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育 專題 - 陳少慧婦產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一) 怎樣才算是不育?不育的情況是否普遍? 0:15 (二) 不育是否只是女性的問題?不育的原因有哪些呢? 0:43 (三) 不育檢查有哪些呢? 2:22 (四) 不育 ...
女性 不育 原因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叫岱琳,是一名在意大利佛罗伦斯大学就读的留学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不同,今年我已经39岁了。
在获得绿码后的第一次短途旅行,Montecatini的一天
39岁,没结婚没孩子,一个人跑来意大利留学,在一些人眼里,尤其是中国男人眼里,这是违背道德的。
前几天,我的一条视频火了。 本来出发点只是想缓解一下年轻小姑娘们的焦虑,没想到却惹上了一群男权人士。
很快,我的后台就收到了很多男士的"问候"——
「女人不生孩子是原罪」「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就是女性地位太高」
还有人说我故意挑起男女的性别对立。
天地良心,我不婚不育是因为我不想吗?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人选罢了,何必上纲上线。
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也不是一个丁克,我更不讨厌男人,相反,我欣赏男性,男人各有各的可爱,基于我的性取向,我对男性这个群体恨不起来。
虽然我有时候并不理解男性,但这个世界不应该是对立的,这是不对的。
说到这,你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好奇。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为什么会在37岁选择学习一门新语言并只身来到意大利;留学期间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对现在男女关系的一些思考。
01
17年前,我大学刚毕业,做过明星的宣传和小助理,也在某大厂做过近10年网站编辑。
我这个人闲不住。 30岁之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我学习了游泳,到芬兰学单板滑雪,去过二十几个国家旅行。
33岁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在语言班上认识了一个小男孩,他告诉我他要去西班牙留学,一年学费只要差不多10万。
10万? 在我印象里,留学是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做的事,如果是这个价钱,那我或许努努力也能够得着。
我认真思考了我的西班牙留学之旅,但无论是从工作、存款还是一些现实因素上,我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
但自此以后,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还是决定要去留学。
之后的几年,我继续存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小房子,心想着每个月收租也能补贴一下我在国外的生活费,然后,我看了眼自己的存款,嗯,够我在国外学习几年了。
幸运的是,虽然我爸妈都是普通人,但在人生的各个节点上,他们并没有选择阻挠和「绑架」我,而是表示十足的支持,哪怕不同意我的决定,也都是尊重的默许,包括在37岁选择留学,包括至今没有结婚和生育。
我对意大利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它是我第一次独自去欧洲旅行的目的地。
佛罗伦斯又是文艺复兴之都,这座城市小而精致,与北京截然不同。
这一次,我决定彻底换一种生活方式。
学习意大利语是痛苦的,来了意大利以后才发现,留学生活根本不像电视剧和某音里那么美好啊,每天睁眼就开始学习,可我连滚带爬都赶不上进度。
而且意大利暖气不热,浴室没有浴霸,老房子连空调都没有,我这个小阿姨都这把年纪了,还在和别人共享厨房、卫生间,连独立的公寓都租不起。
当然,除了生活上的不习惯之外,留学生还要承受莫大的孤独。
但成长嘛,总是需要一些冲破痛苦的勇气的。
我在现在这个年龄选择留学还是有优势的,起码比起刚高中或大学毕业的人来说,我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我知道自己就是来拓宽视野的,我不在乎教授有没有打高分,只在乎自己有没有把知识学透。
并且,告别了连轴转的工作,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汲取知识、去思考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没啥用,但却让我变得更加从容。
视频的弹幕里有人说,我未婚未育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我不太喜欢「逃离」这个词,现在的生活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我更愿意把这种选择比喻成换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
家乡就像新手村,我做完任务之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买了房、在一家不错的公司工作了很久,北京这个地图玩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游戏地图了。
即便这个全新的地图里,游戏规则并不简单,也不是easy模式,一切都得从0开始,但不断地打怪升级以及对知识的征服让我感到满足。
我一直在不间断地学习英语,虽然我现在意大利语一般,但我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解锁四门语言!
留学虽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比如我变勇敢了,变得比以前敢说话了。
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住在一个村里,房东带着我去买东西,当时的我意大利语说得不好,所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商店里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店员拿出橄榄油让我品尝,我就站在那儿吃,房东见状跟我说:你可以坐下吃,我们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其实很多欧美人不是坏,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只是不了解中国。
作为一名中国的留学生,我认为我是有使命感的。
你觉得你只代表你个人,但外国人会觉得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所以我必须说出来,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又是什么样子。
我不能沉默。
出国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发现我更爱国了。
最近我把《觉醒年代》给看完了,那叫一个热泪盈眶,这个月的自我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空前成功的效果。
出国让我站在了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的国家,我不仅更爱她了,还更迫切地将对国家的自豪感大声说给欧洲人听。
就比如我会对我教授说,中国防疫就是牛,就是全世界第一。
02
留学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开始做起了视频,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对留学存在疑惑的朋友。
因为之前工作经历的原因,我很明白现在的网友想看什么,我的内容怎么做会吸引更多的流量,但那不是我的目的。
所以打开我的B站首页会发现,我都在出一些留学向的干货内容,就算发视频带的tag也都是留学相关,而不是一个更被算法所青睐的话题。
有些也才一两百个点击,但没人看也没关系,哪怕这个视频只帮助到了一个人,那也是有价值的。
我还笑称,每次出干货都是「在线当妈」,自己这是在「互联网支教」。
做视频之后,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我就发现现在的人有着各式各样的焦虑,于是我的话题才开始延展。
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期视频,就小姑娘的年龄焦虑跟大家分享了一名年近40岁小阿姨的故事,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就算不结婚不生孩子,只要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就能过得很精彩。
但是很显然,这个视频把我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关于对未来的焦虑:
以上视频所传达的其实就是,别焦虑。
我是一个不太容易焦虑的人,唯一能让我感到焦虑的,只有没钱,但我身体健康有手有脚,总能创造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现在的年轻小姑娘,她们焦虑的那些我都经历过,现在不也好好的吗?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女孩跟我说过,她在看完一篇公众号之后特别迷茫,她不知道毕业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这些焦虑其实都是预支的压力,你现在焦虑得要死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还不一定呢,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就比如说我吧,计划得好好的,毕业回国后要去培训机构当英语老师,可现在教育行业大地震,机构都没了。
我之前有个房东的前妻是个非洲姑娘,当时她来意大利的时候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跟她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女性还是太胆小了,对一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思前顾后,给自己设置太多限制。
有风险意识是对的,但比起一直胡思乱想,直接去做是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做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那时你也会发现,一切的焦虑都小到不值一提。
关于女权:
在发完《大龄留学生年近40不结婚,我会焦虑吗? 》那条视频后,我被贴上了一个标签: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
一些男人专门跑到弹幕和评论区里说我把小姑娘教坏了,弄得她们都决定不婚不育。
以前不经常说女孩子爱幻想吗,我看是现在的男生太能幻想了。 我一个视频就能让全中国女孩都不跟他们结婚生子,那我岂不成洗脑大神了吗?
现在有很多关注女性权益的大V账号,但很少有看到教男性如何尊重女性的自媒体工作者,或许是因为男性无法与女性共情,所以他们言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男性考虑,这可能就导致有更多的男性会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主流。
就比如性同意这件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男孩认为自己只和女孩吃了两顿饭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说到底还是男性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女孩,所以完全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有拒绝的权利。
当然,极端的女性主义也让我害怕,让男人害怕。
她们的言行挑起的两性战争,为三观尚未成熟的女性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未来两性的路都不会好走。 还有一些极端女性主义会把事情简单地看成非黑即白,误把高呼「不婚不育」当成所谓的女权。
但其实人性是流动的、丰富的、复杂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人某一阶段的生活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不婚的标签,这跟将美好的亲密关系拒之门外没啥区别。
我误打误撞被当成了挑起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但其实我不止一次地提到,我欣赏优秀且尊重女性的男人,我随时准备好进入一段美妙的亲密关系,我也从来不是什么不婚不育的主张者。
其实在出国之后,我面对婚姻的看法和渴望程度,也有了些改变。
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结婚,其实并不是我不想,而是比起潦草地完成「社会使命」,我更期待一段美好健康的亲密关系。
以前女性找对象是找「投资人」的心态,自己没有赚钱能力却想找一个有本事的老公,但你想啊,投资人能只投你一个项目吗? 不得投好几个好几十个啊? 这种关系注定是不平等的。
我现在的态度就是,我来当一段感情中的「老板」,因为我未来需要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来完成,我们共同创造想要的生活。 甚至,如果一件事我能自己办就独立完成,这样我就利益最大化了。
就比如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买了房,独立完成了一件看似需要男人帮助才能搞定的事,但孩子这事儿,还真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何况总有老一辈或是步入婚姻的人在我耳边说:你还指望男的育儿吗?
所以嘛,既然一个人完成不了,那我就不接这个offer了。
一旦摆正一个合作的心态,就不会是以臣服的状态面对男人。 我自己是有价值的,我还自带资源呢,怕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婚姻等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属性,外加一些附加价值,但在西方国家我见到了更多亲密关系的不同形式,有不结婚只同居的,有不结婚但是共同育儿的,婚姻是一种对经济的保障,但它无法保障两个人永远相爱。
我渴望的也许只是一段亲密关系,而不是婚姻。
我或许是一个女权,但我所理解的女权,是站出来为身为弱者的女性发声,为争取女性正当权益而努力的群体,而不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唾弃他们、厌恶他们。
大家设想一下,如果男女继续这么对立下去,会发生什么?
或许等我们老了,年轻的小女孩都会将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那是社会的退步,何况我们的后代可能成为这种退步的亲历者。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相互合作。
我不会保持沉默,我会继续说下去。
女性 不育 原因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一個人也很好 | 日劇《#獨活女子的推薦》 | 少子化、低生育、不結婚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李長潔 🙆
.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全球2021年總和生育率預測數據,台灣將成為倒數第一名,果真又引發男女、老少各種大戰。其實我覺得,少子化難以逆轉,真的不需想甚麼「媒人養成班」來催生,老老實實地面對這個時代的改變。但不要拿少子化的議題,來形成對單身的壓力、對女性的不善、對青年的不滿、對外配的歧視。議題打開了,就來面對。但今天沒有要聊這麼專業,我想談談一部與單身生活方式有關的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ソロ活女子のススメ)。
.
《獨活女子的推薦》該劇改編自朝井麻由美的同名隨筆作品,喜歡該作品的朋友,可以去追蹤一下作者 Twitter。這部品以「享受單身生活」為主題,探索「#獨活」(ソロ活)的當代意義,這些微小日常、有點介意、但又蠻歡樂的獨活實踐。作品中點滴地將「獨活」定義為「積極地享受個人時間的活動」,或許在不婚不育的趨勢中,也是一種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
.
當然我們還是鼓勵大家構成多種社會連結,這個作品與生活方式的經驗,可以帶給我們一些重新思考單身生活的機會。想想單身在社會關係中的意義是甚麼?而自由的選擇又是甚麼?我們為甚麼越來越傾向選擇自己生活?日本單身研究者荒川和久的《#超單身社會》裡預測,2040年日本社會將邁入「#獨身世代」,屆時單身人口數可能會到達近40%。同樣的趨勢傾向也可能發生在台灣,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孤獨的操作型定義
▶ 甚麼是獨活(ソロ活)
▶ 日劇小品《獨活女子的推薦》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的小調查
▶ 超單身時代的來臨
▶ 重新定義家庭,產生新的社會紐帶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nrcieae6szc0842irtm73vl?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LX0icMMRD1sgn-AWU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FmpZVf818cSYrJw12BYxO?si=ib05-LlXS7OEEb74CHjyEg&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4-%E4%B8%80%E5%80%8B%E4%BA%BA%E4%B9%9F%E5%BE%88%E5%A5%BD-%E6%97%A5%E5%8A%87-%E7%8D%A8%E6%B4%BB%E5%A5%B3%E5%AD%90%E7%9A%84%E6%8E%A8%E8%96%A6-%E5%B0%91%E5%AD%90%E5%8C%96-%E4%BD%8E%E7%94%9F%E8%82%B2-%E4%B8%8D%E7%B5%90%E5%A9%9A-%E8%B6%85%E5%96%AE%E8%BA%AB%E6%99%82%E4%BB%A3%E7%9A%84%E4%BE%86%E8%87%A8-%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8030824
.
📱#FB 完整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743856235801994/
.
////// 完整論述 //////
.
之前好幾組社會學課程的學生想要探索「覺得寂寞覺得冷」的單身問題,他們用試圖用資料、訪問、問卷去翻轉,將單身「問題」轉為單身「生活」。一方面這些報告指出單身的人如何被形成一個文化階級,裡頭有著歧視、偏見,也有想望、羨慕;另一方面,積極地指出單身生活如何在未來的社會中,成為一種合理也合法的選擇。今天就來談談,這種單身生活。
.
▓ #甚麼是獨活
.
蠻喜歡江口德子,她第一次擔任主角,飾演《獨活女子的推薦》中的五月女惠。該劇是近年大力推動「獨活」(ソロ活,solo活)的東京電視台之新作。先前的知名作品還有《孤獨的美食家》、《和歌子酒》、《一人露營吃完就睡》等等,都是以一個人享樂為題材。這次就是作家朝井麻由美的同名作品為原案,帶出女性獨活的體驗。
.
呼應著山田昌弘的「#家族個人化」、「#逐底社會」,荒川和久的「#超單身國家、「#結婚消滅」等社會現象。獨活,也就是solo地生活,成為一種伴隨而來的生活處境,也是選擇。在前述的結構性、歷史性架構下,日本人開始出現這種強調「一個人」生活的文化運動。一開始是以女性為主要群眾,相對於團塊世代後被養出的一代「賴家男性」,政經地位與教育程度逐漸升高的女性,開始真正握有交往的選擇權。平成時代的經濟條件、勞動生活、愛情想像的各種交錯下,女生們決定好好過自己的生活。(這也是很多政策目標是女性的原因,因為女性在統計上有顯著的變遷)
.
▓ #一個人的法則
.
《獨活女子的推薦》的每一集,都有對獨活方式,進行一場透徹的規劃與體驗,模擬出你應該怎麼做的推薦。從目前的集數來看,像是「一個人吃燒肉與利木津豪華轎車tour」,就可以點貴一點的肉品,可以不用囫圇吞棗,或是穿著高級禮服搭上禮車,好好幫自己過一個奢華的生日派對;第二集則是「一個人去宇都宮動物園與品川水族館」,你可以好好只看自己想看的動物,全部的動物都看,那是小孩做的事;第三集是「一個人去有樂町天文館與去Bali ann高級愛情旅館」,當然一定要購買單人沙發區看到睡著,而高級愛情旅館也很適合一個人去好好享受,實惠的奢侈一下。
.
根據一個2019年的日本獨活民意調查(ネットエイジア株式会社,2019),訪問1000位20-69歲的男女,想了解他們對「自己一個人生活」有甚麼看法。可以看到,87%的人喜歡獨處,也想確保生活中有一段獨處的時間。其中又以30歲的女性與40歲的男性為多。他們認為,獨活的好處是可以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步調,不必為與他人的關係操心。
.
調查發現,有獨活經驗的人,感受到「視野變更寬闊」、「生活更加充實」、「增加了知識與經驗」等效果。而他們則欣賞五木宏、有吉弘行、天海祐希、久本雅美等同樣也是獨活的名人。喜歡《星際大戰》、《天氣之子》、《名偵探柯南》、《你的名字》等作品。(調查這個要幹嘛XD)。也更樂於投資自己在學習各種事物上。
.
甚至還有推廣獨活的網站「ソロ活:お一人様向けおでかけ」:https://www.enjoytokyo.jp/solo/trend/。提供各種可以好好獨活的消費訊息,整理出獨活男女的市場模樣。
.
▓ #為何女性不結婚
.
中央研究院學者楊文山在2008年針對青年不婚做了調查,不婚女性的人口的確逐步上升,這還是十幾年前喔,而且細探原因,女性在婚姻中的幸福感不斷地降低,而男性卻上升了。人間田野觀察家在〈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激烈競標黃金單身漢,贏家卻不一定是聰明美麗的女人〉中,討論了女性不結婚的原因,簡單來說,台灣年輕女性在面對傳統婚姻價值觀、與男性的文化資本與關係對待時,就退卻了。傾向更謹慎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而不是去成就男方、婆家的家庭倫理。
.
▓ #那那那少子化怎麼解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鄭雁馨(2019),也曾指出低生育率與全球化社會面臨的青年經濟困境有關,在東亞地區也有一部份原因,是因為傳統儒家在「#三從四德」與「#傳宗接代」框架下的婚姻家庭價值,已因女性教育提升與經濟獨立而受到嚴重的挑戰。整體社會若在思維與行為的因應上缺乏彈性,將難以適應年輕一代男女的人生規劃與發展。她建議可以借鏡法國的生育政策,同性婚姻合法、同居普遍且有法令保障、非婚生育數佔總出生數近六成,讓更多相互扶持可能性出現在親密關係中。
.
山田昌弘在《#失控的逐底社會》(2017)中,提出兩個解決社會崩潰之道:橫軸聯繫:同居、合租,和陌生人當鄰居,預防老後孤獨;縱軸放鬆:放鬆未婚生子、單身生子的道德限制,讓各種生育成為可能,甚至,打造沒有血緣也可以建立親子關係的社會,例如收養。整個社會都要放寬對「家庭」的定義;這樣的做法,是透過重新定義「一家人」,來回應當傳統家庭的形式已無法支撐的社會未來。
|
📒 #參考文獻
.
1. 楊文山(2008)。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台灣社會未來的婚姻趨勢研究。生命教育研究期刊。
2. 山田昌弘(2017). 底辺への競争 格差放置社会ニッポンの末路. 朝日新聞出版.
3. 荒川和久. (2017). 超ソロ社会:「独身大国・日本」 の衝撃. PHP 研究所.
4. 人間田野觀察家(2019)。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
5. 鄭雁馨、許宸豪(2019)。台灣超低生育率的迷思與現實。
|
#未來的親密關係
#獨活最高
#有伴也好
#家族的個人化
#人工受孕
#非婚生子
女性 不育 原因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育 專題 - 陳少慧婦產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一) 怎樣才算是不育?不育的情況是否普遍? 0:15
(二) 不育是否只是女性的問題?不育的原因有哪些呢? 0:43
(三) 不育檢查有哪些呢? 2:22
(四) 不育 = 沒有生育能力?可如何治療不育? 4:02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女性 不育 原因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尿道炎 專題 - 黃國田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背景:林先生最近上廁所時發現膀胱有輕微脤痛及不暢順,他擔心會患上尿道炎。
(一) 以林先生的情況,是否患上尿道炎?尿道炎有何病徵?0:24
(二) 患尿道炎的原因是什麼?1:15
(三) 尿道炎與性接觸有關嗎?2:20
(四) 怎樣可以預防患尿道炎?(FindDoc健康資訊)3:09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女性 不育 原因 在 想生生不出來?醫師揭開「不孕症」關鍵原因!健康2.0 的推薦與評價
完整內容繼續看: https://youtu.be/n1sMAr6UJqc「女力」崛起,位居要職的 女性 越來越多!在長期飽受壓力、作息不正常下,恐使:內分泌異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