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包括連登既朋友)對長篇經濟分析文感興趣,至少唔抗拒,仲有興趣討論。係咁既話,承接上文,整多篇舊文重溫系列,出埋個下集《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大家再對比一下今日見到嘅局面,消化討論一下。
大家不妨分享一下睇法同埋部署既策略。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
我們進入了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大時代」,後疫情時代的環球經濟究竟是通縮、通脹,還是滯脹?這個問題受著很多因素所影響,政治和經濟的大氣候已經與我們在學校裡所學、所認知的世界有很大的分別,我們難以簡單地利用單一的經濟理論去分析而得出我們想要知道的結論。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講,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幣市場(錢),二是貨物市場(錢能買到的東西)。
全世界大規模QE導致錢太多,錢太多會導致需求(對錢能買到的東西)上升。一般而言,QE首先是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貨幣供應增加,至於流動性會否流入實體經濟則視乎銀行會否貸款予民間企業或個人,從而促進就業和消費。但根據我們的經驗,QE只會提高投資/投機性需求,使大部份資金只會追逐資產和金融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過多的流動性更會流去其他新興國家的資產市場。因此,QE會使資產市場和一般通貨市場的物價分離。
然而,今次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的「黑天鵝」是由世界性的疫情所引起,因此世界各國央行都知道單靠傳統的貨幣政策並不能有效挽救垂死、接近停頓的經濟,因而以紛紛以「雙QE」的手段(即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軌而行)救市,結果是將資金直接同時注入金融和實體市場,而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央行憑空印的鈔票,所謂的財政政策都只是「左手交右手」,使整個世界即時多了大量「金錢」。當疫情過去,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將會出現流動性過剩,而這次流入實體「貨物市場」的流動會帶動實體需求上升,這會導致通脹。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貨物市場」的供應變化作出分析,直接影響供應的是生產要素成本,而這受著兩個目前變化比較大的重要因素所影響。一是急跌的油價,二是「去全球化」。前者會毫無疑問會引致通縮;後者則會令產能下降,引發通脹。兩者看似互相角力。
首先,油價急跌是因為疫情使世界經濟活動接近完全停頓,而導致全球總體需求即時大幅萎縮所致,因此可推斷為「暫時性」因素。即疫情過後,當飛機、輪船等主要的耗油交通工具開始恢復運作,工廠開始恢復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的石油需求將會慢慢消化過剩的儲油量,使該因素慢慢淡化或消失。然而,我們假設「去全球化」可能是一種趨勢,至少我認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進程將會困難重重。因此,結論是生產要素成本在後疫情時代將會上升。
此外,日前油價急跌至「負油價」亦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雖然油價問題樂觀點看可能只屬暫時性,但如觸發油企破產潮和相關衍生產品的斬倉潮,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會將風險隨著資金鏈蔓延,形成骨牌效應,造成金融市場大混亂,甚至金融危機。如我在前文《負油價與負利率的大時代》末所說「在現今世代,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有無限QE......」。沒錯QE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抗身素」,食足整個「療程」可以治標,但我們知道這並不治本,而且會產生不少「副作用」-- 市場上錢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市場將會進一步扭曲。
當錢越來越多,這又回到了後疫情時期由流動性過剩所引致發的通脹問題。經歷過08金融海嘯,我們都知道「放水容易收水難」。QE如吸毒,癮君子要戒毒談何容易。情況尤如每次傾盤大雨過後,水塘裡長時間積滿了水,但水進去了又不能有效排走,越積越多。當最後一次大雨過後,水塘真的要滿瀉了,一次過湧出來,形成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看似互相角力的「油價急跌」和「去全球化」其實都會是在後疫情時期引發通脹的因。
從傳統經濟學角度,通縮和通脹都會引致經濟衰退,哪個比較可怕?理論上,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消費收縮導政經濟走下坡的惡性循環。當經濟蕭條時,總體需求收縮,人們預計物價會下降,銀紙比貨物保值,就將錢存入銀行,更加不願消費,經濟就會再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從另一個角度,通縮的成因有兩個,一是貨幣供應量不足,二是產能過盛。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由通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只有一次,就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而當時除了產能過盛外,貨幣供應不足是主因,而貨幣供應不足的主因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國還在實行金本位制,貨幣是以黃金為錨,增發貨幣需要有同等價值的黃金。因此,當產能過盛時,貨幣的供應量未能追得上貨物的生產量,因而導致通縮的惡性循環,人人緊握著手中稀缺的貨幣而不肯消費。
因此,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貨幣供應不足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今時今日,第一已沒有國家實行金本位制,貨幣的發行在QE的發明後,理論上是無限量的。加上全世界都已參與「美元遊戲」,當中的「代幣」美元是靠一種叫「AAA」的信用發行,而理論上「場主」想發行多少「代幣」去玩遊戲都可以。第二,在「去全球化」下,未來產能不會如以往般過盛。因此,不會再出現大蕭條時期貨幣供應量不足以去追逐過多貨物生產量的問題。
當通縮已不足為懼,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通脹,準確一點來說是滯脹(Stagflation),即經濟衰退下出現的通脹。面對通脹,央行只需加息就可以控制經濟過熱所引發的通脹。可是,如果通脹的出現並非經濟過熱所引起,而是多年來扭曲性的貨幣政策所引致,而全球產能大跌使貨物生產量未能追上市場過剩的流動性時,經濟衰退與超級通脹同時到來。加息又死,減息又死,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美元遊戲」下的QE已不是無敵,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最後,在現今世代,到底通脹還是通縮比較可怕?我想大家已有答案。世界充滿著變數,最壞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流動性過盛和產能減少是肯定的。如果走到「盡頭」時最終結果一定是「慘烈」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第一回合」就要勝出,使自己在最後面對「遊戲盡頭」時的創傷作緩衝。而在「第一回合」勝出的唯一方法是估算市場上過剩資金的流向。很多人認為的黃金避險只是一種防守而不能讓你勝出,要勝出我認為一定是……先賣個關子,大家可以從這個方向先想想。
作為投資者,不用貪心,不用急於「撈底」,掌握好重點便足夠。
Starman
2020.4.23
原文(Starman投資世界):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3.html?m=1
同時也有5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經濟一週 EDige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豐盛金融黃國英10年前開始成立基金,截至2021年2月26日 ,累計連股息總回報為244.3603%(已扣管理費,惟未扣表現費),年回報達到20%,基金資產總淨值達到 3.42 億美元。回望呢10年,英Sir又有冇咩心得同難忘經歷? 有咁好表現,難怪網民經常討論佢嘅身家,佢自己就覺得過億身家一啲都...
大時代 分析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所寫的文章,值得大家重溫。局勢正按照劇本一步步的進行,大家要及早部署,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坐上大時代的過山車。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全球各國央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均紛紛減息,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QE)救市。部份經濟學家以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分析,均認為「無上限量寬」即將會帶來全球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然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等不明朗因素將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按此推斷理應會出現通縮。那麼,全球物價的走向應該會是向左走(通脹/滯脹)還是向右走(通縮)?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議題。
要解題,首先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即DSE同學仔都會的demand & supply),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物市場,二是貨幣市場。
大家印象中應該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供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引發全球通惡性通脹。然而,惡性通脹最後並沒有到來。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導致的產能過剩。全球化供應鏈使生產鏈由先進國轉移集中佈局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大幅增加全球產能的同時,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關稅的下調大幅降低了物價成本。在全球化供應鏈下,一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已並非由單一國家的國內的供求所決定,而是以全球產能反映的總供應與全球性需求的角力。
另一方面,量寬新增的貨幣供應沒能有效地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增加了投資/投機性需求,資金追逐高息及風險資產,最後只推升資產價格,要知道資產價格並不會計入消費物價指數(CPI)去衡量通脹水平。這是為何海嘯後的十年,儘管大規模QE,全球的通脹率仍然維持低水平,箇中的原因是全球產能過盛和資金流向資產市場的兩大主因。
以上是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情況。然而,今次情況將會比當年有所不同,而且將會更複雜。首先,今次黑天鵝的主角是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的傳播性使人人都不敢外出消費,一切都好像回歸基本,人人都只會搶購日用品,對於非必要的奢侈品需求一下子完全消失,消費意欲預期都會維持低沉相當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各國的封城封關使經濟完全停頓,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痛。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當發展中國家集中生產,已發展國家加強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下降,關稅下調,國際貿易效率一日比一日提高。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全球供應鏈模式」,竟然被一隻黑天鵝切斷了,還要是完美地解體,一個完美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各國即時走向供應鏈本地化(localization)。從此,產能不再過剩。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對症下藥」還是「落錯藥」?》所講,量化寬鬆手段能夠即時解決的並非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量寬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其關鍵在於資金流向是否能夠有效流入實體經濟,但事實證明,大部份資金最終只會流向投資/投機,資金追逐資產,最終使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情況如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一樣。因此,要真正救經濟,一定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錢從何來?同一個題,2016年特朗普上場時我也問過,當時我寫了一篇名為《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的文章。大家有時間可以參考一下。
有關「錢從何來」的問題,一般的財政政策項下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從政府的財政儲備而來。正如我們香港政府昨天剛公佈的1375億港元大規模抗疫救市措施,號稱是史無前例,但要知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有1.1萬億,而「全副身家」(即計及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高達4萬億港元),是次的大規模救市的支出對比副「身家」依然是九牛一毛,可以說全民退休好幾年也沒有問題。這是為何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系統和基礎是非常穩健,即管是當年金融海嘯,香港的金融系統依然穩健。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2日公布的數據,美國預算赤字達到1.06萬億美元,而國家債務總額達到了23.3萬億美元,這是天文數字。當數字去到一定水平後,其實已經再沒意思,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是債務,因為根本償還不了,再增個一兩萬億美元,影響不大,美元依然是「美元遊戲」棋盤下的唯一「代幣」,各個遊戲參與者只能相信美元,不信者大可離場。至於如何離場,我目前還未想得到。或者說,如果連我都想得出來,我想大部份國家應該一早已經離場。
巨額財政赤字下,美國如何支付即將推出的「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直接向聯儲局借貸,那聯儲局的錢從何而來?那當然又是「憑空印出來」,原理跟QE一樣。說白了,就是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因為美國政府很難還清這筆錢,或者亦沒有打算還錢。因此,對美國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管齊下」實際上是「雙QE」。
如今,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以美國財政年年赤字的作風,這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政府的負債相當於美元的永久性超發。在世界上存在的美元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財富在美國「印鈔」的過程中被稀釋,世界各國再一次被美國政府「收割」。當然,在全球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元超發的危害並不明顯,反而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是,經濟危機過後,金融槓桿會迅速放大美元超發的危害,形成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股及債券價格之所以會迅速下跌,是因為長期貨幣超發導致金融體系中積累了大量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長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債務槓桿高企、資產價格高估。疫情對本身疲弱的實體經濟的衝擊刺破了債券、股票等金融底層資產的泡沫,導致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定價體系瞬間崩塌。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聯儲局選擇了QE,繼續向金融體系中注水,繼續「培育」資產泡沫,同時拉闊貧富懸殊,然後當下一個黑天鵝來臨時又再推QE。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繼續重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財富將不停被收割。
可是,這次與之前不同的是,在今次的「雙QE」中,除了無限量QE的貨幣政策外,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推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直接將資金注入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世界各國開始發現孤注一擲全球化的風險,如以單一國家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風險,同時亦揭示了全球各國對全球化的隱憂,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再次啟動時各國之間的互信也大不如前。最後各國只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在表面上呼喊著「全球化口號」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也就只成為一個「口號」。未來世界很大可能會走回頭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會令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慢慢回復至全球化之前的水平,過去全球化所導至的產能過盛不再。當兩大壓抑通脹的因素不再存在,當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或產生流動性過剩,而最終導致通脹的來臨,到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但在疲弱的經濟下加息會剌破經濟/資產泡沫,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而滯脹(Stagflation)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這一天可能是「美元遊戲」的終結,同時也可能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崩潰。
我曾說過,最好解決泡沫的方法不是去延長泡沫爆破的時間,而是讓泡沫直接爆破。
Starman
2020.4.10
原文: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0.html?m=1
#舊文重溫系列
大時代 分析 在 工研院科技學習 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晶片成本急升💹,下游封裝全面備戰?!
最新的技術、卡位更高效能,迎接數位轉型大時代
📌防疫商機,終端裝置大轉宅經濟!
電子產品更輕、更薄、更多樣的必備需求;
智慧電子、電動車⋯⋯急速
嚴重爆發 #晶片荒
半導體製程微縮困難度加劇,成本擋不住,
舊技術,已難以解決眼前半導體製程困局,
#封裝結構 現在就該跟得上數位時代的趨勢
💯充電封裝技術,10/6-10/8【先進半導體電子封裝技術人才培訓班】,三天18小時,線上授課,提供封裝技術最新解,現在學,正好加入這一波行情!
👉由此報名: https://itricollege.surveycake.biz/s/O0zP3
早鳥及團報👉特別優惠:https://reurl.cc/pgWL6b
******************************
👇👇半導體系列課程👇👇
☆【半導體IC故障分析技術人才培訓班】: https://reurl.cc/XW4OGj
★【先進半導體技術剖析與產業實務】:https://reurl.cc/YWr9ND
大時代 分析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豐盛金融黃國英10年前開始成立基金,截至2021年2月26日 ,累計連股息總回報為244.3603%(已扣管理費,惟未扣表現費),年回報達到20%,基金資產總淨值達到 3.42 億美元。回望呢10年,英Sir又有冇咩心得同難忘經歷?
有咁好表現,難怪網民經常討論佢嘅身家,佢自己就覺得過億身家一啲都唔係出奇事!
▼▼影片重點▼▼
00:00 9位數身家絕不出奇 錯失機會成「港版契爸」
03:15 投資無一鋪發達 不被清袋就有機
04:47 管1億到近30億 持倉越趨全球化
#黃國英 #美股 #Tesla #契媽 #Bitcoin #豐盛金融 #金融風暴 #大時代 #老虎基金 #騰訊 #經一拆局 #ED_E #經濟一週 #CathieWood #投資 #港股 #A股 #股票 #電動車
成為會員即送追揸沽貼士: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w6s7FZV9AOwznWA-_Bt3Q/join
▼▼查看更多▼▼
?下載全新《經濟一週》App ,盡享足本內容及獨家投資分析:http://p.nmg.com.hk/ackx09
全新聲音節目《經一開咪》:http://p.nmg.com.hk/cehuv1
喺屋企或喺辦公室都可以隨時聽,點擊收聽更多節目!
【經一拆局】► https://bit.ly/2MwYd4o
【Big Boss Theory】 ►https://bit.ly/2A3943e
【有樓生活】►https://bit.ly/2AJpCxm
【經一移民局】►https://bit.ly/2Y13Mxb
【理財真人Show】►https://bit.ly/3ePSVNb
追蹤《經濟一週》各大平台:
FB ►https://bit.ly/3cAI9J6
IG ►https://bit.ly/374j8Fq
TG ►https://t.me/edigesthk
Linkedin ►https://bit.ly/2XyvBO9
大時代 分析 在 RagaFinance財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錢錢錢打到嚟 20210514 - 重溫】
主持:沈振盈 (沈大師)
嘉賓主持:康年
嘉賓:鍾俊鏘 (Joe Chung) 華盛証券業務總監 (證監會持牌人士)
全版本:
https://youtu.be/nGuyjUMyOXg
聲音下載:
http://www.ragafinance.com/%e9%8c%a2%e9%8c%a2%e9%8c%a2%e6%89%93%e5%88%b0%e5%9a%9f-%e7%ac%ac419%e9%9b%86/
第一節:港股、美股概況 / ARK 又再破底原因何在? / 股值收復是關鍵
https://youtu.be/Er-mIzaE5wk
第二節:大師新課程簡介 / 就同你講 788/2342 / 5G基本因素無變/大師對5G主股充滿信心原因 / 江西銅
https://youtu.be/A2NiQ0o_4kE
第三節:/低端芯片持續緊張,中芯受惠 / 瑞聲 / 4 月通漲 / 亞太股市
https://youtu.be/gZG_dLSX1Lo
第四節:康年推介:救韓大時代 / 金 / 運房局數據反映什麼?術數
https://youtu.be/Xm6Qy8idBGQ
---------------------------------------------------------------------------------------------------------------------------
【Raga Finance X 華盛証券】 最新開戶優惠
觀眾於2021年5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經以下指定連結(http://bit.ly/2lg0ruL )或節目畫面中之QR Code 成功網上開戶,則可享有以下優惠:
1)港股無限免佣
2)免費即時串流報價
3)新股現金認購券
4)送700元現金券
5)參與專屬客戶活動
WhatsApp查詢:(+852) 9242 2928 或 https://wa.me/85292422928
優惠條款及細則: https://bit.ly/3eIYAGv
---------------------------------------------------------------------------------------------------------------------------
成為 RF 鐵粉團的一分子!只需港幣 $40 一個月,即享獨家影片及專屬貼圖優惠!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TuQf4lzTrfevoHdSGo8Ew/join
成為一名經人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awesomomists
www.RagaFinance.com
RagaFinanc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agafin/
《Calvin直播室》眾籌計劃 ?
http://patreon.com/calvinchoy
◎◎◎訂閱 ◎◎◎
▶
Ragazin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DWcqCjBne2-wRnrjxkuHQ?sub_confirmation=1
▶
Raga Financ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TuQf4lzTrfevoHdSGo8Ew?sub_confirmation=1
#錢錢錢打到嚟 #沈振盈 #樓市
------------------------------------------------------------------------------------------------------------------------------------------
免責聲明:《Raga Finance》竭力提供準確資訊,惟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不論公司是否與侵權行為、訂立契約或其他方面有關),本公司概不負責。
同時,《Raga Finance》所提供之投資分析技巧與建議,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Raga Finance》主持、嘉賓、編輯及記者無關。
同時,《Raga Finance》所有節目或資訊,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Raga Finance》立場。
Raga Finance
網址: www.ragafinance.com
大時代 分析 在 RagaFinance財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錢錢錢打到嚟 20210514 - 重溫】
主持:沈振盈 (沈大師)
嘉賓主持:康年
嘉賓:鍾俊鏘 (Joe Chung) 華盛証券業務總監 (證監會持牌人士)
全版本:
https://youtu.be/nGuyjUMyOXg
聲音下載:
http://www.ragafinance.com/%e9%8c%a2%e9%8c%a2%e9%8c%a2%e6%89%93%e5%88%b0%e5%9a%9f-%e7%ac%ac419%e9%9b%86/
第一節:港股、美股概況 / ARK 又再破底原因何在? / 股值收復是關鍵
https://youtu.be/Er-mIzaE5wk
第二節:大師新課程簡介 / 就同你講 788/2342 / 5G基本因素無變/大師對5G主股充滿信心原因 / 江西銅
https://youtu.be/A2NiQ0o_4kE
第三節:低端芯片持續緊張,中芯受惠 / 瑞聲 / 4 月通漲 / 亞太股市
https://youtu.be/gZG_dLSX1Lo
第四節:康年推介:救韓大時代 / 金 / 運房局數據反映什麼?術數
https://youtu.be/Xm6Qy8idBGQ
---------------------------------------------------------------------------------------------------------------------------
【Raga Finance X 華盛証券】 最新開戶優惠
觀眾於2021年5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經以下指定連結(http://bit.ly/2lg0ruL )或節目畫面中之QR Code 成功網上開戶,則可享有以下優惠:
1)港股無限免佣
2)免費即時串流報價
3)新股現金認購券
4)送700元現金券
5)參與專屬客戶活動
WhatsApp查詢:(+852) 9242 2928 或 https://wa.me/85292422928
優惠條款及細則: https://bit.ly/3eIYAGv
---------------------------------------------------------------------------------------------------------------------------
成為 RF 鐵粉團的一分子!只需港幣 $40 一個月,即享獨家影片及專屬貼圖優惠!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TuQf4lzTrfevoHdSGo8Ew/join
成為一名經人Patreon :
https://www.patreon.com/awesomomists
www.RagaFinance.com
RagaFinanc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agafin/
《Calvin直播室》眾籌計劃 ?
http://patreon.com/calvinchoy
◎◎◎訂閱 ◎◎◎
▶
Ragazin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DWcqCjBne2-wRnrjxkuHQ?sub_confirmation=1
▶
Raga Financ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TuQf4lzTrfevoHdSGo8Ew?sub_confirmation=1
#錢錢錢打到嚟 #沈振盈 #中芯
------------------------------------------------------------------------------------------------------------------------------------------
免責聲明:《Raga Finance》竭力提供準確資訊,惟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不論公司是否與侵權行為、訂立契約或其他方面有關),本公司概不負責。
同時,《Raga Finance》所提供之投資分析技巧與建議,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Raga Finance》主持、嘉賓、編輯及記者無關。
同時,《Raga Finance》所有節目或資訊,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Raga Finance》立場。
Raga Finance
網址: www.ragafina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