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控制的大吃特吃:你是否正在夾縫裡求生存?
情緒性進食是透過飲食來幫助心情變好、調節情緒的一種行為,而在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調查顯示,有四成的人藉由吃東西讓自己舒壓,其中又佔有一半的人,每星期吃的都是垃圾食物讓自己心情變好的一種行為。
然而嚴重的情緒性進食,或幾近暴食的情形,但又不像暴食症狀中會讓自己催吐,則可以評估是不是「嗜食症」。
根據吳張瑀、曾美智、陳志道(2020)談到的嗜食症有以下幾點:
A.重複出現暴食發作,在一段時間內(例如兩個小時),吃下遠大於多數人在類似時間和狀況下能吃的食物量,並且在該時段內對吃東西有失控的感覺(例如覺得自己無法停止或控制吃的食 物和量)。
B.以下五項符合三項以上:吃的比平常快;一直吃到肚子脹的很不舒服;就算不餓也會吃下大 量食物;躲起來吃以免被看見;暴食後伴隨著自我厭惡感、憂鬱、羞愧的情緒。
C.暴食行為出現的時候會覺得壓力很大。
D.暴食頻率每週至少一次並持續三個月以上。
E.不會出現催吐、吃瀉藥、節食等補償性行為,不適用暴食症或厭食症。
在我的實務案例中,我發現這現象出現在女性身上的比例遠高於男性,而通常在談及家庭關係某特定狀態時,即時案主沒有主動跟我談「飲食」的困擾,我也會在詢問之下,容易出現飲食問題的描述。
而他們的生活環境,與心理狀態,特別容易出現「夾縫裡求生存」的感受,也就是生活中出現強烈窒息與壓制的感受,包括有可能是夾在父母兩顆意見不合的大石頭中間,覺得自己難以選邊站;有可能是生活中各種決定都被剝奪與侵佔。簡單來說,是一種空間被入侵的感受,包括物理與心理空間。
飲食問題往往跳脫不出對「控制感」的渴求,雖然在飲食問題中感覺失控,但卻在飲食過程獲得控制的爽感,以及撐爆肚皮的「擴張感」,相對於生活中很多無法控制與被壓制的情境,基本上大吃大喝就是最快紓解的方法了。
而常見的成年女性案例,他們在生活中都容易被當「孩子」般養育或照顧,經常感覺父母對自己「虎視眈眈」,是不是哪裡又沒做好,是不是又被過度關懷,讓他們感覺生活缺乏隱私,也缺乏自主感,但是對關係的恐懼又讓他們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害怕表達真實的心情會引來更多責難與衝突,因此他們選擇壓抑和息事寧人,卻在狹宰的山縫裡匍匐前進,所以,他們也往往有一種覺得自己的人生進展比其他人都更為緩慢的感受。
如何幫忙自己走出飲食的問題,需要能建立起心理界限,也要能自信地表達自我,好好體認自己的存在與「我是誰」,理解對關係的恐懼,為自己破除種種害怕,才不會活在被決定的人生中。
Reference:
原文網址: 是真的餓or壓力大?一張圖教你分辨 4招減少「情緒性進食」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吳張瑀、曾美智、陳志道(2020)。飲食障礙症簡介與其合併的身體症狀。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5(5),135-143。
同時也有6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衝動還是可能過動?親師可以怎麼做? 黃瑽寧x剪接師EP23 的評價
- 關於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Comma Sprout 李子話畫 的評價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就算你我都不完美,也值得被好好的愛著】
昨日不知為何渾身無力、全身沒勁
懶洋洋、軟趴趴,不時就倒在床邊與路邊 (?)
看書沒看幾頁就開始度咕失焦
寫文沒寫幾秒就想分心滑手機
思緒渙散,沒有動力也不想努力
陪孩子時也是如此,只陪玩能平躺的遊戲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低潮期」吧!
每個月總會有幾天的低潮期
有可能是月經來潮前賀爾蒙作祟
也有可能是連假還得一個人在家顧孩子
看著大家出遊的動態,有種說不出的鬱悶
總之,突然來臨的抑鬱感我並不陌生
過去幾年他曾經陪伴我好些時日
但當我發現他又來拜訪時
沒有像過往那樣,想盡辦法趕他出去
而是像對待老朋友一樣,緩緩地對他說:
「嗨,你又來啦~坐一下吧。」
#低潮期先將一切標準降到最低
我做好準備,迎接這波低潮
不勉強自己去完成每日進度
書隨意看,文章隨意寫,飯隨意煮
小孩也隨意陪玩
👧🏻:「媽媽我想玩跑步遊戲!」
👩🏻:「媽媽今天不舒服,沒什麼力氣頭很痛,可能沒辦法跑步耶!」
👧🏻:「蛤~那可以玩什麼?」
👩🏻:「我可以躺著讓你們玩(?)」
於是,我平躺任由孩子們宰割
玩醫生遊戲、疊疊樂或是翻越障礙物比賽
(用棉被將自己包住能降低職業傷害)
雖然說隨意但不隨便
刻意放慢動作,凡事帶著覺察行動
但,還是有覺察不到的時刻
一直躺著,身體放鬆,睡意自然而來
印象中孩子們有來叫我幾次
我都閉著眼睛囫圇回應
孩子可能看我沒什麼反應
於是拿著新買的小鬧鐘來到我身邊
按下開關,尖銳的鬧鈴聲猛然響起
瞬間從左耳刺穿腦袋直達右耳
我整個是被嚇醒的狀態
理智腦還在睡,情緒腦已先被大腦叫醒
當下的情緒直接從0飆升到100
我幾乎是憑著生存本能在大吼:
「吵死了! 不要拿鬧鐘煩我! 給離我遠一點!」
喬伊也被我的音量和話語嚇到
如同被傘蜥蜴威嚇的小鳥般,哭著飛走了
吼完幾分鐘後,理智腦起床了
開始責難情緒腦的不理智
「你怎麼又失控了」
「你看看孩子哭的多傷心」
「你真的很差勁」
我躺著,除了原有的抑鬱
自責與挫折也同時襲來
我一邊深呼吸,一邊流眼淚
雙手環抱住自己,小聲地對自己說:
「你不是故意的,等等好好的去跟孩子和好吧」
沒多久,唯可跑來了
🧒🏻:「怎麼了? 喬伊為什麼在哭?」
👩🏻:「因為我剛剛兇他」
🧒🏻:「你為什麼要兇他?」
👩🏻:「因為我被鬧鐘的鈴聲嚇一跳,所以就生氣兇了他」
🧒🏻:「喔~你下次可以好好跟他說,請他拿出去呀」
👩🏻:「恩,我這次忘記了,下次會記得」
他摸摸我的頭,就跑去陪喬伊了
沒多久,我感覺自己恢復平靜了
走出房間,看到喬伊自己在看書
我和他道歉,他則笑著原諒了我
就這樣,抑鬱這位老朋友到了晚上才離開
我也主動整理了凌亂房間的部分區域
透過歸位及分類,讓內心慢慢找回可控感
到了晚上睡前,喬伊主動提起白天的事
👧🏻:「媽媽妳今天大吼大叫的時候好像大怪獸喔!」
👩🏻:「是嗎? 看到媽媽變成大怪獸,你有什麼感覺?」
👧🏻:「嚇一跳」
👩🏻:「會覺得難過跟害怕嗎?」
👧🏻:「嗯嗯有一點」
👩🏻:「抱歉,媽媽今天狀態不好也有點失控,嚇到你了」
👧🏻:「妳那時為什麼不去調整?」
👩🏻:「恩...因為我還在睡覺突然聽到鬧鐘鈴聲被嚇一跳,嚇一跳的感覺很不舒服,所以我感覺很生氣,生氣到我忘記要去調整,就...壞了」
👧🏻:「我也被你嚇一跳,不過你後來就變成一隻煩躁的斑馬」
👩🏻:「(噗) 煩躁的斑馬是嗎? 媽媽也是人,也跟你們一樣會有情緒,不過我有努力在學習如何調整情緒,媽媽也還在練習」
👧🏻:「恩,你變成大怪獸時我就先躲起來,等你變回斑馬再出來」
👩🏻:「這也是個辦法,不過媽媽也不喜歡變成大怪獸,失控讓我很沮喪,或許你可以幫助我,提醒我要去調整,因為我變成大怪獸時會沒有意識到自己變成怪獸了,大概吼三聲才會發現,媽媽只要能發現就可以去調整恢復平靜,你願意幫助我嗎?」
👧🏻:「願意!」
我停了一下,繼續說
👩🏻:「同時媽媽在睡覺的時候比較沒有意識,如果受到刺激很容易變身(?) 或許你下次可以試著溫柔的叫醒我」
喬伊點點頭,靠過來抱著我說
👧🏻:「就算你變成大怪獸,我還是一樣很愛你」
鼻頭一陣酸,我輕輕地,也緊緊的抱著他
👩🏻:「謝謝你我的寶貝,我也愛你」
我不是完美的媽媽,我也有情緒,也會爆炸和失控
但我願意與孩子一同學習並練習,調整情緒的課題
孩子需要的,從來不是不會生氣的完美父母
而是在經歷了暴風雨之後,願意去修復關係
也一同努力找到彼此能共好的模式
培養出親子之間那獨有的默契
如同跳雙人舞那般
總是要踩過幾次對方的腳
才知道如何與對方搭配的好
✏️本日金句:
「就算你我都不完美,也值得被好好的愛著❤️」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少講出來的負能量 #當我目睹了有個孩子叫Jivan滾......
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到現在還是耿耿於懷,不知道自己是否處理得恰當。
我認為,自己是個不怕孩子去碰撞的母親,過去我寫過文章,在公共遊樂空間,若是孩子不覺得他人的行為對他造成了負面影響,譬如在插隊、拿走玩具,而能夠迅速轉換自己的焦點和心情,不一般見識,去找其它讓他快樂的事物的話,只要沒有動手,那麼我是沒有必要介入孩子的遊戲天地的。硬要孩子去「面對」,去為自己伸張正義,對某些內向的孩子,反而會製造他更多心理上的壓力。
畢竟,在玩的是孩子,倘若孩子真的感覺不好了,他也要學著反抗,生性害羞不敢替自己出頭的話,至少要體悟到自己已被侵犯,試著和信任的大人說明,尋求幫助。這是我相信的,不需要強迫孩子在「大人劃定的界線」上作出反應,他必須在引導與規範的學習中,慢慢建立自己的感知。
_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傍晚,我帶Jivan和Mira在遊樂區玩,那裡有一艘超大的海盜船,船身是一個開放無門的房間,約是一個車庫的大小,還有三個圓形的洞作為窗。因為我們來過多次,所以我坐在草地上,保持距離地看著孩子。
「媽媽!」Jivan已經鑽進船身,從洞口開心地向我揮手,笑很甜。我投以微笑說聲哈嘍,然後視線轉走,看向爬著繩索的Mira。一會兒,Jivan哭著跑回來我身邊。
「媽媽……那個哥哥說我不能進去船的裡面」,他說。
「但是你不一定要聽他的啊,這裡是屬於大家的,大家都能玩」,我回。
「可是他很兇說『最後一次機會,出去』,然後就把我推出來」,他重說一次時,聽起來好傷心,還說了有另外一個小女生也被趕出來。
這時候,我肯定Jivan會求助,和皺眉對方推人之外,心境上沒有太大的起伏,確認Jivan沒有做出不當的行為後,我問他:「那裡面有其他人了,你為什麼還想要在裡面玩?」他說:「因為我也喜歡在船裡啊!」我又問他:「那,現在還想進去玩嗎?」他點點頭,我說:「那就去吧,我跟你一起去看看怎麼回事。」
那個哥哥(給他起個G吧)和其他兩個同夥,大約是九歲十歲的年紀,已經出了船身,靠在一旁玩沙。Jivan先是指認推他的人,然後我示意他「沒事,進去吧」。我站在約一公尺半的距離看,他們沒有注意到我。
G發現了「自己的基地」又被同一個男孩進入,直接從窗戶做出不舒服的聲音和瞪大眼睛,「恐嚇」地要Jivan離開,Jivan僵住在裡頭沒動,接著,G就把頭貼至窗口,伸出指頭,除了比劃「weg(滾)!」的手勢外,我清楚地聽到他同時也兇狠地說了這個字。
這個舉止,瞬間點爆了我……又氣又想哭,憑什麼我的孩子要被這樣對待!如果我放任不管,我的孩子就有可能會成為在非母語國家的被霸凌者!當時我是這樣擔心受怕的,我自己沒關係,對於他人的輕蔑態度,我可以視為是對方的不成熟和心理狀態問題,但是對於會在這個國家受教交友的孩子而言,他是否能心態健全地成長、未來在班上群體生活的應對,我是萬萬不樂見孩子忍氣吞聲,被迫地要「消化」他人的不公平對待,甚至逐漸失去快樂的能力。
我沒有多想,一句「為什麼!」就脫口而出,很大聲。一方面氣憤填膺,一方面是腦袋理智地意識到接下來我要用不熟稔地德文替自己的孩子辯駁。手幾乎是顫抖的。
G和夥伴們抬頭看見我站在一旁。我再問了一次:「Warum muss er weg gehen? (為什麼他需要離開?)」我想起了自己教學時氣起來的模樣,是很難得很難得的板起臉孔了。說得如此大聲,我也很希望G的父母「聽聲現身」,至少來看看怎麼回事,然後我們可以談開來,機會教育之類的,因為,我完、完、全、全不想直接面對他人的孩子,這是權力的不對等,就像在教學時處理孩子們的衝突,是絕對不會讓孩子單獨面對另一個孩子的家長的。
好的,這幾個孩子是沒有父母看管的……。我等了幾秒鐘,G收起幫派氣息的臉色,扯謊說:「我沒有說」,我說:「我就站在這裡,我全部都看到也聽到了,你叫『我兒子』離開。」他不說話,意識到原來我是「the mother」,夥伴們趕緊澄清:「我沒說」,我說:「我知道你們沒有,是他(G)。」
我看著G嚴肅地說:「這裡是屬於大家的遊戲空間,我們都能夠『一起』享用,不是嗎?」天殺的,我頭腦當時超忙的,要說明立場,又要想單字想句型,還不能詞窮卡彈……G還是沒說話,夥伴們則是點點頭,最後我說了一句:「Sei nett, bitte(請善待他人), Dank!(謝謝)」
謝謝孩子們的理解與合作後,我便離開了現場,對於剛剛發生的一切既尷尬(因為周圍也有不少人,然後還聽到我的破德文),又感到氣憤(自己孩子被欺負,對方家長放縱)。沈澱下來之後,我甚至很矛盾地覺得,自己既勇敢(總算挺身而出),卻又太不理性(怎麼腎上腺素突然飆那麼高地大聲說話)……我為我的情緒而糾結著,怎麼到了德國,會慌了剛剛好的教養。
如果我當時真的好聲好氣地走到G旁邊,蹲下和他說明,他是否能意識到他的行為已經過分而停止對比他小的孩子「霸凌」?他對於這個膚色不同、德文說起來怪怪的女子又有幾分不以為意?又或者,我如果直接「說服」Jivan別進去船裡頭玩,不也是在助長G的霸道?然而,以G熟練地手勢和角頭老大式的口吻,我想這不是他第一次對他人無禮。
晚上我和Ra說時,Ra安慰我說他覺得我處理的很好了,這樣父母不管的孩子,只能由社會來教育,但問題就是,現在的社會,許多人已經不想插手去管他人的孩子,因為在荷蘭,就曾經發生過多起,父母因為保護自己的孩子而訓斥他人孩子,然後被他人孩子的親友圍毆的事件……(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會霸凌人的孩子原生家庭就已有狀況)(另外,指出他人錯誤時的態度和說話方法也不易控制得宜)。所以,Ra最後是跟我說,他也怕我必須承擔風險,對於面對不理智的、無法做好家教的父母來說,這很有可能是惹禍上身。
Jivan睡前,我特別把他叫來,跟他再說了一次傍晚發生的事:「媽媽跟你說,無論如何,千萬不能像G那樣對其他小孩說話,還有,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和爸爸都會保護你,但是,你也要記得,要保護你自己,懂嗎?」
說這句「媽媽會保護你」的話時,我也是在安頓自己的身心的。
_
在異鄉生活容不容易就不用多說了,為了另一半的職涯發展願意放下過去的自己,為了孩子也願意勇敢,更願意為了未來而虛心學習。文化上的差異,語言上的隔閡,和風土民情衍伸的社交障礙,即便到了德國快兩年了(一年全關在家就是了……),我還是會心灰意冷,有時就是不免會陷入「為什麼要到這裡被別人當次等公民呢?」「就因為語言問題所以要被狗眼看人低?」「我的孩子怎會跟著傻傻的媽媽一起吃虧」的情緒裡……
即便這次事件並非歸因於「歧視」,但很多時候遇到類似事件,我是那種會想要避開衝突,而把苦往心裡吞的人。這樣,孩子將來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不被人軟土深掘呢......
我很少動怒或失望的,相信只要努力總會豁然開朗的,而那些沒說出口的難受,也真的只有在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信心喊話中,能稍微掩飾掉一些些。我不避諱地給孩子看到我的恐懼、不知所措和眼淚,但只要孩子求援了,做母親的,當然也就堅毅地捍衛這個家。比起學科上知識的學習,更期許自己,能扶植孩子的道德素養,使他們的小小心靈,長成一顆柔軟卻又強韌的麥粒。
#思考對孩子最適合而非最好的教養
#照片紀錄了幾種簡單好準備的居家小活動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兒科好醫師最新營養功能醫學:預防、治療、照護:兒童異位性皮膚炎、過動、自閉、尿床、身材矮小、體重過輕、糖尿病、白血病」介紹
訪問作者:胡文龍 醫師
內容簡介:
孩子長不高、瘦巴巴、尿床、自閉或過動,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白血病,
正規現代醫療+營養功能醫學!
孩子長不高、乾巴巴,只好花大錢買轉骨或開脾胃配方、……;孩子過動、自閉而難教養,網路爬文後卻相信錯誤資訊,耽擱最佳治療黃金期……;心疼孩子奇癢無比抓到體無完膚,父母自責遺傳到自己的過敏體質……;生氣孩子尿床多年,原來是生病了……;甚至,還有少數孩子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面對死亡威脅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在現代社會變得越來越多了。
治好孩子的關鍵,父母的影響力遠遠超越醫師。這是寫給父母親的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實用書,種種案例與見證都是胡文龍醫師的小病人與病魔奮戰的真實故事,相信能夠讓有健康意識的父母,以及有相同境遇的大小朋友,從作者提供的這些兒童常見疾病的病情分析、診斷方式、整體療法建議等掌握到核心健康知識,最棒的是書中還整理分享了醫學實證過的不用藥對症營養素,幫助為人父母在生活和飲食上懂得聰明地趨吉避凶……。
▌撼動兒科醫生的父母提問,20年後終於可以回答了!
▌正規醫療之外,兒童營養功能醫學可以助一臂之力
「我應該給小孩特別吃什麼,才會對他的病情有幫助呢?」20年前那一晚病童母親揪心的提問,一時之間把兒科醫師胡文龍給難倒了,只能含糊其詞地回答:「正常吃就好……。」現在,胡文龍醫師終於可以自信滿滿地告訴那位母親答案了。
2千5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疾病不是天譴或超自然力量所導致,居住環境、生活習慣及飲食營養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但現代醫學卻慢慢忘了初衷……。所幸1993年的美籍傑佛瑞‧布蘭德(Jeffery Bland)博士觀察到當前現代醫學的偏剖,於是首創功能醫學的觀念,指出疾病源頭是現代人種種不當行為造成……。
這本書是醫者父母心對於病童深厚關愛之作,作者胡文龍醫師將兒科專業與營養功能醫學兩者優點結合,並將看診時苦口婆心分享日常生活等衛教注意事項化為文字,教會家長幫助孩子做自己健康的主人,他知道唯有化解父母種種情緒上的衝擊、給予心理上的支持、教導生活上的典範轉移,才可以幫助孩子大病不復發、難病順利治癒、小病輕鬆化無……。
▌長不高或養不胖、尿床、自閉或過動…,問題可大可小
▌難治的異位性皮膚炎、兒童糖尿病及兒癌…,永不再復發
氣餒孩子體重瘦小總養不胖、苦惱孩子為什麼長不高?……如果不慎吃到含性激素的轉骨成分,容易因性早熟跡象造成骨齡提早成熟,導致生長板提前關閉,將使得長高停滯。
注射生長激素並非孩子長高的唯一選擇,書中許多案例都從生活和飲食型態改善做起,長高變壯的成果斐然。例如當改善偏食毛病,多運動且留意飲食內容……;補充孩子缺乏的營養素也很重要,補足鎂離子讓晚上睡得好,有助於身體自產生長激素每晚出現四、五次,當然容易長得高;又例如醫學證實,補充鋅可使瘦小兒童增加身高和體重等等……。
孩子皮膚乾粗紅癢的異位性皮膚炎,很容易會因為特定食物、吸入過敏原、溫濕度改變、感染,甚至心理壓力,造成急性發病……,父母看得難受又心疼,真不該如何是好?
異位性皮膚炎已確定是由於患者被環境或食物的過敏原激活導致。因此,治療目標在於減緩發癢不適、防止急性發作及減少藥物治療風險,尤其皮膚止癢、保濕、穿著親膚衣物等照護更重要。長期宜並行減少過敏原與加強必要營養素,補充益生菌、魚油、維生素D、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都有助於改善,達到逐漸減少用藥頻率,甚至不復發。
孩子的過動、恍神、迷糊,父母常被氣到飽……,千萬不能置之不理。作者在十年前診斷一位過動兒,但他錯失最佳治療期,事後得知長大後偷錢、說謊、翹家……,甚至吸毒。
其實,過動症就是一種慢性疾病,積極治療與否對往後的人生影響很大。初始症狀越嚴重的孩子,早期介入並給予有效的治療,將使症狀持續到成年期的可能性降低。建議要採取共病治療,例如同時治療鼻過敏,並且要增加運動量、嚴格控管3C使用時間,還要排除體內毒素(雙酚A等塑化劑),補充鐵、鎂、維生素D及鋅等體內偏低的營養素。
▌孩子健康與否不是天註定,逆轉疾病自己做主!
▌不生病的生活實踐術,就藏在點點滴滴細節中
疾病不是天註定,但健康也不會平白無故得來!這本寫給孩子的不生病生活實踐術,細數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營養等不生病實踐術,一一點出看似老生常談之外的健康醫學新知,新進許多醫學研究已經證實吃對住對用對,能對病患產生不亞於現代醫學的治療效果。這樣的最新醫治走向,是許多疾病在正規治療之外,強而有力的輔助治療工具!
【不生病健康術的健康基本功】
要多到恰到好處:睡得飽、曬太陽、常運動、多喝水、多蔬果、多吃優質蛋白……。
要能減少要避免:少糖少油、拒冰品及咖啡因、遠離三毒素(過敏原、環境荷爾蒙、長時間使用3C)……,甚至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作者簡介:胡文龍
現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神經科主任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科博特診所主治醫師
經歷 :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台北榮總住院總醫師
臨床研究醫師
小兒專科醫師
小兒神經專科醫師
台北榮總兒童腦瘤及癌症治療小組成員
小兒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小兒過敏氣喘學會會員
神經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會員
嬰兒與母親雜誌多次票選為全國小兒科好醫師
專長 :
癌症疾病:癌症營養輔助療程、靜脈營養注射
營養醫學整合: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策略、精準醫療
排毒功能異常:肝臟排毒、重金屬及塑化劑檢測與排毒、
免疫異常:自體免疫、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免疫力失調、急慢性過敏原檢測
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診斷及治療
神經精神科學:頭痛、失眠、自閉症
兒童營養功能醫學: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妥瑞氏症、體重過輕過重、癲癇、身高不足
作者粉絲頁: 胡文龍醫師之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頁
出版社粉絲頁: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黃鎮昌(Marco)是四個孩子的爸爸,其中大女兒小悅早年確診為 SEN(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他便想到在家中安裝繩索設施,讓孩子們做運動伸展、「放電」。
去年因為疫情關係,Marco 經營的家庭中心大受影響,加上他眼見學生停課,終日在家中困獸鬥,便想到走進他們家居,鑽天花、安裝韆鞦等攀爬設施。
他教授繩索攀爬多年,相信這些活動有助刺激大腦神經,訓練手腳協調,令孩子學習更專注,情緒更穩定。至今他們已經為七十個家庭安裝這類設施,發展出詳細的繩索治療項目,讓父母可以自行幫助孩子練習,自己的孩子自己幫。
藉著繩索治療,Marco 希望家長明白,SEN 並不是孩子的問題,反而是彌足珍貴的特質。與別不同,世界才會更燦爛。
天使家庭中心 Teens Angel Family Centre:https://www.facebook.com/TeensAngelFAmilyCentre
延伸專題:
【SEN 學童如何渡過隔離難關?】
https://bit.ly/33VEF2d
【救世軍:讓 SEN 孩子找回自信與成就】
https://bit.ly/3tXfXJ6
【疫症之下,如何還兒童玩耍權】
https://bit.ly/3yiBKP4
【心明大義:病童的遊戲科醫生】
https://bit.ly/3eUPKH2
【心明大義:毛孩執屍人:奔波街頭 貼錢送動物善終】
https://bit.ly/33PWI9W
【心明大義:研發長者軟餐 空姐為「吃」辭職】
https://bit.ly/3fGfG8H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作者簡介:李政家
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執業期間,融會脊骨神經學、功能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不間斷地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同時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探究如何透過充分的細胞能量供給達到活化細胞的目的,以期能不開刀、不吃藥,靠著一些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提高人體自癒力,並推廣正確的健康新思維。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
• 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Doctor of Chiropractic)
• 運用量子醫學(Applied Kinesiology應用肌肉動力學)300小時訓練,開課單位:ICAK-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inesiology
• 臨床量子心理學(Neuro Emotional Technique-NET)80小時,開課單位:AHHA-American Holistic Health Association
• 食物酵素療法(Loomis Enzyme Therapy)150小時,授課單位:Food Enzyme Institute
• 人體反射點療法(Total Body Modification-TBM)100小時,開課單位:courses by Dr. Victor Frank
• 南氏去過敏療法(NAMBUDRIPAD’S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NAET)300小時訓練,授課單位:NAET Training Institute
• 功能醫學課程(Functional Medicine) 2010-至今,授課單位:Func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執照
• 美國加州脊骨神經科醫生、加州物理治療師(Karl C. Li, DC, PT)
• 台灣物理治療師
作者粉絲頁: 李政家 醫學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Comma Sprout 李子話畫 的推薦與評價
有情緒行為障礙的孩子該怎麼治療和輔導?專家提供照顧情障兒的4個重點,幫助孩子維持穩定狀態,減少親子衝突,並促進孩子的人際關係。 ... <看更多>
如何幫助情緒障礙的孩子 在 衝動還是可能過動?親師可以怎麼做? 黃瑽寧x剪接師EP23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