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這輩子都不能再出國了,也不能搭飛機或是郵輪了,那你會想怎麼安排這些多出來的時間呢? 我最近就做了以下這些事情:
1. 看了部大陸電影【囧媽】,有笑有淚還不錯,現在很需要這種能放鬆心情的良藥
2. 持續在看大陸連續劇【 芝麻胡同】,講一個清末明初北京的醬菜工廠故事,有點類似大宅門之類的劇情片但又有蠻多笑點,是我的菜但是一天電視只播一集不太過癮
3. 東奔西跑買口罩,還好現在可以線上預購了,又少了 個休閒活動
4. 開始報名四五六月份的各種課程,準備好好精進一下,結果三月份的一堂烹飪課竟然又因為疫情延期了
5. 忙著取消原本預定的郵輪、機票和飯店等等,有少許損失但比不上股市大跌來的多
6. 正在看書版社贈送的一本書名為【老後練習簿】的書,等看完再跟大家分享心得
7. 準備在不能出國期間進行國內旅遊,最近有些飯店打折還蠻吸引人的,希望社區感染不要來
你呢? 都在做些什麼可以分享一下嗎?
大宅門2劇情 在 臺灣國樂團 NC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多樣的戲曲風采中,遇見傳統 ~
NCO《戲采》戲曲音樂會
科技與人文在時序的推移中,總是錯落,時而交互輝映,時而一枝獨秀,在文明的進化,人們在追求創新的同時,總不時地回顧傳統,一如時尚流行,能蔚為一時的,都值得沉澱後在以不同的途徑,再次大放異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台灣的文化由外融合積累,自內化後發揚,故而生在台灣是幸福的,多數廣大地域生活的人,過往因空間地理,在幾十年潛勢中很難有文化流通的深度觸及,即便今日拜科技資訊串流所賜,得以數位傳遞,也得有誘因而去接觸,但是隨著時序已過,本地外在豐富的感官享受衝擊,資訊量膨脹,過往歷史曾經承載的經典戲曲傳統之美,已難以完整體驗如初,即使每每要做到再現復刻,都是一件難事,然而若因此放棄,只會逐漸淡化稀釋,徒餘形式。說時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耗時兩年,跨部門合作,由台灣音樂館與台灣國樂團攜手,委約七位作曲家以七個戲種之美,全新譜曲創作,這2020年的第一份節目企劃,已然是近年來難得的匠心之作。
戲曲早年因為語言與風格差異,相當倚靠地域性,難以流通,華人區域在種族遷徙並在台灣落地後,生根萌芽,相互衍化,形成一方枝葉,一時茂盛,花團錦簇。在世代新生後,傳承這股經典的力道有式微的現象,筆者曾於2002年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參加一連數天的戲曲大展學術研討會,恭逢盛會,舉凡這次音樂會所引入的歌仔戲、南北管、布袋戲、京劇、客家戲等皆有所涉獵,其他還有如秦腔、錫劇、婺劇、呂劇與紹劇等展演與論述兼行,十分精采。戲曲除演員唱唸作打,文武場的樂隊伴奏與之密不可分,細究來說都是強烈的渲染色彩,扣動人新的要素之一。這場《戲采》戲曲音樂會,其中兩首作品還特別將北管戲與京劇的演員唱段帶入,有別於一般欣賞折子戲(一樣是唱段與音樂伴奏),把樂隊與演唱的平衡重新調適,回歸“聽”音樂本質,算是從作曲者角度所運用的創意了。在說說本場音樂會作品之前,回顧一下近三十年來,國樂作品其實有幾次浪潮,都是將戲曲素材入樂的高峰,例如彭修文的《亂雲飛》(1974年,京劇樣板戲素材); 吳華的《虞美人組曲》(1983年,京劇)、嗩吶協奏曲《包龍圖傳奇》(1990年,豫劇)、笛子協奏曲《牡丹亭組曲》(1995年,昆曲); 劉文金的《墜胡與樂隊-中州韻》(2000年,實驗國樂團委約)、為京胡、女高音與國樂團《戲彩》(2002年,京劇) ; 趙季平的《大宅門寫意·蘆溝曉月》(2002年,京劇)、《長安社火》(1980年,秦腔)。其他國樂合奏如《京調》、《迎親人》、《黃梅情》等,以及不勝枚舉的器樂獨奏作品,戲曲元素得滲入儼然是世界民族音樂中的一份厚重。作曲家透過器樂聲腔化、主題伴奏配樂或動機嫁接等手法,讓傳統之美得以再次以不同樣貌被聽見,擴大受眾範圍。這樣的戲曲音樂衍化本質上的互相借鑒,互相吸收,在純音樂的演繹上也有了一番新意。
這次七首作品分別是周以謙的《都馬調》(歌仔戲)、旅美作曲家陳士惠的《留傘》(南管)、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奬」得主陳中申的《鍾馗嫁妹》(北管戲) 、優良唱片金鼎獎得主盧亮輝的《布袋戲韻》(布袋戲)、文建會作曲大賽首獎與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奬」得主陸橒的《貴妃 · 悒》(京劇)以及顏名秀的《來食茶》(客家戲)與瞿春泉的《少林魔杖》(豫劇),卡司陣容之堅強,在同一場節目製作中實數難得。既然要呈獻戲曲元素的美,在創作與演奏這些作品時的難度必然大大提高,原因在於如何掌握各類戲曲中的韻,尤其有些聲腔上的運用,就不只是記譜上的音符演奏了,從音色、旋律、節奏或行韻等面向,甚至”劇情”的情緒轉化都得斟酌,這相當考驗國樂團與指揮的默契,當然要指揮該類素材的作品,指揮自身修為將影響作品被帶出什麼樣貌,在不同的觀眾群體間,能達到什麼層次,關鍵也將落到指揮身上。
這次的曲目創作創意粗略分為三類:
第一類:深度運用創作,把原本的戲份劇情都用上,有著劇場式音樂作品的樣貌,如《貴妃 · 悒》、《留傘》。
第二類:典型素材取用,直接編配樂團的形式,如《都馬調》、《布袋戲韻》,而《鍾馗嫁妹》雖以宜蘭游源鏗編腔為主幹加以配器後加入劇情演員(聲樂),感受上仍較接近此類,都是很貼近日常生活裡的體驗。
第三類:在第二種的基礎上,強調該元素印記並加入相關的色彩或節奏,《少林魔杖》與《來食茶》屬這類作法,並加入節奏或演奏安排的特色,讓作品更加豐富。
分享幾首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首先是陳士惠以南管戲「陳三五娘」(出自四本荔鏡記)之「益春留傘」作為素材,在原先既有的劇本架構下,以音樂意象氛圍呈現三幕連續故事,先是快慢交錯渲染氛圍,帶有焦慮與緊張感,而後緩慢深情的慢板,表達了陳三以為得不到五娘青睞,滿是遺憾失落欲離開的心緒,第三段則是丫鬟益春得知陳三要離開後追出挽留,所謂留傘,就是陳三收拾行囊拿起雨傘將離開,益春抓著雨傘挽留陳三,音樂呈現一種快速緊密音符的流動,與兩人間抓扭雨傘的情景,作曲家濃縮音樂語彙,試圖呈現劇場第三人稱觀賞者當下看戲的情緒轉換,很有意思。這首《留傘》據作曲家表示,算是她第二次為國樂團創作,第一次寫的是古箏協奏曲《廣陵散的迴響》。作曲家在聲音設計與音色鋪陳手法很有意思,配器也相對洗鍊與精彩,聲響很乾淨,但有賴指揮調配才能相得益彰。近年國樂作品在配樂式(電玩、電影)作品的主流下,難得有些有巧思的作品,其實這樣的作曲手法早在1960年代就有,而樂團演奏技術增進,作曲家及便是西樂背景下,也似乎在創作該曲時對國樂器配器聲音下過一番功夫,相當難得,值得多加打磨,深掘作品潛力。演出時三段指揮都停了下來,當晚的觀眾也沒因此鼓掌,真的是長期養成的好習慣,但第2、3段是應該不間斷連奏,比較能串連情緒。音樂會作品本應海納百川,多樣搭配,這首《留傘》觸動了不同的感官體驗。
同樣與《留傘》都比較有劇場分鏡感,不完全單單的音樂作品,有著訴說故事的形態,陸橒的《貴妃 · 悒》取材自經典折子戲《貴妃醉酒》,在梅蘭芳大師的藝術加工融合青衣與花旦特點,所獨創的花衫行當(花衫戲),兼具演、唱、身形、步法等,選擇這近趨完美的經典去創作,是相當膽識,容易淪為破壞傳統經典的兩面不討好。所幸,作曲家從第一人稱的劇場心境切入,一樣濃縮完整的戲份,將絕美的楊貴妃頭戴鳳冠身著鳳衣,雍容端莊且華麗地直接搬上舞台(這在音樂會場合並不常見)。她手執花扇輕盈飄逸,在扇舞的托、轉、開、闔中邊唱邊舞,並擷取京劇身段精采之處(嗅花時的「臥魚」、銜杯時的「鷂子翻身」與「下腰」等高難度動作),令人驚艷。但這次作曲以「悒」入題,試圖表現貴妃內心擔憂受寵卻即將失寵的不安,從起唱(四平調)海島冰輪初轉…開始,過門接轉柳搖金,以京胡獨奏反覆,除了文場(月琴、京胡、京二胡、板鼓、小鑼)與貴妃演唱的主軸,樂團採取音樂旋律設計的方式,以散板形式遊走在主軸間呈現這股揣揣不安的情緒,猶如看劇場演出時的背景配樂,當下聆聽覺得這真是險招,因為散板的處理會影響主軸聽覺體驗,過程中不時的有打擊樂器或以琵琶段落表現來強化當下的色彩,拿捏得宜。唯後半散板與京胡演奏間(此間貴妃演出身段),彼此相當謹慎,少了點劇場情緒的點綴與渲染,可以想像一個是高音頻率很快的「做工配樂」襯著清淡優雅的樂團音色旋律,不是工整的合奏型態,使得過程節奏稍有搖晃,京胡有刻意壓制音量,以致拉弓換音略有模糊,以大表演廳場地狀況來說,單單京胡就有穿透抗衡樂團的力道,或許下次可以考慮在文場(有武場亦然)以透明擋板牆區隔,使聲音往上走,緩衝高頻直接干擾,讓高頻上揚的立體感得到間接融合於這樣的作品,這樣在兩者(樂團、文場)間,只要指揮抓緊與鬆手的分際掌握確實,總體效果應該會更好。創意的融合不易,縱觀這首作品想呈現貴妃聽到唐玄宗爽約後內心鬱結空虛、寂寞狀態,之後借酒澆愁後,從微醺、酣醉到渙散都需有眼神與身形的神韻加持,讓觀賞的體驗在視覺與聽覺平衡間起了微妙的變化。轉折交疊揣揣不安的心情,如同「悒」這個字已昭然若示,觀者,已經入戲,這是一次成功的創作,值得多加打磨,作品將會更加璀璨。
最後的是瞿春泉充滿河南豫劇風格的《少林魔杖》,一開始即以鏗鏘有力的節奏模進,以擊樂輪鼓,加上人聲呼喊頓錯,直接將觀眾帶入練武僧人嵩山少林情境。明亮飛揚的小軍鼓恣意暢遊拉動長線條的旋律展現一股豐沛的精氣神,過程中借用了豫劇「包龍圖」其中一段素材(常出現在豫劇中,但暫時想不起曲牌名了),之後慢板在特色樂器墜胡的加入下,伴以「連廂」模仿竹板快書的伴奏樂器「七塊板」節奏,自此輕柔的歌謠「茉莉花」旋律隱隱綻放,輕快自在而活靈活現,令人心暢神怡,富有正面積極的力量。其中豫劇伴奏音樂風格的弦樂大滑奏,或模仿唱腔人聲,或模仿墜胡演奏手法,使得作品古意中充滿新韻,濃郁的渲染力應該有機會大受歡迎。其他曲目各自具有特色,真的繁不及備載,有機會再來筆記一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臺灣音樂館與臺灣國樂團此次秉持人文為本,力求雅俗共賞的理念,活化文化資產與傳統素材,借用多樣貌的形式同時推廣了傳統戲曲與國樂,讓有幸與會的聽眾十分滿足,期待這樣的製作未來能多多益善。
註:本文指的「傳統」概一種時間上相對的論述。而七首分類僅試圖以創意角度分類。
#戲曲 #京劇 #梅蘭芳 #貴妃醉酒 #豫劇 #南管 #北管 #採茶戲 #布袋戲 #歌仔戲
臺灣音樂館 臺灣國樂團 NCO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大宅門2劇情 在 觀玲的女力強化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觀玲一日丟十物}Day 24。眼看只剩一個星期的時間,逼大家看這個連載看了快一個月,應該會很捨不得結束吧🤩!但是大家的口味越來越重,針對剩下這六天要丟的東西壓力還挺大的,到底該丟什麼有趣的東西好呢?
今天處理了一小部分的DVD跟VCD,不瞞大家說,其實錄影帶我也保留了近100卷🙄,小小光碟真的不算什麼,另外處理掉兩個大型物品,今天的斷捨離就這樣交代給大家了。
1.「ET」,1982年的電影。同學們,這個連DVD都不容易買到喔!所以就算是VCD也非常珍貴,因為我有DVD,所以決定捨棄它,這個真的很珍貴。原版的喔!想要的快喊。
2.「石頭族樂園」,1994年的電影,這個也非常好看,我很喜歡摩登原始人這個卡通,所以當初就愛上這部電影,裡面把卡通裡的物品全部做成真實道具,包括很大塊的牛排,用石頭做的旅館之類的,真的很好看,因為這個我有DVD,所以VCD可以捨棄。
3.「聯合縮小軍」,1966年的電影,以當時的拍攝技術來說,這部電影的功力真的是太高明了,最主要是把人縮小之後,跑到身體裡面去殺病毒,它還把身體裡的構造用很有趣的方式表現,因為很喜歡這部電影,所以不小心買了兩片一模一樣的DVD。
4.「摩斯拉」,1961年的電影,這個我也買了DVD,我很喜歡早期的怪獸電影,尤其是這部,我還有自己組裝的相關的模型,裡面的雙胞胎小妖精可是當時非常紅的花生姐妹,我媽媽他們小時候還去電影院看。
5.「鐵道員」1999年的電影,每次看每次哭,如果要問我最喜歡哪一位男性藝人,我最喜歡的就是高倉健,像他這樣的男人~這世界上也沒了🥺,如果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他有多感動,我看了有10次以上。因為我有DVD,所以VCD也可以捨棄。
6.「大宅門都沒有」,我還蠻喜歡看相聲舞台劇,但是這真的不好看,可能我不懂他們的幽默吧?看沒多久就睡著了😱。
7.「大奧」,我明明就看不懂這種複雜的劇情,但當時大家都在討論,我就買了DVD,有三部曲,還被人家拿走的其中一部沒有還給我。沒關係,反正我也看不懂。(然後右下角是大奧 華之亂的VCD。)
8.「妄想搜查」,其實我不是很喜歡佐藤隆太,但是又很喜歡警察相關日劇,所以就買了,果然很難看,我這種喜歡本格派的人,不喜歡亂搞的劇情,請給我好好的辦案。
9.「遺留搜查2」,我還蠻喜歡這部日劇,這個男主角最主要是從亡者的遺留品中找到事情的真相,因為我另外買了「1、2」合集,所以這張DVD可以捨棄。喜歡看辦案日劇的人可以考慮喔!就算第一部沒看過也沒關係。
10.「33分鐘偵探」,這個偵探能夠在33分鐘內破案,其實還蠻有趣的,絕對會在33分鐘內破案,如果時間還沒到他也會撐到33分鐘。我看完第一集時笑到肚子痛,還立刻推薦給朋友,但是當我看完第二集、第三集之後,他的梗跟S O P都是一模一樣的,我再也笑不出來。
11.JOMALONE某一年聖誕節送的飾品,它真的非常非常漂亮,它也非常非常大,我沒有辦法再讓它住在我家,我有考慮要不要帶去台中給我媽?但是它真的太大了,我沒辦法扛!想要的人可以叫快遞來拿,限台北。
12.這是每個人家裡都會有一大堆的東西,沒錯!一堆塑膠袋,之前為了想好好收納,在IKEA買了這個東西,它可以釘在壁櫥上,但是越塞越多越塞越多塞到爆炸,整個就從壁櫥上掉下來,但說真的,就算每天用來裝廚餘的塑膠袋隨手都有,根本不會用到這裡的塑膠袋,所以就把這個炸開的垃圾袋收納籃整個丟掉,只留下10個夠用的塑膠袋。
#一日丟十物 #斷捨離 #30日丟300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