,這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概念。
但你有沒有發現喔,在我們渡過了千禧年,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之後,這種精確分工、結果確定的事情,其實早就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每三到五年之間,就會有不同的熱門新工作誕生。
特別是近幾年來,最熱門的工作像是YOUTUBER、網路小編、電競選手、居家整理師…這些等等的,都已經不是各大專院校裡,找得到相關的科系的新工作、新職業啊!
而這樣子的「實際產業」,跟「學術」之間的斷層,也老早讓生涯的議題,脫離了「精確分工、確定結果」這樣的途徑。
而更弔詭的是,有一個關於「知識更新速度」的統計數據顯示,現在的大學生,進學校第一年所學的知識,在他升大二的同時,去年所學的就已經過時,形同作廢啊!
這更說明了,要現在的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帶著所學的專業,去找到一個長期穩定、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那幾乎已經是「神話」了!
再加上喔,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工業革命以來,人口和科技發展最快速,而且達到高峰的階段。現代的人一天的資訊量,已經是18世紀的平凡人一輩子的資訊量。
也就是說喔,雖然我們懂得比二百年前的人,還要多很多;但尷尬的是,我們大部份的思考方式,卻沒有進步多少,還停留在工業時代那種「找個能夠做一輩子的工作」這樣的思考框架裡。
在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要是你的思想沒有適時的,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一起前進,你又偏偏生活在變動這麼快速,對於「未來」是前不著村、又後不著店的狀況裡,那麼怎麼樣會讓人不焦慮呢?
如果你不想要繼續焦慮下去,那麼關於未來生涯的因應策略,就是你最急迫、最需要學習的部份。
但是在開始學習之前,我來說個故事,讓你對於這樣的學習,先有個正確的理解。IBM大型電腦之父「佛瑞德・布魯克斯」。
他在1986年的都柏林IFIP的研討會上,曾經發表過一個關於軟體工程的經典論文。論文名稱叫做《沒有銀彈》,之所以把論文的名稱取得這麼特別,是因為佛瑞德使用了一個隱喻。
在歐美的傳統故事裡,傳說喔可以用銀製的子彈,就可以殺死吸血鬼、狼人或者是任何怪獸;所以呢「銀製的子彈」就會被引申成「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而佛瑞德把論文取名成「沒有銀彈」,就是在強調軟體複雜的本質,並沒有任何一個技術或方法,可以像是殺死狼人的「必殺技」,並沒有那種一招斃命,一用就靈的這種途徑。
而事實上,像軟體工程這樣的挑戰,就跟現代人的生涯規劃是同樣的複雜。過去所有行業的權威,和牢不可破的真理,都在此刻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的「保證」可言。
因此呢,我們未來將面對的問題、還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資源跟方法,都會是「史無前例」的,都必須由我們自己親手去開創。
而真正「解決問題」的高手,就像佛瑞德這樣的人,他們老早就參透了「一勞永逸」的方法其實根本不存在。
可以追求的是鍛練自己的「思考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為能夠「靈活應變」,去適應各種的變化,而不斷的更新、持續升級的系統。
如果你還是聽不懂,非得要一個答案,那我只能說,現代生涯唯一的不變的,是「一直在變」啊!唯一的解答就是「沒有絕對」!
而你的腦袋裡那些一成不變、不動如山,企圖想要找一個工作、一個專業,就做一輩子的「舊思維」;如果再不移除,那就會像是當大家都在用智慧型手機的時候,你還堅持使用「call機」,這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喔!
更可怕的是,這些過時的思想如果不即時更新,當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之後,它會變成一種毒素,變成一種「思想的遺毒」。
不知不覺會腐化你的心靈,讓你對生命感覺到絕望,成為自我發展的最大阻礙,這會是你要的嗎?你可以想一下。
所以在下一集的節目裡,我會一一說明,這些「思想遺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及它是在什麼時候,植入你的腦袋裡?
面對「思想」這種無形的對手,你必須先認出它、標定它;才能進一步的打敗它、超越它。
要是你希望自己能夠與時俱進,不讓未知的新科技,消滅你熟悉的工作跟生活方式,那你就一定要鎖定我們的頻道。
除此之外呢,如果你想要更精確的,認出在自己的人生裡,無論是面對工作,還是自我發展的迷思或現象。
並且透過學習掌握具體的方法、找到明確的自我定位,有效的去適應這多變的未來,那麼千萬不要錯過,我們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如果你曾經在生命的任何時刻當中,問過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這門課就是為你所準備的!【過好人生學】會陪伴你過出自己想要的好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跟你分享的【過好人生學】,期待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讓我們一起邁向一個更好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有沒有做專題會影響推甄嗎?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2021年8月24日 — 如題,要升大三了,最近在考慮要不要去做專題,因為未來想用推甄的方式進研究所,但是本人我大學期間,沒有去參加任何的社團或是課外活動,如果又沒有 ... ... <看更多>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請益] 沒做專題對考試的影響? | PTT 問答 的推薦與評價
21 F →jaannddyy: ;大學部專題隨便/研究所研究認真。所以教授要收一個大 11/07 01:18. 22 F →jaannddyy: 學生進來的時候,最主要還是看成績/考試成績, ... ... <看更多>
大學一定要做專題嗎 在 Re: [請益] 大學有一定要修專題嗎.(認真問) - 看板Master_D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kjean (BB)》之銘言:
: 很多人說大學最好修過一次專題 因為上研所
: 教授喜歡有做過專題的學生 沒做過就不太愛收
: 真的是如此嗎?
並不是做過專題的學生,就會比較有競爭力
而是學生去找老師,希望他收你當學生時,
在討論的時候,比較有話題...比較容易宣傳自己
懂嗎? 老師跟學生碰面,說完 hi 以後,
接下來要聊啥? 總不能聊昨天把妹的經過吧...
那學生為了讓老師收自己當學生,只好宣傳一下自己,
能宣傳什麼?成績好 ? 那也得看你原來混哪間的..
有得獎 ? 聽都聽沒有過的獎沒有加分效果..
參加過社團 ? 林老師可能以前是熱舞社社長兼學生會會長勒..
對於一個老師而言,收學生最重要的還是這個學生的未來研究潛力,
所以,做過專題的學生,老師就比較容易找到可以聊天的材料,
藉由聊天的過程,可以知道你這個人頭腦清不清楚 !!
也變成學生比較有講話的機會,而不是只是老師在介紹他的研究方向,
對話就是要有來有往,才能相談甚歡。
聊不起來的人,以後當自己學生也蠻無趣的 <- 研究已經夠無聊了
以下是對話範例:
師: 以前幹過啥專題啊?
生: 林爸跟著XX 學校 YY 大頭的 GG 學長,
從事網路色情圖片自動搜尋辨識程式開發研究,
專題的結果,只要電腦一連上網路,便會自動搜尋網路上
所有三點全露的圖片,自動下載並做好分類?
師: 挖..這麼厲害啊..阿你在這研究中是作那個部分呢?
生: 報告老師,漏點圖片辨認的部分是由有經驗的 GG 學長完成,
學生因為對分辨國籍有專長,因此配合 GG 學長的研究,
幫助他進行圖片分類的工作,簡單說就是洋妞一區,日本一區。
師: 那如果老師吃重鹹的,希望分類出新的一類呢 ?
生: ........
師: 阿你們辨識露點圖片的方法是啥? 網路上網站這麼多..
生: 老師我們是從 X 爺的網站開始著手,比較容易...
一般網站誤判機會比較高...
師: 阿如果老師直接用 flashget 掃網站會不會比較快啊
生: 也對啦...其實我們是先用 flashget 後再用程式後置處理...
藉由以上對話的過程,很快的學生的底就被摸透了,
所以專題在混的人,其實並不會有加分的效果,
反而你提出了這個專題,讓老師加速摸透了你....沒有料...
沒有料還好,對於老師臨時提出的針對專題的問題無法回答,
那大概這個學生以後研究也不會作的很好。
只要有想法的學生,都算有研究潛力的。
基礎知識不足,就是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上課訓練,
不會完全決定是否收這個學生。
當然不用訓練的學生,可以當即時戰力使用的是最好啦...
但是這種學生也會挑老師...
: 現在3年級想開始準備考科 加上之前被盪科目
: 所以學校課已經很重 沒什麼時間去修專題了
這個就是一般人的藉口啦...
你既然幫自己找了這個藉口,那也就沒啥好說的了...
就去補習班補習然後考試上來吧。
: 看一堆同學都開始找老師修專題了
: 也再想自己是不是硬著頭皮去修呢?
: 希望大大以過來人經驗建議一下...
建議在上面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12.31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